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94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近日中国沸沸扬扬的抗议之声,让日本方面同样感到了压力,可惜日方完全不能断定到底是北方泄密还是南方泄密。当然,眼下最麻烦的还不是调查泄密的途径,这份协议书遭到曝光,直接导致英美俄三国震怒不已。尤其现在欧洲战事并没有正式打响,列强在远东的多多少少仍有几分多余的心思。

  英国公使朱尔典会同俄国公使格鲁斯?彼得夫斯基,向日方提出了多次抗议,要求日方立刻就这份中日协议给出解释。眼下正是欧洲局势危机之时,大家最应该同仇敌忾共同维护协约立场,却在这个时候背地里搞小动作,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尽管日置义保持着强硬的态度,可必要的解释一定要给出来的,否则获得不了英国的援助,日本还怎么参与远东地区的利益争夺?经过几天的磋商,日置义最终只能把这次协议归纳为北方的责任,他向英俄两国公使发布声明,之前的协议仅仅是出于对北洋政府的同情,而最终这份协议并没有生效,此事就此可以了结。

  朱尔典也明白国际局势的紧张,这次联合俄国公使质问日本,只不过是讨一个面子上的说法,同时也算是给日方一个警告,总不能让自己老牌列强的威望任由别人挑战。既然日方给出了解释,索性顺水推舟了了结此事。

  在平息英俄两国质疑之后,日置义心里越想越不是一个滋味,他倒是不担心西方诸国的威胁,如今大日本帝国在国际上好歹是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如今中国国内反日的声音如此严重,直接影响到与执政府的交易。他对吴绍霆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道听途说,这个中国新生的年轻领袖究竟会带来什么样子的外交态度呢?

  他当然知道《二十一条》协议不是针对执政府,而是单纯的针对吴绍霆本人,如果吴绍霆真是袁世凯第二,有极其强大的独裁权欲,日本就能找到趁虚而入的机会!一切还得一步一步走着看!

  不过日置义并不担心,虽然这份协议曝光了,但并不意味着他手里再没有其他筹码。即便吴绍霆有强硬的一面,日本帝国也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施压。用他的话来说:“在中国一定能找到合作的人,此处不合作,索性就换他处。”

  ——————————

  吴绍霆在八月二十二日收到了许多紧急电报,除了段祺瑞通电下野之后,还有吴佩孚、曹锟会合了中央第九师和南京退出来的部队,正式向张勋发动开战。不仅如此,执政府国会也通过了定都南京的决定,内务部成立了政府迁移委员会,开始筹划相迎的工作安排。

  对于吴绍霆而言,这些消息都是早有预料的,他现在唯一关心的还是冯国璋收拾北洋残局的进展,南北大势已定,自然要尽快成立新的中央政府。

  与吴绍霆一样迫切不已的还有执政府和国会的众多官僚们,即便执政府自成立以来势头一直很好,可毕竟仍然局限于南方。眼下段祺瑞宣布下野,北洋政府最后一丝力量灰飞烟灭,执政府终于熬出头成为中华民国唯一的政权,当然希望早日完成这一份过度,堂堂正正的执掌整个国家大权。

  从这天开始,国会各党派渐渐开始议论起新政府的大选事宜,梁启超、熊希龄等人也多次邀请宋教仁、岑春渲商议这件事。等到南北统一,成立联合政府,自然不能再是执政官过渡时期,一定要公选出正儿八经的大总统和参议院、众议院席位。

  这件事原本没有任何不妥,新的中央政府自然要有新的一套仪式程序,一开始议论的还算开明,大家都认为不过是重新票选一下,大总统人选终归还是现在的大执政官,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北洋势力的介入,会分掉不少中央政府的席位。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人担心吴绍霆是否能胜任正式的大总统。一个年不过而立,又有明显独断专行的势头,大总统真若交给吴绍霆来接任,这个国家到底还能实现共和民主吗?

