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宫夜谭_分节阅读_第147节
小说作者:璇儿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1013 K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03:05

  昙秀道:“甚么?”

  吴震叹了口气,朝石窟的众佛像拜了三拜,道:“至于救不救得了,就只能看这些菩萨保不保佑他了。”

  本章知识点1

  北魏永宁寺有几个?

  北魏永安二年(467年)建永宁寺,居于平城东南。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时为天下第一。

  另孝文帝迁都后,胡太后亦在洛阳建永宁寺,建九级浮图,后毁于大火。现在洛阳存该寺塔基,并发掘了不少塑像残片,艺术价值极高。

  清都长公主常住的天宫寺可能也是建于天安二年,《锁龙魂》中提到的新造释迦立像“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都是《魏书》所载,北魏在造像修庙这种事上花费甚巨。

  本章知识点2

  武州山石窟寺:也写作武周山石窟寺,也可以称灵岩寺、灵岩石窟等(不再辨析各种称呼的由来了),就是现在的云冈石窟。如今云冈石窟里的16-20窟即“昙曜五窟”里面的大佛就是北魏五帝造像,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太祖道武帝、太宗明元帝、世祖太武帝、恭宗景穆帝(未登基而崩,其子文成帝追其为恭宗)、高宗文成帝。我赞成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16窟主佛为文成帝,17窟景穆帝,18窟太武帝,19窟明元帝,20窟道武帝。

  灵岩石窟由文成帝下旨令昙曜开凿,成因及五帝造像分布情况复杂,需要另撰专文讨论。

  “武州山石窟寺已开凿了二十余年,自开国道武皇帝令高车部众九万余口筑成鹿苑后,便凿渠引了武州水注至鹿苑之中,又开了三条河道,直通平城宫内外。鹿苑本来就在石窟旁边,这河水也绕着石窟与平城相连,没料到如今那河道倒成了周围百姓的游玩之所,船来船往,好不热闹。逢到节庆日,更有各色妙伎杂乐,来看的人更多。”

  这一段是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写的。《水经注》有相当的对北魏平城周边的描写,非常珍贵,珍贵到都快成仅有的史料了。

  鹿苑后来可能是被北苑取代了,又跟西苑连成一片,一直扩展到东苑,形成了平城周边一个极大的猎场。目前大同(即北魏平城)都还有“卧虎湾”“上皇庄”“下皇庄”之类的地名,“卧虎湾”很可能就是当年的“虎圈”所在。那时候的大同周边跟现在大不一样,大概是一片茫茫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狩猎场。后面“大射礼”和西郊祭天的情况是根据目前少得可怜的史料凑出来的,南郊马射台、鹿野苑崇光宫、西苑的五色琉璃殿和板殿都尽量复原了。

  本章知识点3

  天雨四华: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法华经·卷一》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想象肆意,瑰丽奇妙。天雨四华在《法华经》中出现极多,“华”即“花”,“摩诃”即“大”。我们暂且当曼殊沙华就是红莲花,曼陀罗华就是白莲花。摩诃曼殊沙华是大红莲花,摩诃曼陀罗华就是大白莲花。

  《妙法莲华经》在北魏非常流行,影响深远,比如经中提倡造像以发愿祈福,符合当时北朝的实际情况,所以北魏自皇帝起,由上而下实施得很深入民心(负面作用之后再谈)。也对石窟造像的模式很有影响,比如此时尚二佛并坐的模式,一般认为是跟《法华经》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关联紧密。

  当时还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就是《大般涅盘经》,昙无谶译。但有意思的是,在云冈石窟跟“涅盘”有关的本生图少得可怜,也许可以用北魏事实上是把宗教世俗化和意识形态化了来解释,一个“涅盘”的佛不适用于统治阶级,所以云冈石窟大量出现的是三世佛——这皇帝也得一代一代做下去嘛!

  本章知识点4

  心性本非净,客尘故不净:这个在《锁龙魂》的知识点已经提到了,涅盘一派说“心性本净”,成实一派说“心性本非净,客尘故不净”。在这里特别要指出来,不能在北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用在这里非常恰当。问题是,这偈子是唐朝惠能说的,九宫背景是南北朝……

