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殿下明鉴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乌合之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47 KB   上传时间:2020-01-28 19:55:27

  她小心翼翼的捧着萧华予的脸,看着她满身的伤“哀家的平安啊,怎么就遭了这么大的罪。”脸上的皱纹像是都能滴出泪水。

  “皇祖母,我怕!”萧华予见了卫太后,才算是见着真正的依靠,她才敢放声大哭,敢抒发心底的委屈。

  萧华予今年十五,自幼娇惯的养在深宫里,除却比旁的女儿家心智早熟坚韧些,也是个怕疼怕苦的娇娇儿,没受过什么疼什么累,她已经尽力去勇敢了。

  卫太后疼的搂她在怀里,恨不得替她受这伤,当年取她乳字平安是想她一生平安顺遂,无病无忧,现在反倒事与愿违。

  自己身子已至大限,也替她挡不了多少风雨,常瑞还小,要依仗着她,平安以后会过得多苦啊,她一想心肝就颤。

  卫太后身子还不若从前硬朗,不过片刻就已经乏累,险些一头栽在地上去,萧华予劝崔嬷嬷她们带太后回去。卫太后自己不逞强,痛快的跟着回去了。

  萧华予并未说过萧容月将她推下马车一事,说了也无益,不过是又要让皇祖母伤心难过一场罢了。

  到底都是皇家内里姊妹间的事儿,也不好捅出去让人笑话,何苦又是大敌当前的时候,更不能将心思分散在无关紧要人的身上。

  萧常瑞只留了片刻就离开,去灵堂为庆帝守丧去了,若不是萧华予她伤的实在严重,也是避不得的。

  萧华予忍痛招手唤了殿内侍奉的宫婢“嘉汝可还好?”这轻微一动就冷汗津津的,让她白了脸。

  小宫婢年纪不大,是新配来伺候人的,听公主唤她,忙不迭的跪下低头答话“嘉汝姐姐受了惊吓,神智飘忽,太后娘娘怕她惊着公主就不允她来,眼下在后头养着身子呢。”

  知道嘉汝无碍萧华予就放了一半的心,又继续问道“宫里近日可发生什么事?”她见常瑞方才神色有异,怕是有事瞒着她。

  小宫婢手指蜷缩起来,不搭话,只是埋头跪着,她便晓得,她昏迷时候确是生了事“你说就是了,若怪罪下来,本宫替你顶着。”

  那宫婢缓了片刻方才向上偷瞄萧华予一眼,只见公主白皙如玉的脸上擦出几道细细的红痕,神色坚定不似作假,方才开了口。

  “是……是德妃娘娘,她……她被诊出有孕两个月了。太后娘娘不让奴婢们透露给殿下。”说罢,小宫婢又飞快的低下头,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

  萧华予一滞,让她退下,那宫婢才如蒙大赦般僵着身子退下去。

  遗腹子放在哪儿都是不怎么好听的,不吉利,说好听了是这孩子运气不好,说不好听是这孩子命硬克父,宫里少见遗腹子能生下来的。

  除却因皇嗣众多,不差这一个孩子,也是怕这孩子带衰,扯坏国运。

  只是德妃这孩子留不留倒还有待商榷,卫太后看这满宫就常瑞一个孙儿,心里也不怎么舒坦,若是德妃能生个皇子,将来也好帮衬。是以这孩子去留有些头疼。

  没静多一会儿,便听通传说是诸位公主来了。萧明心这两日倒是常常带着妹妹们来探望萧华予,只是萧容月借受惊一故,除却守丧,其余时候避而不出。

  萧明心经半个多月调养,小产后的身子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只是心里疙瘩尚存,怎么也不肯遂陈郡祁回陈家。陈郡祁像是转了性一般伏小做低,引得萧涣城暗地里骂他贱骨头,早做什么去了。

  庆帝风花雪月的,对女儿们不算太关心也没有亏待,若说有什么感情是不大可能,不过多少是血缘亲近的人,一点感触都没有也不大现实。

  萧涣城握着萧华予的手,眉眼里满是悔意“你说我当日要是晚走些时候,就能与你们一同走,你也不至于受这苦。你也是,父皇驾崩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派人通传拦下我们。”

  “让你们陪我留下来,不过是多几个人遭罪罢了。”萧华予笑着看她。

  萧涣城见她模样,又忍不住笑出声“你躺了两天,可不知道,那周相现在在父皇灵前哭的跟死了亲爹娘似的。”

  萧华予起了兴趣,心里又不免生了疑惑,开口问她“周相之心,路人皆知,他何必如此惺惺作态,不应该抓住时机运作吗?”

