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殿下明鉴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乌合之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47 KB   上传时间:2020-01-28 19:55:27

  萧常瑞将头埋在桌上,肩膀颤抖,他可真没用。

  萧常瑞到底还是没碰那碗鱼圆,任由它冷透,焦裕德将它撤了下去。天又渐渐陷入黑暗,萧常瑞随着萧华予去给太皇太后请晚安后又回了承乾殿。

  萧华予想起那碗鱼圆,嗫喏片刻,到底还是只嘱咐他要保重身体。萧常瑞睁着漆黑的眼眸去看她,许久才点头郑重应下。

  他一身亵衣,抱着书册侧躺在床上,占了床榻一个小角,去回想朝堂上今日那些大臣的狰狞表情。平日里多道貌岸然的一群人啊,关乎自己利益时候就像野兽一样,眼底闪着贪婪的光。

  榻旁的青铜雀形灯台造型优美,尖锐优雅的喙部顶着莲花状蜡台,此刻上面的灯火开始摇曳,萧常瑞立马翻身下床,披了件衣服,躲在床榻的帷幔处。

  他听见外面的厮杀声了,兵器相撞的尖锐刺耳,划破血肉的痛呼,焦裕德扯着尖细的嗓子不断喊着救驾,他承乾殿的那扇门被撞的咯吱作响。

  有人推开了殿门,微风带起血腥的味道,萧常瑞抱着书册下意识又往里躲了躲,牙齿上下打战,他怕死,他不知道从狩场回来那日,皇阿姐是不是也像他这样惊慌,或是比他更为恐惧。

  那人的脚步声靠近了,他来了寝殿,萧常瑞下意识里觉得四周的空气里都是铁锈气息,他揪着明黄色的床幔,努力不让自己发抖,站的笔直。

  刺客离他更近了,萧常瑞惊恐的看着有一双穿着黑面白底皂靴的男人,接近,垂在大理石地面上的尖刀滴着血。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吵嚷声,接着又是一阵厮杀,萧常瑞知道是御林军到了,闯入寝殿的那名刺客被几人围上,像切白菜一样捅了个对穿,浓稠温热的鲜血溅在萧常瑞藏身的床幔上。

  萧华予衣衫散乱的将木然的萧常瑞抱在怀里,失声痛哭,萧常瑞不适的挣脱开。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倒在地上的刺客被拖走,留下一道血痕,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刺杀,将来还会有更多,他都晓得,他要努力记住并且适应这样的场面。

  消息没瞒过太皇太后,她听后呼吸急促一口气就上不来,太医险些没能救过来。

  卫和晏倒是因此答应搬回宫里住,去教萧常瑞武功。往日里武教头只是教些皮毛的东西给萧常瑞,最多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丝毫不能自保。

  萧常瑞双颊因消瘦凹陷一块,眼睛显得更加黢黑而大,他郑重的牵着卫和晏的衣角,跪地给他行了个拜师礼,高声道“师父,我想和你学武功,能杀人的那种!”

  卫和晏蹲下身子,直视他的眼睛,有些笑意,萧常瑞现在的神态与当年说要收复南齐失地的萧常殷一模一样,他拍了拍萧常瑞的肩,声音带了些感叹“好,我教你。”

  慎思堂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好多年前就有了,枝丫漫过墙头,伸到了隔壁的正明堂,肆意张扬。

  卫和晏进去看了一眼,出来时,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眼眶微红湿濡了,他仰头去望了湛蓝的天空半刻,方才又回了自己院子。

  里面的摆设与八年前还是一样的,书案上的那本书是《楚辞》,书页泛黄,翻开的那一页还是当年萧常殷最后看着的那页,是《九歌·山鬼》,上面还有萧常殷临别时候留下的批注。

  批注留在了那一句“岁既晏兮孰华予”,容颜虽不能在转瞬即逝里长留,可总能有些东西是能守护不变美好的,就像我想让平安依旧淳真无忧一样。

  一旁的砚台上搭着一直细毛狼毫,柜子里一一叠放的还是萧常殷当年穿过的衣衫,其中有件月白杭绸的袍子,袖口处蹭了墨,皇后娘娘用针线将那块污渍绣成了一枝墨梅。

  衣服下面藏了一个小包裹,里面包着两块儿祭神的灶糖,原本是三块儿,其中一块在宫宴上给了萧华予。

  卫和晏用手从慎思堂的梧桐树下挖出一坛酒,是他们三人一同埋下的,这么多年过去,还好好的呆在原地。他将上头的泥封拍开,清冽厚重的酒香就随着微风四散在院子里,他取了三只酒杯,依次斟满。