  入夜之后,吴绍霆正准备抓紧时间处理国防部送来的全国军事整编的文件,办公室的房门突然敲响,门外传来岑春渲的声音。

  “请进。”吴绍霆应了一声。

  房门打开,岑春渲步履稳重的走了进来。

  “云公,这么晚了您老人家还没有回去?”吴绍霆问了道。

  “震之你不也没有搁下手里的公务吗?”岑春渲笑着说道。

  “今日事今日毕嘛。”吴绍霆一边说着,一边伸手请岑春渲落座。“云公,这个钟点来找我可有什么要紧事?”

  “确实有些事,或许今天看来不算要紧,可日后终归会是一个麻烦。”岑春渲并不拐弯抹角,直接的切入正题,“不知道震之你最近可有听说一些闲言碎语?”

  吴绍霆放下手里的文件,抬眼看着岑春渲,脸色露出思索的神态。对于这几天国会里的言论他怎么会不清楚?但是却没想到岑春渲为专门这件事来找自己,毕竟梁启超、熊希龄的进步党人正在积极拉拢国民共进会的高层,如果说这些谣言是真的,很难保证里面没有国民共进会的成员参与其中。

  “云公,你是想告诉我关于国会私底下在议论的那些事吗?”既然自己知道,吴绍霆觉得没有必要再在岑春渲面前装蒜。

  “看来震之果然是知道这件事了。唉,老夫真不知道该如何发表意见,国会官僚气息实在太严重,再加上共和民主思想的熏陶,很多人已经丧失了最根本的判断力,一心只想着一蹴而就。老夫虽然支持共和、赞成民主,可一把年纪熬过来,同样也明白往往急于求成的事都会事与愿违。所以今日才特意来找霆帅,希望能把这件事说清楚。”岑春渲叹了一口气,颇有几分无奈的说道。

  “此事只不过私底下的窃议,言论之事岂能加以限制,总会有一些野心家心有歪念。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新成立的中央政府理所当然会有一场公正公开的大选。”吴绍霆表情镇定自若的说道,他仅仅是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不过眼下并没有太多心思处理这件事。

  “此事断然不可掉以轻心,事实上震之你就任大执政官以来,下面已经有了不少非议。之前大家认为执政府只是过度政府,多多少少放下了各自的成见。可眼看就要成立正式的中央政府,下面那些人都认为应当严肃对待,慎重和认真的考虑大总统最合适的人选。今日这些私议也许不成气候,可难保明日不会发生意外。”岑春渲意味深远的说道。

  吴绍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来资产阶级政客们总喜欢把事情考虑的想当然,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会呈现软弱性,在有选择的时候则总想摆出大义凌然的一面。口口声声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共和民主的精神,可实际上也只是想掌握更多的实权。想到这里,他反倒很欣赏袁世凯针对国会的手段,对付这些官僚就应该强硬的去施压。

  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他语气深沉的说道:“我以粤省区区参谋长的身份领导广州首义,之后又响应孙先生的二次革命,与桂省势力、北洋大军鏖战半年之久。随后又历经福建战争,成立国民共进会与进步党联合反袁。执政府成立之初,一边组织四川大战,一边又平息西南诸省的叛乱,再到今时今日与北洋大决战。云公,你来说一句诛心之话,我吴绍霆有哪一点对不起执政府,哪一点对不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岑春渲肃然的叹道:“放眼中华民国,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与震之并列,袁世凯不如,梁卓如也不如,甚至连孙逸仙亦不如。老夫自问不敢说十成十的了解震之你,但老夫这双眼睛并没有瞎,震之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尽职尽力。正因为如此,老夫是全力支持震之你接任正式大总统之职。什么年不过而立,什么任意妄为,说句不好听的,这些都是屁话。”

  吴绍霆心有感动,他看得出来在整个执政府之中只有岑春渲一人是明白人,也是自己在官僚当中唯一能信任的人,甚至连宋教仁有时候都未必明白一些道理。

  “云公,”他郑重的说道,“您老人家这番话让我颇为感激。很多人不明白我的处境,也不明白我的所作所为究竟为何,只有云公你是明白人,真真正正的明白人。”

  “唉,老夫年事已高,在执政府中又没有太多的实力,只能力所能及的支持震之。不管日后正式大总统的大选如何,老夫哪怕豁出性命也要带领党内拥护震之你上位。”岑春渲郑重其事的说道。

