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第三百二十章 壁垒

“在对食品的检查中,被发现有问题,在现在,真算不上太不对。因为反正大家都是这样的。当然,麦克唐纳食品出品的东西绝对是最有良心的有安全保障的,但是在这个时代里,除了麦克唐纳食品,谁家做食品的时候,不会在里面加上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的有毒玩意儿的?

但是西班牙和德国的这两家食品出口公司却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试图欺骗消费者,试图欺骗州议会。俄亥俄州事实上对食品生产商们已经非常宽仁了,他们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那些使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添加物的食品不得销售,而仅仅只是给那些愿意承担更高的成本,以保证食品安全的企业一些税收上的鼓励性的补偿,并允许他们使用‘安全食品’的标志,以便于我们的人民能够识别他们,从而避开危害。

而这两家欧洲企业却采取了极为恶劣的诈骗式的手段,他们首先向检测机构提供了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样品(这些样品的存在也在事实上说明了,那些后来被查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不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因素而出现在食品中的。),骗取了退税和‘安全食品’标志,然后就在我们的市场上销售那些加入了大量的有害物质的食品。即骗走了我们的钱,有损害了我们的健康。这样卑劣的行为,本来应该依照诈骗来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将这些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不法分子统统丢进监狱里去,一直关押到世界末日。但是,这些狡猾的骗子,却利用了我们司法上的漏洞,宣称后来的产品被抽查出不合格只是质量控制问题,或者是发错了货物,反正就是不承认是有意的诈骗。而我们的执法机构因为查证困难,还真的很难用诈骗罪来起诉他们。甚至就连最简单的,针对后续质量控制不力或者所谓‘发错了货物’之类的,罚款的处罚,事实上也未见得能有效的执行。

因为这次被查出问题的企业都是外国的企业,在美国,在俄亥俄,他们并没有多少值钱的固定资产。他们没有固定的房产,营业的位置是租来的;他们没有在美国的工厂,工厂什么的远在欧洲。他们只有一个公司的名称,以及一个用来装文件和印章的皮包。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就看到,这些家伙被抓住了之后,根本就不会支付罚款,而是直接跑掉,反正无论如何我们的执法人员不可能跑到欧洲去查封他们的工厂。过几天,他们换上另外的两个骗子,然后给自己的‘公司’再另外取个名字,就又可以再玩一次这样的骗术了。

所以,俄亥俄必须行动起来,马上把这个漏洞补上,不能让我们俄亥俄变成那些欧洲骗子的乐园。那么怎么样才能堵住这个漏洞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像对待药品一样,严格的对待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禁止任何没有取得‘安全食品’认证的食品在俄亥俄销售。其次,我们应该对那些试图使用‘安全食品’标志的企业收取保证金,以保证他们不会晚出这种皮包公司式的骗术……”

这是在德国毒香肠和西班牙毒火腿事件被披露出来一个星期之后,《俄亥俄生意人报》上的一篇报道。显然,无良的德国和西班牙皮包公司在骗术被揭露后直接跑路的做法,激怒了俄亥俄的市民。

就在这篇报道出来两天之后,俄亥俄州议会再次修改了俄亥俄州的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督办法,对制药企业和食品企业收取多达三千美元的保证金。并且决定,包括奶酪、牛奶、肉类制品在内的一些食品,如果在六个月之后仍然不能通过“安全食品”认证,则将被禁止在俄亥俄州销售。

这一下子可以说,除了史高治的麦克唐纳食品,其他的那些经营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食品企业全都倒了大霉。那个时候,除了麦克唐纳食品,其他的食品企业,都不成规模,大部分企业甚至连拿出三千美元的保证金都困难。尤其是肉类加工这一类的,很多都是所谓的祖传手艺的家庭作坊。三千美元的保证金,几乎就是他们的整个资产了,而且检验的费用也不是很便宜,虽然这个检验的确是非营利性的,老实说算不上贵,但是也不是一般的小作坊能够承担的。

