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唐朝的宠妃生活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情书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1 KB   上传时间:2015-04-17 15:29:15

  王福来因着李治吩咐,在院子里详查起来,包括两个看管起来的乳娘,更是连她们家族背景都查得滴水不漏,间或时有向太子妃与孙茗回禀。

  一早上也是怕饿着阿宝阿福,李治入宫就叫了内侍又寻了两个乳娘带回太子府。

  只是孙茗早就对乳娘这种身份颇有微词,看了两个新来的乳娘,也没叫问,只准她们喂了闺女,却不许她们照看,喂完以后就让人带下去。

  虽然昨夜看着叫人惊心,但今晨起后,阿宝阿福明显康健了许多,又给喂了新鲜的乳汁,也变得活泼起来。

  孩童都是这般,吃好睡好,就万事大吉,看起来身体健康又活泼,这是最好的。

  只是,既然没了病症,前面出的事又如何详查?

  王福来自然是一无所获……倒是想起萧良娣所言来。

  在古代宫廷或是上流社会中,极为流行“媚道”,又分媚术与媚药之分。术式秘方用得较多,起源也更早,但自从汉代起就严禁使用了。早在汉朝,巫术巫风盛行,且大多人都相信巫术,且对其恐惧,但对应的,对于滥用巫术也是严刑令禁的,最有名的,就是汉代阿娇皇后因巫蛊被贬至长门宫的事情。

  王福来一开始也没敢往这上边深想,但对此一无所获,又恐圣人怪罪,只好再满太子府上下探查起来,只这回,不光寻常所用的物事,连带符纸秘灰都没放过——倒真叫他在徐良媛院子中的梨花树下小土丘中寻获一枚枫木偶像来……

☆、第59章 伍拾玖

  孙茗自己去看了王福来从乳娘的箱笼里收拾出来的东西,确实也发现一无所获,就又让人招了太医问话。

  坐在椅子上,一手乘着扶手,想了许久才问道:“乳娘吃食都有定例,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忌实的?”

  关于郡主的事,太医自然不敢敷衍,躬身道:“除忌酒、药等,还有生冷之物。”

  只是,乳娘想要得到酒药等原本就不可能,生冷的吃食也有定例,如何会叫她们得到?这样一来,莫非真与乳娘无关?

  李治回府后,听了王福来禀报,就即刻遣了人传旨,令徐婉禁足。

  这种巫蛊之术李治向来是不信的,但不信归不信,却入历来帝王一般,都很忌讳。轻飘飘地先叫徐婉禁足,不过是,他知道背后还有其他尚且没有查出来。

  萧氏与孙茗也颇为惊异,都知道李治如何待两个郡主的,竟然这样轻拿轻放?

  李治传了旨意,又担心孙茗多想,就将心中的顾忌与她道来:“如今查不出问题来的,才是大问题。如果谁都有机会在你我身边使这些招数来,下回我们反倒未必能全身而退。”

  一开始,他最担心的无非是有人打算谋朝篡位,毕竟在太极宫下手太难。但就目前看来,极可能是府里出的问题。

  徐婉未成气候,一看就是被人拉出来顶缸的。那除此以外,就唯有太子妃与萧氏了!

  只是这两人,无论是哪一个,他都并不很想深究,毕竟没有真正的带毒心思,也没害道人命,只是略施了小计而已。但这种事却要杜绝,所以给他们略施薄惩就很有必要了……无论是哪一个!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他才初初登基,李唐江山还未能固若金汤,尤其几个王侯将相还没有治得服服帖帖,他仍然需要太子妃及萧氏背后士族的支持。

  “宫中□□、食材都有迹可循,就因为这样,才查不到乳娘到底有否误食了什么。”孙茗顿了顿,想到阿福症状比阿宝更明显些,又道:“阿福多是马氏带着,阿宝则是楼氏带着,如今或许可从马氏身上下手?”

  李治闻言会意,叫了王福来一番吩咐,见王福来领命下去,才搂着她笑道:“幸好阿宝阿福福大命大,如今已是无碍,且安心吧。”

  看着床榻边的小床里睡得吐泡泡的闺女,孙茗也是一脸柔软的笑意。她并不怕有人冲着她来,她只深恨拿小孩子下手!

