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96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张直叹道:“小雅,你都长大了,早就应该跟着夫家去生活。之前是因为路途近,来往方便,可这终归不是长久的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现在是吴家的人了。”

  张小雅神情很失落,手里的筷子漫无目的的拨弄着饭碗里的米饭,却一口也吃不下去。

  这时,吴绍霆总算开口了,他说道:“岳父,如果商务部的事并不称心的话,我正好还有另外一件事希望仰仗岳父来负责。”

  张直问道:“什么事?”

  吴绍霆说道:“如今南北一统,中央政府即将成立,国内缺乏章制的金融制度应该得以整顿。我打算将广东联合银行独立出来,另外成立中央联合银行负责分管各省联合银行,同时发行全国统一的纸币。不如就由岳父你来担任中央联合银行总办吧。”

  张直呵呵的笑了笑,说道:“这么说,震之还是要让我这把老骨头北上?”

  吴绍霆微微一笑,说道:“这就看岳父您自己的意思了。如果您真不想北上,那中央联合银行可以暂且设在广州,反正各省联合银行的资料档案目前大部分都在储备在广州,也无甚不方便。当然,岳父如果希望我说一句诚实的话,我真心希望岳父能一同北上。”

  张直犹豫了一阵,实在不忍心看着女儿充满期待的脸色,于是不置可否的说道:“此事容后再议吧。”

  吴绍霆暗暗叹了一口气,他也不好多说什么,重新拿起筷子向张小雅饭碗里夹了一些蔡,劝说着让张小雅趁热吃。

  晚饭罢后,吴绍霆搀扶着张小雅来到客厅小坐,张直则去吩咐下人收拾一些家用。就在这时园子外面传来轿车的喇叭声,很快一辆小轿车开进了前院,慢慢的停在了别墅大门口。有下人来通报,说是大少爷回来了。吴绍霆这才想起来许久未曾见面的张志诚,开饭前听张直说还在厂里面忙,没想到一忙就到了晚饭过后。

  很快,张志诚脚下生风的走了进来,一进门就问:“小雅和震之呢?”

  吴绍霆从客厅里走出来,开玩笑的说道:“你这人可真难等啊,晚饭都吃过了才回来。我以为我已经算忙得了,你居然比我还要忙,这是让我这个执政自惭形秽吗?”

  张志诚哈哈笑着,说道:“震之,你才是大忙人,这么久都不见你回广州一趟,昨天才听说你马上要北上了,今日你来时又恰好遇到我正在处理最复杂的一项工程。唉,下午接到电话后我已经尽最快速度了,如果换做平常的时候我要到半夜才能回来呢。这不,还不是为了赶回来与你见上一面。”

  吴绍霆上前去拍了拍张志诚的肩膀,问道:“话又说回来,既然你最近很忙,那一定有新的工程项目既然诞生了,之前广东厂也不见有任何相关的公文,怎么,你打算保密到什么时候去呢?说说吧,可有什么好消息要透露给我。”

  张志诚得意的说道:“震之,还真让你猜到了。我现在跟你说也说不明白,如果你明天有空……最好现在,我们一起去广东兵工厂我给你演示一下。”

  吴绍霆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心情正闷闷不乐的张小雅,说道:“你还是说说吧,今日怕是来不及了。”

  张志诚想了想,索性的说道:“那好把。你跟我来,我书房里还有一些草图,你看完之后就会明白了。”

  吴绍霆点了点头,跟着连吃饭都顾不上的张志诚来到二楼主厅一侧的小书房。这个小书房特意上了锁,看来张志诚这些年的保密警觉性有所提高。打开书房的门,张志诚迫不及待的来到书架附近,从一堆文件夹中找到了一个较旧的文件夹,取出来递给了吴绍霆。

  卷六:大国战 第729章,新式装备

  打开这份文件夹,吴绍霆只见里面有许多工程图纸和注释文字,这些工程图纸大部分都是手绘的草图,也有一些比较完整的成稿图。单单看这些复杂的图形,他完全看不出所以然来,好在旁边注释的文字多多少少透露了一些意思,原来这是关于战斗机携带鱼雷和炸弹的机械设计图。

  “你发明了战斗机投弹器?”吴绍霆惊喜的问道。虽然他记得一战时期已经有战斗机携带炸弹的先例,不过如今一战才刚刚开始,而很显然张志诚基本完成了投弹机械的试验。即便投放炸弹不算什么先进的玩意,可利用飞机投放鱼雷那可是了不起的创新。

  “呵呵,没错,不过实话实说,这可并非我一人的功劳,那几个德国工程师帮我解决了许多难题,尤其是衔接链和操作杆的活动器。投放炸弹已经完成第三阶段的试验,以我们目前的战斗机马力可以携带两枚五公斤的炸弹或者一枚十四公斤的炸弹。”张志诚很是得意的介绍道。

  “携带两枚炸弹可以分开投放吗?”

