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别跟我讲大道理_分节阅读_第214节
小说作者:讨厌夏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06 KB   上传时间:2017-04-04 12:29:17

1912年末。

几艘军舰缓缓的靠近悉尼港口,熟悉海船的人立刻认出了这是英国的军舰。

“大英帝国是不可战胜的。”

登曼总督大笑,弗格森爵士大笑。

无论如何,澳大利亚仍然是白人的澳大利亚。

“总督阁下,这不是英国的军舰!”手下慌忙的报告。

军舰上,挂着醒目的华国国旗。

徐锡麟通电全澳洲。

“英国已经灭亡,澳大利亚是华国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白人惊慌失措,虽然早知道华人不会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澳大利亚归属,但终于到了这一天,还是觉得震惊无比。

不论是英格兰籍还是非英格兰籍白人,都紧张的询问徐锡麟,这是要变成黄澳了,以前说的平等的话,是不是全部作废了?

“不,澳大利亚是所有移民的澳大利亚,不论肤色,民族,人人平等,永远不会改变。”徐锡麟微笑着道。

民族的融合,只在于哪个民族人多,哪个民族拥有更根深蒂固的文明和传统。人数少,文明根基浅薄的那些民族,会自然而然的靠拢人数多,文明久远的民族。

华夏几千年来证明了这一点,融合了大量的民族,现在,是在澳大利亚证明这一点的时候了。

1913年初,澳大利亚正式成为华国的又一个省份,华夏子民得到了至关重要的768w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

因为这768w平方公里附近,没有任何敌人。

……

杭州。

“姐姐,为什么要发动这么多人去蒙古啊。”胡灵嘉问道。

胡灵珊下了旨意,许下好处,发动北方人口迁移到蒙古,这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没什么意义。

有了化肥,粮食增产,足以让当地的百姓自给自足,再也不会发生饿死的事情了,而且,就算要开荒,在中原开荒就好,中原有的是荒地荒山,去蒙古开荒,就算土地合适,能种出粮食来,也是多此一举,得不偿失。

要是为了给华俄战争建立后勤基地,还不如在蒙古畜牧,更简单些,运送中原的粮食到蒙古,也比等待地里长出庄稼,要快速些。

“别看蒙古三盟(土盟、车盟、扎盟)的王公老实的听朕的旨意,跪在地上对朕磕头,可是,他们心里其实打着算盘呢。

现在向朕磕几个头,给足了朕面子,以后每年向朕进贡几匹马,几百头羊,他们就依然是蒙古的土皇帝,蒙古依然是蒙古人的蒙古。

大明是如此,满清是如此,到了朕的华朝,他们认为也是如此。

朕会让他们永远事实上割据?

朕把汉人派到蒙古去,就是要把蒙古变成汉人的蒙古。

朕只给蒙古王公两个选择,要么朕血洗蒙古,杀光2000w蒙古人,蒙古族灭,要么,就老老实实的永远给朕跪下。

朕对任何民族不含歧视,不含成见,天下太大,天下又太小,民族融合,包容各个民族,才是大势所趋。

把蒙古人包含进来,最好的办法,不是把他们迁移到内地,而是汉人迁移过去,几代人后,就再也不分彼此了。”

地区闹独立,就是因为民族太单一,要是汉人占了多数,怎么闹,满人就是例子,融合在汉人中的满人,就没见闹腾的。

“而且,朕也想知道,中原的人口稀薄了,很多朕花了大力气都无法推动的事情,是不是就会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了。”

……

“你真的愿意去蒙古?”男人又一次问道。

从河南去蒙古,路途遥远不说,人生地不熟的,只觉前途茫茫。

女人微笑:“有铁路啊,听说睡一觉,眼睛睁开,就到蒙古了。”

男人露出笑容,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怎么会愿意背井离乡。

“田地卖了吗?”女人关切的问道。

男人点头:“已经找好了买家,愿意出8两银子。”

这个数字很公道。

“够我们一家去蒙古熬上一段时间的了。”女人很满意,看着两个女儿,一个小子,在破旧的房子里到处的乱窜乱闹。

“朝廷说了,我们开的荒地,可以白送我们每个人5亩地,按人头,不分男女,超出的部分,可以低价卖给我们。

我们家就能有25亩地了。”

