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147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没有后顾之忧,沐春狠狠心,再次离家。

  且说胡荣话音一落,晓得自己顺口说错了,把外孙女叫成了女儿的名字,他遂问时千户,“小宝贝叫什么名字?”

  “这个……”时千户有些说不出口,“小姐出生那晚,电闪雷鸣,我家大人差点被地滚雷劈中,所以小名就叫阿雷。”

  胡荣当场表示反对,“孩子的名字岂能儿戏,名字要叫一辈子的,现在她不懂事,叫什么猫儿狗儿的都无所谓,当她稍大些,会被其他小孩子取笑的。”

  时千户也有同感,“胡员外说的是,我有三个闺女,叫淑珍,淑琴和淑芬,一听就是闺秀,可是小姐的名字是大人和夫人定的,我说不上话。”

  时千户江西土匪出身,越是草莽,越想要附庸风雅。

  胡荣毕竟是书香门第出身,女儿胡善围的名字就取的清新脱俗,很是讲究,几经斟酌才定下来的。看着雪团子般可爱的外孙女,阿雷这种名字实在有些说不出口,觉得委屈外孙女了。

  胡荣想了想,说道:“既然是天降祥瑞,小名就叫阿祥。”

  时千户拍手叫好:“胡员外高才,这才是个正经女孩子的名字。”

  一旁喝水的阿祥见时千户拍手,她也学着拍手,胡荣眼睛都笑弯了,“你看,她很喜欢这个新名字。”

  刚刚跟着纪纲一起出昆明城的沐春并不知道,他闺女响当当的小名被老丈人改了。

  千里之外,南京城。

  宗人府审理周王伙同周王世子谋反案,曹国公李景隆从河南的周王府搜出了龙袍等铁证。

  没等宗人府正式开审,周王就痛快写了认罪书,声称自己一时糊涂,想要染指帝位,世子苦劝无果,迫于孝道,只得隐瞒,现在人赃并获,他无话可说,只希望皇上看在血脉相连的份上,饶他们父子一命。

  周王几乎字字泣血,怀庆大长公主也四处奔走,建文帝对皇叔下此不入流的狠手,公主们皆有兔死狐悲之感,纷纷为哥哥周王求情,甚至连皇室辈分最高的庆阳公主也被怀庆大长公主请到宗人府为周王求情。

  庆阳公主是高祖皇帝的侄女,原本按照皇室规矩,皇帝的侄女应该封郡主,侄女婿封郡马。但是高祖皇帝说道:“当年家穷,没有吃的,是哥哥忍饥挨饿,把粮食让给朕,哥哥生生饿死了。朕把哥哥的女儿当成亲生的,就封公主,待遇和朕的女儿们一样。侄女婿封驸马都尉,只是要驸马领郡马的俸禄。”

  庆阳公主的驸马叫做黄琛,一直守护中都凤阳,可见高祖皇帝对他的重视和信任,毕竟高祖皇帝还有过把都城迁到凤阳的疯狂想法。

  如今大明皇室,庆阳公主辈分年龄最高,把曹国公李景隆一通教训,尤觉得不够,还进宫劝谏建文帝,“皇上,杀人不过头点地,周王已经写了认罪书,皇上就饶他父子一命。”

  姑姑们都来劝,就连马皇后也吹枕头风,把胡善围的话换汤不换药的说出来,说丈夫刚刚登基,要恩威并施,威风已经摆出来,现在是施恩的时候。

  又道:“既然削周王是敲山震虎,目的是削燕王。那就留周王一命,给诸位皇叔们一个台阶下,只要放弃兵权,削减藩王府权力,皇叔还是皇叔,若非要置于死地,逼得极了,皇叔们串通一气,狗急跳墙怎么办?活都活不成了,岂不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建文帝觉得妻子说的挺有道理,果然当了皇后就是不一样,格局比以前高了,反正削藩的目的已经

  达成,周王不过是个废人了,皇室几乎一边倒的要保住周王性命,那就做个顺水人情。

  建文帝说道:“皇叔知错能改,只是大错已经铸成,覆水难收,周王府要撤藩,贬为庶人,除了大义灭亲的汝南王以外,全家圈禁中都凤阳。”

