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人群反应不一议论纷纷。

  滕王脸色一沉,秦飞连忙高声喝道:“诸位保持安静,王爷等着听太祖爷遗训,你等莫要喧闹,再有吵闹者,拉进来杖责二十。”

  人群顿时寂静无声,天空中闷雷滚过云端,仿佛一张大鼓在每个人的心里疯狂的敲打,众人的心跳也随之急促起来。

  苏锦抹去脸上的雨水,沉声道:“昨夜在下逃离府衙广场之后,躲藏于一间花房之中,又惊又惧困顿不已,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梦中见一名全身金光耀目的老者从面前飞过,在下不知是梦,故而见人能凌空而飞,甚为惊讶,于是便发出惊叹之声。”

  “谁知那老者居然听到了我的惊叹声转头飞到我面前,见我衣着狼狈不堪,便问缘由;在下便告诉他,我乃应天书院学子,只因衙门拿了我书院好友,以所做文章中的词句作为罪证,课以藐视圣上、诋毁朝廷之罪,所以在下带着书院众学子前去讨要说法,不知为何却被诬为冲击衙门的暴民,故而狼狈逃离,所以衣衫不整。那老者听过之后脸色大变,喃喃自语道:‘难道他们竟然忘了我的遗训么?’;在下不懂他说的是什么,眼前一晃之间,那老者已经不见了。”

  “编,继续编,看你能编出什么个古怪的事儿来。”滕王冷冷喝道。

  苏锦没理他,继续道:“在下见人已不见,想四下看看他去了何处,无奈身在梦中,脚下无半丝气力,根本挪不开脚,正着急之时,那老者却又倏然而回,来到我面前;我忙问他去了何处,他道‘我已去应天府衙门看了文章,篇篇都是忧国忧民之作,非是诽谤,乃是为国献计,这府尹矫枉过正,是冤枉了学子们了。”

  “我叹气道:‘虽如此,也无法可想,府尹大人避而不见,在下又被诬为暴徒,自身难保,一干学子怕是要遭受不幸了。’那老者沉思半晌对我道:‘你可知我是何人?’在下摇头说不知,那老者拿出随身衣饰穿戴起来,居然是龙袍龙冠龙靴的皇帝衣装,我吓得魂不守舍,以为遇到了当今圣上,忙要叩拜;那老者却将我拉起来道:‘朕乃大宋开国皇帝,你们口中的太祖皇帝,可不是如今坐在宝座上的皇上。’我这一惊非同小可,我知道太祖爷已经殡天数十载,然则此番是见到太祖爷的英灵了。”

  “太祖爷见我受到惊吓,宽慰我道:‘朕殡天之后便在天上当了帝皇之星,因牵挂大宋江山社稷,所以偶尔也进入他人梦中看看大宋江山风物,聊解故国之思,此番便是进入你的梦中而已。’太祖爷这番话一说,我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我见机不可失,便请太祖爷给我指明一条路好搭救同窗学子,于是太祖爷便告诉了我三条遗训,要我找到皇室族人宣于他听,还说这三条遗训凡皇室血脉传承之人都曾知晓,若有违背,太祖爷当亲自处置他们。”

  苏锦说的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儿,众人都听得目眩心颤,想象着梦中的这一幕;连滕王也被吸引的听到结束,居然没有在出言讽刺。

  “王爷,王爷?”秦飞摇摇滕王的袖子低声呼道。

  滕王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自己太过投入这个故事,脸上一阵燥红,开口道:“苏锦,这个故事编的倒是很圆满,只是那遗训呢?你既然说太祖爷在梦中告诉你三条遗训要宣与皇族之人听,为何又在此摆设香案,而不去我王府中告知与我呢?”|

  苏锦道:“在下本想去王府告知王爷,但此事不免有些荒诞不经,我若跟王爷说及,王爷定然以为是在下要为学子们开脱,反倒是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再者在下被官府通缉,王爷的府门没进去,怕是已经被兵卒拿下了,更逞论跟王爷见面了。”

  “然则你便在此设坛祭拜太祖皇帝之位,以此吸引众人围观,你知道祭拜本王先祖,本王定会出现是么?”

  “王爷英明,正是如此,不过设立香案拜祭太祖爷之位倒不仅仅是吸引王爷前来,在下既梦遇太祖爷,岂能不设香案拜祭一番,聊表臣民之缅怀之意,当然众乡亲在此,也能替在下做个见证,不至于被某些糊涂官员不分青红皂白便拿进大狱,再无辩解之日。”

  唐介面色青红,喝道:“你这小贼,你是在影射本府么?”

