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186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权贤妃开始了她的表演。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听的是声,思的是情。

  一曲终了,永乐帝赐权贤妃玉箫一支,然后起身去了柔仪殿——仁孝皇后的梓宫就在停放在此处。

  永乐帝去陪皇后,皇室众人也就没有必要做样子了,纷纷散了。人走茶凉,到最后,盛大的中秋家宴只剩下张淑妃一人。

  张淑妃对着一桌桌几乎没有怎么动过筷子的菜肴,开始反思。

  仁孝皇后的葬礼,她办的好不好?

  好。

  中秋家宴她办的好不好?

  好。

  可为什么吃力不讨好?

  她付出那么多,别说比不上仁孝皇后这个死人,就连权贤妃这等整日悠闲无所事事等吃等喝的闲散嫔妃都比不上。

  我要这后宫大权有何用!

  掌权还不到两个月,几乎把六局一司的人得罪光了,皇上连多看我一眼都不能够,真是里外不是人。

  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张淑妃开始自我反省了。

  同样是中秋节,一环线上的胡宅过的是其乐融融,阿雷兴奋的给胡善围讲钱塘江观潮的壮阔:

  “……一个潮头打过来,就像泰山压顶似的,气势宛若游龙,就像哪吒闹海,把水里折腾得沸腾了,我和姐夫站得远远的,头发衣服还都比潮水给浇透了,很多胆大的追赶潮头,巨浪扑过来的时候,把自己绑在大树和石柱上,好几次都觉得巨浪把他们吞下去了,真是为了玩,命都不要。”

  胡善围看着阿雷笑,“说的真好,就像我亲眼所见,不像某些人看着雷峰塔,只晓得说又高又大,看到太阳,也只晓得说又大又圆。”

  说的就是当年她去杭州印书,沐春遭遇亲爹家暴,离家出走,跟着她去了杭州,附庸风雅买了把川金扇登塔游览,然后作诗时出了个大丑。

  阿雷好奇,问:“是谁呀?”

  沐春埋头吃月饼,好像不关他的事。

  胡善围笑而不语。阿雷问沐春:“姐夫,姐姐说的是谁?”

  沐春把月饼里的咸蛋黄抠出来给阿雷,“都老黄历了,谁还记得,吃饭吃饭。”

  三人在庭院闲聊赏月,阿雷到了二更睡了,沐春抱着她去了卧房,出来的时候扭了扭肩膀,“唉,当爹之后玩不动了,以前我就是追着大潮跑的那群不要命的人。”

  胡善围帮着他揉肩,“不敢赶潮,还敢打仗。”

  沐春说道:“那不一样,几乎半辈子都耗在西南了,只要有需要,我就是七八十岁也要去打一场的。别说,打完这次胜仗之后,浑身神清气爽,好像年轻了几岁。”

  胡善围也有同感,“我也是这样,进宫快两个月,立刻忙得脚不沾地,幸亏你回来陪着阿雷出去了,要不然我真的很难首尾两顾。可是忙虽忙,精力还能跟得上,好像回到了过去,变得年轻了。”

  沐春和胡善围五年归隐生活告于段落,或许是两人天性好强的原因,对回归各自的战场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反而更加得心应手。

  阿雷睡了,两人靠在一起,坐姿亲密,沐春抬起下巴朝着邻居沐府方向一点,“隔壁都是熟人,皇上赐房子真大胆,就不怕我这种熟脸被人撞破了,每次回家脸上都要套个鱼胶做的面具,做的好看也就罢了,一张平平无奇的脸,真是白瞎了我的长相。”

  胡善围哄着他,“就是这种平平无奇的脸才安全,我的府邸要是经常有一个美貌的男子出入,就成了京城最大的绯闻了。”

  沐春一把搂过妻子,“跟自己老婆传绯闻,这比钱塘江赶潮更刺激……”

  一家三口在家里闭门不出,过了个完美的假期。胡宅里都是训练有素的官奴,受三保太监管辖,世代官奴,全家老小的命都在三保太监手中。胡宅突然冒出一个陌生男人,而且他的脸就像月亮似的总在变化,几乎天天整容,众官奴早就见怪不怪,视而不见,就像沐春是个隐形人,无人敢透露半个字。

