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随着有人带头,其他闽军军官也都附和了起来。

  虽然这些话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在闽军军官心中不可能完全没有地域隔阂,只不过因为眼下大势所趋,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前途都要喊出响亮的口号。至于日后会怎么安排日后再说,相信广东人也不会太过分。

  何福光点了点头,满意的说道:“很好,诸位兄弟有这种觉悟那是最好不过。咱们南方人就应该团结在一起,不要奢望北方会给我们什么好处,也不要让北方对咱们指手画脚。”

  “对,南方归南方人管,不让北方来指手画脚!”

  “一切都听大人的安排,绝无二言。”

  “跟袁世凯咱们吃大亏,再也不相信袁世凯这狗屁大总统了!”

  “就是就是,他那个大总统不过只是个纸老虎!”

  何福光心里有数,知道自己现在喊出“南方北方”的区分带着浓厚分裂的口吻,不过走到什么程度就说什么程度的话,现阶段只能用南方人这个共同点来凝聚人心。更何况南北之隔从大革命开始就一直存在,他也只不过是冷饭重炒。

  接下来,商讨大会进入了正式话题。会议一直进行到中午,一上午的时间除了统计兵力和物资之外,何福光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取闽军军官建议。他是故意给出空间来让这些闽军军官畅所欲言,让他们在心理上觉得这是共同协商的会议,至于采纳不采纳还看要他们是不是说到了点子上。

  中午在大堂吃过午饭,因为大家都是军官,所以伙食安排的还不错,起码是有带着荤腥。饭后又上了一些茶点,让众人休息一阵,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这些闽军军官都在感叹粤军的伙食真不错,一天三顿饭不错,还有特供烟、特供茶,所有练级以上军官都配全了皮靴和皮手枪套,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是营长。想想在福建当值这几年,混到营长级别都要先看军需充裕不充裕,否则还得穿着破布鞋、打绑腿,真是唏嘘不已。

  两点钟还没有到,何福光再次召集所有人进会堂开会。

  他花了一点时间整理清楚早上的内容,下午则开始用来颁布整顿计划和分配任务执行。

  参谋总部决定先将泉州这里的福建军队统一编成一个番号,暂定为福建整编第二师。全师辖下三个团,不过全部是满编满算的大团,师部再配一个警卫营和一个炮兵营,全师定额七千六百五十八人。

  之前福建第一师和泉州本地的防卫军合起来有六个团,都是一些参差不齐的小团。这六个团整编为三个团之后,必然会少三个团长的职位。何福光直接说明这裁掉的三个团长全部划归师部军官,也算是一种升职安抚。

  福建整编第二师的整顿工作就在泉州展开,参谋总部和三十九师派遣教练官协助训导和规划。从十月十五日开始,预期一半个月之内完成所有建制。在目前统计的情况下,整编结束之后仍然会有不少中下级军官空缺,这些空缺的名额会从粤军教导团、黄埔军校分配人员来接替。所有团部级以上军官名单会尽快公布,何福光承诺尽量原职原人。

  除此之外,何福光还规定整编第二师正式落成之后,后勤部由参谋总部后勤处直辖,全师上下的一切供应和军饷都与粤军保持一致,绝不会有任何偏袒。既然是由广东军政府出资养兵,福建军队同样也要遵守广东军队的规章制度。参谋总部会尽快制订派遣顾问军官团规范风纪的计划以及进驻福建各军的宪兵队计划。

  对于这些要求,闽军军官虽然有些担心,毕竟他们的习惯跟粤军有很大的出入,不知道能否适应。但是他们心中都很清楚,既然从此以后吃人家的、用人家的、穿人家的,当然要听人家的指挥。在担忧之外也有让他们感到欣慰的地方,那就是物资供应上与粤军一致,这可意味着日后自己也能享受到特供茶、特供烟等等的待遇。

  不少有骨气的闽军军官在心里鼓起一股劲儿,粤军能做到,凭什么闽军不能做到?粤军军官可以不贪污军饷、不吃空额、军纪严明,凭什么闽军军官不能如此?他们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粤军看扁,甚至还要做得比他们更好。