  苏锦嗤笑道:“府尊大人倒是敏感的很,你若不亏心,又何须多心。”

  唐介尚未反驳,滕王又道:“说了半天,那三条什么皇族众人皆知的祖训为何本王却记不起来了呢?难道本王孤陋寡闻不成?”

  苏锦冷笑道:“你若时时记得此祖训,太祖爷又何须托梦要我来提醒你。”

  滕王大喝道:“好,那便说说看,本王既然忘记了,便请你说出来,本王要是再记不起来,便亲自上京城问皇上叔父去;但你若信口开河,不仅你苏氏一族,连带你亲朋故旧、师长同窗不免同犯矫诏之罪,统统都要遭到严厉惩罚。”

  苏锦傲然道:“若真如此,悉听尊便,苏锦本没打算今日能活命,我若要活命,何须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设坛祭拜,引来官兵衙役自找麻烦,早就脱身潜隐山林之间去了。”

  滕王挑起大指道:“本王虽不齿你之所为,但你也是个有担当的汉子,说吧,本王担保留你个全尸。”

  苏锦放声大笑道:“如此倒要多谢王爷了,此三条遗训,便是出自于……”

  苏锦微一停顿,全场静默无声,万目共注于苏锦之身,等待下文。

  第二二八章太庙遗训

  更新时间:2012-10-07

  苏锦高声道:“此三条遗训,太祖爷以立碑刻字之形立于京师太庙寝殿密室内,王爷身为皇族宗室成员,每年拜祭先祖之时怕是都要将此碑上的文字要读一遍的吧,不知王爷可记起来了么?”

  滕王想起来了,太庙寝殿密室内确有一块石碑,每年皇室内祭祀先祖之时,圣上都会将皇族男丁召集起来去碑前诵读三遍碑文,并命众人牢牢记住。

  只是滕王从没将这碑上的刻字当回事,先皇先祖留下祖训数以百计,太庙内石碑刻训也不下数十处,谁能个个记在心尖上;在赵宗旦看来,此碑也不过是和其他的训诫碑一样,是先祖们留下的众多遗训中一部分罢了。

  赵宗旦从来都不屑这些,他认为这只不过是种仪式罢了,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表示子孙对于先祖的尊敬之意,实际上是做给百姓臣子们看的;至于碑文上的训诫,谁耐烦记得,读过便罢,左耳进右耳出罢了。

  至于为什么那块碑和别的碑不同,单**于密室之中,赵宗旦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苏锦看了一眼滕王,看他的脸色似乎毫无顿悟之意,猜测这遗训怕是滕王根本就是忘了,于是道:“今日滕王首肯,在下便将太祖爷告知的碑文训诫公之于众,若因此有其他后果纠缠,王爷须得一力承担才是。”

  滕王此刻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道:“本王自会承担,何须你来多言。”

  苏锦点头,环视全场道:“太祖遗训第一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这一条一宣布,顿时全场大哗,所谓柴氏,便是太祖爷建立大宋前所侍奉的大周皇族了,宋太祖陈桥称帝之前便是大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太祖爷即位之后,这些柴氏的子孙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太祖爷并没有因为害怕周朝复辟而将柴氏斩尽杀绝。

  在场数千之众,除了滕王赵宗旦之外,谁都没有亲眼见过那块石碑,石碑立于太庙,太庙是什么地方,那是供奉皇族先祖的地方,当然太庙中亦设偏殿,供奉有功于社稷江山的重臣,名之为‘配享太庙’,但这些臣子无一例外都是立下奇功无数,死后也赐予郡王身份,得到皇帝的首肯方才能配享太庙。

  换言之太庙乃是朝廷中最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处所在,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可能进入,别说是普通人,朝中大臣们也绝大多数根本没进去过,更别谈知道什么寝殿密室中立着一块碑,碑上刻着祖训了。

  百姓们诚然为苏锦所说的这一条所惊讶,赵宗旦则更为惊讶,因为这句话已经勾起了他的记忆,毕竟每年都要祭拜此碑,上面的训诫虽和其他祖训搅到一起混淆不堪,但苏锦这么一宣布,赵宗旦便完全回忆起来了。

  赵宗旦的惊讶和百姓们不同,百姓们是为太祖爷宽广的胸襟所叹服,需知自古来成王败寇弱肉强食乃是寻常之极的道理,太祖爷能够不忘周朝遗族,不但不杀反而善待他们,这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中已经算是另类了,至于镌刻碑文提醒自己和后世子孙永志不忘,这更体现了一代雄主的气魄,既不忌周朝遗族反叛作乱,又怀感恩之心回报当年恩遇之情,这样的皇帝,怎么能不让人佩服。

