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82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展堂他们怕是不顶用,我要去见见侠如先生。另外,听说烈武先生也到日本了,是上个星期的事情。我打算顺道一起拜访一下。”陈其美不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把蒋志清当自己人,什么都话都不隐瞒着,如今早已养成了一种习惯了。

  “柏先生到日本了?”蒋志清倒是第一次听说。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生于安徽寿县南乡柏家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幼年习读《山海经》、《尔雅》、四子书、七经等,还常常带领小伙伴们模仿军人摆阵操练,他边指挥边对大家说:要杀尽一切恶人及贪官污吏。年龄稍大后,他研究农学,虽“胼手胝足,处之夷然,不以为苦”。16岁时,代父到私塾馆授课3年。柏文蔚父亲望子成仕,多次要他参加科考应试。父命难违,21岁那年他前往应试,从州试、府试、到院试,得心应手,一发即中。父母高兴,乡里羡慕,而他自己却认为,“经国大计,不在此雕虫小技也。”中日甲午战败后,柏文蔚与孙毓筠、张树侯等人在寿城内创立了“阅书报社”,同时改良藏书楼,创立天足会,把改良思想付诸初步实践。

  “是这样的。你先去安排吧,明天你跟我一起去。最烦乘船下船时候要说日本话,这方面我不在行,没你可真不行。”陈其美点了点头说道。

  “大哥,您突然要跟侠如先生和柏先生会面,难道……”蒋志清多了一个心思,他知道陈其美与李烈钧、柏文蔚两人的并不算熟络,而恰恰这两位又是昔日的省督,在革命阵营中算是颇有实权的人物。纵然李烈决和柏文蔚因为二次革命的事情被迫下野,但做过都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余威,只消振臂一呼,一定还是有响应的声音。结合陈其美这一个月来一直不曾放弃回国再图的情况,不难猜测肯定是有私下展开行动的企图。

  “你先不要多问,到时候你跟着我一起去,自然会知道是什么事。”陈其美盯着蒋志清,用一种告诫的口吻说道。

  “大哥,不是小弟多嘴,可是现在国内的情况已经对我们不利了,大哥若是一意孤行,只怕不仅不能帮助革命,反而还会惹祸上身呀。孙先生不知道就算了,可是小弟是知道大哥你做过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有必要提醒大哥你小心才是!”蒋志清见陈其美这幅态度,已经可以确定陈其美的企图,他不顾惹怒陈其美,强调的劝说了道。

  “我要小心什么?哼,哼,吴绍霆他若真有能耐,也不会白白浪费我这次机会。哼,他这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人人得而诛之。”陈其美勃然大怒起来。

  “大哥,北洋政府都抓到人了,只要躺在医院的那个人一醒,迟早会把您供出来。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哥您应该想办法洗脱嫌疑,要不然您不仅惹到了北洋政府,还把吴绍霆也给得罪了,这可不是儿戏呀!现在倒好,大哥您非但不想办法,还要继续惹是生非,这不是步步在向绝路上走吗?”蒋志清十分诚恳的继续劝说道。

  “你别瞎操心思!我告诉你,我这次去东京,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你以为我去做什么?问李都督和柏都督要兵要枪?纵然我要,他们拿的出来吗?”

  “原来大哥您早就想到了,那大哥你打算怎么做?”

  “路上我在告诉你。”陈其美深沉的说道,但是他眼神中已经闪过了一丝凶光。

  ——————————

  七月十日,德国总领事安德烈在邓铿的引领下走进了都督府的办公大书房,吴绍霆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之前吴绍霆前往北京,特意交代让邓铿负责与安德烈商谈代理生产子弹的事宜,只不过安德烈认为邓铿太年轻,可以趁机好好占一把便宜,可是没料到邓铿早就有自己的底线,于是两个人一直谈到七月初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前几天吴绍霆刚刚从北京回来时,邓铿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不过那时候他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这件事上,索性就拖延了几天。显然安德烈对架设生产线的计划也不着急,甚至咬定这桩买卖对吴绍霆最为有利,或迟或早吴绍霆都会来找自己。

  事实上直到今天吴绍霆手头上的许多要紧事依然尚待处理,比如军屯大运动的细则,又比如战后重建的筹款,再比如遇刺案的余波处理,等等等等,摆在这里的每一件事对吴绍霆来说都比帮德国生产自动步枪子弹要重要的多。在北京的那段日子里,他曾花工夫思索德国人到底是在盘算什么,出设备,出技术人员,出机械,有这些条件为什么不干脆在本国或者同盟国设置生产线,哪根神经有问题非要跑到中国来设置一所秘密工厂呢?

