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16-01-27 12:49:20

雪雁等陪侍在卧室的丫鬟方熄灯安睡,一宿无话。

次日是林如海的二年祭日,黛玉早早敛尽昨夜风流,素颜素服,虔诚而拜,卫若兰则是如旧年一般,在院中遥祭,不为外人所知。

百苦大师心中轻叹:“红尘中小儿女,不知是缘是孽,唯愿是缘非孽。”

他之此叹,黛玉和卫若兰都不知道。

因卫若兰须得进宫当差,这两日还是他特特请了假出来,祭完,急急下山,不敢久留。

黛玉却喜山中清净,如今又有香草作伴,意欲多住些时候,等到秋围结束后再随皇后回京。不想,贾母惦记着她在山中过节过于凄凉,八月将尽时就打发贾琏来接黛玉,说初二是凤姐的生日,正打算给凤姐做生日,好歹回家热闹热闹。

贾琏道明来意,刘嬷嬷歉然道:“不巧了,姑娘昨儿夜里睡不着,披衣起来赏花,竟着了凉,一早起来就鼻塞声重,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初二赶回去了。”

贾琏一惊,忙道:“请大夫了没有?”

刘嬷嬷答道:“已经派人去京城请太医了,此时尚未到。”

贾琏顾不得来这里的用意,等到王太医过来时,亲自招呼,给黛玉诊了脉开了药,又等丫鬟煎药黛玉服下后,他才在门外安慰黛玉道:“妹妹不好,且在山上歇着,横竖你嫂子的生日过不过都一样,明年还有呢。”

黛玉怕自己说的话贾琏听不到,遂命紫鹃出来道:“姑娘说:多谢二哥哥的心意,还请二哥哥回去向外祖母和二嫂子致歉,明儿回去了亲自赔罪。”

贾琏摆手道:“妹妹的身子要紧,别的都是小事。”

紫鹃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忙呈上黛玉送凤姐的寿礼,乃是一尊从庙里请出的送子观音,虽是普通的泥塑木胎,但看在贾琏眼里,却是说不出的顺眼。他如今已经二十好几岁的年纪了,膝下只有一个大姐儿,如何不盼着有子承继宗祧?除了老父外,府里这些人可没一个人想到这些,恐怕他们心里恨不得自己没有儿子呢。

这一二年来贾琏积性难改,总是想去渔色,每回都在起意时想到李先生的话,忍不住刹住念头,径寻凤姐颠鸾倒凤。只是,夫妻同房虽多,但却没有消息,实在伤悲。

黛玉不知这些,只知贾琏见到送子观音极是欢喜,离去时亦笑容满面。

她用心调理了这一二年,哪怕有皇后常赐,用掉的补品药材不值上万也值几千两银子,虽偶有病痛却都三两日就痊愈,谁知这回竟是来势汹汹,用了药不但不见好,反倒更严重了,当夜又发起热来,口苦嗓痒,咳得厉害,慌得刘嬷嬷等人都不敢睡,留心注意。

亏得王太医早得王老太医嘱咐,命他治好黛玉再回京,怕黛玉在山上得不到治疗,他正住在外院,得知信息,连夜过来探视,另外开了药方子抓药煎了送过去。

黛玉喝了一碗又一碗的苦汁子,病情反反复复,恨得刘嬷嬷等人直骂庸医。

直到重阳节过了,十二日秋围开始,黛玉的病才渐渐转好,皇后派了好几回人过来,又是送衣送药,又是命她好生养病,又叫王老太医亲自过来诊脉,若不是王太医诊脉的结果和他老人家的一样,只怕连皇后都骂王太医是庸医了。

卫若兰得知后,心急火燎,恨不得立时亲自探望才好,可惜他不能坏了黛玉的名声。

长泰帝和旧年一样的是仍旧只射了一头鹿,不同的是他见姜华和十二个少年武艺日益精进,好奇之下,跟卫若兰学了一些打坐练气的内功心法,气力大增,三箭就射死了大鹿。

即使如此,长泰帝也无意在围场和一干世家子弟争锋,他闲来无事,偶然见到卫若兰脸上一闪而过的担忧之色,忍不住说给皇后听,道:“那孩子拣凶猛之熊虎山猪作为目标,也不忘打些火狐雪兔等物,风头一时无两,又在忧虑些什么?”

