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27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龙戟级战列舰只是第一代航空战列舰,它的科考价值要大于实战价值。

  吴绍霆绝不会满足只能携带十架战斗机的航空战列舰,龙戟级战列舰很快会成为二线产品,主要用来进行实战训练以及销往国外。他要求海军部和海军工业部门在年底之前着手筹备更大型的航空战列舰计划,最少载机量要在四十五架以上。

  他记得日本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在遭遇美军航母编队袭击时,后者一共出动了三百六十架战斗机,轮番轰炸了长达四个小时,这才将大和号击沉。如果没有足够的舰载量,根本无法发挥海军航空兵真正的威力,还不如循规蹈矩的发展战列舰。

  会议结束之后,国防部海军部立刻忙碌起来,中国海军好不容易迎来大发展的机会,自然上上下下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努力。更何况这还是元首亲自下达的指示,为了中国海军大业,那么穷尽所有都要全力以赴。

  到了十月十日,尚文泰返回那霸,在中国军队的拥护之下宣布琉球王国复国。

  琉球复国的准备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从西园寺公望率领的议和代表团发布道歉书开始,琉球上上下下早就笼罩在一股复国的气氛当中。不少琉球王国的旧人兴奋不已,一些冲绳县的地方大户也感到有机可乘,一时间支持复国的声音非常浓烈。

  当然,在复国的洪流之下,依然有一些不识时务的反对派。这些人大部分是日本移民,他们在那霸地区生活已久,早就把这里当作是日本的领土,不管日本政府如何割让土地,他们打心底都要抗击到底。

  尚文泰原本打算采取安抚,可是越是安抚,越是助涨了这些日本移民的情绪。无奈之下,他又威逼这些日本移民离开琉球国境,既然不喜欢琉球,那索性滚回老家去得了。可是这些日本移民的家园、财产全部在这里,自然不会任凭琉球人来霸占,于是不仅赖着不走,反对的声音依然不停息。

  这下终于将尚文泰惹恼了,琉球王国有史可寻,日本侵略者霸占琉球国土,现在还有道貌岸然的站出来反对复国,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连日本政府都对当年的侵略行为道歉,区区几个星斗小民难道还能逆天了不成?

  当即,尚文泰派出自己的亲信卫队,将这些闹事的日本人全部逮捕,次日一早就在王宫大门前集体斩首示众,罪名就是卖国通敌。据悉死于次役的反对者多达三百多人,自此之后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反对琉球复国着一律处斩。

  就在这样血腥的弹压之下,尚文泰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琉球国王宝座。

  中国、越南、朝鲜、德国和美国都派遣使者到场观礼,并与琉球国王签订了外交备忘录,等到琉球王国完成国家建制之后,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两天之后,尚文泰郑重宣布将自己的族妹尚宁欢许配给中华民国元首之侄吴复甄,并下诏在吴复甄与尚宁欢成婚之后,册封吴复甄为中山亲王,世袭封底中山州。

  这一手自然是吴绍霆亲自幕后操刀安排,虽然他将南鹿儿岛划归琉球王国所有,但这土地是中国挣来的,只不过是名义上为了增加琉球王国的国际地位才划出去。但实际上,真正能掌握实权的还得是中国人自己。

  之前为尚文泰计划的王公联邦国体,正是为了今天的事情打下伏笔。

  在琉球的六个州邦当中,自然必须有属于中国的一席之地。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07章,帝制苗头

  至于尚文泰不仅没有任何怨言,相反还乐得其所。琉球王国复国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军事根基,中山州和华表州是从日本割让的两块土地,原本就不是琉球王国的版图,再加上与日本隔海能望的近距离,如果让中国将军镇守此地,反倒能保证琉球王国的北疆安全。

  吴绍霆把这个消息早先告诉过吴复甄,吴复甄感到很突然,但同样明白自己叔叔的用意。不过由于目前德乌敦战役正在胶着状态,他一时半会无法抽身离开,只能回电报希望能将婚事容后一些时候。

