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两位司马都道:“既然和解,怎么还打呢?”

  吴升解释道:“我要的是联兵北上,这么和解,将来你们肯定不服,联兵时以谁为主?所以打一场,谁胜了,将来就听谁的。”

  夔司马苦笑:“哪里敢和申大夫打?这不是申大夫您不在,我们才侥幸胜了么?”

  麇司马也道:“我们这点本事,不都是学的申大夫么?申大夫莫走,不打,这仗不打了。”

  吴升摇头:“不打不行,不打你们能服气?不可能!”

  两位司马忙不迭道:“服,真服!”

  吴升犹豫:“要不还是打一场吧?放心,我不用狠招。”

  两位司马拽着他的胳膊不放手:“别啊!申大夫,咱不打,咱真服,打心眼里服,您说往东,我们绝不往西!”

  吴升问:“那你们要是往北或者往南呢?”

  夔司马道:“这话说的,申大夫您还不相信我吗?要不掏心掏肺给您看看?”

  吴升沉吟道:“那就看看?”

  这两位都快哭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策

  在吴升的强力干预下,鱼头城门大开,夔、麇两位司马入城,庸国众大夫在鱼君宫殿上摆下酒宴,赔礼道歉。过程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但各方看在吴升的面子上捐弃前嫌,算是握手言和了。

  元司马端着酒水来到吴升跟前:“申大夫力挽狂澜,某为申大夫贺。”

  吴升饮罢叹了口气:“至少浪费了一个半月啊,有这么多时间,虎邑、成山邑早就拿下来了,我们此刻应当正在征募各地军卒,就算不能为正卒,也当为羡卒,可将过去的羡卒转为正卒,咱们缴获了那么多战车,这个问题也不用考虑,如此,兵车可得三百乘。所缺修士,也可大肆招揽,除了百越之外,我也知道其他几个招募之处,可惜现在……”

  元司马看了一眼正在相互致意的夔、麇、庸三国众大夫,道:“恐怕不是一个半月的事,别看现在饮酒谈天,似乎欢笑如常,但……”

  吴升点头:“不错,生出了裂痕,想要弥补,岂是一日之功?真是心累啊……”

  元司马建议:“不要再三辞五让了,柱国之位,早些拿到手,才好早些施政,到时候名正言顺,谁敢不听?”

  吴升道:“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我入庸不过六年,又无宗族支撑,毕竟根基浅薄。别人看我芒砀山人丁兴旺,但多依仗连山、苍梧、阿傩三部,此辈部民,可为利刃,却不能为床榻,利刃只可加威,床榻才能安定人心呐。”

  这个道理元司马当然懂,因此道:“有元氏、卢氏、卓氏支持,你还怕当不稳这个柱国?”他说的是自己、卢芳、卓吾子三人,都是吴升的坚定盟友和支持者。当然,司空易朴、国老庸子夫、寺尉庸季等,通常也会支持吴升,却并不如上述三家那般坚定。

  至于司徒钟固、典令庸藏就不好说了,尤其少傅言丙、监马尹庸思、左郎邢月等,必然产生了龃龉。

  要当柱国,依靠别家支持是必须的,但完全依靠别家支持,那就是无根之木了,吴升当然可以考虑以芒砀山和三部之兵强行威凌,但真要到了那个地步,恐怕元氏、卢氏和卓氏都会成为自己的敌人,这个柱国做着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吴升感叹心累,是真的心累,他唯一想的,就是庸国强大起来,将更多的地盘和人口纳入治下,方便自己攫取更多的资源,更好的保护芒砀山家园。

  宴席间,在吴升的主持下,三国对鱼国进行处置,鱼国北部包括鱼头城,并入庸国,以鱼头城为界,南部所有封邑村落由夔、麇瓜分,庸国得了三分之一土地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夔、麇则拿走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二的土地。

  三国同意整备兵车,半个月后出击虎邑和成山邑,在两地构建对楚防线,其中庸国出兵车一百乘,夔国、麇两国各出五十乘,合计两百乘。同时,三国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支大军的组建,驻于鱼头城,共计兵车百乘,随时对虎邑和成山邑进行增援。

  吴升回到上庸,面见国君庆予,庆予搓着手不停道:“多亏了卿在,否则寡人不知该如何处置,只能夙夜忧叹了。”

  吴升道:“臣有言。”

  庆予连忙端坐,旁边的史官正趴在长案前削指甲,听说之后也连忙提笔,凝神屏息等待记录。

  庆予道:“卿可备言详述。”

  吴升道:“国之兵事,权当分明,军缁补给,责之司空,募集军士,责之国老,领军出征,责之司马。”今后啊,把权责要分清楚,后勤司空负责,募兵国老负责,至于征战,就别让他人瞎掺和了。

  庆予眨了眨眼睛,思索片刻,点头:“寡人纳之。”

  吴升又道:“大庸国小力微,可加君令,野人凡愿出战者,斩首一级直升国人,国人之中,辄每年据军功大评,择三十人升国士,国士之中军功卓著者,每年晋三人为大夫。”

  庆予沉吟片刻,问:“每年大评?若无军功者如何?凑不齐三十人又当如何?每年晋三人为大夫,是否多了些?”