  “何大人,为啥我们第一师要改叫第二师啊?那整编过后第一师是哪一路?”这时,一名福建第一师参谋官疑惑不解的问道。

  “新福建第一师的番号会由漳州师来接替,这不是任人唯亲的决定,毕竟漳州师的建制要提前完成。再者,第一师、第二师只不过是番号序列,可没有第一师拿的军饷比第二师多的说法。你们真要争一个第一,那就在战功和军纪上争第一。正如我们广东第一骑兵师辖下的第十一光荣骑兵团,假设你们第二师在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优良作风,迟早都能赢的比番号序列更响亮的荣誉称号。”何福光掷地有声的说道。

  在这个问题上闽军众人并没有太多闲言碎语,番号只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反正只要后勤保障没有差别大家都能很轻易的接受。

  会议到傍晚结束,何福光决定了整编泉州部队的大框架,至于细节问题则交给各级长官、参谋官负责落实。当晚七点,他带领参谋总部的军官小组又动身前往莆田,由于莆田尚且不在粤军部队的掌握之中,为了安全起见三十九师调动麾下第八团随同前往,同时闽军第一师也派出两名师部军官陪行,方便安抚暂编第二师。

  半夜时第八团前锋部队先一步抵达莆田,因为天黑不识路,暂时没有进城。

  到第二天天亮之后,何福光带领后续部队赶到,众人一起开进城去。

  暂编第二师早就收到福州发来的电报,也得知了泉州的情况,深知大势已去。论起战斗力和装备情况,暂编第二师的战斗力比第一师相差甚远,麾下三个团全部是预备役部队抽调而成,全员加在一起才勉强四千多人,大部分武器都是旧式步枪,其中还有不少因为长期欠缺保养而损坏。

  面对刚刚收编泉州第一师的粤军劲旅,暂编第二师师长几乎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能命令麾下部队在营中待命,等待接受改编的命运。对于那些不服气的部将,不等粤军进城处理,他已经先一步绑了起来。

  何福光进城之后,与暂编第二师师长见了一面,对第二师明智的选择表示欣慰。

  之后就在第二师的司令部内,召开了关于莆田各路闽军的整编会议。

  在莆田的闽军驻部除了暂编第二师之外,仍然还有几支零散的旧营部队,合计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多人。何福光早在整编泉州军务之际就已经拟好莆田的整顿计划,他决定将福建暂编第二师和本地其他驻军合编为福建整编第三师,编制与整编第二师一样,辖下三个满编大团,配全师部直辖部队。

  莆田方面兵力不足,可以从同安、厦门、龙岩等地抽调之前的闽军降部。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0章,走访李厚基

  何福光在泉州、莆田风风火火开展整顿工作时,从广州出发的广玉号军舰在第三天清晨抵达福州港口。福建护军使署衙早早派人在码头等候迎接,两天前赶到福州的特勤处第三特战大队也奉命参与保卫工作。开战以来一直愈发冷清的福州城,在今天总算多了几分热闹。

  吴绍霆从军舰上走下来,王云带领警卫陪佐在身后,警惕的盯着码头上的动静。

  王长龄站在迎接队伍的最前面,这时走上前两步,迎着吴绍霆敬了一个军礼。

  “这次辛苦了。”吴绍霆慰问的说道。

  “分内之事,不足挂齿。只可惜完成的不算顺利,丢了霆帅的颜面,实在罪过。”王长龄微微叹了一口气,带着几分自责的口吻说道。

  “不管怎么说,一切还是在掌握之中,有这样的结果就足够了。怎么样,福州这两天的情况还算安稳吗?”吴绍霆安慰了一句,随后又询问到正事上。

  “大前天李厚基宣布下野时城内倒是出了点乱子,几个福州防卫营的人要造反,不过都让朱大人弹压下去了。那天真是有点悬,好在护军使署衙的卫队最终还是站在了朱大人这边,枪毙了两个叛乱连长。这几天城内的情况趋于稳定,几乎再没有什么大动静。”王长龄简单的介绍了一遍。

