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东宫白月光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Miang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50 KB   上传时间:2020-04-05 20:33:25

  皇帝被嚎得脑仁发疼,连忙叫了人来验查死因。查出来的结果,与皇后所言相差无几,俱是用一条极粗的白绳上吊自尽而亡,因此才在脖颈上留下了这样宽的勒痕。

  副都御史老泪纵横,守着女儿的尸体,双膝一松,噗通一声跪下,向皇帝恳请道:“陛下呀!老臣这女儿,虽不争气,但平素也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怎会一声不吭地就上吊自尽了呢?且这勒痕这么宽,得受多少的苦呀!这摆明了是被人害了!请陛下还老臣一个公道!”

  皇帝听得很是不耐,挥挥袖道:“朕知晓,秦爱卿不必心急。”

  就在此时,一旁的裕贵妃忽然轻声叫唤起来:“你们瞧!秦家姑娘的衣袖里,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

  皇后疑惑道:“有么?”

  裕贵妃执拗道:“当然有了!我这儿可是瞧的一清二楚,那袖里好似有一封书信呢!”

  一旁验查的小太监闻言微惊,连忙撑开了秦元君的袖口儿,果见得里头藏了一张叠了三叠的信纸。薄薄一页,上书数笔,打头便是一句“女儿不孝,清白遭玷,坏了家中清誉声名,请父亲、母亲恕罪。今以死证,宁得碎玉,不为瓦全”。

  这分明就是一封遗书!

  副都御史听小太监念出信上内容,表情惊骇,如遭雷击,哆嗦着嘴唇不敢接受:“这…这?!”发了好一阵呆愣后,副都御史号啕哭着,泣不成声。

  他老来拉扯大的掌上明珠,竟然在宫中被人轻薄玷污,最后不堪受辱,上吊自尽!这是何等噩梦啊!

  “还写了什么?”裕贵妃眉头一结,催促道,“这信上密密麻麻的,总不至于只有这几句吧!有没有写是谁坏了她的清白,害的她想以死自证清白?”

  太监捏着信纸,却没再往下念了,表情略略一变,额上滴下冷汗来。

  “念呀!”裕贵妃不满地催道,“莫非有什么不能说的东西不成?”

  太监却是白着面色,实在不敢往下说了。朱皇后见状,自太监宫中取过了信纸,略扫两眼后,也是面色震动,刷然泛白。

  “陛…陛下,这……”她有些无措,将信纸转递给了皇帝,小声道,“这,臣妾觉得,怕是有假。这如何可能呢?”

  皇帝眉心紧皱,冷冷地瞥了一眼皇后,不耐地接过信纸。他本以为不过是些外臣之子犯了事儿,打几十个大板要半条命也算是给交代了,可不料,他的目光一落到信纸上,却瞥到了个意料之外的名字。

  ——女儿不孝,清白遭玷,坏了家中清誉声名,请父亲、母亲恕罪。今以死证,宁得碎玉,不为瓦全。长定宫王裔,借酒醉之故玷污于女儿。多日来神魂俱裂,肝胆无寸。今日于西郊重见此恶人,却知他非无罪罚,反将为太子,以是愈为不忿,犹恨上苍。恳请父亲、母亲为女儿讨回公道,免令女儿黄泉有知,含恨入道。今泣泪自绝于此,难偿未赡之过,再恳谅解。元君,绝笔。

  皇帝的眼皮跳了起来,胸膛起起伏伏。

  一旁的裕贵妃隐约瞥见了些纸上的墨迹,喃喃道:“臣妾怎么觉着…这信上说的是五殿下呢?这…皇后姐姐推举五殿下为太子,可是五殿下的大恩人。他反倒对皇后娘娘手下的秦家姑娘下手……真是好狠毒的心思!”

  一旁的副都御使闻言大愕,颤着一把老嗓音问道:“陛下,微臣冒昧,不知这…这可是真的?”

  皇帝的面色沉的可怕。他没有直答副都御使的话,而是陡然将这封遗书拢成一团,收入袖中,沉声道:“这信上,什么都不曾说。秦爱卿,你先下去歇着吧,此事,朕一定会查,给你的女儿讨个公道。”

第72章 字迹

  裕贵妃说这信上有五殿下的名字, 陛下却信誓旦旦说这信上什么都不曾写。副都御使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是陛下宠爱五殿下, 不欲追究。

  秦元君是副都御使老来所得明珠, 心底很是疼爱。近来她与家中不再通书信,副都御使与夫人还道是女儿有什么心事, 这才连信都没心思写了。可如今看来, 恐怕是女儿被玷了清白后心魂俱碎,又不忍令父母担忧,这才不再与家中通书信。

  副都御使看一眼布席上女儿的尸身, 愈发老泪纵横。他年事已高,虽官位亨达, 可骤逢此事, 也不肯就这样含糊过去, 宁冒着被陛下斥责之危,也想为女儿讨要个公道。

  “陛下!这遗书上当真不曾提到五殿下的名字吗?”副都御使一抹老泪, 将头磕在地上, 颤着嗓音沙哑道, “老臣恳请陛下严查五殿下所作所为, 好叫百臣信服!要不然,岂非平白令五殿下背一个疑名?”