  所以说,很多佛经在南北朝时期是不能引用的,不过好在北魏时已经过了十六国那个译经最高峰了,如果是魏晋时期就比较惨了,没多少经可用。

  诗赋之属的也同理。比如《修罗道》里面裴明淮引用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曹操《蒿里行》,沈鸣泉引用的是陶潜的《读山海经》,在《锁龙魂》里面那个天鬼的人又化用了一次,就是他说的“愚公有心移山,精卫有心填海。同虑无物,化去无悔”。陶渊明《读山海经》原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太子引用的赞杨甘子美的赋是出自江淹,这个年代有点不太确定,不过根据“江郎才尽”这成语,我就姑且当《丽色赋》是他早年写的。阮尼引用的那两句“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也很出名,北朝民歌,收在《乐府诗集》里面,属《企喻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最著名的《敕勒歌》那时候还没有,所以在序章里面,斛律莫烈跟凌羽讲阴山那边的风景,也不敢直接引用,只能化用。按斛律莫烈的设定是斛律倍侯利的后代,让他说这话是因为有意见认为《敕勒歌》是斛律金所作或者至少是他先唱出来的,斛律金就是斛律倍侯利的后人。

  斛律倍侯利也有句相关的歌谣挺有趣,就是第九部 《九宫变》里,裴明淮调侃斛律莫烈的:“求良夫,当如倍侯”。

  一般来说,这类引用的诗赋或者旧典都不再另行解释了,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出处,不少是带机锋的,比如昙秀和祝青宁在八角寺和无极观互怼的那两幕(文化人在一起就是话多)。

第2章

  吴震到得永宁寺,却见着有辇驾在门口,细看了一看是云母车,但跟的却不是禁军,都是腰佩短剑的女子。知道是景风公主来了,吴震心里不由得一阵嘀咕。想了一想,径直去了园子里面。七层浮图在园中,景风就算来敬香礼佛,也只会在正殿,想必也不会逛到园子里面去。吴震上一回在沈家多少得罪了她,又身有要务,也不想跟她朝面。

  永宁寺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出了法鸾大师的事,四处都静悄悄的,只偶尔听得几声鸟鸣。此时园中海棠开得正盛,浓绿中缀了嫣红,煞是好看。吴震走到一处不起眼的佛堂旁边,忽听见里面有人说话,是个娇滴滴的女子声音,甚是熟悉。

  “你这一趟出去,我可担心死了。一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事?”

  吴震一听,那说话的女子竟然是景风,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是真不想听,但人就在佛堂外面,实在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好在那佛堂的窗子上面爬满藤蔓,里面的人也不容易看到外面,只得屏息凝气,准备找个机会溜走。一时间心里是转了千百个念头,景风跑到永宁寺来跟人相会,这么神神秘秘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只听又有个男子说话,听到那声音,吴震一下子是全明白了,这些年来心里那个想不通的疑问,总算是有了答案。

  跟景风说话的竟是裴明淮。只听裴明淮道:“没什么,你别担心。倒是你……你还好么?要是尉家住不惯,你便回你公主府上去。要不,你去宫里陪你母亲尉昭仪也成,也多陪陪皇上。”

  景风道:“父皇最近看着我就生气,我可不去讨他的嫌。”

  裴明淮问道:“怎么了?”

  “不就是摘了九华堂的那悦般国来的仙草么,父皇把我骂了一顿,叫我以后再不准进去。”景风道,“不就一株草么!我这亲生女儿,还抵不上一株草?”

  裴明淮道:“恐怕不止这事吧?”

  景风沉默片刻,道:“他叫我不要多管哥哥的事。”

  听她如此说,裴明淮也一时无话,半日方道:“皇上说得没错,你是公主,何必卷进这些事去。你今日找我什么事?总不会是说这些的吧?”

  “明淮,我听说……”景风又顿了一顿,才道,“你对宜都王说,不愿意娶庆云。宜都王想让庆云嫁你,几乎是从庆云出生就跟父皇和长公主提了。说了这么多年……”

  裴明淮道:“我对庆云从无男女之情,这话我都说了一百遍了。宜都王为八姓勋贵之首,要给女儿寻门合适的亲事,满朝里面谁不争着抢着,何苦一直跟我纠缠!”

  景风道:“庆云会伤心的。”

  “伤心一时也比伤心一世的好,她也不小了,再拖下去就是我误她,还不如早日说清楚的好。”裴明淮道,“我想娶的人既娶不了,那我不娶也罢了。”

  吴震听里面那二人一时都无话,这时风吹过来,吹得园中落了满地的绿叶打着旋儿飞舞。又听景风悠悠地道:“明淮,你还恨我么?那一年,你要我跟你一起走,我却抛不下我母亲,也放不下从小疼我的哥哥。父皇从来不宠她,肯封她左昭仪全是因为我,若我走了,我真怕父皇会迁怒于她。她虽是于阗公主,可父皇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也不会管甚么于阗的面子,以前没来由就打悦般,谁劝都不听的。”

  “你没错,倒是我那时候年轻气盛了。”裴明淮笑道,“也没想过,自己走了,家里人怎么办?我姑姑又怎么办?纵然有母亲护着,这么做,总归是太自私了。不过,皇上实在不该让你嫁尉端,尉氏虽然显贵,但……”

  “尉端至今都不曾回京。”景风道,“我也受不住了,这是不给我这个公主一点颜面吧。明儿我就进宫去找父皇,这婚事,不要也罢!”

