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千墨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51 MB   上传时间:2019-01-07 17:13:56

  “珍珠呀,你放心,大叔给你家挑好的木料,保证很多年都不会坏,要是坏了,你家尽管来找我算账。”说了一阵话,鲁有木与珍珠熟络起来,伤后阴郁颓废的气息几乎一扫而空,说话间利爽开朗了许多。

  算好了具体数额,付了二两定金,鲁有木写好定金条,珍珠便不顾吴氏的一再挽留,辞别了鲁家,胡长林还在集市上等着她呢。

  胡长林买好了东西,正坐在集市口的面摊上吃着馄饨,忙了半天,他早就饿得不行了,见珍珠还没到,便先要了碗馄饨填填肚子。

  胡长林眼尖,远远瞧见小侄女回来,立刻又要了一碗馄饨。

  珍珠一坐下,馄饨就上桌了。

  珍珠也不客气,午饭还没吃呢,当真是饿了。

  填饱了肚子,还剩香料没买,好在陈记药铺离得近,两人走几步就到了。

  陈皮、八角、花椒、桂皮、沙姜、丁香、孜然、茴香……只要珍珠能想到的她都买了不少,她如今记性好了很多,以前有些印象模糊的东西,如今细细回想竟能记起不少,这可让她高兴不已,知识就是力量呀,多记起一些对如今的生活还是很有帮助的。

  各种香料堆得珍珠的箩筐都装不下,她又往胡长林的筐里继续塞。

  胡长林看着一包包的药材塞满了自己的箩筐,嘴角不由有些抽抽,要不是知道这是腌制腊味的香料,谁看了都以为他家有啥重症病人呢。

  东西如数都买齐,胡长林便赶着牛车往回赶。

  午时已过,约好了人家去收猪,这时辰已经晚了些。

  胡长林有些急,赶车的动作就大起来,家里的小牛如今长得高大健壮,脚下的步伐矫健有力,拉着两人快速急驶在颠簸的官道上。

  路旁的行人看着急驶的牛车有些目瞪口呆,这速度都能赶上马车了吧。

  养猪的村民所在的马山村,位置就在梁坪村的隔壁,与望林村隔得不算远。

  胡长林急急赶了过去,时间还是晚了些,跟养猪的农户道了声歉,这才抓猪上杆秤,称好重量交付钱银,随后把猪捆绑在牛车上。

  一路听着猪的哼哼声,珍珠回到了家中。

  胡家的上下老小,除了行动不便的梁氏和在工地上监工的胡全福,其余的都在村尾等着两人的归来,杀猪切肉腌制一系列流程下来还是颇费时间的。

  忙忙碌碌中,到了胡家俩男娃正式上学的日子。

  昨个下午,胡长林便带着两兄弟拜访过私塾的刘先生,先生简单的问了几句,知道两人都在家学过一些,自然频频点头,两人交了半年束修,二天便开始上学了。

  附近的几个村落舍得让小娃上私塾的不多,整个私塾就十七个学生,加上新来的平安平顺,共十九人,分为两班,初入学的启蒙班,多是九岁以下的男孩,先生教导两三年后,课业出众的或是考试过关的,便能进入另一个普学班,都是十岁左右略大的男孩。

  私塾里最大的男孩是十三岁的赵正杰,就是赵三的三孙子,赵铁锤的堂弟,学业还算不错,一向甚得刘先生喜爱,正准备着今年太平书院的入学考试,一但过关,便能与村长家的赵柏铭一样,进去太平书院学习,在望林村,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无论在哪个朝代,乡下人对于读书人都是敬重推崇,能进镇上最大的书院,那就是几辈子烧香才换来的福气。

