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想法,那就是您可以以这三年的专利以及相关技术,作为对我们的公司的投资。这样即使在专利到期之后,您也可以稳定的在大英帝国的市场上获得相对丰厚的收益。我觉得这是一个对我们都有利的办法。嗯,用麦克唐纳先生您一贯的说法,这是个双赢的方案。”希尔说道。

“那么你们能在此后给我多少长期的分红?”史高治问道。

“如果麦克唐纳先生您有兴趣,在我的权力范围内,在专利期限内,我们每年可以给您相当于本公司海洛因销售利润的五分之一作为专利费用和‘海洛因’商标的使用费用。等到专利期满之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每年给您相当于本公司的‘海洛因’利润的十二分之一作为使用‘海洛因’商标的费用。”

史高治望着希尔,很想表扬他说:“你无耻的样子很有一点我当年的风范。”因为这简直就是一套空手套白狼的花样。如果不考虑海洛因的专利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那么,对比一下德国人取得这个专利所付出的东西,再考虑一下如今希尔代表爱丁堡制药提出的这个交换条件中,他们付出的明显要比德国人少得多。再考虑到英国市场比德国市场更大,理论上他们拿出来的东西应该比德国人更多,但是现在,他们抛出来的东西,简直就像是打发叫花子。有那么一瞬间,史高治真想就让这个该死的家伙一头撞到海洛因的大坑里面去。不过史高治是个非常理性的人,他还是忍住了。

“这个主意对我并不公平,因为你们低估了‘海洛因’这个品牌在长久的时间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来的信度。”史高治说,“我完全可以等到专利到期,先独占几年的市场,再出售‘海洛因’的商标,所得也不会比您提到的少,而且对我来说,这样的收益也更稳定。不过考虑到您是最早向我提出这样的生意的,我可以给您的公司优先购买权,您看怎么样?”

显然,史高治的这个决定并不能让希尔满意,不过,史高治知道,只要自己愿意向英国政府提供至关重要的管退炮技术,对于海洛因这种马上就要到期了的东西,英国政府应该不会站出来干啥的。只要史高治的表现不能被视为对大英帝国的歧视什么的,英国政府就不会太干预这件事情。所以,史高治决定通过各种谈判拖时间,拖个两年,自然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啊,麦克唐纳先生,我们还是希望……”希尔继续说。

“好了,希尔先生,我们只要达成了可以合作的意向就行了,具体的条件,还是让具体负责的人慢慢的商谈吧。”史高治说到。

“好吧。”希尔也知道,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言而定。

……

由于在普法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得到了大笔的赔款,以及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的经济形势一下子就大好了起来,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德国,一座又一座的新的工厂开始在德国出现,而这些工厂中,目前最被看好的就是合成氨和农药厂了。

然而在法国,情况就不同了,战争的失败给法国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没了优质的矿产,很多钢铁厂只能饥不择食的选择低品质的铁矿石来生产钢铁。这些钢铁,看起来和高品质铁矿生产出来的钢铁没什么不同,但是用起来,却完全是两回事。它们更脆,也更容易折断。为了保证强度,很多东西不得不做得比以前更粗。而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另一件可怕的事情是,法国工厂的市场突然变小了。北部的好几个省都被德国人占领了,作为法国在没有能还完贷款前的抵押品。德国人在通往北方省的道路上设卡,对进入北方省的商品收取高额的税款,这使得法国货的价格被抬高到了一个荒谬的程度,以至于它们在北方省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虽然法国人拼命宣传,法国人应该用法国货,要支持国产,至少要尽可能的不用德国货。但是,经济形势比这一切都来得强。当老百姓手里的钱非常有限,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的时候,他又能有什么样子的热情去支持昂贵的国货呢?在史高治原来的时空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种花家,不是也有人因为918而大声疾呼要抵制日货吗?但是效果如何呢?因为没有关税自主,再加上买办掌权,导致进口的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国货,再加上老百姓的经济实力实在是太差,结果,日货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不断攀升。这种局面不是能靠着个人的意志力改变的。