  两杯浇在地上,一杯灌入喉中,分明不比军中酒烈,却生生让他呛出了眼泪。

  萧华予方才见过尚宫,未得半刻歇息便迎来了萧明心。萧明心身子已经大好,较在陈家的时候气色不知好了几何。

  一身藕色宫装,衬的娉婷袅娜,头上挽着堕马髻,坠着一只珍珠步摇,格外温柔娇美,行动间腰间玉佩琳琅,像是画上仕女娇柔纤美。

  “皇姐知你诸事繁杂,不便轻易叨扰,贸然前来,九妹莫要怪罪。”她声音轻柔和缓,两弯柳眉下水眸盈盈,还是如往常一般,软软糯糯又温和。

  萧华予揉了揉发胀的额角,笑着看她,面颊上梨涡若隐若现“怎么会,皇姐难得来我这儿,岂有厌烦之理,我当供着才是。”

  萧明心的笑意带了些真诚,握住她的手相携与她一同坐下“我这遭来是与你辞别的,你大姐夫来了,我明日随他回陈家。”

  萧华予笑容凝滞,带了些不可思议,她当日与陈俊祁说春狩后再议大皇姐是否要随着回陈家的话不过是托词罢了,她怎么肯再让大皇姐入那狼窝,想法劝她和离才是正道,常瑞也是如此觉得的。

  她急急攥了萧明心的手“可是宫里有人说你闲话,不然好端端为什么要走,妹妹只说一句话,陈家不是个好地方,陈俊祁他性子刚烈暴躁,皇姐继续留在那处是要吃亏的。”

  饶是她知晓陈家有些权势,大皇姐回去或许对常瑞夺权有好处,却实在不忍心再将大皇姐的终身大事搭进去,大皇姐性子柔弱,与那陈俊祁实在不合适。

  萧明心拍拍她的手,笑容温暖“他这次是真心实意的悔过认错了,我想原谅他最后一次,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我与他四年夫妻,其中恩情不是说断就断的了的。”

  况且,她回去,对常瑞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夺权时候,一点儿的势力都显得极为重要,陈家在兵部十分能说得上话。这句话她却咽了回去,她若是说出口,常瑞与平安怕会更加愧疚,她怎么能让她们愧疚。

  她是长姊,却不能为他们分忧,只有少添些乱是力所能及的。

  萧华予张了张嘴,没再劝她留下来,只依旧握着她的手,有些动容“若是受了委屈,尽管回来就是。咱们不怕他陈家,没了他们,照样也能好好的。”

