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不过每次只要有空,他来到黄埔军校都会与学员同起同坐,同吃同喝,有一次还在黄埔军校留宿,直接是在教官公共宿舍打地铺。

  毕业典礼上,吴绍霆没有准备任何演讲的草稿,用一种随意谈心的方式与众学员打趣了一番。他的年龄与在场很多学员相仿,为了鼓励学员们更有活力更有精神,他摒弃了迂腐的那一套。只是在最后他还是拿出了严肃的语气做了一番预祝陈词,毕竟这里是军校,大家都是军人,日后战场上由不得嬉皮笑脸。

  两日过后,学员各就各位,一部分成绩卓著者调入教导团,另外一部分调入第三师,余下个别几个有资质的学员则安排留校任教。

  卷二:大革命 第235章,再赴上海

  转眼间动荡的1910年过去了,中华民国的国民渡过了一个安稳的春节。

  开春的第一届国会选举成为最近热门的话题,就算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农作之余还会自以为是的议论一番。二月初,孙中山从日本返回上海,表面上全力支持宋教仁的参选工作,着手处理一些国民党的党务。

  宋教仁知道孙中山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归,正是想借机掌控部分国民党权力。只是在这个关键环节,宋教仁没有多余心思来应付这件事,尽可能的容忍了孙中山的分权。在孙中山离开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宋教仁顺利完成了对国民党权力重组,即便他只是代理身份,但孙中山早已经在党内被架空了。

  国会第一轮选举在二月底结束,国民党党员获得了五分之四的席位,堪称大获全胜。

  这个消息给南方诸省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各省军政府不希望看到北洋的独裁影响自己的利益,国民党当权之后的局面显然会更有利。

  北京总统府发来电报,恭喜国民党大选胜利之余,敦促宋教仁三月底之前北上组阁。

  吴绍霆在二月底乘船从广州出发,于三月十日不声不响的抵达上海。在此之前他没有通知上海方面,纯粹是私人出行。到达上海的当天,他在外滩2号上海俱乐部住了下来。第二天他专程拜访了海藏楼,除了郑孝胥未曾见面之外,与岑春煊、曾熙和李瑞清相聚一会。龙济光在去年年底就离开了,去向不知所踪。

  在海藏楼客厅里,大家各自落座,仆从们奉上了茶点。吴绍霆与三位老人寒暄了一阵,聊了聊阔别大半年来的近况,随后他郑重向岑春煊说了道:“云公去年资助广东督府十万元,绍霆以及全广东人民十分感激在心,当初未能亲自登门拜谢,实在是礼数不周。今日专程拜访首要之事便是向云公表达再三谢意。”

  岑春煊哈哈笑了笑,挥了挥手说道:“吴都督千万别这么说,授受不起呀。吴都督你如今贵为一省之首,我不过是白身一人,只要吴都督能真心实意用这笔钱做实事,已然让我欣慰之至,若还亲自登门拜谢那可真是让我诚惶诚恐了。”

  吴绍霆微笑道:“云公雪中送炭、慷慨资助的大义,是我吴绍霆的恩人,也是我广东的恩人,云公若连绍霆代表全广东人民表示感谢都授受不起,那绍霆岂不是要回广东号召一百名群众代表赴沪再谢了?”

  岑春煊连忙推辞道:“吴都督这么说,那就是逼着我搬家了。”

  众人相继而笑。

  笑罢之后,吴绍霆调整了一下语气,说出正事来:“今日绍霆前来除了专程拜谢云公以及见过两位国粹大师之外,尚且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意欲请教,冒失之处请云公、南宗先生和北宗先生见谅海涵。”

  曾熙和李瑞清十分客气的谦让了一番,岑春煊平静的问道:“吴都督请讲。”

  吴绍霆说道:“云公是远近闻名的大人物,昔日官场上皆称‘南岑北袁’,云公如今虽然老骥伏枥,却不该失掉千里之志。南宗先生、北宗先生是如今国粹泰斗,若是在和平鼎盛的年代,那应该受到政府支持,大力弘扬国粹文化才是,岂会屈尊到鬻字为生呢?”

