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宫夜谭_分节阅读_第156节
小说作者:璇儿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1013 K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03:05

  冯昭仪一连后退了几步,最后脚一软,坐在了蒲团之上,说不出话来。太子察颜观色,笑道:“我是不是说对了?母亲,你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对不对?”

  “……这,这不过是些微想法罢了。”冯昭仪低声道,“你早已是太子,如你所言,已成定局。皇上虽因前朝之事,再不立太子监国,但也绝不曾有意钳制东宫之势。何况皇上其余数子都年纪尚幼,除了……除了……他是不会想立年纪最大的齐郡王为太子的。你的太子之位是稳当的,你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太子笑道:“这可不一定。若是别的儿子长大呢?而且,就算是齐郡王多少让皇上自己有些闹心,也比我这个可能根本没有一丝皇室血脉的太子强啊。”

  冯昭仪抬头看他,道:“太子,你如今想怎么样?这件事是无法证实的,大家不如揣着明白装糊涂。皇上素来对自己儿子都淡淡的,也不止是对你一个如此。你决不能拿这个事去问皇上,他既没说什么,你也千万不要胡来啊。”

  太子道:“若是有一样千真万确的证物,放在皇上面前呢?”

  冯昭仪急道:“哪里能有什么证物!我说句对泉下的李贵人不敬的话,这事情只有她这个当娘的最清楚。她既然一口咬定了你就是皇嗣,那就说明她有把握让常太后都找不出破绽来!她既被赐死,这世上就不会有证物,能证明你不是皇嗣!太子啊,你就听我这一回吧,这事情是不可能清楚明白的,没人敢说一定是,也没人敢说一定不是,那便行了!”

  太子沉默良久,道:“母亲这话,倒是有意思。母亲果然是久在宫闱之中,想得比我深些,我赶不上。”

  “太子,皇上不会轻易废你的,哪怕是有所疑虑呢。”冯昭仪叹道,“你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你妹子景风又是竭力帮你的,哪里这么容易说废就废呢。再立一个太子,又会乱一阵子,皇上才拿下青齐诸州不久,如今高车柔然又都有要生事的势头,现在是决不想乱的。你就好好地当你的太子,四平八稳的就好,只要不出什么大错,不出什么大的乱子,皇位必定是你的。”

  太子笑了一笑,道:“可是,照现在这情形看来,我想四平八稳,不出错不出乱子,怕是难了。”

  冯昭仪惊道:“太子为何如此说?”

  太子正要说话,忽听到外面传出一声女子惨叫之声。冯昭仪吃惊道:“是宜华!她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太子道:“母亲,你留在这里,我去看看。”

  冯昭仪道:“我跟你一同去。”

  本章知识点

  为什么凌羽是卖了十二匹绢而不是十二两银子?——北魏货币流通情况简述

  北魏直到太和时才开始铸钱,换而言之,之前并无官方统一的货币流通。那么是用什么交易呢?简单地说,官方规定是谷帛,但民间私下交易也用金银为辅。这个要讨论太复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不展开了。

  一般来说以绢计价最常见。当然这一匹绢是怎么个尺寸也是有官方规定的。货币价值这方面的资料是相当缺乏的,《魏书·薛野猪附传》里面有一段非常珍贵的,我不再引用了,反正就是从里面可以大约计算出,在延兴二年(跟九宫的年代差不了几年了),一头牛约值二十四匹绢。

  那么按理说买个人也应该跟买头牛差不多吧?但是,就在同年代,征调一户也就收绢一匹绵一斤租三十石,要拿二十四匹绢去买个人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又考虑了一下镇兵每人一年十二匹绢充作军饷的情况,好吧,折衷一下,就当是一个军人一年的军饷能买一个人吧。

  对不起凌羽宝宝所以你只卖了十二匹绢只当一头牛的一半。

第6章

  只见冯宜华站在一间禅室的门口,吓得花容失色,浑身颤抖。她身边还有个妙龄女尼,容色清秀,也是脸色惨白。太子与冯昭仪过去一看,冯昭仪也是一声惊呼,往后便退,太子慌忙扶住了她。

  “这不是慧净么……”冯昭仪颤声道,“她……她……她……”一连说了三个她字,也没说下去。

  太子低声道:“半身白骨。”

  冯昭仪道:“甚……甚么?半身白骨?”

