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09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无论广东能否对抗北洋集团,他都相信以广东目前的实力,在南方奠定更大的势力并不难。这个地方军政府也该挺身而出,站在竞争国家大权的位置上。

  几天后,《广州民报》刊登了袁世凯与广西、福建的密电原文。这是吴绍霆故意安排邹鲁披露这件事。他知道袁世凯能够把新法颁布出来,已然不会在乎国内的怨言声势,披露这份电报也不能给北洋政府带来实质上的压力。不过,他公开这份电文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鼓动广东省内,让省内各界都看清楚形势所趋,为广东开战营造合情合理的原由。

  电文一经刊出,当天就在广东全省引起了轰动,战争的阴云再次弥漫天空,但广东民间的舆论一致都在指责袁世凯是挑起战争的元凶。舆论声势渐渐水涨船高,怨言很快转变为怒言,无论是军政府的笔客还是文化界的知识分子,很快撰写出多篇文章,先一轮向北洋政府发动了口诛笔伐。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吴绍霆与梁启超在广州都督府共进会大礼堂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这场新闻发布会恰逢其时,与之前披露袁世凯密电的舆论声势相辅相成,碰撞出极大的火花。吴绍霆代表的国民共进会与梁启超代表的进步党,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两党捍卫国家法度和民主共和精神的郑重声明》。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11章,声明和对策

  尽管因为路途遥远,电报延迟过长,之前梁启超积极与北京联络,敦促熊希龄、张謇等人尽快辞职南下,为这次联合声明摇旗助威,至今还没有收到正式回复。不过梁启超相信熊希龄、张謇等人不会分不清形势,就算不南下也会自动辞职,在北京呼应联合声明。

  梁启超此次同样肩负着极大压力,贸然在进步党统一意见之前,站出来代表进步党发表了这次声明。

  《两党声明》痛批袁世凯非法行为,擅自篡改临时约法,违背民主共和的精神和国际惯例,正式宣布拒不承认袁世凯所颁布的正式约法。这份声明在要求上尚且有所保留,没有直接宣布弹劾袁世凯的总统身份,只是强调袁世凯必须限期重开国会、参议院,修改正式约法,否则才会采取弹劾总统的进一步行动。

  在新闻发布会进行到一半时,邓铿忽然走到吴绍霆身后,悄悄递了一张纸条到吴绍霆手里。吴绍霆把手放在桌子下面打开纸条,上面的内容是都督府通讯处刚刚接到的消息,今日凌晨三点,桂林告失,刘谷香下落不明,刘震寰仅率残部五百余人逃往两广交界的贺州。

  他表面不动声色,将纸条揉成一团塞进了口袋,心中却在酝酿着第一步行动的计划。

  陆荣廷在动身前往桂林的火车上收到了广州《两党声明》的通电,桂林总算拿了回来,这让他的心情非常好,因此坐不住的就要前去桂林亲自主持善后。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的兴致依然没有减弱,吴绍霆在广东再怎么折腾那也是针对袁世凯,与自己毫无关系。要说之前在柳州、桂林开打的时候,他尚且有几分担忧,以为吴绍霆会找借口援助桂林,至于现在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站在一旁的陈树勋等着陆荣廷看完了电报,欠了欠身子问道:“大帅,吴绍霆总算有动作了,那咱们下一步还要遵照大总统的要求向梧州进逼吗?”

  陆荣廷冷冷“哼”了一声,嘴角挂起了一丝冷酷的笑容,说道:“袁世凯的小算盘打的很精明,他自以为用一百二十万就能让我重蹈粤桂战争的覆辙。我虽然没有他老奸巨猾,但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还不至于看不出来。”

  陈树勋缓缓的点了点头,他同样认为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顿了顿之后,他说道:“大帅,听说吴绍霆已经在肇庆、云浮和潮州、梅州调集大军了,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避其锋芒。如今的粤军可不是以前的粤军,让吴绍霆这么一带,都能跟北洋军拼个你死我活了。”

  陆荣廷皱了皱眉头,这句话是他心头病之一,三年之前南方最强的陆军可是自己的桂军,如今却让一个毛头小子夺了桂冠,如何不生气?他不想谈论这个话题,随即说道:“听说李厚基已经准备向漳州下手了。”

  陈树勋忙说道:“大帅,福建有海军掩护,自然底气十足,咱们没必要跟他们瞎掺和。”

