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3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除此之外,吴绍霆决定将老挝改名,以老挝中古时期的王朝名称“澜沧王朝”为依据,将老挝正式易名为“澜沧联邦”。他还要求在澜沧联邦的宪法里面,必须明确做出规定和注释,称澜沧联邦是名义上的合众联邦国,但中央政府的行使权力由中国中央政府代替。

  在中国委派澜沧四位总督人选上,吴绍霆也拟好了名单,分别是为:占巴塞总督李纯,受封为占巴塞大公爵;色贡总督吴复甄,受封为色贡大公爵;琅南塔总督顾品珍,受封为琅南塔大公爵;沙里武耶总督朱培德,受封为万象大公爵,他也是唯一一个与封地名称不同的海外大公爵。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附属海外领土修正法案,所有在海外任职的总督极其附属官员,均是文职身份,在军事方面只享有地方卫队、宪兵部队和警察的调动权,其余扩编、练兵、预备役部队以及驻地新兵营全部归属国防部直辖监管。

  不过考虑到非常时期,所以这项法案暂时不予执行,所有总督在上任之后仍然可以保留军职,直到战争结束之后再酌情另外安排。

  澜沧联邦的成立不算什么难事,哪怕中国在老挝没有驻扎多少兵力,可是失去暹罗和英国两大靠山,老挝上上下下都还指望着有人能来主持大局,总不至于让黎明百姓饿死。因此对于昆明元首行营的安排,他们只能逆来顺受,甚至还能强颜欢笑表示支持。

  然而在暹罗的问题上却显得要棘手许多,不仅因为暹罗本身就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而且在此之前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版图,既不能扶植军阀制造分裂,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宣布废除暹罗国号,实在是难以下手。

  如果中国真的要强行吞并暹罗,势必会引起暹罗地方军的顽抗,一旦镇压作战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取得成效,到时候事情就会越闹越大,外界舆论就会抨击中国的入侵行为。倒头来只会平白无故的多增风险,这是得不偿失的事。

  经过好几天的连续会议,吴绍霆总算找到了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他决定将暹罗按照澜沧联邦的方式分解整个国家。

  既然暹罗看上去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有着坚不可摧的统一政治,那中国就要针锋相对,利用各种手段专门来打击暹罗优势的地方,直至所有优势全部消失殆尽。

  吴绍霆计划给予暹罗一个整体国家的名义,并且推行诸侯联邦制度,扶持拉玛六世为暹罗国王,然后将暹罗全国分化为十一个亲王封地和七个诸侯城邦,由拉玛六世的兄弟、子女分别获得亲王领地,另外则安排七个大贵族世袭诸侯爵位,并获得城邦的统治权。所有亲王封地和诸侯城邦都拥有一定独立的主权,也就是类似古代“国中国”的情况。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消弱暹罗中央政府的权力,使得所谓的中央政府仅仅是一个较大一点的独立城邦而已。而且中国又是扶植却克里王朝的血脉宗亲出任十一个亲王封地的领袖,不仅消弱了政治影响,让暹罗方面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拉拢这些暹罗皇室成员,让这些皇室成员拥有自己的势力圈和利益。

  按照吴绍霆的设想,他就是要让暹罗皇室宗亲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从而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是人总会有私心,而面对权欲的私心自古以来超过所有道德底线,甚至连家常伦理都可以不顾。一旦这些亲王的势力得到巩固,并且拥有自己的力量,任何想要试图侵犯自己利益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视为敌人,哪怕对方是父亲、儿子又或者其他亲戚。

  中国方面所要做的,就是均衡这些亲王的势力,让他们不至于太过强大又或者太过弱小,并且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毕竟亲王数量越多,能够拉拢效忠于中国的几率也越大,同时相互之间制衡的程度也越强。

  在七个诸侯城邦之中,吴绍霆安排两个城邦由中国将军担任诸侯,分别是:德乌敦城邦总督韩玉国,受封为德乌敦一等大公爵、德乌敦世袭侯爵;乌通城邦总督黄毓成,受封为乌通城邦一等大公爵、曼谷近畿世袭侯爵。之所以有两个爵位,前者是中华民国授予的对等爵位,而后者则是暹罗国王赐封的诸侯城邦爵位。

  除此之外,吴绍霆还以协助缅甸和暹罗复国之后的经济建设为理由,建议缅甸和暹罗将南部部分领土出售给中国,换取一笔复国建设经费,从而达到尽快恢复国家基础建设的目的。虽然这只是一份建议,但中国在派出外交专员进行交涉时,却以帮助复国的名义,措辞强硬的要求缅甸、暹罗必须接受这个建议。

