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314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于是管千和左丘入道左亭中,转眼而归。管千道:“开价三金而只收两金半,左丘之贤,吾不及也。”

  左丘笑道:“此所谓以民为本,急他人之急也。”

  转过天来,又到了孙奉行的第二次传法课,三人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前往草堂,至草堂时,外间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想要看看有没有机会入草堂听法的。

  奈何草堂外多了个值守的,此君名泰山,原为器符阁匠师,资深炼神境,便是之前想要求见孙奉行而不得,气得冲钟离英嚷嚷,说钟离英“有眼不识泰山”的那位。

  他们三位和此君也算熟识,毕竟同在执役堂罚役,只不过他们三位因缘际会,溜下山门为当日的孙行走出头,故此减了不少役期,而此君却没能赶上那班车,只能继续罚役,没想到却在这里值守,想必是执役堂专程派来为孙奉行传法把门的。

  也难怪,泰山虽为器符阁匠师,除了炼器一绝外,斗法实力也相当强悍,是器符阁数一数二的高手,属于副业比正业干得好的那种人,称得上器符阁异数,有他在此坐镇,外头那些想要寻机溜进去听法的宵小,便很难得逞。

  陈之公他们三人挨个上前,将木简交给钟离英验看,木简上有吴升留下的神识,钟离英握在掌心中仔细一品就知真假。

  趁着验看的当,三人都和泰山打了招呼,陈之公问:“泰兄,缘何至此?”

  泰山得意道:“孙奉行暂接执役堂事务,征调一人为其守门,允诺可以随堂就听,执役堂昨日私下大比,某得了头彩,力压同道……”

  正说时,旁边的钟离英脸上勃然变色:“好你个曹老西,以为做个假的就能蒙混过关么?就算要做,也做得真一点好不好?你看你,禹王神道四个字就印错了两个字,这也太不尊重人了!”

  那姓曹的修士嘴上还强干:“怎么?钟离,前些时日还一起饮酒,今日就翻脸不认人了?曹某今日便要进……”

  一句话没说完,泰山已经赶将过去,粗大的手掌叉住曹某人的脖颈,将他硬生生叉出来丢开。

  泰山凶名在外,曹某人不敢再闹,一骨碌爬起来,撒开脚丫子溜走了。

  泰山哼了一声,满脸不屑。

  陈之公三人不敢再打扰,连忙进了草堂。

  陆陆续续,三十五人到齐,都取了蒲团,围坐在讲台旁。

  和管千、左丘一起高中的是器符阁的一位符师,名晏苏,三人相视而笑,各自点了点头。

  人到齐后,钟离英关闭了草堂,和泰山一道,搬了蒲团就坐,只是离众人远了些,守着大门。

  吴升从后面转了出来,登台讲法。

  还是和上回一样,从讲故事开始,但陈之公有了上回的经验,知道早上的半课听上去似乎很无聊,没有任何禹王神力仙法的内容,却和午后的半课息息相关,因此听得格外认真。

  吴升道:“上回说到,禹疏通了九河,带领人民消除了洪水泛滥,人民为表达对禹的感激和尊敬,称他为大禹。今天接着讲。十三年治水,大禹走遍了天下,以定海神针测定水位,以河图洛书标定地理山川,以开山斧劈山开路,以耒耜凿石撬土。此为禹王四大神器,午后你们会看到……”

  堂下顿时一阵喧闹,众皆兴奋不已。

  吴升笑了笑,接着道:“大禹走遍天下,于山川地理、风俗人物了如指掌,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各部诸侯招至涂山,共议九州之划。当日,禹着重服、执玄圭,登台答礼,四方诸侯齐贺其功,禹言,吾德薄能鲜,今日大会,诸侯可明责以备,定规以戒,吾当知当改……”

  吴升将大禹涂山会诸侯、执帛服万国、九鼎镇山川等故事讲述一番,将大禹逐步顺应万民、顺应天心而登帝王之业的故事说了个明明白白。

  午后一过,众人期待的灵丹世界果然展开,吴升招呼大家坐近一些,将掌心中一枚滴溜溜乱转的灵丹抛起,瞬间笼罩众人。

  陈之公一入灵丹世界,眼前顿时一片模糊、且晃动,行动滞碍不便,起初以为这是灵丹炼制不稳固的征兆,但过了少许,猛然反应过来,自己这是置身于水底。

  管千、左丘等人皆在附近,和陈之公一道不知所措,好在众人都是高修,在水下憋上半个时辰毫无问题,于是都在四下查探。

  须臾,一股水流冲来,将他们带走,沿着水底山脉行进,穿梭于岩石水草、鱼虾龟蛇之间。

  前方显出一根巨大的铁柱,自水底向上,不知其高几许,柱身上锈迹斑斑,缠绕着各种水草海螺,辨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

  就在这时,水底猛然一阵晃动,那巨大的铁柱在震颤中变化,外面的锈迹铁壳脱落开去,露出了里面闪着金光的柱身。

  柱身上写着四个参天大字:定海神针!

  正看得新潮澎湃之时,耳畔好似有人在叮嘱:“诸君,这便是禹王所用定海神针,诸君可以挨个上前,试一试斤两,有能搬动者,课后有一个小奖励哦!”