没了资源,少了市场,自然是百业凋零。不过一片凋零中还是有亮点的。这两点有两样,一样是金融,一样是外资企业。

法国其实并不缺乏资金,虽然政府穷的叮当响,普通老百姓也穷得一塌糊涂,但那些有钱的葛朗台或者纽沁根其实并不缺钱,他们缺乏的只是可以赚钱的投资项目。嗯,这种政府穷死,葛朗台纽沁根富裕的局面,放到有些智商不足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那里,绝对是值得称道的一种现象,他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藏富于民”。据说最好的政府都是财政穷得要死,人民富的流油的。

如果你要他说出具体的例子,嗯,认真的找一找,至少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不算少,最典型的当然是我大明末年了。国库空的能饿死老鼠,某省的茶税一年高达十二两白银,但是那些清流官员,那些大商人一个个都空前富裕。这真是个“国退民进”“藏富于民”的好时代呀!什么,你说那时候有大批的农民饿死?农民,那也算民吗?就算是民,那也是末等的刁民,类似于印度的吠舍,属于两腿直立行走的疑似人类而已。嗯,饿死了也算是淘汰劣等人口,为地球减负。当然,如果他们愿意自己呆在家里老老实实的饿死,那么死后,也许那些真正的“民”偶尔想起了他们,还会感叹一下,甚至还会流着真诚的眼泪,写那么几首表达自己的高贵的同情的诗歌,以博得陪着他一起泛舟于秦淮河上的添香红袖的嫣然一笑。这样一来,这些饿死的也就算有了价值,死得不冤了。但那些家伙却往往“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居然造起反来,想要破坏来之不易的“藏富于民”的大好局面,“你们为何不老老实实地在家饿死,而要出来给朝廷捣乱?难道你们以为造反就不会死吗?”(东林大佬候洵在审问被俘的闯军士兵的时候说的,能说出这样高水平的话,这就难怪他的儿子后来去考了我大清的功名)不知道在家饿死重于泰山,造反而死轻于鸿毛吗?

反正现在,要想让葛朗台纽沁根们拿出钱来办工业,好减少失业人口恢复经济什么的那是想也别想。但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决定的,葛朗台的钱可不会老放在密室里不动,它必须去投资,好赚回来更多的钱。于是,大笔的资金开始流向经济形势更好的国外。而这个时候,经济形势最好,投资回报最高的市场有两个,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德国。

在不远的后世,列宁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人民没有祖国!”这句话说得不错,因为任何国家机构存在的根本目的,从来都是为了更高效的镇压吠舍们的反抗。就像比它更早的海涅在《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说的那样,那只是一个“虚假的祖国”。

而在另一方面,其实资本家一样是没有祖国的。就在韩麦尔先生给小弗朗士上最后的一课的时候,就在儒弗上校倒在阳台上的时候,就在那些低贱的,卑微的不断地被叛买的羊脂球们在咬着牙无怨无悔的想要挽救这个并不属于他们的“祖国”的时候,大笔的资金开始从法国流了出去,流向了美国甚至是敌对的德国人的资本市场。资本家同样是没有祖国的,只是资本家知道这一点,而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羊脂球们都不知道罢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其实看看藏富于民的黄金时代——明朝末年的故事,你就会发现,真正抵抗满清,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都是李定国,李来亨这些“不做安安饿殍”的“奋臂螳螂”,而那些嫌水太凉的高等人,大多都坐了识时务的俊杰。在这个问题上,外国人和我们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法国的资本家们迅速的关闭了工厂,遣散了工人,将那些不赚钱了的机器低价卖掉,然后带着大笔的资金涌入了美国和德国的资本市场。他们挥舞着支票本,高喊着“买,买,买!这样好的形势,不买还是人吗?”