  裴明淮道:“胡说什么!皇上赐的婚,你说不要就不要?如今宫中事多,你先别去找皇上闹,他必不会给你好脸色。”

  景风怒道:“你就忍心看我过这日子?这叫什么日子?你倒好,身边可没消停过。又是杨甘子又是李音,现在不知道你又看上谁了?父皇要不答应,我就死给他看!反正他现在也看不惯我,我早死了,顺了他的心,也遂了你的意!”

  吴震听她脚步声出了佛堂,裴明淮连叫了几声:“瑞儿!”她理也不理,顷刻间便出了园子。裴明淮追了出来,却不便再拉她,只得看着她走远。吴震站在那里,真是头皮都麻了,说话也不是,不说话也不是,只得小声“咳”了一声。

  裴明淮回过头,见吴震就在佛堂外面,头上还掉了一片风吹过来的叶子,也是怔在那里。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半日,冷笑一声,道:“吴大神捕,你什么时候学会听墙角了?”

  吴震苦笑道:“我是来永宁寺查案的,见了景风公主的辇驾,不想跟她朝面,就偷偷从园子进来了,想直接去七层浮图。路过这里……却听到你们说话。我是真不想听的,真的,我一点都不想听。”

  裴明淮冷冷地道:“不想听,那还不是全听到了?”

  吴震叫道:“你不会想杀我灭口吧?”

  “胡扯什么!”裴明淮道,“不过,你真别对一个人说。”

  吴震道:“我知道,你真当我不知轻重?不过……”顿了片刻,方道,“原来如此,我奇怪了多年,我一直知道你心里有个人,却怎么都没往景风公主想去。只是我又不明白了,既然你跟她两情相悦,为何不跟她成婚?”

  裴明淮道:“你不都听到了么?自然是皇上不准。”

  吴震奇道:“皇上为什么不准?这不是好事么?”

  “好什么事!”裴明淮道,“皇上说,帝室十姓,百代不得通婚,这是先祖定下的规矩,我和景风怎么求,他都不答应。”

  吴震道:“大代的帝室十姓百代不得通婚,这没错。可……可你姓裴啊!这算什么理由!”

  “我求我母亲,我母亲说,景风是皇上的女儿,她又是皇上一母同胞的亲姊姊,虽说我姓裴,但我跟景风实在是血缘太近。这不摆明就是借口么!”裴明淮苦笑道,“就算皇上答应,我母亲不答应,也没法子。她一直都想让我跟穆氏结亲。皇上对此一直无可无不可,可我母亲……唉,我从来都拗不过她。”

  吴震皱眉不语,裴明淮又看了他一眼,道:“我再叮嘱你一回,今儿听到的,谁都不能说。”

  “这真不要你叮嘱。”吴震道,“不过,景风公主说得也有理,明知道尉小侯爷心里有人,皇上非得把公主嫁他,这不是在害她么!还有,尉端上次自塔县后就再没回京,这,这,这都不仅仅是公主的颜面了,尉氏该怎么对皇上交代!”

  裴明淮长叹一口气,默默无语。吴震也在那里不知道想什么,半天不说话。最后还是裴明淮道:“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我看你真是心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我刚才才说了,我是来查永宁寺的案子的!”吴震道,“难怪我在外面,你居然没发现!”

  裴明淮问道:“你不是去武州山了么,可有发现?”

  “不好说。”吴震道,“你还有没有事?没事的话跟我一道去七层浮图看看吧,案子蹊跷,怕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裴明淮便跟他一道往七层浮图走,走了几步,又问道:“昙秀呢?他跟你一同去的吧?”

  吴震笑道:“这位昙秀大师,可真是非同一般。受他一番教诲,真是受益不浅哪。不过,我倒是真有点奇怪,你们关系匪浅,可你们全然不是一路人呀。”

  裴明淮笑笑,道:“那你说,我跟谁才是一路人?”

  此时两人已走到永宁寺那座七层浮图下面,守在塔下的僧人忙上前道:“这位可是吴廷尉卿吴大人?”