  皇帝闻言,面色骤冷,蔑哼道:“秦爱卿,你的意思是,你不信朕会还你一个公道?络儿品性如何, 朕比你更为清楚不过!”

  “老臣不敢!”副都御使硁硁地朝地上磕了两记头,声音悲怆,“只是,若五殿下当真与元君之死无干,陛下便是将他唤来当面问询,那也无损于五殿下之声明,反倒证了他的清白!”

  裕贵妃巴不得李络倒霉,此刻在一旁搅起风雨来,劝道:“陛下,秦大人可是当朝重臣,您可不能寒了他的心呀!五殿下若是无罪,那传来问问这几日的行踪,又有何损碍呢?”

  副都御使见有贵妃开腔帮忙说话,连忙膝行至皇帝跟前,咚咚又磕两记头,哽咽道:“陛下,老臣宁辞官归隐,再不留在朝中;可这事儿,老臣无论如何都想求一个公道。恳请陛下将五殿下传来问询!”

  皇帝眼见着秦家的老头子在面前磕头磕到额头带血,顿时倍感棘手,骑虎难下。

  叫络儿来问话是简单,可在这行猎宴会上,众臣都在帐帷后头躲着偷听的场合,若是将络儿唤来了,便是他最终被证明清白无罪,可谁又难保流言蜚语不会传得变了样儿?

  就在皇帝犹豫的当口,他却听到了自己的第五子清冷的嗓音:“父皇,儿臣听闻秦大人提及儿臣之名,恐有要事错漏,以是擅自出帐,恳请父皇降罪。”

  皇帝微愣,果见得李络已经出了营帐,在下首恭敬行礼,神态彬彬。

  “络儿,你……”皇帝心底暗急,想叫他莫要在此事上出头,可当着副都御使的面,又不便说此话,只好恼怒地一甩袖,将脾气发到了副都御使的身上,“络儿来了,秦爱卿你有什么话便直接问吧!”

  裕贵妃最恐天下不乱,急着出头,立刻娇声斥道:“五殿下,你身为堂堂皇子,却玷污于重臣之女,公主伴读!这等不仁不德之行,可是大罪!你可知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虽此事还未有个定论,但裕贵妃却已迫不及待地将这罪名栽到了李络的头上。问罢了话,便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悲愤道:“秦家的那个姑娘,本宫也是见过的。如花似玉的一个女儿,竟就这样被你毁了!亏得皇后娘娘举荐你为太子,你竟如此报答,真是…真是叫人毛骨悚然!”

  这一番话下来,便是再文气的书生,都会忍不住挣个面红耳赤。可李络却未有分毫的动怒,只淡淡地看着裕贵妃。

  他这样的反应,裕贵妃并不奇怪。这么多年来,李络从来都是如此安然地忍受着各宫的欺压的;便是裕贵妃给他的头顶安上再多的罪名,他也只会漠然无谓地接受惩治,不言不语,几如影子。

  这一回,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裕贵妃见李络似在思忖,安静不言,心底已有了嘲讽与幸灾乐祸之意。

  她还以为这李络得了陛下的青眼后,人便嚣张跋扈起来。谁知道,他现在还是这么一副任由自己欺负的架势。看来,是这么些年他已经习惯了不反抗,如今也不会反抗了!

  那洛氏贱人的儿子,合该得到这个下场。还想做太子?真是大梦一场!

  “没话说了?”裕贵妃冷哼一声,挑眉道,“怎么也不见吱个声儿?真是没劲。三两下便招了,可见是个有贼心没贼胆的!”

  这番话说的难听又不合时宜,皇帝心底很不高兴。但李络罪名未脱,他也无法明着训斥贵妃,只能冷了贵妃一眼,怒道:“有你插嘴的地儿?还不快滚下去!”

  贵妃骤然被皇帝一凶,面色有些委屈,绞了衣袖,小步退下,不再言语了。

  皇帝再对上李络说,目光便缓和了一些:“络儿,你说,此事与你有无干系?只要你说你与这秦家的丫头不曾说过话,父皇便绝不会叫人平白污蔑了你去。”

  李络抬起眸来,道:“父皇,儿臣想问,除却这封书信之外,可有任何信物能证明那玷污了秦家小姐清白之人乃是儿臣?”

