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胡善围瞅着四处无人,连忙把蓑衣里藏着的、陈二妹备好的虎眼窝丝糖含在嘴里,甘甜给身体补了些能量,但是太过甜腻,嗓子有些受不了,还要喊“天下天平”,着实难受。

  口渴了,胡善围干脆仰着头,用嘴巴接一些雨水止渴。

  “胡尚宫。”

  马皇后身边的司言海棠举着雨伞过来,“皇后娘娘有请胡尚宫过去说话。”

  胡善围一惊,“这么晚皇后还没有睡?难道要生了?”

  海棠摇头,“皇后娘娘说天气转冷,又下了雨,担心胡尚宫禁不起提铃的惩罚,要我来找个借口,让胡尚宫过去休息,免了下半夜的提铃。”

  胡善围心头一暖,嘴上却说道:“因我的失察,导致菊花台惨案,如今的惩罚,皇上已经网开一面了,岂能因我而废了规矩,你回去吧,替我谢谢皇后娘娘关心。”

  海棠无奈回去复命,胡善围提铃到第二圈时,马皇后居然捧着大肚皮亲自来了!

  即将临盆,马皇后的眼神依然温婉清澈,有着小家碧玉特有的淳朴善良,只是如今她的眼神爬上了一抹浅淡的哀伤,让人不禁心生怜惜。

  马皇后说道:“皇上的圣旨管用,本宫的懿旨就不管用了?本宫是后宫的女主人,本宫赦免你的罪,已经要宫正司免了你的提铃之刑,你现在可以回去休息了。”

  马皇后大着肚子、顶着秋风秋雨来的,孕妇为大,胡善围连忙说道:“是,罪臣尊旨。”

  马皇后凑近过去,对着胡善围耳语道:“菊花台的事情……胡尚宫早就知情了吧,只有本宫一人蒙在鼓里,被皇上当做一件道具,在菊花台演戏,呵呵,整个紫禁城,本宫最傻最天真。不过,从此以后,本宫不会再傻乎乎的让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陷入危险了。”

  言罢,马皇后在海棠的搀扶下离去,留下胡善围目瞪口呆。

  胡善围看着马皇后孤独又坚强的背影,渐渐和久违一个皇后重合:马皇后终于成为了马皇后。

第190章 在他的bgm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

  建文二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大明后宫时,马皇后生产。

  在失去了母亲和弟弟之后添丁家口,对建文帝而言是莫大的安慰,建文帝难得罢朝一日,陪在产房外面,自打马皇后见红发动,建文帝就开始斋戒,后宫忌生杀荤腥,大门悬起了弓箭等物,等待皇嗣诞生。

  瑞雪兆丰年,建文帝觉得这个孩子会给大明带来好运。

  马皇后不负众望,生下一个皇子,加上之前的太子,有两个儿子傍身的她,地位如以前的马皇后一样巩固,无人能撼动了。

  建文帝抱着新生儿,感受着小婴儿特有的生机,加上最近改革推行的顺风顺水,他觉得自己即将否极泰来,要转运了。

  减去江南田税后,建文帝得到了江南地主们的拥护,而其他地区百姓那些反对之音,被手下官员刻意屏蔽掉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当年锦衣卫的好处了,锦衣卫在的时候,高祖皇帝对民间舆论了如指掌,是他的耳朵和眼睛。

  没有了锦衣卫,又没有成立其他特务组织,官员为迎合新君,断开了言路,建文帝听不到反对的呼声,自以为做对了,实际上自己已经成为聋子和瞎子。

  建文帝知道减了税,就能藏富于民,让百姓受益,他的支持率就会提高,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江南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但是土地兼并同样严重,种地的大多是佃农,土地所有权掌握在江南大地主手中,而朝廷官员很多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包括方孝孺家族,家族的土地庞大,骑马去收租子,收一个月都收不完,所以无论减税还是削掉户部户籍门槛,容许南人官员入职户部,到头来,都是便宜了南人官员,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多少实际利益。

  南人官场、钱场两得益,当然全力支持这两项改革,建文帝听到的皆是欢呼声和叫好声,大多数人保持沉默,或者呼声被官员压下去。

  但是不管怎么说,建文二年年末和次年年初,建文帝都在新生儿的诞生、改革的欢呼声、还有北伐军接连取得大捷的喜报中度过,一切都来的太顺了,他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北伐军元帅盛庸再次主动出击,取得了东昌大捷,燕军大败,燕王差一点点就被活捉了,幸亏手下大将张玉勇猛,冲进敌阵,把燕王救出来,自己却战死。

