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第1031节
小说作者:永恒之火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6.3 MB   上传时间:2019-07-26 18:20:20

  为民请命,即便两州总督也找不到借口惩罚他们。

  在场的象州景官和江州官员们皱着眉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显然,庆官早有准备,背后很可能有庆国、宗家或雷家等复杂的势力。

  人人都知道,一旦方运拒绝,那么在象州的人望就会一落千丈,对以后在象州的施政会形成极大的影响,一旦庆国或宗雷两家突然制造事端,方运极可能无法平息。

  董文丛轻轻一叹,望向城外数万巴陵民众,成也民心,败也民心,那些民众恐怕并不知道阅军楼上发生了什么,真以为那些逼方运表态的官员是为了象州好。

  不多时,刚刚晋升大学士的象州耆老魏动山拄着拐杖徐徐站起,他年过九十,脸上的皱纹比老树皮还深,皮肤的老年斑驳杂繁多,但是目光清澈。

  他一站起来,在场所有的象州官员全部起身。

  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遍布象州,算得上魏动山门人的象州官员,从秀才到翰林,超过一百位,他只要登高一呼,小半个象州的官员都会响应。

  魏动山轻咳一声,望着方运,道:“老朽惭愧,本不应该出面谈及此事,但老朽行将就木,此生唯一夙愿未能完成,私欲弥天,所以站出来说两句。”

  不等魏动山说明原因,方运就回忆此人的资料,很快发现,这位魏动山当年曾多次带领象州人在阅军楼遥遥与黄鹤楼上的启国人文比,从三十岁一直斗到八十,每比必败。

  但即便这样,他也从不间断帮阅军楼争天下第一楼,全象州对他只有敬重,没有讥讽。

  即便是屡次胜过魏动山的启国人,也由一开始的嘲笑化为尊敬,甚至有多位启国名家在黄鹤楼作诗称颂他,而不是嘲笑。

  方运在上任前分析过魏动山此人,典型的老狐狸,不讨好庆国,也不完全忠于景国,但也绝不做损害两国利益的事,一直待价而沽,左右逢源,让自己和门生壮大。

  即便是在两国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也是两边下注,现在他的门人弟子有的是景官,有的是庆官。

  在来阅军楼的路上,董文丛说过,魏动山是象州的一面旗帜,只要能拉拢他,那么便等于让庆官的力量减损两到三成。董文丛多次试着拉拢魏动山,但徒劳无功。

  方运微微一笑,道:“动山先生但说无妨。”

  魏动山微微扬起头,他风烛残年,无比苍老,但目光中还有一丝读书人的骄傲。

  “方虚圣,您若能力压黄鹤楼,让阅军楼成为天下第一楼,那从此以后,老朽为济王门下走狗,老朽门人弟子,唯您马首是瞻!”魏动山的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

  “恩师!”一位翰林惊道。

  “师公!”

  “魏老!”

  惊叫声此起彼伏,难以想象魏动山会说出这番话。

  董文丛与方守业等人相视苦笑,聂长举是在逼方运与张龙象文比,这魏动山绝对不会被宗雷两家收买,可却做出与聂长举一样的事,等于两人合力把方运架在火上烤。

  方运微笑看着魏动山,心知此人之所以站出来,无非是因一生的执念、一世的梦想,但此人极为精明,付出对自己现在来说无法拒绝的报酬。

  身为虚圣,可以使用任何手段治理象州,但身为景国的两江总督,身为来修习圣道之人,则需要讲究技巧,不能一味以权位压人。

  方运在心中盘算,若现在己方占象州六成势力,收拢魏动山门人后至少占据象州七成半的势力,再加上人望爆升,将占据象州八成的力量。

  聂长举笑容满面,一拱手,道:“方虚圣,连魏老都已经出面,难不成您就如此瞧不起我象州读书人?瞧不起我象州阅军楼。”

  方运微笑道:“聂司正,你误会了,我之所以在思索,不是瞧不起象州读书人,也不是瞧不起这阅军楼,只是瞧不起你。”

  聂长举满面羞恼。

  许多读书人暗中称快,一些景国官员甚至放声大笑,毫不掩饰嘲弄之情。

  方运看向魏动山,道:“魏老先坐下歇息,至于天下第一楼之事,容本官思索几日。这样吧,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我给诸位一个答复,如何?”

