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1142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要对付公检法,得先准备一把利器,放眼望去,唯有御史台。

  但是监察公检法,这需要很多人力,必须扩张。

  张斐道:“臣附议。公检法也会出现害群之马的,必须给予监督。”

  不少御史立刻偷来鄙视的目光,什么害群之马,你们整个公检法都是害群之马。

  你这不按套路出牌。

  官场斗争,讲究就是以偏概全,一个贪污警察,就是整个警察团体都有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这害群之马真的是?

  赵顼点头道:“准奏。”

  彭思言突然道:“既然是专门监察公检法的,自然不能交予皇庭审理。”

  司马光站出来道:“皇庭是一种制度,又不是一个人,公检法本就是互不统属,且相互制衡,而且根据上回公检法改革,有专门审理此类案件的皇庭,实在不服上面还有大庭长,倘若不交予皇庭审理,那又如何做到政法分离。”

  赵顼点点头道:“这大小案件都必须要交予皇庭审理,御史台若有铁证,不需要为此担忧。”

  彭思言见皇帝都这么说了,只能退了下去。

  赵顼又道:“关于官制改革,诸位有何建议?”

  王安石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如今司法官署已经得到整合,那么行政、财政,也都应该整合,臣建议将差遣官名权合一,至于那些闲散官员,则是让他们先去事业署或者公检法应试,择优取之,如此才能做到政令通达,有责必究。”

  不少官员站出来支持,他们以前是很反对这么干,因为这可能要裁官,但今时不同往日,司法权太强大了,行政、财政若得不到整合,怎么去与司法抗衡。

  当然,这也是基于事业署,目前很多人其实都想进入事业署,那些闲散官员可不是自己想躺平,他们也想摸一摸权力,是朝廷不给他们事干。

  赵顼稍稍点头。

  王安石又道:“此外,根据目前制度,知府、知县不再需要管刑罚,臣以为可以根据税入来考核官员的政绩。”

  司马光立刻跳出来道:“这样的话,官员们不都得唯利是图。”

  王安石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官员若以百姓之利是图,司马尚书认为也是错的吗?”

  司马光愣了下,“你此话何意?”

  王安石道:“根据目前的税法来看,想要增多税入,就必须要增加百姓的收入,官员要想获得好的政绩,就必须要为民着想,让百姓的财富增长,这种唯利是图难道不行吗?”

  司马光愣了下,“可是官员若为政绩,强征百姓的税?”

  王安石笑道:“司马尚书难道忘记自己建设的公检法。”

  司马光当即是呆若木鸡。

  张斐不禁暗笑,这王安石心里装着的全是司马光啊!

  这他跟王安石早就商量好的,但王安石刚才可以直接说明的,他留个破绽,就是故意等司马光,以便于消遣司马光一番。

  赵顼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利国利民,也较为公平,往后若想要升迁,则必须拿出政绩来。”

  以前都是差遣制,官员每三年轮换,混个几年不出事,就能够升上去,个个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果名权合一,不搞轮换,就是要让官员们卷起来。

  想要升官,享受更高的俸禄,就得拼命的干。

  当然,这场会议,主要是确定一个大方针,接下来赵顼又跟各部官员商量具体怎么整合。

  首先,名权合一,以前的官制,主要是分为三类,官、职、差遣。

  尚书、侍郎、县令、这都是属于阶官和散官,最早是诞生于前朝留守的官员,这些官员赵匡胤肯定是不会用的,那就给钱,让他们不闹事。他们就是有名无实,凭着官阶拿俸禄,子孙后代又凭借恩荫入仕,都称之为寄禄官。

  与之相反,差遣官就是有权无名。

  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的官员没有多少阶级感,阶级高都是阶官,没有权力,那些有权力的官员会怕他们吗?

  如今就是要求名权合一,就是将他们的官名都给差遣官。简单来说,就是知县变成县令。

  那些寄禄官就要去事业署、公检法应聘,应聘不上的,只能是直接裁掉。

  职官指得就是各种学士,这一类官员,基本上都是科举上来的,宋朝取士,是非常猛的,但是职位有限,故此给他们各种学士职称,到时有空缺,皇帝直接任命,差遣官员都是学士出来的。

  这一类官员是有才干的,是等着上岗,如今他们要么进立法会、公检法,要么就进事业署,事业署主要就是邸报院、医院和学院。

  他们就不需要应聘,是由别人举荐,或者他们自己要求,如果朝廷有需求,他们马上就能够回来补缺。

  整体看来,不是裁官为主,而是得让他们都干活,创造价值,别在那里躺平了。

  因为目前这个制度,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人力。

  然而,这官制改革,其实只是名义,实际上是权力改革。

  司法权其实已经整合完毕。

  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财政大权,改革策略还是跟司法权一样,以整合为目标,以前是分散的,现在全部集中在一起。

