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海军,包括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对这条巡洋舰的海试都非常重视,自从这条船下水之后,驻扎在百慕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就总是在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附近打转,显然,他们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看看美国海军的新军舰到底如何。

这条军舰上确实有太多的新鲜玩意儿:蒸汽轮机、中轴线布置的背负式炮塔,口径一致的管退式主炮,以及表面硬化的钢制装甲。这些东西的优势有的看得出来,有的就没法一眼看出来了。皇家海军最关心的还是这条船的速度和适航能力。在英国人看来,正面对抗他们是不惧怕任何对手的。

“克里夫兰”号巡洋舰一开始的海试项目只是一般的航行,测试舵效和巡航油耗以及船只在一般的海况下的状态。在为期一个星期的初次航行里,英国佬的军舰一开始很努力的跟在后面。“克里弗兰”将巡航速度提高到了18节,于是没过多久,英国佬的桅杆就沉到海平面下面去了——这个速度已经超过英国佬的极限了。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真的不想让英国人看到一些东西,所以等到第二轮海试的时候,这条高速巡洋舰干脆直接出现在了报纸的报道中。新建立的华尔街日报发出了独家的报道,报道了这条快速巡洋舰以二十节的平均速度从纽约一直航行到佛罗里达的坦帕港。并且还配上了照片加以说明。

“惊人的高速度呀。你们怎么看这条船?”财政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向在他面前的那些海军军官问道。虽然只是财政大臣,但是因为首相德比伯爵的身体非常糟糕,几乎无法理事,所以本杰明·迪斯雷利成为了内阁中事实上的首相。

“先生,这条船的高速度,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一个海军将军回答说,“我们已经获得了蒸汽轮机的相关技术。而且,为了争得时间,我们也向麦克唐纳订购了一批船用蒸汽轮机。类似的型号很快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海军中。而且我们正在试着制造更大的告诉军舰,包括排水量过万吨的战列舰。所以这种军舰对于我们的威胁并不是太大。不过她的其他的一些设计特点倒是非常有意思,我们的一个年轻人在研究了照片之后,得出了很有意思的一些见解。”

“就是你带着的这个小伙子吗?嗯,小伙子这么年轻就已经是一位中校了。中校,可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本杰明·迪斯雷利问道。

“我叫约翰,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那位年轻的中校回答说。

“费舍尔中校是炮术专家。”那位将军介绍说,“皇家海军的《射击教范》最近的一些改动,很多都源自于他的研究。”

“很不错!”本杰明·迪斯雷利说,“你从相关的情报中看出了什么?”

“阁下,这是我们的军舰在近距离拍到的一张照片。”费舍尔中校从提在手里的文件袋里拿出了一张照片,将它放在了桌子上,“还有这些,不过我们还是直接看这张图吧,这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依据不同角度的照片,绘制出的‘克里弗兰’级快速巡洋舰的三视图。大臣阁下,您看,这条军舰采用了高干舷的设计,舰首明显外漂,这说明他们对于航海性能相当的看重,这条船在较高的海况下也应该有不错的表现。所有的火炮全部布置在中轴线上,前面有两座炮塔,后面有一座。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布置,而且阁下,请您注意,B炮塔下面有个底座,这使得它的位置要高于A炮塔,这样一来,在正面对敌的时候,A炮塔就不会遮挡住B炮塔的射界。如果能保证重心不至于太高,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

阁下,您看,依照这样安排的火炮布局,最适合发挥火力的方向依然是侧面。在向着侧面射击的时候,三座炮塔,一共六门主炮全部可以开火射击。这说明,美国人的这种军舰依然是打算以纵队方式进行战斗的……”

“等等。”本杰明·迪斯雷利问道,“为什么在现在,美国人依旧坚持要采用纵队作战?”