  这赵正杰就是续赵柏铭后最有希望能进太平书院的学生,赵三全家也是下足了本钱供养赵正杰读书。

  赵三家境还算富裕,他头脑精明,有心把家里的几个孙子都送去了私塾,以期能改换门第,只可惜,几个孙子都没啥读书天赋,只有赵正杰留到了最后。

  一早,平安穿着崭新的蓝色长衫,背上珍珠新制的书包,由胡长贵领着去了老宅,与平顺一道,小哥俩开始了私塾上学生涯。

  平安适应得不错,他个性原就聪明慎思,上学时间坐得沉稳,平顺可就不大高兴,上课一坐就半个时辰,他一向贪玩好动,一整天坐下来,回到家时,脸已拉得老长。

  当然,不情愿归不情愿,该去上学的时候,还得乖乖的去,他老爹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

  私塾不管饭,午饭多是学生自己带饭,只有住得近的孩子,才回自己家吃饭。平安平顺因着路远,都是早上自己带上饭盒,中午就在私塾的厨房里热一热,对付一餐。

  少了两个半大的人工,胡家的每个人都更加忙碌起来,就连在老宅养胎看家的梁氏都得每天就着火盆剥起小肠衣。

  最让人另眼相看的还得算罗璟。

  李氏私下偷偷问过珍珠,她想让罗璟也去私塾念书,如今家里不缺这一两束修,罗璟从前毕竟念了多年的书,总不好平白把学了多年的课业丢掉吧。

  珍珠征询了罗璟的意见,他却立即摇头表示不去。

  看着他那坚决的面孔,珍珠耸耸肩,好吧,也许人家根本没瞧得上这小山村的私塾,听说高门世家的小孩多是四五岁便开始启蒙识字,这样算来,十三岁的罗璟都念了快十年的书了,学问应该不低才是。

  李氏暗自为他可惜,这样聪明的人儿,再多念两年书,说不定能像村长家的柏铭一样,考个童生回来,那该多好啊!

  珍珠却不置可否,秀才举人并不是人人想考的,看罗璟的样子分明是不愿意走仕途的路子,许是他有什么不能说的苦衷吧。

  罗璟没去私塾,家里的活却越做越熟练,原本切肉切的歪七扭八大小不一的,如今却是整齐划一大小均匀,刀起刀落之间切好的肉块就堆了老高,速度竟然都快赶上最老手的王氏啦。

  惊得众人纷纷叹服,直夸罗璟不仅脑子聪明,手脚更是干练得很。

  肉切的好,灌肠速度也快,就连喂兔子他一人都能喂的很好,居然把平安平顺的工作量都完成了,着实让一众人等又惊又喜,农户人家,勤快能干的人最得人喜爱,脸长得好看又不能当饭吃。

  当然,像罗璟这般长得好看又能干的,那就更好啦。

  这不,王氏和李氏看着罗璟的眼神一天比一天温和,对他的笑容与话语更是一天要比一天多。

  罗璟虽然多数时间沉默不大说话,但胡家人与他交流,多半他也会说上几句,碰到不想回答的问题,他便沉默不语,渐渐地,胡家上下都知道,有些问题他不愿回答,比如说他的遭遇,他的身世,他的过往,他的家人……

  于是,众人的话题都选择性的避开了这些。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仿制品

  时间在忙碌中进入了二月。

  早春的二月,天气依旧是冷,但空气带上了湿润,阳光偶现,每日正午的温度已经略微升高,冬日里干枯的树枝隐隐抽出了绿芽,路旁枯萎的野草丛嫩嫩的芽儿不时相间其中,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渐现。

  胡家依旧一派忙碌景象,十里香定制的腊味前几日已如数灌好,第一批灌制的腊味已经送走了。

  十里香的腊肠腊肉卖得火热,模仿跟风的商家自然不少。

  胡长林和胡长贵这次去送货回来的途中,便听闻镇上已经有好几家酒楼跟着卖起了腊味,模样味道还都大致类似。

  胡长林两人当即大惊失色,才没多长时间,仿制品就出现了。

  家里刚开拓的财路难道就要断了么?

