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254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宣德帝心里在滴血,嘴上却说道:“胡皇后身体不好,朕年三十未有子,今喜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孙贵妃若不封后,那么太子的地位就不稳,国储若不稳,则帝国动荡。”

  “咳咳。”宣德帝用帕子捂着嘴,干咳了几声,“朕这两年忙于国事,无一日懈怠,感觉身体不如从前了,万一……唉,当年父皇仁宗皇帝登基九个月就薨了,朕这个储君还在千里之外的南京,汉王和赵王虎视眈眈,朕若不是凭着嫡长的身体登基,大明还不知要遭受多少内乱,朕只是想给太子一个身份。”

  杨荣忠于大明江山社稷,觉得宣德帝说的有道理,他写了二十几条罪状,递给宣德帝,说道:“既然要废后,就要师出有名,否则皇上的名声会受损。按照上面的去做,即此可废。”

  宣德帝一看,居然是说胡皇后嫉妒,对孙贵妃行巫蛊之事,品行出现问题,不配当国母,所以必须废后!

  杨荣是效仿当年汉武帝废生下一子三女的卫子夫,用巫蛊的借口。

  宣德帝将纸条撕碎,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胡皇后清清白白,她并非嫉妒之人。朕只是要废她,并非要置她于死地。巫蛊之乱,是要抄家灭族的。彼偈尝有此,宫庙岂无神灵乎?”

  意思是说,为了废后而罗织罪名,会遭遇天谴,我于心不忍。

  杨荣说道:“若非如此,胡皇后不当废而废,天下人都不会心服口服,认为皇上背信负义,无故休掉原配嫡妻,古云,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将是皇上一生的污点,载入史册,千秋万代,被人唾骂。”

  杨士奇也说道:“皇上乃一代圣主,从皇太孙时就得太宗皇帝的赞扬,从皇太孙到太子、到皇帝,皇上一直受万民景仰,是明君啊。皇上只在处理汉王一事上手段过于残忍,但汉王谋反在先,其罪本应当诛,且扣在铜缸之中还负隅顽抗,实在忍无可忍。但是胡皇后无辜被废,皇上本性善良,为何独独对胡皇后绝情如是?非大丈夫所为!”

  杨士奇耿直,竭力说服宣德帝莫要废后,还举了历朝历代无辜废后的例子,“汉光武帝刘秀,无故废原配嫡妻郭圣通,诏书曰:‘异常之事,非国休福。’当年宋仁宗废郭皇后,后来甚悔。无论光武帝还是仁宗,都是明君表率,然而皆因无故废后而留下污点,到老时都甚是悔恨。于国于家,甚至风序良俗也都不利,这是宠妾灭妻。”

  杨荣说道:“如果要废,就要以巫蛊之名,这是废后的理由,错在皇后。如果无故而废后,那么错在皇上,有损皇上名声。”

  宣德帝心想,我都愿意为了朱瞻壑背负杀皇叔的名声,为了阿雷,背负宠妾灭妻的名声又如何?

  宣德帝说道:“朕意已决,废胡皇后,效仿当年宋仁宗废郭皇后,封她为静慈仙师,退居长安宫修道,为大明祈福。”

  史载,胡皇后无过而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来提起胡皇后,曾悔称是“少年事”。

  别人都以为“少年事”是指年少轻狂,被贵妃孙氏所迷惑,而废了无辜原配嫡妻,其实不是这样的。

  少年事,是十六岁那年立下容许阿雷当一个七分妻子的誓言。不求天长地久,但求爱过,无怨无悔。

  这句话恐怕只有当事两人才会懂。

  阿雷出宫,相貌神似她的替身成了静慈仙师,洗净铅华,改为道姑打扮,在长安宫清修,闭门不出。

  只在重大节庆时,静慈仙师才走出长安宫,张太后每一次都要静慈仙师坐在上席,孙皇后屈居人下。

  不仅如此,由于张太后只当了九个月的皇后,还没当过瘾呢,丈夫就被糖给吃死了。

  现在阿雷退了,只有五十岁的张太后权力欲望重启,借口不放心孙皇后会善待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为由,干脆把六局一司笼在自己手里,孙皇后空有皇后之名,其实并无后宫之权,遇到各种盛大礼仪时,位置还要排在静慈仙师之后,真是憋屈啊。

  孙皇后空有皇后之名,并无皇后之实。

  不过,宣德帝站在亲娘这边,默认张太后执掌后宫,孙皇后没有办法,只得把所有精力投在太子朱祁镇身上,希望将来借着太子翻身做主人。

  随后,吴贤妃生下皇宫第二个儿子朱祁钰,孙皇后感觉到了危机,越发顾不得其他,全心全力笼络小太子。

  毕竟,孙皇后只是小太子名义上的母亲,而吴贤妃是朱祁钰的生母。

  有了两个儿子之后,宣德帝后宫就没有新人了。

  宣德帝对两个儿子教育颇为严格,太子朱祁镇到了三岁,就出阁读书,搬到东宫居住,由翰林院教导,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照顾太子,孙皇后反而退到一射之地。

  眼瞅着太子越发依赖王振,孙皇后干着急,但也没得办法。

  次子朱祁钰三岁就开蒙,为了培养兄弟两个的感情,宣德帝要两人一起学习,教他们兄弟齐心。看着两个儿子学习骑射的认真模样,宣德帝想起小时候和朱瞻壑训练幼军时的样子,不禁露出笑容:他们两个要是能像我和朱瞻壑一样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就好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宣德四年,宣德帝力排众议,宣布郑和再下西洋!

