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08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卷六:大国战 第762章,国会大会

  吴绍霆一直忙到九点半时才吩咐准备轿车前往国会,车队沿着林荫大道开出总统府门楼,他透过车窗看到警戒线外面静坐的抗议人群。如今已是入冬的天气,这些大部分是学生的静坐人群一个个都抱团在一起取暖,很多人搓着双手不断呵气,一些女孩子的脸蛋都冻得通红。他立刻吩咐司机停车,坐在副驾驶席上的邓铿连忙询问何事。

  “派人去买一些热粥、热饼分给这些人。政见不和无所谓,大家都是为了国家着想。”

  “霆帅,由得去吧,真要是冻坏了他们自行散去反而更省事。”邓铿说道。

  “不必,我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看看他们,大部分是血气方刚的学生,一经鼓动就昏了头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为国家利益着想。你去安排吧,算在我私人的名义上。”吴绍霆平静的说道。

  “那好吧。”邓铿叹了一口气,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来到负责维护警戒线和现场秩序的吴佩孚面前,把吴绍霆的话向吴佩孚交代了下去。

  “吴执政这么说的?”吴佩孚也感到有些惊讶。

  “总之去办吧。辛苦了。”邓铿说完,匆匆的返回轿车,车队继续前进。

  吴佩孚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马上派了一队士兵去附近购买粥食。

  没过多久,那些店铺老板们在警察、士兵的带领下,直接把大锅和炉灶搬到了静坐现场,几家小吃店里的伙计们也都跟着来帮忙,虽然这次生意做的麻烦了一些,可一来是总统府亲自吩咐的,荣幸至极,二来又是付现款的大买卖,何乐而不为。现场架起了锅灶煮起香喷喷的粥面时,那些静坐人群里一个个都动摇了起来,正好又是临近晌午的时间,顿时有一股饥寒交迫的感觉。

  不过抗议人群不知道这些粥面是卖给谁的,还以为是给警察、士兵做午饭。大家忍耐了一阵,终于有一个大胆的学生跳了起来,跑到一旁掏出钱要买一碗热汤面。

  “急什么呀,这还没煮好呢。不用给钱,这是军爷们特意买来送你们的,你们都好好坐着,等下人人有份。”正在煮面的胖厨师笑呵呵的说道。

  “不用给钱?”学生瞪大眼睛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去问这位大人,他们已经给钱了。”胖厨师冲着站在一旁的一名警察小队长点头道。

  “你别问我,不是我掏的钱,是吴执政吩咐的,我只是跑腿的。”警察小队长连忙说道。

  “吴执政吩咐的?”学生更加惊奇。

  很快,一部分煮好的粥面被派发了下去,静坐的人将热腾腾的碗捧在手里取暖,不仅双手感到暖和,心里更是十足温暖。人群们立刻轰动起来,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吴执政真是关心入微,哪怕有个别几个阴谋者造谣这是吴绍霆故意收买人心,也没能改变大部分人的看法。毕竟相比以前的来说,吴执政不仅尊重宪法允许示威游行,甚至还提供免费的食物,这可是天壤之别。

  吴绍霆到达丁家花园时比预计的时间迟了半个钟头,不过大会场才刚刚准备完毕,国会议员们正在陆续进入会场,因此并不算太过分。下车时,提前到达会场安排的宋教仁、邹鲁二人赶过来迎接。宋教仁虽然对这件事持有怀疑态度,但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内幕,因此还是秉持着支持吴绍霆的态度。

  宋教仁告诉吴绍霆,他刚才已经见过孙中山了,就在大会场的二号休息室。

  吴绍霆没有太在意,只是随意的应了一声,然后询问了一些会场的情况。

  宋教仁把情况都说了一遍,不过还是在意的问了一下:“要不要先去见一见孙逸仙。”

  吴绍霆语气极为冷淡的说道:“没必要,稍后在大会场就能见上了。”

  十多分钟后,国会大会堂座无虚席,由于这次到场的还有许多非议员,一部分人甚至连座位都没有,只能临时搬来休息室的座椅在走廊上放下。整个大会堂显得很是拥挤,虽然人们相互之间尽量保持着低声议论,可是口多舌杂之下仍然是一片嗡嗡嗡的声音。承启官在门口高声报响了吴绍霆的名号,会场顿时安静了一些,众人礼节性的站起身来迎接,场面一眼望去甚是壮观。