“我想,这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人觉得他们的这种军舰速度更快,在抢占位置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占到更好的位置的,用纵队更便于抢位置,并保持位置上的优势。其次,可能他们对他们的火炮非常有信心。”费舍尔中校指着三视图上的火炮说,“阁下,请您看这些炮,它们有着这样的一些特征:首先,所有的火炮都是一样的,在这条军舰上,没有所谓的一级主炮二级主炮,所有的炮都是一个样子。这样一来,在进行射击的时候,所有的炮塔都能依照几乎相同的参数来射击。火炮的瞄准效率,火力的发挥效率都会比一般的军舰更高。其次,阁下您看,这些火炮的口径都相当有限,但是炮管却非常长。依据我们依照图片判断的结果,这些火炮的炮管长度大约在五米左右。现在各国海军中似乎都没有谁使用炮管这样长的加农炮。更长的炮管,能够为炮弹赢得更长的加速时间。炮弹的速度也就可能更快,而速度更快的炮弹,穿透力也就更好。美国人的这种火炮多半就是为了穿透敌舰的铁甲而设计的。如果它们的火炮能击穿对手的装甲,而对手却很难击穿他们的装甲,而且他们还有着更高的速度,那自然就不必再靠撞角来解决问题。那么纵队自然比横队来得更好。”

“嗯,分析得不错。年轻人!”本杰明·迪斯雷利说,“但我还有一点不太明白的。嗯,您看,这种军舰的干舷已经很高了,这就很容易造成重心过高,导致航海的时候稳定性差。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干舷就白白的做那么高了不是?在干舷就很高了的基础上,他们还采用了全封闭的炮塔结构,这肯定会进一步让重心偏高,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B炮塔还被垫高,而且还用这样长的炮管,再加上这条船的长宽比也比一般的军舰更大,这样一来,船只的稳定性如何保证?如何保证不会出现一开炮,整个船乱晃的情况?”看得出,虽然只是财政大臣,但本杰明·迪斯雷利对于海军也相当的在行。

“阁下,您看这些照片上面的火炮。”对这个问题,费舍尔中校早有准备,“这些火炮的口径较小,我们依据这几门炮的照片判断,这几门炮的口径应该在4寸或者5寸左右。而在我们的重量相当的巡洋舰上,所使用的主炮的口径都在8到9寸的口径的火炮,这样一来我们的炮自然就会重得多。”

“这么小的口径,就算是击穿了装甲,杀伤力也有限吧。”本杰明·迪斯雷利问道,毕竟在这个时候,带着炸药的半穿甲弹还远远没有出现。

“只要能击穿对手,又能让对手追不上,跑不掉,慢慢打,总能打垮敌人的。”费舍尔中校回答说。

“看得出,美国人的耐心可真不错。年轻人,你觉得美国人的方向对吗?”本杰明·迪斯雷利问道。

“美国人的想法很有意思。我认为有一些地方我们也可以学习。”费舍尔中校说,“我们一样将拥有高速军舰,所以我们也能采用纵队作战,因此我们今后的舰只也应该采用中轴线布置火炮的方式。至于是不是采用高初速的小口径炮弹,我觉得还需要研究。最好能有实战的战例。现在还难以判断美国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果不是因为技术转让的时候,我们同意了不将装有蒸汽轮机的船只出售给任何其他国家,我倒想让西班牙人装备上用蒸汽轮机的横队型的铁甲舰,让他们和美国人的试试,好看看结果。”本杰明·迪斯雷利笑着说。

第二百五十七章 恶债不还?