  而赵宗旦所讶异的是苏锦如何能得知此碑刻内容,进入太庙绝无可能,然则有人透露给他内容了?这一点也飞快的被否决,苏锦的背景他调查的清清楚楚,与之交往的人群中追溯到祖宗八代也没一个跟皇族扯上关系,更不可能有人会知道碑文的内容;那么唯一的解释便是,此人是真的受太祖爷梦中之托,前来宣布祖训了;这么一想,赵宗旦顿时浑身大汗,两条腿都开始发抖起来。

  “太祖遗训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苏锦高声道。

  “太祖遗训第三条: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苏锦的话语不啻惊天炸雷在众人耳边滚滚而过,这不是训诫碑,这是誓碑啊,这是太祖爷立于太庙,代表子子孙孙的赵宋皇族所立下的誓碑。

  皇帝的话叫做一言九鼎,皇帝的誓言是什么?一言万鼎也难以形容,更何况这是一个毒誓,‘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谁都不能给皇帝定罪,若是誓言中说什么愿遭世人唾骂之类的话,那便是矫情作假了,管得住皇帝的唯有老天而已,违背誓言遭天谴,这已经是最大程度的表明对此誓的郑重态度了。

  唐介两股战战,惊慌失措的看着同样面色煞白的滕王,秦飞尚不知事情轻重,在一边悄声问道:“王爷,这是苏锦编的吧,您看那第二条,摆明了是为王安石等人开脱的嘛,哪有这么巧?”

  赵宗旦忽然扑地跪倒,朝天叩拜口中高呼:“不肖子孙告慰太祖英灵,此训不敢或忘,即刻遵照太祖爷训诫行事,祈请太祖爷原谅不肖子孙之过。”

  滕王这一跪,便等于宣布了苏锦所说的这三条训诫的真实性,也等于宣布太祖爷确实托梦于苏锦了,全场官吏百姓呼啦啦全部跪倒,高呼:“太祖皇帝万岁,万万岁!”浑然不考虑太祖皇帝已经死了几十年,何来万岁之有。

  唐介和赵宗旦心中的惊恐无法形容,他们不是因为誓言中天谴之词而恐惧,也不是因为太祖爷为此事托梦于人而恐惧,这些事都好解决,只需立刻改正,放了王安石等人便可了结;他们恐惧的是另外一件事,那便是这誓碑内容的公开。

  本来苏锦是要单独跟赵宗旦宣布训诫,但赵宗旦却以为苏锦想单独和他说话是为了求他饶命,拒绝了这个他的请求,他完全没想到苏锦会真的知道誓碑的内容,这么一来算是捅了大漏子了。

  首先,太祖皇帝将誓碑立于太庙密室之中的用意便是让皇族子孙世代永记此誓,相当于一个限制皇族行为的准则,但这种自己给自己设限制的准则绝对不能公开,这就好比某人立誓要睡了天下所有的美女,但这种誓言放在心里即可,流传出去便是暴露了自己的内心;身为至高无上的皇族,内部的约束是必须的,但要是公之于众,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这大概就是太祖皇帝不将此碑堂而皇之的立于公众场合的原因。

  皇族的把柄底线岂能为外人所知,太祖皇帝立此碑固然是诚心诚意,并非吸引天下人的眼球,若是后一种目的,他大可大肆宣扬此事,将碑立于公众场合,接受世人的监督,博取百姓的好感;可既然是秘密立碑,不能不说里边有令人玩味之处;士大夫读书人当真便杀不得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场合,为了自身的威严和统治地位,照杀不误,所谓天谴之说跟祖宗基业想比,显然是后者更重要。

  但是一旦此碑的内容泄露,杀士人变成了天下百姓攻击的借口,一刀挥下,原本是普通的一桩公案立刻会上升到不尊祖训不尊誓言的高度,此举将会大失民心。

  其次誓碑内容的公开带来的一个恶劣后果便是,从此之后,天下士大夫读书人会以此碑为参照,反正不用掉脑袋,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屁都敢放了;所有人都会拿着这块碑文做挡箭牌,到时候胡言乱语一通,冠之以上书言事这个堂皇的理由,又无法用极刑惩戒,朝廷威严将会大大受损。可以想见,将会有很多人钻这个空子,捞取政治资本。

  赵宗旦无法不恐惧,自己的一时大意,居然酿成了如此的后果,此刻在场数千张嘴巴,如何堵得住?