  “你放心就是,皇姐不会再受委屈了,父皇去了,我总要立得起来,省的让他们瞧轻了去。”萧明心点头,笑着应下她。

  萧华予送她走的时候,见陈俊祁确实与往日不大相同,体贴了许多,知道处处照顾。

  想起尚宫禀报的那些装神弄鬼的事儿,她隐隐又觉得大皇姐离宫似是更好些,皇姐性子纯善,万一那些人找上了皇姐,不过又是惹得徒增烦忧。

  这一切都是从云太妃去世后闹腾开的,云太妃当初一连失了两个皇子,本就受了太大刺激身体欠佳,动不动就晕厥过去,日日捧着药罐子度日,全是靠着对先帝的一腔爱意吊命。

  先帝驾崩后,她自觉了无生趣,一条白绫横在梁上吊死了,那眼舌突出的可怖样子,吓得西宫那些太妃连日里睡不好觉,连有孕的陈太妃也噩梦不断。

  德妃姓陈,她为太妃后自然去了封号,只带着姓称一声陈太妃。

  后来不知怎的,又闹出了鬼怪一闻,说是西宫半夜时候有一身白衣的鬼魂飘过,有人看着像是早年去的贤妃,也有人说像被毒死的姚贵妃,还有说像吊死的云太妃。

  众说纷纭,更闹得人心惶惶,终日不得安宁。

  那些西宫的太妃更是一个接连一个的闹事,有的频频传太医,说是身子不好,要去别苑静养,有的要提俸禄,说是去置办些补品补身子。

  还有干脆闹着要离宫的,就是送去宫外的青云庵也乐意,胆子小的更是鼻涕一把泪一把,诉苦老胳膊老腿的不经吓。

  陈太妃原本在后妃中德高望重也劝不歇停他们,又累的一身疲惫,干脆就撒手不管,安心养胎,每每闹事时候提前去萧华予那里通传一番。

  萧华予知道,陈太妃早已不是当年在寿禧宫里抱着她说“丽娘娘一定替皇后好好照顾你”的那个丽妃了。

  母后去后,陈太妃重返后宫,受了太多权势浸淫,早在成为德妃后就失了本心。陈太妃对她和常瑞的照抚是有的,不过更多掺杂了私心,即便这样,也足够萧华予记陈太妃的好。

  她从来没怨过陈太妃,人都是会变的,她懂事之后就从来未要求过谁对她始终如一,没有期待,也就没有什么怨怼了。

  五月,寿禧宫那株海棠树的花还依旧开的正好时候,太皇太后去了,她安安静静的倒在萧华予怀里,像个孩子似的嘴角微微扬起,面容枯槁。

  她临走时候握着萧华予和萧常瑞的手,艰难的开口,眼底的星火一闪而逝,夹杂了些欢喜“你们,该替皇祖母高兴,皇祖母能见到你们父皇、母后、还有……还有皇兄了。”

  她这一生,手上不算干净,罪孽深重,只怕老天不收她,星辰不认她这个母亲。还有她终究有缘无分相负的人,他要好好活下去,她在底下等着他,等着下辈子,就是山野村夫她也嫁。

  萧华予她有很多的泪水,却一滴都流不出,像是被堵了回去,那些被堵回去的泪水又不知道流向了哪里,又会在哪一天宣泄。

  萧常瑞年纪小,紧紧攥着身侧的袍子,拼了命一般,手上被扣出斑斑血痕,咬着下唇不让自己流泪。

  两个人握着太皇太后垂下的,逐渐冰凉的手一直搓着,想要搓热了,太皇太后就能重新活过来一样。

  无助的像是两只失孤的小兽,连哀鸣的力气都丧尽了,萧常瑞也不顾平日不近女子的毛病,握着太皇太后的手不撒开,浑身颤抖。

  太皇太后临走时候,将两个孙子孙女交给了卫和晏,她难得看中的孩子。太皇太后从来羞于承认卫和晏是她的弟弟,却又将最珍贵的两个宝贝押在了他的身上,她没有旁的功勋彪炳,位高权重之人可以依仗。

  崔嬷嬷恭肃的站在寿禧宫外,看着跪了一地的先帝妃嫔,一字一句的重复“太后殡天。”

  如此三遍往复,那些素衣的太妃皆凄凄哀哀的痛哭起来,口里不住的喊着太皇太后,崔嬷嬷与杨嬷嬷身姿笔直,手规规矩矩的放在腰侧,迎着残阳,泪流了满脸。

  那些太妃,她们在短短的一年光景里,先痛哭送走了庆帝,又痛哭送走了太皇太后,高位之人生命的流转也在她们的眼泪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们是先帝养在禁宫中的金丝雀,有着显赫的家室,美艳的外表,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她们独独要在冷寂中走完后半生,连民间的民妇都比不上。

  她们有时会艳羡太皇太后,她从嫔妃生育皇子,成为皇后,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孙子登基后又能成为太皇太后,比世间所有女人都活的尊贵雍容,她站在了最高峰,所有人都难以企及的地方。

  死后,她会与老皇帝合葬,一同被记载在史书上,包括她的光辉事迹,一齐被后人供奉传颂。而她们死后,只能在妃陵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

  怨不得谁都要猛足了劲儿去争皇后的位置,它不一样的尊贵,可是她们连个皇子都没有,又拿什么去争呢?

  陈太妃一面哭着太皇太后又一面哭着自己,突的,腹中一动,四个月的胎儿已经有了胎动,是他在腹中猛地踢了一脚。

  陈太妃一愣,又哭的更加凶狠,她想腹中是个皇子,不为别的,单为她死后能占个更大的地方。

  可到底是心中的惧意大过了野心,她不敢在这争权夺利的时候继续绵亘太多的心思,又默默将心思咽了回去,又想着,是个公主也好,但不甘于委屈却未能随着哭声一起流逝。

  延泽收到消息,当即一口血从口中喷了半尺远,复又攥着信纸状似癫狂的大笑,笑着笑着眼泪却出来了,口里喃喃“你说你要比我死的晚,替我看我们的儿孙满堂,活成个老妖精,可是你撒谎,你比我先走了,你也没嫁给我。阿缈啊,阿缈!”