史高治手中的铁路在这样的资金狂潮里迅速的涨价了,不仅仅是史高治手里的铁路,几乎所有的铁路,不管赚钱不赚钱,不管是不是重复建设的,哪怕你的这条铁路是从一个无人区通往另一个无人区,除了喜洋洋和灰太狼,除了熊大熊二,沿途就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看到其他生物,哪怕一个光头强都找不到的,彻底的没有任何盈利的可能的铁路,也会有人愿意用大价钱把它买下来的,因为买下它的人相信,会有一个更傻的傻瓜,用更高的价钱把它买过去的。

更多的铁路,需要更多的钢铁,更多的煤炭,更多的……更多的工人。美国的工业在普法战争的红利的滋养下,在来自法国的资金的支持下,就像吹足了气的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在法国,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原本冒着烟的烟囱不再冒烟了,工厂被拆卸,机器被装上船,然后越过大西洋运往美国,或者穿过英吉利海峡,再穿过丹麦海峡,运往德国。

而在美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都是新出现的工厂,新铺设的铁路。巨大的需求使得麦克唐纳钢铁公司的所有机器都必须二十四个小时不停地高强度运转,即使这样,订单还是不断地延长,新的客户也从一个星期之后能拿到货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月之后能拿到货,又变成了三个月之后能拿到货。

原本被麦克唐纳钢铁公司像压路机一样碾碎了的小钢铁企业,又开始有了生存的空间了,随着麦克唐纳钢铁公司产能饱和,以及他们不断地提高钢铁价格,新的,和麦克唐纳钢铁公司一比,效率低下,质量低劣的钢铁厂也开始不断的出现,大批使用着法国机器的钢铁企业开始在美国开工运行。

……

“卡罗尔,最近生意怎么样?”史高治向着匆匆走过的卡罗尔问道。

“好,好得不成样子!”卡罗尔停了下来,抬起红通通的眼睛盯着史高治,“好得我都害怕了!他妈的!我都把钢铁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半了,外面等着买钢铁的人还在排着队,而且越排越长!你说我能不怕吗?”

好几年了,史高治都没有从卡罗尔的嘴巴里听到他妈的这类的粗话了,这显然和他的那个出身贵族的妻子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现在,他终于又冒出这样的句子了。

“嘘,卡罗尔,小声点,别让凯瑟琳听到你爆粗口。”史高治笑了。

“艹他妈的,铁矿石都卖出钢铁价了,那帮子家伙还是只会买买买,卡罗尔,你说说……”这个时候凯瑟琳也满面红光的闯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说。

“妈妈,妈妈!”德娜跟着跑了过来,“唐纳德又淘气了!啊,妈妈,刚才你说艹他妈的,是什么意思呀?”

第二百八十七章 工业转移

“史高治,你看我们是不是要新建更多的工厂,继续扩大产量?”卡罗尔问道。

“当然要了。”史高治当然知道卡罗尔在担心什么,他在担心眼下的狂热是难以持续的,如果现在兴建更多的钢铁厂,那一旦这样的经济泡沫破碎,钢铁的需求就会大幅度下降,到那个时候,这些新的钢铁厂也许会成为负担。

“不用担心,卡罗尔。”史高治说,“经济泡沫的破碎应该还有一段时间。而且即使经济崩溃了,先死掉的也是其他的那些钢铁企业。然后才轮得到我们。再说,在现在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多半已经赚出新工厂的钱了。实在不行了,像那些法国佬一样,把工厂拆掉搬到法国去也不是不行。”

“史高治,在法国已经有工厂在改建了。”卡罗尔提醒说,“不过前不久,有一些亚洲人找上门来,想要购买钢铁厂,到时候也可以把多余的卖给他们。”

“嗯,这也是个办法。”史高治说,“法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另外,技术上的保密工作做得怎么样?”

……

天才刚刚亮,皮埃尔就起了床,她的婆娘马蒂尔德起来得要更早一些,已经给他准备好早餐——几片面包而已。原先马蒂尔德在一家纺织厂里还有一份工作,如今纺织厂已经关门了,马蒂尔德就只能靠着给人家做洗衣工挣一点小钱了。洗衣工的收入非常的微薄,甚至都不足以养活自己,就更不要说孩子了。整个家庭的担子就压在皮埃尔身上了。不过不久以前,传来了可怕的消息,说是皮埃尔所在的铁厂因为生意不好,准备要关门了。这让皮埃尔格外的担心。法国已经有不少的钢铁厂都关了门,如今这份工还不知道能干多久。