  缅甸目前是军阀割据,波刚在密铁拉成立的中央政府能够直辖的地区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他只能顺理成章的接受中国的建议。反正南部地区他管不了,倒不如用这些不在权力之内的地方交换一笔经费,既能维持中央政府的运营,还能消弱南方的军阀。

  至于暹罗在被中国强行划分为亲王诸侯联邦之后,中央政府的集权能力大不如前。

  更何况失去英国这座靠山之后,暹罗财政赤字极其严重,国王甚至连大臣的薪金都发不出去。当然,这其中原因不单单是因为失去英国的资助,同时也有“东亚经济复苏工程”暗箱操作,临门一脚的将暹罗经济命脉封死。

  这就是之前制订的以经济为切入点,继而掌控暹罗和老挝国家大权的计划。

  在内外各种压力之下,拉玛六世只能签署了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关于缅甸和暹罗出售的国家领土范围,是西起缅甸丹老东至暹罗的攀武里,以这条横切面的线为界,以北的地区属于缅甸、暹罗各国,以南的地区则全部归属中国。总得来说,缅甸仅仅出售了两万平方公里的陆面国土,暹罗则出售了八万平方公里的陆面国土。

  这部分地区是南亚次大陆与马来亚对轨接壤的地方,更是兼顾孟加拉湾、泰国海湾以及南沙海域的重要海上交通拦截线。获得了大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势力渗透到马来诸岛,以及更为广阔的印度洋和澳洲。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2章,南洋特别行省

  在购买这两块土地时,中国方面还是很注意国家形象,尽可能避免引起外界舆论的鼓噪,利用所有亲华的南亚媒体对外宣传,中国此举仅仅是一种商贸交易,用以缓解缅甸和暹罗的财政危机。同时还称,中国并不是慈善大国,也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援助太多国家,之前对越南、琉球、朝鲜等国家的援助,已经让国家财政承担了巨大压力,所以现在只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帮助暹罗、缅甸。

  缅甸和暹罗出让的国土,将以出售地区的地产均价为参考,合计总金额大约是四亿三千五百万共和币。中国将在三年之内分十二批次支付清楚,所有拖欠的部分愿意承担利息。

  事实上,缅甸和暹罗两国政府就算拿到这笔钱,最终还是会交还给中国。因此两国所要购买的工业、农业设备以及民生基础建设工程,百分之九十以上将会委托给中国商人来负责。而且这区区四亿共和币对于巨大的财政漏洞而言,根本是杯水车薪,到头来依然还要继续向中国贷款。

  而中国也不会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因为支援了很多其他国家,所以暂时没有多余的财力支持缅甸、暹罗。当缅甸、暹罗的财政大臣抵达中国后,中国官方银行、民营银行、合资银行的代表排成长队去推销自己的贷款业务,巴不得这些国家能贷更多的钱。

  既然是通过“合法途径”购买到手的领土,就像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一样,吴绍霆不必再费尽心思去想着如何统治这些土地,因为它们已经是中华民国的领土。他宣布将购买到手的土地合并为一个省,亲自定名为“南洋特别行政省”,成为中华民国第三十八个省级行政单位。

  由于地理原因和国际政治影响,吴绍霆宣布“南洋特别行政省”暂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省府设置特别行政首长一职,统管全省民政和军事大权。同时在地方共设五个总督府,代替地方政府,总领地方政务和军务,相当于市级的特别行政首长。市级以下的县、镇行政单位,才设置县镇两级政府,协助总督府处理政务。

  吴绍霆任命何福光为“南洋特别行政省”第一任特首,受封为南京一等大公爵。五位总督分别是:新南京总督师景云,新北京总督萧耀楠,新广州总督陈炯光,新天津总督王陵基,新武昌总督莫擎宇。这些总督所获得爵位,与他们所任职总督府的地名相同,除了在南亚战场的几位将军之外,其他尚在国内的人选要求一个月之内南下赴任。

  同时,他还拟定在暹罗海湾的阁沙梅岛开设海军基地,另设一名海军总督。不过海军总督只负责海军基地的军务,民政事务不再其职权范围之内。

  国策研究室的一名顾问希望将阁沙梅岛也改换名字,并且提议从元首的名字中取一个字,索性就叫霆岛。海军基地随同新岛名定为“霆岛海军基地”,总督自然也叫“霆岛海军总督”。这件事吴绍霆略作一番推辞,最终还是通过了提议,不管是沽名钓誉还是耀武扬威,对他而言一座小岛屿的名字不足轻重。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以及后世的历史记载中,人们普遍的认为澜沧联邦、暹罗王国以及南洋特别行省笼统的归纳为中华帝国主义的象征和根基。

