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48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半日,他们就商议出具体方案来。

  毕竟这真不是什么大事。

  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

  他们决定今后珥笔之人若要上堂为人辩护,必须要经书铺引荐。

  这是其一。

  其二,今后汴京的珥笔之人也必须要通过刑部举办的考试,才能够获得或者保留自己手中的公文。

  这两个条件的目的是非常简单明确,完全禁止百姓诉讼,这显然也是不行的,有违祖宗之法,但是必须维护官府的绝对权威,一切都必须控制官府手中。

  可这么一来的话,张斐基本上凉凉了。

  首先,他是得不到茶食人的引荐。

  其次,官员们可能也不会给他通过考试的。

  毕竟他们不是一条心的。

第四十三章 漏网之鱼

  “王司农,恭喜,恭喜,恭喜王司农终于出了这口恶气啊!”

  大夫关梈向王文善连连拱手道。

  王文善只是笑了笑,没有做声。

  关梈诧异道:“怎么?这气还没有理顺啊?”

  王文善道:“倒也不是老夫小肚鸡肠,倘若是范公、欧阳相公训我几句,不说铭记于心,但我也会敬而听之。为何?他们是长辈,且德高望重,我是晚辈,自得给予尊重。同理而言,张三小儿却是目中无人,全然不将老夫放在眼里,还对老夫出言不逊,这点教训又岂能泄我心头之恨。”

  “那倒也是。”关梈点点头,道:“那小子的确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王司农下一步打算如何教训他?”

  王文善道:“这我倒是没有想好,不过老夫一定要让他向老夫磕头认错,否则的话,这事就过不去。”

  ……

  今日王安石、司马光这两个内卷专家只比他人晚放衙半个时辰,实在是无心工作啊!

  “唉……经此一事,老夫只怕再难雪当日之耻啊!”

  司马光仰天叹息。

  约束争讼,他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但是,他一直渴望能够在公堂之上堂堂正正将阿云一案扭转过来,让阿云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是这么一弄的话,他就觉得已经无法堂堂正正再与张斐一较高下。

  王安石呵呵道:“可算是让你找到了一个借口。”

  司马光瞪他一眼,“成王败寇,我无话可说,你爱笑就笑。”

  “其实我哪有资格笑你,我也觉得很丢人啊!”

  王安石重重叹了口气,“这满朝文武联合起来,对付一个珥笔之人,可真是我朝一大奇闻,留后人耻笑啊!”

  司马光突然瞧他一眼,道:“介甫,话虽如此,但这对你而言,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王安石瞅着老友,道:“你又打算说什么?”

  司马光道:“你先别急着生气,此事我与你的看法一样,这做得确实不光彩,也令吾等难堪。但你何不想想,对于一个珥笔之人,他们尚且都如此,将来你若不谨慎为之,他们又会怎样待你?”

  王安石岂不知他此话之意,当即就反驳道:“庆历时,范公他们也是如你一般想,事事谨慎为之,可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如今问题依旧,甚至比那时还要严重,我们又怎能重蹈覆辙。你若不进,就唯有让步,让步就不如不做,此事在我看来,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我若是张三,我是绝不会就此罢休,一定要与他们斗争到底。”

  庆历新政非常短暂,而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宋仁宗是被逼着变法,范仲淹等人,也未下定决心,在立法时,处处退让,不断削减,导致新法最终无疾而终。

  当时王安石是看着新法怎样走向灭亡,他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也是见证人之一,当然知道王安石说得是一点没错,但他认为反其道而行之,更是不可行,故要另择道路,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哪个不是出色的政治家,哪个又比他王介甫差,他们都不敢这么做,可见是有道理的,他瞥了眼王安石,也若有所指道:“张三可没你这么傻,必知难而退。”

  王安石却道:“那倒未必,他若懂得知难而退,那他当初为何又要来汴京。”

  这哪是在说张三,说得就是他自己啊!