  太后姓卫,单字一个缈。

  萧华予在太皇太后的棺椁前跪足了七日,只是每日太阳落山时候起身活动活动腿脚,喝些汤水,接着又继续跪下去,谁也劝不好。

  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形销骨立,眼底泛出青黑的黛色,确实如卫和晏说的,来一阵风就吹倒了。萧常瑞也闷沉的像是一潭死水。

  卫和晏一身素衣,看着两姐弟,有些头疼。

  他对仙去的太皇太后没有什么感情,他也知道,人到了年纪就会像炭火一样发挥最后的热量然后死去,他对太皇太后的死做足了准备,坦然去面对接受,然后完成她留下的嘱托,兴复皇室,铲除奸佞。

  但是在他眼里,萧常瑞与萧华予就是两个孩子,怕他们拖垮了身体。

  戎眦虽长相粗犷却心思细腻,劝卫和晏不要去管,相依为命的亲人故去,悲伤是难免的,发泄总是要比憋着来的好,改明儿脱胎换骨又是一条好汉。

  萧华予在太皇太后去了后,她心里也跟着死寂,不安和惶恐如巨浪一般淹没了她,她依旧担心能否真正担起担子来,这些日子,除却哀伤悲痛,便是如此惶恐的情绪。

  尤其在看着人来人往时候,她想,她能否做到为这些人负责。

  御花园的御湖还在,不知何种原因,这片湖没有被填平,却自此少有人来逛了。

  萧华予和萧明心常常喜欢去那边站站,看见那片地方就像是能看见萧常明与萧常殷一样,即便他们是从这片冷冽的湖水中被打捞出来的。

  那条通往御湖的羊肠小径里,宫灯点的明亮,将四处照的亮如白昼,却多了几分神秘氤氲开。

  御湖四周还是如当年一样,人烟寂寥,就是洒扫的宫人,都不愿意去靠近那一排杨柳,尤其是其中的一棵,只意思意思的用扫帚划拉两下,将枯枝烂叶清理后就匆匆离去。

  听说先太子当年就是从这棵树上被扔到湖里去的,靠近湖面的树枝当年被尽数压断,这些年只长出些脆嫩的小丫,在五月里嫩生生的迎风招展。

  吹面不寒的风扑在萧华予身上,她混沌的脑子像是清醒了一些,她支开了一众的侍卫宫娥,嘉汝怕她做傻事,执意要跟着她。

  萧华予看着那一片清透的湖水,脑中突然萌生起一个念头,跳下去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烦心事儿了,她不用再担忧周相,不用再考虑西宫的太妃,不用再承受不属于她年纪的东西。

  可以见到母后、皇兄、皇祖母。

  她扶着栏杆踮起了脚,魔怔一般看着湖水里游来游去的锦鲤,眼底失去了聚焦,漆黑一片。

  “公主你看!这儿有个树洞呢!”嘉汝的声音突然在耳边炸开,她骤然回神,双脚又重新回到了地面。

  萧华予扭头看去,果真见浓密的柳枝后掩藏着一个树洞,那树洞长得地方十分高,险些就要到最高处,往日又有柳枝掩盖,她这些年也一直未曾发现过。

  许是因为宫里的工匠修剪柳树的时候剪去了多余繁枝,才让这树洞露出来,她转头过去不再看。

  黑漆漆的树洞,和旁的树洞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皇兄当年从这棵树上掉下去罢了。

  她依旧去看着那片湖水,静谧安详。

  “公主在此看什么?”背后传来男子沙哑低沉的声音,在月色微风里让人身子一酥,有些醉人。

  嘉汝给他请安,萧华予头也不回,她知道是谁。

  高大的人影笼罩在她的背后,像是两个人重叠从背后相拥了一般,意外的缠绵贴合,萧华予看着水面的影子,长睫微颤,向右挪了一步。

  她其实是十分惧怕这个人的,他很厉害,一把手就能拧断她的脖子。他位高权重,若是也想造反,她无可奈何。

  夜里有些凉,萧华予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她急忙用帕子掩住了口鼻。

  卫和晏眉头一蹙,看向一旁的嘉汝,嘉汝似是会意,又有些挂忧的看了二人一眼,她有些不放心这鲁国公,但是又想着太皇太后看中的人,哪有什么不让人放心的。

  屈身回道“公主,奴婢去取件披风来,夜里湖边风大,若是受凉可不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殿下明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