  而在这些地方出任总督的中国官员,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实力派官僚集团,澜沧联邦的四位中国总督被称“北四督”,暹罗王国的两位中国诸侯被俗称为“中二督”,南洋特别行省则被称“南洋五督”或“南五督”。

  这十一位总督奠定了第一批中国海外殖民地的基础,也为中华帝国主义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甚至大部分史学家们都认定,中华帝国主义就是从十一位总督就任开始形成,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从越南张盛霆公司开始。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华民国经过短短六年时间的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发展成为施行“帝国主义”的大国,这不得不说是重要的世界历史转折点。

  四月七日,弗伦奇元帅从德里抵达昆明,正式向中国递交了南亚战争投降书。

  虽然这份投降书仅仅只是形式,但对于中英双方而言都有不同凡响的影响作用。中国再一次于战场上击败了欧洲列强,并且因为这份投降书而宣告南亚战争结束,使得长达数年的战争总算告一段落。

  对英国而言,尽管利用这份投降书,摆脱了南亚战争消耗的困境,也使得中华民国提前结束世界大战的任务,大大缓解了欧洲战场的压力。但不管怎么说,这终归是一场失败的战争,不仅丢失了南亚几乎所用的殖民地,还背上了战败的耻辱。

  只要消息传遍欧洲各国,相信对协约国的士气影响依然不小。

  不过事到如今,再考虑这些事情也无济于事,欧洲的战争依然还得坚持下去,否则失败的后果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灾难。

  英国递交投降书的消息很快在亚洲传开,对于那些坚定不移站在反殖民反侵略阵线上的同仁们而言,击败世界头号殖民大国英国的消息,无疑是让反殖民反侵略事业进入全新的高潮阶段,亚洲诸国对建立和发展崭新的主权国家信心大增。

  与此同时,英国在亚洲的战败果不其然的给协约诸位国带来严重的士气打击。

  英法联军内部矛盾重重,塞尔维亚饱受着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及土耳其三国的围攻,其他国家也面临严重的战争经济危机。事实上这股战争经济危机已经不是片面的存在协约国阵营,长达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平均每天都会数以万计的伤亡。

  大量的人口流失,土地荒芜,工厂生产压力激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生产业停滞或者发展缓慢,民间的负担早已无比沉重。整个欧洲正处在于一种社会萧条的状况,如果战争继续持续下去,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在这个时候任谁都不会轻易停战,正是因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太多,所以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客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取得战争胜利之后的收获上面。这是一场拼国本的战争,拼的就是对方的国本,只要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丰盛的战利品将会弥补所有战争消耗,并且还能带来更为优越的发展空间。

  然而,对于吴绍霆来说,中华民国的根基实在太浅,能够击败日本已经是侥幸。在南亚发动的侵略战争基本上是趁着英国将注意力放在欧洲才得以成功,至于北伐沙俄那完全就是一次虚张声势的行动罢了。

  如果中国真的继续参加世界大战,只怕等不到这场战争结束,国家已经陷入崩溃了。

  可以说,中国对外发动的所有战争基本上是以战养战,先是利用占领区的资源维持军队,随后又是在“东亚经济复苏工程”上收获多少用多少。到目前为止,南京总统府的财政赤字依然超支了大约两年的税收。

  总统府之所以能够维持运转,大部分资金还是从张盛霆公司的盈利上分担而来。

  因此,这次与英国在南亚议和,对吴绍霆而言确实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到了四月十五日,缅甸、暹罗、西藏等地的军队基本上完成收兵,英国方面也早早的遣散了大队民兵以减少财政支出。南亚的局势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从先前的激烈交战中彻底走了出来,除了国际政治势力格局发生改变之外,一切重新回归于平静。

  根据南京总统府国防部的规划,南方第二集团军的防区将会扩大到西藏、澜沧联邦和南洋特省,每个地区驻扎大约一个师的部队。规划完成之后,二十师为西藏常备师,二十一师师部设于河内军事管制区,负责河内和澜沧联邦防务,二十二师和二十四师驻扎在南洋特省,二十三师驻在高棉,二十五师返回昆明镇守云南。

  暹罗、缅甸的军务则全部交给三个大陆桥兵团负责,总共十四万人分布在两国要害地方。当然,考虑到缅甸是一个主权国家,再者又有南洋特省在南边协助军务,所以大部分兵力依然屯驻在暹罗境内。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3章,五年裁军

  通常在战争结束之后,国家都会进行适当的裁军,一方面是缓解国家财政的预算,另外一方面则是需要释放劳动力。不过考虑到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国防部暂时没有打算在南亚进行裁军,仅仅是先制订好了五年裁军计划。