  唐介自然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他后悔的恨不得抽自己的嘴巴子,为什么要跟这个苏锦过不去,自己完全可以不理此事,王爷跟他有芥蒂,王爷自行解决便是,自己硬是要找把柄拿人,现在的局面当真不可收拾了。

  唐介的脑海里迅速蹦出两个字:补救。

  赶紧的补救,先放人,再道歉,同时上折子自请罪责,王爷的大腿还是要紧紧抱住,毕竟滕王爷从小跟着皇上在一起读书,既有亲缘关系又有总角之情,此事或许会换来灾祸,但只要应对得当,或许仅仅是一顿斥责便可了结。

  想到这里,唐介呆不住了,苏锦还没开口说话,唐介便抢先道:“苏学子代传太祖爷训诫,本府甚为感谢,这便释放王安石等人,并公告谢罪,今日若非苏学子,本府便要铸成大错了。”

  苏锦长吁一口气,全身湿漉漉凉飕飕的,不知是冷汗还是雨水,这一关终于过了;他完全不知道太庙中是否会有那么一块碑文,只是后世读史曾经看过这一节,当时曾感叹千年之前便有人立这样一块碑,确实有担当有胸襟,所以便格外的关注。

  但史书所载又没人亲眼见到,是真是假也难以辨别,苏锦赌上了一把,赌赢了不但可以救了王安石等人,自己也会从此上了一个新台阶,不用一个月,全大宋都会知道他苏锦。

  然而赌输了,后果不堪设想,好在苏锦是死过一次的人,再死一次倒也不是很怕,人这一辈子谁能死两次?死两次也是一种骄傲的资本。

  第二二九章祥瑞

  更新时间:2012-10-08

  天色渐渐放晴,应天府书院学子们经历惊魂一夜,终于重见天日,自有那快嘴之人已经将刚才的事情告知他们,原本昨夜对于苏锦趁乱走脱的举动还有些怨愤之言的众人,此刻对苏锦怀着歉意和敬意,此人虎口拔牙,居然能这么快的凭借一己之力将他们从大牢里捞出来,这份本事怕是无人能及了。

  就在众学子们登车赶回书院之时,苏锦带着吴恒心从大牢侧门将王安石、魏松鹤、程良木、卢大奎等四人搀扶出门,四人衣衫褴褛,身上伤痕累累,显然是吃了不少苦头,本来自忖必遭大难的四人也没想到能这么快便脱身,虽浑身伤痛,精神状态倒也不错。

  苏锦见四人都是皮外之伤,心里稍稍放心,此事他也暂时不想追究,最近麻烦不断,如今险之又险才将人捞出来,须得韬光养晦,静待送往京城的证人证物发挥效用。

  苏锦处理这些事情方面尚无经验,一切须得等待晏殊的反应,若人证物证此去石沉大海,苏锦也打定主意不再管这个闲事;滕王在深山养匪,横行敛财说到底是朝廷应该担心的事,自己一介书生,闲事管得太多了;若不是此番事关自己和众人之生死,苏锦绝不会这般以命相搏。

  苏锦命人将王安石等几人送回书院将养歇息,几人都是皮肉伤,抓了几服药吃几日当无大碍,苏锦这便的小厮不够,便从晏碧云那边借了一名小厮随去书院熬药跑腿伺候,诸般事务收拾停当,苏锦这才喘过一口气来,跟晏碧云等人叙上了话。

  柔娘、浣娘默默看着苏锦忙这忙那,又说不上话,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诉说,但大庭广众之下,只能化作几缕幽怨深情的目光,倒是小穗儿见苏锦终于空闲下来,忙上前去,帮苏锦拉拉皱巴巴的衣服道:“公子爷,这麻衣还不脱了,湿答答的不难受么?”

  苏锦这才想起还披着演戏的行头呢,赶紧三把两把拉了下来,团吧团吧丢到一旁。

  “公子爷,你昨夜真的梦见太祖爷了啊?”小穗儿忍不住问道。

  “穗儿妹妹,现在问这个作甚?快别问了,公子爷累的够呛,我看还是先回去洗个澡慢慢再说。”柔娘赶紧制止,路边上的围观人群还未散去,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苏锦和几位使女小厮,若是一不小心说了什么,怕是又要生事端。

  苏锦点头道:“说的对,我好困,咱们回去说话,晏……东家呢?”