  卷六:大国战 第724章,趋势稳定

  “多谢云公了,绍霆能有今日,也是多亏云公在幕后支持。中华民国的未来必然要由绍霆与云公共同肩负责任。”吴绍霆说道。

  “震之,这件事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呀。当然,进步党也好,北洋派也好,震之只要稍微摆出态度了,这些人终归是不敢乱来的。可是事情不能单看一面,近日托几位日本友人函联,获悉日本国内一些新闻,如果与这几日的谣言联系起来只怕会大有隐患了。”岑春渲脸带忧虑的说道。

  “哦?具体是什么事?”吴绍霆表情严肃了起来。

  “日本各地报纸仿佛是在有意一股制造声势,他们大肆鼓吹中华革命党的政策,为孙逸仙等人抬高身价,甚至还传闻日本政府即将支持孙逸仙返回国内。这几日我与张四先生也有联系,四先生也发觉江浙一带有不少声音在暗动。”岑春渲凝重的说道。

  吴绍霆这时才明白岑春渲今日来找自己的重点所在,如果单纯是执政府有闲言碎语根本不足为虑,正如岑春渲所说放眼国内完全没有第二个人能出自己之右。他手里掌握着军权,只要稍微动用手段就能让资产阶级政客们露出软弱的一面。可问题是孙中山在这个时候回国,以其之前在国内的影响力,再加上日本政府于幕后的推动,不可不谓是一大威胁。

  不难猜测,这一切都是日本政府一手策划的行动,再加上孙中山自己也期盼着回国争夺政治资本,双方自然而然的一拍即合。虽然吴绍霆相信以目前他在国内的威望,孙中山未必能撼动自己的地位,尤其是自己麾下带兵的将领,很多人都不赞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但是世事难料,尤其是现在执政府内已经存在“反吴”的声音,这可不一桩小事。

  “云公,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沉思许久,吴绍霆问道。

  “也就是月初的事,相信很快会愈演愈烈。震之,这才是老夫真正担心的地方呀。”岑春渲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果然很棘手。中山先生自两年前出走日本,如今国内大局可定,他又恰到好处的回来,肯定是想在新的中央政府里谋一个席位。我们共进会之中有不少是昔日的革命志士,大多与中山先生有交情。要是中山先生参加大总统的竞选,结果还真不好说。”吴绍霆长叹的说道,眼神渐渐露出严厉的神光。

  “所以老夫希望震之你尽早做一手准备才是。”岑春渲认真的说道。

  “我会的。真是多谢云公专程来告知这个消息。”吴绍霆点头说道。

  “谁有能力治理这个国家老夫看得很清楚,就算孙逸仙有这个能力,可惜这几年老夫什么都没看到,国家大事不是儿戏,老夫自然不能把希望当作赌注来赌上一把。”岑春渲肃然的说道。

  吴绍霆心里开始盘算,是该尽快做一手准备了,日本人既然还敢故技重施的耍外交阴谋,这笔帐加在之前的账上很快会让日本尝到恶果。

  ——————————

  八月二十五日,江苏传来消息,曹锟、吴佩孚率领中央第九师成功夺回南京,张勋率领残部退回徐州,曹锟、吴佩孚并没有继续追击的打算,而是整顿南京城内,尽快安抚百姓和进行善后事宜。

  南京才被张勋占领短短数日,竟仿佛经历了一场旷世大劫,街面凄凉无人,商铺不是被破坏就是闭门不开,大街小巷的血迹至今没有清洗,原本番号的大城早已是一片狼藉不堪。张勋的徐州军至今仍然留着辫子,军纪涣散、军风不整,攻占南京的当天即公开抢劫、奸x淫,胆敢反抗者尽皆遭到杀害。

  城内的老百姓在这短短几日内犹如度年一般艰难。曹锟、吴佩孚的大军反攻南京时,老百姓们闻讯欣喜不已,纷纷在城内组织响应。当反攻大军击溃张勋的防线,浩浩荡荡开进城来时,老百姓们更是夹道欢迎。死寂了几日的南京城总算恢复了几分人气。