吃过早饭也才刚刚六点,如今已经是初秋了,早晨还略有点凉。马蒂尔德又给皮埃尔加了一件衣服,才让他出了门。在现在,要是丈夫病了,那可就真的是大问题了。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劳动保护法之类的玩意儿。准确的说,在邪恶帝国——苏联出现前,这些东西,想都不用想。如果在这个时候病了,老板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把他开除掉的。

当皮埃尔赶到工厂的时候,工厂的门还没有开,皮埃尔和其他的一些工人只能在外面等着。

“嘿,吕西安!门怎么还不开?”等了很久,都已经过了开工的时间了,大门却还是没有打开,皮埃尔不觉有点担心,就向着另一个叫做吕西安的工人喊道。

吕西安是矿石粉碎车间的工人,因为工作环境的噪音太大,所有在那里工作的工人的耳朵都有毛病,所以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你必须大声的吼叫,他们才能听得见。

“我怎么知道!应该不是关门了,你看门房里还有人,而且没有警察。”吕西安也大声吼叫着回答。当一个人的听力不行了之后,他的声音都会随之变大的,他自己听起来以为自己是在和你轻语呢喃,但事实上他的声音却响亮的像是在打雷一样。所以如果有个女人穿越到了这个时代里,她多半是不会去和一个像吕西安那样的在矿石粉碎车间工作的男人谈恋爱的,因为他们就算说一句原本缠缠绵绵的情话,也能说得像是打雷一样。这完全就是在破坏气氛嘛。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哪个穿越过来的女人,大部分都是想要找个什么贝勒呀、阿哥呀、甚至什么皇上之类的玩意儿玩一些羞耻的游戏的,谁会看上一个又没钱又没地位的工人呢?

“没有警察?”皮埃尔四面看看,过人没有警察,这说明,至少今天,是不会有突然宣布工厂关闭的事情的。因为在此之前,有一家工厂在宣布关闭,辞退所有工人的时候和工人们发生了冲突,结果导致是十多人死亡,近百人受伤的事件。后来,政府追查这件事情,一口气又枪毙了七八个据说是“公社余孽”的工会成员,并且宣布,在近期一切的工会活动都视为非法。从那以后,每一家工厂宣布关闭,都会有全副武装的警察出现。这几乎成了惯例,今天没有出现警察,所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变故。

这时候,工厂大门打开了,一个矮胖的人走了出来。皮埃尔认得,这人是工厂的经理夏尔先生。

“工人朋友们!”夏尔先生喊道,“先安静下来,听我说两句话。”

夏尔先生身材虽矮,但却中气十足,喊出来的声音就连吕西安也听得清楚。人群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望着他。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工厂已经被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了。”夏尔先生说道。

“什么?”

“那我们怎么办?”

“这也算好消息?”

“要辞退工人吗?”

“他们打算把工厂拆卸走吗?”

几乎是轰的一声,大家都议论成了一团,有些工人甚至都失望得要哭出来了。这家工厂的待遇算不上好,但至少可以让他们养活自己,以及勉强的养活家人。但在这个艰难的年月里,任何一个工作的机会都是非常难得的,一旦失业了,想要再找到一个能养活一家人的职业可没那么容易。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夏尔喊道,他的大嗓门压住了大家的议论声。

“新的老板不打算关闭工厂,拆卸机器。相反,他们要扩大生产规模,也就是说……”夏尔先生故意拉长了声音,他满意的看到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眼巴巴地盯着他,这种感觉让他觉得非常的舒服,于是他又一次提高了声音喊道:“我们工厂不会裁员!”

“上帝呀!”

“太好了!”

“夏尔先生,这真是个好消息!”

“谢谢您带来的消息,夏尔先生!”