  吴震还没说话,就见着从树下站起一人来,那人坐在树影里面,原本并未看见他。那是个宦官,一见着裴明淮忙上前道:“是三公子,您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他走出树影,吴震才看清这人,面色白净,脸露微笑。裴明淮笑道:“是王常侍啊,你怎么也在这里?”

  吴震认得这人,是清都长公主身边的大长秋卿王遇,颇善营造之术,又兼领起部曹。按律是只中宫或是皇太后宫才得有大长秋卿执掌,但因文帝对清都长公主向来不同,清都长公主府中一应律例都远超长公主之仪。王遇因善营造,京师中皇家寺庙倒有一多半是他督造,裴明淮也佩服他的眼光本事。

  王遇忙朝裴明淮见礼,又向吴震笑道:“吴大人刚去了武州山石窟寺?我原本是打算去那里,但正巧公主殿下有些吩咐,来不及赶过去了,想着吴大人必得来永宁寺,我就偷个懒儿,在这里恭候大驾了。只是……”转向裴明淮道,“公子,你怎么也来了?公主不是说,今儿个回府里么?你还不回去?”

  裴明淮笑道:“母亲已经回府了么?我一会便回去,误不了的。”

  见他如此说,王遇也不好再多言,道:“是。吴大人,你现在要进去看看么?”

  吴震道:“看是肯定要看的,不过,我看也看不出个什么了。”

  王遇一楞道:“吴大人何出此言?”

  “听来报的人说,当时发现的那僧人一声惨叫,众僧人全都涌了进去。”吴震道,“人一多,里面也未必能留下什么了。不过,来都来了,还是进去看看吧!我只想知道,这位法鸾大师的法身,可还在原处放着?”

  王遇笑道:“被抬到佛堂之中放着了。”

  吴震一副“果不出我所料”的表情,道:“既然如此,还能查个什么?好吧好吧,先进去看看。”

  王遇微笑道:“吴大人不要见怪,永宁寺向来安静得很,从没遇上这样子的事,大家都慌了手脚,不知道作何处置。又觉着将住持的法身留在此处不妥,所以抬去佛堂安置了,才去廷尉回禀,也怪不得他们。”

  吴震抬头看那七层浮图,石头垒建,只飞檐全用木头,镂花雕饰,高有三百尺,阳光照在塔上,四周的金铃光芒闪耀。“我们进去看看吧。”又对守塔的僧人道,“去请你们现在寺里能管事的大师过来,我有事请教。”

  上得三楼,吴震一看,只有叹气的份。不管当时有多混乱,此刻都一点没有发生过死人的样子了,收拾得干干净净,地上一尘不染。一尊卢舍那佛金身正对着自己,香花鲜洁,檀香清幽。

  连裴明淮都觉着又好气又好笑,道:“谁让把这里收拾了的?这还能查什么?”

  王遇躬身道:“公子,众僧人见地上有血,连菩萨面前的花瓶都碰倒了,供的香也掉了一地,这可是皇家佛塔,生怕有所不敬,是卖力得很,全打扫得干干净净。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事已至此,可怎么办呢?”

  吴震沉默,背着手慢慢地在这塔室之中走来走去。见供的那山玉兰十分新鲜,还挂着露珠,道:“想必这也是才换的。”

  他自身上取了一个锦囊,递给裴明淮,道:“看看里面的东西。”

  裴明淮倒在手里一看,是几枚菩提子,还有一朵白花。奇道:“这是从哪里来的?”

  吴震讪笑道:“明淮,看来消息最不灵通的反而是你了。我怕现在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哼哼,那还不就是从这里来的。他们把东西送到廷尉寺了,这花啊,你一定知道是什么的,对不对?”

  裴明淮凝视那似莲的白花,缓缓道:“《妙法莲华经》云: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吴震听了,道:“哦?是这么说的?我对佛经一知半解,常常都记不清楚。这般说便明白了。”

  裴明淮道:“明白什么?”

  吴震笑道:“摩诃曼殊沙华在武州山石窟寺,这是第一案。摩诃曼陀罗华在永宁寺,是第二件案子。接下来也不知哪个寺庙还会死人,明淮,记得请长公主殿下这几日别去天宫寺了,也请各位皇亲国戚都不要去寺庙礼佛,免得出事啊,哈哈哈!”

  王遇顿足道:“吴大人,这事岂是开得玩笑的?”

  吴震面色一整,道:“我是一点都没开玩笑。”对裴明淮道,“明淮,你最好去见皇上,能请皇上下道旨意最好,一个月之内,不管是哪个皇亲国戚,都不得去皇家寺庙敬香礼佛。”

  王遇叫道:“吴大人,这话成何体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8页  当前第1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7/1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宫夜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