  又过了几日,冯国璋从北京向执政府发来电报,正式宣布北洋政府解散,并与执政府联手和平完成南北一统。在此之前的几日激烈讨论和磨合,北洋内部并非是在停战议和上无法达成共识,反而是北洋派改组北洋公党之后的管理问题矛盾重重。不过好在最终还是勉强满足了各方利益,暂时有了一致的主见。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吴绍霆马上交代由执政府政务总理梁启超为首,组成“南北和平统一与联合政府意见委员会”,约定在武汉与北洋派召开碰面会,解决一切细节问题。临行前吴绍霆告诉梁启超,此事尽量从速,没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以北洋目前的处境最多只会逞一时之强,但最终还会妥协退让。

  九月三日,当南北双方代表团抵达武汉正式召开协商会议时,广州德国领事馆也向梧州发来一封加密电文,告知在八月二十三日时奥匈帝国已经向塞尔维亚宣战,而就在三天前俄国也遵照协约协议出兵援助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帷幕。

  尽管安德烈爵士在电文中措辞很急切,不过对于吴绍霆来说并没有感到紧张,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日德青岛战争也会在三个月之后,毕竟日本弹丸之国要应付世界列强之间的战争理所当然会做足准备。尤其眼下还是中国政权发生交替的重要时刻,日本更会优先确定中方的外交态度,谁都知道中国与德国这段时间关系密切,而这意味着日德开战要更加小心翼翼一些。

  在南北关系逐渐缓和之后,吴绍霆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与各国列强的外交事务上。之前他故意不急着关心执政府政权与各国建交,任由梁启超、熊希龄等人负责接待和了解各国时节的外交态度,一方面是因为执政府的外交人才尚未到位,另外一方面则是耐心等待欧战的开打。战事一起,列强的侧重点自然要放在本土战场上,而远东地区的外交政策多多少少会软弱下来,在这个时候谈判才能获得最大的赢面。

  唐绍仪是在八月底抵达梧州,吴绍霆正式委任其出任执政府外交部部长,着实开始与各国列强展开谈判。同时,他任命顾维钧为大执政官外务副官,负责执政官办公厅与外交部的联络以及单方面的外务建议。

  吴绍霆将之前日本人送来的《二十一条》协议拿给顾维钧看,顾维钧还没看完就冷笑了起来,信手把协议书合上,不屑一顾的丢在桌子上。

  “吴执政,这是典型的外交讹诈,日本人看出执政府正在向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过度,以为咱们都迫不及待的需要确定法统地位,再加上日本与英法俄三个老牌列强之间的关系,略施小恩小惠就敢向咱们漫天要价。不可不谓是卑鄙无耻的投机主义。”顾维钧讥讽的说道。

  “嘉定兄,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应付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呢?”吴绍霆请教道。

  顾维钧原本字少川,与唐绍仪的表字不期而遇,为了不发生尴尬和混淆,因此吴绍霆才用旧式的地名相称。

  “从之前中日协议泄密可以看出,英俄两国实际上仍然是偏袒日本,并没有向日本进行实质性的打压,以往我们采取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已经可以看出弊端。英俄两国希望扶植日本这个新兴列强在远东牵制德国和美国,再加上欧战爆发,远东地区的外交阵营更加鲜明,只怕欧洲国家会放任日本的对华策略。”顾维钧分析道。

  “你说的没错,寄希望英国俄国来压制日本简直是自欺欺人。”吴绍霆缓缓的点头,事实上他也没打算利用英俄两国来牵制日本。

  “依在下愚见,我们仍然需要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但绝非是以往那种直接介入的方式。”顾维钧不疾不徐的抛出自己的主见。

  “绝非以往的方式?那是什么方式?”吴绍霆疑惑的问道。他对外交术语可不太了解。

  “眼下我们最应该拉拢美国和德国,不过并非是寄希望美德两国来压制日本,而是希望由他们来牵制英俄两国。如此以来,我们中国与日本在幕后气势上旗鼓相当,不过由于英法两国陷入欧洲的战事,即便德国同样卷入欧战之中,可身为中立国的美国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更突出了。”顾维钧娓娓道来。