第二十三章 大师兄

  这一堂课,上得众人如痴如醉。

  陈之公他们在幽深的水底见到了定海神针,亲自体验了神针可变长短的特性,实践了以神针测量山川高度的操作。

  他们在汹涌的洪流中见证了龟背驮书的神迹,挨个翻阅了这些源于诸天星辰、蕴含无尽玄妙的图案。

  他们来到大禹身边,观看大禹开辟龙门的壮举,亲身上阵,尝试着搬动开山神斧。

  他们接过禹王耒耜,走在田间地头,以这件神器开垦出一片片良田……

  这是吴升耗时七日炼成的第二枚简略版天地乾坤丹,内容由他编撰,画作由万涛绘制,顾问当然是桑田无。这枚天地乾坤丹中凝炼了许多他得自禹王神格中的残留记忆。这些残留记忆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如果换一个当世修士,恐怕很难理解,但吴升比较特殊,依靠这些片段,他已经可以在保留三代乃至上古原味的情况下,一点一点补齐幻境了。

  在讲法传道的同时,两枚简略版天地乾坤丹的炼制,也在不停补充着吴升对禹王神道乃至三代以上洪荒时代的感悟,就连作为顾问的桑田无,也得了莫大好处,修补了他自己天地乾坤丹的许多不足之处。

  吴升将灵丹收起来时,众人恍惚间回到了草堂之中,一个个喘息不止。

  比起第一次授课,这堂课的内容,仙神意味直接拉满,所有听课之人都近距离观摩了上古神器,甚至有了亲手触碰和使用的体验。

  这份体验实在了不得,在天地乾坤丹的幻象世界中,一切犹如真实发生,以至于离开之后,进场之人无不真元耗竭,累瘫在蒲团上。

  吴升不得不给每一个人发放了一枚乌参丸,帮助他们尽快恢复。

  又歇了小半个时辰,草堂的大门才徐徐打开,众人一个一个有气无力的离开,眉宇间都是疲惫之色。

  陈之公、管千和左丘相互搀扶着离去,一起返回陈公洞,打坐调息了一夜之后才缓过劲来。

  相视一笑,管千回味道:“那定海神针,孙奉行说是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是不是说错了?”

  左丘立刻道:“我当时就想,这何止一万三千五百斤?十万三千五百斤也有了!”

  管千摇头:“斤两明显不对,我等合三十六人之力,才勉强抬动,若是一万三千五百斤,我自家就可以做到。也许,三代之际,斤两与如今斤两怕是大为不同,下回听课,需向奉行请教。”

  左丘道:“恐怕奉行也不知,没听奉行说么?他是原汁原味将感受炼制成丹,很多道理也需要和我等共同参详。不过要恭贺陈兄,只有陈兄自己晃动了定海神针,拿到了奖励,虽然是个惠而不费的称号,却也堪称我等楷模,我等以后当尊称一声‘陈悟空’了。”

  管千道:“我怎么听着是‘孙悟空’?”

  左丘道:“若是孙奉行,则称孙悟空,陈兄嘛,自然是陈悟空。奉行说了,今后让我等称其大师兄。”

  陈之公笑道:“此乃末节,先不说了,还是说说奉行留下的题目吧,该如何写?”

  管千皱眉道:“三代之时,洪水泛滥,因何泛滥?奉行言道,他于东海之上,观潮起潮落,发现与月升月落似有关联,你们以为如何?”

  左丘道:“昨日回来路上,我就在想,莫非月与水间,有灵力关联?”

  陈之公道:“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或许月与地间,有阵法相连。”

  管千和左丘对此都比较赞同:“大师兄说得很有道理,看来需要重温《嫦娥传》,甚至有所修订也不一定。”

  陈之公道:“首先是重温月仙传记,我以为,还当去东海一观潮汐,看看是否与奉行所言相同。谁知道奉行当年观海是在何处?”

  左丘回答:“听说是从吴越出海,于涌东岛观潮。”

  陈之公拍板:“奉行给了十五日,足够了,今晚温书,明日出发,前往涌东岛!”

  三人立刻行动,可惜第一步就遭受挫折,经楼中的《嫦娥传》被借空了,不仅是《嫦娥传》,连《河伯》、《洛嫔考》之类的水仙水神传记图谱,都被人一扫而空。

  陈之公拍了拍脑门,懊恼道:“我早该想到的,既然说起月与潮水,必然要看此等仙神经传,经楼之中每种藏书只存三卷,恐怕别人昨天离开草堂时便已经过来借阅了,我等当真后知后觉!”

  管千和左丘都问:“为之奈何?”

  陈之公道:“不看劳什子的仙神经卷了,我等立刻启程,前往甬东。经书虽然没有,但我为祭酒多年,几卷书中所载,还是能记个七八分,差错不大,路上一起参详便是。”

  三人也顾不上收拾准备,直接就从经楼离开。

  出了学宫,隔着不远处竟然见到了几个熟悉的背影,正沿大道南下,仔细分辨,正是同为学宫祭酒的乐韦和韩凤。

  陈之公呼喊:“乐兄、韩兄——”

  这两人听得呼唤,回过头来瞟了一眼,惊呼道:“糟了,是大师兄!”忽然加快速度,竟然没有停下等候之意。

  管千一眼看穿:“乐韦、韩凤,小人也!他们想必是出海的,恐怕也是要去甬东,怕被我等追上。”

  左丘叫道:“不能被他们落下了,晚了或许什么羹都分不到了!”