  吴升道:“若无战事,则行围猎,亦可当军功,三十人为定数,无修为亦可为士,每年晋三人为大夫,十年不过三十人,不多。”

  庆予深吸了口气,道:“容寡人思之。”

  这是具有颠覆性质的大政,当然要细思,吴升点头答应了,继续提议:“臣芒砀山供奉金有象乃炼神境,此番出征州来,屡立军功,君上门士燕华虽为炼气士,但军功亦著,臣请君上拜此二人为大夫。”

  吴升上三策,国君纳了一策,不置可否了一策,如果这一策不纳或是依旧不置可否,那就别提什么拜柱国的事了,何况其中还有自己早就打算拔擢的燕华,当下应允:“寡人纳之。”

  吴升辞别出宫,回到庸仁堂,他入宫上策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刻传遍上庸。元司马赶到庸仁堂问他:“你这是何苦?再等些时日不行么?非要以此试探国君,国君拜你为柱国决心是很大的,何须试探?你这三策,第一策就得罪人,第二策更是离谱……”

  吴升问:“有多离谱?你觉得不应该么?国君登位几年了?人才上升之道虽然比之前强,但强得实在有限,不如此大刀阔斧,怎么扩充国人?怎么吸引四方来投?每年晋三十士、三大夫,十年也才三百士、三十大夫,很多吗?楚吴之国,动辄就是三千士,想在人家眼跟前活下来,不这么干能行?我还嫌少!”

  元司马琢磨片刻,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你不是为了试探国君的决心?”

  吴升摇头:“我试探这个有什么意义?早一日提出来,早一日让大夫们议论,就算这次不行,我下次再提出来,阻力就会减轻很多。”

  吴升的第二策确实引发了一片争议,有支持,有反对,反对之声还不小。如果不是被吴升说服的元司马力挺,几乎就被搁置了。

  但最终通过的也只是个阉割版,国君诏令,每年晋十士、一大夫。

  这时候,离三国合兵的约期只剩三天,吴升将目光瞄向了虎邑和成山邑。

第一百四十四章 虎符

  第二天就是出征之日,吴升于庸仁堂中重新检视了一番自己的两个储物法器,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

  储物扳指中堆放着一些吴升舍不得吃的珍贵灵材,以及自家使用的飞鸿剑、翠镯、银月弓、祖率圆周炉、绝金绳和雷锤、大半截盗天索等等法器,都在里面。

  自楚将郑容处缴获的储物玉玦比较小,这块玉珏被他强行以真元冲破后,发现里面空间只及扳指的三分之一,存放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太过珍贵之处,收获并不大,所以用来存放两百枚爰金和十几瓶乌参丸。

  可不管怎么说,两件储物法器,令他安全感大增,下回再被抓到,身家被一次性劫走的可能大大降低。

  等这次打完虎邑和成山邑,或许真的可以考虑做柱国了,怎么还一天到晚想着逃跑?吴升不由笑了,真成习惯了啊。

  到夜深时,元司马忽然登门,吴升很诧异:“出征在即,司马不在府上安慰娇妻,怎么又来我这里了?”

  元司马和吴升对坐,举盏至嘴边,没有胃口,又重重放下:“君上至今未给虎符。”

  庸国出兵车百乘,来自国中各大夫,不见国君颁下的虎符是不会随元司马出征的,元司马只能调动自家兵车。

  国君通常会在三日内赐主将虎符,不会太早,却也不会如这次一样,明日就是征期,现在夜深了都不给。

  “出什么变故了吗?”吴升很是不解。

  元司马摇头:“是言丙,正在宫中和君上对奏。”

  吴升举盏:“且满饮。”

  元司马叹了口气,这回终于仰脖喝了下去。

  两人对坐饮酒,吴升让冬笋上人去宫门外打听,快到子时,冬笋上人回来道:“国君诏国老庸子夫、典令庸藏入宫。”

  这是极少见的情况,凡有大政,国君没有不招元司马和吴升问对的,今日这是出什么事了?

  元司马眼望吴升,吴升霍然起身:“入宫!”

  未奉诏而深夜入宫,这是不合规矩的,但此时此刻不能有丝毫犹豫,甭管国君和言丙商议的是什么,和自己有没有关系,都要进宫旁听,哪怕聊的是床帏私密,也要凑过去听着,绝不允许任何意外出现!

  两人各自乘车来到宫门外,带班值守的正是燕华。燕华叹了口气:“两位大夫何故难为我?”