皇后心中模模糊糊有了些眉目,闻声道:“陛下问我?我怎么知道?不如问那孩子去。”

长泰帝瞅着妻子笑道:“你可别哄我,你若不知,前儿打听卫若兰作甚?”

皇后道:“卫若兰功夫好,去年打的那虎皮熊皮我用着甚好,打听他今年又打了些什么好猎物。过上三两个月林丫头就出孝了,这么个齐整模样儿,须得打扮鲜艳些才好看。”

长泰帝一怔,长叹道:“不知不觉,林如海已经没了二年了。这二年来得他那笔银子的济,北疆和粤海两处饷银充足,中饱私囊者又都被朕斩了,两地将士士气大振,十仗里胜了八仗,一时之间外敌不敢侵犯,百姓略得安宁。”

皇后笑道:“陛下记着就好,忠臣良将原该记着。”

长泰帝笑了笑,点头道:“就是这么个理儿,朕不但记着忠臣良将,朕也记着他们的后人,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朕都给他们一些恩典。”

皇后道:“既然如此,给林丫头什么恩典?”

长泰帝想了想,道:“给她说一门极好的亲事算不算恩典?她无父无母,寄人篱下,没个自己的家,正经出嫁了才算有着落。等静孝那丫头出了孝,年下宫里设宴你就都叫她来,多见些夫人诰命,对她日后有好处,也叫那些人知道静孝正待字闺中。”

皇后笑道:“还用陛下提醒?我早想着了。不仅如此,我还从贡品里挑了大红的羽缎羽纱出来,用这回打的好皮子做大氅与她御寒。”

许是知道皇后之意,没两日听说黛玉好转,卫若兰狩猎之际十分用心,打了许多可做大毛衣裳的猎物。其实铁网山并没有紫貂雪兔玄狐等兽,山林不宜,偏生御林军投放了许多进山,便成了猎物。不然,卫若兰压根打不到难以尽数的紫貂红狐等。

等黛玉病愈,秋围业已结束,亦不消多记。

圣驾回京,黛玉按下了先前随皇后回京的打算,又在上上多养了几天才回荣国府,临行前吩咐雪雁道:“今儿交给你一个极要紧的任务,就是好生护着这盆兰草,不许折了它的叶子,途中也不许叫那几个太监碰到,可别叫它闻了男人气。”

雪雁笑嘻嘻地答应了,果然宝贝似的护到黛玉卧房,连宝玉都没见着。

黛玉去上房请安时,贾母见她好不容易养出来的气色经此一病又苍白了许多,心痛得不得了,搂进怀里叫心肝儿肉,又忙叫李纨吩咐大厨房炖补品给黛玉吃。

见贾母心疼得掉泪,众人好不容易才解劝过来。

黛玉不在荣国府里的时节,府里发生了好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故事。湘云是个爱说爱笑的,抢在宝玉跟前把事情都说给黛玉听,什么刘姥姥之村、妙玉之茶、凤姐之寿、鸳鸯之绝等等简直比戏曲上唱得还好听。当然,所有人都不知道,其中只有凤姐之寿有了极大的改变,此时的贾琏未曾勾搭鲍二的老婆,凤姐亦未因吃醋而厮打平儿,致使夫妻生嫌隙。

卫若兰一向留心,得知这些已经改变了的种种事迹,淡淡一笑,不再多想。

他记得书上说九月十四赖家请客,柳湘莲在座,薛蟠将他当作优伶,意欲调戏,最后反遭苦打,也累得柳湘莲怕受报复,远走他乡。那个时候他正在铁网山狩猎,回来忙问安排的人,得知柳湘莲去赖家赴了宴,也打了薛蟠一顿,却因陈家相护,没有避祸走他乡。