  曾熙与李瑞清对视一眼,两位老人不禁有些脸红,显得十分尴尬。

  岑春煊沉思了片刻,心中已经猜出了吴绍霆的意思,不过他却与曾、李二人一样保持沉默,什么话都没有说。

  吴绍霆接着说道:“先前之言,是绍霆斗胆冒犯,但也是绍霆心中焦虑所在。如今上海虽然平静如水,可毕竟权利的氛围太重,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只怕不利于云公、南宗先生和北宗先生在此颐养。不论云公是否出世,也不论南宗先生、北宗先生是否迫于生计,绍霆愿意恳邀三位先生南下。”

  “吴都督希望我们去广东?”曾熙好奇的问了道。

  “正是,”吴绍霆点了点头,表情庄严,“虽然我广东不如上海繁荣富庶,然而南方气候宜人,加上广东去年业已完成统一,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适合三位前辈定居。除此之外,绍霆在一月份时与本省诸多爱国企业家、侨商会商,决议在广州成立国学院,旨在尽可能的保全和弘扬国粹文化。”

  他顿了顿,又说道:“绍霆年轻资浅,略懂带兵作战,却不谙民政治理。纵然云公淡然出世不愿入仕,然而云公若能迁往广州寓居,绍霆时常能拜访云公请教治政之道,于绍霆于广东都是一大幸事。”

  曾熙和李瑞清听到这里,两个人都有几分诧异和欣喜,他们在上海寄人篱下,生活原本、不宽裕。现在吴绍霆在广州成立国学院,愿意招募他们前去发扬国粹文化,不单单有了一份正经的职业,同时又是自己拿手之事,何乐而不为?

  岑春煊脸色疑虑,似乎心中还有拿放不下的东西,一时间默然不语。

  吴绍霆向一旁的副官邓铿招了招手,邓铿会意走了过来,从皮夹子里面取出了三份正式的政府聘书。他从邓铿手里接过了聘书,郑重的分别递给了岑春煊、曾熙和李瑞清。

  曾熙和李瑞清接过聘书打开一看,上面所聘单位名称是:广东都督府国学院副院长。

  岑春煊略略看了一眼聘书,上面竟然是:广东都督府司法部部长。他在心中笑了起来,吴绍霆果然是一个有城府的年轻人,嘴巴上说请自己到广州寓居、偶尔请教一下政见,实则是安排了一个这么大的职位给自己。他明白吴绍霆是看穿了自己的态度,当年自己因糟陷害而被去职,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不甘心。蛰伏在上海只是静观其变,以谋东山再起。

  吴绍霆先前客套的话,实际上另有打算,在岑春煊看来其实是正合心意的。只是岑春煊如果想要南下广州,那去年就已经去了,不至于还等到今天。他心中的迟疑是因为国民党最近风头正盛,他对宋教仁的看法比对孙中山要更欣赏,所以还想留在上海声援国民党组阁。

  叹了一口气,岑春煊微微笑了笑,他转向一旁的曾熙和李瑞清问道:“南宗先生、北宗先生,你们意下如何呢?”

  卷二:大革命 第236章,请出山

  曾熙欣然说道:“难得在这个时候还有像吴都督这样重视国粹文化的人,老朽与北宗先生只是一副空架子,吴都督肯聘请我们,我们未必有这能耐呀。”

  吴绍霆笑道:“曾先生切莫这么说,说起能耐,我吴绍霆难道是一个耍笔杆子的人吗?若曾先生不肯南下,那绍霆只好留在上海不走,直到曾先生、李先生答应。”

  曾熙与李瑞清对视一眼,李瑞清叹息的说道:“吴都督这般盛情,我们两个老头子若还推辞,那就是太不识趣了。”

  吴绍霆喜道:“多谢李先生,多谢曾先生。两位近日即可有所准备,若两位不嫌弃,过些时日跟在下的船南下返粤。若两位先生愿意自行前往,绍霆可资旅费。”

  曾熙和李瑞清答应了下来。

  吴绍霆又看向岑春煊,曾熙和李瑞清对于他来说,作用只是为广东都督府增加文化形象,让广东都督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更正派。他此番前来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说服岑春煊加盟,有了岑春煊这个大人物,广东的实力最少翻一番。从去年岑春煊捐助十万支持广东建设警察学校,可以看出去年他们的会谈,在岑春煊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已经说动了岑春煊的心。

