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155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耿炳文带着三十万北伐军出发北上,临行前,建文帝举办了盛大的出征大典,以鼓舞士气,建文帝发表了演讲,最后说道:“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啊!”

  耿炳文一听,先是一愣,不过,他到底是多年的老臣、唯一活到了建文朝的老将军,一下子明白皇上是啥意思:

  我作为侄儿,不能亲手杀了皇叔,会造成一生都难以洗脱的污点,所以,我只想看见皇叔的尸体,皇叔必须死在战场上,你千万不要把燕王活捉回来,让我背负杀害亲叔叔的污点。

  上位者很少在公开场合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是所谓的官方言论,官方言论永远不能看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要努力挖掘字面以下的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不说人话,给你一个眼神,你自己体会。

  耿炳文这种老臣能够准确揣摩建文帝的话,但是,下级军官或者普通的士兵、包括百姓们大多只能从字面上理解皇上在北伐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而他们的理解和正确答案刚好相反……

  他们只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建文帝的意思:不要杀皇叔!不要杀皇叔!不要杀皇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否则会让我背负杀害皇叔的污名!

  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纪纲带着锦衣卫暗探,把建文帝这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就像蒲公英似的,散播到海角天涯,让天下人都晓得建文帝“不要杀皇叔”。

  谁杀皇叔,就是陷皇上于不义,就是抗旨,抗旨要杀头的……

  建文帝:我不是……我没有……你胡说。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北伐军出征,建文帝信心满满,礼部甚至都开始预备凯旋而归的阅兵仪式和庆功大会了。

  后宫,慈宁宫。

  吕太后又请胡善围下棋。

  今年的夏天略长,到了八月还烈日炎炎,夏天好像自己快要完了,连忙把所有余热全部散发出来。

  书房里,门窗紧闭,一缸冰散发着寒气,驱散暑热,冰面上摆放着一盏盏红色的睡莲花。

  胡善围用拇指指腹慢慢磨蹭着墨玉雕琢的棋子,不紧不慢的观察着棋盘走势,迟迟没有落子。

  吕太后端着莲心茶抿了一口,调侃道:“胡尚宫也有落棋不定的时候。”

  相处了整整一年,吕太后发觉自己和胡善围有很多共同点,她甚至是后宫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人,吕太后有些喜欢上胡善围了,她一直以武则天自居,把胡善围当成她的上官婉儿。

  胡善围一笑,还是不落子,说道:“太后现在难道不和微臣一样吗?”

  今年大年初一大赦,大批老宫人进宫,新宫人入选进宫,其中吕太后名单的人几乎都被胡善围“选”进宫,这些人经过半年时间,已经熟悉后宫一草一木,也有机会凑到御前了,按照原计划,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宴,就是动手刺杀建文帝之时。

  但是这都八月初十了,胡善围还没有接到吕太后准备起事的准信。

  吕太后和胡善围已经有了默契,立刻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没有办法,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燕王气势汹汹,势如破竹,北伐军为了选主帅,拖了一个月才出征,已失去最好的先机,眼睁睁看着燕军发展壮大了。如果哀家和衡王这个时候动手逼宫,皇上被刺驾崩,那么前方北伐军八成会军心动摇,输了第一仗,哀家扶着衡王登基,就要陷入被动,所以,哀家决定暂缓逼宫,等北伐军平定了燕王之乱,哀家再动手。”

  吕太后真是个神人了,把子女视为棋子,一定要把建文帝这个棋子用尽榨干了利用价值才肯放手。

  不过,胡善围也不得不承认,吕太后推迟逼宫计划的做法是正确的。

  如果下一个皇帝不是她儿子,而是燕王,她逼宫杀了建文帝不过是为人做嫁衣罢了。

  然而,吕太后不急,胡善围急啊,她已经一年没有看到阿雷了,摸到她小小软软的身体,最近一次时千户写来的密信上说,阿雷会走了,刚走两天就要跑,在菊花地里捉蜻蜓。

  胡善围终于落下黑子,说道:“等北伐军打败叛军?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太后早做决定,以免夜长梦多,横生枝节。”

  吕太后悠闲的落下白子,“胡尚宫看不上耿元帅?好像对北伐军没有信心。”

  长兴侯耿炳文是吕太后的亲家公。胡善围当然不能说实话,说道:“微臣一女子,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堂堂长兴侯,只是……”

  胡善围朝着坤宁宫方向点点头,说道:“皇后这个月迟迟没有换洗。”

  这是来月经委婉一点的说法。

  吕太后生过五个孩子了,她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顿时一震,“皇后有身孕了?”