  吴绍霆仍然不知道该怎么理解顾维钧的话,虽然他也打算去拉拢美国这个中立国,可是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美国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开战,并非是牵制英俄两国。他沉思了片刻,问道:“嘉定兄,既然你我都知道美国是中立国,怎么可能拉拢一个中立国牵制英俄两国呢?这未免也太想当然了。”

  顾维钧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说道:“吴执政切莫以为外交牵制仅仅局限于阵营立场,美国完全可以通过政治施压、贸易条款和外交交易等各种手段来对付英俄。当然,在外交上是没有道义的,要想美国站出来对付英俄两国,一定要给出美国能从英俄两国身上获得的更多利益,这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

  吴绍霆很快明白了顾维钧的意思,同时也更为明白“重大难题”的意思。他深知美国正是依靠一战出售军火大发战争横财才奠定了大国基础,而这些军火出售大部分都是针对英国、法国等协约国家,现在要让美国放弃这么大一块肥肉,那就得从自己身上割一块更大的肥肉去交换。问题是,以目前中国的情况有这个能力吗?

  他沉重的叹了一口气,一时深思而不得定论。

  这时,顾维钧仿佛看出了吴绍霆的心思,笑着又说道:“吴执政,其实在下既然能提出这样的分析,自然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可行性,否则不可行的意见岂不就等同于废话了吗?”

  吴绍霆看着顾维钧,立刻追问道:“还请嘉定兄详解。”

  顾维钧继而说道:“吴执政或许应该知道,三年前日本明治天皇在临死之前促成了日美航海通商条约的修改,使得美国在日本的通商惠利大为受损,几乎损失远东地区的三分之一利益。这件事一直是美国政府心头之痛,据说当时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与联邦军最高参谋部商议对日开战,结果由于财政原因,以及横跨太平洋的距途困难,最终搁置了此次议案。而这一点正是施行新外交策略的先天条件。”

  吴绍霆点了点头,明治天皇修改航海通商条约的事他是知道的,因为日本岛国物资匮乏,大部分资源都得依靠国外进口,在条约修改之前美国几乎是向日本倾销商品,牟利甚大。

  顾维钧接着说道:“对于日本来说,资产阶级政党与军阀同样矛盾重重,前不久内阁大臣西园寺公望为了抗议增加军费预算,还发动了内阁集体辞职的政治事件。日本国内的民主人士眼下正在积极的压制军备,而这对我们来说则是有利的环境条件。”

  吴绍霆隐隐约约已经猜出了顾维钧的意思,他试问道:“嘉定兄,你一直都在强调美国与日本两国的条件,难不成你是想用日本做诱饵,来勾引美国这条大鳄?”

  顾维钧不置可否的一笑,说道:“这是一次风险很大的外交博弈。毕竟在西方列强眼里,我们中国一直都是扮演肥肉的角色,没有人会拿我们中国与日本做比较。要想彻底改变中国的外交环境,中日关系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吴绍霆严肃的脸色忽然笑了起来,因为他终于发现顾维钧的外交观念与自己一致。虽然对方所强调的“中日关系”并没有太露骨,可是结合之前的话几乎不难猜测,只有中国在军事上压住日本,重新取回亚洲宗主国的地位,这才是最有利的中日外交定位。压住日本不仅仅是挽回国家主权、消灭日本的狂妄野心,同时还是奠定在其他老牌列强眼中的强国地位,彻底完成大中华在国际地位的质跃。

  “嘉定兄,你我真是不谋而合。哈哈。”他畅快的笑了起来。

  “在下知道,也只有吴执政才有完成此事的魄力,改写中华命运全在吴执政一人身上。”顾维钧认真的说道。

  “我只担心国人弱国思想太久,早已丧失拼搏的雄心。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战争再到庚子国难,这些耻辱可谓都是国人败在自己手里。我虽有强国之愿,就怕国内没有足够支持啊。”吴绍霆叹了一口气,笑容渐渐换做一副愁容。

  顾维钧研究各国历史许久,自然知道吴绍霆的处境,一旦资产阶级民主人士掌权,总会担心军权误国,从而想法设法削弱军权对政权的威胁。他也明白,吴绍霆要想完成宏愿,则必须先从军备着手,这是一次极其鲜明的冲突。