  起初,他认为德国人只是看中广东战争之后广东一派的发展潜力,可是回到广州细细一想,如果德国人真想扶植广东做代理人,只需要借枪、借炮、借帝国马克即可,何必这么大方送一堆生产技术和人才?

  要知道生产一千发自动步枪子弹,充其量只需要几十快钱的成本,然而一旦加上货轮的运输费,只怕要到达上百块。虽然表面上只增加了十几块钱,但换算到每一批货物那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就算德国人钱多的用不完,完全可以把这比钱做为贷款给吴绍霆,这样反倒更经济实用、更低碳环保。

  正是因为一直没想通这个问题,吴绍霆总觉得心头有一片梗块,他不喜欢被人耍,尤其是被洋鬼子耍。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33章,德国人的又一谈

  走廊上传来脚步声和谈笑声,大书房的房门很快就被敲响了。

  邓铿打开门走了进来,对正在看公文的吴绍霆提示道:“督军,领事先生到了。”

  吴绍霆没有放下手中的文件,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应了一声:“嗯,请进吧。”

  邓铿闪过身,将跟在身后的安德烈请进了大书房。

  安德烈穿着一身白衬衣,领口还扎着一朵领花,常年滋润在啤酒里的大肚子十分挺拔。正直盛夏的广东温度可不低,让他这个体型不合适的人一路走来,已经是满头大汗、汗流浃背了。他迫不及待把手杖丢在一边,然后拉开书桌前面的椅子大大咧咧坐了下来,顺便拖起领花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够呛,这鬼天气,热死我了。真可惜吴将军您这次不是到那边作客,否则我冰镇的大主教黑啤酒保证你让这该死的天气变得可爱起来。”

  “安德烈爵士,咱们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拐弯抹角了,对您来说,这次合作的商谈已经拖了两个多月了,对我来说,广东战争结束之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更应该尊重时间才是。”吴绍霆语气没有任何热情的地方,隐隐约约甚至还有几分不耐烦。

  安德烈微微怔了怔,自己脸上原本热情的样子一下子僵持了起来。他十分诧异吴绍霆今天的态度,自己提出的合作项目对吴绍霆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呢!

  “吴将军你说的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言归正传吧……”

  “前段时间你跟我副官所谈的条件,原材料需要我们广东承担一半的经费,然后供应时限必须在七年以上?安德烈爵士您是明白人,如果这个条件我们能接受的话,咱们的商谈也不至于拖延到今天。”

  “您说的对,那就让我先听听您的建议。”

  “原材料这种事完全就不应该成为条件,广东可以成为贵国自动步枪的代产点,不收取一分钱的劳务费已经很近人情了,若是为了一堆五年、十年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用的机械设备,还有不知道是不是混吃混合并且奇技自踞的技术人员,他们能全心全意为我培养人才吗?看看现在咱们中德张盛霆军械公司的情况,我相信您应该知道我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吴绍霆缓缓放下手里的文件,拿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说了道。

  “吴将军,咱们可是长期合作,若我方真有违约之处,吴将军完全也可以中止继续合作。您是有这个主动权的。”安德烈被吴绍霆一连串的问话弄得阵脚大乱,仓促的做出了回应。

  “这样吧,我完全看在你这个老朋友的面子上再做一些让步。十五年的义务生产,原材料全部由你们承担。若是能答应,咱们就继续谈。若是不能答应,今天也算是给咱们彼此一个交代了。”吴绍霆没有理会安德烈的解释,直接切入正题。

  十五年看上去十分长久,比安德烈提出的十年计划更为划算。但这只不过是吴绍霆耍的一个小心眼罢了。十五年的生产合作,也就意味着德国方面要确保生产设备有十五年以上的寿命,并且提供长达十五年的维护,而那些技术人员多多少少也要延期驻留。

  当然,这些小便宜可有可无,关键还是在吴绍霆知道一战即将爆发,纵然历史或可改变,比如德国下血本投入自动步枪使用,在某一场决定性战役上走了狗屎运压垮了敌人,最终扭转局势成为战胜国。若是德国胜利,在欧洲捞足了利益,自然不会再在乎区区广东的一个生产线;若是德国依然战败,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会限死德国军工业,以广东代理生产线的运营成本来看,势必会首先放弃。

  所以,时间限制对吴绍霆来说并不算什么,除非一战迟迟不开打,一旦开打无论胜败对自己都有好处。关键是还是更实质的利益。

  “十五年?吴将军,你可要想清楚?”安德烈惊讶不已,连连追问道。

  “我希望能跟德国保持长久的合作,生产子弹不过是一部分,若是能靠着这份合作项目而衍生出其他的合作关系,那对我来说就是大赚一笔了。”吴绍霆故作深沉的笑道。

  安德烈听到这里,心中立刻有几分得意,看来这位吴大将军果然是亲德人士,日后未必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呢!他哈哈大笑了起来,畅快的说道:

