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鱼不服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天堂放逐者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0-04-01 19:54:11

  孟戚得到的那一份中规中矩,可以说是不起眼,混杂在一堆赏赐中间,分量也不多。除了绸、锦缎、贡品瓜果,就是夏天的冰块、冬天的柴炭,宫里的八宝粥……是近臣与重臣年节时的基本赏赐。

  其他臣子就不同了,完全能看到那人的喜好,

  爱饮酒的有御酒十二坛,怕热的人得到的冰赐分量就多,另外还有名剑、古籍,甚至是河套羊肉西域香料这种赏赐。

  能根据药材看出臣子的身体好坏,能从长命锁、小儿玩物、宫花发钗的数量判断臣子家中亲眷的情况。

  太子不止要学治国,还要学为君。

  赏赐臣子的时候投其所好,适当的体贴关怀,算是基本的学问。

  然而用君王的角度看,孟戚就显得古怪又棘手,三十多年不生病,三十多年不娶妻不生孩子,不喜饮酒,对神兵利器也没什么兴致。

  有些物品,楚元帝只赏了一次,然后就没再出现过,显然不得这位国师的心。

  这般无欲无求,如果不是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神仙中人了。

  齐朝太子深深地看了孟戚一眼,就差疑心孟戚是山中精怪所化,应运而生,前来扶持楚朝大业。等到楚朝气数尽了,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孤读过楚朝所存的所有文献,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治国策略。说来惭愧,因不知民间疾苦,许多都一知半解,恨不能亲身聆听那些贤能之臣的高见。东宫还藏有几卷抄录的文书,不知国师是否愿意教导我的六皇弟……如若不然,有那等天赋不凡,一心治国为民的人登上皇位,我亦可安心闭眼。”

  孟戚闻言,不由得皱眉。

  说实话,那个六皇子实在不怎么样。

  性情偏激,咄咄逼人,还有股非要跟人较真的劲儿。

  这般性格换了旁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要是皇帝,某天忽然脾气上来了,非要跟臣子争一口气,绝对会酿成惨剧。

  墨鲤终于从狸猫的围堵里脱身了,他轻轻吁了口气,见孟戚不说话,就主动解围道:“实不相瞒,吾等在雍州见过六皇子一面。”

  剩下的话墨鲤就没说了,太子顿时眼露失望。

  “你不在意齐朝江山?”墨鲤将方子交给郁兰,头也不抬地问。

  太子有气无力地说:“我死之后,等到父皇老了……或者等不到他老,天下就要生变,陆姓迟早保不住的皇位,我在意有什么用?”

  那也未必,墨鲤心想。

  太子没有注意到墨鲤的表情,他精神不济,半合着眼睛说:“国师既然不是为了玉玺而来,又在这里耐心听我说了这许多话,还请友人为我诊治开方,我斗胆猜测,国师也不是为了行刺皇帝或抓拿叛逆而来……是二皇弟勾结的江湖人有什么问题吗?”

  “那是个疯子。”墨鲤简短地说。

  太子居然也没多问,示意郁兰道:“取我枕下的匣子。”

  “殿下,这……”

  “留着也无用。”

  郁兰只好拿了一个小小的紫檀木匣子出来。

  这匣子比装玉玺的那个精巧多了,只有拳头大小,乍看浑然一体,没有锁也没有缝隙,像是一整块木头。

  太子接过匣子,不知摁了哪儿的机关,木匣表面有木条突了出来,再沿着一定的方向旋转了几下,匣子逐渐变成了一个木条拼凑的碗装容器。

  容器里是一块玉牌,呈半透明状,里面有几缕絮状的红褐色杂质,却恰好形成了一条锦鲤的轮廓。

  孟戚原本不在意,现在目光却被玉牌吸引了。

  “这是令符,还有两张地契,都是太京长安街上的铺子,下面是皇城的简易图。”太子将匣子推到了墨鲤面前,“就当做诊费了。”

  这显然超出了诊费的价格,墨鲤拒绝了,只拿走了那张皇城简易图。

  “令符原本可以号令威平伯为我在京畿养的一支私兵,待我一死,那些朝中勋贵跟大臣必定不会再认持牌的人,不过它本身也有几分价值,雕琢还算精巧,值个百十两银子。至于地契,若是可能,转交给我六皇弟罢。玉玺与财帛,让他选一样。”

  “太子何不亲手交付?”

  “我怕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刀。”太子无比忧愁。

  墨鲤疑惑地问:“连太子都不想做?身为太子,不管想行刺或谋逆,机会不是更多吗?”