  陈之公叹了口气,只得加快脚步,发力疾奔。

  陈之公再分一神后,修为已经超过乐韦、韩凤不少,但他身边有管千、左丘拖累,想快也快不起来,总的来说双方奔行之速差相仿佛,你追我赶之下,花了一天一夜,便赶到了吴越出海口,各自寻了舢板,在海上又展开了竞赛。

  正赛得激烈时,忽见一人双脚踩水,正在海上飞奔,此人双臂上各缠一巨扇,如生双翼,管千和左丘皆奇。由于离得远,一时间也看不清是谁,但离得近的乐韦和韩凤却气急败坏起来:“飞羽道人!你耍赖——”

  甬东岛外,海上竞赛越演越烈时,吴升正在第四峰下等候,辰子门下已经上山通禀,将自己的意图转呈上去,能否入第四峰探望重囚,就看辰子给不给这个面子了。

第二十四章 石窟

  等候的时辰明显有些偏久,吴升也不管辰子究竟怎么想,他自己则将等候看做是对当日没有选择辰子为大奉行的补偿,就这么耐心静候着。

  又等了半个时辰,山上终于有了动静,辰子亲自下山了。

  吴升有心理准备,辰子或许会找一些别的原因刻意拖延,但只要自己保持充分的耐心,对方就不敢做得太过。

  但他没想到,对方会亲自下山迎接,这令他的确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奉行怎么下山了?孙某汗颜,不胜惶恐。”吴升迎了上去,微微躬身,抱拳施礼。

  辰子微笑道:“如今学宫之中,谁不知孙奉行传道讲法,与旁人迥然不同,而听者大受裨益。想不到陆接舆真有识人之明,他说你讲法必然精妙,果然就精妙绝伦,我门下之人欲求一简而不可得啊。也要厚颜请你赠一竹简,有暇时我也要去听一听的。”

  吴升忙道:“都是旁人谬赞,说什么传道讲法,孙某哪里敢在辰奉行面前班门弄斧呢?”

  辰子眨了眨眼,看了看左右门下之士,却没人能提醒他班门是哪家的门,因此岔过:“孙奉行过谦了……听说你要见东篱子?”

  吴升解释:“近来与众人探讨交流禹王神迹,多言及三代洪水之事,于是留了课业,希望集思广益,追溯水患之源,探寻为何水势如此之大。其后我想起一事,当年于海边看潮起潮落,似乎与月升月落联系紧密,于是突发奇想,不知那一场大水,是否与月仙有关。”

  辰子怔了怔:“这倒是……想前人之未想……”

  吴升笑道:“辰奉行别见怪,总是孙某着了魔,过于执着,想要理清其中的头绪。可翻阅经楼典籍,关于月仙之事,实在记述不多,因此向人访询,得知当年有丹师宋毋忌者,道法出神入化,时人赞之月中仙……”

  辰子哂然:“何敢称仙?不过是好事之徒以讹传讹,胡乱吹捧而已。”

  吴升道:“是……不过我听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称号,‘月中仙’三字,至少也说明,这宋毋忌修行之法或与月仙嫦娥有关,毕竟不会空穴来风。宋毋忌乃大丹师之师,其后我去丹师殿向大丹师请教,他说当年学道时,其师宋毋忌偏心,未能得其真传,唯被囚重犯东篱子乃其真传弟子,我这不是来拜辰奉行山门么,只望辰奉行允我入山一见。”

  辰子沉吟片刻道:“孙奉行这么一说,连我都好奇了……既如此,我便陪孙奉行同去,听一听东篱子怎么说。只是这贼子口风甚紧,诸般手段使将出来,他却半个字都不吐露,孙奉行也莫抱太大期许。”

  吴升点头:“碰碰运气。不过既然其乃宋毋忌真传弟子,论及其师之道,或许他愿意开口呢?”

  两人相约入山,绕过辰子的夏台,顺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深入山谷,前方赫然出现一片绝地。绝地中有座山峰,下方一半全是光秃秃的岩石,不生寸草,在仙都山十九峰中显得极为特殊。

  在这些山岩上,有大大小小人工凿刻出来的石窟,各自深浅不一,内中景象一览无遗。其中的部分石窟住得有人,大多都躺在石床上,又或者站立发呆,更或者以石子在岩壁上刻画着什么。

  这就是第四峰绝地,学宫重囚之处。

  当年吴升曾经闲逛第三峰时,不小心闯进了此间边缘,只能在远处山头遥看,今日终于堂堂正正走进了这里。

  果然是一丝灵力也没有,到了这里,就算是身为炼虚的吴升,也自感无法调控真元,就好似气海经脉中的真元如同死水一般,起不来半分波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3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4/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