  “哈哈,吴将军这份友好的心思实在值得赞赏,我一定会如实转告给公使大人和帝国内部相关人士。我相信只要吴将军能一如既往的保证这种友好,我敢打赌,日后您与大德意志帝国的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多。”

  “如此,那我就先多谢了。不过就眼前这件事,安德烈爵士您有什么看法呢?”吴绍霆随意的笑了两声,接着又说道。

  “吴将军既然都规定了死条件,那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呢?不过还得请吴将军再等几天,容我把这件事上报到青岛方面,一有消息一定尽快答复吴将军。”安德烈微笑的说道。

  “那好吧,我就恭候爵士先生的答复了。”吴绍霆答应了下来。

  “既然今天公事交代结束了,我就不多打搅吴将军,告辞了。”安德烈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准备去拿自己的手杖。这里实在太热,早点回去美美的喝上一口冰镇啤酒那才痛快。

  “不急,我倒还有一些要紧事要请教一下爵士先生。士元,去拿两杯冰镇酸梅汤来,虽然没有德国啤酒那么痛快,好歹是祛暑消热的好东西。爵士先生不妨先喝上一杯,我们再谈一谈关于代理生产子弹的事。”吴绍霆忽然出言拦下了安德烈爵士,脸上带着几分认真的神色,仿佛真有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要立刻解决。

  安德烈爵士有些奇怪的打量了吴绍霆一眼,合作的事情不是已经谈完了吗?现在还要谈什么?他重新落座下来,心里不断的嘀咕着,不过看情形接下来的话题必然不会轻松。

  这时,一直站在书房大门旁边的邓铿接到吴绍霆的吩咐,立刻拉开门走了出去,也不知道是真的去拿酸梅汤了,又或者是故意离场,好让安德烈和吴绍霆两人进行密谈。

  “吴将军,您还有什么事吗?”

  “安德烈爵士,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两个人,索性就把话说得再直接一些好了。我一直想不明白,德国军事委员会是资金多的发慌了,又或者是某位委员脑袋中暑了,横渡印度洋只为了让我们广东生产子弹和自动步枪?是,工厂在广东很隐蔽很安全,可是运输船经过印度、苏伊士时,你以为会那么轻松的蒙混过关?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可是总会有倒霉的时候,德国不考虑风险也要考虑成本,这个道理安德烈爵士应该比我更懂。”吴绍霆一针见血的说道,既然自己猜不透德国人此举的意图,索性就开门见山直接询问,就算安德烈不肯透露,最起码也能套出一些线索。

  安德烈扬了扬眉毛,他万万没料到吴绍霆会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以他对中国军阀的了解,但凡有利益的事情抢先接在手里即可,无所谓要问得那么清清楚楚。他真是越来越搞不懂眼前这个年轻将军,对方不好好当他的一省霸王,把目光看得那么远作甚?

  “吴将军,总之这件事对你们有利,运输方面就不需要您来操心了。”他想推辞。

  “听你这么一说,看来贵国果然是另有打算了。”吴绍霆冷笑了起来。

  “我想,这些与吴将军没有直接联系。唉,这天气实在太热了,酸梅汤怎么还没送上来,我可要加双份的冰块。”安德烈故意避开话题。

  “如果我猜的不粗,广东代产的枪支弹药不是送往德国本土,十之八九应该是青岛。”吴绍霆慢条斯理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这一点,直到刚才安德烈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说过会向青岛请示,这倒是点化了自己。

  安德烈脸色微微一变,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这吴绍霆是怎么猜出来的?

  对吴绍霆而言,安德烈向青岛做请示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德国在远东军事机关就在青岛,有关军备方面的事请示青岛方面合情合理。他不过是借着这个灵光一闪,随口说出来试探一番,没想到还真让自己试探出来了。

  这个消息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部会发生重大变化,不会再按照历史的走向顺利发展下去。德国开始重视青岛军备发展,甚至下血本的秘密在广东安排军火供应,十之八九是要在青岛开辟一场战役战场。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34章,广东内部小派系

  吴绍霆不知道德国这么做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可是青岛战场如果僵持不下,对远东格局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他知道协约国负责进攻青岛德军的正是日本,虽然掺杂了一些英军,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历史上青岛战争前后不过八天的时间,德国在青岛修筑了五座大型碉堡,各式各样重武器齐全,结果却仓皇失败。