  萧涣城笑的更加猖狂“你可不知道,因为鲁国公世子回来了,不,现在该叫做鲁国公了。鲁国公手握重兵,周相他投鼠忌器。那天救你回来的也是鲁国公,啧啧,少年将军,英武非凡,撩动了满城女儿的芳心。”

  萧华予听萧涣城说的越来越不正经,又急急追问了句。

  萧涣城这方才扯回正题“鲁国公手握重兵,即便这兵都远在天边,但也是不小的震慑,周相他自然害怕,要做出一副忠臣的模样。只是……”萧涣城说着顿了顿,眼底有了犹豫之色。

  “只是鲁国公似与皇祖母闹得十分不愉快,昨日听人说是皇祖母见过他后打砸了不少东西。”

  萧华予枕在软枕上听她的话不知在思索什么,照理鲁国公是她舅公,与皇祖母是绑在一条线上的,又救了她,没道理与皇祖母闹得不愉快,若是实在不合,又怎么会让他继承国公一位。

  其中怕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不管怎么说,鲁国公都是她救命恩人,这倒是应该谢他一谢。

  听说萧华予醒了,宫里上上下下的主子,抽时间都去探了探,直到入夜方才清净下来。德妃是趁着夜色来的。

  不过半月未见,德妃就迅速的消瘦下去去,脸颊处凹陷一大块儿地方,气色也不似往常好,分明二十多岁的年纪,生生老了十岁。

  她支支吾吾的半晌,方才说出实话。

  “臣妾现在总算是理解当年贤妃挣了命也要为大皇子报仇的心了,只有当了母亲才知道,孩子是心里的宝贝疙瘩,舍了命也要留下他。就是个小公主臣妾也十分满足。”

第三十一章

  德妃想要留下这个孩子,所以她才求到自己这儿。万籁俱寂的夜里,萧华予让身上的伤口折腾的睡不着,心里也像是压了块儿沉甸甸的石头一样喘不动气。

  她不单单在想德妃这事儿,也是在想萧容月,在想那鲁国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德妃的孩子,去留皆是凭皇祖母一句话,在旁人看来,她是最能左右皇祖母的人。其实他们不晓得,最能左右皇祖母的,还是萧家的江山。

  皇祖母年纪大了,不比从前,逐渐变得草木皆兵,凡是一点儿能动摇萧氏江山的风吹草动,她都恨不得除之后快。周相是压在皇祖母心头拔不去的刺,见他一日比一日坐大,却因父皇昏庸而无可奈何。

  德妃在还是丽妃的时候就对她和常瑞多加关照,做人总要讲些良心,她不能坐视不理,生生剥夺了德妃做母亲的权利,况且她素来不信什么遗腹子生而带衰的话。

  至于萧容月,她现在一想起来除了气愤之外,更多的还是心寒。她萧华予扪心自问,没有丝毫对不起萧容月的地方,反倒是因为萧容月为老幺而处处偏袒照顾,结果换来这么个狼心狗肺。

  她身上的伤口牵动又疼的嘶了一声,继而叹口气。萧容月当时是为了活命推她下马车,她能理解却不能原谅。单萧容月知道惜命,对旁人的命就能贱如草芥吗?天底下哪有这样说理的。要是她能原谅萧容月,真是叫人瞧不起。

  她从不因自己嫡出身份而轻贱旁的姐妹,素来友善恭穆,但不是尊泥菩萨,任凭谁都能捏上一捏。她就是死在刺客刀下,也不甘心死在姐妹的背叛下。

  那鲁国公,最是让她想不通,十分的头疼。她幼年见过鲁国公,他当时与皇兄养在一起,依稀记听皇兄夸他武功十分厉害,将来能做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

  她撞在那剑柄上时也在想,何人的武功能这样厉害,将剑柄都插进乱石横生的泥土里,可见皇兄当年看他天赋是十分准的。又想他二话不说救了自己,也觉得是个十分侠义的英雄人物。

  三皇姐说他难得还生了副好面皮,她就愈发好奇。只是不知他今日是怎么惹了皇祖母,让皇祖母大发雷霆。

  萧华予这头没睡着,寿禧宫内也是灯火通明,卫太后披着衣裳,摆弄手里的银镯子。她花了的眼睛微微眯起,在灯光下去瞧那镯子上的小铃铛,伸手摇了摇,听它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笑的像个孩子。

  那镯子还是萧星辰留下的,多少年了,还保存的同新的一样。

  崔嬷嬷将灯芯挑了挑,怕太后伤了眼 火焰又升腾的高了些,四处也亮了几分,她柔声劝道“太后娘娘,时候不早了,该歇了。”