  “还不行,活动器只能控制一个阀门,所以一旦松开阀门两枚炸弹都得投放下去。”张志诚摇了摇头说道。

  “要是这么说,还不如携带一枚十四公斤的炸弹。”吴绍霆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个……说实话吧,我个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德国工程师说携带两枚有两枚的好处,这样攻击的范围会稍微更宽阔一些,还说有利于杀伤躲在伤堑壕里面的敌军。反正军事上的事我不懂,载弹器规格是一样的,爱装一枚就一枚,爱装两枚就两枚。”张志诚不置可否的说道。

  “也是。”吴绍霆点了点头,“那鱼雷呢?”

  “机载鱼雷发射器已经制造出来了,虽然是试验型的,保不定还要进一步修改。”张志诚笑着说道。

  “这么说,机载鱼雷发射器还没有进入试验?”吴绍霆问道。

  “地面试验已经完成了。唉,只可惜机载鱼雷发射器比较大,也比较重,以目前我们所有战斗机的型号都不太合适。之前我们尝试把战斗机的机关枪、子弹全部卸载下来,然后安装鱼雷发射器起飞,可惜飞行高度最高只能限制在一百米以下。所以我跟德国工程师商议过,决定先制造一架更大的飞机,装备更强的引擎。”张志诚说道。

  “照你这么说,制造新飞机是在国内制造了?”吴绍霆想到欧洲已经开战,德国断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研发他们不注重的项目。

  “是啊,我们黄埔机械公司会同马尾船政厂联合研制,不过引擎还得从国外进口,目前我们联系的是美国一家引擎供应商。新飞机的制造很顺利,等美国引擎到位就能立刻进行最后的定型。要是你有空,我倒真要带你去见识一下这架新飞机,这可是推陈出新之作呀。”张志诚感叹不已的说道,颇有几分王婆卖瓜的意味。

  “哈哈,你既然都说出来了,难道我还不相信吗?早晚都要去目睹你的研究成果的。对了,你打算携带多大的鱼雷上天呀?”吴绍霆又问道。

  “哦,当然不可能是军舰和鱼雷艇上的那种鱼雷了,那么大的鱼雷得用多大的飞机来携带呀?忘了告诉你,在研究机载鱼雷发射器的同时,我已经在研究配套的鱼雷弹了。不过这里没有图纸,关于机载鱼雷的设计记录都在办公室里。”张志诚笑呵呵的说道。

  吴绍霆心情很是期待,如今他已经决心在中国成立规模性的战斗机部队,不过如果单纯是依靠一架机关炮,很明显作战价值还不如侦查价值。之前在内战战场上运用飞机的作战,完全是依靠飞机是新鲜武器给敌人造成心理影响而已,真正的杀伤力十分有限。如今张志诚发明了机载鱼雷,不仅是超前的武器装备,更是给战斗机带来了全新的实用价值。

  他相信机载鱼雷一定会让中国军事力量攀升一个档子,同时改写整个世界军事装备的历史,甚至还会因此创造出更新的战术和兵种。不过他仍然有几分担心,就算机载鱼雷运用成功,可是以目前战斗机的材质和续航能力,很难百分之百发挥全部战斗力。鱼雷自然是用在对付舰艇的武器,而舰艇能在汪洋大海上行驶,战斗机不仅要考虑航程距离,更要考虑海洋气象,稍微强力的海风都能导致飞行故障。

  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鱼雷战斗机也只能充当近海短程防御性兵种!

  他欣然点了点头,说道:“志诚,我是完全相信你的能力。我猜机载鱼雷一定是缩小了不少,可是既然鱼雷是用在对付舰艇的,小型鱼雷的破坏力能否穿透海军装甲?”

  张志诚叹了一口气,耸了耸肩膀说道:“说实话,我也不能保证。之前在陆面试验的时候机载型号的鱼雷威力确实缩水不少。不过我认为战斗机本来就是群体作战的编制,真到了上战场一个飞行中队冲着一艘军舰投放三十枚小型鱼雷,就算炸不沉它也能让它残废。再者战斗机的自由度很高,未必一定要袭击重型战舰,也可以偷袭轻型舰只或者补给舰。”

  吴绍霆觉得张志诚所说的有道理,以飞机和鱼雷的造价,几十架飞机只要能破坏一艘军舰就算回本了。除此之外瞄准补给舰、小型炮舰袭击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这时,张志诚又说道:“对了,震之,除了这些我主要在忙的工程之外,我另外还设计了一些步兵装备。我想应该没什么大碍,只要按照版型投入生产即可。”

  吴绍霆的军备侧重点一直在陆军上面,他好奇的问道:“是吗?是什么?”