  众公主听了,皆赞建文帝仁慈。

  庆阳公主自持身份,且在洪武朝时被厚待惯了,对现在的皇帝认识不清,她对侄儿一上台就对皇室大刀阔斧的动手有些不满,一时有些感叹,要是高祖皇帝还在,周王这个老实孩子岂能沦落到这个地步,不禁说了一句,“如此,高祖皇帝也能含笑九泉了。”

  一听这话,怀庆大长公主觉得要糟,根据胡善围的提醒,在建文帝面前千万不要提高祖皇帝如何如何好,连忙偷偷观察建文帝脸色,见皇上不动声色,没有发怒或者收回成命,这才放心下来,心想皇上还是估计一些颜面的。

  这是马皇后身边的司言海棠来了,说皇后娘娘在坤宁宫设了宴,请各位公主们过去喝茶。

  建文帝巴不得赶紧把这群长辈姑姑们打发走,心想皇后真是朕的贤内助,晓得朕最不喜欢应付长辈。

  众公主告辞,改道坤宁宫,建文帝终于清静了,赶紧召集各位顾命大臣,商议削下一个藩王。

  坤宁宫的宴会散去,公主们打道回府,不管怎么样,周王父子的性命总算保下来了。

  庆阳公主刚刚回到公主府,建文帝的圣旨就来了,说皇室规矩不可废,王女应该封郡主,现在改封她为庆成郡主,丈夫黄琛也改封郡马。

  万万没有想到,一句“高祖皇帝也能含笑九泉”把自己和丈夫的爵位都降了一等!

  庆阳公主当时都懵了:老娘是高祖皇帝破例封的公主啊!高祖皇帝才走了两个月,他老人家的话就不管用了?

  然而,纵有不满,庆阳……不,是庆成郡主还是领旨,进宫谢恩。

  建文帝还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接见了这位长辈,说道:“郡马黄琛一直镇守中都凤阳,郡主和郡马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如今郡马年事已高,也该回京和郡主一起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高祖皇帝也能含笑九泉”这句话触动了龙鳞,建文帝表面不好发作,后来就不客气了。何况周王一家子圈禁凤阳,黄琛镇守在此,建文帝不放心啊。

  庆成郡主回府,这才真正明白啥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再不敢摆出长辈的谱了,现在要夹起尾巴做人。建文帝话里有话,表面嘘寒问暖,其实暗藏机锋。

  庆成郡主回府之后,连忙给丈夫写信,派人连夜送到凤阳。一下子降为郡马的黄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即上书皇上,说自己老了,退位让贤,请求辞官。

  建文帝虚拒绝了两次,直到黄琛第三次上书,同意了,派了心腹接替黄琛镇守中都凤阳,监视周王一家。

  建文帝此举,大半个皇室都寒了心,因为公主又不能当皇帝,无论政权如何更迭,都影响不了公主们的利益,所以历朝历代对公主还是很宽容的。

  公主府一夜之间变成郡主府,这还是高祖皇帝格外开恩给的,何况庆成郡主夫妻从不仗着身份生事,和蔼可亲,爱护晚辈,在皇室中颇有威望,没有犯什么错误,现在落得如此下场,这让公主们怎么想?

  大明公主们:我们十分想念父皇!哪怕父皇把我们一半人都变成了寡妇!但至少我们还是公主,还有公主的尊严!

  庆阳公主变庆成郡主这些日子,曹国公李景隆又去了山西大同的代王府,把代王朱桂全家也以谋反罪名抓到京城,贬为庶人,然后和周王全家一样圈禁在凤阳。

  代王妃徐氏是燕王妃的二妹、魏国公徐达之女,代王和燕王是连襟,故被建文帝第二个给削了。

  同月,在云南昆明就藩的岷王朱楩被镇守在云南的西平侯沐晟指控私采银矿,与民争利等罪名,建文帝真是瞌睡遇到枕头,立刻将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圈禁福建漳州。

  同月,湘王朱柏被指控私印宝钞,即将被押回京城受审问时,天性高傲的朱柏不想走哥哥们老路,被圈禁在凤阳当囚徒,干脆将全家都反锁在王府,点燃了一把火。

  朱柏临死前大声笑道:“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我愿意自焚以证清白!”