  捷报传来,建文帝大喜,特将捷报祭告太庙,说给祖先们知道。

  可是太庙的祭品都还新鲜时,燕王朱棣再次召开誓师大会,效仿当年曹操断发,当场脱下袍服焚烧,立下誓言,燕军士气大胜,迅速反击,和盛庸二十万南军开战,双方各有胜负。

  这一次燕王朱棣比盛庸更无耻更不要脸手段更骚了,每一次进攻,燕王朱棣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且身边都跟着一群士兵敲锣打鼓吹着号角,大呼“燕王在此!”,以及建文帝那句著名的“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每一次撤退,燕王也是要士兵们先走,他留下来断后,照例是锣鼓喧天,高呼“我爹是高祖皇帝”,以及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燕王已经把这句话当成了免死金牌,他明明晓得是要他死,不要活捉的意思,却故意曲解,要南军们以为建文帝的旨意是不要杀他,杀他就是抗旨不尊,就要杀头。

  不仅如此,燕王每一次冲锋陷阵,或者断后压阵,保护燕军撤退,都会大张旗鼓播放这种鬼畜般的bgm(背景音乐),并进行洗脑循环,让所有南军都知道他在这里:我在这里,你们不敢打我,只有我打你,你们不能还手,还手就是抗旨,要杀头的。

  为了打仗,燕王彻底不要这张老脸了,就像九七版《天龙八部》里黄日华饰演的丐帮帮主乔峰,每一次出场就像扛着一个音箱,播放着乔峰专属bgm,在他的bgm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

  燕王也是一样的,和盛庸军队几次交锋,他一出场,号角先行,伴随“我爹是高祖皇帝”、“燕王在此”以及“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就像后现代养生摇滚加饶舌说唱,无论燕王如何在南军阵营反复冲杀,都没有南军敢当场还手!

  最夸张的一次,是燕王带着他的bgm队伍去前方侦查敌情——是的,燕王自从发现这块护身符挺管用之后,干脆一人包揽了所有危险的活计,从侦查到冲锋,到断后,都是他亲力亲为。

  结果燕王在侦查中太累,睡着了,醒来的时候,他和十几个专门演奏bgm的仪仗兵被盛庸十几万南军给包围了。

  燕王不愧为是高祖皇帝的儿子,不慌不忙大手一挥,bgm响起来,居然就这样大摇大摆的穿过十几万南军的包围圈!

  无人敢动燕王,别说暗箭了,就连屁都不敢放,就怕背负“抗旨”杀头的罪名。

  建文帝自扇耳光:我咋就管不住这张嘴呢?

  可见说人话是多么重要。普通人很难理解官方语言。五百年后某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还有某国总统大选,拥有地方支援中央独特发型的总统候选人提出“让某国再次伟大”的竞选口号,都是靠着言简意赅的人话赢得支持。

  盛庸快要当气得吐血。作为主帅,他当然也知道“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的真实意思,可是这个隐藏意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着众人的面,盛庸也不敢公开命令朝着燕王放箭啊!

  燕王安然无恙回去之后,越发有恃无恐,两军交战,燕王所到之地,南军偃旗息鼓,不敢动他,知道他离开,才敢端起刀枪和其他燕军拼杀。

  盛庸去年使出在济南城悬挂“高祖皇帝神牌”的骚操作,逼得燕王不敢朝着亲爹的牌位开炮,只得撤退,以毒攻毒,以骚克骚。

  万万没有想到,燕王在骚操作方面更加没有底线,靠着bgm这一招反败为胜,赢得了夹河大捷,盛庸大败,只得退兵到了德州。

  南军损失惨重,刚刚大胜的喜悦兜头浇了一盆凉水。朝廷从狂欢急转直下,变成了恐慌,为了平息众怒,建文帝只得再次罢免了兵部尚书齐泰和翰林侍讲黄子澄——因为是这两个人推荐了盛庸为主帅。

  不过,两人明面上是罢官了,实际上是离开京城,拿着建文帝的旨意到处募兵和召集粮草去了。

  是的,建文帝这次想给盛庸补充一些兵力,让南军尽快反攻,取得胜利,但是他发现经过耿炳文、李景隆、盛庸三个主帅连连丢兵之后,他手上已经没有现成可用的军队来支援南军了。

  黄子澄和齐泰一走,京城的顾命大臣就只剩下方孝孺等人,其中以方孝孺最得圣宠,方孝孺建议建文帝:“如今黄大人和齐尚书去募兵,北方战势紧张,不能等米下锅啊,不如先停战和谈,用缓兵之计。”

  建文帝也有此意,以前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都输得一塌糊涂,现在兵力锐减,还怎么打?干脆和谈吧!

