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胡善围_分节阅读_第84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9-08-23 12:50:42

  幕僚赞道:“还是东翁机智!帝后深爱沐春,视为亲孙子,到时候东翁立下大功,为沐春报仇雪恨,必定得到帝后赞赏。东翁是皇后娘娘族人,历朝历代,皇后父亲或者兄弟当封承恩公,东翁是和皇后娘娘血缘最近的堂侄,至少可以封个承恩侯的爵位。”

  幕僚是马晔雇佣的师爷,举人出身,不吃朝廷俸禄,靠着马晔供养,雇佣关系一般都叫“东家”。“东翁”是文雅一点的说法,比如家庭教师也称主家为“东翁”。

  马晔连连摆手,“别这么说,皇后娘娘行事低调,只求安稳,不求家族荣华富贵,娘娘不会同意朝中出现一个承恩侯。”

  幕僚说道:“后宫不得干政,东翁的爵位是皇上给的,又不是皇后给的。只要东翁除去水东、水西两家,让贵州之地彻底臣服大明,纳税纳粮。这是开疆扩土的大功劳啊,到时候不用皇后开口,我在朝中有些故友师承人脉,会一起上书请求皇上封东翁为承恩侯。”

  马晔沉默片刻,说道:“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皇上向来敬重皇后,册封之前,必定会先问皇后的意见,倘若皇后娘娘又推辞,皇上不会违背了皇后的意思,估摸会像以前一样,赐给我财物土地罢了。”

  幕僚一叹,“皇后娘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民间名声甚佳,在朝中风评也好,在后宫地位更是坚如磐石,无人可摧,谁都说皇后贤惠仁慈,可是谁能知道东翁的委屈呢?东翁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论理,本该封侯——起码封个伯爵吧?就连那些投降大明的北元将领都封了伯爵,为什么您迟迟不能得封?我替东翁鸣不平啊。”

  这话说道马晔心里去了,这个幕僚跟他不到一年,是个有本事的,无论撰写公文还是出谋划策,都极合他的心意。逼收税款,侮辱鞭打奢香夫人,也是这个幕僚出的主意。

  马晔毕竟是马氏族人,在外人面前不好表示对马皇后不满,说道:“皇后也是为了马氏族人做想,担心外戚势大,让皇上忌惮,引来祸患。我们马家虽没出过高官侯爵,却世世代代衣食无忧,安稳度日,也没人敢欺负我们马家族人。”

  幕僚说道:“东翁,如今后宫势力最强大的外戚是郭宁妃。她两个哥哥都是侯爵,皇上忌惮郭家没有?没有,照样信任郭家,甚至让武定侯郭英掌管禁军,这只是后宫,东翁放眼皇子们的王妃,那个不出身豪门?魏国公徐达,一门三王妃。周王妃是宋国公冯胜之女、沐春的二姨妈。楚王妃家里两个兄长也都是侯爵,同样都是外戚,凭什么郭宁妃、亲王妃们的娘家就可以封公封侯,世袭罔替,堂堂一国皇后的娘家却要夹着尾巴做人?”

  马晔再次沉默:是啊,凭什么?人家都可以封侯,我为什么不行?根本就不是担心皇上忌惮外戚势大,而是马皇后为了自己贤惠的名声,不惜打压马氏族人……

  怨怼之心本就有根,此刻疯狂滋长,马晔双拳紧握,压抑着自己。

  幕僚察言观色,知道火候已成,来个致命一击:“不说别人,就说沐春这个黄口小儿,他初来乍到,就敢一箭射中东翁的鞭子,理由是东翁打扰他睡午觉,让东翁差点下不了台。为什么?因为他爹是西平侯,而您,只是连个伯爵都不是的指挥使。”

  马晔紧握的双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碗的水都飞溅出来,“竖子安敢欺我,辱我!”

  幕僚撩拨着马晔,说道:“世人轻你、谤你、欺你、辱你,如何处置乎?不要理他,再忍一年,东翁平定贵州,开疆扩土,名声大噪,封侯拜相,再且看他。”

  且说在幕僚的煽风点火下,马晔行事越发激进,打算搞种族灭绝来邀功请赏。另一边划江而治的水东水西两家领袖奢香夫人和刘淑贞带着沐春参观彝人山寨。

  今日是彝人各个山寨部落“赶集”的日子,大家把各自吃不完的食物或者纺织的布匹拿出来售卖。

  说是买卖,其实一半人都在进行最原始的物物交换,用粮食换布匹,用布匹换骡马等等,另一半人用某种白生生的小东西当做货币交易。

  沐春惊呆了,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眼花:“这是……贝壳?”