1868年6月,从日本传来了新的消息,新登基的明治天皇发出了讨伐幕府的命令,倒幕派终于和幕府兵戎相见了。虽然幕府在巴拿马运河那里被史高治坑了一把,但是靠着以输出的风俗观光业,以及其他的比如海关税收呀什么的为抵押,德川幕府还是借到了不少的钱,然后从史高治这里购入了不少的武器的。比如说,最为先进的麦克唐纳1864型步枪,手榴弹,地雷,以及广泛的受到日本交战双方一致好评的1864式长刺刀。

说起来,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1864式刺刀的刀刃本来只有十五英寸长(381毫米),后来在推销给日本人的时候,一个姓柳生的日本人说了一句:“这个刺刀要是再长一点,就可以当肋差用了,如今当肋差短了点,当匕首又长了点,真可惜。”说的人无心,但是听的人却有意,于是在售后人员的提议下,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就开发了加长版的,刀刃长度高达十七英寸(432毫米),加上刀柄,长度都超过了半米。而且,因为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所使用的钢材较好,所以刺刀虽然长,但并不容易折断。因而,双发几乎都为自己的美式步枪部队配备了这款刺刀。

因为倒幕派后面是英国人,所以在购进武器的过程中,他们买的更多的还是英国武器,而英国人给他们的很多都是自己淘汰下来的旧货,虽然数量不少,但就先进程度而言,还是比不上幕府手里的美国货的。再加上,幕府的军队还得到了黑水的教官的训练,所以史高治觉得,他们应该能比原本的历史上更管用一些的。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史高治得预料。幕府军在对上倒幕派的军队之后,不说一触即溃,也是连吃败仗。

“这是怎么一回事?”史高治沉着脸问道。

“老板,主要是幕府那边问题太大。”邦德在一边解释说,“幕府内部都被倒幕派渗透成筛子了,我估计对于幕府的军事行动,倒幕派恐怕比德川将军本人都更清楚。”

“难道德川手下,就没有可靠一点的人吗?”史高治问道。

“当然有,只是德川手下真正的得靠的人大多又笨又贪,做起蠢事来,比那些被渗透了的家伙还要厉害。真要全让他们干事情,幕府的形势恐怕还不如现在呢。至少那些内奸们还要担心自己做得过分了会不会暴露。”

听到这里,史高治已经基本明白了,德川幕府不是外力能够继续维系的了。在史高治上辈子的那个时空里的历史上,美国也曾在亚洲扶植过一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的政府,而且没能及时的止损,最后亏得一塌糊涂。既然有这样的教训,那么就应该尽早的想办法止损了,尽可能挽回损失了。好在史高治此前一直脚踩两条船,和倒幕派也有联系。

“和倒幕派那边联系一下,看看他们的态度如何。”史高治说。

……

史高治的通讯公司在夏威夷的一座高山上竖起了一个高高的无线电天线塔,这个铁塔本身的高度倒是很有限,不过七十多米高而已,但是因为竖立在高山上,所以要论绝对的高度,倒是超过了纽约塔。有了它作为中转,亚洲和美洲的信息交流也就显得快捷得多了。所以几天后,史高治就得到了日本那边传回来的消息。

倒幕派的家伙们倒是表示了欢迎麦克唐纳财团和他们继续做生意的态度,但是,他们却表示,他们不愿意承认德川幕府当初和麦克唐纳财团签署的某些文件的合法性。

“他们认为,德川幕府用关税,以及在日本的一些其他地方税收作为抵押向您的银行借贷的款项是被用来进行反对天皇的叛乱的,这是恶债,依据国际惯例,他们没有偿还的义务。”罗麦斯律师这样向史高治说。

“德川幕府欠我们的债务是恶债吗?依照国际惯例,真的可以不还?”卡罗尔问道。

“在国际上和国内不同,虽然有所谓‘恶债不还’的说法,但是是不是恶债,需不需要还却不是由法庭说的算的。是要由军队说了算的。”史高治说,“而且理论上,我们借给幕府的钱并没有指明用于镇压他们,所以他们说我们这个是恶债也不是百分之百站得住脚。可能他们这段时间太顺利了,以至于有些得意忘形了。”

“我们在远东没多少力量。”邦德说,“就算我们现在把黑水动员起来,要把他们连带着武器后勤都安排好,也需要时间,而且投入太大。”

“犯不着,恐吓他们一下子就行了。”史高治说,“邦德,我们有什么特别适合那些玩米骚动的农民用的,简单,便宜,不需要脑子,不需要训练也能用的武器?”

