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450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司马光稍稍点头,又往下看,惊讶道:“西夏法,辽国法,这……咱们为何还要学此二国的法?”

  那两个国家,能跟咱们大宋比么?

  要学也应该是他们学我们的呀!

  张斐道:“他们都是邻居,与我国来往也非常密切,并且也与我国签订了许多法律条文,也经常发生法律纠纷,但往往都是用政治去解决,但我认为律法也是一个解决手段,能用法律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上升到政治层面,毕竟政治成本再小也是非常大的代价。

  另外,这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道他们优点和缺点,对于我们而言,也不是坏事。当然,这个是在最后才学的,也可以设为选学,可以学,也可以不学。”

  司马光听完之后,真是满脸羞愧,感慨道:“是老夫将这律学想得太简单了一点啊!”

  他一直都认为,自己已经考虑的非常周详,这也是他经常讽刺王安石的一点,结果跟张斐这教程一比,自己可真是太粗糙了。

  简直不堪入目啊。

  这甚至对他的信心都产生小小打击。

  当然,这也令他对张斐的信心是倍增。

  “好好好!”

  司马光又是乐得连连点头,自己没有看错人,又向张斐道:“这律学馆可就全交给你了。”

  张斐忙道:“司马学士,我只能负责出出主意,但具体怎么做,我可就不行了,而且……而且我现在忙得很,也没有那工夫。”

  司马光道:“可这教程是你来拟定的,也只有你最清楚。”

  张斐反问道:“司马学士认为我的文笔,能够编订教材吗?”

  “你的文笔确实……嗯……”

  司马光捋了捋胡须,他在工作方面,倒是不太在乎文笔,但是张斐的文笔,太差了一点,语句都不能保持通顺,又道:“这样,我让人根据你的教程来拟定的教本内容,到时先拿给你看看,若有不足之处,则改之。”

  可见张斐这一份教程,令他心悦诚服。

  还是你比较细。

  张斐点点头道:“这倒是可以。”

  司马光又道:“但是你必须要抽空去跟那些学生传授讼学知识。”

  张斐迟疑了一会儿,道:“司马学士任地看得起我张三,那……那我去抛砖引玉。”

  司马光呵呵笑道:“你这个可不是抛砖引玉,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三百三十八章 渗透

  张斐的这一次“无意”捐助,在这个初冬时节,拉开了一场教育改革的序幕。

  可话又说回来,教育改革,在宋朝其实早已经发酵,庆历新政,就刮起了一阵学术改革热潮。

  主要就是范仲淹提出的“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如今的王安石、司马光,也是在走这条路。

  简单来说,就是要务实。

  如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实在过于腐朽,已经严重制约儒学的发展。

  这还真不是范仲淹、王安石的个人理念,而是士林中普遍的需求。

  在历史上,王安石也是给予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一记重拳,令其在之后的数百年一直萎靡不振,直到清初才卷土重来。

  而张斐的到来,只不过是在其中添加了一场教育竞赛。

  赵顼似乎也比较满意这种现状,还分别让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国子监挂职司业,掌训导之政。

  司马与王的理念之差,也立刻显现出来。

  司马光是直接采用张斐的教程,但是对于国子监之前的教学章程,他并未做出重大修改。

  简单来说,他还是将律学馆算在国子监内。

  但是王安石是直接颠覆国子监的制度,他立刻在算学馆,设立三舍法。

  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

  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

  以往国子监招生,都是官宦子弟凭借恩荫入读,举人、进士亦可入读,导致的现今国子监学生一共不足两百人。

  但王安石规定可以招纳两千人。

  这人从哪里来?