……

“艾尔多先生,您要卖掉自己的作坊?”伦德尔向邻居艾尔多问道。

“是呀。没办法。”艾尔多摇了摇头,说,“通过检验我倒是不担心,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做香肠和咸肉、火腿什么的。我知道外面的那些家伙们都是怎么样做这些东西的,但是你知道,我们家可从来没有闹过哪些幺蛾子。可如今……”

“埃尔多先生,我知道,我们这些街坊全知道,您家里做出来的香肠火腿,那是真材实料的东西,外面的那些便宜货我也吃过,很您的肠子,啊,是您做的肠子的味道一比,谁都吃得出味道不一样。您的东西通过检测应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呀。”

“通过了又怎么样?”艾尔多又长长的叹了口气,“就算通过了,我也交不起三千美元的保证金啊。三千美元,有几家作坊拿得出这么多钱?”

“唉,州议会的这个决定也实在是……”伦德尔不知道该说什么。从本心上,老实说,州议会站出来打击那些往食物里面加毒药的王八蛋,伦德尔是非常支持的,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每天吃的都是毒药。但是看到邻居埃尔多一家要离开俄亥俄了,他又有点替艾尔多觉得不平。伦德尔知道,艾尔多做东西可一向是真材实料,但是,正因为如此,艾尔多的确没赚到钱。因为外面的其他香肠什么的可要比艾尔多做得便宜多了。虽然伦德尔也觉得外面的味道不如艾尔多的,但是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买东西的时候也要考虑便宜的问题。所以,艾尔多的生意的确不算好,他的确也拿不出三千美元。

“州议会的决定其实也不算坏,他们毕竟是在为大多数人着想。”艾尔多慢慢的说,“就是有些人是在是太黑心了,他们也没办法。其实也是我自己没本领,又不是不用那些歪办法就真的赚不到钱。你看,麦克唐纳先生的食品公司就能做出又便宜又好的东西出来。”

“麦克唐纳先生是大科学家,他肯定有办法。我们是没法和他比的。”伦德尔想要安慰一下艾尔多,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于是他问道:“埃尔多先生,您打算到哪里去呢?”

“不知道,离开了俄亥俄,其他地方可能很快也会学着俄亥俄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所以,我不打算再干这一行了。也许我会到西部去吧,我把作坊卖掉,到西部去,还能买一点地。然后当个老实农民,至少,现在虽然面粉有问题的很多,但没有磨粉的小麦还是不需要‘安全食品证书’的。”

伦德尔看了看垂头丧气的艾尔多,他很想劝说他不要放弃了祖传的手艺,但是他也明白,埃尔多的,关于用不了多久,全美国到处都会有和俄亥俄一样的条例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因为这条例实在是很好的条例,至少伦德尔自己就很喜欢。

“唉,现在老手艺人的日子都越来越不好过了。”伦德尔最后这样感慨说。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艾尔多,你什么时候要动身了告诉我一声,我们也好给你送行,祝你好运。”

“谢谢了。”艾尔多低着头回应说。

……

就像艾尔多预料的一样,紧跟着俄亥俄州,东部的几个州,从纽约州开始陆续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于是很快,一道贸易壁垒就在北美大陆上面竖立起来了。欧洲的供货商突然发现,想要把食品之类的东西贩卖到美国去显得格外的困难了。尤其是肉类制品和奶制品。欧洲的商人们开始鼓噪着要对美国进行报复,而美国人也开动了一切的宣传机器大骂欧洲的那些奸商。在这样的对骂声中,欧洲人的食物黑幕也就一步步的被揭开了。于是,从法国人开始,欧洲的第一个食物安全标准也跟着出现了。

……

“克拉克的饲料厂的试运行成功了?这真是个好消息,嗯,以后欧洲人民就有便宜的猪肉鸡肉牛肉吃了。”史高治放下了手里的电报。

“听说欧洲的一些家伙等着抓我们的问题呢。你就不担心他们会搞出一个针对你的标准,让你的那些东西也变得不安全吗?”多萝西娅靠在沙发里,一边吃着一块巧克力,一边带着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对史高治这么说。

“怎么可能呢?”史高治不以为意的笑道,他添加的那些东西虽然有害,但有害的程度在这个时代真算不上啥,真要有人去用实验证明它,那最后得到的结果多半只是在替史高治做广告。