  “吴执政,在下虽然势单力薄,但也一定竭尽全力支持吴执政。在下相信,只要吴执政是真心实意为了大中华的富强,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顾维钧认真的说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句话究竟是祝愿还是安慰。

  “呵呵,行了,先不说这些。你帮我安排一下,明日一早我们一起去会见一下美国公使馆商务参赞。”吴绍霆吩咐道。

  “是。”

  卷六:大国战 第725章,中美初探

  次日一早,吴绍霆在联合会馆二楼的会客室接见了美国公使馆商务参赞史密斯。之前唐绍仪已经与各国商务参赞进行了初步的接触,表达了执政府对各国的外交立场,这一点已经赢的了各国外交代表的好感,增加了各国深入会谈的信心。

  寒暄了一番见面礼,吴绍霆请史密斯落座,会客室里没有其他翻译,顾维钧本来就懂得流利的英文,因此在这里充当唯一的翻译。

  “史密斯先生,我不想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因此我想直接切入正题。中国做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崇尚友好的外交政策,而就我个人来说,我深知中美之间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我相信赖因施公使一定与我的看法很是相近。”吴绍霆开场的说道。

  “执政官阁下的话,我深表赞同,就算之前我们的公使阁下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从今天开始也一定会有。”史密斯用美式幽默说了道。

  “今日请史密斯先生前来,主要是有一些中美单方面的重要事情希望与史密斯先生详谈。”吴绍霆接着说道。

  “单方面的重要事情?”史密斯扬了扬眉毛,他已经听出了吴绍霆的言外之意,这位年轻的中国新生领袖从一开始就没有轻易表露外交态度,甚至到目前为止各国商务参赞都很少有机会与对方亲自面谈。今天他突然受邀面见,理所当然不会是敷衍客套的事。“尊敬的执政官阁下,我很期待您接下来的话,同时也向您保证,如果是在我职权之内的内容,我一定尽快给您答复。”

  “多谢。第一件事是我希望与美国单方面签订一项保密的贷款协议,款项将用于中国内战结束之后的善后重建。我知道这件事史密斯先生一人是无法做出回答,我希望史密斯先生能尽快将此事转达给贵国驻华公使赖因施先生。”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道。

  “单方面贷款?还是保密?哦……虽然这不在我的职权之内,不过我相信我国政府对此会很感兴趣。”史密斯笑着说道。虽然向一国政府贷款同样要考虑信誉和还款能力,但向一国贷款所获得利益远远超过风险,即便负债国无力偿还贷款还能从其他方面获得补偿。

  吴绍霆向顾维钧点头示意了下,顾维钧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份合同草案递向了史密斯。

  “这是我方拟出的借贷草案,当然,具体细节可以再另外磋商。”吴绍霆说道。

  史密斯打开合同粗略的看了一遍,不由有些惊讶,合同上的借贷数额居然是三千八百万美元,并且要求分五年十六期交付,还款则为五十年为限,以中国盐税以及联合银行股份做抵押。他知道当年五国银行团向北洋政府借贷的总额才仅仅是两千万英镑,大约是一亿一千万美元,可这是五国银行一起筹款,眼下中国单方面向美国要求借贷三千八百万,还真是狮子大开口。

  不过他并没有不好看这次借款,如果中国真心要拿下这笔借贷合同,之后的商谈自然还会有更多的磋商空间。再者虽然之前五国银行团故意排挤美国,导致美国不得不退出国际银行团,可话说回来,之前五国银行团已经兑现将近一千万英镑的贷款交给北洋政府,结果北洋政府解散,这笔投资全部成了泡影,还真是因祸得福。

  他看得出来新生的执政府实力雄厚,大执政官吴绍霆也是一个有手腕的人,中国新政府的可信度必然要远远超过北洋政府。中国向美国的借款问题应该不大,无非是一些细节上的进退取舍罢了。

  “我一定会尽快将这份草案转交到公使先生手里,我本人对这次合作抱有很好的预想。”史密斯一边笑着说道,一边将合同书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

  “史密斯先生,请原谅我有必要重申一下,这份贷款协议请务必保密。”吴绍霆煞有其事的补充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