……

“沃尔夫先生,听说你又有一些新的武器?”一直在为倒幕派联系生意的三井彰夫问道。

“不错,而且非常的便宜,非常好用。”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在亚洲的代理人之一的沃尔夫回答说。

听到沃尔夫宣称自己的武器很便宜,三井不觉有点想笑。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玩意儿论性能绝对是顶尖的,三井几乎从来没见过比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武器更好的东西了,但论价格,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玩意的价格也一直是对得起他们的性能的。什么时候,他们居然能宣传自己的东西很便宜了?

“是些什么东西?”三井问道。

“嗯,一些小东西。我们进屋里看样品谈谈。”沃尔夫很是热情。

两个人一起进到了房间里,沃尔夫首先打开了一个箱子,露出了里面的一些手雷。

“这是专门针对你们的对手——德川幕府的钱袋子的手雷。这东西叫做纵火手雷。这东西只要投出一颗,就可以在二十米的范围内抛出数百枚凝固燃油火种。德川幕府的钱袋子——江户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质的,街道狭窄,救火设施匮乏。只要你们的人,混进城里,丢下几颗这东西,就是一场难以扑灭的大火灾。只要把江户城给烧了,幕府立马就崩溃了。嗯这东西价格也便宜,因为它不需要弹片杀伤什么的,只要有点石油就够了,而石油又很便宜。所以,这东西的价格也就相当于五发子弹。嗯,加上使用方面,就连一个农民都能轻松地学会怎么用它。嗯,如果你们真的要买这东西,一定记住要保管好,可千万别落在暴民手里了,嗯,我听说贵国经常有暴民作乱。”

三井的脸都白了。但是沃尔夫只当没看见,继续介绍说:“你看这个,试制107纵火火箭弹。这东西放在土坡上,把后面的盖子砸开,直接用火一点就行了。这东西能够飞出五公里远,可以向目标一次性抛下六千个火种,覆盖三百多个平方米的范围。有了这个,你们只需要派几个人,在晚上悄悄地接近江户,然后点上十多枚这个,我敢说,就绝对能烧掉半个江户。当然,如果需要,用来烧京都也是一样好用。”

“这……这……”三井说不出话来了。

“所以如果你们要买,千万要保管好。否则被人偷出去了,就是一个农民都能用它把江户给烧了。你知道,那会是一场大灾难的。嗯,这样一来,日本欠我们美国人的那些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得出来了。哦,对了,我忘了一点,这些钱其实没多少,里面有不少是依据国际法不需要偿还的恶债,对吧。”沃尔夫冷笑着说,“我听说,有一帮子人,叫做赤报队什么的,说是在假传圣旨,说要降低地租。这帮家伙真该死,就算是还没有倒幕成功,对他们也该杀全家。嗯,听说还有一些被杀了全家漏网之鱼,你说要是这样的东西落到这些赤报队的余孽手里了该有多危险。”

“沃尔夫先生……这东西真的这样的有效?”三井的声音有点发抖。

“嗯,既然我来推销产品,当然要给您演示几发看看了。”沃尔夫带着微笑,很殷勤的说。

……

“这个美国佬,完全就是在讹诈!”西乡隆盛愤怒得把面前桌子上的东西扫得满地都是。

“先生,美国人还给我们提供了几枚作为样品,您需要看看吗?”三井问道。

“美国人真的会那么干吗?他们这样做挽回不了损失的,甚至只会带来更多的损失的呀。”另一个日本人问道。

“山木君,你见过黑帮收保护费没有?”西乡隆盛已经冷静下来了,“如果有人不肯交怎么办?黑帮会不会杀了那人?”