工人们欢快的向着夏尔经理喊道。其实让人们高兴,甚至是感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给他们制造一种可能要大难临头的感觉,让他们恐慌不已,然后再告诉他们,只是一场虚惊,于是虽然他们什么都没得到,但是他们却会非常高兴,甚至还会对你心存感激。

“大家静一静!”夏尔继续喊道。

于是人群又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新老板对我们的设备不是很满意,所以他们决定要对设备进行一次改造,为此工厂需要停工大约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才会重新开工。所以工厂要给大家放一个星期的假……”

这个消息一下子又重新让工人们充满了疑虑,真的是为了改造检修设备吗?会不会是工厂主用来糊弄他们的话呢?这个月的工钱还没结算呢?该不会是厂子老板把厂子卖了,却不愿意付这笔工钱,而打算直接跑掉吧?等过了一个星期,大家再过来的时候,新的老板还会认这笔工钱吗?家里可是等着这笔钱买面包的呀。

“放假之前,我们会先和大家把以前的工钱结清,毕竟新老板可不一定会认这个帐。”夏尔说道。

……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些天里面,皮埃尔一边靠着发下来的大半个月的工钱支撑着家里的费用,一边也在外面打点临工,帮人家搬搬东西,或者是给别人打打下手什么的,多多少少的弄一点钱。这期间皮埃尔也不时的跑到工厂那里去看看,的确他可以看到工厂里不断有人在出入,有时还会有平板列车拖着什么东西开进厂子里,然后又卸光了开出来。厂子里面也不时的发出各种声响,看起来真的像是在做什么改进。这也让皮埃尔放心了一点,看起来,新老板是真的打算让工厂继续生产。不过虽然如此,皮埃尔对于新老板会不会裁员还是很担心的,因为换老板而裁员几乎是跨行业的通例了。

这天一早,皮埃尔起得更早了,天还没亮就赶到了厂子门口。而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都等在那里了。

到了六点半,厂门打开了,出来的还是夏尔先生,他的旁边还有一个陌生的高个子。夏尔先生向工人们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新厂长,约翰·劳伦斯先生。今天他来和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大家就要在约翰厂长的管理下工作了。”

约翰厂长似乎不太会说法语,他的讲话只能是他说一句英语,然后夏尔就翻译一句。那个架势,嗯,如果史高治在这里看到只一幕的话,一定会想起某些电影里的鬼子和翻译官的。

约翰并不想在工人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大略的说了两句话就结束了谈话,然后工人们就被发给了一张新的进出大门和特定的车间的通行证,然后在各个车间的负责人的带领下去了他们的车间。不一会儿,在工厂里就传出了机器的轰鸣声……

“法国工人的工资比我们美国低了不少,而且他们那里的铁矿石的价格,焦炭的价格,以及其他各种原料的价格都比国内低,但是为什么,生产钢铁的成本居然还是比国内高?”看着用电报从法国发回来的第一个季度的生产情况报表,卡罗尔不由得皱起了眉毛。在法国的钢铁厂是麦克唐纳钢铁向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所以自然会受到格外的重视。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凯瑟琳解释说,“发生过毕竟不是美国,别的不说,电力的供应就完全没有普及。所以在我们的工厂里很多应该是用电力驱动电动机完成的事情,在法国,还是必须用一台单独的蒸汽机去干,光这个,成本就差了太多了。你想要让法国的钢厂的生产成本下降到能和美国相比,那除非你的兄弟在法国建设的发电厂能立刻投产。”约翰·劳伦斯是凯瑟琳的堂弟,所以凯瑟琳觉得自己的帮他辩解一下。

“我知道了,配套设施都跟不上。拿破仑三世这些年到底在干啥?”卡罗尔抱怨说,“史高治在那边建的那个发电厂今年是指望不上了,而且,就算建好了,我们也指望不上。那个工厂的一期工程,基本上全都要用来给巴黎供电,嗯,据说电气那边已经望着巴黎的市场直流口水了,就等着电厂建成后,让巴黎人家家都点上他们的电灯,用上他们的电话,电唱机,收音机反正就是他们的那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现在哪里还顾得上我们的需求?”卡罗尔又低头看了一眼报表,说:“其实还好,比起我们在国内生产了,在装船运过去,再交上一笔关税之后的成本还是要便宜一点的。还是能赚钱的,只是现在赚钱的效率没有国内高。不过国内的情况你也知道,这样狂热的经济不可能长期持续的,能坚持一两年估计就是极限了。相形之下,法国的企业,将来也许能个我们赚更多的钱呢。唉,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呀……”