  所以算学馆不但有前二者,同时还允许庶民经考试入读。

  他没有改变之前荫生制度,但同时又开辟新的生源。

  这也符合他一贯的政治理念,开源。

  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就在于,王安石表示合格者,将可直接进入制置二府条例司。

  荫生通过国子监入朝为官,走得还是恩荫这条传统道路,甚至可以说,国子监就只是官宦子弟入朝为官的一个捷径,让他们不需要经过那残酷的科举。

  那些纨绔在里面,十有八九是花天胡地,混混日子,反正他们也就是走个过场,这也导致国子监周边全都是烟花之地,风月场所,国子监腐败的也是一塌湖涂。

  但王安石这么一变,问题就来了,一方面王安石允许庶民考试进入算学馆,在算学馆合格者,又可直接进入朝廷为官。

  换而言之,庶民也可以避开了科举,直接通过学院入仕。

  教育与仕途是直接搭上线。

  这其实也蕴含着现代的教学理念。

  这本就是王安石所期望的,他早就在思考这事,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这一下就拿出整套章程来,但是王安石现在并没有明说这一点,因为这事本也是一个意外,他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是在他巧妙的安排下,已经达成这个目标,只不过局限于算学馆。

  并未改变整个制度。

  这么一来的话,反对派还不好说些什么,成立算学馆的初衷,就是要为新法培养专门的人才,学成直接进入制置二府条例司,这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王安石这一番骚操作下来,差点将司马光气得吐血。

  你老小子真是不讲武德。

  司马光可没有绕开科举的意思,但是王安石这么干,就等于是坏了规矩,去他算学馆读书都能够做官,要是来律学馆不能当官,若不是真粉丝,谁还会来律学馆。

  这怎么赢?

  司马光跑去找文彦博、富弼、赵抃等人商量。

  商量来,商量去。

  大家的意见最终弄非常统一。

  也得这么干。

  他们心里也清楚,就那些官宦子弟,十有七八都是不成器的家伙,想要将那拨人凋琢成玉,你得花多少工夫。

  而那些年轻官员,虽然有才干,但愿意进入律学馆的肯定只是少数,这人数有限。

  王安石更多是以才智取生,庶民中的人才,就都会跑到那边去。

  然而,如果人才都跑去王安石那边,这不用想也知道,未来肯定是会输的。

  朝中将会充满大量支持新政的人。

  这将会改变朝廷两派的势力。

  答案显而易见,你也只能这么做。

  司马光也只能学着王安石,大开庶民之门,从中取才。

  这就是竞赛。

  竞赛与党争完全不是一回事。

  党争是你赞成,我就反对,无论是非对错,反之亦然。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这就是后来司马光为何将新政要全部抹去,一丝不留,临死之际,都还念着如何彻底抹去新政。

  那时候的司马光完全将自己局限于一个非常狭隘的空间内。

  后来蔡京反攻倒算,又立元右党人碑,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一干人全部打成奸臣。

  要知道苏轼后来还强烈建议保留新法中许多优秀的法律。

  所以,如果根据党争论来说,保守派打死也不会这么干,而且是要找各种反对、阻扰。

  而竞赛就是你这么干,那我也这么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咱们比比谁更吸引人才。

  虽然司马光、王安石眼中只有竞赛、教育、人才,并没有太在乎经费问题,但是此事的起因到底是因为张斐。

  这钱还是要捐的。

  当然,张斐也乐意非常捐这钱,只不过这慈善基金会并非他一个人的。

  白矾楼。

  慈善基金会总部。

  今日主要捐助人皆已到齐。

  他们来此就是商量奖学金一事。

  但是他们坐在这里,总觉得有些怪异。

  咱们一群商贩,坐在这里,谈论国子监的事。

  这……

  在以前真是无法想象的。

  周延突然叹了口气:“我还真是头回知道,原来做善事是这么不容易,咱们就一群商人,拿点钱出来救济穷人就行了,掺和什么国子监的事,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不少商人纷纷点头符合。

  这事他们都觉得很冤,让他们选择,他们绝不会答应的,他们也都是等这事爆出来之后才知晓的,当然大家都很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4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0/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