“多萝西娅,别吃巧克力了,你都吃了好几块了。再吃会长胖的,长成了胖墩,当心我不要你了。”

“切,你敢?”多萝西娅瞟了史高治一眼,又把一块巧克力放进了嘴巴里。

第三百二十一章 劳资纠纷

塞纳河穿过巴黎,继续向西,流入厄尔省,然后就在这里流入了常年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就在距离塞纳河的入海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做拉里维耶尔-圣索沃。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从镇子附近的土丘上向西眺望,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望见塞纳河流入英吉利海峡的宽阔的入海口。

这也是个宁静的小镇。小镇很小,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哪怕是吧老人,女人,孩子什么的全算上,也只有不到一千人。至于成年的男子更是只有两三百人,以至于小镇上的人相互都相当的熟悉,人和人见了面,不但能叫出对方的名字,甚至很多时候,也都能说出对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的各种臭事。

塞纳河是一条繁忙的河流,交通航运都相当的发达,但是在这个小镇的码头上却相当的冷清,这是因为当河流流到这里的时候,受到了海潮的顶托,水流的速度变得很慢,大量的泥沙就沉积了下来。在这里河面变得很宽了,但是河水的深度却因此变浅了,以至于通航受了些影响,反而不如上游来的便利。再加上这里附近也没什么繁华的城市,有大批的货物需要从这里上岸转从陆路运走。自然,来这里的人也就少了很多。以至于当这个世界以快的惊人的速度不断变化的时候,这个小镇却像是被时代遗忘了一样。

不过这样的宁静很快被打破了。几个月前,一个巨大的养猪场在这个小镇附近开工了。这是一个占地面积高达两百多亩的大型养猪场,依照计划,当这个养猪场投入使用后,每年都将会有数以十万计的猪从这里被送往各地的市场,以及不远处同样正在兴建的罐头厂和饲料厂。

这样的规模的企业,当然需要员工,而小镇当地居民当然是最方便的工人来源。于是小镇里的居民就成了这些工厂的工人。

养猪对于小镇的居民们来说,并不是新鲜的事情。不就是养猪吗?往猪圈里面一放,到了时间让孩子去打点猪草呀什么的往猪圈里一丢就够了。或者是什么红薯藤呀,烂蔬菜叶子呀什么的也行,谁家没养过猪呢?

然而,这家名为“塞纳河养猪场”的企业养猪的方式却和小镇的居民们所熟悉的完全不同。正式去上工之前,居然还要进行所谓的“技术岗位培训”,不就是养个猪吗?至于吗?

不过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服人家的管。所以虽然工人们对于“技术岗位培训”什么的都不以为然,但是还是都得老老实实的去听。

阿尔贡走进了“技术岗位”培训的临时教室。按照安排,他将在未来负责给猪喂食的工作。他的邻居法拉特也和他一样负责喂猪。

“法拉特,你说这些城里人怎么这么无聊?不就是养猪吗,按时间把饲料喂给那些猪不就行了?还要培训什么?难道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要学吗?”

“阿尔贡,人家是老板,愿意要你干啥,你就老老实实的干啥不就得了?”法拉特倒是没那么多的疑惑,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将一双满是老茧的手交叉握着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这个时候,教室的门打开了,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直接走到前面的讲台上,开始了第一节课。

“大家好,我叫马特,是你们的技能培训老师。负责向你们传授喂养生猪的一些技术要求……”

……

“阿尔贡!你在干什么!”监工谢尔盖大骂道,“洗手是这样洗的吗?是这样洗的吗!培训的时候你都睡着了吗?没学过规程吗?你这头该死的蠢驴!法拉特!你过来向他演示一下,让他睁大眼睛学着点!”

