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41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可是以广东目前的情况,除了支援军火和物资之外,还能有什么有效的援助?

  前段时间吴绍霆对这个问题好好思索了一阵,一旦李厚基下定决心进攻广东,许崇智守不住漳州,战火蔓延到广东时,他照样还要拆东墙补西墙的派兵阻止李厚基的大军。弄不好许崇智这个盟友面对强敌又无外援,索性直接倒戈投靠北洋政府,这才是真正得不偿失。

  迟早是要面对福建大军的威胁,晚一步拆墙的风险还要更严重,倒不如咬紧牙关、勒进裤腰带,抽调一部分粤军援助许崇智。这样一来虽然不利于粤北战事,但一来可以绑牢许崇智,二来战火不必在广东省内爆发,三来还可以在国内国际制造一股气势——粤军在粤北战事胶着之时,还能派兵援助福建,这是何等的雄心。

  吴绍霆暂时没有打算把这个想法告诉何福光,一切还要等到福建正式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让广东各界都知道事态严重,到那个时候正好可以抛出这个想法。

  “这件事要从长计议了。”他深沉的说道。

  卷三:南北对决 第321章,兵工厂的困难

  1912年1月1日,这一天对吴绍霆来说很熟悉,如今他或多或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自己提前带来了革命,导致元月一日的元旦节不复存在,真不知道后世的人们在公历新年到来的日子,用什么理由来庆祝这一天。

  不过这一天注定是一个好日子,一大早天色蒙蒙亮时,广州都督府官邸的大门就被人拍响了。警卫揉着睡眼朦胧的眼睛慢吞吞走出来,既然有人能通过都督府外墙,那肯定是自己人了,所以不必那么紧张。

  只见站在大门口的人是一个熟面孔,可是好像很久不见,一时又叫不上名字。对方穿着一身厚实的冬装工服,衣服上面沾了很多污渍,不过人倒是干干净净,好像是刚刚出工厂时清洗过一番。

  “先生,您是哪个部门的吗?”警卫客气的问了道。

  “真麻烦,进外院时问一遍,现在又要问一遍,我是广东兵工厂的总办张志诚,我有要事要找都督,很要紧的事。”张志诚神情激动,双眼闪烁着奕奕神光,仿佛发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

  “原来是张总办,可是……现在七点钟还没到,您……您不会一晚上都没休息吧?”警卫十分诧异的问了道。

  “你就不用多管其他,快去通报都督,我现在就要见他。”张志诚不耐烦的说道。

  警卫只好先请张志诚到官邸前厅稍候,自己匆匆忙忙的就跑到隔壁的侍从室通报了。

  吴绍霆凌晨两点才睡下,这些时日因为粤北战事的原因,他时时刻刻都要关注前线的消息。很多时候傍晚发来的电报,由于无线电的延迟,直到大半夜时才能整理出来,所以他都得熬到很晚休息。

  当他被侍从叫醒时,从被窝里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天色竟然还是黑的,不禁问道:“是粤北出事了吗?”

  侍从回答道:“都督,是广东兵工厂张总办有事找您。”

  吴绍霆听到这里,真不知道该喜该忧。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过张志诚,而这位留洋理工高材生每次都喜欢出其不意。不过他猜得出来,张志诚越是急着见自己,那就意味着有重大发明问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一跃而起,只披了一件大衣就快步迎了出来。

  因为前厅比较靠外,而且十分通风,吴绍霆让侍从把张志诚请到了官邸正厅。

  张志诚进来之后,先前激动的情绪更加明显了起来,他匆匆的来到吴绍霆面前,亢奋的说道:“震之,你知道吗?我把麦特森轻机枪分拆,利用德国的机械研制了一把全新的轻机枪,我们广东厂以后再也不用向丹麦购买生产权了。”

  吴绍霆不由一怔,喃喃的说道:“麦特森轻机枪?”

  他虽然去过广东兵工厂,可是很少深入了解兵工厂的车间制造情况,甚至都不知道广东兵工厂生产过麦特森轻机枪。不过他或多或少还是知道麦特森轻机枪的信息,这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支正式的轻机枪。

  虽然在麦特森问世之前,德国人用马克沁改造过手持机枪,可是那种“迷你马克沁”一分钟高达四百发的射速,而一梭子子弹却只有五十发,在战场上别说能打中敌人,扳机扣动之后,很快就只能拿来给敌人肉搏。

  麦特森轻机枪比起重机枪要方便许多,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轻机枪的性能和作用,比起“迷你马克沁”要实用的多。因此它才被称为全世界第一支轻机枪,直到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问世之后,才渐渐黯然。不过直到二战结束,丹麦仍在生产这种枪型,主要是因为捷克式轻机枪的消耗太严重。

  张志诚看了吴绍霆一眼,奇怪的问道:“都督,你不知道麦特森轻机枪吗?”