  苏锦在身边张望,没看见晏碧云的身影。

  “晏姐姐坐车走了,要我带话给你,她在小楼上设宴等公子爷回去呢。”浣娘轻声道。

  苏锦明白,晏碧云是怕跟自己东跑西跑惹人非议,能够时刻保持一种冷静的心,这是晏碧云的最大的优点。

  “不去南城么?厨娘适才说,南城的宅子昨夜被衙役捕快们祸害的不轻,我那一对最喜欢的莺哥儿也被他们给踩死了,这帮天杀的衙役们,我咒他们今晚全部全身生脓疮疼死。”小穗儿恨恨的道。

  苏锦一哆嗦,这么毒的誓,亏她发的出来,相比太祖爷发的什么造天谴之内的毒誓而言,苏锦觉得小穗儿这个诅咒似乎更加让人恐怖些。

  “这样吧,先去晏东家那里吃饭,然后再回去收拾宅子,莺哥儿没了明儿上街再买一对便是,范不着生气。”苏锦捏捏小穗儿的脸蛋安慰道。

  柔娘也道:“是啊,公子爷累的狠了,这些事慢慢再说也不提,柱子哥哥,劳烦将车子赶过来,我看公子爷是一步都不想走了。”

  众人这才注意到苏锦的脸色,灰白一片,眼神布满血丝,头发蓬乱不堪,身上的衣服也皱巴巴的裹在身上,双眼皮都快撑不住了;苏锦自打昨日晨间起床之后直到现在已经一天多没有合眼了,加之伤神劳心一整天,终于大功告成之后,倒真是撑不住了。

  小柱子赶紧赶着骡车过来,众人扶着苏锦上了车,柔娘她们屁股还没坐稳,便见苏锦已经仰靠在车壁上传来微微的鼾声。

  众女心疼不已,忙将车帘拉上,挡住天光,骡车在四大护院的簇拥下缓缓朝东门驶去。

  ……

  赵宗旦垂着头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前是垂首侍立的唐介和秦飞等人,众人均不敢说话,眼睛盯着赵宗旦等着他发话。

  良久之后赵宗旦发出一声叹息,哑着嗓子道:“人算不如天算,本来这是除掉他们的极好机会,居然弄成这幅局面,现在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哎!”

  “王爷,依下官之见,此事当主动上折子报知朝廷才是。”唐介声音苦涩,上前拱手道。

  “本王如何不知道现在要主动请罪,但是本王担心朝廷中会有人拿着这件事大做文章,本王倒是没什么,我了解皇上,皇上绝不会因为此事而重责于我,我担心的是你怎么办?应天府的一干官员怎么办?总要有人出来顶这个责任,誓碑内容泄露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这一点不知唐大人考虑了没有。”

  唐介默然不语,半晌道:“下官愿为王爷顶上这个责任,王爷大可放心便是,唐某乃王爷栽培之人,这条命也能为王爷舍去,王爷明鉴。”

  滕王叹息道:“你此言甚是诚恳,本王知道你的心,但是治你之罪便如治本王之罪,应天府是我们的地方,拿了你,不是等于砍了我的左膀右臂么?须得想个好法子才是。”

  秦飞忽然道:“王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秘密拿了苏锦,送去京城交予皇上,毕竟誓碑上的内容是他泄露的,王爷当时不许他单独私语乃是怕他耍奸,说到底罪魁祸首是他才是,干什么要王爷和唐大人背黑锅。”

  滕王白了他一眼道:“你最近说话实在是有欠考虑,本王在数千百姓面前答应了他,允许他当众说出来内容,你是要本王食言抵赖么?本王辛辛苦苦建立的声望,岂能因此事而毁于一旦;民之心得之难毁之甚易,日后大事还需应天百姓相呼应,怎能因小失大坏了大事。”

  秦飞翻着白眼退下,心道:你以为你名声有多么好么?也不出去打听打听,王府在应天府都要臭的生蛆了,偏偏你倒是天真,以为自己还真有贤王的美誉。

  唐介转着眼珠子左思右想,眼见若是没有好主意的话,滕王言下之意便是要自己揽下全部责任了,唐介话虽说的好听,什么愿为王爷抛却性命云云,但是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地位和财富焉能就此便抛弃。

  虽则自己能坐上应天府府尹这个位置是得益于滕王之功,但就此拱手总是不甘心。

  唐介左思右想,终于脑子里灵光一闪,冲着唉声叹气的滕王道:“王爷,下官倒有个想法,不知能不能避过此难。”

  赵宗旦直起腰来拍着扶手道:“快说,快说。”

  唐介道:“王爷即可上折子八百里加急快报朝廷,下官也立刻紧随上奏皇上……”

  赵宗旦皱着眉道:“你说的还不是这个馊主意么?不是跟你说了,此举你要掉乌纱帽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