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第1474节
小说作者:永恒之火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6.3 MB   上传时间:2019-07-26 18:20:20

  那个主事的遭遇让许多自认为后台强大的人不寒而栗,他们其实一直都清楚,任何一个爱惜羽毛的大势力,都不愿意跟赞誉满天下的方运结仇,更何况,那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方运的引蛇出洞失败,但敲山震虎很成功,这让他的革新格外顺利。

  方运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吏部进行了基本的革新,随后,便宣布统一官署命名,内阁之下的官署,皆以部为名。

  这个消息本来会引发旧的利益集团对抗,尤其是六部官员,但是,方运还在后面补充,要拆分和增加新的部级官署。

  所以,景国出现怪异的一幕,明明是一次巨大的革新,就目前看来影响之大远超方运的尊礼复古与吏部行利,但在消息放出后,没有一个官员反对。

  因为每个官员都意识到,若要拆分和增加新的部级官署,必然会多出大量的官位!

  即便是最反对方运的盛博源,此刻都没有发表反对意见。

  他不想得罪全景国九成以上的官员!

  很快,曹德安第一个出言支持,认为目前景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现如今的官署已经不能以满足景国的需要,方运的革新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势在必行。谁反对这个革新,就是在阻挠景国的崛起。

  曹德安还表示,为了支持方运,他愿意从户部开始革新。

  随后,辅相杨旭文也当众表示支持方运,认为官署改革是大势所趋。

  三相同时支持,所有官员都如同吃了定心丸。

  没过几日,景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部级衙门,水土部。

  而内阁也很快宣布水土部的职能,现阶段,水土部主要负责清查景国的建筑用地、田地、水系、森林、草原等等资料。

  这个水土部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实权,只是对景国的国土资源进行更详备的探知、清查和记录。

  但是,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自成一部。

  暂代水土部尚书的,赫然是方运的旧友,曾经担任济县县令的蔡禾。

  补缺,不需要任期满五年。

  于是,景国官吏们经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这个水土部,将会负责管辖景国的所有土地资源。

  没有人发声反对,因为这个水土部可以说是从户部拆分出来,曾在户部任职多年现在担任右相主管户部的曹德安都亲自出面支持,没有人有资格反对。

  土地,一直是人族各国的核心命脉,任何一个当政者都不会忽视这一点。

  圣元大陆读书人曾经总结两汉之乱,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当时的官员无法解决财政与土地的问题。

  众官静静等待水土部的变化,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多天过去,水土部真就如宣传的那样,只是负责清查和记录景国的水土资源,没有真正的大权。

  水土部唯一闹出来的事,便是燕州的一些官员阻挠水土部委派的官员清查土地,被监察院弹劾,内阁直接发文书缉捕归京,交由三法司审判。最让众官心惊的是,整个过程没有超过五天,都是从快从重发落,而且景国各大势力竟然没人出面反对方运。

  在众官不明白水土部为什么如此强大的时候,景国流传出一些小道消息,在水土部成立前,方运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内阁会议,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结果就是,景国上层全力支持水土部。

  于是,众官确定,方运要对土地政策动手。

  但过了几天,左相阁与水土部还是没有相关的政令发布,众官只好各忙各的,但继续关注水土部的动向。

  景国官员并不知道,方运在从水土部获得景国土地的第一批资料后,以虚圣特权,暗中召集刑殿、农殿与工殿阁老,召开了一场保密级别最高的三殿大议。

第2443章 历史的必然

  方运坐在左相阁的书房中,屏退所有人,并让董越千守在门口,禁止任何人进入。

  方运手持官印,慢慢等待时间。

  三天之前,方运从水土部的官员中得到景国土地资源的资料,虽然还有缺漏,不够全面,但已经显现出景国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实际上,在十虹横天复出不久,方运就查阅户部文书,不仅发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还发现自从在上次对蛮族作战后,景国的财政也出现问题。