  吴绍霆也很清楚一点,如果岑春煊真的愿意南下不用等到今天。他今天专程面访岑春煊,一方面是希望能促成这个大人物南下,另外一方面就算不成功也要知道岑春煊心中的想法。

  “云公,不知您意下如何?”他问道。

  岑春煊不慌不忙的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之后,方才说道:“吴都督的好意我再明白不过了。并非我矫情,只是在上海还有一些事尚待处理。不如这样,恳请吴都督容我考虑一阵吧。”

  吴绍霆有些失望,显然他两个目的都没答道,既不能说服岑春煊南下,又不能套出岑春煊的原由。不过他没有继续劝说下去,岑春煊在看到聘书上的司法部长之后能说出考虑的话,这已经说明岑春煊明白和认同自己的心意了。他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苦笑道:“绍霆不是一个婆妈的人,云公能够考虑绍霆的请求,已经是绍霆此番的大收获了。希望云公不论考虑结果如何,都能给绍霆一个回应。”

  岑春煊笑道:“这是自然。”

  ——————————

  回到上海俱乐部,吴绍霆开始筹划他在上海的第二步行动。第二天下午,他与邓铿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上海国民党党部,以私人身份拜访了宋教仁和廖仲恺。来到党部大楼前,只见这里悬挂着许多宣传旗帜,甚至还有当选内阁总理的宋教仁画像。政治气氛浓厚。

  纵然大选已经结束了,可是这几天宋教仁依然十分忙碌,准备北上的行程并不宽松,还要与党内各部门协调好组阁之后的政治方针和国家统一计划。廖仲恺比宋教仁更忙,只不过他是往返宋教仁和孙中山之间的瞎忙活。周震鳞、章士钊等人也都在去年年底来到上海,不遗余力的协助宋教仁参加大选。

  一个文员走进了宋教仁的办公室,宋教仁正在讲一通电话。文员没好意思打搅,只好悄悄走上前去,将一张名片放在了宋教仁面前。宋教仁向文员点头示意了一下,随手拿起了名片看了一眼,当他看清楚上面的名字之后,马上对电话讲道:“就先这样,晚点我再去租界与你面谈。好的,再见。”

  他放下了电话,连忙对文员说道:“他人呢?”

  文员回答道:“在一楼的小茶室休息。”

  宋教仁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服,匆匆的走出了办公室,先来到了走廊另外一边的一间公共科室,在敞开着的门上敲了敲。科室里面的几个文员都抬起头来了。

  “行严,仲恺,广东那边来客人了。”宋教仁站在门口喊了道,同时还向科室里面的章士钊、廖仲恺招了招手。

  章士钊、廖仲恺立刻走了出来,宋教仁没有向他们说什么,带着他们下楼去了。章士钊、廖仲恺听说广东那边来客人,并没有意识到是吴绍霆,还以为是朱执信、莫纪彭等人。当他们来到一楼小茶室时,看到穿着西装革履的吴绍霆一行人,不禁大敢诧异。

  “震之?你怎么来上海了,事先也不通知一声,什么时候到的?”廖仲恺热情的问了道。

  吴绍霆站起身来,笑道:“刚到一两天。哎,这次来上海并非公事,只是私下向几位去年帮过我的朋友道谢罢了。”

  宋教仁走上来跟吴绍霆握了握手,假装责怪的说道:“难道不是公事你就不来见我们了吗?放下我们各自的身份,大家还是好朋友嘛。”

  吴绍霆哈哈笑道:“渔父兄所言极是,我之错。之前不曾作通知,主要是因为我知道渔父兄最近肯定忙的不得了。今天来拜会的路上我还忐忑不安,咱们的大总理会不会有空接见我呢。今天见不到的话,后天是上元节,我还打算在那天再来找你呢!”

  宋教仁笑着在吴绍霆肩膀上打了一下,没好气的说道:“吴都督你这是笑话人是吗?”