  八月,齐王朱博被控谋反,废为庶人,全家圈禁凤阳。

  就这样,建文帝继位三个月,就一口气削了六个皇叔,还将一个公主降级为郡主。

  一切都那么的顺利,没有一个藩王敢出兵反抗——湘王只是自焚抗议,也不敢明刀明枪的对抗朝廷军队,藩地也没有出大的乱子,而且在将庆阳公主降为庆成郡主之后,皇室成员无人敢再拿出“高祖皇帝”、或者辈分来压建文帝了。

  这个世界终于清静了。

  建文帝尝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带来的快感,简直欲罢不能,是的,有了皇权在手,做什么都不成问题。

  这就是天子,近乎于神灵,能心想事成,难怪都想当皇帝。建文帝挥舞着皇权这炳四十米的大刀,所向披靡,一时有些飘。

  当皇帝其实不像皇爷爷说的那么难嘛……

  建文帝并不知道、别人也不敢提醒他:刚刚上台就逼死皇叔一家人、圈禁五个皇叔、把好好的公主姑妈降级为郡主,这几乎让所有的皇族对建文帝心生畏惧,人人自危。

  这个乳臭未干的侄儿太可怕了——先帝无论在前朝和后宫进行多么残酷的大清洗,几乎把一半公主们变成了寡妇,但是没有动过有老朱家血脉的人啊!

  你这小子刀子不对着外人,只往自家人身上乱戳,是不是傻?是不是觉得我们都必须服你,只能接受任你宰割这个现状?

  你以为我们就没有其他选择了?

  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从庆成郡主开始,皇室那些被迫选择沉默的成员们陆续收到了来自燕王的橄榄枝——自然是纪纲通过昔日锦衣卫暗探们送出去的。

  接还是不接?皇室成员们各有选择,但是都很默契的没有把燕王暗地的小动作捅出去。

  建文帝削藩有了成果,胡善围在宫中也略有小成。海棠给她捎来追随范尚宫上吊自尽的王典正的遗书,从字面上看,遗书毫无破绽,但是胡善围太了解范尚宫为人了,同为受范尚宫知遇之恩,一手提拔点拨的女官,王典正和胡善围有些相似。

  但是,范尚宫这个人习惯甩锅,把别人推出顶缸,她培养人才,绝对不是无私奉献。她施加的恩,背后其实有条件的,她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官员,为了保住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

  遇到这种上司,有出头的机会,也会遇到危险,危险和机会并存。就像胡善围在范尚宫手下做事时,无论是修书、印书、赐书、还是出差去西安秦王府调查刘司言之死,都是范尚宫明知危险,也毫不手软推她去做。

  所以,范尚宫的手下会感恩给自己机会,但是为她而自尽殉葬,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这份悲伤凄凉、宣称要追随旧上司范尚宫而去的遗书就很可疑了。

  但是海棠信誓旦旦的说,“我对比过王典正平时的字迹和遗书,确认是她亲笔所写,不是仿造。”

  胡善围不以为然,“自己动手写,也未必出自自愿,如果有人用刀架在脖子上,你写还是不写?”

  海棠说道:“可是王典正悬梁自尽那夜,周围邻居都没有听见有争吵或者斗殴的动静,风平浪静的。”

  胡善围想着最近的线索,突然脑子一亮,“你觉不觉得王典正之死和三年前某个宫人特别相似?”

  自戕是重罪,最近几年自戕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海棠想了想,立刻说道:“以前东宫的抱琴?散布胡尚宫和当时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有染的那个宫女?”