“不一定杀,但肯定会有所行动。”那个叫做山木的回答说。

“如果那人就是不给,被杀了也不给,黑帮还会去动他们吗?”西乡接着问道。

“当然会,要不然别人也会效仿的,当时候就收不到保护费了。”

“那你觉得美畜会这样干吗?日本还是太弱了。所以即使是恶债,我们也不得不还。不过诸君一定要记住这样的耻辱,以卧薪尝胆这精神,以求将来。”

“哈伊!”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农业革命的开始

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的欠债的问题,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解决了,虽然日本人恨得直咬牙,但是他们确实没把握防住那些该死的纵火火箭。所以,他们也只能咬着牙,老老实实地认了。不过现在史高治的注意力主要也不在这件事情上面了。现在,史高治的注意力几乎全放在大实验室里去了。

在大实验室里,现在正在进行合成氨的实验,也就是通过工业方式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这个项目对于人类都可以称作影响深远。首先是农业,氮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只是氮虽然是大气中最多的一种成分,但是以单质形态游离的氮却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因而如果能通过化工方式,直接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变成可供植物吸收的氨,那对于农业的意义几乎是革命性的。

在史高治上辈子的时空里,某大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能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甚至还不仅仅是养活,还能保证蛋、禽、肉、水产、水果的人均消耗远远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靠的是什么?除了某功德盖世的大德鲁伊的杂交水稻,更重要的就是世界第一的化肥产量。这才是兔子国农业高产的真正保证。话说有些不懂事的小兔崽子曾经一本正经的向兔子国农业部提出:“你们能不能不用化肥,多用点农家肥,让我们都吃上纯天然呀。”于是农业兔们两手一摊,表示:“要是这样做的话,嗯估计全国粮食产量还能剩下四分之一,大概要饿死一半的小兔子。”

在史高治原来的时空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北棒子的农业自给自足还是有余的,但是随着毛熊练了天魔解体休克大法,北棒子立马就没了用于生产化肥的石油,然后,据说就在兔子国的东北连连丰收的时候,北棒子饿死了上百万人。当然这个数量要是拿来和白象比的话,有算不得什么了,兔子国一亩田一季的产量都可以接近甚至超过一吨了,而水热等自然条件甚至还要优于兔子国的白象国,亩产连兔子国的四分之一都没有。靠着比兔子多百分之四十的耕地,一年可以种三茬的水热条件,总产量却只有兔子国的一半不到,每年可持续的导致200万小白象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最简单的一个数据就是,兔子国每亩地里用的化肥是白象国的六倍以上。正是化肥的出现,让农业第一次能养活这么多人。而化肥中最主要的就是氮肥,氮肥的生产则离不开合成氨。

除了作为化肥之外,合成氨还有另一个功能——制造炸药。有了合成氨,硝酸什么的就不用担心了,硝酸什么的不用担心了,那火药炸药什么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在没有合成氨之前,世界各国的火药什么的基本上就只能来自于天然形成的硝石矿了,当然,靠着堆积粪便呀,刮墙角呀什么的,也能收集到一点,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要靠这个来支持战争的消耗,那就简直像是在说马娘娘是中国人民在心中普遍崇拜的明星偶像一样不靠谱了。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些硝石矿什么的基本上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上,所以,英国对于压倒欧洲大陆上的那些家伙是相当的有信心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旦英国人卡住硝石矿,用不了多久,欧洲人就没火药用了的。嗯,其中德国人的问题最为严重。所以德国人对于合成氨的兴趣也非常之大,为此也认认真真的挑训了一批水平不错的专家到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来,和美国人进行合作研究。

氢气和氮气通过化学反应是可以合成氨气的,但是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史高治知道,通过增加压力,可以让平衡向形成氨气的那头移动,而增加温度却会让反应向着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的一头移动。但是如果降低温度,又会让反应速度下降,所以,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又必须增加温度,而增加温度又会让反应向着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的一端移动。所以又必须将压力继续增加。史高治知道,在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也必须将压力增加到200个大气压以上,将温度增加到600摄氏度,才能有相对较好的反应速度。而在这个时代里,嗯,要保持这样的高压,可不容易。