  张志诚又从书架上取下一个很薄的文件夹,递到吴绍霆手里,说道:“这些是我随后画的草图,一个是军用头盔,另外一个是行军背囊,最后一个是三十八毫米钱德勒式机关炮的座子。虽然机关炮比较笨重,不利于机动作战,但如果是阵地防守的话加上这个座子就能使用了,这可是比马克沁重机枪更猛的火力。”

  吴绍霆暗暗叹道:火力是够猛,这么笨重和大条的武器,肯定是敌人炮兵优先打击的对象。不过他没有多在乎这一点,好歹是张志诚一片热忱,更何况机关炮就算不合适在陆战使用,日后还能用来防空。他赞叹道:“你还真有心啊。不过……你这军用头盔的造型还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呀……”

  张志诚设计的头盔完全就是古代重步兵的盔甲,差不多把整个脑袋都罩住了。如果让士兵带着这样的头盔上战场,不仅笨重,夏天又热冬天又冰,十分不方便。

  “这样才能提供最大化的防护力度呀。”

  “志诚,以前我在德国留学时,已经见过德国军队装配铜制头盔,但绝不是像这样的重型盔甲。这样的盔甲不仅消耗过多的金属材料,还会不利于士兵设计。嗯,其实以我们中国工厂现在的能力已经可以生产头盔了,所以我也早有这样的打算。”吴绍霆说道。

  “那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张志诚纯粹好奇的问道。

  “那一支笔来,”吴绍霆说道,张志诚从书桌上找来一支铅笔递了过去,吴绍霆直接在张志诚的草图上横切了一笔,让头盔变成一个横切面为半圆形的样子,类似于二战时期德军的M35式头盔。“我记得在德国援助我们的机械设备当中,有一批冲压机对吗?”

  “没错,冲压机都交给我爹的公司了,我还准备用它们压制钢板的。”张志诚说道。

  “制作头盔可不是那么简单,头盔的材质一定要经过反复冲压才可以。你给了我一个启发,生产头盔的事我一定会记下来,这件事我会交给国防部来负责,详细的设计和制造方案论定之后再交给广东厂来生产。”吴绍霆说道,他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虽然头盔不能防弹,但起码能给士兵增加几分心理安慰,说不定还能外贸出口赚一笔钱。

  “那好吧。”张志诚点了点头。

  “至于军用背囊和机关炮座子,我认为都很好,过几天我与国防部开会一定会提及这件事。不过当务之急,我更关注你的机载鱼雷工程,这可是绝对有价值的创新。到时候我会把鱼雷战斗机命名为‘诚’式战斗机,一定让你这个伟大的军工发明家流芳百世。”吴绍霆豪迈的说道。

  “先是志诚式轻机枪,现在又是‘诚’式战斗机,哈哈,震之你还真是抬举我了。”张志诚笑着说道,虽然嘴巴上客气,不过心里却十分高兴。

  “这是你应得的。”吴绍霆说道。

  卷六:大国战 第730章,日本福冈

  福冈的天气已经有了秋天的味道,空气清爽又带着几分微凉。树枝上的花叶已经呈现出凋零之态,早秋的凉风习习吹过,总能带走一些花枝招展的艳色。

  这几年日本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明治维新之后虽然给日本带来了空前的发达,但同时高强度的军备发展也让民间负担了沉重的压力。老百姓们还是眼巴巴的穷苦不已,对他们来说民主可换不了几个饭团。

  整个福冈的大街小巷都少了许多热闹的气氛,前几年还有一些洋轿车大大咧咧的在街道上乱窜,然而现在却再也看不到这类东西。也只有那些涂着厚厚白色颜料的女人,顾着两个廉价的轿夫,乘坐传统的驾笼穿梭在街头巷尾。

  在距离福冈医院学仅仅只有一街之隔的福冈西医院特护病房,日本医生刚刚为蔡锷进行了康复期的例行检查,对蔡锷身体的恢复感到很满意。在医生离开之后,蔡锷勉强的从病床上坐了起来,一直陪侍在一旁的小凤仙赶紧上前搀扶。