  他和金无幻已经被国君拜为下大夫,故此对吴升很是感激,虽然感到为难,依旧开了宫门,将他们引入宫中,在外面等着,自己入内禀告:“元司马、申大夫入见。”

  言丙斥道:“燕华,没见我等正与君上议事?让他们回去!”

  燕华低头道:“元、申两位大夫乃国之肱骨,我不敢阻挡,如今就在外间候着。请君上裁定。”

  言丙怒道:“燕华,未得君令放人入宫,你好大的胆子!”

  燕华不理他,而是向庆予再拜,额头触在地板上,既是在等候庆予下令,也含着劝谏之意。

  庆予看了一眼言丙、庸子夫、庸藏三人,终于还是召见:“请两位大夫进来。”人都等在外面了,不见就失礼了。

  元司马和吴升快步入内,向庆予行礼后坐下,庆予问:“卿等有何要事,如此着急?”这是明知故问,且稍微有些不满之意。

  元司马身为出征的领军之将,自己是不好开口讨要虎符的,因此由吴升进言:“大军已备,明日便要校阅出兵,臣听说君上至今未赐兵符印信,却不知是何缘故?”

  庆予道:“啊,寡人今日太过忙碌,至今未得空暇,阅军时再颁也不为迟。”

  吴升追问:“君上明日必会颁赐么?会不会再因他事而延迟?”

  庆予不答,看了看言丙等三人,言丙道:“何时颁赐、是否颁赐,皆在君上,非臣下所问,申大夫何故咄咄逼人?”

  吴升瞪着他道:“我听说,当年鲁、晋二君欲伐秦,拜周王以讨令,王行征礼,令刘康公分肉祭天,成肃公领受持节,成肃公受祭肉时马虎随意,为刘康公所责。刘康公说,国家大事,在戎与祀,别看只是分肉和领肉的小礼,此神之大节者也!明日就要大阅三军,今日还不颁赐虎符,这已是怠慢了,言丙你甚至纵容君上随心所欲,这不是谗言是什么?这是侍君之道么?”

  言丙一张老脸顿时转黑,相当不好看,当下道:“申大夫,你拜大夫之后,出言皆兵,出行即战,就不能安稳片刻,让国中喘息些时日么?当年我大庸为牧誓八国之一,随王伐商,太公望曾言商之弊,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吴升冷冷道:“少傅为什么不提姜太公这句话的后面那半句?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言丙怔了怔,他确实没料到吴升居然知道后面这半句。

  只听吴升又道:“庸国乃小国,不趁势而起,将来楚国喘息之后,反手便能将我们拍死,我不知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言丙道:“申大夫,你这份担心已经没必要了。”

  吴升问:“为什么?”

  言丙得意道:“扬州右徒范子垣与我言氏有姻亲之谊,昨日范氏来人亲口向老夫说,楚人已经查明,鱼军在鸡父之战时里通吴人,阵前倒戈,此为楚军大败祸首,楚王已经下令,将投往扬州的鱼君下狱,追究鱼国之责!范右徒对老夫说,灭鱼之战打得好,楚国新任令尹囊瓦听说后,心中甚喜,对扬州尹说,我大庸该当褒奖!”

  吴升看了看庆予,庆予眼中也喜意连连,于是问言丙:“然后呢?”

  言丙道:“范右徒说,扬州众大夫商议过了,如果我军起兵增援薳筮,待战胜吴国之后,将主持会盟,正式承认我大庸为夔、麇两国盟主,并将虎夷山百里之地划给大庸,以为褒奖!申大夫,不用和楚军开战,却什么都得到了,我们为何还要去打虎邑和成山邑呢?我们应当助楚攻吴才是!”

  吴升问:“你和范子垣是姻亲?他在大竹损失惨重,你信他的话?”

  言丙道:“我家三侄女嫁与范右徒七弟范衷,范氏来人正是范衷,此人重信守义,品正贤良,非如此,当年老夫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当然可信。”

  庸子夫道:“范衷为扬州使者,老夫也不觉得他敢编出如此谎言,不过老夫之意,的确需要再求证一番。”

  庆予道:“自然要求证的,但在此之前,出兵之事是否可以缓缓?申卿、元卿,今日宫中商议的,就是如何向范右徒赔礼之事,赔付的礼物,由寡人和别家大夫共出,不用申卿和元卿一金一钱,怕二位心中不喜,故此未曾相招,二卿不要生怨啊。”

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明下狱

  对所有庸人来说,楚国都是个庞然大物,能避免与楚军兵戈相向,自然是上佳之选。之前的破鹿鸣泽、打大竹,乃至灭鱼,准备北伐虎邑和成山邑,都是在楚国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行之举。

  如今扬州只是来了一个使者,便将北伐之事化解,不得不说,庸人迁国几十年来对楚国的畏惧,已经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

  现在有了躺平的机会,谁又愿意多事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