  满朝皆惊,因为宣德帝自登基以来,一直都延续仁宗皇帝的国策,休养生息为主,停止下西洋。皇上怎么突然改变了国策?

  奇怪的是,宣德帝对此事的回应极其霸道不讲道理,不听劝谏,极其强硬:

  “这件事不需要讨论,听朕的,朕一个人说了算。”

  “朕不觉得郑和太监的年纪是个问题。”

  “要不,你别当官了,朕看你的年纪比郑和太监都大。”

  “船年久失修?买,什么都可以买。”

  经过一年的筹备,宣德五年,郑和太监终于如愿以偿,第七次下西洋,带着两万多人离去。

  阿雷以译官的身份登上了大海船。

  十一年了,上一次,她选择了爱情,这一次,她选择了自由和梦想。

  搁浅了十一年的梦想再次!

  沐春和胡善围在泉州目送郑和船队出发,正因有这种强悍、深爱女儿的父母,才能庇护阿雷每一次都能按照自己的心做出人生选择。

  胡善围感叹:“阿雷真是好命啊,什么都能得到,也有勇气放下。”

  沐春大言不惭,说道:“她最大的幸运,就是有我这样的父亲。我童年缺失的东西,全都给了她。”

  宣德六年,船队返航,郑和死在返航途中,由副手王景弘接任。

  宣德七年,七十五岁的尚宫黄惟德乞骸骨归乡,自从胡皇后被废,六局一司皆报于张太后,孙皇后早就被架空,空有皇后之名。所以陪着张太后渡过洪熙朝最艰难一段时光的黄惟德和张太后关系亲密,结下君臣之谊。

  黄惟德年迈退休,张太后特作诗送她送行:

  “皇明列圣御寰宇,伟烈宏谟冠千古。重惟仁化本家邦,内庭百职需贤良。咨尔惟德女中士,自少从容知礼义。一从应召入皇宫,夙夜孜孜勤乃事。昔时黑发今如霜,岁月悠悠老将至。九重圣主天地仁,欲使万物同阳春。体兹德意赐归去,乃心感激情忻忻。岭海迢迢千万里,潞河官棹春风里。赐农宫锦生光辉,亲戚相迎人总喜。喜尔富贵归故乡,我心念尔恒不忘。彩笔题诗意难尽,目极天南去燕翔。”

  黄惟德回到广东顺德老家,和唯一的亲人——侄女团聚。

  宣德八年,永清公主出水痘,极其凶险。公主烧得糊涂的时候,看到一个道姑打扮的人坐在床边,眼泪滴在她的小脸上。

  阿雷衣不解带的陪着女儿,直至康复。永清公主夜里不肯睡,睁大眼睛缩在母亲怀里,“不许再去长安宫修道了,我要你陪我。不准乘着我睡觉偷偷跑了!你要是走了,我就去长安宫外头一直哭一直哭!哭到你出来陪我!”

  阿雷左右为难,宣德帝说道:“带她走吧。我有顺德,你有永清,我们一人一个,就都不会寂寞了。就像当年我守孝吃素,你把肉分给我,我吃你一半肉,你吃我一半素。虽然不能在一起了,我们都要好好的过一生。顺德性格安静,她适合在宫里,永清跳脱,她适合自由。”

  宣德八年,永清公主“夭折”,一应记录也神奇的“失载”。

  宣德九年,王景弘下西洋,阿雷带着小女儿永清公主登上了大海船,为小女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年末,王景弘收到消息,还没到目的地便匆匆返航,年底抵达泉州,马不停蹄的赶到北京时,已经是正月初三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在西安门外等候,远远看到一辆马车,马车上的车夫头戴斗笠,遮住大半张脸,但是下巴的轮廓是那么的熟悉!

  是朱瞻壑,像极了太宗皇帝。

  王振连忙迎过去,低声道:“世子殿下接到人了?”

  话音刚落,一只素手拨开车帘,“王公公,我和永清都到了。”

  路途劳累,永琴公主睡在阿雷膝盖上。王振落泪,“皇后娘娘快进去吧,皇上一口气撑到现在,就是等你们三人。”

  进宫要换宫里的马车,阿雷先上车,朱瞻壑抱起熟睡的永清公主跟着上车,王振在前面带路。

  乾清宫。

  张太后清场,独自守着儿子,默默流泪,长子从小就瘦,登基以来,勤政爱民,从无一天懈怠,身体不好,去岁一场风寒就病倒了,精神一日不如一日,腊月卧床不起,每天都问朱瞻壑、阿雷还有永清回来了没有。

  “来了来了!太后,都来了!”