  三朝尚宫背后的男人,不可能是普通人。这种事情还不知道的好,知道的越多,命丢的越快,还会连累家人,官奴根本逃不了。

  胡善围进京之前就在路上反复交代阿雷,她和沐春是隐婚,京城里除了帝后,东宫太子,太子妃,朱瞻基,还有汉王府的朱瞻壑,以及三保太监、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这等搞情报工作的人,就没有其他人知晓。

  宫廷女官可以是未婚,可以是生过孩子的寡妇,但不能有活的丈夫——死的就无所谓,所以胡善围对外一定是未婚。

  阿雷指天发誓记住了,绝对不会说漏嘴。

  一天假期很快过去,胡善围四更起床,沐春睡的正酣,为了不打扰他睡觉,她蹑手蹑脚去了隔壁房间洗漱打扮,临走前还去了阿雷的房间,帮她盖上踢掉的被子。

  由于身份特殊,胡尚宫上班的排场不输朝廷一品大员,有锦衣卫骑兵护送、铜锣开道,还有太监宫女环绕其中。

  洪武朝定的铁碑规矩,内臣不得干政,不得与外臣结交,胡善围除了以邻居的身份和左邻右舍走走礼,平日就闭门谢客,不与任何人家来往,即使和诰命夫人们说话,也只是限于在宫里,在宫外她不发一言。

  纵使如此,胡善围身为女官,不住在宫中,每天上下班还是惹怒了许多官员,纷纷上书,说宫廷规矩废弛,女官每天出入宫门,招摇过市,成何体统。

  胡善围并不想要这些排场。每天接送她上下班的有锦衣卫、宫廷内官、尚仪局女官,三部门联合执法。这是监视,也是一种保护——万一有人污蔑她结交外臣,图谋不轨,这三部门都是人证,可证明她的清白,除非三部门都被人收买了。

  然而三部门身后分别是纪纲、三保太监和尚仪局,联合起来陷害她的几率基本为零。

  永乐帝不理会这些吃饱了撑着的折子,冷处理了之。

  谁知这些官员不敢碰永乐帝这块硬石头,就去捏胡善围这个软柿子,趁着胡善围每天上下班,便在路边骂胡善围招摇过市,不知廉耻。

  还没骂得尽兴,就被锦衣卫堵了嘴,以骚扰女官的罪名抓到诏狱里喝茶,纪纲稍加手段,出狱后都老实了。

  纪纲大手一挥,以保护胡善围的名义,又增加了一百锦衣卫护送,排场更大了……

  胡善围找纪纲,“赶紧把那一百锦衣卫给撤了,京城六部尚书大人们上朝都没有这个排场,你这不是保护我,你是在给我拉仇恨。我住在宫外,刚开始肯定有人不服的,我都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等时间一长,见惯不惯,也就过去了,何必这样大张旗鼓。”

  这么多年,什么风风雨雨都见过,尤其是朝中局势,势力此消彼长,各大豪门你方唱罢我登场,何止是沧海桑田?时间是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不用急于一时。

  纪纲却不以为然,“你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被人指指点点,被人骂?我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又不是死人,见你被人泼脏水,袖手旁观。要不想被人指着鼻子骂,要么就当个万众敬仰的圣人,让别人挑不出错处。或者,当一个狠人,让人害怕、恐惧,无论他们心里如何想,都不敢当面对你无礼,甚至要迎合你、奉承你。”

  “圣人嘛,几千年才出个孔子,这条路就不用走了。做人要现实一点,当个狠人,让别人怕你,你的耳边就清净了。”

  纪纲这几年身居高位,气质为之大变,依然是个美人,只是有时候胡善围看着他,经常会将另一个人的脸带入进去——纪纲和洪武朝毛骧的气质越来越像了。

  胡善围说道:“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二十多年前,我进宫起,就有人说我是个只为迎合上意的佞臣了,嘴巴长在别人脑袋上,耳朵是我自己的,我可以选择听不见,做好自己的事情,若是稍有些异议和指指点点我就受不了,非要喊打喊杀的去压制,我就不是今天的胡善围了。”