  琉球王国的情况不算太急,吴绍霆于是答应了下来,仅仅只是吩咐国策研究室,安排一些文职官员担任中山亲王的幕僚,先行前往中山州处理政务。毕竟中山州是日本领土割让的地盘,居民大部分还是日本人,肯定要先处理好基础行政的问题。

  同样是在尚文泰宣布族妹婚约的这一天,朝鲜国王李熙在北京宣布另外一项重大消息。

  李熙将庆献世子一脉的一位庶出女孩册封为仁慧翁主,许配给琉球国王尚文泰叔父尚庆为妻。这位尚庆年逾四十六岁,与仁慧翁主相差十一岁,不过双方都已经不算年轻,这份婚姻可谓是十分正常。

  尚文泰向朝鲜国王许诺,他的叔父尚庆将获封为秦西亲王,仁慧翁主则为秦西王妃。并且他允许朝鲜王国派随行官员入驻秦西州,协助秦西亲王打理秦西州政务。

  这两则消息很快引起多方轰动,所有人都知道这正是共同体计划的一部分,通过政治联姻加强各国之间的关系。在连续追踪报道几天之后,很多人不禁开始转而猜测,越南女皇与琉球国王的婚事什么时候可以确定。

  尚文泰对这个问题同样十分关注,他如今已是琉球国王,可仍然孑然一身,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为了等待越南女皇的答复。

  自从广州四国首脑会议结束之后,越南女皇的考虑到直到今天都没有结果。

  中国方面也在派人前去催促,希望能尽快谈妥这件事,让四国关系更加牢固。

  只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阮灵芷一位二十出头的妙龄少女,只怕心中早已经有自己的所属对象,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国家利益,身为一国首脑自然难以抉择。

  这件事到后来只能耐心等待,各方面索性不在有任何催促,只希望阮灵芷能自己把这个问题想明白。

  共同体计划与太平洋舰队成为中日战争结束之后的两头重头发展事业,就在中国上上下下都为国家强盛感到欢欣鼓舞之际,之前从德国赶到中国执行“霍尔维格计划”的专家顾问们,再一次不遗余力的开始制造声势和气氛。

  他们看准的并非是中日战争中国大获全胜的背景,恰恰是琉球王国复国以及共同体计划的一系列事件。在这次共同体计划当中,参与的三国全部是君主国家,唯独中华民国是元首共和制,这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怪异。

  这还不算,当接二连三的跨国政治联姻活动开始之后,其他三个君主国册封了一批贵族,这些贵族当中还包括不少中国公民。

  中山亲王吴复甄只是其中之一,连同中国派往中山州的一批行政官员,全部被册封为贵族。在越南的帝国右相唐绍仪不仅身居要职,三个月前同样被越南女王册封为河内公爵。

  不仅如此,之前朝鲜临时政府聘用的几位中国官员到现在仍然在任,这些官员也都得到朝鲜国王的封赏,获得朝鲜贵族的称号。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连大英帝国时不时也会册封一些外籍人士。无非是指获得封赏的外籍人士,一旦进入封赏国境内,就能享受所得封赏的待遇,而返回祖国之后则不再恢复普通人的身份。

  但是德国顾问专家们却不会这么肤浅的判断事情,然而他们也不会一时急于求成,直接不顾任何反应挑明推行全新的政策。

  趁着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德国人开始在中国推销一种公平对等原则,也就是说越南、朝鲜、琉球都给与许多中国人贵族待遇,中国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回应,而不是一味自居上国,安然接受这一切。

  乍得一看,这番言论就像是德国在谴责中国似的,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铺垫。

  就在德国人利用报纸、舆论以及外交政策在中国国内制造这种“公平”气氛时,中国外交部就此事突然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辛慈,纵然德国现在是同盟国“老大哥”,但亚洲共同体计划与欧洲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在这个时候横插一脚究竟是什么意思?