  负责查验的小太监忙道:“暂未搜出有其他物证。”

  “那便是只有这封信了。”李络道,“不知可否请秦副都御使取信一观,辩查书信的真伪?你们夫妻二人若与秦小姐有书信往来,应当知悉秦小姐笔迹如何,从而瞧出这封遗信的真伪。”

  皇帝虽有百般不愿,却还是将信取出,让苗公公交给了副都御使。副都御使颤着手指,接过信一瞧,目光瞪圆,道:“是!这就是元君的笔迹!老臣绝不会看错的!这是元君亲手所写的绝笔!”

  此言一出,裕贵妃又来劲儿了,如刚破了大案的青天老爷似的,急哄哄想给秦副都御使伸张正义。她上去挽着皇帝的手,哀哀道:“陛下,您听,副都御使都说了,这信就是秦家小姐写的,证据确凿呀!就是五殿下玷污了秦家小姐,逼的人家留下遗信,上吊自尽了!您可得重罚此事,还秦家一个公道!”

  李络见状,蹙眉道:“虽笔迹相似,可也非无仿冒之可能。儿臣不曾做过的事情,自然是不会认,还请父皇彻查。”

  皇帝耳旁是贵妃喋喋不休,面前的副都御使又磕头老泪涟涟,他烦不胜烦,想为爱子开脱,可又没什么好的理由,顿时觉得太阳穴突突作疼,恨不得将面前的人都挥散了,好讨个清静。

  “……陛下,臣女…冒昧,想要看一看元君小姐的遗信。”

  恰在此时,一个颇为犹豫的少女之声响了起来。

  一直在旁作壁上观,偷偷揩眼泪的皇后诧异道:“嫣儿?”

  那偷偷摸摸从帐篷里探出来,于下首行礼的人,正是朱嫣。她偷听已久,眼见着这事儿就要被栽到李络身上,她自然无法坐视不理,脚麻溜地一踏,人就钻出了帷帐,万氏与潘氏妯娌两人都按不住她。

  皇帝见又出来一个搅合的人,愈发烦躁了,怒道:“朱家丫头,你又想做什么?没你的事情,回去好好待着!”

  朱嫣却是双膝一弯,跪了下来,郑重道:“臣女与元君小姐曾共侍福昌殿下,对元君小姐的字迹再清楚不过。恳请陛下,令臣女一观元君小姐遗信。”

  皇帝颇为不耐,却还是令秦副都御使将遗信递了过去:“行吧,你就仔细看看。”

  “谢过陛下。”

  朱嫣接过书信,垂眸仔细看起信上的内容来。

  秦副都御使在旁边絮絮叨叨、失魂落魄地说道:“朱家小姐,这不会有错的,信上的字迹正是元君所写,元君和家中常有书信往来,我又如何会看错呢?”

  朱嫣不答,只安静又专注地看着这封遗信,似在仔细斟酌每个字的笔画钩势,秀气的面容凝着一片认真之意。

  裕贵妃见她这么仔细的架势,不由哼了一声,抚着髻拖声道:“朱家姑娘,你是好心,可再看,这遗信上也不会生出花来。明明白白、黑纸白字的,这就是秦元君的遗书,写的清清楚楚呢!都是五殿下做的恶事!”

  她正说得起劲,那头的朱嫣却忽然打断道:“陛下,这封遗信,并非是元君小姐亲笔所书,乃他人伪造。”

  ——这封遗信,并非是元君小姐亲笔所书,乃他人伪造。

  “什么?”

  “你说什么?!”

  “这如何可能!”

  朱嫣的判断,显见是叫人不信服的。秦副都御使尤其无法置信,他颤着手指,颇有些迁怒地指向朱嫣,道:“嫣小姐,我家元君与你在宫中也算交好,你,你怎么可以这么说?!”

  “秦大人,正因为我与元君交好,不堪见她冤枉死去,这才会下此定论。”朱嫣毫不畏惧,目光笔直地逼视着副都御使,一字一句清晰道,“你若不信,不如听我慢慢分说。”

  副都御使早已肝胆欲裂,此刻不哭反冷笑,道:“嫣小姐,你有什么道理,不妨在陛下面前说清楚!这封信分明就是元君的亲笔,老臣乃是她的父亲,如何能看错?”

  皇帝见朱嫣信誓旦旦,心底暗生出一丝希冀,便出言相护:“秦爱卿,朱家丫头也是好心,想给你家姑娘一个交代,你不妨听听她的话,免得当真找错了人,叫你家丫头九泉下也含恨了!”