  在这份计划当中,国防部预计在世界战争正式结束之后,将全国军队进行第二次整顿。早在南京中央政府成立之初的军事整编会议上,吴绍霆就已经拟定了一份裁军计划,不过因为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的原因,不得不拖延再三。

  如今世界大战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大国地位,中央政府的声威与日俱增,是时候开始执行这套裁军计划。中国三大武装军事力量,除了国防军之外,共和国精英师和共和国卫队全部进行大规模缩减编制。

  由于之前南亚战争组建大陆桥兵团时,所有兵员基本上都是从国内各省共和国卫队抽调,而抽调之后的缺员又没有补充,所以共和国卫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缩减。至于共和国精英师,目前是中华民国的主力部队,虽然不能一下子全部削减,但按照吴绍霆的计划,将会陆续从精英师中抽调精锐兵力,转化为国防军。

  总的而言,共和国精英师的总编制将缩减到四十万人,保留两到三个老字号的集团军序列即可;而共和国卫队的总编制则缩减到二十万人,做为各省谘议局有权调动的兵种,这支部队自然是越少越好,从国防角度上将完全退化为预备役部队,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国家会直接取消预备役兵制,所谓的预备役和民兵全部编入共和国卫队序列。

  调整比例之后,国防军会渐渐取代精英师的地位,成为中华民国主战部队。到时候国防军总兵力从现在的四个师九万人,扩编到十二个师三十一万兵员。

  等到全国军队编制都完成缩减,驻外部队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正如其他殖民国家那样,一旦被殖民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民生稳定下来,双方同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驻守部队自然而然会再三缩减。

  中国除了在南阳特省、对马岛以及乌梁海省的驻兵会尽量保持现状之外,包括三个大陆桥兵团在内,大部分军队都会逐步进行裁军。

  在第二次全国军事整顿完成之后,国防部会颁布全新的军事命令,这项命令将规定只有国防师的编制是二万五千人以上的大型整编师,共和国精英师则修正为一万四千人小型师,而共和国卫队甚至可以能会取消师、旅的等级,只以团、营为主要单位。

  反正一旦遇到大规模战争,共和国卫队基本上会以补充兵的身份填补到前线主战师,实在不行则成立临时的师级单位指挥作战。真的轮到共和国卫队上阵杀敌时,要么是战况一片大好,要么是恶劣到极点,无论是哪一点都不会计较是否缺乏常备师的战术训练。

  四月下旬,吴绍霆正式下令撤销昆明行营,带领行营的官员乘坐火车准备返回南京。

  在途径广州的时候,他稍微停留了数日,与两位妻子在张家别墅小住一阵。在此期间,他顺便也关注了一下关于“龙戟级”二号舰的进展,两个月前盛唐号的论证和投产计划全部完成,如今广东、福建和青岛的工厂都在忙碌着准备原材料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广东兵工厂的计划,五月中旬盛唐号就能正式开工,明年年初应该就能下水服役。

  不仅如此,就在盛唐号完成所有动工前的准备工作之际,关于新型航空战列舰的发展计划也搬上了预案。虽然新型航空战列舰在造价上非常巨大,目前海军根本没有任何预算,但制造计划书并不需要太多费用,遵照元首的命令,当然要尽快落实方案。

  由于张志诚目前正在青岛主持开工会议,所以新型战列舰的计划书是由广东兵工厂总办助理孙靖安向吴绍霆汇报的。孙靖安告诉吴绍霆,张志诚将新型战列舰计划设置代号为“新长城计划”,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方案探讨,并且模拟出假象设计图。

  吴绍霆仔细研究了这份假象设计图,不得不说张志诚所模拟的设计图实在太过前卫,不仅远远超出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航空母舰,甚至可以说具备一种未来科幻的色彩。

  也许是因为张志诚过分理解了吴绍霆的意思,吴绍霆强调要打造一艘舰载量充足的航空战列舰,因此他设计的新型航空战列舰拥有两座大型的飞行甲板,舰桥位于两座飞行甲板的中间。一眼看过去,就好像是以舰桥为中心,两座飞行甲板如同收起来的翅膀似的。

  分列左右的两座飞行甲板并没有连接起来,彼此之间留有一道大约十五米左右的空隙。

  舰桥上半部分凌驾在两座甲板的空隙之上,下半部分则连接着两座船舱并且直接入水。而位于舰桥的正前方,有一座紧贴着水面的下沉式次甲板。

  孙靖安介绍道:“这个下沉式次甲板设计之初原本是打算提供给海军陆战队集合时使用,也就是说这艘航空战列舰还兼顾着庞大军事运输的作用。不过后来考虑到航空战列舰吨位过大,吃水太深,用来提供海军陆战队来执行任务有太多麻烦的地方,毕竟没办法靠近近海浅水的区域。”