  日本在这次进攻中调遣一个师团五万人兵力,英军只有区区两千不到的人数,而德国方面据说战前已有四万五千人,后来几艘主力舰趁夜突破胶州湾封锁撤离,最终日德在陆面交战时德军固守堡垒的士兵只有五千不到。

  战前德国已经打算放弃青岛,并正式提出将青岛归还中国的外交交涉,因此德军士兵一开始就无心作战,直到主力舰突围之后更是无所牵挂,再加上战前弹药不充足,所以未能坚守的太久。

  倘使现在德国决心在青岛打一场狠战,那结果肯定会大有不同,就算最终还是失败,但最起码也会让日本和英国尝到苦头。

  吴绍霆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件事有利可图,毕竟战争是发生在中国领土上,大前提就是不好的。但世界大战即将发生改变,如果他能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说不定真的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大收获。他是绝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吴将军,我劝你不要操心这些与您无关的事。否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安德烈爵士冷冰冰的说道,语气之中带着十足的威胁味道。

  “安德烈爵士,如果你能给我一些暗示,我保证这次合作会很愉快。您应该对我放心,我是一个做事有分寸的人,德意志帝国是我的合伙人兼利益同盟,我自然会站在你们这边考虑问题。如果你依然坚持对我见外,虽然我能理解,可是在合作细节上难免会出差异,这一点是你我都不想看到的。”吴绍霆一点都不感到紧张,带着占上风的笑容慢条斯理的说道。

  安德烈爵士犹豫了一下,他知道既然吴绍霆已经猜出大概,自己再隐瞒也无济于事,弄不好这家伙到处宣扬透露,反倒对德意志帝国的军事布置会有大影响。他缓缓的吸了一口气,平静的说道:

  “我只能告诉你,你确实猜对了一点,广东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不会送往我国本土。至于其他的事情,我真心的奉劝你不要多掺和。德意志帝国只会选择聪明人合作,希望吴将军不要让我失望。”

  “你放心,刚才的谈话只有你我二人得知,我有责任保密下去。”

  “这样最好不过了。”

  这时,房门敲响了,邓铿非常合时宜的端进来两碗冰镇酸梅汤。

  ——————————

  与德国人的合作谈妥之后,吴绍霆知道安德烈会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毕竟他已经知道了不少情况,这笔生意已经到了不做也得做的地步。之后的几天,吴绍霆把剩下的交涉工作交给邓铿处理,自己则忙着粤北重建的计划。

  岑春渲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或者说这位老名士自打来广州之后就没有歇息过。他一方面与民政部、军事部讨论军屯运动的详细计划,另一方面又要顾着越南刚成立的贸易公司,除此之外关于吴绍霆提出的军法、宪兵制度也不能搁下。

  七月中旬这十来天,吴绍霆几乎每天都要跟岑春渲谈上一两个小时,把近期要落实的公务条条款款都理清楚。他原本还打算让岑春渲到广西、浙江走动走动,拉动一些外省的资金投资省内,利用这笔投资尽快恢复粤北的元气。只是看到岑春渲白头发越来越多,每日操劳不已,他知道不能再多加负担,只好改派李煜堂和张直负责这件事。

  这两位虽然都是老手,可是论名气和威望远远不及岑春渲。但只能一步步来,慢一点总比不做的好。

  战后重建最先开始落实的自然是韶关。五月下旬便已经开始动工。陈光壁这个老滑头市长还算有点能耐,竟然派人去了一趟北京说服国务院拨了一笔款项,虽然不多,但有胜于无。到七月的今天,韶关城中心已经有了明显起色,一批新楼宇拔地而起,新落地的市长官邸和市政厅更是恢弘无比。但是四周郊区依然是瓦砾废墟,后续工程正急需上面的拨款。

  广州军政府刚刚结束战争,两批公债都还没偿还结束,再加上刚刚扩编军队,财政上的现款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不过现款没有不要紧,好在停战之后和平已经成为主调,商人、大地主、资产阶级也都希望尽快恢复市场,纷纷联手组织民间力量,协助军政府战后重建。不仅如此,经过广东战争的真章,不少外国势力也看出吴绍霆的潜力,私人财阀和各大洋行明着暗着伸来“援助之手”。

  当然,本土商人、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帮助是实打实的,最多只求能得到军政府的政策便宜。而洋人断然不会那么好心,无论是贷款还是合资,都是要谋求更大利益。

