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哗然,准备好的庆功宴迟迟不能开始,眼看着变得遥遥无期了。

  众人取笑李景隆,六十万军队被十万军队追着打,如丧家之犬到处跑说他应该改名叫做“李跑跑”才对。

  大朝会上,黄子澄,方孝孺等弹劾李景隆,要建文帝解除其北伐大元帅之职——这两位顾命大臣假装忘记当初是自己极力举荐的李景隆。

  但也有大臣们上书,为李景隆求情,说李景隆是皇亲国戚,又是将门之后,削藩的大功臣,应该再给他机会。

  建文帝心想,倘若连续两次临阵换帅,岂不是动摇军心?何况目前也找不到比李景隆更适合的人当主帅了。

  更何况,有李景隆守在济南,阻拦燕军南下,把“祸水”始终都困在北方,这也是功劳一件,否则燕军直捣中原,就更麻烦了。

  所以,建文帝力排众议,让李景隆戴罪立功,坚守济南,并且送了一大批补给过去,要李景隆务必守好门户,待春暖花开,立刻发动第二次攻击。

  李景隆接到圣旨,放下心来,跪地说道:“罪臣李景隆必肝脑涂地,以谢皇恩!”

  且说燕军追到济南,济南这个城市易守难攻,燕军没有恋战,转而去收拾燕地腹部的东北驻军。

  驻军的首领是吴高,将门之后,胆子小但做事缜密,简称有谋无勇。副统领叫杨寿,胆子大但头脑简单,简称有勇无谋,两人正好互补,配合默契,和燕军几次交锋,燕军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道衍禅师献上反间计。首先要燕王写信给留守北平城的燕王世子,说吴高是个将才,有心将吴高劝说到燕军阵营,目前已经有进展了云云。然后,要探子送秘信的时候,故意被南军发现,捉住探子,搜到信件。

  李景隆看到燕王所书,高兴坏了,没有打胜仗,揪出一个叛逃的大奸细也是好的,蚊子腿也是肉嘛。

  于是,李景隆添油加醋上书建文帝,说吴高要投降燕王,献出辽东。

  建文帝一看,怒气攻心,中了燕王的反间计,当即下令解除吴高统领之职,贬斥到千里之外的广西当个小军官了,命杨寿接任统领之职。

  吴高接到任免书,简直比岳飞还冤,当即痛骂李景隆是秦桧在世,冤枉忠臣。

  但是前面也说过了,吴高谋略有余,胆量不足,他不敢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抗旨,于是吴高含泪离开。

  守门的牧羊犬吴高一走,燕王这头狡猾的狼来了,立刻攻辽东,扬寿以前都听上司吴高的话行事,指哪打哪,没有领兵的能力,燕军一来,辽东军立刻兵败如山。燕王这头狼就这样叼走了辽东。

  辽东从此归于燕地,再也不用担心腹部受敌。

  所以,燕王得辽东,第一功臣是李景隆,建文帝居功第二……

  李景隆得知辽东失手的消息,顿时傻眼了:怎么办?本以为蚊子腿也是肉,却没有想到燕王老奸巨猾,连蚊子腿这点肉都藏着迷魂药!

  现在好了,一次胜仗都没有打赢,反而丢了辽东。

  怎么办?建文帝上一次听信了他南军不善冬季作战的理由,原谅了他,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现在丢了辽东,找什么借口呢?

  李景隆不愧为是个“千古一帅”的传奇人物,他想到了一个骚操作:围魏救赵。

  燕军攻下辽东之后,立刻攻军事重地大同,大同是挺近中原的重要门户,其军事价值不亚于济南。

  李景隆决定出兵救援大同,如果成功保护大同,这也是大功一件,可以抵消失去辽东的罪过。

  此时已经是建文二年,一月份,南方柳树已经有了绿意,但是北方寒冷依然□□,经过一个寒冬的淬炼,加上补给足够,南军已经勉强适应了北方的寒冷。

  李景隆饱暖思战功,决定带着手下四十多万军队开拨,顶着冰天雪地的气候,去支援大同。

  这一次,李景隆吸取教训,带足了粮食,让战士们吃饱穿暖,士气高扬,浩浩荡荡直奔大同,准备袭击燕军大后方,一雪前耻。

  然而,李景隆四十多万援军在雪地里辛苦跋涉半个月,爬雪山,过冰河,到达大同,别说燕军了,连根毛都没有!

  燕军去哪儿?