男人充满着憧憬,25亩地啊,这是有多大啊。

只有1亩多地,艰难的苟延残喘过日子的男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这么多的田地。

“现在知道女儿也能赚钱了吧。”女人忍不住道。

男人笑而不语,看两个女儿的眼神,却温柔了几分。

“只是,以后让你吃苦了。”男人温柔的对女人道,为了他能多几亩地,女人竟然愿意跟他去蒙古,真是个好女人。

女人也笑,男人不知道,不管男人愿不愿意,她都是要带着孩子们去蒙古的,哪怕合离,哪怕离家出走,也一定要去蒙古。

男人一直以为女人在娘家只有一个弟弟,他不知道,其实女人曾经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的。

都溺死了。

家里养不活女儿,都被爹娘溺死了。

女人每次想起这些事情,都觉得浑身发抖,不敢看自己的父母,更不敢看被父母当做宝的弟弟。

“我们华国早就没有溺死女婴的事了。”很多年前,华国还只有区区浙江一个省份的时候,女人偶尔在街上听见华国的商人,与人交谈。

“我们的皇上就是女人,敢溺死女婴的,全部杀全家的。”

听得人觉得女帝果然凶残,女人却想哭。

“而且在我们华国,女人也能赚钱啊,丝织厂用的都是女工,赚的银子也不少啊。”华国的商人道。

“是啊,女人能赚钱,就不用溺死女婴了。”本地的商人苦笑,仁义道德,父母亲情,在金钱和生存面前,不堪一击。

女人记住了华国的女帝。

终于,她的家乡也属于华国了,她顺利的生下了两个女儿,没有人敢提出溺死她的女儿。

“去蒙古,女人也能有田地分。”女人不时的对她认识的人说道。

朝廷说了,会在蒙古建立工厂,不种地也可以去工厂做工。

只要去了蒙古,她就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女儿,她的孙女,她的外孙女,被溺死。

为了皇上,女人一定会在蒙古努力的开荒,耕种,畜牧,或者进入工厂,一定会幸幸福福的生活下去。

……

“今天又买到了1亩多地。”周地主兴奋地笑。

“花了多少银子?”地主婆问。

“8两。”

“稍微有点贵。”地主婆皱眉,一般都是7两的。

“不赶紧买,会被人买走的。”周地主解释道。

“对,不差这1两银子了。”地主婆咬牙道。

算上之前收购的5亩多地,周地主一共收购了6亩多地,算上他家原有的8亩地,他家竟然有将近15亩地了。

周地主嘿嘿的笑,终于可以保证子孙后代不饿死了。

“还有多少银子?”地主婆问道。

周地主打开钱柜,里面还有大约50两银子,略微有点心疼,省吃俭用了几代人,才积攒下来的百两银子,竟然一下子没了一半。

“老东西,眼光放长远点。”地主婆嗤笑。

周地主点头,银子怎么比得上田地。

“你再给我做几个馒头,明天我再去交易所待着,看能不能多买几亩。”

“对,再多买点。”地主婆利索的开始做馒头。

只有小小的8亩地的大名鼎鼎的周地主,带着对明天还能买几亩地的美好梦想,沉沉的睡去。

半年后。

“米价又降低了。”周地主叹息。

这人都去了南洋,去了澳大利亚,去了蒙古,这留在本地吃粮食的人也少了,偏偏粮食的产量,因为用了化肥后,大大的提高了,这一减一增,粮食的价格就忽然大幅的下降了。

“别担心,县衙说了,皇上下旨,买米的价格随行就市,但朝廷会以去年的价格,到地里直接收购粮食,有多少收多少。”另一个地主安慰道。

“那就好。”周地主微笑着,其实他叹息,不是为了米价下跌,他就要亏钱。

周地主虽然已经有20亩地了,但他没有想过要把大米卖掉。

作为传统的地主,他更喜欢把大米储藏在仓库里,哪怕它发霉,也不愿意出售。

再没有比饥荒更恐怖的了。

田里间隙时候种的菜,种的经济作物,足够他的吃用了。

周地主叹息的是,米价低了,那些穷人也终于可以吃上口饱饭了。

另一个地主道:“我听说南方有人把田地全部卖给朝廷,拿了银子办工厂,赚的比种地多。”

“真的?”周地主问。

“是啊,雇佣些女工就行,用不着多少银钱,那些种田的长工,农闲的时候也能赚些贴补银子。”

“等我再攒够了钱,我也去开个工厂。”周地主道。

“好勒,我也要再攒些本钱,到时候拉周兄一起。”

“好,说定了。”

正文 118.国家利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3页  当前第2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4/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别跟我讲大道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