  吴绍霆缓缓点了点头,只是“嗯”了一声,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之后,众人一起出了码头,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护军使署衙前去。

  自从福州政局发生变化,护军使署衙的工作一下子繁重不少,不仅要应付闽南各地驻军的进行安抚和发放通知,还要一一的向闽北各县做出交代。朱成贵从李厚基副官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代理军政长官,只能竭尽所能的处理好这些事务,为此他连今日前往码头迎接吴绍霆都抽不开身。

  当吴绍霆的马车抵达护军使署衙大门口时,朱成贵带领部分幕僚赶到台阶下面相迎。

  下了马车,王长龄向吴绍霆做了介绍,吴绍霆带着笑容与迎过来的朱成贵握了握手,郑重的说道:“久闻朱大人大名,今日一见,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慨啊。”

  朱成贵赶紧说道:“在下才是久闻吴将军盛名,今日总算得以相见,荣幸之至。”

  吴绍霆笑道:“这次有劳朱大人做出魄力之举,为我广东与福建两省修好奠下不朽功勋,绍霆感恩铭记于心。”

  朱成贵陪着笑了一阵,随后说道:“来来来,吴将军舟马劳顿,快快里面请。”

  众人于是走进大门,来到前厅时,朱成贵向吴绍霆介绍了几位护军使重要的幕员。

  吴绍霆明白朱成贵的意思,这些幕员算得上是朱成贵的心腹亲信,希望日后重建福建军政府时能留为重用。他很客气的与这些人一一握手,说了几句客套勉励的话。

  寒暄过后,朱成贵请吴绍霆来到护军使署衙招待室,将近日福州的一应政务做了汇报。

  吴绍霆现在没有心情听这些事,在朱成贵汇报一半时,他立刻打断说道:“朱大人,你是福建护军使署的旧人,这些福建的政务交给你来处理没有人不放心。当务之急,我们更应该协商福建军政府的重组事宜,尽快稳定福建的局势,让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恢复如初。”

  朱成贵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虽然李厚基通电下野才过去三天时间,但这三天时间里他一直都在期待着能尽快稳定福建大局,组建新生的福建军政府,这样一来自己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既然吴绍霆今日亲临福州,提出的意见与他不谋而合,理所当然十分欢迎。

  他几乎用迫不及待的语气说道:“吴将军所言极是,在下这次决心站在吴将军这一边,已经等同于向北洋政府宣告决裂,日后还得多多仰仗吴将军的支持。至于成立新政府之事,在下心甘情愿以吴将军马首是瞻,吴将军怎么说,在下怎么做。”

  吴绍霆微笑着说道:“朱大人太客气了。与北洋政府决裂是政治意见,朱大人愿意站在维护共和民主的大义上反对北洋政府的蛮横,那就是维护大义的同道中人。从此以后,粤闽两省结为坚实同盟,唇齿相依,相互支持,不在话下。”

  朱成贵连连称是。

  吴绍霆接着又说道:“至于组建福建军政府之事,我的意思直接由护军使署衙改组,只要原班人马诚心支持新生的军政府,基本上毋须任何变动。不过我希望新生的军政府能把军政和民政细分清楚,军人应付军人的工作,公务员处理公务员的工作,相辅相成却不相互干扰,一切有条不紊,相信这样才好。”

  朱成贵明白吴绍霆的用意,在这个问题上他早有决定,于是说道:“吴将军所言极是,军务和政务本应该各司其职才是道理。”

  吴绍霆欣然的说道:“如此甚好。相信朱大人之前已经收到一些消息,是关于福建省长的人选。今天我在这里就郑重的给朱大人一个确切的言论,在我看来,福建省长之任除了朱大人之外再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还希望朱大人能不辞辛苦,出任此职。”

  朱成贵心中大喜,忙不迭的说道:“承蒙吴将军抬举,在下诚惶诚恐,即便肝脑涂地也一定不负所托。”

  吴绍霆说道:“既然如此,关于福建军政府政务部门的组建人选,有劳朱大人多辛苦一些,尽快甄定名单,在这方面我绝不会干涉。至于军务方面,我会另外安排专员接手。朱大人意下如何?”