  谁知建文帝还没选出使者,燕王的使者就已经到了京城,大张旗鼓的宣扬说燕王要和谈!

  燕王真是老奸巨猾,他要站在道德的居高点,为将来登基做准备,制造舆论攻势。

  燕王使者声称,燕王只是清君侧,绝无谋反之心,只要交出毁了祖制的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燕王就退兵。

  见面燕王使者的漫天要价,建文帝陷入了被动,只得就地还价,由于黄子澄齐泰外出募兵去了,建文帝只能和方孝孺商议对策。

  方孝孺慷慨激昂,坦然献头,“要老臣的人头,没问题,尽管拿去便是,不过前提是要燕王亲自来京城,放下兵器,解下盔甲,再带走老臣的人头。为了大明江山,老臣这条命不算什么。”

  建文帝忙说道:“万万不可,方大人是高祖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岂能被燕贼所辱,只要引得燕王进京,当场捉拿,方大人不用真的献人头。我们拖延时间,命南军从辽东攻打燕军,两面夹击。”

  君臣敲定了还价,由大理寺的薛少卿代为转达。

  君臣商议的“奸计”自然都被胡善围写在字条里,封在蜡丸里,从恭桶运出去。

  燕王看到情报,哈哈大笑,“真把我当三岁小孩糊弄了。”遂下令加强辽东腹地的防守,南军只得放弃了从腹地突击。

  燕王使者呵斥朝廷言而无信,明明是来谈判的,却暗地里搞偷袭这种无耻的勾当,大骂方孝孺是奸臣,误导君王。

  方孝孺被骂得满脸通红,再也扛不住了,于是向建文帝建议:“斩杀燕王使节,以儆效尤。”

  当即有大臣建议,“两军相战,不斩来使,这是规矩。”

  方孝孺则冷笑,“你为燕军说话,难道你是燕王的奸细?难怪燕王会知道我军偷袭辽东的消息,都是你们这些奸细泄露出去的!”

  为了维护顾命大臣,建文帝下令将燕王使节斩首示众。

  于是乎,朝廷和燕王谈判破裂,朝廷因斩了使节,乱了规矩,在舆论中再次败于下风。

  当然,这些建文帝是听不到的,他身边的人都说斩得好。

  使者被斩,燕王大怒,前方传来绝密情报,说黄子澄募了数百万石粮草,去支援德州盛庸军队的粮草,即将送达。

  纪纲偷偷搞了六千套南军的军装,燕王下令换装,装成南军,居然成功蒙混过关,到达沛县,火烧南军粮草,河里的鱼虾都烧熟了,黄子澄一腔心血,毁于一旦。

  京城,面对粮草被拦截的噩耗,方孝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再接再厉,又献上一个反间计:要建文帝写信给燕王世子朱高炽,许诺燕王之位,只要他肯归顺朝廷,指认父亲燕王朱棣是反贼,就把北平封给他。

  又要建文帝派出燕王可以相信的人,向燕王泄密,说燕王世子已经归顺朝廷。

  方孝孺要燕王父子反目,这个方法曾经被李景隆用于离间燕王的亲弟弟周王父子。当年周王嫡次子就是嫉妒哥哥周王世子,写信举报自己的父亲和亲哥哥谋反,由此得到了周王的位置,只顾自己的富贵,任凭家人全部贬为庶人,圈禁凤阳。

  方孝孺故技重施,利用人心阴暗面对付燕王,“……根据我军斥候情报,燕王世子朱高炽犹如身体肥胖,不善打仗,一直留在北平守城。燕王每一次出征,都是带着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勇猛善战,曾经在战场上救过燕王,燕王不止一次当众说次子最像他,可见燕王偏心次子,燕王世子难道不嫉,不慌?”

  建文帝迟疑片刻,说道:“万一燕王世子不上当,拒绝了怎么办?”

