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69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胡善围一句贬低的话都没有,就在马皇后面前告了一状。

  马皇后喜欢用年轻人、甚至重用曹尚宫这种宫内风评不佳的人,就是因为年轻人棱角犹在,说话直接,无需费精力去猜测手下想什么,还能够顺利的把事情办好,直接给她一个结果。

  就像寺庙里,慈眉善目的菩萨坐在中间,旁边是怒目金刚,都去当菩萨,这戏就没法唱了。

  为小公主寻一个靠谱的养母是当务之急,胡善围用了排除法,还顺便帮马皇后摸了一把后宫的底细,这份名单有位份低的才人,美人,也有一宫主位的妃子。

  马皇后的目光停留在一个位份不低的妃子名字上,喃喃道:“连她也坐不住了,看来是等着孙贵妃挪出位置……”

  良久,马皇后合上名册,“宣李淑妃。”

  李淑妃,父亲李杰曾经是禁军之一的广武卫指挥使,死于第二次北伐。因父亲死的惨烈,洪武帝深叹之,厚待其女,故,李氏无儿无女,却不到双十年华就封了妃位,是所有妃位中最年轻的一个。

  李淑妃性格恬淡——至少现在是这样的,从来不争宠,名字自然也不在胡善围的名单上,洪武帝对她印象不错,所以马皇后打算拉她一把,好好培养,将来说不定又是个“孙贵妃”似的人物。

  宫里那么多生儿子的嫔妃,马皇后一个从不敢重用,因为有了儿子,心就大了,毕竟太子也是庶出的皇子……

  天上掉下一个馅饼,砸在李淑妃头上。把李淑妃给砸懵了,受宠若惊,“娘娘,臣妾惶恐,臣妾从没有生养过孩子,不知如何养小公主,臣妾唯恐担当不了这个责任。”

  李淑妃没什么雄心壮志,后宫大部分都是安逸舒服的,就这样混吃等死也不错。只是偶尔做点女红,皇上说纺织,她就去纺布。皇后说拥军,她就做军衣。一本《赵宋贤妃训诫录》背得滚瓜烂熟。

  不去在皇上面前争宠献媚,因为长相一般,琴棋书画,歌舞琵琶才艺也一般,争也争不过后宫各种姹紫嫣红。

  也不去皇后面前表忠心——再忠还能忠过人家孙贵妃?

  李淑妃此人,遇事先想着如何放弃,面对小公主这块大馅饼也是如此。

  唉,为什么总是听话的人不好用,好用的人不听话?

  马皇后有些恨铁不成钢,说道:“不会,可以学。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当娘。后宫的妃位,只有你没有孩子,可以用十分的精力教养小公主。何况小公主已经一岁多了,比以前好养活。你养着她,皇上惦记着,会经常去你宫里看她……你懂本宫的意思吧。”

  比起那些野心勃勃的嫔妃,两害取其轻,马皇后还是希望李淑妃能立起来。

  再不懂,就真傻了。李贤妃刚刚满月的小皇子,可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李淑妃脸颊绯红,“是,妹妹定尽力而为。”

  李淑妃抱着小公主回到永和宫,永和宫位处东六宫,隔着两堵高墙一条街,就是六局一司,江全去探望小公主很是方便。

  小公主意外“花落”永和宫,在宫中引起轰动,胡善围要海棠把收到的礼物都悄悄退了,物归原主。

  曹尚宫教训胡善围,“你这一收一退的,拿了东西不办事,把这些人都得罪了。”

  胡善围不以为意,“做事就不要怕得罪人——曹尚宫您得罪的人少吗?还不照样当尚宫。”

  曹尚宫一噎,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如今你翅膀硬了,敢怼我了。”

  胡善围摇头,“那有,我是在向曹尚宫您学习做事呢。”

  曹尚宫抬了抬眉毛,“你这是在恭维我?”

  胡善围:“实事求是而已。”

  “不要以为你说几句好话,我就心软。”曹尚宫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的承诺,我不会忘记。”

  南京北城,英灵坊,成贤街,胡家书坊。

  胡荣在账房里打开一个橱子,抱出橱里的上锁的小匣子。

  打开匣子,是一摞家书,都是胡善围每逢节日、母亲的生辰忌日,还有胡荣的生日托人捎来的信。

  胡荣打开最近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的信件,“一切安好,勿念,父亲保重身体,女儿善围。”

  这封信的内容和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模一样,像公文一样齐整,透着一股例行公事的态度,胡荣一叹,每一封都拿出来反复看了几遍。

  正想着心事,突然外面一阵喧哗,胡荣赶紧把家书放进匣子里,层层锁好,然后跑出去看发生了什么事。

  北城兵马司的人在街头贴告示,还大喊:“廊下的红灯笼都撤了,茶馆不准唱戏,不得有丝竹之声,民间半月之内禁嫁娶……”

  胡荣挤进人群,去看浆糊未干的告示,原来是宫里的孙贵妃薨逝。

  自从小公主换成李淑妃教养,六局一司就知道孙贵妃命不久矣,曹尚宫早就命各局提前备下丧事用的物件,故孙贵妃一去,除了帝后的寝宫,其他宫殿一片素白。

  本来贵妃的丧事早有规制,按照规矩办就是了,可是洪武帝不仅在朝上大发雷霆,还挥着棍子,将太子朱标打了一顿。

  为何?