“我知道该怎么做。”阿尔贡不以为然的嘟囔着,“不就是什么‘七步洗手法’吗?什么‘流水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之类的玩意吗?洗个手犯得着这么麻烦吗?再说,我的手很干净的。”

“活见鬼!我告诉你,阿尔贡!你要是不想干了,赶紧自己回家去!别连累我!要是让上面的那些家伙看到了你居然这样洗手,我都要跟你一起被开除出去!还不快点再去洗一遍!”谢尔盖怒吼道。

谢尔盖和阿尔贡是街坊,因为在此前的培训中表现得好,所以被提拔起来当了一个小监工,专门负责监管那些工人们在进入养殖区之前的各种消毒。这个活看起来简单,而且收入也要比一般工人来得高,但是真干起来,谢尔盖才发现,这活也不简单。因为那些农民们根本就没把培训中教的流程放在眼里,经常偷懒少做几个动作,比如七步洗手法,很多家伙一开始甚至连第一步都做得不到位。

本来乡里乡亲的,谢尔盖也不想骂人,但是就在前两天,一个员工在洗手的时候偷懒,担任监工的邻居视而不见,结果,被上面的管理人员发现了,两个人一起被开除了。所以谢尔盖也不得不对邻居板起脸来。

“好了好了,谢尔盖,我再去洗洗就得了。”阿尔贡不情不愿的回答说。

……

“路德先生,我早就说过了,不要贪便宜直接从当地农民中招工。我们的养猪场不是农场,它是工厂!我们应该直接到巴黎的工人区里招募工人,而不是在这个地方招募那些农民!那些家伙完全就缺乏做工人的基本素质。完全就不知道要遵守纪律!这会严重的降低我们的效率,并导致成本上升的!”工厂的技术总监,以及某个合资人的代表乔治正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法语对养殖场场长路德说。

“这可不怪我。”路德回答说,“这个养殖场放在这里是你们上面的人自己挑选的。一开始,我可是希望在巴黎附近设厂的。”

“巴黎的地价可不便宜,再说这里距离粮食产区更近,运费也相对便宜呀。”乔治说。

“可是你想要让巴黎的工人来这样的乡下干活?那他们可不会愿意。你要知道,一个法国人只要进了巴黎,就是死,都不肯再到外省去了的。除非你愿意给更多的钱。”路德解释说。

“那可不行!”乔治立刻否定了这个提议,“我们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作慈善的!如果常规的教导不能让他们听话,那就用鞭子教他们听话!你们的护厂队难道是摆设吗?以后不要再一发现他们有违规行为就立刻制止,而是要等他们违规,让他们碰触到饲料呀什么的之后,再抓住他们,打他们一顿,再让他们赔偿损失!另外,要想办法,分化他们,一个厂子,里面的工人都是同乡,这太麻烦了。把一些人弄到饲料厂和肉类加工厂去,从那里调一些其他地区的工人过来。然后给那些农民们做个榜样。我就不信他们一边看着人家能拿全工资,而自己却会不断地被扣工资,甚至扣到倒欠,还能不长记性。”

“好的,我们就这样试试吧。”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工会风云(一)

到了1872年的年底,麦克唐纳财团在法国最重要的投资之一的钢铁厂开始进入到全面生产的阶段了。新建的高炉和炼钢炉都运转了起来,厂区的所有的烟囱里都冒出了滚滚的浓烟,而各种机器的轰鸣声更是震天动地。

相比在美国的工厂,麦克唐纳财团在法国的炼钢厂在技术上毫不逊色,不过相比在美国,他们所要面对的对手也不太一样。在美国,当麦克唐纳钢铁刚刚兴起的时候,美国的钢铁企业大多技术落后,规模也很小。所以在面对着麦克唐纳钢铁的时候,无论是靠纯粹的经济手段还是加上各种非经济的手段,他们都不是麦克唐纳钢铁的对手,几乎是毫无抵抗的能力。但在法国,情况就不同了。在麦克唐纳钢铁进入法国之前,法国已经有不少的钢铁企业了,有一些企业也已经很有规模了,也拥有不小的社会影响力了。如果在采用在美国的碾压模式,也许斗争就会激烈的多。

而且和在美国的时候不同,那个时候,麦克唐纳财团不但控制了炼钢厂,也控制了铁矿。而在法国,这样的条件显然是不具备的。好在此前美国和德国的投资热以及普法战争之后法国钢铁企业的困难给了麦克唐纳财团一个机会,让他们得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下很多比较大的钢铁企业和矿山,也让这些东西原来的主人有机会带着卖掉这些企业得到的钱,扑到美国或者德国的投机市场那个超级大坑里面上去赚得盆满钵满或是亏得血本无归。(后者明显更多)