  “他知道我过的是什么生活。”太子苦笑,喘着气说,“我手上的势力不值一提,纵然如此,也是我费尽心血所为。”

  旁边的宫女郁兰低声道:“陛下对殿下看管甚严,殿下每日吃了什么,说了什么话,见了什么人,都会有人如数禀告到万和殿,陈总管原本还是陛下的人。陛下若是不满,我们这些宫人就要受罚,为殿下讲学的翰林也要连讲三日孝经,还得复述先生所言,一个字不对,伴读便要受罚挨打,宫人更不必说了。外朝的臣子以及翰林先生们还要叫好,认为殿下会被内宦教坏。需要打得宫人们都怕了,不敢多说一个字,才是最好。”

  说着郁兰不禁语带怨恨,愤愤地说,“婢子不明白,要说陈朝的奸宦,咱们宫中最像最符合的不正是陛下身边,以及司礼监的几位总管吗?东宫之人,无不信服殿下,何曾有教唆殿下学坏之事?为何先生们像是与吾等卑微宫人有深仇大恨一般,不仅要当众打死,还逼着殿下亲自下令,殿下不允,他们便写了奏折在万和殿磕头磕得脑门出血,直到陛下命令绞死殿下身边的内侍,他们这才高兴……李公公他们向来尽心办事,从未行差踏错,却死得这般儿戏,难道这就是读书人吗?”

  墨鲤一时无言,孟戚沉吟道:“不错,这就是读书人。”

  自陈朝起,外朝文官与内朝宦官互相争夺权势,司礼监掌印甚至有内相之称。

  根源就在文官入主的文远阁隐隐有架空皇帝之能,司礼监就是皇帝折腾出来,用来对抗外朝文远阁的势力。然而结果是司礼监同样发展到了可能架空皇帝的地步。

  到了今日,两方早已是水火不容的形势了。

  在大部分文臣心里,只要是内宦,必定包藏祸心。现在没有劣迹,不代表以后没有劣迹,太子身边的内侍,更要敲打再敲打。

  文臣逼迫太子,是要内宦胆寒,将来不敢跟他们作对,要让内宦“认清”太子根本不在乎这些卑贱之人,随时都会打杀内宦。

  “读书人便是这样奇怪,他们一边高喊着忠君为国,并且真心地相信三纲五常,一边又能大义凛然地逼储君‘学乖’,凡是他们认为要坏事的,不论有没有做坏事,都当做了坏事对待。陈朝的国力消耗,有很大一部分正是文臣与内宦相斗,他们并不管对方处理朝政的意见是好是坏,只要敌人提出的,必定要反对,不惜撞柱死谏,更以为荣。”

  孟戚这番话是解释给墨鲤听的,他摇头说,“楚朝之初,朝中也有这样的风气,即使没有内侍,文武百官也要党同伐异的,偏生个个觉得自己是在为国为民。所谓同道者生,逆言者死,如果一不小心让政敌的意见被皇帝采纳,那就千方百计去破坏,以证明这是一条坏的治国策略。事后还有脸当着朝中诸臣,得意洋洋地阐述自己早有先见之明……”

  孟戚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反胃,便住口了。

  太子叹道:“便是如此,有人昏昧,也有人清醒,如果昏昧的人多了,朝政便不能清明。如今放眼朝中,清明者寥寥无几,纵有也只能随波逐流……是我强求了。”

  楚元帝何其幸运,有孟国师这样的臣子。

  还不是一个。

  如此可遇不可求的贤臣能臣,可楚元帝又做了什么?

  太子只是想想都觉得胸口疼痛不已,他喘了几口气,又看墨鲤。

  总觉得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位大夫,必定也不简单,可是——

  “咳咳,既然国师不愿,我亦不再提。二位该离开了,继续耽搁下去,就会有人来前殿,发现此处的异常。”

第130章 非才难取

  直到出了东宫, 墨鲤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久久不能释怀。

  从前他以为民不聊生,乃是昏君贪官所致,后来读了史书,又听秦老先生细细讲了一番天下大势,发现世间之苦, 有诸多根由。其中固然有不少乃是病痛所致, 然而悬壶济世, 终归只能救人, 不能济世。

  墨鲤生活的竹山县太过平静, 那里的人跟事也非常简单,天长日久,便让墨鲤有了官吏清明百姓便能安居乐业的错觉。

  “太子想让你留下,是为了辅助六皇子?”墨鲤忽然问。

  孟戚正在遗憾错失了那块天然生成锦鲤花纹的玉牌, 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摇头道:“其实这位齐朝太子心里知道, 六皇子无法承担他心里的大业。他与我说那些, 其实是从文书里看出了‘孟国师’跟其他那些楚朝开国功臣一样,心系天下,治国平策。楚元帝屠杀功臣,你认为‘孟国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墨鲤正要说话, 孟戚抬手制止, 补充了一句:“用常人的想法,不要把我们当做龙脉。”

  “既然做臣子不能实现抱负, 索性自己做皇帝了。”墨鲤很快回答。

  “不止这个,还有。”

  孟戚翻开那张皇宫的地形简图,头也不抬地说。

  墨鲤思索了一阵,试探着问:“你同样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继承人?”