  三人围着昏迷的朱瞻基,轻轻呼唤他。

  “大堂哥。”

  “小鸡哥。”

  “父皇。”

  朱瞻基醒过来,环视一圈,揉着永清的顶发,说道:“若有来世,但愿不生在帝王家,我与堂弟还做兄弟,我与阿雷还做夫妻,永清还是我们的乖女儿,可好?”

  三人含泪,齐齐说道:“好。”

  朱瞻基含笑而逝,年仅三十八岁。

  朱瞻基死后,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为帝,年号正统。

  由于太子年幼,太皇太后张氏将国政交于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等五人,自己则坐镇后宫监督,张氏不用娘家外戚,信任内阁,大明政治清明,一派祥和,由于张氏一直防着孙太后,孙太后没有机会染指权力。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强撑着病体,为正统帝选秀,将梅州钱氏选为皇后。之后,太皇太后张氏去世,正统皇帝朱祁镇十五岁,初掌皇权。

  压在头上的婆婆终于去世,新皇后钱氏立足未稳,就当孙太后以为终于轮到自己掌控后宫大权时,王振将正统帝朱祁镇引到京城郊外一处坟墓,说道:“这是皇上的生母、宫人林溪之墓。”

  正统帝大惊失色,“朕……朕不是孙太后所出?”

  王振跪下哭道:“当年产婆,女医都还活着,她们可以作证,林宫人生下皇上时还好好的,三天后,苏太后去看了林宫人,不知为何,林宫人当晚就大出血走了。”

  王振留了个心眼,借这个惊天大秘密,可以赢得正统帝的信任,孙太后想要染指后宫大权……那是不可能的了。

  果然,正统帝朱祁镇回宫之后,对孙太后态度大变,命六局一司听从钱皇后的安排,只要孙太后为难钱皇后,正统帝便把妻子领走。

  在丈夫的撑腰下,钱皇后由此掌控后宫,孙太后夺权再次落空。

  不仅如此,钱皇后还给正统帝吹枕头风,说道:“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

  意思是说,胡皇后无过而废,如今静慈仙师去世,人们都怕孙太后,而草草下葬静慈仙师,兔死狐悲,我这个当皇后的很是痛心。

  正统帝一听,都惧怕孙太后是吧!朕偏要给静慈仙师正名分,将她风光大葬!

  于是,正统帝尊胡皇后谥号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恢复了皇后的名分,按照皇后的规格修建陵墓,只是不祔太庙而已。

  孙太后得知此事,几乎气吐血,质问正统帝:“她是皇后,那么哀家是谁?哀家当年若不封皇后,皇上何来太子之位!皇上恢复她的位份,就是打哀家的脸!打自己的脸!”

  打的就是你的脸!

  正统帝淡淡道:“太后当年阴宫人林溪之子以为子,太后想当皇后,才抱养了朕,以母凭子贵而封后。所以,太后不要总是一副为了朕好的嘴脸,朕早就看透了。太后以后莫要为难皇后,她是朕的皇后,一国之母,倘若太后有辱皇后,朕就只能以为太后得了失心疯,以后终身在慈宁宫荣养便是,别出来见人了。”

  原来如此!孙太后一听,顿时万念俱灰,她一生谋断,居然只是为人做嫁衣,她什么都得不到!

  走了婆婆,来了个钱皇后,她一生都瑟缩在宫廷,无论当皇后还是太后,她都无法出头!

  孙太后绝望了,钱皇后贤惠,送孙太后回去。

  孙太后不甘心,问道:“你为什么要胡废后?”

  钱皇后笑道:“您呐,不需要知道太多,一山还比一山高,您以为运筹帷幄,其实自己就是一枚棋子,早就被人安排好了。好好当您的太后,明日我还来给太后请安。”

  那么多秀女,为何选中了钱皇后?

  以孙太后的见识,她不会知道洪武帝有一位医术高超的茹司药,还有一位太医院的谈太医。

  茹司药和谈太医结婚,生有二子,幼子谈纲,娶妻钱氏。这个钱氏,便是钱皇后的堂妹。

  是胡善围暗中操作,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推动下,把钱小姐推到了皇后的位置。为的就是牵制孙太后。

  论宫廷斗争,还有谁干的过五朝尚宫胡善围?

  一年又一年,掌控了正统帝朱祁镇的王振膨胀了,带着皇帝去北征,在土木堡中埋伏,大明军队全军覆没,王振死,正统帝被瓦剌人俘虏!

  奇耻大辱啊!瓦剌人裹挟正统帝南下,一直攻到北京城,大明危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2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4/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