这样一来最为麻烦的对那些最大的地头蛇的斗争就被成功的回避了,剩下的好像就是高歌猛进了。但事实却远不是这样,因为买过来的工厂也带来了另一个麻烦,那就是原有的工会也基本原封不动的过来了。

产业工人,尤其是经过了锻炼的产业工人是工业的瑰宝,在建设中,很多东西都可以速成的建设出来,比如工厂,比如机器,但是合格的产业工人队伍却没有这么容易。从头训练一只产业工人队伍,先不论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就不小。很多时候,并不是工人的工资越低,劳动成本也就越低的。比如说在后世,工人工资比兔子国低的国家多得是,青壮年人口比兔子国多的也不是没有,比如说白象国就是这样。但是你真要到白象国去搞工业,你就会发现,即使不考虑配套设施上的差距,单就工人而言,缺乏训练的白象国工人虽然工资更低,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却更低,所以最后计算起劳动成本,你会惊讶的发现,工资更低的白象国的劳动成本反而更高。

尤其是在史高治的这个时代,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自动化设备还都基本上不存在,很多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什么的还完全要靠工人的技术和经验。这个时候,一支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队伍就非常的重要了。所以麦克唐纳财团将整个的工人队伍全都保留下来了。

但是这样做,也就带来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工厂原有的工会组织也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本来要说,法国工人的工资是比不上美国工人的,所以如果麦克唐纳家族稍微愿意提高一点工资,稳定这些工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法国的环境和美国是不同的。在法国市场上,面临的竞争要比在美国更激烈。

在美国,自从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关税水平一直就不低。外国的钢铁,装上船,付上一笔运费,运到美国来,再交上一笔关税,销售价格自然而然的就会上涨一大截。再加上如果包装不好,在海上受到海雾侵蚀,质量还会下降。所以,麦克唐纳钢铁自然也就能用相对较高的价格来销售钢铁,而就算是这样相对较高的价格,也已经足以让麦克唐纳钢铁击败国内外的对手了。但是在欧洲,情况就不同了。

虽然现在,法国国内的竞争者基本上已经不成气候了,但是在法国,其他国家的钢铁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为了借到足够多的钱迅速的把北方各省赎回来,法国不得不对其他国家开放一部分市场。而且,在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法国的钢铁行业的崩溃的前景已经很明显了。而法国人有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干脆采取了近乎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牺牲了钢铁行业的利益,还换取其他行业可能的发展。

这样一来,原本就不高的法国关税进一步降低了,这就使得史高治的钢铁企业必须直面英国和德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对待德国的竞争者,史高治还可以通过收买媒体,宣传对德国人的仇恨(这在当时简直太容易了),来挑动法国人搞抵制德货。但在面对英国人的竞争的时候,这一招可就不那么好用了。

当然,在技术上,史高治还是有优势的,平炉炼钢带来的成本优势,再加上可以使用劣质铁矿理论上也能带来了一部分的成本优势。但是,在事实上,情况却有了点不同。首先,虽然有了一些去除杂质的技术,但优质铁矿毕竟是优质铁矿。英国人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优质铁矿,所以在炼出的钢铁的质量上,比起麦克唐纳用劣质铁矿练出来的钢铁还是明显要好一点的,再考虑到英国人的名气和营销实力,如果价位相差不是特别的大,那么买主说不定还真愿意购买英国的钢铁。另外,虽然理论上劣质铁矿的价格应该相对较低,但是因为法国的那些劣质铁矿偏偏还有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果明明是劣质铁矿,开采成本却比人家的优质铁矿还要高。这也导致无论如何压价,这些劣质铁矿也便宜不了太多,再加上使用这些劣质铁矿,炼钢的过程就会更繁复,也需要更多的其他物质,结果最后炼出钢铁的总成本并不比英国钢铁低太多。甚至如果不是因为平炉炼钢的技术带来的成本上的优势,麦克唐纳钢铁法国部分的成本说不定会比英国人来得更高。其实如果有后世那样的开采技术的超级货轮,从英属澳大利亚运高品位赤铁矿过来冶炼,成本绝对比在欧洲开矿低。也正因为如此,后世的兔子国再后来丧心病狂的大炼钢铁,搞得世界钢铁产量排行榜变成了诸如“第一名兔子国,第二名兔子国我到某某来的那个省,第三名我到某某来的那个省的糖山市……”的那会儿,用的铁矿也大多都是来自袋鼠国和桑巴足球国的高品质铁矿。这样做倒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矿产,而是因为使用这些高品质铁矿甚至比使用自产的低品位铁矿便宜。