  自从七月底东渡日本,蔡锷在八月中旬接受了福冈西医院三次手术,除了第二次手术略微不顺利,前后两次手术都是圆满成功。随后长达一个半月的恢复期,虽然术后身体极为虚弱,不过总算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倒是小凤仙连续一个半个月以来不曾安心休息过,时时刻刻守候在蔡锷身边,从术后的起居照料,到恢复时的悉心陪护,都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每当蔡锷睁开双眼时都能看到小凤仙忙碌的身影,几番叮嘱小凤仙去休息,可是这倔强的女孩依然不肯离去。

  如今小凤仙整个人憔悴了不少,但是随着蔡锷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她的神情也逐渐开朗了起来。听着日本医生每天检查完毕之后的祝贺声,仿佛比世界上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让她开心。昔日在京城沦落烟花柳巷,多亏遇到蔡锷的关照,因此结下了红颜知己之交,如今她能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内照顾蔡锷,也算是回报往日的恩情。

  当然,身为一个身世复杂的弱女子,除了恩情之外自然而然也是渴望着爱情。而她与蔡锷之间是相知志诚的爱情,而这两者加在一起恰恰正是“恩爱”。

  “这些日,让你受苦了,唉,你总是不肯听我的话,叫我如何安心呢?”蔡锷握着小凤仙的手,充满怜爱的说道。自从手术结束恢复之后,每天他握着小凤仙的手都深刻的感到这只小手又瘦弱了几分,今时今日这种感觉犹在,心中酸楚和感慨制止不住。

  “你受的苦比我多多了,我所做的也只是希望你能少受苦。现在快九点了,我去给你弄一些好吃的。早上还是吃一些玉米粥吧,另外我炖了乌鳢汤,中午时再吃,乌鳢汤最能润肺补身了。”小凤仙笑着说道。

  “以前你从来不会下厨房,没想到你随我来日本治病,反倒累你做这些事情。”蔡锷叹了一口气,十分感动的说道。

  “其实我现在才发现,料理厨艺也是一门学问,这两个月来我在日本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哪怕回国了我都能好好的照顾你。”小凤仙一点也不觉得不好,她反而沾沾自喜的说道。

  就在这时,病房外的走廊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没过多久病房门就被急促的敲响了。不等蔡锷回话,门外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推开了房门。来者是一个与蔡锷年龄相仿的男子,身穿着笔挺的中国传统长衫,脸上带着兴奋之色,手里还捏着一份电报抄纸。

  蔡锷看了对方一眼,淡然一笑的说道:“韵农兄,今日又有什么好消息?竟让你如此振奋开心,我猜一定是国内大局已定了?”

  来者正是与蔡锷、蒋百里齐名并称“陆士三杰”的张孝准。

  张孝准(1881年~1925年),字韵农,号运隆,长沙县沙坪乡赖家屋场人,七岁入乡塾读书,十七岁在王先谦家任塾师,为王赏识。得王赞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工兵班,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毕业时与蒋方震、蔡锷同列前三名。次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张孝准回国后,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幕,又经过徐世昌的保送,远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四年,除精通日语外,还懂德语、英语,在当时留学生中颇不多见。

  “陆士三杰”之中,张孝准的名声远远没有蔡锷、蒋百里之大,但是论起才学张孝准绝不在蔡锷、蒋百里之下,只可惜张孝准早年没有像蔡锷那样大展拳脚,又因为英年早逝而未曾赶上抗日战场上建功立业,因此才在历史上甚为低调。

  当年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然而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也归中国。日本史官普遍感到颜面尽失,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学员蔡锷。在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特意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依旧是中国人,正是张孝淮。

  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象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然而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不得不又增加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淮被迫定为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两个日本士官一个名叫荒木贞夫,是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同时也是侵华战争甲级战犯。另外一个名叫真崎甚三郎,是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

  自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张孝准遭到北洋政府通缉与黄兴一起东渡日本避难,虽然期间黄兴曾邀请张孝准一起返回国内,只是恰好妻子身体不适,因此只能留在日本照料家人。这一留就是一年多,无奈没有遇到好时机回国谋事。直到蔡锷东渡日本治病,广东方面特意联络了在日本的中国同胞接应,张孝准这才以同窗的身份与蔡锷见面,这段时间一直负责蔡锷与国内的联络工作。

  “何止是大局已定!”此时,他欣喜万分的笑着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的电报递到蔡锷手里,“这是执政官办公厅发来的电报,北洋已经投降了,南北总算一统了。下个月月初会定都南京,十月中旬差不多就该大选了。”