  “好,那在中秋节前,老夫等方虚圣消息!”魏动山向方运一拱手,在旁边之人的搀扶下徐徐落座。

  聂长举哈哈一笑,舌绽春雷道:“方虚圣真乃人中豪杰!这天下第一楼,就靠您了!”说完大笑几声才落座。

  全巴陵城的人疯狂欢呼起来,都以为方运要帮阅军楼争夺天下第一楼的美名。

第1630章 岳阳楼的诞生

  城墙上的许多景官不悦地看着聂长举,反倒方运神态淡然,面带微笑。

  极为熟悉方运的方守业盯着方运,许久不说话。

  一旁的陈溪笔低声问:“老方,你说方虚圣这是什么意思,为何我感觉他的反应过于绵软,并不像他最近的作风。连雷家家主都杀,为何会对此事忍气吞声?”

  方守业摸着下巴,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说不准,有点像太公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静等八月十五吧,或许今年的中秋文会将成为与当年孔城中秋文会同等的盛会。”

  “难道会出现与《明月几时有》一样的传天下诗词?”

  “这谁能说得准,说不定更上一步,能惊圣。”

  众人陆续落座,董文丛不悦地扫视聂长举等人,然后微笑道:“履新文会最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下面请方虚圣在鲁肃阅军楼上作诗一首,结束本次履新文会。接下来,方虚圣无论写什么,在下都会舌绽春雷阅读,传遍全城。”

  众人一起望着方运,城墙之上鸦雀无声,只有方运研墨的声音。

  不多时,方运提笔,在白纸的最上面书写。

  登岳阳楼。

  一旁的董文丛舌绽春雷道:“方虚圣此诗名为《登岳阳楼》。”

  巴陵府有许多别称,因为巴陵府许多地方位于天岳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所以巴陵府也被称为岳阳,意为天岳山南面之地。

  也有人称阅军楼为岳阳楼,但这种叫法流传并不广。

  许多象州人立刻想到,难道方虚圣想要把阅军楼改为岳阳楼?

  随后,方运继续书写。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方运写着,一旁的董文丛舌绽春雷。

  无论是城墙上的读书人还是城内的巴陵城百姓,全都被这首诗所吸引。

  站在城楼上,仿佛看遍了岳阳地区的景色,山川悠远,洞庭湖广阔,山峰好像咬着月亮送到面前,在如此美景之下,即便看到南飞的秋雁,也不会忧愁,心中的忧愁反而被秋雁带离。

  这岳阳楼如此高,城墙的席位仿佛在云朵间,客人们好像在天空传杯饮酒。在开怀畅饮之后,秋天的凉风吹过,吹起衣袖轻轻舞动,好像是在送客人回家。

  “妙!”董文丛舌绽春雷读完全诗后,忍不住大声称赞。

  “历数阅军楼之诗,称其壮丽者有之,称起伟岸者有之,称其精致者亦有之。但如此诗这般,让岳阳楼绮丽而雄伟却前所未有。”

  “此诗一个‘尽’字便道尽岳阳楼之高和位置之优,之后数句简直挥笔成画,让人可见岳阳楼之美景。至于‘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堪称点睛之笔,无数诗人妄图写出岳阳楼之高之美,但无一首能与此诗相提并论。”

  “云间畅谈,天上饮酒,如此美事,即便是黄鹤楼也远远不如!”

  “以前有人说把阅军楼改为岳阳楼,我认为不过是以地区命名,过于庸俗。可阅完此诗,恍然大悟,方虚圣的‘岳阳楼’,不是岳阳之地的城楼,而是观尽岳阳之楼!名虽同,但意义大不一样。”

  “此诗眼观天地,见美景而忘心忧,豪迈而豁达,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心胸。看看前面那些年轻读书人的诗词,为了与秋日秋景秋风相合,个个凄凄惨惨,与此诗一比,简直如小儿啼哭!”一位将军大声道。

  之前作诗的年轻读书人面红耳赤。

  “好!履新文会,登岳阳楼,观美景,享美食,饮美酒,本应该无忧无愁!阅军楼上诗,此首当第一!”