  不过迫于需要,吴绍霆在七月十五日与花旗银行签署了一笔贷款协议,以广东联合银行部分股权做抵押,贷款了八十万美元。他将这八十万美元全部投入战后重建,在款项到手之后,即刻下令第一师和第三师部分临近驻军开赴粤北,与第十二警务大队一起,协助地方政府执行重建劳作,诸如清理瓦砾、搬运建材、铺路修桥等等。

  军政府新闻部积极的对军队协助重建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老百姓们切身实地的感到政府的关照,这可是广东乃至全国都罕见的举动。往年就算遇到自然灾害也极少有这样规模的官方介入,有点良心的官员顶多是组织本地军民或者开仓赈粮,没有良心的直接熟视无睹。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军不扰民,军政府军事部还特意派出直辖军官团到各县设点值勤,监督各部工作并接受老百姓的举报,坚决对这次军队参与重建工作做到全心全意。

  付出总要有汇报,吴绍霆特别交代,所有参加重建的士兵按照出力和特殊事迹,经上级长官推荐可获得战功奖章。不仅如此,参加重建工程的全军将士派发消暑降温补贴,后勤供应加餐的伙食和饮品,让这些出力的士兵们都能得到优待。

  一时间,军民一心,政商齐力,轰轰烈烈的战后重建工程进入了白热化。

  粤北地区的老百姓在劳作一天之后,总会坐在一起乱谈,而最近的谈资都离不开军政府和吴督军。打仗不是好事,这是平头老百姓咬定的死理儿,可是打完仗能踏踏实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八十万美金,知道不?美金,绿油油的票子,别说在咱们中国值钱,放在洋人哪里都乐呵呵的。前几天听陈老爷说,他去市里的大饭店吃饭,打赏消费给银元,人家还不乐意。要是打赏的是美元,啧啧,保准跟哈巴狗似的。就是这笔款子,吴督军连眼睛都不眨全部投在咱们粤北了。”

  “谁说不是呢?上个月我家还揭不开锅,乡里乡亲借都借不出来。这不,这个月县府张贴了招工启示,包吃包住每个月还发十块钱。要说咱们好歹是修咱们自己的家乡,出力是没话说的。现在咱们出力还能有吃有住有钱拿,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呀。”

  “瞧你哪点德行,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就止这些?”

  “就是,要我说,这八辈子修来的最大福气就是赶上吴督军在咱们广东当政。”

  “是啊是啊,听老一辈的说,以前林老爷在广东时做了几桩大实事,可惜惹到了洋鬼子,害的咱们广东也遭殃不少。要说咱们的吴督军虽然也打仗,可好歹是一个负责任的督军,打仗之前打仗之后都会照顾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当初我还打算去广西投靠老丈人,幸亏最后没去,要不然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不管怎么说,咱们这辈子是心甘情愿为吴督军卖命的了。”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随着战后重建进入规模阶段,粤北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军政府为战争中失去家园的老百姓圈划了临时安置区域,以帐篷、木板房暂时容身,避免造成流民和混乱的局面,所有没有工作的人都能在重建工地上找一份工作,包一日三餐外加月薪,一户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干活,也勉勉强强可以养活三口之家。

  吴绍霆没办法在短期之内让这些老百姓恢复以前的生活条件,现在唯一能做的便只能是解决最基本的温饱。同时他还做出保证,所有因为战争而损毁房屋的人家,可先到县府、乡府核对户籍,只要有户籍,军政府出钱出人为其修复屋舍,实在不能修复的人家,则集中另起新屋舍,以旧房折算购买。

  即便如此,老百姓们甚少有怨言,这段时间军政府所作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大家不饿肚子有地方容身已经是不幸中万幸。再加上新闻部的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民间对吴绍霆和军政府只有歌功颂德、感恩在心。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吴绍霆于七月底正式公布军屯运动计划,下令全军自力更生,士兵们积极创造生产力。新闻部与省内诸多报纸再掀舆论浪潮,一方面把军屯运动描绘成军政府重大意义的事迹,另外一方面把军屯自力更生与正在进行的战后重建联合在一起,将广东军队的士兵塑造成亲民护民的子弟兵。

  就连外国记者都纷纷聚焦广东,很快就有外文报纸刊登这一报道,将吴绍霆评价为中国近代地方领袖的新典范。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35章,清数

  吴绍霆本人只会偶尔关注这些新闻,很多时候他心知肚明,有相当一部分新闻舆论是由新闻部一手策划,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至于外国人的报纸,虽然有一定提高知名度的作用,可毕竟篇幅太小,题材太局限。眼下,他更关心广东现在的实际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重建工程从五月开始,到七月进入白热化,已经浩浩荡荡走了三个月,预计年底之前或可全线告成。当然,这关键还要看后期的投资是否顺利,好在吴绍霆对此很有信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2/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