柳湘莲有了钱,又定了亲,就不再随意登台串戏了,只偶尔在兄弟间喝酒的时候唱上一两出解闷。他先前串戏,多因囊中羞涩,而串戏得的赏钱多。

好友平安无事,卫若兰径自丢开,只盘算该如何透露心意给母亲知道。虽说黛玉身体不如常人健朗,但那份恩宠不知道让多少人嫉妒,也有一干势利人家早早地打起了主意,企图借黛玉之故结交武将世家,也想借她博得皇后的青睐。

卫若兰倾慕黛玉久矣,哪里肯让这些人作践黛玉?自是筹谋。

偏在这时,卫母叫了他过去,淌眼抹泪地说程婉之受不了世人的流言蜚语,企图自缢,幸而奶娘和丫头们发现得早,才没送命。

  第047章

卫母说话时,长吁短叹,又是疼惜,又是怜爱。

卫若兰静静听完,面无表情地道:“此事与孙儿有什么相干?”此时受不了流言蜚语的困扰,当时何必任由父母放出流言来逼迫自己就犯?

既出此招,便该承受后果。

卫母一呆,旋即道:“兰哥儿,你怎地越发冷心无情了?便是个外人,听说你姐姐这样的命运,也会掉几滴眼泪可怜她错付了一番心意,险些送了性命!你在这里冷言冷语,叫你姐姐知道了,岂不愈加伤心?”

她的担忧终究成真了。

这一二年卫若兰愈加得宠,虽然因年纪小并未往上升职,但从每年节礼中得到的丰厚赏赐可以看出长泰帝对他的倚重。

随着卫若兰的得势,卫伯则愈加不受重用,也只一个爵位体面,不致叫人小瞧。

因此,卫母嘴里说卫若兰对程婉之冷心无情,心里又何尝不是埋怨卫若兰对卫伯的冷心无情,他在长泰帝跟前的分量那么重,竟然不知道说些生父的好话儿,举荐生父得一个体面的差事,重振卫伯府之威。

卫若兰淡淡一笑,道:“自作自受四字道尽矣。流言蜚语是程家放出去的,没达到目的就来埋怨孙儿冷心无情?孙儿何辜?只因孙儿不肯随他们的心意,所以便是无情无义?程家尚且不爱惜自家小姐的名声性命,指望孙儿以德报怨作甚。唯一以德报怨的法子就是如他们的心意,偏生孙儿立誓,婚姻大事事关终身,宁缺毋滥。”

卫母听了,愈加忧心,无奈地低语道:“你好歹看在从小儿一处顽的份上,救你姐姐一救。我自知你无辜,可你姐姐也是无辜的孩子,难道非得眼睁睁地看着她死?”知道卫若兰得长泰帝的金口玉言,卫母也不敢强逼他迎娶程婉之,唯有以情动之。

卫若兰唇畔的淡笑化作冷笑,脸上如罩寒霜,斩钉截铁地道:“孙儿没有落井下石,已是慈悲之至。便是死了人,那也非孙儿之过,孙儿并无丝毫歉疚。”

面对程家这样的威胁,就是不能心慈手软。

心软的下场就是八抬大轿迎娶程婉之为妻,莫说他已有意中人,正在筹谋如何提亲,便是没有,他也不会拿自己的终身大事来成全别人。

卫母愣了半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滴泪道:“可怜了你姐姐这么一个花朵儿似的女孩子,今年才十五岁,生得那般体面模样儿,寻了一回死叫下人撞见了才救下来,倘或下一次没看见呢?我只道你会念着姐弟情分援之以手,谁知竟是我想错了。”

卫若兰闭口不言,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卫母之语他只当清风过耳。

卫母悄悄觑了他一眼,见他始终无动于衷,心知侄儿侄媳等人的心思落空了,她也不想因卫若兰之故得罪长泰帝,就此作罢。

卫母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经历的风风雨雨不知凡几,心里明白皇家是最讲究规矩礼法同时也是最没有规矩礼法的地方,富贵贫贱都在圣人的一念之间,他抬举谁就意味着谁前程似锦,他厌恶谁不必出口就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搜罗谁的罪名,令其没有翻身之地。

“你的事我是不用操心了,是好是歹都由你的意。”卫母迅速转移话题,一身落寞,“只是可惜了你大伯,他原有一腔抱负,偏生时运不济,丁忧三年,军里好不容易才执掌到手的大权都落在旁人的手里了,只他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摸不到正经大事的边儿,圣上也忘了他。我记得你爷爷有些旧部也在京郊大营内,你和他们有来往没有?”