  “是《禅秘要法经》。”太子凝视地上那具女尸,实在是可怖至极,上半身一半有血有肉,另一半却被剜净血肉,能见着一条条的肋骨。“见半身白骨。母亲没读过鸠摩罗什大师译的这经么?观尸身腐烂变为白骨,或观想满世间白骨操杂。肉身不净,终当腐坏……”

  那妙龄女尼低声道:“是,我曾在一处洞窟里面见过这白骨观的壁画。意思就是……警醒世人……令人观不净,摒弃其欲。”

  太子问冯昭仪道:“她是这尼寺的寺主?我不怎么记得了。”见冯昭仪点头,又朝那妙龄女尼看了一眼,冯宜华道,“她是服侍慧净大师的慈庆。”

  太子叹了口气,道:“母亲,你去歇着吧,别再看了。这样的事,还是叫廷尉寺来查吧。”

  冯昭仪道:“查?”

  “母亲难不成是觉得这位慧净比丘尼能平白地一半身子变成白骨?”太子道,“必是有人杀了她,然后把她上身去皮剔肉,露出白骨。”

  他看了一眼冯昭仪,道:“母亲莫不是知道什么吧?若是知道,一定请告诉儿子。”

  冯昭仪叹了口气,扶着太子的手缓缓走开。又对慈庆道:“慈庆,你去整理一下慧净大师的东西,待得廷尉那边查完了,也得要烧掉的。”

  等慈庆走得看不见了,冯昭仪才道:“这在宫里不是什么秘密的事,这位慧净比丘尼原本是宫中妃嫔。”

  太子吃惊道:“我怎么从没听说父皇有哪个妃子出宫为尼了?”

  “自然不是你父皇的妃子。”冯昭仪道,“是恭宗,也就是景穆太子的妃嫔,也是他的正妻。恭皇后只是因为生了皇上才追封为皇后,东宫诸妃在太子没登基的时候是不会有封号的。因为闾妃得了恭皇后之号,所以连原来的正妻也只得追封昭仪了,不能居于闾后之上。其余那些妃嫔更只得封椒房。”

  太子叫道:“母亲是说,这位慧净比丘尼就是景穆太子的正妃,后来追封为斛律昭仪的那一位?!”

  冯昭仪点了点头,道:“正是。”

  太子道:“好好的她为什么要出家为尼?”

  冯昭仪叹了口气,道:“这我怎么知道?只是宫中嫔妃多有崇佛的,皇家佛寺又不比宫里差多少,出家为尼也没什么。你看清都长公主不也长年住在天宫寺么?”

  这时忽听一阵脚步响,一个华服男子带了几个随从,走进了寺院里来。见到太子和冯昭仪,吃了一惊,道:“太子殿下,你怎的在这里?冯昭仪也在啊,听我母妃说,您常常来跟她一起说话呢。”

  冯昭仪比他还吃惊,叫道:“乐良王,你怎么来了?”

  乐良王朝太子和她见礼,笑道:“我是来见我母亲的啊。这也有多少年不曾入京了,皇上赐宴还没到时候,我先来看看我母妃。”

  冯昭仪失声道:“你知道你母妃在这里?”

  “知道啊,我虽多年不回京城,却跟我母妃一直书信来往,也常常送东西来。”乐良王笑道,“我本来禀过皇兄,想接我母亲到我那处,可她却不肯,出家为尼,还说死后也不要去金陵,就葬在此处便是。我没法子,只得随她了。这回皇上旨意下得突然,我来不及告诉她,她见了我不知道多高兴哪。”

  冯昭仪跟太子对望一眼,乐良王又笑道:“我把我王妃带了来,她还没见过我母亲,正好让我母妃见见。我这就去叫她进来,先见过太子殿下和冯昭仪。”