  吴绍霆无奈的笑了笑,说道:“我听说这把枪,我在德国留学时还学习过它的使用方法,严格的说麦特森不是机枪,只能算是半自动步枪罢了。但是我确实不知道咱们广东厂有生产过这种武器。”

  张志诚点了点头,兴奋的说道:“没错没错,都督你说的没错。麦特森的枪机原理确实是半自动,所以它提供的火力极其有限。其实都督你没听过麦特森也很正常,当年还是岑春渲岑大人扩建广东兵工厂之后才引进麦特森轻机枪的生产线,不过因为做工复杂,成本昂贵,在中国的销路并不好,四年前好像就停了,前后一共只生产了两千支不到。”

  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这两千支大部分都送到北边去了,还有一些让香港的军火商转卖给越南的法军。”

  吴绍霆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这样。你快说说,你是怎么研制出新的轻机枪的?”

  张志诚脸色露出了几分荣誉,得意的说道:“前天中德公司的钱德勒把定型的自动步枪拿给我看了,都督你也看过了吧。”

  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跟我预想的要差一点,造型有些大,重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合适,不过好歹解决了性能和耐久的问题。”

  张志诚说道:“就是这样。我把麦特森分拆之后,强固了枪管,把弹匣从枪身上方改为枪身下方,为了增加装弹量,我把立式弹匣改为了鼓式弹匣。最重要的是,利用德国机械的精密,我把半自动枪机整个拆掉,装上了我们自己研发的导气式枪机。”

  吴绍霆瞪大了眼睛,导气式枪机适合火药威力强的子弹型号,让张志诚改装在轻机枪上,还真是挺合适的。听完张志诚的介绍,吴绍霆不禁联想这家伙不会是把俄罗斯的RPK74提前研发出来的吧?造型和枪机几乎是与RPK74一模一样。

  “是吗?来来来,先坐下慢慢说。这把轻机枪你试验过了吗?”

  “我连夜做了最后的调整,凌晨三点一刻时进行了试射,有效射程超过了八百米,一百米能穿透普通房屋的墙壁。不过现在还有两个缺陷,其一是后座力比麦特森大,其二就是我们中国的钢材质量不好,一个弹鼓的子弹打完,枪口都烧红了,枪管也在冒烟。”

  “德国钢铁厂难道不能冶炼出合格的钢材吗?”吴绍霆问道。

  “能,不过只有一座钢铁厂,产量有限。现在广东厂和中德厂都在铺设自动步枪的生产线,所有德国钢铁厂出产的钢材都投入自动步枪上了。我研发这架新型轻机枪,估计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组建生产线。”张志诚叹了一口气。

  吴绍霆沉思了片刻,他知道先进的武器在战场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轻机枪的运用,比起单纯的马克沁重机枪来说,必然存在突破性。他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打理军工厂的事务,原本以为张志诚这个人才能帮自己协调妥当,没想到张志诚是属于研发型人才,对行政管理一窍不通,无法合理的统筹生产线。

  广州现在的两座军工厂系统,面临很多积累下来的问题。首先就是革命粤军装配的原厂GEW.98步枪,与广东旧有子弹生产线的口径问题。

  卷三:南北对决 第322章,骑兵团的大破袭

  1910年时,北京政府陆军部已经统一了全国枪械的口径,采用民元式六点八毫米步枪口径,金陵厂、汉阳厂和天津厂的子弹口径早就定式下来。

  广东厂生产的子弹分內供和外销,內供的子弹口径自然要合符GEW.98步枪的七点九二毫米,而外销的子弹则遵照民元式六点八毫米。这让广东厂生产压力徒增两倍。

  如今自动步枪已经定型,虽然生产线还在建设当中,可自动步枪因为是导气式枪机的原因,需要大威力的弹药,定制的口径是接近莫辛纳甘的七点九一毫米口径。

  现在哪怕不算上张志诚研发的轻机枪,广东厂已经有至少三种(还有马克沁重机枪)不同口径的子弹生产任务。

  子弹口径无法统一的结果有利有弊。前线作战部队不能就地补给,必须等到后方运输专门的弹药。敌人在缴获了步枪之后,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子弹而无法使用。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如果吴绍霆他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扩建兵工厂,增加生产线和运输线,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当然,能够在资金充足的情况,尽量保证子弹口径一致,减少后勤压力,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志诚,真是辛苦你了。你我都有很长时间不曾见面,没想到你每天废寝忘食的钻研新式兵器,这种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吴绍霆赞叹的说道。