  财政大权主要分中央和地方。

  中央就是归户部和三司。

  最终决定在户部下面,只设转运司和发运司两大部门,转运司管各路税赋和漕运,他们的依据是税法。

  而发运司下面是粮食署、提举常平司,主管中央的采购和出售,依据是契约法。

  三司则掌管铸币,不管是铜币,还是纸币,甚至绢帛,盐债、盐钞全都归三司掌管。

  至于中央和地方,则是现有税入七三分,中央拿七成,地方留三成,这其实是根据军费来划分的。

  目前中央财政,主要就是军费支出,军费不可能交给地方,得拿七成走。

  但是每年所增加的税入,就变成三七分,朝廷拿三成,地方留七成。

  这是为了调动地方官员的积极性。

  但是,这些改革,暂时都是公检法地区推行,没有公检法的先不管。

  为什么敢将权力集中,就是因为有公检法制衡。

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见故人

  虽然在历史上,赵顼为求亲政,也是进行官制改革,但那只是他个人的意志居多,主要是为求集权。

  所以当时改革并不彻底,只是完成中央改革,削弱宰相权力,未有涉及到地方官制。

  但此时此刻,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志,也是形势所逼。

  不改是真不行。

  原因就在于公检法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庭长、检察长,那都是名权合一,责任划分的非常清楚。

  可行政制度还是那副鸟样。

  尤其是在制置二府条例司撤销后,大家就更加迷茫。

  邓绾提出的那个检察院代俎越庖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所引发的。

  因为大家都习惯于保守,稳稳当当,不提意见,不放错。

  就是再他们一次机会,除王安石以外,也不会有人针对重复收税,提出法案,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边职权不明,一盘散沙,而那边是职权合一,众志成城。

  就导致一个现象,也就是司法在推着行政走。

  许多官员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对抗公检法,要么让他们跟我们一样,要么我们变得跟他们一样。

  不然的话,根本斗不过。

  那边法案是一个接一个,行政这边,个个都在看着别人,这怎么玩得下去。

  当然,后面还有事业署兜底,不是说要大规模裁官,还是留有余地的。

  还有一点,历史上元丰改制的时候,朝中党争是处于白热化的阶段,而这时候党争已经是偃旗息鼓,真心是斗不起来了。

  革新派成员,当然希望这么改,他们之前一直都是干活的人,如果现在改的话,他们中多数人就直接名权合一。

  保守派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之前司法官署整合,就是保守派弄得,他们也不可能推翻自己的改革思想。

  所以这番改制,赵顼并没有绕过宰相,而是与宰相商量出来的结果,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从这一点来说,赵顼其实并没有削弱宰相的权力,一方面是因为出现新得制衡,就是立法会和公检法,导致赵顼都懒得将三省给拆开。

  要是朕看你们的政策不爽,还能通过立法会去否定。

  而另一方面,就是张斐给他制定的路线,也就是治国先治吏。

  他虽然没有削弱宰相,但是他控制着当今国内三个最强大的吏集团。

  警署、税务司、大宋安全司。

  如今赵顼内心最为担忧的,其实那场旱灾给他留下的阴影,所以他这回是非常谨慎,在确定完所有改革内容后,他立刻派遣各路官员,前去地方巡视,指导地方进行改革。

  行政方面,就是以王珪、蔡确为主。

  事业署方面,王安石还是推荐身在青州的沈括带队。

  而司法方面,则是由张斐、曹栋栋亲自带队。

  公检法推广的实在是过于迅猛,也该去巡视一番,除张斐外,没有更好的人选。

  张斐的第一站就是大名府。

  到底河北是重灾区,无论是他,还是司马光对这里的公检法也是最为担忧的。

  相比起王珪、蔡确,张斐与曹栋栋是选择乔装打扮出行,因为王珪和蔡确是带着皇命出门,是要指导地方进行改革,而张斐就去看看公检法普及的怎么样,大家的目的不一样。

  可是当他进入河北地区后,发现这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皇家警察忒也多了,而且似乎都训练有素,不是什么歪瓜裂枣,路上是经常能够遇见骑警,可把曹栋栋激动地好几次都差点表露身份,你们都是我的人啊!

  而且这里的公检法普及的也比张斐想象中的要好,虽然很多县城没有检察院,只有皇庭,但是就没有遇到空闲的皇庭,但凡张斐经过的县城,皇庭全都在审案,甚至外面都还排着长长的队伍,不过十有八九都是高利贷案件,反正张斐是没有碰到一桩刑事案。

  但不管怎么样,这都足以证明公检法在河北已经是深入人心。

  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惊喜。

  当然,那些庭长表现的都还不错,都能否非常娴熟地运用强制劳动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1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2/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