  因为当时的丧制,按照制度,庶母去世,诸子要服“缌痳”之丧,以示哀悼。

  丧制分五等,由重到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缌麻是最轻的,穿着细麻布服装,只服三个月就可以除服。

  但是,这种制度只在“士”以下的阶层执行,在正经当官人家里没有这个丧制,“若庶母,则无服”。只要是妾,无论是否生育,子女都不必为庶母服丧。

  皇家是大明第一豪门,皇子公主当然也不必为孙贵妃服丧。

  孙贵妃不同于以往去世的嫔妃,帝后对她都有深厚的感情。如今孙贵妃后事如此凄凉,别说悲痛欲绝的马皇后了,就连洪武帝也觉得过意不去。

  尤其是怀庆公主挺着小腹微凸的肚子在灵前哭泣,洪武帝觉得丧事太过简薄,有损皇室颜面。

  丧礼是大礼仪,关系重大,皇上也不能轻易改变。

  于是洪武帝要礼部尚书牛谅召集儒臣开会,商议如何把孙贵妃的丧事办得隆重一些。

  搞礼仪的最怕这种临时变制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礼部装模作样谈论一番,结果是“为庶母无服”。

  洪武帝看完洋洋洒洒的千言书,说了和没说一样,顿时大怒,大骂礼部官员是一群废物,一群“迂腐俗士”,食古不化,只晓得“是古非今”,不知变通:

  “丧制本就是方便人们寄托哀思的,不合人情,就要改嘛,你们动不动就以汉唐忌议丧事为由,保持原状。可是你们不要忘了,礼乐制度出自天子,是天子制定制度,几千年的制度要是不合情理,枉顾人伦,那就要改!否则,一切照搬旧制,朕要你们礼部有何用!”

  骂完了礼部官员,洪武帝命太子朱标为孙贵妃主持丧事。

  太子不肯,“父皇,庶母无服,儿臣不能主持丧事。”

  帝后和孙贵妃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太子没有啊,何况太子连自己生母是谁都不知道,他怎么可能为一个不相干的庶母主丧?

  洪武帝挥着棍棒打太子,“你这个不孝子,你听礼部的,还是听朕的?”

  太子打死都不肯,“父皇,丧制乃国家基本礼制,不得擅自改动。”

  礼部的人见太子被殴打,连忙退了一步,“皇上,李驸马和王驸马都可以出面主持丧事,太子万万不能啊!”

  李祺和王宁是孙贵妃的女婿,这是礼部能做出最大的让步。

  “狗屁!”洪武帝愤怒之下说了脏话,“你们都不准走,什么时候商议出来一个朕满意的结果,你们就什么时候出来。”

  言罢,洪武帝把太子连同礼部的人都关起来,连食物和水都不让人送。

  太子和礼部骨头硬,一天一夜食水不进,也不肯让步。

  场面呈僵持状态,谁劝都不管用,最后还得马皇后出面去劝洪武帝,身为一国之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太子饿死。

  马皇后日夜哀泣,身体消瘦,胡善围在一旁搀扶。

  洪武帝一见马皇后,就知道她的来意,说道:“梓童莫要劝朕,朕是天子,难道都不能为孙贵妃办个体面的丧事?梓童看起来很是憔悴,速速回宫歇息。”

  马皇后还没开口,就吃了闭门羹,有些尴尬。胡善围忙扶着马皇后坐下,“娘娘稍坐,微臣这就去化一枚药丸。”

  药丸?马皇后不解,胡善围眨了眨眼睛,“茹司药说过了,娘娘要按时服用人参养荣丸,保重身体。”

  马皇后聪明绝顶,立刻明白胡善围的意思,其实就是给她找台阶,留在洪武帝这里找机会劝谏罢了。

  果然,洪武帝很是关心马皇后,对胡善围说道:“你还不快去。”

  胡善围在外头慢吞吞的用开水融化养生的丸子,给马皇后争取时间。

  可是里头洪武帝的骂声越来越大,“……别和朕提太子了,他这些年都被一群读书人围着,越来越迂腐无能!身为储君,凡事都应当有主见!读书人是臣子,是治国的工具。他倒好,把臣子的话当成圣旨了!被一群读书人牵着鼻子走,开口圣贤,闭口‘自古以来’,背了一通孝制,他自己的意见呢?二十六岁的人了,居然不能独立思考,朕要废了他!”