  大同守军告诉李景隆,燕军退兵了。

  原来,就在李景隆出紫荆关的时候,燕军已经从居庸关返还北平城。

  两军完美错过了。

  四十多万南军无功而返,等于在冬天野外来了一场四十多万人的奔跑吧兄弟。

  奇耻大辱。

  李景隆灰溜溜的回到济南,召开会议:“我们中间出了叛徒,否则燕军怎么那么巧,和我军错开?”

  南军互相扯皮推诿,互相举报对方是奸细,李景隆需要一个替罪羊为这次开玩笑似的野外拉练负责。

  于是,李景隆将那个总是顶撞他的耿炳文旧部下推了出去,伪造和燕王来往的文书栽赃与他,命人绑到京城问罪。

  李景隆泣血上书建文帝: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出现了叛徒,泄露我军行军路线,导致两军交错而过,错失战机。叛徒已经找到了,押送京城,请皇上严惩。

  不过,燕军既然听闻我军支援大同,就立刻撤离,这说明燕军害怕我军啊,所以闻风丧胆而逃。

  北方的天气还很冷,冰河尚未融化,但是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请皇上相信微臣,再给微臣一些兵马,等到了四月,微臣立刻率兵出发,平定北平。

  李景隆的上书一如既往的给建文帝画大饼,而建文帝也一如既往的吃这一套,相信了李景隆,还又给他补充了十几万军队,凑成刚开始的六十万人。

  这一次你一定要胜啊!

  乘着李景隆要钱要粮食要人的功夫,燕王也没闲着,他带兵去围保定府,保定府不战而降,归顺了

  燕王府。

  终于,到了四月,暖和天气,万物复苏,天气不冷不热,李景隆瞧着六十万军队操练的差不多了,下令再次攻打北平城。

  而这一次,燕王已经解决了西北、东北、还有前线的所有敌人,都归于燕王府,燕王不容许南军再对北平城造成任何威胁,没有在城中迎敌,而是带着十万燕王以及蒙古归顺的骑兵们主动迎战南军。

  两军在河北会战。燕军勇猛,且熟悉地形。南军人多,装备精良,甚至出现了火药厂最新研发出来的地雷,两军各有胜负。

  直到最后决战,不可思议的一幕来了。

  双方交战到高潮,都杀红了眼,突然,平地起了一阵类似龙卷风似的旋涡状怪风。

  而且,这风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居然卷起了南军主帅李景隆的旗帜,怪风不仅骄傲放纵,而且力量惊人,居然将旗杆都吹倒了,咔嚓一声,象征主帅的旗杆轰然倒下。

  燕军乘机大呼:“李景隆死了!速速投降!”

  南军起初不相信,但是他们回头找李景隆,然而不仅没有找到李景隆,就连主帅的旗帜也没有再次树立起来,或者立一个备用的旗帜。

  要知道古代打仗,没有什么手机或者卫星定位,一切都靠鼓声,锣声,还有旗帜的语言来指挥作战。

  主帅旗帜犹如定海神针,帅旗一倒,表示主帅出事了,所以在战场上,抢夺一面旗帜比一个人头能够得到更多的战功。

  帅旗不见了,定海神针倒下,南军顿时大乱,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燕军乘胜追击。

  这一仗,十几万南军投降——投降的人数居然比对手燕军的总人数都多。

  南军所携带的粮草等物也全部被燕王缴获,李景隆简直就是燕王府的军队和物资运输大队队长。

  李景隆死了?

  当然没有,作为大型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的常驻代表,李景隆只是正在做他的强项:逃跑。

  没错,主帅旗帜一倒,龙卷风卷到飞沙走石,李景隆还以为是燕军杀到了中军阵营,砍断了主帅旗帜,哦,变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李景隆心想我不能再想,我还是赶紧跑吧!

  于是李景隆吓破了胆子,都没有来得及去确认真假,想都没想,立马拔腿就跑!

  这一跑,本来有胜算的南军集体崩溃,无心战斗,都跑了。

  李景隆就近跑到德州,连口扒鸡都没吃上呢,燕军已经追过来了,李景隆要南军严防死守德州——然后自己从后门跑了。

  南军见主帅如此不负责任,一丝战意也无,心灰意冷,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会就投降了。

  燕军占领了德州。

  李景隆跑啊跑,跑到了济南。济南易守难攻,粮草充足,但是李景隆已经以惊人的速度把六十万大军给败光了,龟缩在济南不出。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内外已经不能震惊来形容了:六十万都打不过十万?