  第二日,王福来果真从马氏身上问出了点消息出来,原来近日长安时兴饮茶,常听闻人有斗茶。就在前几日,楼氏得了份好茶,又常常寻她一块儿品茗……

  如此看来,问题竟有可能出自茶上面了?

  一边叫王福来去查问,一边又把太医宣来问起关于哺乳期饮茶的问题。

  饮茶文化发展并不久,关于这种专业术项太医并不能给到明确的答复,但饮茶好处自然不用细说,只是饮之能叫人兴奋却是真的。

  没错,哺乳期不宜多用茶,但具体坏到什么地步,却也不至于,顶多叫孩子睡不好罢了。莫非……这回还真不是针对她或者是阿宝阿福?

  孙茗将经过都知会了李治,王福来也将查到的事情往李治面前一摆。那楼氏自己乖觉,知道隐瞒不下,遂勾得马氏多饮了茶,她自己因知道阿宝格外地得圣人欢心,反倒束手束脚,不敢多喂阿宝吃奶……

  再然后,孙茗只看到两个乳娘楼氏和马氏就被带下去了……虽然事情影响并不大,但有些事摊到明面上来就显得很残忍了。她不知道两个乳娘的下场,就算马氏不全是无辜,但她自己大意就已是大错。

  现在学了乖,在夜里李治批阅了奏疏之后,乘他一脸疲惫地爬上床榻躺下,就与他说了想法:“虽然如今换了乳娘,为了以备后患,日后让乳娘将孩子喂了以后不许她们再亲近,如非必要,还是少叫她们到跟前为好。”

  李治只当她是一朝被蛇咬,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算是默许了,也并不知道她这是乘机将乳娘从身边扫除。

  另一边,萧珍儿惴惴地等了几日,也没等来李治深查之后的旨意,短期之内也再不敢有所作为,只安静地教养自己的儿子。总之对她来说,不过是来日方长,如今就她一个人的儿子方能入李治的眼,她并不心急……

  ……

  过了几日,李治还没来得急处理吴王李恪,河东地震的事又叫朝廷重新忙乱起来。

  如今朝廷正直大洗牌的时候,他倒是想扶持起自己的嫡系一派,又怕这中间盘根错节,所以有些事情也只能一步步地走。

  现在河东地震尤其晋州最受其害,收到的凶讯来报说是不仅毁坏了房屋,压死五千多人,如今伤患也是不计其数。

  孙茗也看到了奏章所言,被里面传递上来的境况看得心有不忍……从她了解到的后世更多的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死伤都是数以万计。这个朝代不比后世,可以从新闻媒体了解到事实,可以有四面八方去支援帮忙,更多的伤民得不到救治,更多的难民没有在地震时候被压死,反而是在地震之后被活活饿死、冻死……

  李治当庭接到启奏,就派了军队救援,又有大批物资跟随。只是后续处理也并没有这样简单,房屋倒了还得重建,人死了还得入葬,若没处理好,引得大批流民蜂拥而至,尤其晋州距离长安这样近,如此一来,事情就会变得棘手了。

  当夜,孙茗见他愁眉深锁,拿着笔提了又放下,知道他初遇这种事,实难入手,遂道:“九郎不如寻褚公等人商议?毕竟一人计短,他们总也有人治过此类事件,可以从中借鉴。”

  李治将奏疏往案前一放,摇头叹道:“已派人着手去办了,虽然都有例可循,可是总觉得不能踏实。”

  今年才刚刚登记就发生这种大事,显得好像触了他霉头,万事不顺的样子。

  孙茗知道他这样想太过消极,就拿话引开:“如今晋州定是一片惨淡,九郎何不乘此派遣使者慰问?再行免税,好叫民众好安心地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这也就是收复民心的大好时机。如今李治民望自然不能与李世民比较,但一点一滴升入民心,不也从旁的小事起吗?

  李治听后大赞,忙奋笔疾书起来,又同意免赋税三年,又御笔亲提,予以压死的人家各赐绢绸散匹。

  孙茗见他放了心,也自然安心,只是隐隐约约总觉得有什么事忘记了……直到李治将事情一了,正准备就寝,忽然叫她记起一事来,忙将李治推起,言道:“如此大规模的地震,孔有余震,九郎还是做些准备,以防万一!”