  方孝孺笑道:“只要他拆开信看了、只要燕王知道世子和殿下派出的使者有过接触,不管他们信不信,都会在心里埋下一根刺,燕王有了弟弟周王的前车之鉴,焉能不防备世子?父子离心,燕王世子镇守北平,燕王首尾难以相顾,必定阵脚大乱。”

  建文帝觉得反间计可行,当即就写了一封书信,要使者送到北平燕王世子手里,反间计第一个步骤完成,可是第二个步骤有点难,上次斩了燕王派出的使节,现在燕王定不相信我,他会相信谁的话呢?

  建文帝左思右想,想到一个人——怀庆大长公主。

  燕王的弟弟周王是怀庆大长公主的母妃成穆贵妃孙氏养大的,两人感情好,爱屋及乌,燕王待怀庆大长公主这个妹妹比其他公主要亲热一些,怀庆大长公主的话燕王应该相信。

  于是,建文帝召见怀庆大长公主,要她写信给燕王,说燕王世子已经暗中归顺朝廷,要燕王小心自己的儿子,以免重蹈弟弟的覆辙。

  怀庆大长公主早就投靠了燕王,建文帝要她挑拨燕王父子,她表面上顺从,抄写了建文帝早就准备好的书信,盖上私章,还特意要亲信随从千里迢迢送信给燕王。建文帝对怀庆大长公主的配合很满意。

  怀庆大长公主表面上说这是她应该做的,背地里却将建文帝的反间计透露给燕王示警。

  千万不要重现五哥周王的悲剧啊!怀庆大长公主对建文帝这个侄儿更加不齿,你自杀自、杀死亲娘和弟弟也就罢了,还要挑拨别的亲人反目成仇,心思全用在歪路上。

  北平城。

  燕王世子朱高炽看着案几上的信,就像一个块烫手山芋,几次手指碰上去,就立马弹开了。

  他不晓得建文帝的亲笔信里写的什么,来送信的朝廷使者也语焉不详,不过,他在京城当了近十年的人质,练成了谨小慎微、沉得住气的性格。

  也有说他性格太过温吞,但是,当你有一个不要脸不停骚操作、自带bgm的爹、一个彪悍到能够带着一万士兵防御三十万大军攻城的娘、一个性格冲动暴脾气的亲弟弟、一个“打蛇少女”的妻子,连妾都是出身京城豪门的将门虎女,妻妾合力登上城墙,拿着兵器和婆婆一起狂砍攻城的南军。

  一个个都不好得罪,唯有朱高炽这种性格,才能在“群狼环视”下,把小日子过下去。

  朱高炽举棋不定,只得把老婆世子妃张氏和侧妃郭氏叫来,问该怎么办?

  世子妃张氏:“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朝廷先毁了规矩,杀了我们燕王府的使者,可见朝廷不可信,这信的内容无论是什么,都不能信。”

  侧妃郭氏说道:“燕王府的主人是公公,朝廷如果又要和谈,这封信应该送到前线公公手里,怎么巴巴送到北平来?还指名道姓送到世子手里?其中必然有诈。”

  朱高炽一拍圆圆的大脑袋,“你们说的都对,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不能做主,得送到能够做主的人手里,来人,把信原封不动装进匣子里,连同朝廷使者一起送到父王那里去,请父王定夺。”

第191章 宝藏女孩

  世子朱高炽和亲爹燕王完全是两种人,燕王属于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朝着一个目标挺进,为求胜利,连脸面都不要,锐意进取,很像亲爹高祖皇帝。

  燕王世子则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深埋在心底,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总是像佛祖似的一团和气,心胸就像他的体型一样宽广,善于包容,没有皇族特有的倨傲,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客气,他的命也好,狼爹虎妈就不用说了,爷爷是高祖皇帝,外公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连侍妾都是出身高贵的郭家女,以前在京城为人质时,侧妃郭氏娘家暗中给予不少帮忙,燕王世子可以说是躺着就能赢的命格。

  他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听话即可,听话保平安。

  性格决定命运,燕王世子由此完美避过了建文帝的反间计陷阱,将信和朝廷使者一起打包送到燕王手里。

  燕王展信一看,不禁背脊发凉,亲弟弟周王就是这样被禁不起爵位诱惑的亲儿子给坑了,这招离间父子的招数太歹毒,害了弟弟周王,又要来害他,这说明这个计策太好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