  大家都哄笑了一阵。

  宋教仁请众人落座,大家相互絮叨一些近况。从宋教仁那里得知到黄兴还在南京,孙中山上个月回沪,现住在江南制造局都督府。吴绍霆深知宋教仁现在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北上组阁,所以特意询问了一番行程准备。

  “前面的工作都差不多了,我党昨天刚刚派了专员先去北京那边安排。拟定是在二十三号乘火车到天津,克强会在南京等我,说是要送我北上。”宋教仁说道。

  “二十三号?行,我就在上海多留几天,到时候我送你到南京,克强再从南京送你到北京,好的很。”吴绍霆郑重的说道。

  宋教仁连忙推辞道:“震之,你离开广东那么久,万一广东出什么事可不好。好歹广东是革命首义之地,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克强说要送我去北京我都觉得麻烦,我三十多岁的人,还是小孩子吗?”

  吴绍霆坚持说道:“渔父啊,你这次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北上施行民主事业,自从去年革命之后,这可是大家翘首以盼将近一年的头等大事,无论于公于私,我送送你是应该的。就这么决定了,你不要推辞。你要是再推辞,我告诉你,我可会追在火车后面跑着送你到南京。”

  大家被逗笑了起来。宋教仁感激的点了点头,叹道:“你都这么说了,我可不敢再乱来。”

  晚上众人到党部附近的饭店吃了一顿饭,回头又到宋教仁公寓聚谈了一番。

  吴绍霆关切的询问了宋教仁组阁之后的政治方针,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整个完善谈话都很愉快,大家心平气和的各抒己见,对中国未来充满了希望。晚上九点过后,众人陆续起身告辞,吴绍霆带着手下返回了上海俱乐部。

  回到房间,吴绍霆先前愉快的情绪一扫全无,从下午见到宋教仁到刚才告辞,他一直都是装出一副充满希望的样子。虽然历史因他而发生了改变,可是很多大事件随之也提前发生了,几乎是辛亥革命之后的翻版。他原本还很相信蝴蝶效应,认为历史会走上大的岔口,显然这个想法是错的,岔口只是局部,“历史必然性”还在起着主导作用。

  他不太确定宋教仁这次北上会不会遇刺,所以才要求送其到南京。到时候在火车站,他跟手下还能照应一下宋教仁,到了南京之后则由黄兴接手,或许就能避免惨案的发生了。如果说孙中山遇刺,他可能不会那么关心,反倒还会轻松一些。可是宋教仁是一个难得可以拉拢的革命党人物,尤其国民党成立之后宋教仁的政治地位一下子拔高到新的层次。

  于公保全宋教仁可以得到一笔政治资源,于私哪怕没有政治资源,政权到这个人才加盟同样是一件不错的事。宋教仁可是具有很多附加价值,不仅仅能拉来一批政治家,还能影响号召国内外的资产阶级人士。

  上元节这天,吴绍霆与孙中山、陈其美、廖仲恺、宋教仁等等一起在都督府会餐。

  之后的几天,广东发来一份电报,告知第一批德国军火已经顺利抵达广州。一万五支毛瑟枪可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运输,更何况德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做了一笔吃亏的买卖,肯定不会让吴绍霆好过。所以这批枪炮按照合同的规定,分六批次限期两年之内交货。第一批一共六千支步枪,一千万发子弹,以及两门大炮。电报发来时,相信货物都已经卸载完毕了。

  中德张盛霆军械公司去年年底已经开始建设厂址,部分德国技术人员和机械陆续抵达广州。德方的要求是由中方妥善安置这些技术员和机械,吴绍霆经过合计之后发现,这些人简直就是豪华旅游团,十二个人员、二十台机械,维护费用竟然等同于一个加强连。吴绍霆只能认了,在谈判时他坑了德国人太多,早就料到德国人敢答应这些条件是有代价的。

  卷二:大革命 第237章,刺杀宋教仁

  二十三日的上海火车站很热闹,国民党党员来了很多送行的人。火车站周围张扬了许许多多的五色国旗和青天白日党旗。本地记者、外国记者人数众多,提前到场抢占有利位置,记录中国第一个政党起步的历程。一些上海知识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也纷纷前来凑热闹。宋教仁、吴绍霆、廖仲恺等人分别乘坐了五辆小汽车,从党部一路直抵火车站。

  下车之后,吴绍霆跟他的手下一直紧跟着宋教仁。火车站的职员早先清出了一条道路,让国民党一行人能够顺利进入站台。宋教仁内心十分激动,但表现的却很沉稳,他向到场的记者、送行的人群挥手质疑,然后走进了火车站。