正因为如今面临着这样激烈的竞争,所以要在竞争中获胜,除了压低工人的工资,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你说什么?可以压缩一下利润!我的上帝!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压缩利润,要不是为了利润,谁愿意开什么工厂?建工厂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生产出更多的能够为人类使用的物资,而是为了获得利润,史高治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慈善的!即使有一天,史高治要做慈善了,那也是为了通过做慈善赚更多的钱!

而且,这个世界的规则也不允许一个资本家有这样的良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可是会循环出现的,在每一次的危机中,都会有一些企业被淘汰掉。怎么样的企业会首先被淘汰掉?当然是利润少的。所以任何时候,在面对是应该削减工资还是削减利润的选择题的时候,资本家在事实上并没有更多的选择。因为那些选择了削减利润的,都会被这个社会机制毫不留情的淘汰掉。所以,任何可以屹立不倒的资本家肯定都是良心满满的,不是这样的人,早就被社会淘汰掉了。

所以,麦克唐纳钢铁法国部分必须压低工人的工资,以保证竞争力。但直接压工资只会直接导致企业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

“卢比托,你感觉到了吗?”在下班的路上,一个工人对另一个工人说。

“感觉到什么?”卢比托问道。

“就是我们的工人好像少了不少了。最近我们这有好几个工人都被辞退了。”

“好像是有点,不过,工厂辞退员工不是常见的事情吗?那几个家伙都是在上班的时候出了错才被开除的,这有什么不对的吗?就是他们招来的新工人人数太少,而且技术也……”显然,卢比托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

“哎呀,卢比托,你真是……我听到传言,说是……”

……

“很好,这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很不错,我很满意。”厂长路易对站在他面前的那些人说,“上面的要求是,我们必须在这个两到三个月之内将现有的工人中的非技术类工人的百分之五十到八十开除出去。如果你们能按时完成任务,每个人都有奖金!”

第三百二十三章 工会风云(二)

“嘿!伊戈尔!你怎么了?”希德拍了拍正在他旁边的伊戈尔的肩膀,“醒醒,别睡着了!让人看到你可就要被开除了!”

伊戈尔努力的抬起眼睛,他觉得自己的眼皮变得格外的沉重,重的就像有一座勃朗峰压在上面一样,以至于他怎么睁都睁不开。而希德的声音也飘飘渺渺的若有若无。

“我不知道,”伊戈尔的声音就像是从睡梦中发出来的一样,“我好困!”

希德四处望了望,看到监工哈雷这朝着这边走了过来,他赶紧狠狠的踩了伊戈尔一脚。

剧烈的疼痛让伊戈尔的睡意一下子就退去了,他猛的清醒了过来。

“你们两个呆在那里干什么?偷懒吗!”哈雷的吼声远远地传了过来。

“没有,哈雷先生。我们只是手推车上面掉下了一块生石灰。”希德高声的回答说。说完,他赶紧对伊戈尔说:“快点,伊戈尔!”然后两个人一起推着装满了生石灰的手推车沿着钢轨,向着那边推了过去。

到了地方,希德停了下来,然后猛的扳动一个把手,手推车的车斗就翻转了过来,将生石灰倒在进了高炉边上的储料池里。

“好了,伊戈尔,我们走。”希德拍了拍手上的灰说道。不过他并没有得到回答,于是他转过头去,却惊讶的看到,伊戈尔靠着墙角,蹲在那里睡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