  陆荣廷看了陈树勋一眼,笑着说道:“你还真担心我会跟广东挑起战事!告诉你,我今天之所以高高兴兴的坐在火车上,就是料定吴绍霆没有向我开战的借口,理所当然不会自讨苦吃。去年让袁世凯坑了老子,老子今年就让北洋军尝回来。回头到了桂林,你发一份电报给北京,就说我桂军调整之后必然响应福建攻势。”

  陈树勋顿时疑惑不已,一时听不明白陆荣廷的意思。

  陆荣廷笑道:“你还不明白?我口头上许他一个空头承诺,让北洋军先跟广州打个你死我活,老子就稳坐广西看这场好戏。”

  陈树勋恍然大悟,原来陆大帅果然是没打算跟广东开战,这下自己放心了。他连忙赞叹道:“大帅英明,咱们今年就来一个一箭双雕,收复了桂林,也报了去年北洋军耍我们的仇。如此甚好,说不定广东与北洋军拼的两败俱伤,大帅还有渔利的机会。”

  陆荣廷哈哈大笑不已,声音在专属车厢里响亮的回荡着。

  几天之后,《两党声明》如同龙卷风一般从南中国席卷到了整个中国,甚至在各国列强之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国会第一大党与南方新生政党站在一起,联手抵制袁世凯新法,并扬言还会采取更激烈的应对手段,这可是中华民国建国以来又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熊希龄和张謇果然很配合,在袁世凯辞退他们之前选择了自行辞职,公开响应这份《两党声明》。熊希龄没有急着南下,他向广州的梁启超回复了电报,决心要把这次《两党声明》事件彻底闹大,因此计划在北方游走,联系进步党地方督军和各界人士,推波助澜一番。

  张謇与广东有旧交,所以早早收拾了一番,与一部分进步党官僚定了南下的行程。

  此举在北洋政府内部同样引起了不小震动,随着熊希龄和张謇的辞职,其他不少进步党内阁官员、国务员,尽皆宣布辞职,新华门总统府和国务院办公大楼一下子锐减了不少行政人员。看着这些人纷纷选择南下,纵然明知道这些人无关痛痒,可终究心理有阴影,气势上也动摇了不少。

  张一鏖最近忙坏了,一个人要兼顾三个人的工作量。让他感到惊讶的时候,袁世凯却依然轻松自如,丝毫不在乎发生在身边的变故。他知道自己不能说服袁世凯,于是抽空与段祺瑞、杨士琦会了一面,请求二人出面提醒大总统多留几个心思。

  段祺瑞也正为这件事烦心,他不似袁世凯那样只醉心于实权,就是再实际的权力也需要一层漂亮的外衣来掩饰,现在进步党人大举辞职南下,这就等同于一针一线拆掉了这层外衣。当即,他来到了怀仁堂大书殿,面见了袁世凯,陈述此事的利害。

  听完段祺瑞言恳意切的一番大论之后,袁世凯反而好整以暇的笑了起来:

  “芝泉,你跟杏诚怎么还没看穿这件事?先前杏诚才来找我,说了一堆话。现在你又来了,说的又是一大篇不新鲜的话。早先我以为你们明白了我的意思,既然正式约法从国会、参议会那里通过了,那这套正式约法就是合法的约法。进步党在国会、参议院少了几个席位就大呼小叫,我还巴不得他们早点滚蛋,在身前身后碍手碍脚,实在是讨厌的很。”

  段祺瑞暗叫晦气,怎么让杨士琦捷足先登了一步,要是早先收到消息,知道袁世凯的态度,自己刚才的话也不会成为一大篇“废话”。他叹了一口气,只好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

  “大总统,这不是关于国会、参议院席位,也不是关于进步党碍手碍脚,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南下去了广州,咱们北洋与广州的声势可是此消彼长。昨天孙部长来找我,连洋人们都在追问这件事,国务总理走了,内阁部长辞职三人,国务院辞职二十二人。大总统说的没错,这些人辞职不足为惜,可他们站在广东一边一起唱反调,这可是要反天了。”

  袁世凯不想跟段祺瑞在这件事上废话,他负着双手,慢吞吞的走到段祺瑞身边,不温不火的说道:

  “内阁总理走了就走了,我正考虑让芝泉你来接任。财政部长我早就想从进步党人手里夺回来,现在进步党人自己离去,正好给了我一个大好机会。至于农林部长、司法部长,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位子,随意找几个有资历又谈得来的人补上就是。”

  “大总统,这可是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正好我打算改国务总理为国务卿,芝泉,这第一任国务卿的人选非你莫属。”袁世凯慢条斯理的打断了段祺瑞的话。

  段祺瑞不禁一怔,让自己出任国务卿,这可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一直以来他都希望在北洋团体内部彰显自己独特的地位,而现在正是这个大好时机。但话又说回来,出任国务卿是一回事,眼前面临的难题是另外一回事,他可是有理智的。

  袁世凯从段祺瑞的脸色上看出了一层意思,他不等段祺瑞继续开口,笑呵呵的先一步说道:“我知道你现在顾虑的事情很多,不过你放心,我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孙宝琦昨天就把洋人的话转告给我了,这份所谓的《两党宣言》的确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可说白了就是两个失意的政党不满现状,跳出来大呼小叫想要争权夺利罢了。”

  段祺瑞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说道:“问题是如果这股声浪久久不下的话,对咱们的压力可不容小视,相比之下对吴绍霆和进步党人反而越来越得心应手。如此一来,不仅这次我们打压南方气焰的计划不得顺利,弄不好还会反噬自身。”

  袁世凯罢了罢手,深意的笑道:“早上我就派杨士琦去说服汤化龙、刘崇佑等人,他们与梁启超、林长民、熊希龄早有隔阂,这次虽然国会、参议院的席位削减,但正好梁启超这一派选择辞职南下,空的名额全部挪给了汤化龙这一派。”

  汤化龙、刘崇佑之前是从共和党加入民主党,经过三党合并之后才成为进步党成员,因此在进步党内他们与梁启超这些合纵派早已貌合神离,不仅政治主见不同,连最基本的进步党党纲都有异见微词。袁世凯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故意拉拢进步党内的民主党势力,许以国会、参议院为数不多的席位,企图将昔日一手撮合的进步党再次分裂出来。

  段祺瑞听到这里,马上反应了过来,原来大总统早就留了一手。如果这个时候进步党分裂,以汤化龙为首的一派仍然站出来支持北洋政府,那这次南方制造的《两党声明》声势必然锐减不少。他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大总统果然是大总统,姜还是老的辣,早就预留了这一手来做防范。

  长叹一声之后,他先前凝重的脸色渐渐舒展开来,说道:“原来如此,大总统真是深谋远虑、防范于未然啊。”

  袁世凯眯着眼睛笑了起来,随后又转身缓步来到金鱼缸面前,懒洋洋的说道:“芝泉,组阁的事你不用担心,缺额的人选我都已经安排好了。财政部长让范元濂来接任,司法部长交给章宗祥,农商总长让老周(周自齐)再回来坐镇就是。”

  段祺瑞心头一凉,他本以为袁世凯让自己出任国务卿是因为对自己的信任,没想到袁世凯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心,连内阁名单都亲自拟定下来。他顿时有一种不痛快的感觉,本来还盘算着利用这次机会好好笼络一些心腹,现在一切都落空了。只怕他这个国务卿比熊希龄还要窝囊一些,毕竟熊希龄出任国务总理还能邀请几位进步党的同仁入阁。

  他保持着平静的脸色,把这股不满暂且压在了内心深处。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12章,惊人一鸣

  梁启超匆匆的走进广东督军办公室,吴绍霆、岑春渲、陈炯明、宋教仁四人正在等待着他的到来。吴绍霆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端着一份一个钟头前送到的通电电文,随着目光沿着电文下移,他的脸色愈发凝重。

  办公室大门敲响,邓铿引着梁启超走了进来,陈炯明、岑春渲、宋教仁三人立刻把视线落到了梁启超身上,他们的脸色也不见得好看。

  “吴将军,我已经收到消息了。唉,真没想到袁世凯会来这一手!”梁启超还没来得及站定,已经哎声叹息的说道。

  吴绍霆放下了手里的电文,抬眼看着梁启超,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方才缓缓的开口:

  “卓如先生,这件事的责任也不能怪你。进步党本来就是三党合一,党内派系众多,在这个重要的立场岔口必然会有人选择不同的道路。其实我们早该有所预料,袁世凯的新法既然能通过国会和参议院的论证,已经足以征明袁世凯收买了不少人心。”