  胡善围点头,“是她,同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上吊、留下遗书,解释来龙去脉,这一切不可能只是巧合。”

  当年抱琴是皇太孙宫的宫女,也是东宫太子妃吕氏的眼线,由于她把皇太孙和胡善围的话泄露给太子妃,被皇太孙打发到东宫去了。

  之后,太子妃怨恨胡善围离间他们母子关系,借抱琴的嘴巴造谣胡善围和纪纲的绯闻,被范宫正和毛骧顺藤摸瓜、严刑拷打后,查到了东宫。

  太子妃忙逼抱琴写遗书自尽,把罪责全部推到抱琴身上,但是最终被胡善围联合了五部门联合钓鱼执法,揪出了狐狸尾巴,太子妃因而被高祖皇帝明为养病,实则圈禁在东宫。

  海棠聪明,当年她也是亲历此事的人,立刻明白胡善围的意思:“你觉得王典正之死和现在的吕太后有关?”

  胡善围点头,“一个人做事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逼死王典正和抱琴的手法一模一样,吕太后有前科,心狠手黑。我怀疑范尚宫和王典正一定是对吕太后某种利益造成了威胁,相继被吕太后所害。”

第173章 PTS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正来都来了,胡善围决定去试一试吕太后。

  刚好,和儿子一通大吵之后,吕太后最近都是“养病”状态,马皇后每天都派司言海棠去慈宁宫问安。

  吕太后看腻了海棠这张脸,又迫于建文帝的压力,不能把皇后的人拒之门外,于是总是命她隔着帘子说几句话,就打发她走了。

  但是这一天早上,来的人不是海棠。

  “太后今日觉得身体如何?”

  一听这个声音,吕太后犹如半夜见鬼,有些害怕。她这些日子一直病着,除了建文帝警告的原因,也有胡善围回来了的缘故。

  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吕太后顿时肠子都悔青了:早知今日……我当初就不该和皇后对着干了!现在好了,皇后奈何不了我,皇上厌烦总是杀回后宫处理家务事,他们两个就把胡善围这个镇山太岁请回来了!

  吕太后永远都无法忘记她好容易爬到东宫太子妃的位置,正春风得意邀请京城各大豪门闺秀在东宫开桃花宴,享受众命妇和闺秀吹捧拍马屁,多年算计终于有了回报,一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就是胡善围一脚把她从云端踹下去的。

  这一踹,就是软禁东宫整三年。

  这血淋淋的教训,让吕太后犹如得了胡善围ptsd(创后应激障碍),听到这个人的名字,或者听到她的说话声,就血压升高打哆嗦。

  即便隔着珠帘,吕太后也能感觉到胡善围的煞气,连忙说道:“哀家觉得好多了,不用劳烦胡尚宫来请安。胡尚宫日理万机,公务繁忙,还抽空来看哀家这个老婆子,哀家过意不去,请胡尚宫速速回尚宫局,皇后那里还需要胡尚宫襄助呢。”

  吕太后恨不得胡善围赶紧走,可是胡善围不仅不走,还不请自来,往卧房走去了!

  门口守着的两个宫人要阻止,胡善围使了个眼色,宫人顿时不敢动,胡善围的侍从打起了门帘,请她进去。

  三年了,胡善围在后宫余威尚存。何况她这次被帝后请回来,之前还散尽家财,建了一座银山在长江捞人,这等魄力和手段,让她在后宫颇得人心,宫人们对她又敬又惧,都不敢触她的霉头。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你们还是不是我慈宁宫的人?居然听她的?

  胡善围进来了,三年了,三十五岁的胡善围比以前更添成熟的韵味,或许是三年在外游历的缘故,眉眼的气质比以前开阔了,这个年纪精力充沛,阅历足够,正是做事业的年华,吕太后仿佛看见她额头上写着“不好惹”三个大字。

  一股逼人的威压迎面而来,吕太后赶紧在罗汉塌上坐直了身板。

  胡善围干脆坐在塌边的绣墩上,凑近过去细看,“微臣观太后脸色红润,精神矍铄,看来真是大好了。前些日子微臣刚刚进宫,乍一接手宫务,忙的不可开交,现在能轻松一些了,故来看看太后,给太后请安。”

  你可别来了!没病没要被被你吓出病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1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7/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