  中华国民党和游行代表的席位被安排在主席台右侧第三排,席位并不多,而且都是紧靠墙壁的位置。孙中山、廖仲恺、陈少白等人都在场。朱执信距离较近,他主动引着孙中山、廖仲恺二人绕道来到走廊前面,与吴绍霆碰了一面。

  孙中山装着一身特别命人改制的西服,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中山服,个子虽然不高,不过在笔挺的中山服承托之下显得很有气势。他很郑重的伸出手与吴绍霆行握手礼,带着礼节性的微笑说道:“震之,阔别数年,变化真大呀。”

  吴绍霆同样保持着礼节性的微笑,与孙中山庄重的握了握手,语气不含糊的说道:“中山先生别来无恙,确实是久别重逢,不过中山先生的英姿气概依然如故。本以为中山先生回国之后,你我能以更好的方式见面,却没想到会在今日这样的场合聚首,真正是无奈啊。”

  孙中山一丝不苟的说道:“今日之事势在必行,震之也切莫见怪,正所谓在公言公、在私言私,你我都应该明白这层道理。不过我相信,只要震之秉承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之志,今日之事必然会有一个公道的说法。”

  吴绍霆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坦然自若的说道:“中山先生所言极是,既然是中山先生发起的质问,绍霆自然要向全国人民做一个交代。事不宜迟,那么我们现在就正式开会吧。”他说完,又向廖仲恺颔首示意了一下,然后走到主席台右侧的等候席落座。

  国会大会由梁启超负责主持,片刻的准备之后,他登上了主席台,对着扩音器宣布大会开始。由于这次大会过于紧促,所以很多方面没办法做到那么重视,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次会议唯一的意义就是听取吴绍霆解释中日外交问题,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计。

  梁启超先讲述了一下整个事情原委,包括中华国民党的呈请书问题,以及此次会议重要议论的中心。前后大约用了半个钟头时间,下面知情或者不知情的与会者一边听一边低声议论,看上去观点不同,然而大部分人都认为吴绍霆擅自决议太过草率。

  由于中日外交上的事务单凭中华国民党的片面之词不足全年,梁启超要求吴绍霆向大会全场做出更全面的陈述。吴绍霆低头对外务副官顾维钧吩咐了几句,让顾维钧上台讲述中日外交的全部过程。

  顾维钧考虑的十分周到,他没有直接从青岛问题入手,而是从日本三番四次递交《二十一条》进行诱骗和讹诈来说起,然后才说到中日就青岛问题的谈判过程。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太麻烦,因为吴绍霆与滨口雄幸仅仅只对话了一次。顾维钧甚至把对话的部分内容也说了出来,包括吴绍霆认为应当用“台湾”或者“关东洲”来交换青岛利益。

  听到这里,在场大部分人已经可以清楚吴绍霆在中日外交上的态度,可见吴绍霆并非是那种不顾国家利益的人,最起码他尝试过为国家争取最大化的利益。至于谈判未能成功只能说是双方无法接受,又或者是策略问题,这与吴绍霆本人的品德并无关系。

  只不过单凭这一点还是无法说服在场全部人,孙中山交代一名中华国民党的成员站起来发出质问,即便这证明吴绍霆有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面,可无法澄清吴绍霆是故意抬高谈判价码导致谈判失败,并且蓄意以此发动战争。

  全场再次议论声起,国会大部分议员都是资产阶级政客以及旧官僚,他们对掌权问题十分敏感,最担心的就是吴绍霆会像袁世凯那样拥兵自重,以军权凌驾于政权之上。于是,很快有人大声高呼起来,要求吴绍霆亲自站出来解释。没过多久,全场的呼声越来越多,声浪排山倒海似的向主席台涌来。

  不等梁启超要求,吴绍霆果断的站起身走上主席台,从顾维钧手里接过演讲台。

  会场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盯着台上的吴绍霆。

  “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我维护国家领土不被列强无理窃取反而成了一种罪过。如果在你们眼里连保卫国家都被视为可耻的战争狂人,那我们国家还要什么军队,还要什么国防,索性连警察都不要了,拱手把能送的东西都给列强,然后祈求他们给我一份尊严。”吴绍霆声音由弱渐强,字字都说的掷地有声。

