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十年代媒婆生涯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4 KB   上传时间:2017-01-17 23:08:58

趁方知行给钱的空当,韩念念低声问道,“买这么多,怎么才花掉一斤五两的粮票?”

方知行只当她没出过远门,解释道,“但凡粮食做出来的东西才要粮票,至于炒菜,都没用到粮食,哪需要粮票?”

韩念念恍然。国营饭点的饭菜不给送,得自取,韩念念帮忙端饭菜。

狗娃他爹娘一看方知行不但给狗娃买了一碗葱花面,连带着把他们的晌饭也管了,又是一番千恩万谢。韩念念饿死了,管不了这么多,有情后补。对着猪蹄,韩念念差点没流口水。

“赶紧趁热吃,吃完我带你们去物资部门把处方鸡蛋买了。”方知行笑着招呼道。

酱猪蹄被大师傅剁成了块,顾不上吃别的,韩念念先夹了块猪蹄,不客气的吃了起来,又给狗娃也夹了块大肉。

狗娃一口咬下去,满嘴油,吃得满足。

狗娃他爹娘见状,也动了筷子。

方知行打小在方大兴长大,哪怕是头些年战乱,也没怎么吃过苦头,人间美味更没少吃。相较之下,国营饭店大师傅炒出来的菜,就不够入他眼了,但是看韩念念吃得津津有味,嘴巴像只松鼠一样不停的啃,不由也被勾起了食欲,食指大动,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饭后又拿医生处方去物资部门买了鸡蛋,鸡蛋都是从农村回收上来的土鸡蛋,个头不大,一斤能称十九个,但是却要按个数给钱,一个两分,十九个土鸡蛋三毛八。

“大兄弟,这份情我和狗娃他娘都记着。”狗娃他爹把方知行送到了方大兴酒家门口,红着眼圈子道。

方知行摆摆手,叫他们别放在心上,嘴角始终挂着笑。

马车渐行远,韩念念冲方知行挥挥手。

“大妹子,我欠你的七块五,等家去我就立马给你。”狗娃他爹道。

“钱的事不急,慢慢还。”韩念念倒是没把这事搁在心上,她心里盘算的是等回去之后得好好教训教训把狗娃脑袋砸破的熊孩子。

马车赶到乡里时,正赶着下午上课,韩念念让狗娃他爹娘带狗娃回去休息,“我给狗娃放两天假,大嫂可要记得给狗娃换药,如果不会换就去卫生站找张医生,可别把狗娃伤口弄感染了。”

狗娃他娘虽然不懂啥叫感染,但还是听韩念念的,“大妹子,你的话我记着了,等狗娃养两天,我让狗娃喊你来我家吃饭。”

韩念念笑着下马车,挥挥手朝学校走。

上午韩念念走的急,叶老师帮她照看了下班级,让所有学生自己看书,并且布置了作业给他们。

肇事的熊孩子牛蛋,根本不用韩念念教训,已经被吓坏了,早就跑没了踪影,韩念念回学校之后,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人影。

“报告韩老师,我知道牛蛋在哪儿。”说话的是牛蛋平时的好哥们儿,这熊孩子一看苗头不对,分分钟叛变,倒向了韩念念。

有学生带路,韩念念在打谷场的草垛后面找到了牛蛋,这熊孩子,自己斗蛐蛐,跟个没事人一样在那玩儿呢!

牛蛋一看韩念念找了过来,不等韩念念走到跟前,又一溜烟跑了,任韩念念追在后面怎么喊都没用。

怎么说都是牛蛋把狗娃脑门砸烂,想来想去,韩念念觉得自己应该去告知下牛蛋他爹娘,赔不赔偿暂时不管,至少得去给狗娃他爹娘道个歉。

下午放学,韩念念去了牛蛋家,牛蛋他爹娘刚从地里放工回来,坐家门口歇着呢,见韩念念过来,牛蛋他爹招呼道,“韩老师,咋过来了?是不是牛蛋在学校又淘气了?韩老师,他要是淘气,你只管揍,不碍事!”

牛蛋他爹话音刚落,牛蛋他娘就丢了个白眼过去,笑呵呵道,“韩老师,来我家是咋啦?”

韩念念开了口,“是这样,牛蛋和叶姚生产队的狗娃,他两今天在学校干仗了。”

牛蛋他娘忙道,“我家牛蛋挨打了?我家牛蛋有没有吃亏?”