  朱成贵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甚是,甚是。在下一定尽快给吴将军一个交代。”

  公务上的事做了大概的交代,吴绍霆主要只是向朱成贵强调军政和民政的划归,确定朱成贵的心思到底有没有异样。现在这一点可以放心下来。他停顿了一会儿,继而又问道:“李护军如今尚在福州吗?”

  朱成贵听说过吴绍霆命令王长龄留住李厚基的消息,他虽然不确定吴绍霆这么做的用意,但隐隐约约猜出有可能是要留用李厚基。如果真是这样,对他来说可是利大于弊的事,毕竟自己背叛了李厚基,日后还怎么可能同朝为伍?

  不过既然吴绍霆问了,他也只能如实的回到:“李将军确实还在福州,三天前他从护军使署衙搬了出去,寄宿在城内的赵家花园。不过听说李将军他最近一直在与温州和北边来往电联,似乎是决心北上而去了。”

  吴绍霆沉思了片刻,说道:“知道了。行了,朱大人公务繁忙那就先忙去吧。过段时间我会亲自主持一次福建军政府的讨论会议,到时候再详细探讨其他细节。”

  朱成贵点头应道:“好,在下敬等吴将军通知。”

  吴绍霆在护军使署衙休息了一日,次日上午他让王云和王长龄安排了马车,仅仅只带了二十多名护卫就动身前往了赵家花园。之前没有任何通知,来到赵家花园时,园子内有一支李厚基的私人警卫队,他们见到突然出现的武装护卫,马上警觉的站出来阻挡来者。

  王长龄上前递了一张名片,简单说明前来拜访李厚基,让警卫代为通传。

  虽然王长龄没有直接说明马车内坐的是吴绍霆,名片上的名字也是王长龄的名字。但是警卫猜出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又犹豫又戒心,但最终还是派人去通知了李厚基。

  李厚基接到名片见上面的名字是王长龄,他虽然知道此人的底细,却对其没有任何交情,最近又在心烦意乱的之际,不想见这些外人。他向警卫吩咐了一句,推说自己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客。

  警卫出来之后把李厚基的话传给了王长龄。

  王长龄脸色有了变化,他走到马车旁侧向车内的吴绍霆问道:“霆帅,这李厚基是在摆谱啊,索性我们回去,然后派人请他来相见更好。”

  吴绍霆说道:“不急。”

  他说完,从马车里走了下来,来到赵家花园警卫面前说道:“麻烦你们再去通报一声,就说吴绍霆特意前来拜访,望李将军不吝赐见。”

  警卫们大吃一惊,没想到广东督军、荣武将军吴绍霆竟然出现在福州,而且还是亲自前来拜访李厚基,这可是一件大事!

  王长龄和王云担心这些警卫当中有怀恨在心者,趁着这个机会会对吴绍霆不利,两人不约而同上前几步,站在吴绍霆左右,随时做出反应。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1章,旧式军人

  警卫们不知所措,目光落在了他们的队长身上。队长犹豫了起来,他是李厚基的忠诚心腹,这次李厚基丢掉了福建,该报复的人当然是粤军。现在粤军最高领袖吴绍霆就站在面前,他心中忍不住的萌发出一种冲动。可是在艰难的思索之后,他还是一咬牙,派了一名警卫回到园子内再次通报。

  李厚基听到吴绍霆就在门外,同样感到惊愕不已,他通电下野才过去四天的时间,泉州、莆田尚且还在整顿之中,福州这边除了一支一百多人的粤军部队之外,再无其他粤军势力,吴绍霆竟然敢这么大大咧咧的跑到福州来?

  他早就关注过吴绍霆最近的大举动,先是成立国民共进会,后又与进步党发布《两党声明》,这位大革命的首义者,中华民国最值得热议的风云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好奇只是他心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吴绍霆有如此魄力的来见自己,自己岂能没有魄力的闭门不见?