  两人急急赶回家中,水都没来得急喝上一口,便把事情说与了一家人听。

  王氏惊得面色大变,腊味生意才做了短短两三个月,这条路便行不通了么?

  珍珠倒是泰然自若,这是她意料之中的事,吃食上的东西,只要造诣精湛的大厨多试几次,总能模仿出个六七分来。

  腊肉,相对腊肠而言,更容易腊出味道相近的成品,它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

  腊肠,虽然相对复杂些,但,有心想要仿制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平常人家虽然很少使用香料来腌制食物,可不代表经验老道的厨子们尝不出来,只不过就是量多量少精细的配置问题。

  当然,珍珠对自己调味的腊肠还是挺有信心的,以她现在的记忆,她大致能回忆出具体的香料配方,如此再添减,现在他们家的腊肠配方基本都是定好的,腊出的味道自然是很好的。

  不过,众口难调,很难说别的酒楼腊出的腊肠就不受欢迎。

  “大伯,年掌柜就这件事可有说什么么?”珍珠问道。

  “呃……好像没有。”胡长林皱着眉头回想了一下。

  “呵呵,这样啊,那就没事,年掌柜不说,咱们就不用着急,他卖不出腊味的话,会比我们更着急的。”珍珠意味深长的笑笑。

  年祥霖确实没说什么,也不必要说些什么,作为太平镇里最大的酒楼,他的客源自然不同于普通的酒楼饭馆。

  镇里的高门大户世家乡绅,甚至衙门官员,都是十里香的坐上客,其间的原因,当然不单是因为十里香的菜品多菜色好,还少不了他背后的靠山。

  太平镇隶属圳安县,圳安县的县丞夫人年清媛便是他的堂妹,他们年家在这县里只算是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原来一直没能与官场中人扯得上联系,直到前些年,新任的县丞大人张孝安要续娶继室,选中了年轻貌美的年家四小姐年清媛,等官媒正式上门提亲时,年家上下是欣喜若狂,县丞大人,那可是有品级的官员呀,这位张大人才三十出头,过世的夫人只留下一个八岁的女孩,父母高堂没有跟着上任,年清媛嫁过去不用伺候婆母,自己就能当家做主。

  依照常理,即便是继室,年家也是高攀不上的。

  据闻,这张大人是在街上偶遇年家四小姐,一眼看中了貌美如花的年清媛,随后打听出其身份家世,便差了官媒正式求娶。

  年清媛嫁过去后,老夫少妻,自是受宠,没过两年又生下嫡子,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年家借着势头,生意一路做大,十里香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新出的菜品被仿制,这是避免不了的,上次的鱼丸也早被模仿了去,当然,模样味道都没有他家的好,这次,年祥霖照样没放在心上,原本十里香走的就不是平民路线,他们即取得了先机,味道又比其他酒楼美味正宗,大户人家多讲究,越是有钱有权的,越是讲究品味气派,更何况,十里香的卤味经过胡家秘方的改良,如今已经小有名气,新客老客吃完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这又是一样招牌菜式,他家的生意,别人想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少,在圳安县附近的城镇皆是如此的。

  事情也却是如此,被仿制出腊味,年祥霖暗里尝过几次,味道虽然有几分相似,但都不如胡家的入味,蒸好后的鲜香度就差了不少,彼时,年祥霖对胡家的腊味更是满意。

  有了比较,就更能衬出十里香腊味的独特,因此,年祥霖一点都不担心自家的腊味生意会被分散开去。

  果不其然,没几天的功夫,就有好几家与他相熟的采买管事私下告诉他,有几家酒楼老板托关系找门路,把别家酒楼的腊味定进了府里,结果,府里的主子们纷纷吃出了不对劲,一查下来,便都大发雷霆,责骂惩罚了暗地换了腊味的管事,回头便交代他们重新采买十里香的腊味。

  年祥霖心里那个畅快呀,当即又让伙计过去传话,再定腊肠一千斤腊肉八百斤。

  胡长林和胡长贵却有些发懵,不是说,很多酒楼都仿制出他家的腊味了么?怎的十里香没到影响么?反倒还继续定制?卖得出去么?