  “是的。”坐在四人抬竹椅上的奢香夫人说道:“我们地方偏僻,山路难行,远离大海,贝壳是稀罕物,用来充当中原的铜钱。这里土地贫瘠,收获有限,能够自给自足还要看老天爷赏饭,风调雨顺,才能吃顿饱饭。穷到你们中原人无法想象,倘若不亲眼所见,你会相信我们用贝壳当钱使?”

  刘淑贞递给沐春一袋子贝壳,半玩笑半苦笑道:“如果非逼着我们交税,我们交上一堆堆贝壳,皇上估计会误会我们欺君。”

  前方有一群卖食盐和铁锅、菜刀等日常物品的摊贩,他们都是中原打扮,四川话、半吊子彝语和手势眼神并用,和彝人做买卖,他们收的是碎银子。

  奢香夫人说道:“一家人若稍有嬴余,就拿去换成金银,去高价买盐、买铁器。我们这里有铁矿石,但没有冶炼铁的手艺,这个价格还算公平,到了深山,价格翻一百倍都有可能。沐大人,他们担负朝廷的兵役和徭役就很不容易的,再要他们交税,就真的一点活路都没有,既然没有活路,只能孤注一掷造反。”

  刘淑贞安慰道:“奢香,未必会到这个鱼死网破的地步,我们要相信沐大人。”

  沐春举天发誓:“我虽不理解马晔为何如此做,但我可以保证,皇上绝无灭绝彝人之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彝人也是皇上的子民,就连北元人,只要愿意弃暗投明,皇上也一视同仁。”

  奢香夫人背部剧痛,“可是马晔是马皇后的侄儿,也是贵州卫指挥使,他手握重兵,随时可以借口灭了我们,沐大人手下只有一千多亲信,用索贿的借口能稳住马晔多久?”

  沐春说道:“你们知道诸葛亮吧,我想法子学他在这里唱个空城计,借口在彝人山寨吃喝玩乐,乐不思蜀,不回军营了,然后乔装赶回京城,将此事禀告给皇上,让皇上下旨,召回马晔问责。”

  刘淑贞却摇头:“沐大人是定海神针,您要是一走,马晔总有法子试探虚实,倘若事泄,恼羞成怒,马晔照样踏平彝寨,到时候皇上的旨意也鞭长莫及。沐大人,这里需要您和马晔周旋,拖延时间。”

  “刘大人说的有道理。”沐春挠头,左右为难,“可是总要有人进京告御状啊。”

  刘淑贞目光一定,说道:“我去。我是大明朝廷封的三品宣慰使,有官印官袍,有敕封的文书,当年传皇上敕封圣旨的太监也认识我。”

  奢香夫人摇头,“不行,马晔本打算先拿我们水西家开刀,你一走,马晔必会将矛头对准你们水东家。到时候大敌当前,水东家又群龙无首,岂不是更加危机。”

  刘淑贞说道:“唇亡齿寒。不彻底绊倒马晔,我寝食难安。我这次谁都不带,千里走单骑,宣慰府官员亲信侍卫们都在,马晔不会怀疑的。”

  的确,除了重伤的奢香夫人,就没有谁比刘淑贞本人更适合进京告御状了。

  刘淑贞说到做到,秘密带着官印官袍敕封文书和沐春盖着私印的信件,千里走单骑,七千里路云和月,日夜兼程,往京城而去。

  刘淑贞乔装打扮,马不停蹄,只在换船走水路时稍作休息,短短半个月,就到了京城。

  刘淑贞按照沐春的指点,先去锦衣卫衙门,用官印和敕封文书叩门,找了洪武帝心腹毛骧。

  然后在毛骧的引荐下,换上官袍官服,进京觐见洪武帝。

  洪武帝听毛骧的转述,眉头深锁,“若是别人,胆敢做出灭族这等贪功冒进之举,朕传旨召回,扔给兵部按照军令发落便是。可是马晔是皇后的亲侄……”

  洪武帝思来想后,对毛骧说道:“你去把胡善围叫来。把事情原原本本和她说一遍,然后由她带着刘大人去见皇后。”

  洪武帝给马皇后脸面,如何处置马晔,还要看皇后的意思。

  胡善围听毛骧说这等军国大事,先是一惊,而后担忧,“蚕室刺杀事件,皇后娘娘伤口刚刚愈合,还没清净几日,侄儿马晔又闯出这等大祸,逼得刘大人千里走单骑告御状,娘娘必定又气愤,又失望,郁结于心,对身体不利。”

  毛骧说道:“皇上说了,马晔听凭皇后娘娘处置。”

  胡善围冷笑道:“皇后是什么人,谁不清楚?倘若此事属实,马晔必死无疑。”

  后面两句话,胡善围不敢说:皇上明知如此,只是借刀杀人,要马皇后自行清理门户。

  胡善围虽担心马皇后身体,但也知此事涉及贵州和平,数万百姓生命,不得耽误,立刻回坤宁宫禀告。

  马皇后最近精神不错,正在窗前看书,闻言手中的书落在地上,喃喃自语:“为什么会这样?历朝历代的皇后,本宫自认从未有过像本宫这样约束外戚的皇后,怎么还会出事?”