  会场下面哗然一片,有人惊讶有人震怒,有人低头沉思,有人高声抗议。很多人都认为吴绍霆的话实在太激进了,简直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是一个国家元首的素质吗?另外一些人认为吴绍霆思想太过执拗,外交可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办成的,很多事情必须一步一步循循渐进才是。

  卷六:大国战 第763章,一记反击

  “诸位对日本的看法让我汗颜不止,你们真以为日本人会好心的为我们中国着想?想想当年甲午战争的不宣而战,再想想当年在东三省中国领土上与俄国发动战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你们不能记住历史的教训就算了,这次我吴某人只不过是做出准备包围国土的国防准备,却被你们叫成是战争狂人!怎么,青岛矛盾是我挑起来的吗?又或者是我主动要对日本开战吗?简直睁着眼睛说瞎话!”吴绍霆不顾全场的议论,大声的控诉道。

  这番话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很多人都不敢再开口乱说话,吴绍霆这次现在是真的动怒了,不管吴绍霆心里是什么主义,可是从保家卫国沦为战争狂人确实有些不地道。

  “你们说我专横也好,说我自以为是也罢,可是你们毫无证据的指责我不顾国家主权利益,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你们现在都给安静下来,我要让你们看看我为什么要对日本采取强硬的态度。顾副官。”吴绍霆气势磅礴的高呼一声,然后对站在不远处的顾维钧示意。

  顾维钧立刻跑下主席台从座位上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紧接着又快速的跑上主席台将文件递给吴绍霆。

  吴绍霆高举着手中的文件,冲着全场挥动了一下,庄重的说道:“这份文件,就是我这段时间与德国公使辛慈进行多次谈判得来的成果,德国已经准备将青岛的主权交换给我们中国,移交仪式和手续这个月之内就能完成。”

  全场震惊不已,这个消息可是十足劲爆,谁都没想到吴绍霆竟然跟德国谈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索回租界,也绝对是第一次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

  吴绍霆说完,把文件递给另外一旁的梁启超,让梁启超亲自检验。

  梁启超激动的一页一页翻看文件合同,在最后一页上看到德国公使辛慈的签名和公使馆印章。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由激动转变成感动,叹道:“震之,你居然成功了。可是你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呢?”

  吴绍霆严肃的说道:“卓如先生,我当年跟你说过一句话,我信任卓如先生,也希望卓如先生能信任我。我原本以为你我之间的信任已经到达一定高度,所以我才打算在手续都办完之后再公布这个消息,没想到我错了。早上我之所以不说,就是要向国会所有人发出质问,你们怎么可以用那样恶毒的心思怀疑我?”

  最后一句话说的铿锵有力,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深深的刺透了梁启超的心。

  梁启超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直然后消失,他终于明白吴绍霆这次的生气是史无前例的程度。要说梧州派兵闯进会场,那是行于其表的愤怒,同时还意味着对那件事仍抱有希望;可是这次不一样,当他和内阁各部官员前往总统官邸质问吴绍霆时,吴绍霆对自己等人的愤怒到达了彻底失望的地步。

  吴绍霆没有再理会梁启超,他转过身来面向会场,对着扩音器再次说道:“我现在要听听你们的话,你们还打算把青岛交给日本人来换取修改条约吗?谁要是还坚持用青岛换修约,谁就是卖国贼!”

  他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下主席台,然后带着自己的幕僚径直穿过会场中央的走廊走出了大会堂。

  全场顿时轰然一片,谁也没有料到吴绍霆竟然还藏了这一手,不过不管如何,这件事总算水落石出,大家都能明白吴绍霆在外交事务上的努力,和对国家主权坚定不移的捍卫。原来到头来这仅仅是一场误会,可惜显然这场误会闹得有点大了。

  众议员陆续离场,相互之间依旧在谈论这件事:

  “中华国民党到底在搞什么,事情都没弄清楚就来抗议,还发动群众游行示威,简直就是小题大做。”

  “就是就是,部里面还有很多公务没打理,一来一回浪费多少时间。什么事情一定要调查清楚再下定论嘛,我倒要看看这次他们怎么收场!”

  有些人一边说着,一边侧目向还坐在角落里的中华国民党等人瞥了一眼。只见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正在议论,同时在跟游行代表吩咐什么,虽然隔着太远没有看得太清楚,不过也能猜出这些人现在正尴尬至极。

  “吴执政真是做了一桩大事,咱们居然能收回青岛的主权了。”

  “你们别急着开心,正所谓好事多磨,这件好事未必能那么顺利。”

  “你在说什么呢?”