  司马光哼道:“那咱们拭目以待。”

  王安石瞧了眼司马光,突然道:“你的那方砚,我倒是挺喜欢的。”

  司马光愣了愣,指着王安石道:“原来你早就惦记上我那方砚了,我就说你最近怎么时不时就往我这边瞅一眼……当初包相公给予我们二人的手札,一直被你霸占着。”

  王安石哼道:“此事都说了多少遍,抬头写得可是我王介甫,那当然是属于我的。”

  “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名字比较长罢了,但是信中我的名字可比你多,凭什么是属于你的。”

  “你少废话,一言为定。”

  “怕你不成。”

  ……

  与此同时,在东边的城墙上,站着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者。

  正是宋神宗与许遵。

  “朕今日召卿前来,是有一事相求。”宋神宗突然回过身来,向身后的许遵言道。

  许遵忙道:“陛下请吩咐。”

  宋神宗直截了当道:“朕非常欣赏张三之才,如今他这珥笔之人只怕是干不成了,故朕希望卿能举荐其入朝为官,到时朕会再补卿一个恩荫。”

  他心里当然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也无所谓,反正他也不希望张斐一直当个珥笔之人。

  要知道如今珥笔之人的地位其实是非常卑微的,与牙人一样,同属下九流。

  许遵沉吟不答。

  宋神宗又道:“我知卿向来不喜举荐,但这回算是朕欠卿的。”

  许遵忙道:“陛下误会了,臣并非此意。”

  宋神宗问道:“不知卿为何犹豫?”

  许遵答道:“不瞒陛下,臣也非常欣赏张三,也希望他将来能够为国效力,但臣不愿意见到他在这时候入朝。”

  “为何?”

  “如今他刚遇到困难,陛下便出手相助,这会令他习惯于躲在陛下的羽翼之下,可将来他入朝为官,肯定会遇到更多,更艰难的问题,他可能又会选择躲避,而非是去面对,这反而不利于其成长。”

  “嗯。”

  宋神宗稍稍点头,又道:“可是他一个珥笔之民,又如何能够面对这些问题?”

  许遵道:“臣与之交谈过,他很有信心,故此陛下应该给予他一个机会,若是不成,再做打算。”

  宋神宗思索片刻,点头道:“好吧!就依卿之言,且看看再说。”

  ……

  ……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其实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往往都是直接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不会等到木秀于林的地步。

  尤其是在权力方面。

  任何有关权力的争斗,都是一个零和游戏,你多一分,我就必然少一分。

  故此,王文善等人一点火,其余人便是一拥而上。

  犹如泰山压卵,直接将张斐扼杀。

  这可不是事先就组织好的,王文善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这就是一种政治默契。

  当然,他们也做了一些修饰,没有将张斐的名字写入政令中。

  朝廷给出的政策,是针对争讼,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珥笔之人。

  那么按理来说,对于有关人士,比如说茶食人、珥笔之人,都可以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夜,汴京八大茶食人齐聚聚丰楼,他们是应约而来,约他们的人,正是刑部员外郎陈瑜。

  “此番真是多谢各位鼎力支持,我在此敬各位一杯。”

  陈瑜举杯言道。

  “怎敢!怎敢!”

  八大茶食人纷纷起身,举杯回敬。

  一杯落肚后,那行首李忠国道:“不瞒员外郎,我们早就瞧那小子不爽,只不过是碍于许事寺,故一直对其隐忍。”

  “李行首说的是,那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坏了咱们这行的规矩,以至于最近这些天,不少官员都对我们心怀不满,我们也是委屈啊!”

  他们这些茶食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官府里面出来的刀笔吏,他们跟官府就是一体的,正是因为有官府背书,他们才能够垄断这一行,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然而,张斐这几次告状,确实令他们非常担忧,一来,这可能会打断他们的垄断地位,二来,他们也意识到,官员们对他们这些人,产生了戒备之心。

  这是很糟糕的。

  这一次他们非常愿意帮助陈瑜,对付张斐,那些状纸,就是他们暗中安排手下的珥笔之人递上去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事也不可能发酵的这么快。

  陈瑜笑道:“各位请放心,朝廷此番命令,不会影响到各位的生计,今后大家照常便是。”

  “多谢员外郎照顾,我等敬员外郎一杯。”

  “哪里!哪里!”

  ……

  原本打赢李四的官司,张斐是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拳脚,不曾想,这一泼凉水直接从头浇到脚底。

  凉啊!

  关键他对此真的是毫无准备,他就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干,确实给予他极大的压迫感,他只觉自己无法动弹,这两日是门都没有出,就如同一个临刑之人,等候着发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