  蔡锷接过电报,一字一句的仔细看过,虽然这是一份难得的好消息,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股叹息。北洋虽然投降了,南北虽然也统一了,可是中国真的自此强大起来了吗?他楞了半晌,随后还是露出一个笑容,感叹道:“没想到我东渡日本短短两个月,国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当初临行时,吴执政还跟我说,期盼我回国之后给北洋最后一击,现在看来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张孝准叹道:“战争终归是劳民伤财的坏事,我等虽身为军人,但军人的天职并非是发动战争。国内得以平定是万民共嘱之幸事,将军哪怕没有硝烟战场的用武之地,可国内久经战乱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相信还有更广阔的‘战场’待君以归。”

  蔡锷颔首笑道:“你说的没错,看来我们要尽快安排回国的准备了。”

  这时,小凤仙站起身来,表情略有一些变化,说道:“张先生也还没吃早餐吧?我顺便也为张先生送一些过来吧。”她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容,不过笑容中仿佛有一些与先前不太一样的地方。

  蔡锷似有察觉,不过却没有询问。张孝准还在顾国内安定的欣喜,他客气的说道:“其实我已经吃过了,但是现在心情大好,胃口也跟着好了起来,倒是想再吃一些。有劳了。”

  小凤仙欠了欠身,然后离开了病房。

  张孝准走到蔡锷面前,感叹的说道:“自大革命之后,我中华民国历经数年的苦难,令无数仁人志士堪忧揪心,好在今日总算大功告成,也不枉那些先烈前辈们的牺牲。松坡,你的身体应该无恙了,听说只要再条例三五日即可出院。这几天我会帮你安排回国的事。”

  蔡锷点了点头,叹道:“别说还要等三五日,我明日就想启程回国了。韵农兄,这段时间承蒙你照顾,吴执政也在电文里多次提及你,这次回国索性你与我一道。正如你刚才所说,国内久经战事百废待兴,还有很多需要你我尽心出力的地方。”

  张孝准深以为然的说道:“不瞒你说,在日本寓居一年多,异国他乡总不是留恋之地,堂堂七尺男儿也苦寻报国之门。这段时日孙先生那边也在筹备回国,我本打算跟孙先生等人一起回国的,大家在一起也好有一个照应。”

  蔡锷沉思了片刻,随后说道:“孙先生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毕竟不逢时,你与黄克强有旧,与百里和我又都是同窗之谊,如今黄克强、百里和我在执政府都有公职身份,回国之后由我们联名推荐你自然要更省事。孙先生那边未必能有这样的方便。韵农兄,你我不是外人也就没必要那么见外。”

  卷六:大国战 第731章,恩怨情仇

  张孝准脸色有几分尴尬,忍不住苦笑起来。说实话他当然更希望与蔡锷站在一边,岂不说是同窗之谊,以蔡锷在执政府的国防部部长身份,回国之后的仕途也会顺利很多。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关系网的社会,同窗之间相互提携并无不妥。只是他与蔡锷、蒋百里并称“陆士三杰”,如今蔡锷、蒋百里都有名望,唯独自己一事无成,空有一腔报复反而沦落到避难异国他乡的境地,颜面上实在是过意不去。

  现在听到蔡锷这么说,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说道:“松坡,我虚长你一岁,恬颜由你称我一声兄长。国家有难之时我无法尽心尽力、履行匹夫之责,如今国家得以安定了,我在这个时候腆颜充当马后炮,实在是过意不去,也实在是自疚不已。”

  蔡锷自然是知道张孝准的境遇,他叹了一口气,略有严肃的说道:“韵农兄,你并非是无心报国,这不过是时运不济而报国无门而已,这可是两种意思啊。再者只要有报国之心,又何患早与迟?即便花甲之年投身国家事业,那也是值得赞赏。刚才你也说了,国家百废待兴,你现在出力也不晚呀。”

  张孝准缓缓的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你说的对,大丈夫不该优柔寡断。”

  蔡锷笑道:“你这就说对了。要知道,就算没有黄克强、百里和我的推荐,吴执政同样会器重你,你当年在陆士的名声可不是虚晃得来的呢。”

  张孝准放开了一些心怀,笑道:“过去的虚名提它作甚,好男儿志在当代。既然如此,那下午我就去安排一下,明后两天我先把家眷送回国,然后留在这里等松坡你病愈出院再另行安排船只。”

  “如此甚好。”

  张孝准晌午过后就离开医院去安排回国之事。小凤仙也准备去筹备午饭。目前福冈西医院虽然重视蔡锷的身份,可是西医院也没办法在病房内为蔡锷一行人安排居家的设施,平日里小凤仙会陪在蔡锷身边休息,但要想做饭还得去福冈医学院的公寓里使用炉灶,做好餐点再一路送过来。

  蔡锷心疼一个女孩子什么事都要亲自操劳,连忙说道:“等等,我现在还不饿,要不然你扶我出去走走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6/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