  “难得有自己感兴趣的事,自然要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热忱了。一定要让洋人知道,我们中国人能比他们制造出更优秀的军火。”张志诚庄重的说道。

  “你有这个样的想法非常好。回头我会想办法扩建兵工厂,你的轻机枪是好东西,越早投入使用,对革命粤军就越有帮助。这两天我会抽空去一趟兵工厂,详细见识一下轻机枪,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好。”

  送走张志诚之后,吴绍霆坐在客厅里发呆了一会儿,他今天突然意识到兵工厂是大事,需要找一个真正合适的管理者来负责。如果张志诚有一点经营头脑,或许兵工厂早就成为了张盛霆公司之外第二大盈利单位。

  可是放眼全广东,他若能找出合适的人选也不用让张志诚熬到现在,倒是可惜了张志诚这个研发人才。

  ——————————

  与此同时,湖南与江西的交界之地,冬季的清晨依然是灰蒙蒙的一片。

  李文范坐在一处土岗上面,晨雾沾湿了他单薄的军装,他眯着眼睛深深吸了一口盛霆牌军供烟,极其缓慢的吐了出来,吐纳之间的动作是那么小心翼翼,似乎每抽一口烟都要竭尽所能的去享受、去品味。

  并非是李文范嗜烟,自从骑兵团偷袭了宜章县之后,团部和后勤辎重全部返回了乐昌,他现在带领的是三个赤裸裸的骑兵营,战士即杂役,杂役即战士,再也没有专门的辅助部队。

  为了轻装简行、隐蔽行踪,骑兵团丢掉了所以累赘,出发之前军粮和马料一律交给骑兵自己运载。能装多少是多少,前提是不能拖累全军的行动效率。

  轻装之下,人和马的负重量极其有限。从广东潜行来到湘赣交界,途中绕了一个大圈子,三天前部队的粮草就耗光了。这几天士兵和战马全部依靠野食,初冬的季节只能挖到一些山薯和草根,好在勉强是熬到了今天。

  香烟现在对李文范来说就是奢侈品,他现在正在抽的半根,还是昨天没舍得抽完的。

  这时,三营营长林文龙从土岗下面爬了上来,对着双手哈了一口气,接着使劲的搓了搓。他顺着李文范的目光向前看了看,然后说道:“团长,你坐在着看什么呢,不冷吗?”

  骑兵团从广东八、九月份一直战斗到今天,全团都还是夏天的单衣。这次行动之前没来得及领到冬装,现在又是处在江西、湖南一带,对于他们这些南方人来说,确实有些难受。

  “你别老想着冷,不想就不冷了。”李文范不动如山的说道。

  “团长,散一支红双喜给我吧。要是知道这次跑这么多天,我早早准备两条烟藏在鞍袋里,现在又冷又饿,连精神粮食都没,真够呛的。”林文龙笑呵呵的说道。

  “就只剩下烟屁股,给你。”李文范一边说着,一边还抢着深深吸了一口。

  林文龙心急的恨不得动手去抢,接过那支所剩无几的香烟,赶紧贪婪的吸了一口,美美的吐出了一个烟圈,先前的寒意消除了不少。

  李文范站起身来,拍了拍自己屁股上的灰,说道:“去把地图拿来。”

  林文龙转过身冲土岗下面喊了一声:“老唐,拿地图来。”

  缩在战马后面正在睡觉的唐生智,听到了营长的喊话,一股脑从跳了起来。他从鞍袋里掏出了地图夹,三步两步的冲上了土岗,把地图在先前李文范坐的土埂上摊开。

  借着朦朦胧胧的晨光,李文范看着地图,问了道:“我们现在的方位……”

  唐生智熟练的在地图上指出了一个位置,先一步说道:“我们目前在这里,越过前面的那片山林,下了山就是江西地界。”

  李文范点了点头,欣然的说道:“咱们总算是要熬到头了。九天时间走了八百多里,不快不慢刚刚好。今天咱们一鼓作气,直接杀到大余县,端了江西军的后勤基地,江西军算是要重蹈南征军覆辙了。”

  林文龙在一旁笑道:“我看,最重要的还是兄弟们总算可以吃顿好的了。吃自己的东西不香,吃别人的才香呢。”

  李文范立刻下令道:“好的很,马上叫兄弟们都起来,天都亮了还他妈的睡觉。今天日落之下,咱们的枪必须打响。”

  “是。”