韩念念无语,“你家牛蛋把人家狗娃脑袋砸破,缝了十来针,刚从市里的医院回来!”

牛蛋他爹大惊失色,豁得起身,“这么严重啊,这死崽子,看他回来我不揍死他...韩老师,狗娃他爹娘咋说,要不我去他家看看,在医院花了多少钱呐...”

牛蛋他爹话还未说完,就给牛蛋他娘打断了,要笑不笑道,“几个娃在一块,干仗那不是常有的事?还说不准是谁先挑事儿的呢!要是他家狗娃先找事,那凭啥咱们要赶着上门赔礼道歉?挨咱家牛蛋揍了也是活该!”

牛蛋他娘这番话也是刷新了韩念念的三观,真是活久见,什么样不讲理的都有。

“大哥大嫂,这事儿我是先给你们透了底,要怎么做,那也是你们的事儿,我这人说话也不好听,不管你家牛蛋有没有占理,牛蛋砸烂人家脑袋也是事实,带你家牛蛋上门看看人家,该有的态度摆出来也是应该的吧?”

牛蛋他爹连声道,“对对对,就是这么个理儿!”

牛蛋他娘哼了哼,没吱声。

多说也无益,反正她也把话带到了,这两口子爱咋咋地吧。

韩念念刚回到家,就被家里人问了一圈。

“念念,你那两学生咋了?咋一个还把另一个脑门给豁开了呢?!”

“姐,咋样了?听说脑门被缝了十三针!”

“听说还是上回来咱家吃饭的方书记给带医院看的!”

......

韩念念顶着满头黑线进堂屋,巴掌大点的地方,消息传的也太快了!

“姑,你们怎么都知道了啊?”

韩桂娟把七块五毛钱给韩念念,又指指堂屋门后鸡笼里罩着的老母鸡,“狗娃他娘送过来的,老母鸡我不要,她说啥也不愿拎回去,说是谢你今天带他家狗娃去看病!”

韩念念听得感慨,一样米养百种人,同样是当娘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韩念念把牛蛋他娘的反应跟陈家人说了一遍,韩桂娟呵呵笑,“那婆娘,是咱们村有名的赖皮货色,你要让她占人便宜,那她啥话都没有,可要是想从她身上掏一分钱,她能跟你拼命。看吧,这点事有得闹腾呢!”

狗娃他爹娘也不是傻子,自己的娃脑门都被豁开了,那还能乐意?指定要找牛蛋他爹娘闹一场要说法。

家长们抄家伙干仗的事,韩念念懒得管。过两天,她抽空去看了狗娃,自掏腰包,从供销社里称了一斤水果糖带去。

“大妹子,来就来了,咋还带东西呐!”狗娃他娘扫了土炕,热情的招呼韩念念坐。

狗娃有点害羞,不好意思拿韩念念买来的糖,眼巴巴的干望着,像只可怜的小土狗。

韩念念笑眯眯的剥了颗糖果递给狗娃,“快拿去分给两个姐姐一点。”

“谢谢韩老师!”狗娃抱着糖果撒欢往外跑,边跑边喊他两个姐姐。

“牛蛋他家给说法了吗?”韩念念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嘴。

提起这个狗娃他娘就火大,“快别提,明明是她家牛蛋先挑事,还把狗娃砸成这样,那婆娘死活不给医药费,医药费加起来有十来块呐,大妹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一块两块,算咱们自认倒霉,花这么些钱,他家凭啥不给!”

韩念念听得唏嘘,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又说了会闲话,狗娃他娘突然道,“大妹子,还得拜托你个事儿!”

   第21章

“什么事?大嫂只管开口。”

狗娃他娘进了里屋,一阵窸窸窣窣,再出来时,递给韩念念一张草纸,上面是一对年轻男女的生辰八字。

韩念念已经见怪不怪了,户上户下的乡亲邻里们平时总喜欢让她对对八字,顺带托她给留意门亲事,好像越来越多的乡亲默认了她既当老师,又兼任媒婆。

从她来这里到目前为止,已经扯上了七根红线,亮了一盏灯,一门亲事待结婚,一门亲事即将下彩礼,还有四对小情侣在相处中。

“大妹子,快帮我看看这门亲事合不合适!”狗娃她娘道。

韩念念哎了一声,集中了意念,得到结果之后,才跟狗娃她娘细细讲解,“大嫂子,这门亲事可不大好...”

......