  胡善围拾起书本,端上参茶,“皇后娘娘息怒,贵州宣慰使刘淑贞刘大人已经在宫外等候觐见。”

  马皇后不饮茶,“军情紧急,速速为本宫更衣,传刘大人觐见。”

  要见朝廷官员,马皇后要脱了燕居服,穿上正统朝服,以示对官员的尊重。

  刘淑贞有统领水东家之智、有千里走单骑之勇,见到马皇后,心里纵忐忑不安,担心马皇后护短,包庇马晔,面上也保持平静,用流利的官话说了马晔以抗税之名,抓捕奢香夫人,并裸其衣、鞭笞其背、激怒彝人部落,水东水西两家莫不愤怒,贵州局势严峻,矛盾一触即发,目前沐春以索贿为名,每日出入水东水西两家,实则拖延局势恶化之势。

  言罢,刘淑贞献上沐春亲笔书信。胡善围接过书信,转呈给马皇后,觉得这封信着实烫手。

  并非因沐春写的信,胡善围最近根据马皇后指点,为了看清楚后宫和前朝的关系,开始学习了解政治,目光并不仅限于后宫。她由此知道西南土官的继承规则不拘于男女,且以土官治理当地土人,不交税,只是正常服兵役和徭役。

  如果交税,必须由主管税收的户部提起章程,制定规则,然后由皇上下旨,才能收税,并非一个卫所指挥使能决定的。

  马皇后看了,双手轻轻颤抖,合上书信,“胡司言,你随刘大人去一趟贵州宣慰府,传本宫懿旨,宣奢香夫人进京,本宫要当面问她。你此去贵州,还要带着本宫赐的礼物安抚水东水西两家,并命马晔自缚其身,一同进京和奢香夫人对质,并听候兵部查清事实,按照军规治罪。”

  马皇后向来劝谏洪武帝勿以个人喜怒给人治罪,一切交给相应有司按照律法处理,方能公允服众。

  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纵使震怒,也冷静自持。

  胡善围佩服不已。

  刘淑贞大喜:马皇后果然如沐春所言,明白事理,公平公正,绝不袒护族人。

  临行那日,马皇后带着胡善围去乾清宫御书房,向洪武帝提出请求:“胡司言要南下贵州,尚不知此时贵州局面如何,倘若马晔狗急跳墙,不听臣妾懿旨,还请皇上赐她一物,以确保令行禁止。”

  洪武帝问:“何物?”

  马皇后一拜,说道:“亲赐尚方宝剑一炳,先斩后奏。”

第98章 至亲至疏夫妻

  尚方宝剑是俗称,其实叫做尚方剑,严格来说,这把剑是礼器,代表着拥有者具有专杀、专断、根据实际情况便宜行事的权力,剑鞘刻着“尚方”二字,有的甚至不刻字,倘若刻着“尚方宝剑”四个字,那绝对是坑人的假货,说不定是条咸鱼。

  这把剑代表着唯独属于君主的权力——唯有君主才可以在不通过司法审判之下斩杀臣子。

  赐予尚方剑,表示君权生杀予夺权的转移。

  马皇后求赐尚方剑,是主动清理门户的意思,以明确表示对马晔贪功冒进、搞种族屠杀的反对态度。

  洪武帝说道:“马晔是梓童血缘最近的侄儿。”

  马皇后说道:“法不容情,当年皇上唯一的侄儿朱文正谋反,您也挥泪下令赐死。”

  朱文正,洪武帝兄长独子,凤阳饥荒,兄长当年把粮食让给弟弟朱元璋吃,自己饿死了。朱元璋得势之后报恩,把侄儿朱文正当亲儿子教养,还给他聘了大将谢再兴之女为妻——谢家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朱文正,小女儿嫁给了魏国公徐达,生了燕王妃。

  朱文正文武全才,在洪都保卫战大放异彩,名声大噪,结果次年就爆出谋反……

  想起往事,洪武帝这等雄主也是怔了好久,叹道:“我们夫妻难道注定亲情缘越发淡薄么?”