  再者,就算横插一脚也插得光明正大一些才是,德国人暗地里到处鼓吹的什么“公平”原则,这到底在暗示什么?

  辛慈公使与中国外交部官员会面之后,却说这些是德国时政人士自愿的行为,与德国政府立场毫无瓜葛。

  南京总统府顿时为此纳闷不已,不过好在没过多久,一份由外国专家部德国籍顾问发来的建议书被送到了昆明元首行营。

  吴绍霆起初并没有关注国内的舆论动向,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亲自处理增兵暹罗的军务,甚至还动身去了一趟四川视察大陆桥第三兵团的筹备情况。直到这份建议书经过再三周折送到他面前时,这才对这些德国专家顾问们行为感到奇怪,也不由自主联想到第三次德国援助计划时附加的一系列条款。

  之前德国专家顾问们曾经掀起过一场舆论声势,将吴绍霆的个人崇拜主义推波助澜了一番。当时吴绍霆虽然仔细思考过这件事,但不管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因此没有过多的干涉。

  可是这次情况有所不同,德国人的动作太明显、太刻意,必然还隐藏着下文。

  当吴绍霆看过这份署名为费恩·冯·赫奇特的《中国荣誉勋位改革建议书》之后,他的脸色立刻骤然生变,自己可不是愚蠢的人,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份无关痛痒的荣誉勋位问题,可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极其巨大的政治影响。

  因为在这份《建议书》里,费恩认为中国既然发起共同体计划,就应该将公平原则进行到底,以表明在这个共同体之内所有成员国是真真正正共同进退。因此,在其他三国都是君主制国体的情况下,中华民国即便要保证共和制,也应该在相关的荣誉体系上进行调整。

  按照费恩的提议,中华民国现有的勋位制度应该仿效君主制国家,彻底更改为爵位制度。他还在文中举出多种例证,比如袁世凯颁布勋位制度,其根据就是参照君主制国家的爵位制度,再比如爵位制度在中国周朝时期就存在,既然中国人尊重传统文化,那就更应该推行这种荣誉体系。

  不仅如此,费恩在文章最后还加以强调,无论亚洲还是欧洲,爵位制度有着长久以来的实践考证,还可以应付目前亚洲共同体之间荣誉差异化的问题。对于政治家们来说,这只是一次形式上修改名份而已,并不会引起任何的异议。毕竟“形式”就是“形式”,但文化底蕴却得到了一定层次的提高。

  吴绍霆心里很清楚,既然将勋位制度更改为爵位制度仅仅只是“形式”,那完全用不着德国人来操心这个问题。既然德国人之前造势铺垫,现在又上书正式提出建议,可见德国人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作是一场形式。

  换言之,德国人如此行为的动机,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要在中国推行帝制!

  吴绍霆立刻联想到当初签订“霍尔维格援助计划”时的那些附加条款,霍尔维格要求由德国社会专家来协助中国完成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造,而这改造的真正目的就是让自己当皇帝,世世代代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袁世凯没能来得及称帝,难道这件事要落在我的头上了吗?

  吴绍霆放下这份《建议书》,心里暗暗的念叨着。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08章,内幕

  诚实的说,他很早就开始考虑过在中国推行独裁政治,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独裁之后复辟帝制。独裁政治是中国当下环境的需要,必须有统一的政治思路和强力的中央政府,才能让中国快速的从困境中走出来。但复辟帝制,只能说是十足的权欲,一代人掌权还不够,非要子孙后代都掌权。

  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国家交到儿子手里会变成什么样?关键是他觉得完全没必要走这条路,随着时代进步,中国民智渐渐开放,一旦和平年代将临,独裁政治的市场就会彻底消失,到那个时候就算是皇帝还能有权力吗?如果说单纯一个皇帝的空头衔,为此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风险,值得吗?