  “哀家能睁一刻眼就多睁一刻眼,多一分都是平白从阎王老爷那里赚来的。”卫太后笑起来脸上都像生了花,她像是看淡了一般。

  崔嬷嬷想劝她别说这丧气的话,却又不止该怎么开口,太医昨日方说了,太后身子已是强弩之末,能撑多久单看老天爷造化了。她此刻安慰也是无用。

  “哀家想着,若是早早去了,能瞧见星辰与温泽也是好的,只是怕星辰怪哀家,毕竟哀家不是个好母亲。和晏这次回来,看着让人十分放心,父亲眼光毒辣,没挑错人,是个人才。哀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平安……”卫太后提起萧华予,不复方才的欢快,眼底积了泪水。

  “哀家总是觉得欠了她的,为了萧氏江山,为了常瑞,哀家生生将平安掰成预计好的模样,让她担起后宫杂事,常瑞的教养。她小时候娇气的很,胆子也小,心地善良,活脱脱一个宝贝金疙瘩,合该是被人娇惯的。

  结果哀家教她的什么?她不是杀伐果决的那块儿料,她心太软,哀家强逼她的,逼她挑起大梁。哀家现在庆幸又后悔,庆幸的是,哀家与皇帝去后,有人已经能将常瑞养成一个好皇帝,有人能稳住南齐后宫,悔的是实在对不起平安。她现在操心这个操心那个,一天操不完的心,多让人心疼。

  哀家现在就怕那个傻丫头和她那些皇姐一般,又拿自己婚姻大事做筹码。”

  崔嬷嬷让卫太后说的也十分伤情,忍不住抹了眼泪。萧华予是她看着长起来的,自小的变化她一清二楚,本该不是这副模样的,若是常殷太子在多好。

  忽的又听卫太后唤她,她急忙应了。

  卫太后牵着她的手,眼眶泛红“崔嬷嬷,哀家若是走了,你千万替哀家看好平安,莫要让她做傻事,搭了一辈子进去。儿女婚姻,多大的事儿啊。”崔嬷嬷郑重应下,发誓必定不负所托。

  “你过几日再传和晏进宫一趟,我还有些话没嘱咐完。”卫太后又吩咐了一句,方才准备压灯歇下。

  崔嬷嬷替她掖好帐子,点了安神香,见那青白色的细烟缓缓从三足青铜莲纹香炉中袅娜而上,这方才轻手轻脚的离去。

  寝殿内满是安神香舒心的香气,卫太后身子埋在白日熏好的暖软锦被中,脑袋里的那根弦儿缓缓放松,逐渐陷入沉睡。

  她在梦里见着了星辰,那个她对不起的小女儿,还是如几十年前死的时候一样,小小软软,粉粉糯糯的一丁点儿小人儿,藕节一样白胖的手上挂着一对银镯子,一动铃铛就叮当作响。

  星辰十分爱笑,一双黑曜石一般都眼里像是有星子一般,又带着孩童的澄澈干净,她说话还不利索,只能零星蹦出几个模糊的字眼。

  周齐央被周相禁足了,顺便罚跪在祠堂里与列祖列宗忏悔儿孙不肖,周相就想了,正常一个有脑子的人怎么会做出去威胁恐吓敌人女儿的事儿。周淳音嘟囔了一句“列祖列宗都是忠臣,父亲才是那个最不肖的人吧”

  周相瞪了她一眼,却没说什么,宝贝疙瘩一样的女儿,她舍不得骂。虽然知这女儿从来看不惯他的行为,也不与他一条心,但已故发妻就留下这一条血脉,他也是打不得骂不得。

第三十二章

  庆帝驾崩七日后,是萧华予醒后第四日。灵柩被运送至皇陵,萧常瑞为庆帝唯一的儿子,一身缟素,亲自扶灵,百官痛哭,四处哀鸣。南齐皆缟素,停乐舞嫁娶,满国的沉默悲怆。

  萧华予多少能起身走动走动,她倒是没伤着五脏六腑,只是身上磕的青一块紫一块,稍一活动就疼的冒冷汗。她与卫太后因身体不便,都留在宫内。

  卫太后头上攒了只素银钗,一身素白裙衫,与萧华予在昭宁宫里对坐饮茶,萧华予手包的像个粽子,抬手间十分笨拙,竟有些可爱。

  “周相他对你父皇都能出其不意的出手,难保他丧心病狂的对付常瑞,常瑞是你父皇唯一的皇子,不能让他再出事。哀家唤卫和晏去跟着他,正好和晏他身份也高,算是名正言顺。”卫太后抿了口茶水缓缓开口。

  萧华予点头,若有所思“孙儿遇刺承蒙鲁国公相救,见识过他的武功,常瑞由他护送自然是十分放心,还是皇祖母思虑周全。只是我听人说,前几日皇祖母对鲁国公发了好大的火,不知鲁国公是哪里做的不妥惹皇祖母不快?”