  吴绍霆点了点头,他说道:“航空战列舰自有它的战略任务,决不能跟运输船混为一谈。”

  孙靖安接着说道:“正因为如此,后来临时做了修改,我们计划将下沉式次甲板用来做为潜水艇的补给站。而且这艘大型航空战列舰的船身下方有很多多余的空间,这些空间全部是在基础物资估算完毕后留下来的空白点。只要经过改造,航空战列舰同时也能成为潜水艇的移动基站。”

  吴绍霆微微皱了皱眉头,潜水艇母舰的概念并不算稀奇,别说在未来二十一世纪早已经是业内耳熟能详的名词,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已经诞生了诸如此类的想法。

  虽然说,这艘新型的航空战列舰非常前卫,可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是否需要具备多种海军功能还有待考证,更何况照如此情况发展下去,这已经不是一艘单纯的航空战列舰了,而是一座切切实实的大型海上移动基地。

  “这件事还待进一步考证,毕竟我们中国海军目前还没有配备潜水艇,对这方面甚至一点经验都没有。短期之内只怕还没办法往这方面发展。”他若有所思的说道。

  “元首所言极是,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孙靖安连忙点头称是。

  “那么,在这艘航空战列舰建成之后,它的舰载量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看这份模拟的设计图似乎可不小。”吴绍霆略微停顿楞了一下,然后又问道。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4章,大型航空战列舰

  “在假象的情况之下,新型航空战列舰可以搭载我们中国空军目前所有的机型。”孙靖安立刻回答道。

  “是吗?”吴绍霆忍不住打断了对方的话,他追问道,“悍将式轰炸机也可以?”

  “A16式飞机所有型号都可以。”孙靖安确定的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因为悍将式和铁马式飞机过于庞大,所以如果要配备在航空战列舰上的话,最多只能安排三十三架左右。而驭风者舰载战斗机的话,最多可以安排九十七架以上,预计可以达到一百架。”

  “一百架?这得需要多大的动力才能带动如此庞大的战舰。”吴绍霆惊叹的说道。

  他知道二十一世纪美国最先进、最大型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于二零零九年下水服役的“乔治布什号”才有一百架战斗机的舰载量。没想到张志诚口气这么大,在没有核动力的年代里,竟然也敢制造这么大型的航空战列舰。

  虽然他确实叮嘱过,希望新型的航空战列舰在舰载量上有所突破,那这只是相对于袖珍式的第一代航空战列舰而言。他所期望的舰载量无非是四十架到五十架而已,从没想过居然会高达一倍之多。

  “动力方面之前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过经过我们的设计和理论试验之后,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孙靖安镇定自若的说道。

  “是吗?说说看。”吴绍霆问道。

  “元首,其实您应该已经看出来了,这艘新型的航空战列舰原本就是由两艘大型军舰的船身合并而成。因此,每一座船身都具备一座大功率的涡轮推进器,再加上舰桥下方的连接船身同样具备一座中型的推进器,也就是说,这艘大型航空战列舰一共有三座推进器。根据我们利用有效数据的模拟,除了在起航的时候需要多几艘扫海舰拖拉之外,平常的巡航不成问题。”孙靖安有条不紊的说道。

  “是这样吗?三座推进器,那消耗一定不小。这岂不是会影响续航能力?”吴绍霆略有担忧的问道。

  “新式航空战列舰的总体使用面积超过十八万平方米,正如在下刚才所说的那样,所有物资预计都达到标准,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这艘战舰可以自行续航长达四十天的时间。而且战列舰本身还有空置的空间,基本上可以用来改装为任何舱室,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也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料物资。”孙靖安微微笑了笑说道。

  “原来如此。”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虽然听孙靖安这么描述,这艘航空战列舰似乎没有任何瑕疵,不仅完美而且实用。但这些数据全部都是模拟和推测出来的,真正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不过,由于这艘新式的航空战列舰实在过于庞大,可能在投产阶段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经费。”孙靖安补充的说道。

  “经费的问题你们不必担心,到时候只要把详细的预算提交上来,我会想办法处理的。关键是这艘新式的航空战列舰一定要物尽其用,真正能够提前我们中国海军航空兵种的优势。到时候你要仔细跟张志诚谈一谈,尽可能拿出更实际的数据,海军部那边也要加紧战略战术层面的论证。”吴绍霆交代的说道。

  “是,在下记得了。”孙靖安连连点头应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