  胡善围不置可否,“皇后有些苦夏,饮食减少,又因燕王谋反一事而忧思过度,精神有些不好,可能影响了身体,坤宁宫没有宣女医问诊,目前微臣也不确定。”

  吕太后如临大敌,“万一是个男胎……”

  如果是个儿子,那么刺杀建文帝和太子也不管用,小男婴身为嫡次子,是皇位合法继承人,马皇后垂帘听政,那么衡王就没戏了。

  胡善围轻叩棋盘,“所以,请太后早日做决断。”

  吕太后捏着黑子的手松了紧,紧了松,最后啪的一声落在棋盘上,“等北伐军打赢第一次战役,胜负已分时,哀家就动手,不用等燕王人头了。”

  瞧瞧,太后就是太后,知子莫若父母,她明白“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的真正意思。

  吕太后心想,亲家啊亲家,你一定要凯旋啊。

  胡善围以读者催更作者的架势催吕太后逼宫后,回到尚宫局,案几上堆着一本《范德机诗集》,随手一翻,正是她看的最多的那首《掘墓歌》

  “昨日旧冢掘,今朝新冢成。冢前两翁仲,送旧还迎新。旧魂未出新魂入,旧魂还对新魂泣。旧魂丁宁语新魂,好地不用多子孙。子孙绵绵如不绝,曾孙不掘玄孙掘。我今掘矣良可悲,不知君掘又何时?”

  这是范尚宫在焦虑状态下写给曹尚宫的信里暗示她十分害怕的一首诗,当时曹尚宫拿出书信提到这个线索,胡善围还云里雾里,搞不明白,现在确定了杀害范尚宫的凶手,胡善围才明白范尚宫在信

  的暗示。

  原来诗歌中掘祖先坟墓的不肖子孙指的建文帝违抗高祖皇帝临终前赐死太后的口谕,强迫范尚宫隐瞒丑事。

  范尚宫被逼答应了,但是之后建文帝正式登基,一上台就杀皇叔,兔死狐悲,范尚宫觉得皇上要杀她灭口,以绝后患,所以干脆装病离宫,为了以防万一,就在信里提到《掘墓歌》,暗示曹尚宫。

  唉,可惜还没有逃脱君王的猜忌和毒手。

  胡善围合上诗集,感慨万千:建文帝何止抗旨不孝,挖祖先的坟墓?他现在每一步臭棋,都是在自掘坟墓!

  且说北伐战场,建文帝因担心其他藩王带着府兵投靠燕王,同流合污,干脆一纸诏书,把北方和中原的藩王全部召回京城了。

  准备带兵抵抗燕王、去勤王的藩王接到圣旨后,皆和被召回的辽王一样的想法:好吧,小皇帝怀疑老子,一片赤胆忠心当成驴肝肺,老子干脆不管了,你们爱咋咋地,反正谁当皇帝都一样,老子何必冒险和兵强马壮的四哥打仗呢,白白流血牺牲,老子也是有妻儿的好吧。

  就这样,藩王们的武装都成了摆设,全部放弃抵抗,拖儿带女跑到了京城白吃白喝,这群藩王们都是多年没见——上一次兄弟们相见,还是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的葬礼,如今聚在一起,很是感慨,他们罕见的达成一致:还是亲爹好啊!给地又给兵,侄儿一上台,啥都没有了。

  就这样,在建文帝的折腾之下,把皇室所有成员都逼到了燕王的怀抱,没有人再会帮他了。

  胡善围冷眼旁观,看着建文帝一步步自掘坟墓,就像《掘墓歌》里写的那样,把高祖皇帝精心留给他的政治遗产挥霍一空,就像一个守着一堆金银财宝不知道怎么花,当成破铜烂铁扔出去的无知孩童。

  胡善围做着三面间谍的差事,将情报源源不断传到燕王那里,为了防止滋生疫情,皇宫的地下阴沟只负责排水,粪便垃圾等物都要装车送到宫外倾倒。

  一份份绝密军事情报用蜡丸封住,扔进画着特殊标记的恭桶里,每天清晨运出去,一直运到城郊的化粪厂里进行发酵,成为值钱的肥料。

  这一行看似脏污,臭气熏天,但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因为不愁销路,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南京城外的几大化粪厂都被纪纲软硬兼施、用各种方式逼原主卖给他,暗中全部承包了。化粪厂成了情报回收站。

  三年过去,兜兜转转,还是纪纲和胡善围打配合。而沐春已经去了燕地,负责守住边关,以防止北元借着大明内讧而乘机卷土重来,骚扰边关。

  北伐前线,三十万北伐军和十万靖难军在真定交战。

  就在北伐军主帅耿炳文用掎角之势派兵布阵时,燕王不按照常理出牌,居然搞起了突袭,把北伐军九千前锋一句歼灭,等于是把犄角的“角尖”给砍了。

  为了保命,耿炳文麾下大将张保投降燕王。燕王把张保放回去,“……你只要按照本王说的去做,

  本王就相信你投降的诚意,将来给你封爵。”