  “汤化龙实在太可耻,哪怕素日政见不和,也不至于放弃国家民族的利益来作对!他现在公开宣扬所谓的‘不党主义’,分裂了进步党搞什么宪法案例研究会,向袁世凯的独裁专横趋炎附势,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梁启超咬牙切齿的大骂道,双手紧握成拳,情绪显得十分激动。

  “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办法。我们《两党声明》已经公布了出去,没理由会半途而废。今日请卓如先生前来,就是希望能商讨应付此事的对策。如今汤化龙的宪法案例研究会指责卓如先生一派是非法进步党成员,拒不承认《两党声明》中进步党的言论,这对于我们制造的声势有很大的阻力,如果不能在舆论上扳回局面,只怕宪法案例研究会会成为进步党的代表,卓如先生这边倒真的会背上非法之名。”吴绍霆态度认真的说道。

  “吴将军所言极是,我已经收到秉公和宗孟兄的信文,他们正计划前往山西、河北、河南和江苏一带,进行演讲和游说,策动进步党籍地方军政长官响应《两党声明》。只要有更多地方政府响应,一定能扳回局面。”梁启超充满信心的说道。

  吴绍霆暗暗叹了一口气,梁启超和熊希龄实在太想当然,游说什么人不好,偏偏要游说地方政府的官僚,越是地方政府的官员越是看重实际利益。不论是袁世凯的新法,还是南方的《两党声明》,本来对他们是没有实质影响,一旦掺和进去那可是决定命运的大事。

  他不难猜出,熊希龄和林长民在北方的游走效果不会理想,最好的结果也仅仅是得到这些地方官僚的口头承诺,一旦二人离开,很快就会弃置脑后。

  默然思索了一会儿,他郑重的对梁启超说道:“卓如先生,秉公和宗孟先生积极游说固然是好事,不过我另外希望卓如先生利用文笔,与汤化龙展开一场笔战。尽管我知道这种方式很局限,但起码能让我们反对的声音更持久长远、更能深入民间。”

  梁启超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写文章他是行内人,正巧他也有这样的念头,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回击敌人。他立刻答应了下来:“吴将军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这时,宋教仁重重叹了一口气,声色俱厉的说道:“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清楚袁世凯的嘴脸了,他从始至终就没有把我们的声明当一回事。我们苦口婆心一番言论,寄希望袁世凯能悬崖勒马,重新修改新法,把中华民国带回共和民主的道路上。可是看看袁世凯的做为,他不仅一错再错,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更是执迷不悟,死性不改,一定要当这个独裁者。”

  众人听到宋教仁突如其来的这番话,一时都肃然了起来。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就算当年上海遇刺案险些丧命,宋教仁也没有把责任全部推到袁世凯身上,一心一意要求依法办案。这不仅因为宋教仁对新生国家法治的尊重,同样也是对袁世凯这位大总统抱有幻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宋教仁看着国内局势与袁世凯的种种做为,终于对袁世凯彻底失望。如今,他看出来阻碍中国施行民主共和的不是列强和旧势力,正是高高在上被寄予无限希望的大总统。

  “唉……我真想大发一通牢骚,”宋教仁表情十分悲愤,双眼竟有了明显的血丝,“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袁世凯已经是铁石心肠,一味心思要奉行他那一套独裁专制,不容许外人觊觎最高权位!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要把中华民国变成他姓袁的一人之国!”

  “渔父,你怎么突然……”陈炯明忧心的问道,他本打算询问宋教仁怎么变得如此消极,可是回头一想又觉得宋教仁的话很有道理。南方再怎么施压袁世凯都能置若罔闻,那施压的意义何在,何日才能达成愿望?