  皇帝都出言如此,秦副都御使无可奈何,打落牙齿和血吞似的咽下了怨恨,道:“那就请朱二小姐说说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吧。”

  众人的目光,都齐齐落到了朱嫣的身上。

  朱嫣并不忙乱,面色镇定道:“启禀陛下,我与秦家小姐同在岐阳宫侍奉福昌殿下,对彼此极是熟悉。我二人为殿下伴读,除却平日里侍奉殿下读书之外,还有一项活儿要做。此事说来,恐怕还叫福昌殿下有些为难。”

  话至此处,便缄默了,像是在斟酌是否要说出口。

  裕贵妃催促起来:“此事与福昌殿下有什么干系?!你倒是说说看。”

  朱嫣叹了口气,道:“我与秦元君,常为殿下代写文章功课,于学堂交至柳先生处充作殿下之作。”

  此言一出,四下里颇有些尴尬,皇后的面色尤其讪讪。福昌殿下顽劣跋扈,宫中人尽皆知,但朱嫣这么直白地说出了福昌殿下在功课上偷懒、叫伴读代写功课的事儿,难免有些尴尬了。

  皇帝哼道:“呵,倒是会耍小聪明。伴读是这么使的吗?”

  皇后面色很是尴尬,道:“陛下,福昌到底还小呢。”

  “小?都十六七岁了,还小!”皇帝冷了她一眼,“若非你太过宠溺,怎么会把好端端的福昌教成那样?”他心底还是疼爱这个最美貌娇贵的女儿的,只是此时看皇后不顺眼,不由把所有的罪由都丢到了皇后教女无方上。

  裕贵妃忍住了不合时宜的嘲笑冲动,清了清嗓子,道:“替写文章,这,唉,罢了!罢了,日后再追究也不迟。只是此事,与秦姑娘的笔迹又有何干系?你可别空头白由的胡扯,想给板上钉钉的罪事儿开脱!”

  “我与元君小姐,既要代替殿下交文章,那自然需要仿写殿下的笔迹。元君小姐在此道上尤为辛勤,日夜钻研,将福昌殿下的笔迹仿得炉火纯青,叫柳先生完全看不出真假来。”朱嫣扬起那封遗信,指着上头的笔迹,道,“若说这封遗书乃是元君小姐的笔迹,倒不如说,更像是福昌殿下的亲笔所书。”

  此言一出,皇后刷然抬起了头,好似吓了一跳,道:“这又如何可能!好端端的,福昌怎会做这种事?嫣儿,本宫也待你不薄,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皇后娘娘莫急,”朱嫣看一眼皇后,道,“嫣儿可不曾说过这封信当真是福昌殿下所书,只是说元君小姐有仿写殿下笔迹的习惯罢了。但是,元君小姐虽说时时仿写殿下之字,在房中留积了大量仿写之文章,但她若当真自己写字儿,却又是另外一种笔迹了。要不然,殿下与元君小姐的文章先后交上,柳先生一瞧,两人字迹竟完全相同,这岂不是惹事儿?”

  裕贵妃在一旁听得眼睛睁圆,有些转不过弯了,但隐约也明白朱嫣的意思了——

  朱嫣和秦元君都常常用福昌公主的笔迹来写文章,这封遗信,正是用福昌公主的字迹来写的。可秦家丫头私底下,却是用自己的笔迹来写文章,以方便和福昌区分开……

  “可是,副都御使大人不是说了,他们平日里所收到的秦家丫头的书信,也是这样的字迹吗?”裕贵妃怀疑道,“我看呀,这秦家丫头根本没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从头到尾都只用一种字来写信罢了!”

  朱嫣笑起来:“贵妃娘娘,你可曾记得嫣儿说过,元君小姐因常常被殿下奚落,因此在仿写之道上尤为辛勤,日夜钻研,将殿下的字迹仿的炉火纯青?既然日夜钻研,那自然是在平日写信作书时,有事没事便要用上殿下的笔迹了。但是,您说,这仿写仿写,最终还是要为殿下仿文章才有用。一个女子,没了清白,决心赴死,却还要用仿写的笔迹来写遗书,这是什么道理?”

  此言一出,裕贵妃与秦副都御使的面色都陡然一变。

  人之将死,何等大事?那当然是用自己的笔迹留下遗信了,没道理用福昌公主的笔迹来写信。

  “依照臣女来瞧,想必是有人搜集了秦元君平日的书信之作,仿照她的笔迹来伪造了这封遗书,但这人却不料元君小姐其实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笔迹的,因此只用了与福昌殿下相近的那种笔迹。”朱嫣神色凝然,有条不紊地说罢,向着皇帝行礼,道,“因此,臣女断定这封遗书乃是伪造。是有心思卑劣之人,想要谋害五殿下。”

  这一番话,好不玉石铿然,叫裕贵妃都没话讲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东宫白月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