  太子果见着外面还有乘马车,车帘却是放下来的,便道:“王叔,先别让王妃下车。你请随我来。”

  乐良王不知所以,跟着太子去了禅室,顿时发出了一声大喊。“这……这……怎会这样?我母亲……母妃!母妃!……”

  太子低声道:“王叔,此事古怪,还请你先节哀。我立时唤廷尉寺的人来查察,必能查出缘故来。”

  乐良王叫道:“我母亲已出家为尼,与世无争,谁会跟她这么大的仇这么大的怨,不仅杀了她,还如此作践她的尸身?!我……我要见皇上,一定要皇上下旨彻查,不管是谁干的,我……我……”

  他双膝一曲,跪在斛律昭仪身边,放声大哭。冯昭仪对跟在身边的冯宜华低声道:“你也收拾一下,我们也不便留在此处,还是回宫的好。”

  冯宜华道:“是,我这就去。”

  自太华殿建好后,便成了宫中的正殿,以前的永安殿便用得少了。永安殿之后的安乐殿因为随意些倒还常常用着,文帝见裴明淮在这处的多。安乐殿前的重瓣紫木槿是宫里开得最好的,花绽满树,如云如锦。

  文帝见了他便笑道:“你倒来得正好。过会儿朕的几位皇弟要来见朕,你也陪着罢。四月初七鹿苑的大射礼,嗯,就在马射台,完了后宴设在板殿。这事儿,就交给你办了。”

  裴明淮笑道:“听陛下的吩咐。只是向来大射礼都在七月,陛下这一次是提得太早了。且也来不及筑台了,只得用以前的。”

  “有什么早不早的,爱什么时候还不成么?你真觉得不妥,那就改为蒐狩礼吧。”文帝又想了一想,道:“初八是佛诞节,得去进香祈福,你难得在,也陪着朕一起去。”

  “陛下,别改了,大不了先大射礼,再蒐狩礼,也热闹些。”裴明淮道,“既然陛下让我办这事儿,那大射礼我就不去掺合了,只管办好便是。”

  文帝望了他一眼,道:“你不想凑这个热闹?”

  “真不想。”裴明淮笑道,“分曹赌赛,我从来不爱。我又不能真去出这个风头,无趣得很,陛下就随我去吧。”

  文帝道:“也罢。那你替朕做件事,到时候把凌羽带着一席,别让他太出格就是。”

  裴明淮苦笑道:“陛下,你不带他也罢了!那是什么场合,要他不惹笑话怕是难。”

  “不带还不得闹死朕。”文帝笑道。裴明淮道:“那陛下也别推给我呀。陛下又不封个什么官职给他,我带着他,人家问起来我怎么说?我在外面拣回来的野孩子?”

  文帝笑道:“那你说,封个什么好?”裴明淮正要说话,见吴震一直在给他打眼色,便道,“陛下,吴廷尉卿来了,你有什么吩咐么?”

  “谢恩就免了。”文帝道,“灵岩石窟的事查得如何了?”

  吴震道:“臣想请问陛下一件事。”

  文帝道:“你说。”

  “方才陛下说,四月初八是佛诞节,要去进香祈福。”吴震道,“臣不是常常在京,这些事多有不知。陛下是每年四月初八必定要去的么?”

  裴明淮微笑道:“不错,每年佛诞节必去。”

  吴震又问道:“那陛下往年是不是都去灵岩石窟?”

  “自前些年武州山石窟寺的五窟落成,就一直是去那里了。”裴明淮道,“此前都是在五级大寺。你怎的问这个?”

  文帝淡淡一笑,道:“有话说便是。”

  吴震迟疑了片刻,道:“那陛下今年的四月初八,是打算去哪里?”