  “你想啊,万一日本还是坚持要打青岛,你说怎么办?我们跟日本列强硬碰硬?”

  “是啊,是啊,这确实令人担忧啊。”

  吴绍霆在返回总统府的轿车上,先前义愤填膺的态度总算恢复过来,嘴角若隐若现的还有一丝冷笑。这次他确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之前之所以没有及时把中德青岛主权谈判的事情传出去,一方面是为了避开日本人的耳目,一方面是自己不太在乎国会的外交监督。没想到孙中山居然拿这件事来做文章,自己索性就借题发挥,当着国会众人的面彻底拆了中华国民党的台阶。

  他相信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中华国民党的声势将会遭到一次重大的打击,孙中山等人在国内苦心经营的一片基础顿时功亏一篑,尤其是中华国民党的公信力不仅会遭到中央政府的质疑,也会遭到国民的质疑。

  当然,吴绍霆并不会认为孙中山的中华国民党是反派角色,要怪也只能怪中华国民党偏偏要听信日本的片面之词。他这么做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消除一个政治敌人,正如在战场上一样,战争是不分正派和反派,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

  回到总统府时,聚集在光辉大道上的示威人群依然还在,不过比起吴绍霆离开时的人数要少了很多。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又或许是因为总统府免费发放粥面的感动,示威人群当中不少人认为继续抗议下去没有意义,既然吴绍霆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只要回家等待国会大会结束后的消息就行。

  下午,梁启超、宋教仁二人来到吴绍霆的办公室。他们也知道本来今天是吴绍霆的休息日,经过上午的一闹,现在吴绍霆已然没有任何继续休息的心情了。

  敲了敲虚掩的房门,梁启超、宋教仁走进来时,只见吴绍霆靠在大总统书桌后面的椅子上,正用一只手在给眼部按摩,一副疲倦不堪的样子。

  “震之。”梁启超心中有几分愧疚,上前来打了一声招呼。

  “坐吧。卓如先生、渔父兄,你们有什么事吗?”吴绍霆缓缓的应了一声。

  梁启超与宋教仁对视了一眼,然后拉开了大总统书桌前面的座椅落座下来。

  “震之,今天早上的事情……”

  “不必多说了,早上的时候我一时控制不住情绪,所以才说了一些气话,不用往心里去。总之,这件事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也不算太坏就是。”吴绍霆打断了梁启超的话,放下按摩眼部的手,缓缓的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精神状态。

  梁启超沉默了一会儿,虽然吴绍霆嘴巴上是这么说,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对方对此事的态度。暗暗叹了一口气,这就是政治啊!

  宋教仁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震之,就算我们不谈今天早上的事,也要谈一谈关于青岛的后续问题。一旦我们从德国人手里接收青岛,万一触怒了日本、英国这些列强,难道真要在青岛跟日本打一仗?”

  梁启超也跟着说道:“是呀,眼下大家都在担心这个问题。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国会大选会在年前正式结束,可是一旦跟日本冲突起来,只怕会影响大总统的大选呀。”

  吴绍霆低沉的说道:“也许我们的看法角度不一样,在你们看在很复杂,可是在我看来,青岛一旦收回主权,那就是我们中华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人如果还要强攻青岛,这就是名副其实、赤露裸的入侵。哪怕在迂腐无能的清朝,清军或多或少也会反击这样直接的入侵行为。在这件事上没有讨论的余地,向日本屈服那就是卖国,哪怕日本军队再强大,我也会坚决的打一场仗。”

  梁启超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说道:“可是,英法俄三国列强可都是站在日本这一边的,到时候就算我们坚持作战,也不会得到环球国际的支持。”

  吴绍霆生气的说道:“我要他们支持个屁,当年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咱们中国不都是指望洋人来翰旋调停,结果什么样?卓如先生,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英法俄三国不顾国际法义、不顾他国主权、甚至不顾道德廉耻,我凭什么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宋教仁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感同身受的说道:“震之说的不错。国家主权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靠我们自己争取的。如果日本人真的不顾我国主权,我们必然要给与严正的回应,日本军队船坚炮利,可我们中国军队兵多将广,未必不能一战。”

  吴绍霆看着梁启超,认真的说道:“中国积弱太久,无论是基层的老百姓还是上面的政府官僚,无一不是认为中国是羸弱不堪的。越是这么想,越是理所当然的这么想,上一代这么想,下一代也跟着这么想。我们中国还怎么强大?”