  凡人总是要死的,不管孟戚是辅助皇子还是自己称帝,已经八十多岁的“前朝国师”时日无多了,之前心灰意冷的时候倒也算了,现在有机会重新回到权力中枢,难道不想物色一个合适的“学生”,继承或者实现自己的抱负?

  “太子给了我一个机会,同时也把问题推给了我。”孟戚并不气恼齐朝太子算计自己的事,一则太子快要死了,二则因为这是阳谋。

  稍微一想,就能明白。

  如果孟戚不是太京龙脉,当真是楚朝遗臣,一生心血付之东流,难道就甘心吗?

  “他不在意坐皇位的人,也不在意皇帝姓什么,只希望政权过渡得平平安安,不闹出什么大乱子就成。往远了说,是心系万民,不忍见天下大乱;往近处说,他的几个皇弟不会死于非命,他的妃子,为他效命的下属,以及东宫的内侍宫女都能活下去。”

  孟戚对墨鲤解释那位齐朝太子的想法。

  墨鲤静默片刻,这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他这是病急乱投医。”墨鲤摇头道。

  他跟孟戚一样,知道真相了也没有半点恼怒之意。

  身在皇宫,长于权谋之中的太子,如果真的见人一面就愿意把身家性命跟万里江山都交付出去,反而有问题了。

  正如太子所说的,他一死,那块令符就不好使了,像锦衣卫指挥使以及那些看上太子身份来投效的臣子,恨不得将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所谓的万里江山要自己去取,令符也要赶在太子死之前用。

  这且不说,就算成功了,还要辛辛苦苦地捏造身份,否则怎么能坐稳天下?

  孟戚自己的身份是不能用的,说是楚朝国师,可是外表跟年纪对不上。想要用国师的身份,首先要变老——

  孟戚不由自主地望向墨鲤,不禁笑了。

  如果大夫冒充楚朝昭华太子的后人,加上前朝国师,手持传国玉玺,再杀死陆璋,在齐朝的太子帮助下掌握军队跟京城,这场谋逆跟改朝换代的戏码,指不定还真能成功。

  孟戚没有把这话告诉墨鲤。

  “你是大夫,应当知道,病急乱投医总比讳疾忌医要好。无论这位太子希望我们做什么,又算计了什么,他心里总怀有家国,更不在意坐皇位的人是谁,这已经比世间多数人想得通透。有多少人不关心他们死后家国是否沦亡?甚至他们活着的时候都不在意这些。”

  太子劝说失败,不是因为孟戚身为龙脉,而是孟戚变了,他跟在楚朝做国师的时候想法已经不同了。

  而太子对此一无所知,又怎么能不失败?

  太子不知道孟戚对辅助君王,由上自下地开创盛世的那一套失去了信心。

  ——朝代变更无用,只要做官的还是那样一批人,百姓还依附着土地而活,世道就永远不会改变。

  哪怕自己做皇帝也一样,没有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推行治国策略并得到朝野上下的一片支持,就算是皇帝本人也不行。

  皇权不下乡,有的地方像竹山县这般不从皇命安居乐业,有的地方就会因为天高皇帝远而民不聊生,利政变恶政,惹得百姓怨声载道的事,孟戚见得太多了。

  “太子终归还是太年轻,不像我,早已堪破其中弊端。”孟戚叹了口气,惆怅地说,“天下何止需要一位明君,何止需要一群贤臣?除非朝野上下,从宰辅重臣到微末小官,连收税小吏都遵仁义廉耻,知大道而弃小利,方能实现心中所想。”

  “还是去找青乌老祖罢。”墨鲤提醒。

  孟戚看了看四周的宫墙,带着墨鲤挑了条路,往皇城南边去了。

  皇宫内的地形,孟戚并不陌生,他只是不知道改朝换代之后,各种宫殿的用途变动。譬如春华宫,原本是前朝皇子宗室读书居住的地方,现在空置了。

  陆璋的妃嫔并不多,或者说,有封号跟宝册的高位妃嫔很少。

  身份不高,自然不需要独居一座宫殿,所以后宫并没住满,有几座比较偏僻的宫室直接被划为他用,有书阁,还有祭祀用的祈天殿。

  前面有禁卫军巡逻,孟戚就停下了,找了个隐蔽的角落把地图拿出来指给墨鲤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07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4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鱼不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