  可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不是他想不想称帝,而是德国人在推动自己称帝!

  有一点他想不明白,既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造,为什么一定要改造成帝制?德国的到底在打着算盘?中国推行帝制对德国有什么好处?

  想到威廉二世还专门派遣一批社会专家到中国来执行计划,吴绍霆越来越觉得德国隐藏的很深,这些人究竟想干什么?

  就在这时,把这份建议书送进办公室的龙云忍不住开口问道:“元首?这件事……您怎么看?”他一直站在办公桌前面,脸上的神色显得有几分迫切。

  吴绍霆原本没有注意龙云的表情,他抬起头来微微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似的说道:“德国人究竟在搞什么鬼?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龙云说道:“元首,其实不是看这么做对德国有什么好处,而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才是。”

  吴绍霆怔了怔,他这时才看到龙云的神态,顿时心头的疑惑更进一步:龙云为什么对这件事如此关心?他又为什么这样说?

  很显然这份《建议书》在送进来之前,龙云是看过里面的内容。

  冥冥之中吴绍霆浮起一个大胆的念头,也许不单单德国人暗中怂恿帝制,或许就连自己的一众手下当中也有人希望改共和为君主制。毕竟中国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不到六年时间,很多醉心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人,对君主制依依不舍、恋恋不忘。

  追随元首打天下,无非是想在天下平定之后荣誉加身、享受华贵。而这也是为什么爵位制度比勋位制度吃香的重要原因,曾经出过力、卖过命的老臣子们,不希望只获得一个上流社会的头衔,他们更希望自己成为中国内部的一种特殊荣誉人群。贵族可以是上流社会,但上流社会不一定是贵族,一切都是追求特权,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虚荣心人皆有之,这没有什么好反驳也没有什么好羞耻。哪个功臣不希望自己的功勋传芳百世?不希望子孙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不希望光宗耀祖?

  然而,就吴绍霆本人而言,他对那些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功勋们,同样愿意这些人能过得好一些,付出就会有回报。直截了当的说,就算他们想要获得爵位、获得终身荣誉甚至世袭荣誉都无所谓,但有一点却是自己的底线,那就是把荣誉和特权捆绑在一块,认为自己可以比别人高出一等,可以比别人活的更优越。

  去年十二月份他在全国展开的整风运动,目的就是消灭特权阶级,这已经向外交反应自己绝不是一个纵容的人。他用自己的权力来建立一个法治社会,虽然在建立的过程中依然采用的人治手段,但法治社会的目的是绝不会动摇。

  特权阶级的存在,是法治社会最大的诟病,要想完善社会体制就必须打击特权阶级。

  吴绍霆的原则就是如此,荣誉是荣誉,立下汗马功劳者自当享受一份荣誉!但荣誉绝不是特权,哪怕现在要复辟帝制,也绝对不可能倒行逆施走封建专制那一套。除非是现代化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所用的君主体系只不过是一个荣誉称号、一个形式罢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一套形式体制,他倒是不会在乎那么多,可问题是一旦这么做,自己手里的权力必然会松动,哪怕一时半会不会松动也会遭到万众质疑,比起现在任职元首来说要麻烦的多。弄不好还会让手下的“功臣们”产生误解,认为可以从荣誉中获得特权!

  “志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回元首,其实在下觉得德国顾问所言并无不妥,在共同体计划的四个国家当中,除了我中华民国之外,其余三国皆是君主制国家,这反而显得我们有几分特立独行。当然,在下的意思绝对不是反对共和,只是觉得既然推行共同体计划,那在一定程度上四国应该达成默契和统一。无论是勋位制度还是爵位制度,都只是国家荣誉机制罢了,无非是换一个称谓,实质上并无多大变化。”龙云有条不紊的回答道。