  十分钟后,一千两百名骑兵以营为单位陆续开动。李文范带着三营先行,二营和一营相隔五里左右的距离跟在后面,沿着山路闷声不响的前进。

  晌午之前全军顺利穿过湘赣边境。探马在前方打探到一个消息,大余县到赣州的一段道路因为前不久的泥石流,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堵塞,无论是军队还是商旅,都被困在赣州南边的南康。这对骑兵团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大余县的守军不会很多,而且赣州来往大余县的交通线也会清静许多,有利于骑兵团快速行进。

  过了边境之后,持续行进了两个小时,直到正午方才休息了一会儿。

  士兵们拿出一路上储藏的山薯,擦干净之后就生着吃。李文范还让士兵把多余的食物全部拿出来喂战马,今天之内即将开战,战马是骑兵的命根子,战前肯定要好好的吃顿饱。

  午后刚过,骑兵团再次上马出发。

  这时李文范认为已经没必要再隐藏行踪,直接带着手下上了官道,浩浩荡荡的向大余县挺进。路上遇到了不少行人,也遇到了穿着江西军军服的士兵,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大群从天而降的骑兵,一时间根本没反应过来。

  就算反应过来也无济于事,以骑兵的机动速度,江西军民根本不可能赶在他们抵达大余县之前通风报信。

  下午四点,李文范的骑兵抵达鸡关寨,这是一处山区的关隘。

  探马发现关隘驻扎着第二混成旅的哨兵队,李文范果断发动了进攻。

  江西军哨兵队打死都没有料到,敌人竟然从大后方摸了过来。好不容易调整了方向,可是面对有迫击炮的粤军,关隘的重机枪据点几乎都没打上几枪,直接被铺天盖地的炮弹炸翻。

  战斗持续了二十多分钟,粤军顺利占领关隘的碉楼,俘虏了几个活口,其余没死的敌人全都逃跑了。李文范派了一个支队的骑兵去追击,顺便充当侦查兵,探查大余县郊区的情况。

  接着,他拷问了俘虏,获悉了江西军电报密码,于是安排通讯兵利用关隘的电报发了一份假消息到赣州,称梅关遭到粤军突袭已经失守,傅良佐和唐天喜一死一俘。又发了一封电报到梅关,称李纯在赣州遭遇刺客狙杀。电报发出,即刻破坏通讯线路。

  骑兵团仅仅在鸡公寨停留半个小时,再次出发直奔大余县。

  先前派出的支队正好回报,侦查到大余县的几个布防点,不过先前鸡公寨的逃兵未能全部击杀,逃了好几个。

  “不要紧,他们已经没时间布防了。兵分三路,直接杀过去。”李文范下达了作战命令。

  骑兵团一分为三,从三个方向开始突击。李文范亲自带领第三营,来到大余县郊区,下马之后以步战形式吸引火力。第二营一直绕到西边,沿着郊区的街市发动进攻。至于第一营最为骁勇,利用另外两个营分散敌军注意力,全营骑马冲进县城中心,抓住几个老百姓问清楚敌人大本营,然后气势汹汹的杀了过去。

  大余县与梅关相距只有三十里,是梅关前线部队储藏战略物资的地方。物资基地向来是有重兵看守,只是一来因为距离梅关不算远,二来前段时间后续部队络绎不绝的经过,三来正面战场正是白热化阶段,所以能调走的部队都调走了。

  如今留守大余县的只有一个后勤团部和一个步兵营。面对突如其来的粤军,而且还是三面发动进攻,不仅声东击西,更是防不胜防。

  天色还未黑,后勤团部已经让第一骑兵营给端掉,击毙了一个少校、两个上尉,俘虏了一个中校。

  唯一的步兵营也在七点之前败退下去,残兵丢盔弃甲,向梅关逃跑去了。

  梅关两个旅部在五点三十分时接到第一份电报,是说李纯在赣州遇刺,这个消息引起了傅良佐和唐天喜极大的震惊。他们连忙发电报回赣州,求证此消息,哪里知道六点整时又收到第二份电报,大余县被粤军偷袭。

  傅良佐和唐天喜立刻意识到第一份电报可能是假消息,随后赶紧抽调了两个旅部的警卫营,由唐天喜亲自统帅,火速向大余县驰援。

  可是梅关前往大余县最快要两个小时,当唐天喜带兵抵达大余县南郊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红光,把夜空烧得通红,粤军早已不知所踪。

  卷三:南北对决 第323章,援闽计划

  唐天喜走进刚刚被粤军劫掠过后的团部大院,地面上血迹、弹壳、纸片等等,混杂成一片狼藉的景象。来到指挥厅,这里连一张完好的椅子都找不到,墙壁上到处都是弹孔,士兵们刚刚抬着最后一具尸体出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