  “竟存,云公,卓如,还有震之,我知道我现在有些失态,但这绝不是我突发奇想的埋怨之言。在我看来,要想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我们已经不能指望袁世凯,也不能凭借单纯的政党政治。因为只要袁世凯在位大总统一天,政党政治就是一句空话。除非袁世凯死,除非北洋派彻底完蛋。”宋教仁大声的说道,尤其是在最后一句话时,他的语气十分激烈,脸色都变的冷酷起来。

  众人再次变了脸色,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往日文质彬彬、一心充满革命的理想的宋教仁,竟然会有这样可怕的一面。不过所有人心里明白,这是宋教仁理想主义真情流露的一面,为了实现理想而必须做出的狠心。

  吴绍霆看着宋教仁的愤怒,一时没有开口说话,他心里有一些感慨也有一些契机的想法。感慨的自然是宋教仁幡然醒悟的爆发,总算看出清楚中国所面临的必然局势。至于契机是源自私心,除掉袁世凯的言论不是什么人都能说出来,他正好可以利用宋教仁的这番话,来成为自己挑战袁世凯的口实。

  这个口实不一定是开战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用在拉拢人心站在自己这一边。

  消灭袁世凯才能救中国,那在消灭之后必然要有另外的人去取而代之。宋教仁的这一声怒吼,不偏不倚成为吴绍霆上位的助力之一。

  “宋先生,你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不过当今中国四方割据,如果没有一个有实力的人来坐镇,何谈国家统一?国家若不统一,何谈民族富强?更遑论独立主权,并肩于国际!北洋势大,我们这些人能做的很有限。”梁启超无奈的说道。

  宋教仁张开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欲言又止,满腹的言论只化为一声怒叹。

  吴绍霆站起身来,走到宋教仁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脸色换上了一副庄严肃穆。他用不大的声音举重若轻的说道:

  “诸位,相信大家都明白,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承担着极大的阻力。在我们面前有一座大山,阻挡着我们所有人的理想和信仰,我辈可以流血也可以牺牲,目的就是不畏艰难险阻铲平这座大山,为子子孙孙能看到大山之后的光明希望而奋斗。在国家民族面前,哪怕我们能做的很有限,但总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我们流血五步微不足惜,可我相信在人性和历史之中总会记下我们奋斗的这一笔。”

  这番话鼓舞人心的言论立刻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反应,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庄严和热血。在这个年代哪怕是为了利益,人们内心中总还会保留着一丝血腥和理想。宋教仁和梁启超更是感动不已,忍不住点头赞同了起来。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13章,漳州求援

  八月上旬,广西战事淡出了人们视线,随着桂林失陷,桂军几乎中止了所有军事行动。纵然刘震寰带领一支残部逃亡贺州,陆荣廷也出奇的大度容让了下来,并没有继续发兵追往贺州赶尽杀绝。人们关心的话题仍旧在《两党声明》与北洋政府对峙。最近进步党的突然分裂,让事态再次发生了变故,一时间舆论界混杂不堪,种种立场态度层出不穷。

  汤化龙改组留京进步党为宪法案例研究会,响应北洋政府推行总统制,高调阐述“不党主义”、“国家至上”的主张。

  梁启超在广州也没有闲杂,利用《广州民报》和上海《大公报》刊登文章,笔锋犀利的驳斥袁世凯新法与汤化龙的分裂行为。梁启超不愧是文化人,整篇文章火药味十分浓厚,字与字之间都是痛斥和控诉,条理清晰、面面俱到,当真有一股先声夺人的气势。

  汤化龙同样不甘沉默,大挥笔毫回文反击。

  短短几期报纸的功夫,南北双方已然形成了一场论战的局面。

  如果国家大事能通过几篇文章来解决,对于平头老百姓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可惜这场论战仅仅成为文治政客和文化界津津乐道的热议,最多也只是乡间夫子、私塾读书人彰显学识的论题,对整个南北变局不见得有任何改善。

  就在八月九日这天傍晚,吴绍霆接到许崇智从漳州发来一封急电,福建督军李厚基已经向漳州下达最后通牒,解除漳州驻军武装,接受福建军政府改编。还没等吴绍霆做出回电,紧接着两天之后许崇智的参谋副官许新国接踵而至,以下属身份特意请求吴绍霆做出指示。

  吴绍霆知道所谓的指示只是客套话,许崇智的本意是不想丢掉在漳州的地盘和权力。他甚至还猜测许崇智有后悔之意,当初选择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最终埋下了今日的祸患,要不然掌握一支军队安安稳稳控制漳州等待崛起的时机,比夹在南北双方之间要好得多。

  在南厅会客室里,许新国翘首以盼等待着广东参谋总部的会商结果。

  从上午到下午,吴绍霆已经连续召开了六个小时的会议,就连午饭都是在会场仓促解决。到了接近傍晚时分,会客室外的侍从官总算唱令起来:“荣武大将军到!”