  “你难道不觉得德国人热衷此事很有古怪吗?”吴绍霆不动声色的再次问道。

  “呃,听元首这么一点,确实有些奇怪。”龙云颇有恍然的说道。

  “这个费恩是什么人?”吴绍霆问道。

  “是外国专家顾问部从德国聘请的医学专家,计划在南京集资开办一所西医大学,卫生署那边正在跟进此事。”龙云回答岛。

  “哦,是吗?原来他只是一个医学专家,这就更让人感到奇怪了。”吴绍霆冷冷的说道。

  “元首的意思,这份《建议书》并不是出自费恩之手?”龙云立刻醒悟过来,连忙问道。他当然很清楚,一个医学专家又不是社会学专家,就算是社会学专家像这种事情也轮不到对方来掺和,可见写这份《建议书》要么是受人指使,要么是代人而为。

  “德国处心积虑,之前在援助计划里面强行附加条款,要求协助我们中国完成社会改造,这次《建议书》十之八九与此有关。到德国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一时半会还想不通透。你马上安排人去仔细调查,一定要给我弄清楚德国人的意图。”吴绍霆命令的说道。

  “是,在下马上与王局长商量此事。”龙云毫不怠慢的说道。

  吴绍霆再次陷入了沉默,将桌面上的《建议书》又拿了起来,不过并没有去看,只是若有所思似的在手里掂量了一下。

  龙云没有立刻离去,他迟疑了一下,随即又请示道:“元首,那……关于这份建议,您要不要做出指示?”

  吴绍霆冷冷的瞪了龙云一眼,后者心头突然一堵,不由背脊发凉。不过没过多久,吴绍又恢复平静,略作思索之后,他说道:“把这份建议书发到南京去,让甫公召开国会讨论此事,如果国会上下认为可行,那就按照国会的意思来办。这种关乎国体的事情,纵然我是元首也不应该独断专行。”

  龙云不敢再有犹豫,连忙点头说道:“知道了。”

  就在龙云要退下去时,吴绍霆忽然又吩咐道:“发到南京时顺便提示一下,就说这份建议书我没有仔细看过,只知道是荣誉体制形式上的修改,既然是形式也就是可有可无之举,所以我不在乎。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龙云心头震动了一下,立刻明白吴绍霆的用意,肃然应道:“元首放心,在下很清楚。”

  在龙云离去之后,吴绍霆依然思考着这次荣誉制度改革的事情。

  虽然他不希望有人趁着这次荣誉制度改革时搞一些小动作,之所以最终把这件事交给国会来判定,一方面是把不必要的嫌疑从自己身上推卸下去,另外一方面也能让世人知道国会还是有职权的。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他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试探一下南京中央里面究竟有多少人有这种“复辟”的想法。

  不管有多少人赞成这种荣誉制度改革,也不管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是“明白的”,有多少是“不明白的”,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要想做出下一步的应对之策,必然要先了解局势的情况,吴绍霆就是要利用这次国会动议,来摸清楚南京中央大部分人的立场。

  不得不说,纵然吴绍霆现在独握大权在手,但在处理这件事上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人心不可测,今日全国上下推戴万分,明日或许就会暴动频频。尤其在这种制度事情上,后果可谓是可大可小,弄不好自己真会步入历史上袁世凯的后尘。

  如果是他自己选择走到这一步,那倒是怨不得任何人,也不必有任何后悔!可若是有人强加于自己,导致事情发展到失控的地步,甚至连事后的黑锅都全部推到自己身上,这种事可绝不会善罢甘休。

  不管这是不是一场阴谋,既然事情已经露出倪端来,那必然要多一份警惕之心!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09章,改变困局

  十月中旬,暹罗东部的德乌敦战役越陷越深。

  弗伦奇军团在九月底时完成了全军整顿,并将军团现役的四个师伤缺人员全部补齐,正式向德乌敦开始进军。

  随着弗伦奇军团的增援抵达,暹罗军队士气大振,使得德乌敦防线更加坚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7/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