  胡善围大惊。

  里头马皇后道:“皇上,万万不可,太子乃国本,国本动摇,天下大乱。太子有错,还可以教育,皇上亲自教导,让太子少被那些迂腐之人干扰,请皇上给太子一次机会。”

  “梓童跪下替他求情,他却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不想着朕和皇后如此伤心,他要如何安慰,就知道和那群人绝食!朕要这种无能太子有何用!”洪武帝气急,扔了一只茶杯。

  啪的一声,瓷杯的碎屑飞出,马皇后恰好跪在地上,脸颊被碎片划伤了,发出一声惊呼。

  听到马皇后的惨呼,胡善围赶紧放下药盏,跑进去查看情况,洪武帝已经扶着马皇后起来,“梓童!你没事吧!”

  胡善围看着马皇后苍白脸颊的一丝血痕,洪武帝不想让人看见他误伤马皇后,恼羞成怒,怒目而视,“来人,挖去她的眼睛!逐出宫门!”

  一群人蜂拥而来,将胡善围拖走,马皇后正要开口相劝,却听见胡善围的笑声,心道,莫非她害怕得疯了?

  胡善围哈哈大笑:“皇上贵为天子,居然也看不穿孝制真正的弊端在那里,今日贵妃尴尬的葬礼只是表相,其实根源问题并不在于‘庶母无服’。”

  听说要受挖眼之刑,胡善围心都凉透了,横竖都是死,她决定赌一把。洪武帝恼怒太子,是因为太子没有找到解决之法,还和一群人做出绝食这种徒劳无功之事。

  而她有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些难度,但是,也有可能救她的命。

第79章 从来如此,便对么?

  自打进宫以来,胡善围数次在死亡线上徘徊,都没有死成,不过这一次是离阎王殿最近的一次。

  一群人已经将胡善围拖到门槛处了,马皇后说道:“皇上,听她说说又何妨,贵妃丧事要紧。”

  洪武帝一抬手,众人又将她拖回去,像块破布似的扔在中间,乌纱帽滚落。

  胡善围扶着椅子挣扎着站起来,整了整衣服,捡起乌纱帽戴好,施了一礼,“皇上,传统的丧仪,男尊女卑的规则远远凌驾于孝顺父母的天然人伦之上。传统丧礼的基本规则是‘家无二尊’、‘尊父贱母’,父亲死,子女需服最重的斩衰,但是母亲死,子女要降等,只需服第二等的齐衰。这就是所谓的‘家无二斩’。”

  丧仪分五等,由重到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子女需穿着最粗的本色生麻布制作的丧服,且不能缝边,要露出布料散落的边缘,女人还要生麻束发。齐衰,子女穿着普通本色生抹布丧服,可以收边,女人也不用生麻束发。

  洪武帝冷冷道:“你说的是夫妻丧礼的区别,和贵妃的丧礼有什么关系?你在浪费朕的时间!”

  贵妃是妾,地位再高,也是妾。

  胡善围说道:“皇上,您是男人、礼部的大臣是男人、太子也是男人,自然不会觉得‘家无二尊’、‘尊父贱母’、‘家无二斩’有何不妥,毕竟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微臣是女人,微臣天然的觉得这是不公平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父精母血孕育而成,十月怀胎,一朝生产,根据茹司药对微臣说的,几乎每十个女人,就有一个要死在产床上。母亲每一次生产,都是拼了自己的命,来带来新生命。既然如此,为什么人生最后一程丧礼上,就要比丈夫矮了一截?仅仅是齐衰?为什么就不能和丈夫一样,享受斩衰的规格?风光大葬?”

  “皇上啊,堂堂嫡母尚且如此,被子女轻视,生生矮父亲一头,一个庶母的丧礼又能悲伤那里去呢?”

  “所以,依微臣之见,能够说服大臣们同意改变‘庶母无服’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母亲的丧礼提高到父丧同样的标准,都为斩衰,实行父母同尊。”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有异议者,就用孝道的帽子去扣他,对母亲不敬,枉顾人伦,食古不化,就是不孝。第二步,既然嫡母的丧礼抬到和父亲同样的位置,那么庶母就水涨船高的往上提一提,就不存在‘庶母无服’的尴尬了。对庶母的丧礼,砍掉士人和平民阶层的门槛,君民同制,庶母去世,诸子要服“缌痳”之丧,三个月除服。”

  父母同尊,君民同制。这是胡善围的解决方法。

  此话一出,洪武帝陷入沉默,马皇后则面有动容之色。

  是的,女人的悲哀,其实只有女人最了解。同样的,女人的权利,最终要靠自己人来争取,默默等着男人施舍、给予,那几乎不可能。这是人性骨子里自私的一面,资源有限,不会因为你是他的女儿、妻子、母亲,而善心大发,来分你一杯羹。他们蒙上眼睛,把一切不公平当做理所当然。

  马皇后是女人,是母亲,她当然希望将来去世,能够得到和洪武帝一样的尊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