  震惊到了极点,反而是一片诡异的平静。

  皇室成员屁股都在京城,但是心已经偏向燕王,这个在朝廷北伐之前就已经确定。

  出现最大心理变化的是朝廷官员,由于建文帝是正统继位,在北伐之前,官员基本都觉得燕王是逆贼,是造反,是欺负侄儿。但是在北伐连遭大败之后,朝廷官员意识到:

  一个无能的君王败起家当来是多么可怕,幸亏高祖皇帝先前数次北伐打到北元没有还手之力,否则大明危矣!

  北伐屡次失败,朝廷的风向暗中起了变化,不少官员暗自改变了立场,倾向于大明需要一个雄主,而不是把打仗当儿戏,不到一年就砸出去六十万大军的幼稚小皇帝。

  否则,高祖皇帝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十一年的家当,还能败几年?

  人就是那么奇怪,以前洪武朝,官员们都暗地里埋怨高祖皇帝太过苛刻,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可是现在新君上位,连出昏招,败起家来眉头都不眨一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强势的帝王总比昏聩的帝王要好!

  而燕王朱棣所作所为,真的和高祖皇帝太相似了,一样的积极进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聪明,勇气,还有不可思议的运气,身边善战的年轻一辈将军尤其多……

  当然,官员们都不敢明说,只得用思恋高祖皇帝的幌子来掩盖内心的转变。

  建文帝也晓得自己让朝廷失望了,为了挽回尊严。建文帝不再听信李景隆的借口,下令立刻撤职查办,召回李景隆,派出了武将盛庸为平燕大元帅,接替李景隆。

  盛庸带了二十万南军,又一路收编散落的的残军,决心与燕王一战,挽回建文帝的尊严。

  李景隆灰溜溜的回京,大朝会上,不少人吵着要建文帝杀了李景隆,建文帝没有点头,但是也解除了他所有职位,就连曹国公的爵位都削了,不准他再上朝了,命他在家里闭门思过。

  李景隆在家里终日饮酒消愁,喝醉了耍酒疯,将酒坛子乱砸一气,“思过思过思个鸟过!都说老子是废物!你行你上啊!”

  话音刚落,一个声音响起,“曹国公说的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曹国公才华横溢,然而昏君有眼不识金镶玉,导致明珠蒙尘,黯淡无光,只要曹国公找对了明主,必定明珠生辉。”

  “是你!你果然跑去投靠了燕王!难怪都抓不到你。”看到此人,李景隆犹如白日见鬼,“老子已经不是什么曹国公了。”

  纪纲嫣然一笑,“等你作为内应,帮助燕王登基,立刻恢复你曹国公的爵位。”

第186章 以毒攻毒,以骚克骚。

  李景隆心想,国公的爵位没有了,皇上能够饶我一命已经是看在我削藩的功劳上,网开一面。

  横竖朝中都讽刺我是燕王的间谍,否则怎么会把六十万军队丢得干干净净,干脆,老子把间谍这事做实了,何必担一个虚名?

  李景隆说道:“好,我答应你。要是燕王打到北平城,我打开城门迎接他,如果他没当皇帝的命,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李景隆留有一手,成了骑墙派,纪纲也没有逼他立刻表态,能够谈判就说明李景隆是可以争取的,目前燕王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抗建文帝。

  纪纲鼓掌:“曹国公真是个痛快人,我会把你的话转告给燕王殿下。”

  李景隆问:“这是我的宅邸,你是怎么进来的?”

  纪纲嘿嘿一笑,“曹国公真是健忘啊,忘记我以前是干什么的,只要我愿意,皇宫我都进得去。所以曹国公对今日之事务必保密,我的眼线,遍布京城。”

  李景隆觉得脖子后面汗毛直竖,问道:“既然纪大人出入皇宫如无人之境,为何不——”

  李景隆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意思是为何不直接刺杀建文帝。

  纪纲说道:“宫里有两岁太子,宫外还有皇上的两个亲弟弟,因要在吕太后那里尽孝道,一直没有去就藩,况且,如今京城有多个逃难到此的藩王?一个个都是老狐狸,换成谁上台,都没有当今圣上好对付,一个软柿子,才好拿捏。”

  简单地说,就是其他人当皇帝,没有建文帝败家败的快……

  李景隆想了想,嘿,还真的挺有道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