赶在春忙前,陈大婶家的卫粮和红梅也把亲事定了下来。韩念念是大媒人,照例要被请去吃酒。

陈卫粮挑的喜担,四十五块彩礼钱,四包糖果、四包糕点,白酒也是四斤,除却鲤鱼和猪心猪肺,都比大勇家置办的分量少。

不过红梅她爹娘都不在意,仍旧笑吟吟的把女婿迎进门。正应了那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饭间,韩念念被请到了上座。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她就没这么拘谨了,加上叶老师又是她同事,有说有笑,吃吃喝喝,这门亲事如无大意外,那就等着择吉日办酒席结婚了!

......

连着两场雨之后,天气开始热了起来,地里的小麦已经泛了黄,随时可以开工收割。

这几天,不少庄稼人已经脱了透气性差的罩衫,换上了短袖汗衫。韩念念怕热,也把她的灰外套脱了,换上叶兰英给她做的斜襟短袖,淡黄小碎花,衬得皮肤愈发白皙。

韩念念那块淡黄色化纤布被叶兰英做了三件短袖,陈玲也穿上了,第一件事就是去叶姚生产队,女为悦己者容,她得让大勇好好看看她美不美!

叶兰英倒也想穿,就是怀上娃之后,她的腰身变粗了些,穿上之后腰那里有些勒人,只能歇了穿它的念头,还是穿她原先打了补丁的破汗衫,巴巴的看着两个小姑子出去转悠。

“哟,念念,这衣裳不错,样式可真好看!”

韩念念刚去学校,高老师就赞了一句,又跟韩念念打听,“布在哪儿弄的呀,化纤的吧,化纤结实耐穿!”

韩念念扯了个谎,“还是我在外婆家那头买的布,抢手货,差点都没抢到。”

高老师一听韩念念这么说,有些可惜,本打算让韩念念给她也弄块一样的呢!

八点半,姚校长过来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进门就对韩念念道,“念念,这周天县里要举办演讲比赛了,比赛地点在县中心小学,你准备下,带咱们学校的学生过去参赛。”

“校长,我和学生怎么去呐,该不是让我们走过去吧?”

姚校长沉吟了下,“会骑自行车不?回头我从公社借辆自行车,你骑自行车载咱们学生过去。”

韩念念不迭点头,“会骑!”

从小山子乡到县城,赶马车都得一个多小时,要是靠两腿走,还不得走断了腿。

“念念,参加完比赛,顺道再去趟印刷厂去找赵科长,先通知他们把下学期的新书给印出来。”

韩念念哎了一声,抄下要印刷新书的数量。

姚校长给韩念念借的是吴书记的自行车,七成新,韩念念看不出是什么牌子。

自行车就支在家门口,陈卫东从地里回来,看到家门口的自行车,眼睛蹭亮,长腿一跨,上自行车骑着绕了两圈过瘾。

时下的一辆自行车,无疑就是几十年后的私家车,无论哪个年代,男人对车都有一种莫名的狂热,总想着啥时候能拥有一辆。

“二八大永久!这车没有一百五十块绝对拿不下来啊!”陈卫东坐在车座垫上,不想下来。

韩念念笑嘻嘻道,“哥,你也买辆呗,等你儿子出生了,前面大杠坐儿子,后面坐嫂子,一家三口骑个自行车串门走亲戚,多拉风!”

在韩念念看来,一百五十块虽然不少,但也不是天价,老农民全家出力挣两三年工分换的钱差不多就能买上一辆了。

“我的傻妹子,这玩意光有钱可不行,还得有那啥,叫啥来着...”陈卫东卡住了,急想想不起来。

“工业劵。”叶兰英给她男人补上。

“对对,得要工业劵,咱们弄不到工业劵,上哪儿买自行车去!”陈卫东过足了瘾,从自行车上下来,小心撑住后支撑,“就这辆自行车,还不得要用二十来张工业劵呐!”

农闲时,村里的小伙儿聚在一块,谈论最多的就是自行车。通常整个生产队也就一两户有门道的人家能有辆自行车,有自行车的小伙儿炫耀之余,也会给同村的哥们儿普及下咋样才能买到自行车。

听多了,陈卫东张嘴就能说出哪种牌子的自行车值多少钱,要多少张工业劵。

“诶,哥,那工业劵要怎么才能有?”韩念念多问了一句。

陈卫东挠挠头,嘿嘿笑,“这个...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5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十年代媒婆生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