  一旁胡善围暗赞马皇后机智,回答问题滴水不漏,既不显得绝情,又能让洪武帝产生同理心,理解她的委屈和苦衷。

  马皇后难得开口,洪武帝授予胡善围尚方剑。

  回到坤宁宫,马皇后亲自写赐给水东、水西两家的礼单,交由曹尚宫当日之内必须筹备完毕。

  胡善围将礼单送到曹尚宫手上,曹尚宫看着礼单,“你会不会拿错了?金银宝货、农书历书之类宫里都有,但这些种子、农具、织机等等得去宫外现买,为什么要赐这些不值钱的东西?”

  胡善围说道:“皇后娘娘的意思是送礼就要送人家喜欢的,这些种子、农具等物虽不值钱,但比金银丝绸更实用,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曹尚宫烦躁的拿着礼单安排人出宫购买,说道:“你现在是皇后娘娘身边的红人,你在外头拿着尚方剑四处耍威风,我这个尚宫反过来要为你跑腿。”

  胡善围已经习惯曹尚宫怼人,刀子嘴正常人的心,忽略曹尚宫的抱怨,问道:“我此去贵州,起码三个月才能回来,曹尚宫打算安排谁顶上我的司言之职?”

  曹尚宫想了想,“尚宫局好几年没有出色的人物了,皇后娘娘又喜欢年轻的,性格爽利,还有文笔出众,会拟写圣旨……我打算找崔尚仪,把尚仪局女教习沈琼莲借过来。”

  沈琼莲今年十五岁了,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依然才华横溢,性格孤高,不过司言一职代表皇后威仪,沈琼莲傲气一些,反而是优点,曹尚宫眼光不错。

  胡善围找沈琼莲说话,百般叮嘱:“……娘娘喜静,无事不要打扰她。一些无关紧要的糟心事,你和六局一司几个尚字辈女官沟通,能自行料理就把事情办了,让娘娘少操些心。她大病初愈,唯恐——”

  “好了好了,我记住了。”沈琼莲知道胡善围是出于好意,也有些不耐烦,“大事问皇后,小事自己拿主意,不大不小问曹尚宫和范宫正他们。”

  胡善围又道:“还有,你代行司言之职,会经常遇到皇上。你定要小心,每一句话说出口之前,起码在脑子里过十遍,否则一百只舌头都不够割的。”

  胡善围眼睛差点挖了两次,心有余悸,她不想沈琼莲出事。

  才十五岁啊,她十五岁的时候只晓得抄书,沈琼莲的十五岁就要承担司言的重任。

  沈琼莲:“我发誓,在皇上面前,我尽量选择闭嘴。”

  胡善围:“还有……”

  沈琼莲趴在案几上,“还没完啊。”

  胡善围低声道:“蚕母刺杀事件,毛骧以汉王余孽个案草草收场。我一直怀疑宫里有内鬼对皇后不利。可能蚕母事件闹的太大,短时间不敢再有行动。贵妃之争,是为了抛砖引玉,现在郭惠妃已经出局了,还有李淑妃,李贤妃,郭宁妃三足鼎立,你要好好关注她们的动向,并尽量不要让她们接触到皇后娘娘。娘娘大病初愈,身体孱弱,且郁结于心,可不能再受打击了。”

  沈琼莲闻言,坐直了身体,很认真的点头,“我省的了。”

  胡善围:“还有……”

  胡善围就像刘备托孤似的,和诸葛琼莲聊了一下午。

  夜里,胡善围告别马皇后,“曹尚宫已将礼物备齐,微臣亲自清点过了,明日即可启程。”

  马皇后正在看一本史书,是《史记·吕太后本纪》,她拿书签夹在书里,又从书架里取出《新唐书·卷四》,翻到本纪第四,写武则天的章节,依旧用书签标记,将两本书一起递给胡善围。

  “你到了贵州,要马晔看这两篇。你就对他说,本宫之所以严厉约束娘家人,阻止皇上封爵位,并不是想牺牲马家人的前途来成全本宫的名声。”

  胡善围说道:“马晔定不敢如此作想。”这不是作想,这是作死。

  马皇后摇摇头,露出疲态,坐下来说道:“本宫思前想后,马晔如此极端行事的原因,恐怕还是名利二字作祟,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否则本宫定不会容许他掌军事大权。可惜人是会变的,还是本宫失察,忽视了他的变化,导致贵州现在的紧张局势。事情已经发生了,本宫自怨也无济于事,想着如何解决此事。”

  马皇后手把手教胡善围如何行事:“你去贵州,先礼后兵。礼,就是和马晔讲道理,以史为鉴。论外戚势大,掌控国家,吕太后的娘家吕家和武则天的娘家武家最为显赫,可是吕家和武家最后下场如何?家族灭门,国家孱弱,民不聊生,这是其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胡善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