  梁启超脸色沉重,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太退缩,青岛问题实在太敏感,如果德国不肯移交主权那是一回事,可是移交主权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他相信不光是有良心的政治家,就算是全中国各界人民也都不会放弃眼睁睁的放弃青岛。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语气浓重的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极其郑重的点了点头。

  “战争交给军人来负责,政府需要做的是团结全中国的人心,以及给与由始至终的支持。这场战争绝不会没有胜算,因为公义道理在我们这一边,民心军心也都会随之凝聚在一起,我们是以全国的力量来对付日本一支军队!”吴绍霆振奋的说道。

  “没错。更何况开战是最坏的打算,日本国内现在同样是举棋不定,在外交上我们还有交涉的余地。如果日本真要冒着天下大不韪来发动这场战争,到时候就会像震之说的那样,我们全中国从上到下都会痛恨日本,都会齐心合力打好这一仗!”宋教仁颇有感触的说道。

  “这几天我会召开内阁会议,一定促成震之你的决定。”梁启超郑重的说道。

  “很好,只要我们内部团结了,万事都不愁。”吴绍霆点头说道。

  卷六:大国战 第764章,正式宣布

  十二月十九日,在南京总统府装修完毕的西朝房大会堂,唐绍仪、顾维钧代表南京政府与德国公使辛慈正式签署了《青岛主权移交条约》以及《青岛善后事宜补约》,规定在一九一五年一月十二日这一天起,中华民国政府恢复对青岛的主权行使,不过在预留区内德国仍保留二十年的驻兵权。

  此事一经传出,举国轰动,大为南京政府打破近百年中国不平等条约先例而鼓掌喝彩。中国国内各大保持连续头版头条刊登这个消息,同时还在时政版面做出连载,详细交代南京政府与德国之间的谈判细节,一时间将吴绍霆的正面形象提升到新的高度。

  再加上之前总统府大门口示威事件,让更多人都认识到吴绍霆是近代中国与众不同的领袖人物,更是中国自强独立的唯一救星。对于这次具有破天荒意义的中德外交案例,甚至连美国《时代》周刊都做了封面报道,身穿大执政官礼服的吴绍霆照片屹立在正中央,透露出年轻气盛、英伟挺拔以及正气凌然的一面。

  自从之后,在许多女子中学里面都开始流行《时代》周刊的封面剪影,无数年轻女孩都将吴绍霆视为偶像。而那些进步青年虽然嫉妒吴绍霆吸引同龄女孩,可对于这位中国救星般的人物也不得不生出崇拜之心。一股史无前例的元首狂热很快席卷了整个中国。

  日本公使滨口雄幸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亲自前往英国公使馆会见了朱尔典。他要求英国政府一定要阻止青岛主权的移交,否则日本的处境将会显得更加被动,并且还拿出协约国利益来做进一步的威胁。

  朱尔典这段时间一直在默默的关注中德谈判的进展,事实上早就知道德国会用青岛主权来换取中国的支援,尽管这一切都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想,不过自从与吴绍霆谈过之后,同样也让他认识到青岛事实上没有那么重要。

  面对滨口雄幸的请求,朱尔典故意做出了一副惊讶的态度,声称自己根本没听说过这件事,德国竟然会放弃青岛?在假装了解了详细情况之后,他对滨口雄幸说道:“我承认这是一次重大的疏忽,可问题是中德已经签订的主权交还协议,现在再出面阻止显然无济于事。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德国在青岛还有驻兵,我们就有出兵的借口。”

  同时,他还告诉滨口雄幸,之前英国答应给日本的扶持和外交上的支持绝对不动摇,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中德青岛问题上,而是日本国内内阁到底有没有决心打一仗。

  滨口雄幸得到了朱尔典的承诺,虽然也隐隐约约觉得朱尔典对待中德青岛问题太过轻视,可无论如何只要外交支持和扶助计划不变,那么自己今天来的目的就达成了。他虽然是文治派政客,可是同样也有大国列强思想,日本经过几次战争迅速崛起,而中国这个昔日的大国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弱国是不需要太多正当理由的。

  他很快将朱尔典的承诺发回国内,并且敦促国内尽快做出决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8/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