  若非外有妖蛮,内有圣院,而且圣元大陆物产相对丰富,百姓基本饿不死,在那次战争之后,景国就可能会因为赋税增加出现大饥荒甚至起义。

  方运把数据和资料整理之后,召开了秘密的内阁参议会议,用确凿的证据和严密的推理,论证景国的财政和土地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五年内有任何大动荡,景国必然会出现问题。

  那场会议,太后也在。

  所以,方运要求对户部进行改革,从财政和土地两方面开始变法。

  在场高官都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全力支持方运,连太后也没有反对。

  那次回忆之后,曹德安才表态说革新从户部开始,这才有了水土部的顺利形成。

  最让一众高官心悦诚服的是,方运虽然任用蔡禾担任水土部尚书,但依旧将水土部的管辖权交给曹德安,他只是从宏观的方向进行变法,并不侵占右相阁的权力,让蔡禾去,只是为了保证水土部彻底贯彻他的计划。

  但是,在那场会议上,方运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全盘打算。

  马上开始的三殿大议,方运要吐露实情。

  不到一刻钟,方运的官印微微放光,随后,京城的圣庙外放无形的力量,直抵方运书房。

  随后,方运脚下的地面开始翻腾,如同波浪一样向外扩散,翻开之后的地面,全部变成工殿的地面。

  周围的建筑倒塌,改天换地,最后方运周围变成工殿正殿。

  工殿、法殿与农殿的三殿阁老,皆在其中就位。

  众人都坐在椅子上,三殿与方运各居一方。

  新任墨子世家家主以及工殿阁老墨尚同道:“既然是三殿大议,省却客套,请方虚圣直言缘由。”

  方运点点头,扫视全场,道:“我三天前已经将景国财政与土地的状况发送给三殿,并附上我的判断,诸位觉得是否有理?”

  “很有见地。”

  “角度新颖。”

  “虽然推演未必成真,但可能性非常之大。”

  多位大儒代表自己殿阁发表看法,全都是肯定的态度。

  方运道:“景国的危机,便是人族的危机。圣院早早就确立,为何战国时期纷乱,为何有秦汉交替,为何两汉糜烂?内在的因素很多,其中财政与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二。”

  “方虚圣是否有彻底根除财政与土地隐患之策?”农殿阁老许实问。

  方运脸上浮现一抹苦笑,道:“并无。”

  方运阅遍奇书天地众书,又用大儒之力推演,依旧得不出任何完美的解决方案。

  历史上,各国历代历朝的能人辈出,但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像华夏古国时期有个对立的更强大的国家,乃是世界唯一的超强一极,看似方方面面俱佳,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但依旧会出现经济危机,依旧会出现跟财政有关的问题。

  那些最出色的经济家、政治家以及各种专家,都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或者说,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进化到极高的阶段前的必然产物,解决方法只可能在未来。

  像后世谁都知道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但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解决。

  “方虚圣当有暂时的缓解之法?”许实问。

  “发展、进步与扩张。”

  方运经过深思熟虑后,只能选择唯一一个适合圣元大陆的解决办法。

  人族只有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才能掩盖所有矛盾,只有不断扩张,才能减少内部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每一次的人口爆发、每一次的大变革,都是由技术的进步驱动。

  比如从原始的狩猎到开始种植,从掌握石器到掌握青铜器,从掌握青铜器到掌握铁器,包括以后的社会形态变化,都是由技术的革新引发。

  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族群,可以说是进化失败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没有掌握最先进技术或者说生产力的被淘汰者。

  “老朽愚鲁,请方虚圣详说。”许实道。

  方运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有一个问题请教诸位,如果人族只是在地上种植,种满圣元大陆,种满万界,能抵挡妖界吗?”

  大儒们轻轻摇头,连农家大儒都没有出言反对。

  “那么这意味着,种地与生产粮食这种事,在面对妖蛮,是相对落后的。注意,不是绝对落后,因为我们需要食物来维持人族的基本生存保障。”

  “那么我再问,我们若是能增加粮食的产出,这对我们对抗妖蛮是否有帮助?”