  珍珠“哈哈”笑了一阵,这才把其中缘由解释给他们听,只要自家产品质量过硬味道够正,还怕卖不出去吗。

  二月中旬,胡长贵家的新房已经建好了大半,因着快到春耕时节,还有十来日家家户户都要忙着打理自家的田地去了,柳常平便又多请了七八个村民,争取赶在农忙前,把房子主体建好。

  剩余的地板窗户房门只能缓些时日慢慢弄了。

  珍珠抽空拉着胡长贵去看了一次,建筑工地乱乱糟糟,地上堆满了各种砖块木料沙石,二十多个粗壮的村民忙忙碌碌,不时吆喝声四起。

  胡长贵瞧这情形,难得得板着脸,让珍珠不要再去了,工地人多杂乱,她这娇嫩秀气的小女娃可不应该出现在那里。

  珍珠失笑,没有否决他的意见,反正,柳常平不时会去胡家汇报一下房子的进度,她看不看倒无所谓,难得她老爹能板着脸说这样的话,她当然得扮演一把乖乖女的形象,做回听话的乖女儿。

  瞧女儿没有不高兴,反而一说就听,胡长贵心里老怀深慰。

  平安平顺两娃的私塾生活走上了正轨,他们跟着罗璟学了好些日子,私塾的课程对他们而言,难度不大。

  刘先生对于他俩颇为满意,平安天赋不错,又肯下功夫,上课认真的劲头让先生自己都有些压力,生怕自己一不留神讲错了某些内容,耽误了这样勤奋好学的学生。

  平顺呢,虽然好动了些,但识字背书写字一样都没落下,比起学了一两年的学生都不遑多让,年纪虽然大了一些,可以他们俩的资质,在启蒙班待上一年,应该就可以到另一个班上去了。

  私塾每十日一休,平时的时间,小哥俩都挺懂事的,下来学回家还会帮着干点活,吃完晚饭后,便开始完成先生留的课业。

  “这小哥俩真懂事,上学回来,还会帮家里干活,弟妹,你可真有福气,一双儿女聪明又懂事,真让你们大人省心。”说话的是郑双林的媳妇张氏,语气带着羡慕与喜悦。

  张氏手里正麻利的灌着腊肠,她到胡家帮工已有五天了,这活已经很熟悉了,早上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每天的工钱是十文。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呀,大家都一样,你家二牛也是个好孩子,小小年纪已经能帮着你照顾全家啦。”李氏笑得和善。

  她说的是大实话,张氏到胡家帮工,家里只有二牛带着三妮,二牛既要带妹妹,又要喂猪喂鸡喂兔子,一个十岁的男孩能做到这份上实属不易了。

  张氏的大儿子郑铁牛,十二岁开始在县里的一个铁匠铺里当学徒,三年基本都是没有工钱的,只逢年过节象征性的发几十文钱,郑铁牛已经做了两年了,学徒的生活是很苦的,店铺里的粗活脏活累活,全是学徒的工作,做不好挨骂还是小事,挨打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两年时间回家的次数一个巴掌都数得出来。

  张氏的大女儿郑春花早已出嫁,二女儿郑菊花却在七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夭折了。

  如今,她家里只有二牛和三妮两个孩子在家了。

  张氏听了不由笑眯了眼睛,“那是,家里要不是有二牛看着,我还真抽不出空闲来你家帮忙呢。”

  郑双林在村头给胡家起房子,张氏在村尾给胡家灌腊肠,两口子挣两份的工钱,村里的人都眼红着呢。

  郑双林一天12文钱,张氏一天10文钱,两人一天就能挣22文,十天就有220文,要是能干上一个月,那可就是660文呀,这都能顶他们好几个月的收入了,上哪找这么好的活计去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1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8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