如果史高治听到卡罗尔的感慨,一定会大为认同的。工业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各种生产活动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密集的整体。一个强大的工业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之所以成本低,竞争力强,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靠工资比人家低,因为在一件商品的成本里面,工资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有限了,这个时候配套设施带来的其他成本的下降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了。否则,大英帝国的那些资本家们为什么不干脆把工厂全都搬到印度去呢?至少他们可以把纺织类的工厂全搬到印度去呀,印度人的工资绝对更低。但是,如果你真的傻不拉几的把工厂搬到那里去了,你就会发现,当你的蒸汽机需要烧煤炭的时候,你居然要等着从英国本土或者从澳大利亚送过来的煤炭来救命,因为从印度的煤矿到你的工厂的道路在雨季的时候被冲毁了,而且估计到明年都未必修得好。嗯,这也是后世为什么印度的工资比兔子国低很多,但是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却要比兔子国的贵一大截的原因所在。

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在搞鬼?

就像卡罗尔提到的那样,新的发电厂正在建造之中。自从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组合在美国大范围推开之后,在欧洲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电气化的过程,其中德国和英国又走到了前面,英国就不用说了,德国人本身在电力方面的技术积累就还不错,所以他们也都迅速的建起了发电厂,开始了电气化的进程。

再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史高治手里的专利是难以完全限制英国人和德国人的。因为这里面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们都采取了一些绕过专利授权的办法。比如说,英国人就广泛的使用了直流发电机虽然史高治手中还是有一大堆的有关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的专利,但是史高治的方向重点毕竟是放在交流电方面,所以直流电这边的专利要容易绕过去得多。这样一来,在专利方面的限制也就很少了。

当然,在变压器出现后,直流电在效率上相比交流电的弱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英国的不少城市已经建立起了一批直流发电厂了,所以,要更换也没那么容易了。如今一些使用了史高治的专利的交流发电厂和绕过专利的直流发电厂正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过,交流电的最终胜利还是可以预见的。

法国人也走了和英国人一样的路,在史高治开始向法国投资之前,在巴黎已经有一家发电厂了,当然,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直流电发电厂。但是在此后的巴黎公社革命中,这家工厂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所以,那些刚刚用上电灯不久的巴黎有钱人的家里现在又黑了。

在和双手沾满了工人的鲜血的梯也尔政府达成了一系列的借款协议之后,史高治的发电厂就开始在巴黎开建了。工程开始不久之后,一些问题就开始渐渐地出现了。首先就是阶级对立带来的麻烦。然而最出乎意外的却是,首先找上门来的,不是与史高治他们对立的被统治者,而是法国的那帮子有钱人。

美国工人在工资上是要高于法国的,(这全怪美国的土地又多又便宜,以至于工人出路多了。)史高治的企业刚到法国来的时候,考虑到法国人热爱造反热爱革命的习惯,(按海涅的说法,“德国人遭受的十分之一的苦难就足以让法国人发动十次起义了”)也考虑到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于是在一些管理人员离开美国前往法国的时候,史高治给了他们这样的忠告:“虽然法国的阶级矛盾导致的暴动(巴黎公社运动)已经被镇压了,主要的工人组织也遭到了破坏。从政治上看,短时间之内,法国工人发动大规模的诸如罢工或是其他的破坏性的行动的可能并不高。但我们依旧要注意到这样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不应该成为法国尖锐的阶级对立的受害者,我们不能成为‘黑心资本家’这类概念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法国人有造反的传统,更是因为以下的几个原因:首先,梯也尔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定,在如今的法国政坛上最强大的三股力量其实都不是真心的要支持他,他不过是在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的情况下的选择而已。所以一有风吹草动,这个政府就很容易垮台。其次——这一点也许更重要——法国的经济形势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有明显的好转,随着法国的那些资本不断地逃离法国,工人的失业率会越来越高,工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艰难。这个艰难程度会比你们哪怕在美国最为艰难的时候所看到的情况都厉害得多。所以民间的愤怒虽然被压制下去了,但是再度喷发的可能不是没有。虽然由于组织被破坏,他们无力进行全面的革命,但是小规模的罢工,示威什么的却非常可能。