  自从孙茗开始为他整理奏疏起,又时常参与这些对话,有时候又说得极有道理,李治显然越来越信重她了。

  他自己是不了解何谓地震,但她所言的厉害关系他自然清楚,遂也不急着就寝,合衣起了身,叫王福来去传令侍卫,把褚遂良、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喊来,几人在太子书房筹谋,一经计较,李义府先领命下去了,直至天亮,几人同出太子府,直接行往太极宫。

  事情果然未出所料,三日后又发生了余震。所幸早有所防,令难者及伤患及时迁徙,并没有造成更多的损失。

  待事毕,也如李治一开始所言,给予晋州免去赋税,又派人前往发放粮食,帮助重建房舍,总算避之动乱。

  也因为兹事体大,他并不完全放心由这些人去操办,就临时起用了孙茗的弟弟孙英为上镇将,从旁协助并记录相关事宜。此事还多赖孙茗提点,叫李治一时想不出人来就想到了孙英的头上。

  说起来,孙英也份属于他嫡系一派,虽然相交未深,但总比前朝那些倚老卖老的叫他用得更放心些。也可以乘这个机会,看看孙英是否得用。

  也经由此事,李治在民间的威望竟是空前强盛起来。

  当然,还在太极宫处理公务的李治还并不知道他的民望由此开始攀升,正交着两个闺女分辨家人的孙茗也不知道。

  阿宝阿福如今已经渐渐学会认人了,例如饭点一到,就会朝屋子外看,似在等着李治回来,次次都极准。只有一点不好,她们已经开始萌芽,又总是流口水,这两只还经常拿手指吮在口中,把一个手指从口中扒拉出来,另一个又吮上了……

  就是之前还想从小矫正她们的习惯,她也颇为力不从心起来,只好叫花枝花蕊一同帮她看着。最重要的是,她们俩的手指真得洗干净些!

  对此,孙茗忽然觉得,养对双胞胎也是极耗精力的事!

☆、第60章 陆拾

  从晋州地震过后,相关事宜一切妥善,就开始风平浪静了。

  李治最终决定加授前安州都督吴王李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对于李恪请封的世子一事却没有当即首肯,只予他一句话,念他嫡长子、次子体弱,三子又小还没能立住,劝他过两年再行考虑。

  虽然没有明说,但他意属令他三子为世子的。对李治来说,他掌权还需要时间,尤其兵权还要进一步握入手中,不然焉能安心?李恪前面两个儿子再过些年都快成年了,而他的三儿子尚且不足周岁,能不能长成还要两说。

  其实说是劝,相当于以身份压人罢了。李恪无法,只好接授加封的新职务携妻带子地前往梁州任职去了。

  原本是想让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再留下他的长子、次子在长安,但考虑到李恪的威胁徒留他儿子未必能令他心服,如果仅仅明面上拜服,暗地里却包藏祸心,岂不是防不胜防?所以综合考虑,还是将他放在梁州。梁州距离长安近,就在眼皮子底下,李恪自己又不能掌管大量兵马,有个风吹草动,他反倒好制约。

  然后从吴王起,一众王侯公主也有不同程度的加封,其中还包括高祖的几个儿子。

  在李治敏思苦想要授予他们职权的时候,孙茗倒想起李元嘉的女儿李词来。之前也有过一面之缘,筵席上对那灵动的少女颇有些好感。

  李词的父亲是高祖的儿子李元嘉,母亲是房玄龄的女儿,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贵女。她倒想把这丫头留做自己的弟弟,年纪也相当,奈何身份上,她弟弟还缺了些。

  所以眼看孙英的年纪也差不多该成亲了,李词也到了说媒的年纪,她反而越来越急,且又要稳住阿娘不叫说亲。

  这点小心思,不出两日就被李治察觉了。

  这日政务一完,时日还早,李治特意去万寿殿转了一圈。万寿殿是他为孙茗挑选的宫殿,取祉风水好,面积又大,很少适合他预期修葺的模样,只是还没与孙茗细说。

  直到拿着勘测图回了太子府,直接入了沁香明景迈进屋子,见了两个闺女逗弄了一会儿后,就跪坐在案前,摊开图纸看了起来。

  孙茗也凑近看了看,并不知道他瞧的是给她选的屋子,只当他在为几位前朝妃嫔的处置而头疼。

  关于这一点,李治确实还没完全落实好,尤其以韦贵妃、燕德妃这几个位高权重的太妃们,虽然都已加封,但再叫她们住在太极宫确实并不妥当。

  这样一来,孙茗也替他想了几个方案来,此时见他似又因此事而烦忧,就问道:“可是为太妃们的安排所虑?”