  于是,许多官员拿出官印,纷纷外放光芒笼罩《登岳阳楼》。

  橙色的才气悬浮于纸面之上,超过三尺五寸。

  “鸣州之诗,或可镇国!”

  “当之无愧的阅军楼上第一诗!”

  “从今日起,这里怕是要改称岳阳楼了!”

  众多读书人轻轻点头。

  董文丛立刻笑着道:“总督大人,既然您称此地为岳阳楼,还请您圣笔亲书,为此楼定名,题字‘岳阳楼’,明日张挂正门之上。”

  方运轻轻点头。

  老大学士魏动山笑道:“好!好!好!阅军楼定名岳阳楼,这便是与黄鹤楼一较高下的基础!待他日,方虚圣再临岳阳楼,定然能让岳阳楼之名传世万载!”

  众人纷纷评鉴称赞。

  这首诗出现在大学士文榜之上,很快在论榜引发了热议。

  一开始热议只是针对岳阳楼、方运或黄鹤楼等相关的事物,可到了后来,再次演变成方运与张龙象之争。

  一些人高喊方运胆小如鼠,明明可以邀请张龙象在中秋文会文比,却不敢决断,根本是怕了张龙象,丢尽圣元大陆人的脸。

  反对之人则要求张龙象站出来,别躲在文界当缩头乌龟,有本事等中秋文会自己去象州的岳阳楼。

  履新文会顺利结束,方运回到州牧衙门安歇,和往常一样继续修习读书,在清晨只睡两刻钟便起来。

  方运与董文丛一家吃饭,除了董文丛本人镇定如常,董家上下无比激动。

  吃过早饭,方运便与董文丛在书房商议如何治理象州,先从何处着手。

  未到中午,董文丛突然收到加急传书,向方运道歉后立刻接收传书,看完后,面色稍显难看。

  方运看着董文丛,一言不发。

  董文丛轻咳一声,从椅子上起身,忙道:“下官治理象州不利,还望总督大人责罚。”

  “哦?什么事?即便是有人冒充复兴社惹出那么大的麻烦,你都满不在乎。”

  董文丛露出为难之色,随后老老实实道:“就在一刻钟前,上千巴陵人被怂恿上街,要阻止城外建造新的造纸工坊。”

  “造纸工坊?”方运略一思考,脱口而出,“象州最大的纸张供应商,原本是庆江商行吧?具体细节想必你已经知晓,现在就说与我听。”

  董文丛露出敬佩之色,道:“总督大人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在新造纸工坊建造前,象州与庆国就有人传话给巴陵知府与我,让我们阻止新工坊。不过……这座新的造纸工坊由张衡世家承建,工坊属于赵氏商行,下官哪里敢阻止。”

  方运点点头,赵氏商行就是景国皇室的几家商行之一,许多景国人都知情。

第1631章 葛忆明

  “你把事情的始末说清。”方运道。

  董文丛点点头,道:“象州地理优越,环境适宜,人口稠密,十分富饶。尤其是在人族水运能力提高后,靠江的巴陵城便崛起。水运发达,工坊所需之物可以低价进入,工坊产出之物又可迅速运走,所以让巴陵城工坊众多。巴陵城北方与西方有江有湖,最适合水力机关,因此形成了北工坊区与西工坊区,您登阅军楼……不,是岳阳楼的时候,必然看见过。”

  方运轻轻点头,道:“的确如此。”

  “在多年前,巴陵纵然有极大优势,形成连绵不断的工坊区,也只是让部分巴陵城子民好过,没有惠及全象州百姓。因为,工坊所有的工家读书人或优秀工匠都是庆国人,他们只把最简单最脏最累的活交给巴陵城子民。而且,他们以低价从象州收购诸如原木、药材、粮食等物品,制作出纸张、成药或其他货物后,会优先出售给庆国或其他国家。只有那些剩余的货物,才会卖给象州人,而且价格比卖给外地的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9页  当前第10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20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儒道至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