  卫太后想起这个就悔意深深,明知也怨不得卫和晏,却不由得拿他撒气“早在春狩开始之前,哀家就传信给他,叫他在春狩上露露脸,偏他不听,一直拖沓,就是不出现,后来拖到你父皇驾崩了,哀家忍不住迁怒与他,怨他不能早去救驾。”

  “皇祖母的埋怨好没道理。”萧华予捧着茶盏嗔怪的与卫太后道了句。

  卫太后瞥了她一眼,情绪不明“你倒是袒护他。”

  萧华予惊觉失言,埋头饮了口茶不再开口,她皇祖母许是听她袒护鲁国公不高兴了,毕竟皇祖母心里多多少少都是对鲁国公存了埋怨的。

  虽然这埋怨的十分不讲理,但天下事儿哪有多少是讲理的。就算皇祖母明知这不讲理是错的,也不容旁人置喙。

  “但是你与他打好关系也并无坏处。”萧华予又听卫太后似是感叹的开口,语气里竟莫名多了些感伤。

  “有一日哀家去了,他就是你与常瑞最大的靠山。你母后娘家杨家太过低调温软,在周相面前不值一提。

  本想将卫家的势力交由你,可卫家那些老人不同意,生怕转头对付了周相你们就对付卫家,我这方才迫不得已将卫家交给卫和晏。

  他若是个有良心的,自然全力助你。无论如何,你都要对他多加提防,他自小心思深沉,不是个好相与的。”

  皇陵地处偏僻,行路艰难,并非皇室不愿意掏钱去修路,而是先祖有训,子嗣若这点诚恳都无,连这点苦都不肯吃,如何能守得住萧氏的江山。是以山路坎坷也没人敢动分毫,生怕落了个不敬先祖的名声。

  卫和晏一路都是有意无意的跟在萧常瑞身侧,一来保护,二来观察。

  萧常瑞不过八岁余的年纪,却十分老成持重,话不多,此刻因山遥路远长途跋涉而气喘吁吁,眼底却十分明亮,也未喊苦喊累,只抹了抹头上沁出的薄汗继续行路,未生退却的念头,让后头那些老弱或体力不济的大臣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卫和晏对他倒是刮目相看,在未见着这小太子的时候,他还曾忧心是个身娇肉贵吃不了苦的,又担心随了庆帝优柔寡断。回头就是扳倒了周相小太子也难坐稳江山。

  没想到除却性子不像先太子活泛,旁的倒是还有些模样,长得相似,这副坚韧相似,到底是一个母亲生的。

  卫和晏就突然想起那日狩场他救下那个小公主,疼的要命却死不出声的模样,微微扬起了唇角,这个妹妹也和先太子一样,死倔强的。

  “鲁国公笑什么?休怪孤未提醒你,旁人可都在哭。”萧常瑞瞥了卫和晏一眼,冷声提醒。萧常瑞眼睛乌黑乌黑的,看人的时候忍不住让人瘆得慌。

  继而又转头去盯着庆帝的棺椁,目光微沉,十分郑重的模样。若不是鲁国公他救了皇阿姐,他怎么会稀罕提醒他。

  卫和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心地善良和先太子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庆帝的棺椁被抬入陵墓,继而用石块、木板封上,直到一丝缝隙不透。萧常瑞看着看着,眼睛就有些酸涩,偷偷用袖子擦了擦。

  他父皇走了,他要接替父皇,去扛起南齐的担子,这个担可真重,皇阿姐被压得喘不过来气。他就哭这最后一次,以后他就是皇帝,肩负黎民苍生,不能哭了。

  卫和晏在一旁看的清楚,不动声色,小太子在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之前还有的历练。

  庆帝驾崩的突然,葬礼较历代的皇帝也简陋不少,只明面上差不多,自然萧常瑞的登基大典也跟着简陋不少,登基的十分匆忙。但是中间没出什么岔子已是十分万幸。

  周相咬碎了一口牙,原本他都算计好了,庆帝一旦驾崩,九公主一死,宫里就剩下一个风年残烛的太后与年幼的太子,太后因孙女与儿子丧命搞不好就一命呜呼,小太子还不是任他摆布,偏生半路上杀出一个卫和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殿下明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