  许新国赶紧站起身来,肃然迎接吴绍霆的到来。

  大步走进会客室,吴绍霆向许新国点了点头示意,平静的说道:“先坐吧。”

  许新国等吴绍霆先落座,这才敢坐下来。论年龄,他要比吴绍霆大上十多岁,但不得不感叹时势造英雄,年纪轻轻的吴大督军已然是民国最瞩目的风云人物。

  “漳州的情况参谋总部已经议定了结果,我广东的立场不用多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袁世凯滥用职权,践踏民意,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事我广东军政府全体同仁与进步党有识之士必然抵制到底。许将军既然同是共进会同志,自然当属自家人,漳州有难,我广东不会坐视不理。”吴绍霆郑重其事的说道。

  “吴将军大义,卑职敬佩万分!”许新国听到吴绍霆答应援手,顿时如释重负,继而又迫不及待的问道,“李厚基已经调集两旅八团的兵力,正集结于厦门、同安和龙岩,用不了多久就会向漳州发动进攻,请恕卑职冒昧,不知吴将军何日增兵漳州?”

  “许参谋,漳州之事既然我答应帮忙,必然不会食言。不过在正式确定援助之前,我还需要知道你们许将军的决心和立场。毕竟这次袁世凯是以法令手段挑起事端,尽管共进会和进步党已经宣布抵制新法,但袁世凯一天法令没有废除或者更改,在名义上仍然是合法法令。我此番援助漳州承担的压力不小,甚至极有可能挑起更大的战争,相信许参谋你应该明白这一点。”吴绍霆凝色的说道。

  “卑职明白,卑职明白,不过吴将军还有什么不清楚呢?我们镇守使大人向来都以吴将军马首是瞻,决心和立场必然是谨遵吴将军的意思,吴将军意欲抵制新法,我们镇守使大人一定全力支持;就算吴将军要讨伐袁世凯老贼,我们镇守使大人也甘为前驱。”许新国忙不迭的表露诚心。

  “许参谋,恐怕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去年我广东援助许将军,是因为响应二次革命,大家属于同一阵线。如今漳州是外省属地,共进会只是政党团体,不是军事联盟。我广东有心援助漳州,也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兵理由。”吴绍霆盛气凌人的盯着许新国,加强了语气的说道。

  许新国微微一怔,他立刻意识到吴绍霆会有附带要求,虽然早有心里准备,可是这一刻又觉得有些突然,总有一种感觉吴绍霆会狮子大开口。不过话又说回来,漳州一个小城市,除了战略价值之外还能要求什么呢?

  他沉了沉气,故作真诚的问道:“还请吴将军明示。”

  吴绍霆并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先前许参谋也说过,许将军与我们广东的关系密切,这次我们两党联合抵制袁世凯新法,许将军同样是站在党内的立场上。如今南北局势已经到了非常紧张的地步,关乎到生死存亡和国家大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团结在一起,共同迎接大敌。如果许将军愿意公开宣布归属广东军政府指挥,建立一体化的军事编制,相信此举一定能壮大两方声势,我也可以以此为理由出兵捍卫漳州。”

  许新国吞了一口口水,吴绍霆的要求说白了就是要吞并漳州,将镇守使和麾下的军队编在广东序列之中。他果然没有猜错,吴绍霆真的是狮子大开口,把漳州仅剩的大权都不放过。从目前的情势看来,他知道漳州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要么向北洋军低头,解除兵权,空留一个镇守使的头衔,要么归属广东军政府,以部属的身份任凭指挥差遣。

  不管怎么选,这两条路都对许崇智不利,不过前者是彻底丧失权力,后者尚且还有用武之地。再者目前漳州的军备经济,几乎有三分之二是仰仗广东军政府的支持,单凭漳州这个小城市是不可能养活五千人的部队。一旦吴绍霆中止援助,漳州的结果必然与桂林一样。

  吴绍霆之所以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名副其实的吞并许崇智,并不是要借许崇智的势力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看得很清楚,许崇智这点人马对广东来说无关痛痒,保留许崇智的独立地位尚且还能充充样子,显得人多势众。这次他之所以下定决心收编许崇智,正是要向北洋派发起挑战,让外界都知道广东有能力扩张势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9/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