  “我不需要你指点我怎么当官,多出来的一百个锦衣卫,从今天离宫开始,我不想见到他们了。”

  胡善围下了最后通牒,纪纲气得脸都白了,“好心当成驴肝肺。”

  气归气,到了傍晚关闭宫门,胡善围离宫时,西安门外等候护送她回家的锦衣卫果然少了一百个。

  被纪纲请到诏狱喝茶的官员相继出事了,当然都不是因为启奏胡善围在宫外住宿。他们有的被举报贪污受贿;有的是家风不正,族人犯事,充当保护伞;有的甚至夜宿娼妓之家,被捉奸在床等等,个个都证据确凿,最后都丢了官。

  如此一来,胡善围上下班的道路才彻底清净了,无人敢惹。

  不管纪纲的方法是否正确,反正结果是又快又准,迅速达到了目的。

  且说后宫,中秋节永乐帝去了柔仪殿,对着仁孝皇后的梓宫枯坐了一夜;张淑妃这一夜也失眠了。

  次日,张淑妃立刻重赏了尚食局,将尚食局大小女官,女秀才们召到延禧宫里开了个庆功大会,就连厨房、采买的等上不得台面,不能踏足延禧宫的低等仆役也有赏赐送出去,每个人都得了张淑妃的赏。

  陈二妹晃了晃手腕上如一弯碧水似的镯子,“这水头不错吧,张淑妃懂得恩威并施了,有进步。”

  胡善围笑道:“你这个人就是好哄,给个镯子就消气了。”

  陈二妹就是这种乐天的性格,说道:“在宫里头当差,互相给个台阶下就算了,何必闹得不愉快,我和张淑妃还能像你这样自由的出宫不成?都是要在宫里混一辈子的人。”

  想起仁孝皇后生前的托付,张淑妃的表现在胡善围意料之中,名门贵女,傲气,性子急,优点是一旦上位,就能立刻震慑后宫,能够镇得住场子。

  缺点嘛,就是一心想吃个大胖子,嘴巴张的太大,嗑坏了牙齿,多嗑几次,就晓得分寸了。

  谁能一上手就能做到完美无缺呢?不出事就已经不错了。

  两人正聊着,延禧宫图雅过来请胡善围去说话。

  张淑妃赐了座,以前高冷的表情也切换了成了和颜悦色,说道:“本宫年轻,以前都没有怎么沾过宫务,多亏了有了胡尚宫带着六局一司襄助,本宫现在才能勉力支撑。本宫天性好强,以前在闺中的时候,无论骑射还是读书写字,本宫都要做的最好,从来不输于人。”

  “后来到了嫁人的年纪,本宫也发誓要嫁给世上最优秀的男子,否则宁可在家里孤独终老,反正我们张家也能养得起一个老姑娘。后来……本宫遇到了皇上。”

  张淑妃双颊飞红,再配上凹凸有致的身材,永乐帝真是艳福不浅,“本宫不敢奢望和仁孝皇后相提并论,本宫只是想要当后宫最好的嫔妃,为皇上分忧,让皇上在后宫里住的舒坦,慢慢走出悲伤。本宫自觉很努力了,可是事与愿违,本宫的努力并没有起到作用,胡尚宫,你是三朝尚宫,见识多广,可否指点一下本宫,如何让皇上满意,当后宫最好的嫔妃?”

  胡善围说道,“既然淑妃娘娘开了口,微臣就实话实说了。您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优秀,您只是把用力的方向搞错了。宫里曾经有一个嫔妃和您的出身差不错、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受到的挫折也差不多,微臣觉得,淑妃娘娘多了解一下这个嫔妃后来是如何应对的,就像一面镜子似的,就能看清楚自己了。”

  张淑妃问:“是谁?还请胡尚宫赐教。”

  胡善围说道:“洪武朝的端敬贵妃郭氏。”