卫若兰忽然有些明白卫母叫自己过来的用意了,估计她老人家是想让自己请那些旧部对现任的京郊大营之主将阳奉阴违,然后举荐卫伯上位。

心下思忖片刻,卫若兰不动声色地道:“他们虽是祖父的旧部下,但如今都是有品级的武将了,比孙儿品级高的不知有多少,况且孙儿未曾从军,他们并不服孙儿,只是有些平常的来往,亦无法左右军中的大事,帮伯父争夺大权。”

卫母忙道:“便是不能左右,好歹跟他们说一声,照应你父亲一些儿。或者你有本事,在圣人跟前举荐你父亲任一营将领,统帅千军。”

卫若兰莞尔一笑,道:“孙儿若有此能为,何至于从侍卫出身?想必祖母不知,祖父临终前曾经叮嘱过孙儿,无论孙儿从军与否,都不要和昔日旧部下谈论军中要事,也不得依靠祖荫,指示他们依从自己的心意为所欲为。因此,这些年孙儿和他们来往只说私情,不谈公务,就怕让别人知道孙儿野心勃勃,意欲掌控军中。”

凡是从军出身权柄显赫到在朝中占据举足轻重之位的武将,都怕圣人行兔死狗烹之事,略聪明些的都会在国无战事时退步抽身,放下大权享清福,以免为上面所忌惮。

卫老太爷大约瞧出了几分眉目,不让卫若兰投身军中做一呼百应之事。

从前卫若兰年纪轻不明白,为何有军中的人脉却不肯好生谋划前程,如今看了红楼梦,又知长泰帝的心思手段,卫若兰自然不会自寻死路。他知道,一旦太上皇驾崩,朝内朝外势必是一场无声的腥风血雨,这么说的原因是他清楚长泰帝没有心狠手辣到不是自己人就杀之后快的地步,只会选择罪有应得的人下手,至于未曾作恶的可能只是将之调离要职。

卫老太爷依旧让卫若兰和旧部以人情来往的原因则是,如若卫若兰有一天从军,多少能得到一些照应,不至于军中无人成为送死的小卒子。

瞅着祖母的霜发苍颜,这么大年纪还一心一意地为卫伯打算,卫若兰低声道:“以伯父的爵位来讲,如今已经极好了,不必在军中和人争权夺利。须知,咱们这样的百年世家,颓势渐露,反倒无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理应退后一步,转为守成之势。”

不独贾史王薛四家,其余王公之家都有这样的毛病,不过是或重或轻。倘若有能力倒还罢了,偏生没能力还占着高位,其家人皆倚仗权势,无所不为。

卫母沉默不语。

大概这是许多老人的通病,明知毛病却不肯治疗,宁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卫若兰心中对卫伯自无尊敬之意,但卫家毕竟是祖父留下来的卫家,家族之荣,在于每一个子孙,难以做到冷眼旁观。

卫三婶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人未进屋,声音先到,乃云:“老太太,程家的大太太带着一群人气冲冲地赶过来了。我先过来跟老太太说一声,好歹叫兰哥儿避避,我瞧着她的模样竟是来寻兰哥儿的晦气,故选在兰哥儿休沐之日过来。”

卫三婶不掌家不理事,只管他们三房一干事务,兼卫若兰心性平和,待他们三房和大房无异,因而养成了爱凑热闹的性子。

卫若兰站起身对她行礼,道:“多谢三婶的通知,侄儿却不怕他们。”

卫三婶站住脚,想了想,拍手笑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家的女儿寻死觅活,那是他们家的事情,他们家先前传出流言来就该想到一旦达不到目的会是这样的结果,和兰哥儿你有什么相干?你又不曾逼程大姑娘去死!”