  众大儒轻轻点头。

  方运继续道:“种植粮食本身对妖蛮没有威胁,但若是有外力提升粮食产量,还是会间接增强对抗妖蛮。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这种外力,让这种力量作用于战场。我也不绕圈子,目前来说,能增加粮食产量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更强大的读书人,二是强大的机关,三是农家新的种植手段,或者说,可以归为两大类,人族,以及新技术。”

  “以此类推,我们就会发现,若要战胜妖蛮,同样需要这两点,更强大的人族与新技术,如果一定要加上第三点,那便是丰富的资源,包括神物、矿石、金属等等。我从葬圣谷回来之后,用于战争的神物几乎可以满足未来多年所需,更何况还有各古地远远不断的资源。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增强前两点,更强大的人族与新技术。”

  “更强大的人族,再细分,可以分为读书人与普通人。读书人的成长,我们很难控制,或者说圣院已经一直在努力增加读书人,这点不用我考虑,也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不用多说。那么,如何让普通人更强大?我是指那些无法获得文位的读书人。”

  在场大儒无一人回答,他们能听懂方运的话,但目前并不能真正理解。

第2444章 羊吃人

  方运缓缓道:“我用最通俗的语言说,让普通人去做什么,能让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与财富,或者说力量?”

  在场的大儒们隐约明白方运的意图,双眼发亮。

  方运微笑道:“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但我不说。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新技术。这个新技术,其实包括两个方向,所有的战诗词、兵法、新的绘画方式等等,都是新技术,但创造这种新技术的过程往往需要灵感,任何人都难以掌控,所以,我们暂且忽视这种新技术,我们只提目前对战争作用最大的新技术,嗯,想必大家都明白,是工家技术。”

  许多大儒轻轻点头,工家技术已经与战诗词和兵法一样,成为人族左右战斗的强大力量之一。

  “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便会发现,工家技术每一次飞跃,都是由惊才绝艳的天才突破,但实际上,在每一次突破之前,相关的技术都在以几乎微不可查的速度慢慢积累,若是没有漫长的技术积累,再天才的人物也完不成技术的突破与飞跃。说到这里,我的目标已经呼之欲出,我们无法掌控天才的突破,但我们可以加快技术的积累!”

  许多大儒呼吸变粗。

  方运微笑着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再往历史的源头看,去追溯我们的先祖。一开始,我们的先祖只懂得采集食物和狩猎,但由于工具落后,而且不是每一个采集点和狩猎点的资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的先祖的实际收获非常有限。食物有限,就无法让族群扩大,甚至万界各族群的初期都有过这样的阶段,利用各种方法控制人口数量,比如杀死弱小的孩子或老人。”

  “后来,人族学会了种植粮食,学会了畜牧,能养活更多的人,所有人不必都去获取食物。于是,人们有新的需求,衍生出种植和放牧之外的行为,比如需要保存食物,就有了制陶;比如需要保护族群,更好地收获食物,就有了冶炼金属;比如记录,比如管理,比如祭祀,等等等等。”

  “从我们先祖的行为可以发现,实际上,技术提升了人口,而多余的人口又反过来促进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再次提升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如此循环,相辅相成,时间久了,人族便发展成我们现在的样子。”

  “我们用什么去加快技术的积累?抛掉原始的手段,放弃自然的过程,我们要人为推动这个过程,我们主动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我们要调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促使新技术快速积累,从而加快技术飞跃与突破!实际上,只要圣院和十国进行调配,我们并不缺物力,我们缺的是人。”

  “回到之前的问题,我们把更多的人力用在种植粮食上好,还是送入工坊增加人族的技术积累更好?农夫和工人,谁更能加快技术积累?”

  没有大儒回答,因为答案显而易见。

  直到此时,农殿、工殿与刑殿的阁老才彻底明白方运的真正意图。

  方运望着正在不断思考推演的大儒们,十分平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9页  当前第14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74/20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儒道至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