  李治把眼睛从图纸上挪出来,看向她:“阿吟有什么想法?”经由孙茗的提醒,他的确想起了还有前朝妃子们的安排问题。

  孙茗也在他身边跪坐下来,一坐下来就浑身犯懒地靠在他身上,拿手指在案几上比划着,一边说:“九郎有没有想过,让太妃们跟着越王、纪王等人回封地?”

  像这种事情都是特例,虽然李治想来想去,让韦贵妃跟着李慎,燕德妃与李贞,跟随他们前往封地,听起来似乎也并无不妥。

  但想了想,李治还是摇头:“越王纪王我目下还要重用,他们暂时还离不得长安。”

  孙茗又道:“那就在长安寻几处宅子,将太妃挪过去,让越王纪王等人以功论处,再行决定是否同意让太妃跟随去往封地。”既为她们的安排而头疼,又不同意放人,哪里有这便宜的事情

  其实这在汉朝也有先例,但很少有皇帝这样大度而已。孙茗之所以敢这样说,不过是太了解李治心软的本性了,尤其对李贞李慎这两个关系亲近的弟弟。

  而李治也不过是一时脑子没有转过弯来而已,原来还忌惮太妃们背后的势力,恐放任离开视线,会对李唐江山不利,但仔细想想,既然他敢用李贞和李慎,又如何要这般防备他们呢?

  反过来亦是,如果他们居心叵测,自有小算盘,又怎么会全心全意地辅佐他呢?

  想明白后,李治将人一搂,看着烛光下娇色杏面,满眼生春地含笑看着他,一低头就在她眉眼初落下一吻,轻叹道:“还是阿吟知我心,就这么办。”

  孙茗也不过是根据想法说出来而已,她自己同时也希望,这种先例一直开展下去,等日后,不论是李治的哪一个儿子登基,她都能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的子女,哪怕去的是遥远又贫瘠的封地……

  这样一想,就忍不住抓着他手臂,皱着眉头小声劝导:“不如立个旨意下来?如此也算好事,太妃们年事渐高,好教他们想想清福。”

  李治一下就看出她是为日后的自己打算,一时间倒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将人搂得更紧了:“你说得都对。”

  如今他们俩还这样年轻,日后有个什么的确说不好,他如今忽然觉得,是否该给她们母女安排些什么,以求妥当?

  把怀中的人放下,李治指着图纸与她道:“这是我为你选的宫殿,你瞧瞧,可有什么需要改动的?”

  眼睛扫过图纸,一看即知宫殿是李治特意挑选的,格局方正,图纸上面清晰地注明了水池的方位、梅花林桃花小道,在宫殿一处还指了片空地种葡萄。

  孙茗自己要求反而不高,如今住的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反正按李治的要求来,已经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动,她也想不出还有哪里可以改进的地方。何况,李治心细到一草一木,和屋子里的摆件都要遵循他的要求来摆,一年四季的摆件还都时时更换。

  手指从图纸间滑过,见李治一脸求表扬的神情,就举了宽袖遮着唇笑道:“九郎已经规划得很好了,我是再寻不出其他的。不过,屋子前的廊桥仍然与这里一样可好?我喜欢膳食过后,和九郎一起与寻常时候那样在回廊至廊亭散步。”

  从春天至冬天,廊亭边散步边观花上月,或观雪赏景,总有各中滋味。

  孙茗原也没这般细腻的心思,但李治喜欢风花雪月,两人时时待一处,久了,自然就被同化了。

  她自己是典型的金牛座,并不喜改变习惯。日后住的宫殿也是,不求多大多奢华,只要有如今这样清清净净干干爽爽的,又有不一般的风景和李治带给她的温馨和安全感,其实已经足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唐朝的宠妃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