一语未了,程太太已经进来了,听了她这番话,火冒三丈地道:“这是什么话?难道我们婉儿就该死不成?”

在卫伯府,卫三婶认为最值得她巴结的人就是卫若兰,自己儿子都没志气,也就是寻常纨绔,斗鸡走狗为乐,有人庇佑他们不受达官显贵的欺凌即可,横竖他们有自知之明也不会跑去欺男霸女,做违法之事,因此她处处护着卫若兰,高声道:“我又没说程大姑娘该死,我说程大姑娘寻死觅活是你们家的事情,难道错了?流言不是兰哥儿放出去,兰哥儿起先也无意和你们家结亲,你们为了逼他答应,行此昏招,怨得谁来?”

卫三婶挽了挽袖子,冷笑道:“我平时最瞧不起你们这样的算计,算计不成就是别人的罪过了,怎么不想想自己打的是什么主意?更可笑的是,世上有一干人明知被算计了,却因为清白二字受世俗束缚不得不忍气吞声接受结亲,殊不知越发助长了你们这些人的算计。我就赞同兰哥儿的意思,死与不死都是你们自己家作的,和他不相干!”

程太太说不过她,掉头看向卫若兰,怒声道:“兰哥儿,这是你的意思?你竟真的这样无情无义,看着婉儿去死?”

卫若兰冷漠地道:“府上散播流言逼迫我时,怎么就不想着情义二字?”

程婉之也跟着母亲过来了,薄棉斗篷裹着瘦削的身子,原本丰润的脸颊如同失了水的花瓣,黯淡无光,听了卫若兰的话,她身形颤了颤,一脸绝望,张口却无言语吐出,皆因她自缢时伤了嗓子,须得几日方能痊愈。

卫若兰正眼也不看她一眼,径自对卫母道:“祖母,孙儿心意已决,如今教孙儿读书的先生,以及孙儿奉旨收的徒弟都在别院等着孙儿,孙儿先行告退。”

卫母摆摆手,同意了。

程太太尖声大叫道:“不准走,卫若兰,你今儿非得给我们一个公道不可!”

卫若兰猛一抬头,目光如电,浑身气势大放,逼得程太太倒退两步才站稳,顿时脸色惨白,眼睁睁看着一句话都不说的卫若兰扬长而去。

只有卫三婶明白,卫若兰是懒得和这些愚人说话。

顾忌卫母,卫三婶不好表露出笑容,可她也不想饶了程家这些人,眼珠子转了转,伸手拉着程婉之的手,感慨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这丫头既可怜,又可恨,明知传出流言不妥却依旧顺从而为,怕是当我们兰哥儿是那些不得不忍气吞声的人了罢?可惜我们兰哥儿不是。你是死是活,便是去衙门打官司,闹到天上,也没人说兰哥儿的错!若我是你的父母,趁早儿远离京城,你不仅有了活路,还能依旧嫁人生子,横竖你也就是在京城里没了名声,人物未损丝毫,而且路途遥远,通信不便,谁也不知这些流言蜚语。”

卫母接口对侄媳道:“是这么个理儿,兰哥儿是拿定了主意不肯迎娶婉儿,你们为了婉儿想,就不该来闹事,而是送她远离京城。外地便是有人听了几句闲话,你们就说是两家结亲不成,有人陷害婉儿不就完了?横竖别人也不知是你们放出来的流言蜚语。”

程太太和程婉之母女二人听了,知道两家联姻再无可能,遂低头沉思。

卫三婶道:“依我说,这事儿赶早不赶晚,你们越来闹,越叫别人笑话婉儿,倒不如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流言蜚语就会渐渐消停了。”

虽然卫三婶不在意程婉之是生是死,但世人不这么想,倘若程婉之真的死了,少不得就有一些人跳出来伸张正义,颠倒是非,或是同情程婉之,或是指责卫若兰,或是说他无情无义,辜负了一个闺阁千金的深情厚意,或是云他逼死了程婉之。

以讹传讹,名声有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黛玉为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