  胡善围命人把尚宫局所藏的《端敬贵妃起居注》送到延禧宫,供张淑妃自查。

第220章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洪武朝出身最为显赫的嫔妃、绝命毒师鲁荒王朱檀的生母、当今东宫里地位几乎与太子妃平齐的郭良娣的姑祖母、曾经一顾茅庐把守陵的胡善围请到后宫,下岗再就业拜为军师,由此从青铜长成为王者,在即将封为继后时,为了给绝命毒尸的儿子复仇,毒死懿文太子朱标,而被高祖皇帝一杯鸩酒秘密赐死、头衔之长堪比龙母丹妮莉丝的端敬贵妃郭氏,成为胡善围为张淑妃竖起的一根标杆。

  胡善围和端敬贵妃郭氏亦师亦友,郭氏不够聪明、不够美、不够年轻,也不够努力,情商智商都平平无奇,但是郭氏在孝慈皇后去世后代掌后宫的那些年里,赢得了高祖皇帝、皇室成员、乃至后宫嫔妃和宫人们的尊敬,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胡善围把《端敬贵妃起居注》送给张淑妃,先划重点,“淑妃娘娘照葫芦画瓢,只需做到端敬贵妃一半就够了。”

  起居注记录的是流水账,类似后世的种田文,记录了端敬贵妃生前干了些啥,说了些什么,遇到事情如何应对,如何奖惩,甚至吃住逛花园也有详细记载。

  每一条记录都很简短,就像一条条限制在一百四十个字的微博,由宫廷尚宫局司籍女官带领着手下女秀才们记录,更新端敬贵妃每日状态,只是没有配图和美颜自拍照。

  张淑妃是“友邦”降臣的后代,北元末年后宫乱成一锅粥,基本宫斗模式是得宠皇后或者嫔妃加一个权倾朝野的太监两人携手,蒙蔽迷惑君王,一手抓前朝权力,卖官鬻爵;一手狠抓后宫计划生育、各种打胎堕胎、谋害皇嗣、不孕不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挑战hard模式。

  典型代表就是北元高丽贡女出身的奇皇后和高丽阉奴朴不花。

  张淑妃的父亲张玉是北元枢密院(中央情报局局长)知院,耳濡目染,张淑妃对后宫印象大概就是如此,所以,她代掌后宫大权,不知觉的想要狠抓权柄,独揽大权,不信任六局一司,还有,就是对朝鲜(曾经的高丽国)女人有着天然的敌视和防备。

  偏偏北元末代皇后奇皇后后来为了巩固权柄,给儿子选太子妃,也是选择了来自母国的高丽人权氏。

  巧了,现在永乐朝后宫韩国女团的门面担当贤妃也姓权。故,张淑妃深深忌惮权贤妃。

  这本《端敬贵妃起居注》就是一整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黄冈题库》、《课后节节练》以及《嫔妃的自我修养》。

  张淑妃啃了一个月,开始怀疑人生:

  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这一定是个假的贵妃起居注?

  为什么书上写的和我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端敬贵妃和北元嫔妃的手段完全是反着来的。

  争宠?不存在的,端敬贵妃还经常客串拉皮条的角色,给高祖皇帝推荐新美人。

  不孕不育?不存在的,要是高祖皇帝连续一个月不进后宫,端敬贵妃比谁都着急,召集后宫嫔妃开大会,会议深入探讨“为了给皇室开枝散叶我需要做些什么”,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号召各位后宫姐妹撸起袖子加油干,下个月努力睡到皇帝,为皇室开枝散叶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划生育,打胎堕胎?不存在的,端敬贵妃的宗旨是多多益善,敞开生,若有嫔妃怀孕了,端敬贵妃比高祖皇帝还高兴,好像她才是胎儿亲爹似的。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流产!狠抓落实保胎顺产,母子两平安。

  手握权柄,掌握朝野?不存在的,端敬贵妃视权力为洪水猛兽,两个亲哥哥都是侯爵,郭家子子孙孙数目庞大,但是端敬贵妃对娘家的约束极为严厉,从来不为娘家人求官,还将孝慈皇后编写的《赵宋贤妃训诫录》分发给郭家女眷,要她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此为范本修身养性,管束子女。

  同样的事情,如果在北元宫廷这么做,早就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但是胡善围要她以端敬贵妃为镜子,纠正自我、调整战略、摆正自己的位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1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6/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