利用来自德国的耐压容器技术,美国和德国的化学家们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研究分成了几个项目组分辨推进,一个项目组负责耐压容器的制造实验,一个负责研究如何工业化制造原料气体——纯净的氮气和氢气。史高治甚至还亲自参与了第二个小组的研究。

如何制取氢气?嗯,学过初中化学的估计立刻就会告诉你,往盐酸里面放些金属锌。是的,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氢气就是这样制取的。但是这样制取氢气,成本非常高,实验室里玩玩倒还罢了,真要靠它来合成氨,估计会亏本亏得一塌糊涂。

“制取氢气我可以想到的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电解水。嗯,这样做技术上最简单。而且我们现在也有了大规模发电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能获得非常纯净的氢气。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电价,这样做的成本还是不便宜。而我们的目的是最终制造出廉价的尿素,给农民们使用,价格如果太高,农民们就用不起了,这样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选择一条技术上更负责,但是成本可以更低的办法。嗯,我们可以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入水蒸汽,这样就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了。”史高治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掉这里面的一氧化碳了。”

“我们可以给混合气体加压,这样一来,一氧化碳首先就会液化,然后我们把液化了的一氧化碳导出去,另外装罐,剩下的气体就是氢气了。”一个叫做哈代的美国工程师提议说,“而且副产品的煤气才能派上其他的用处。比如说作为燃料使用什么的。”

“或者再加入一些水蒸气,让他们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另一个叫做哈勒尔的德国化学家则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在这两个方案中,哈代的方案技术上更简单,在常温下,要让一氧化碳液化,只需要三十五个大气压就够了,相比将来进行合成氨的时候所需的五百多个大气压的压力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难度。而在第二个方案中,将会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它最后的生成物当中,氢气的数量比第一种方案多了整整一倍。至于杂质二氧化碳,要去除它在难度上也要比去除一氧化碳容易得多。于是史高治最终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来进行研究。

虽然写出这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非常简单,用不上两分钟。但是,真要把它变成现实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过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就不是史高治有时间来管理的了,他的事情还很多,不能消耗在这样的技术性问题上。而且,赚钱是为了来享受生活的。史高治虽然不像摩根那样喜好享乐,但也绝不是洛克菲勒那种,除了数钱就没什么别的业余爱好的家伙。再说史高治现在还有一个一个老朋友要招呼呢。

这个老朋友是约书亚·罗斯柴尔德。当年他曾经是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洲的代表,不过后来南北战争爆发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判断美国最终会分裂,并且因为分裂而沉沦,最终成为像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那样的“正常的美洲国家”的样子。再加上欧洲的一系列变故带来的商机,以及美国1857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柴尔德家族主动地退出了美国。然而,事实很快就打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脸,美国最终战胜了分裂的危险,甚至于在史高治得干扰下,还出现了一阵经济繁荣。在这样的局面下,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开始打算重返美国,好在美国的发展中分一杯羹。

约书亚来到美国之后,首先还是和他的老朋友们联系了一下。如今他的那些老朋友现在都阔气了起来,嗯,史高治已经是美国的首富了,JP摩根也成长成了不容小觑的巨富。如今他已经不能再通过资本的魔杖来控制这两个家伙了,相反,罗斯柴尔德家族重返美国,在很多事情上倒是需要看这两个家伙的脸色了。

约书亚首先接触的是摩根,他告诉摩根,他对于摩根手里的一些铁路,以及一处煤矿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以合适的价格买下这些产业。

对于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主的那帮子欧洲资本试图进入美国的企图,摩根是相当的不感冒的,所以虽然约书亚开出的价钱很有诚意,但是摩根还是表示,他需要好好考虑。