  站台上比外面更拥挤,并非是送行的人太多,而是火车站每天的情况都是这般。这个年代的火车站都很不大,来来往往出行的旅客有又太多,因此才会这样。

  国民党北上代表一行七个人,党内送行同志的簇拥出现在站台,一些敬业的记者紧紧跟在后面。开往天津的火车五分钟前刚刚进站,现在正停靠在站台边,工人们忙碌的更换水和沙袋,站台工作员疏导旅客逐一上车。

  宋教仁先让其他代表上火车准备,随后转过身来,微笑着对众人说道:“仲恺、行严、伯循,诸位就送到这里吧。站台上人来人往不方便,我本是代表民意,岂能因为个人出行影响民生呢?就请回吧。”

  于右任叹道:“渔父用心,我等真是自愧不如。既然有吴都督陪同,我们自然放心了。”

  吴绍霆双手插在西服裤子的口袋里,微笑着说道:“伯循先生放心,我一定将渔父兄安然送到南京。”

  廖仲恺、章士钊等人上前一一与宋教仁、吴绍霆握手,每个人都说了一句保重,随后就停在站台外围,目送宋教仁和吴绍霆等人上火车。

  吴绍霆今天只带了邓铿和另外两名随从,他原本还打算多带一些人,可是宋教仁认为这样太做作,而且又没有那么多火车票。宋教仁之所以准许吴绍霆带三个随从,主要还是考虑吴绍霆一省都督的安全,他不认为自己会出什么意外。

  “我长这么大,我第一次坐火车。”吴绍霆一边陪着宋教仁向车厢所在的站台走去,一边自嘲的笑着说道。

  “这倒是奇闻,你真的第一次坐火车?”宋教仁乐了起来。

  “是啊,出行基本都坐船。不过在英国时坐了一回铁轨电车,挤来挤去、摇来摇去,跟坐船似的。”吴绍霆笑着说道。

  “呵呵。等我到了北京,关于中国铁路的问题我一定会重视的。尽量把出让的铁路都从洋人手里争取回来。孙先生曾经设想过一张中国未来的铁路图,我认为很好。我希望在我任期内能实现这份铁路图的三分之一,到时候你从广东到北京、到上海就不用坐船了。”宋教仁充满憧憬,语气透着认真的说道。

  吴绍霆深深的点了点头,用同样的口吻说道:“好,我等着这一天。铁路这东西可不单单是交通那么简单,让外国人掌握它们是很不好的。我最痛恨前清那些无良奸商,但凡把铁路权出让给外国人的人,都当斩。”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个推着小食车的小贩。吴绍霆吩咐一个随从去买点瓜子。

  就在秤瓜子的时候,身后不远处的人群里传来了一个妇女的牢骚:“脓作死呀,挤什么挤,没宁教没人养!”

  吴绍霆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他快速转过身来看了去,只见身后人群中果然有一个身影快速的向这边冲了过来。那人穿着一身打补丁的马褂,头上戴着一顶麻帽,头发蓬松遮住了脸,看不清楚是什么人。他下意识的跨了一步挡在宋教仁前面,一只手伸进了自己西服内握住了勃朗宁手枪枪柄。

  一旁邓铿见了,同样警觉了起来,他顺着吴绍霆的目光转过身,侧了半个身子挡住了吴绍霆,伸手向后腰去摸枪。

  然而当那个人冲到近前时才发现是一个火车站打零工的工人。

  邓铿回头看了吴绍霆一眼,他一句话都没说有,只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吴绍霆把手抽了出来,整了整自己的西服,心中有几分唏嘘,看来自己太紧张了!

  宋教仁这时也回过头来,他有些奇怪问道:“震之,怎么了?”

  吴绍霆淡然的笑了笑,若无其事的说道:“没什么,我看看仲恺先生他们回去没,如果没回去我跟他们挥手道别一下。”

  宋教仁笑道:“你还真是有心呀。”

  就在吴绍霆认为一场虚惊刚刚过去,他突然看到宋教仁身后十米远的地方闪出一个人影,那人一副黄包车夫的打扮,手里握着一把毛瑟手枪。一旁一个旅客看到了手枪,马上尖叫了起来:“他有枪,他有枪!”可是这提醒太晚了,黄包车夫已经举起了手枪,对准了宋教仁的后脑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