我们是外国企业,而处在困难中的国家几乎天生就会排外,越是处境困难就越是如此。别看现在梯也尔政府非常的欢迎我们去投资,但是,他的地位并不牢靠,而且,一旦我们的工厂发生了稍微严重一点的劳资纠纷,我们的一些对手,可能就会趁着这个机会鼓动社会上的排外情绪闹事反对我们。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我们在美国的那一套完全搬过去,这会被认为坏了规矩的。会招来其他企业,包括和我们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的反对的。所以你们到了那边之后,要认真的考察,因地制宜的拿出合适的方案出来。”

因为有了这样的叮嘱,所以当企业刚刚到法国,开始兴建发电厂的时候,负责这件工作的蒂姆就把给工人的工资定得比当地一般的情况要稍微高一点,蒂姆觉得,这样做,既能让工人们不至于因为不满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应该不至于让当地的地头蛇们觉得自己坏了规矩。

然而,很快,麻烦就来了。首先是巴黎的某家报纸突然刊登出了一篇名为《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和普法战争》的文章。一个化名达达尼昂(小说《三个火枪手》中的人物)的家伙在这篇文章中揭了麦克唐纳财团的老底,他告诉法国人,德国人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击败法国,是因为他们大量的使用了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出产的各种武器,如果没有这家在世界上都数得上武器公司,没有这些战争贩子在背后对普鲁士的支持,法国多半不会战败。不,应该是法国肯定能获得胜利。

在这篇文章里,“达达尼昂”回顾了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乃至整个的麦克唐纳财团的发家史,揭露了它们在奥地利和意大利战争,美国内战,以及普鲁士和奥地利,古巴战争,乃至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的黑历史,并且不无讽刺写道:“然而,这家公司的开创者,后装式步枪、手雷、以及正好能炸掉一只脚掌的地雷,能迅速的收割生命的速射大炮,这一系列的,空前高效的杀人武器的发明者,史高治·麦克唐纳先生据说却是一位慈善家,一位和平主义者。虽然数以十万计的人因为他的那些可怕的发明丢掉了性命,更多的人应为他的发明受伤甚至终生残疾,但他依然坚持认为,他的这些发明‘捍卫了自由和和平’。”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这个“达达尼昂”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他告诉法国人,这家一手导致了法国战败的公司,如今居然到法国开起了工厂,想要赚法国人的钱了,目前正在新建的那家叫做“巴黎交流发电厂”的工厂就是麦克唐纳财团用屠杀法国人赚来的钱开办的。

这是一篇非常恶毒的文章,它成功的挑起了骄傲的法国人对外国吸血鬼的仇恨,一连几天,在巴黎交流发电厂的施工工地附近都有一些闲的无聊的巴黎市民在那里示威抗议,虽然因为有警察盯着,(蒂姆给巴黎的警察部门的高官们送了不少的钱)这些家伙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来,但他们经常性的故意阻断道路,破坏交通,这也使得工程的建造速度大受影响。

毫无疑问,这个“达达尼昂”后面一定有人在指使。不过这件事情可不归蒂姆管辖,这不是他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他只需要将这件事情上报上去,上面自然会派人来处理的。而他的职责则是尽量的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对付这些人,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当然是直接找一帮子警察来,拿着棍子狠狠的把他们K一顿。但是蒂姆知道,也许有些家伙这等着自己这样做呢?只要自己这么一来,报纸上自然就会有人写出新的文章来,痛骂一通然后就会有更为激烈的冲突和麻烦。所以,最好能够有其他的办法。

然而,蒂姆本人并没有多少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而这家工厂的建设对于麦克唐纳未来的布局又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没敢轻举妄动的蒂姆干净通过电报,向上级请求“技术指导”。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