  “请他进来吧。”他对前来通报的警卫不疾不徐的吩咐了道。

  “是。”警卫马上再次跑了出去。

  片刻之后,吴绍霆、王长龄和王云等人来到赵家花园中庭,吴绍霆让王云和护卫留在这里,他只与王长龄二人前去见李厚基即可。

  在花园后院的小厅里,李厚基接见了吴绍霆,不过他的态度很淡然,似有失礼之处却无失礼之实,见不到任何热情和好意。他看着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将军,心中有一些感慨,这吴绍霆究竟是军政界的奇才又或者是少年英才?像这样年纪能有举国瞩目的做为,只怕环宇之内再难找出第二人来了。

  吴绍霆先一步向李厚基行了一个拱手礼,不亢不卑的打了招呼:“久仰李将军大名,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李厚基冷冰冰的笑了笑,说道:“吴将军,就算咱们打了一场也未必算得上相识。”

  吴绍霆听出李厚基这番话里的不客气,他保持着淡然的风度,微笑道:“看来李将军对小弟还有介怀之处呀。之前李将军还推说自己抱恙在身,不方便相见,可此时一见并未发现李将军有病样,看来这份误会已经不浅了。”

  李厚基语气不变的说道:“我的病不在身而在心。倒是吴将军你现在春风得意,福建大局尚且未定你就迫不及待来福州窃权在握,今日来此,只怕是在取笑我这个败军之寇了。”

  吴绍霆叹道:“李将军,你若真是这样的想法,只怕也不会请我进屋了。”

  李厚基讳莫如深的笑了一声,随后话锋一转说道:“吴将军进门这么久,我还没请吴将军坐,真是不该。吴将军请自便吧。”

  吴绍霆缓步走到最近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王长龄站在他的身后。

  “李将军,小弟有必要重申一下先前的误会。福建一战李将军战败,心里有恨大家都能理解。可是李将军心中之恨若是针对小弟,这未免太不公平了。挑起战争的是袁世凯,不肯发兵来援的也是袁世凯,纵然是小弟先打响了第一枪,那也是为了战争大局着想,战场上没有道德,李将军同样是军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道。

  “这个道理我明白,只可惜身在其职不得不唯命是从。可是吴将军在广州与进步党联手,拒不承认大总统颁布的新法,引起南北对立的局势,若不是这等反叛行为,何至于会引发今日的兵灾?”李厚基严厉的说道。

  “李将军,到底该说你愚忠还是该说你天真呢?试问这套新法难道不应该抵制吗?大总统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他这是要当一辈子大总统,还要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也当大总统,请问这个大总统跟皇帝有什么区别?”吴绍霆加重语气的说道。

  “我知道你会拿这套说辞来说话,可惜每一个人的想法不同,这个国家需要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才能得以稳定。”李厚基坚持的说道。

  “或许你说的对,可是既然你说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国家繁荣昌盛不是靠一个人来决定,而是靠整个国家齐心协力。袁世凯此举能引起反对的声音,这已经证明他无法凝聚这个国家、无法让这个国家上下齐心协力。反叛是相对的,对袁世凯来说我是反叛了北洋政府,但对我来说是袁世凯反叛了国家和人民。”吴绍霆有条不紊的回应道。

  “今天你来找我,就是要跟我说这些大道理吗?”李厚基冷冷的说道。他不是因为自己无法反驳吴绍霆的话,这些年但凡当权的人都看得清楚,什么革命、什么大义、什么民族至上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甚至还是利用的工具。真要撕破脸来说这些内容,倒头来只怕大家的颜面都不好过。

  “这些话只是一时感慨而已,并非小弟这次前来叨扰的真正用意。”吴绍霆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用浪费时间,吴将军究竟有什么要赐教的,不妨直言。你我都是武夫出身,性格大致相近,索性爽快一些好。”李厚基气定神闲的说道。

  “今日来此有两件事,其一是对李将军在波涛汹涌之际选择急流勇退表示感谢和敬佩,此举避免粤闽战争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伤害,在公在私、为军为民都是一桩好事。”吴绍霆带着真挚的表情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