  张保假装逃脱燕军追捕,去了主帅大营向耿炳文谎报军情,“……燕王叛军还有一天就要来了。”

  军情紧急,耿炳文连忙命令全军立刻渡河,在对岸列阵,好对抗叛军。

  可是就在北伐军渡河,一分为二的时候,燕军如天兵降临,对正在渡河的北伐军发动攻击。

  耿炳文触不及防,大败,三十万北伐军仅剩下十万,耿炳文带着残部推到真定城,关闭城门,坚守不出。

  前面已经说过了,耿炳文的强项就是守城。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耿炳文退回真定城的那一刻,不仅没有被失败摧毁斗志,反而重新找了昔日打仗的感觉。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有了老夫守城,燕王叛军休想越雷池一步!

  耿炳文重振旗鼓,指挥守城,燕军强攻了三天,死伤无数,都没能攻破真定城。

  自打起兵“靖难”以来,燕王就一直顺风顺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难啃的“骨头”。就当燕王一筹莫展时,一个蜡丸送到了大营,和燕王相貌身材有七分相似的次子朱高熙将气味十分可疑的蜡丸融化在铁皮上,拿出一份情报,给了父亲。

  燕王打开一看,顿时转忧为喜,说道:“号令三军,立刻撤退!”

  朱高煦不理,“父王,我军乘胜追击,为何要撤?”

  燕王笑道:“真定这块硬骨头不用我们啃,自有人来帮我们解围。”

  真定城。

  全副武装的北伐军主帅耿炳文靠着墙壁上打盹,他已经十天都没有解开甲衣去睡觉,累了就合衣和战士们一起躺在城墙上打个盹,随时保持战斗状态。

  但是年纪大了,不服老也不行,他此时精疲力竭,连握刀的手都开始颤抖。

  “元帅!叛军撤了!”

  耿炳文猛地惊醒,定睛一看,果然如此,“燕王狡诈,随时可能反攻,你们不要掉以轻心。”

  可是等了三天,燕军还是没有来攻城。

  燕军没有来,但是从南方来了一辆华丽的马车,打着“李”字军旗。

  正是削藩小能手、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手里还拿着圣旨,“惊闻北伐军大败,皇上震怒,撤了耿大人的职,命耿大人立刻回京,命我来担任北伐大元帅之职。”

  临阵换帅是大忌,但是耿炳文首战大败是事实,建文帝没有上过战场,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何三十万北伐军会被十万燕军追着打,而且被打到城里龟缩不出。

  简直是奇耻大辱!建文帝觉得耿炳文已经老到晚节不保的地步,不想再给他机会,于是派了少壮派将领李景隆来接替耿炳文。

  只是,建文帝没有料到,如果耿炳文是个坑的话,那么李景隆就是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第183章 为我着甲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李景隆对建文帝而言是个黑洞,但是对燕王而言就是童话里的那个天使。

  且说燕王接到胡善围的情报,说李景隆要来接替耿炳文,立马撤军,回到北平修整,次子朱高煦在京城当了近十年的人质,虽有舅舅们庇护,但他天性狂放不羁,英勇好斗,着实觉得憋屈,好容易借着亲爹诈病逃回北平,立刻拿着武器和亲爹一起冲锋陷阵,狠狠的出一口鸟气。

  正打在兴头上呢,燕王就要撤退,朱高煦少年意气,实在舍不得走,说道:“父王,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带兵攻城,一定要夺下真定,生擒耿炳文。”

  燕王最喜欢这个最像他的二儿子,虽说多年不见,但父子两个一起出征,战争中最能产生生死相依的感情,消除了隔阂,父子情越发浓厚,燕王对朱高煦很有耐心,解释道:

  “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脩,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槁,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须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来攻城,回师击之,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

  意思是说,兵法有五败,只要有一败,就会导致战败,而李景隆这个天才把五败全部占全了。

  首先是北伐军乌合之众,有组织无纪律,李景隆没有打过打仗,根本无法指挥几十万军队;其次是马上到十月了,十月南方还算暖和,但是北方会结霜下雪,这些军队来自南方,无法适应北方气候,粮草又不够,估摸不是冻死就是饿死;第三是李景隆是个脑残;第四是军纪散乱,像李景隆这种谄媚小人者得势,有能力的被排挤;第五是现在耿炳文守城,他守城从来没有败绩,咱们不要硬啃,小心磕坏了牙齿。如今辽东军进攻永平,一旦永平败了,北平必然腹背受敌,我们现在更需要去支援永平。

  简单说,就是李景隆这个人是全方位无死角三百六十度的纯沙雕,与其说他是来打仗的,不如说是来送人头的,不足为虑,我军现在要做的去支援军事重地永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1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5/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