  “还没想好。”文帝道,“还有几日,到时候再说吧。灵岩石窟自然这回是不能去了,正在修葺。”

  “那,陛下总该有个可能去的寺庙吧?”吴震还在穷追不舍,被裴明淮瞪了一眼。文帝也不着意,道:“既然初七去鹿苑,怕是得耽一整天,夜里恐怕就该宿在崇光宫了。那样的话,去鹿野苑最近。”

  吴震道:“那臣有句话,说了怕明淮又嫌我多话。”

  裴明淮道:“那你别说最好。”

  “说吧,有什么话?”文帝笑道。吴震道:“陛下这几日能不能下一道诏书?就说初七蒐狩礼后便宿崇光宫,初八至鹿野苑祈福,让朝中上下,不,反正是让这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啊,臣知道说这话十分不妥,但……臣真是有缘故的。”

  裴明淮盯着吴震,道:“你这话……你是觉得,灵岩石窟的案子,是为了让皇上佛诞节祈福不去那处?去别的寺庙?”

  吴震对文帝道:“陛下,臣再请问一句话。陛下宣五王入京,是什么时候的事?诏书里面有没有提到大射礼,或者是蒐狩礼?”

  文帝微微一笑,道:“朕还真没提拔错人。”

  吴震听文帝如此说,知道自己料得没错。裴明淮在旁道:“陛下宣五王入京,确实是说为了大射礼,连日子都定了四月初七的,要诸王一定赶在那前面,别误了时候,如今五王都已经赶到京城了。”

  “陛下,鹿苑大射礼既已下诏,四月初七佛诞祈福按理您是不会回城里的。”吴震道,“就让所有人都认定您次日是要去鹿野苑便是。至于陛下去何处,到时候再看情形便是。”

  裴明淮道:“你真认为……”

  “小心驶得万年船。”吴震肃容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越查越便是心惊,还请陛下一定在意。”

  裴明淮道:“陛下,我这几日留在宫里吧。我二哥的殿中尚书也是虚衔,不如陛下随意给我个什么衔,让我暂领禁军好啦。”

  文帝笑道:“何必弄得这么草木皆兵的?”

  “陛下,不得不防哪。”裴明淮笑道,“要不,你把凌羽的内丹还给他吧,还是让他统领禁军。虽说他不懂这些,可他本事大啊,有他在没人能近得了陛下。”

  文帝朝裴明淮看了一眼,道:“你倒还真关心他,又替他讨封赏又要朕还他东西。”

  裴明淮苦笑道:“总归是我骗了他,看他开开心心地也不记仇,还一口一个明淮哥哥地叫,我心里更过不去了。”

  “罢啦,让他玩他的去吧,他除了闯祸还能干什么,不惹事朕都谢天谢地了。”文帝道,“你要不嫌事多你就留下来吧,就暂领左卫将军吧,无论羽林还是高车虎贲,都归你调拨。吴廷尉,你继续查吧,若有什么事,跟明淮商量着就好,不必事事来回朕了。既然明淮信得过你,那朕也自然是信得的。”

  吴震道:“是,那臣先下去了。”

  待得吴震退下,裴明淮笑道:“陛下,你不会真打算处置阿苏吧?”

  “我倒是不想处置他,可昙曜死得不明不白,他也太不小心了。这已经有不少人借着这事儿,来给朕说东说西的了。”文帝道,“不必你替他讨情,有什么他自己会来。”

  见文帝话都说到这里了,裴明淮只得道:“是,那我也下去了。这宫里禁军的情形,我先去看一看,再作打算。”

  “待会朕在这里见几位皇弟,你午宴的时候过来。”文帝又嘱咐了一句,裴明淮笑道,“是,我哪里敢忘呢。”

  文帝问道:“朕的五位皇弟,你见过几个?”

  “除了那位新袭爵的乐陵王,都见过。”裴明淮道,“前几年随陛下征战茹茹,北镇都待过。还有那年带兵征氐族,到过一回长安,也见过广平王。”犹豫了片刻,忍不住问道,“我想问陛下,为何突然要让五王进京?这可是多少年都没有的事啊。”

  文帝笑道:“朕想见见自己兄弟们,这又有什么了?他们在外替朕镇守诸镇,也算劳苦功高,朕想给些封赏。”见裴明淮一脸不信的样子,哈哈大笑,道,“你这孩子,如今是心眼越来越多了。别胡思乱想,好好办朕交给你的差使,你只管放心,没你的事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8页  当前第1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1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宫夜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