其实摩根的所谓好好考虑,不过是要拖延一下时间,好和史高治统一一下意见。嗯,如果没有史高治的配合,仅靠他,要和欧洲的那些大资本对抗,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前脚送走了约书亚·罗斯柴尔德,后脚摩根就给史高治打来了电话,嗯,在扬声器发明后不久,麦克唐纳就推出了电话服务,建起了纽约电话公司,摩根和史高治都是最早的第一批用户。

第二百五十九章 资本歼灭战

摩根在电话里只是简单的和史高治提了一下大致的情况,毕竟这种事情的复杂程度,可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于是摩根干脆问道:“史高治,你明天有空吗?明天上午我赶到鸭堡来,我们细细的谈谈。”

“好的。”史高治说,“洛克菲勒先生也正好来了纽约,我们三个一起商量一下。”

洛克菲勒这次跑到纽约来,原本是为了在纽约即将投产的纽约炼油厂的事情。现在美国海军的军舰要渐渐地换成蒸汽轮机动力了,虽然理论上,蒸汽轮机一样可以烧煤,但是作为燃料,石油制品却有着能量密度更高的明显优势。也就是说,使用石油燃料,可以增加很多的航程,并且节省大量的储存空间。另外,因为不需要清除炉渣,液态的燃油也不需要工人们一铲子一铲子的倒进炉膛里,这又不但节省了锅炉的空间,还节省了人力,和更多的工人居住生活的空间,这样一来。在运输方面,使用石油炼制的燃料的船只相对于燃煤船只也就获得了相当的优势,再考虑到现在石油价格并不高,结果即使是对速度没有很高要求的货船,使用石油在经济性上都占了优势是。于是,除了海军的新军舰,就连一些原本使用传统的燃煤的往复式蒸汽机的船主,也开始对自己的蒸汽机加以改进,好让它能烧燃油。而新建的一些船只的锅炉更是直接就被做成了燃油锅炉。

这样的需求使得石油的冶炼变得更加的赚钱了,于是洛克菲勒就在纽约建起了这样的一家炼油厂,专门生产船用的燃油。另外,炼油剩下的渣料,也就是柏油,也正好可以卖给市政部门用来铺马路。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钟左右,摩根就来到了鸭堡。这可不容易,鸭堡远在城外,正常情况下摩根必须起的很早,在能在这个时间里到达。考虑到摩根对于早起之类的事情一向比较抗拒,就更不容易了。史高治原以为摩根大概要到十点钟之后才能到的。所以当安娜告诉他,也许是摩根先生的马车,正在向着鸭堡驶来的时候,史高治还吃了一惊。不过当史高治朝着窗外望过去,却发现新海盗号游艇正厅在不远处的码头上的时候,史高治就明白了,摩根多半是又在船上鬼混了一晚上,然后船一早就跑过来了。说不定这家伙也才刚起来吃完了早饭呢。

……

“他们想要在哪些方面投资?”几个人刚坐下来,史高治就问道。

“铁路,煤矿。另外,我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英国开了家炼油厂,据说得到了剑桥的很多技术支持,生产的油品质量也不错。说不定,这家伙还会来买一两处油田,然后开个炼油厂来和你门抢生意呢。”摩根做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说,“约翰,罗斯柴尔德家可有不少的钱,看来你要遇到一个厉害的对手了。”

“哼。”洛克菲勒没有说话,只是用鼻子哼了哼表示态度。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确有钱,在得到英国的帮助后,技术上也很有实力。不过他们以为,有个犹太人当英国的财政大臣,他们就能在美国也一样呼风唤雨吗?那他们可就犯下了上次一样的,太过于藐视美国的力量的错误了。

“史高治,我听说他们刚刚控股了英国的那家制药厂,嗯,就是你也有一部分股份的那个。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算模仿着你的套路在赚钱了。这叫啥来着?嗯,史高治你说过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你可要当心,可别真让那帮子吸血鬼把你给搞得无路可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