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丑姑传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天远大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97 KB   上传时间:2018-03-27 16:38:12

  周老爷虽然是个官身,但却是个买来的闲职。他并不管事,也不用天天去当差,一年里也不过是去点几次卯而已。京里有不少这样的闲职,皇帝清楚的很,只要这些人不太过分,也没人去问过这些事。

  但是就凭这个小闲职,周老爷居然也能经营出一方势力来,还能在京里活得有滋有味。倒是令皇帝对他高看了几眼,这次叫他来问话,也存了启用他的心思。

第163章 派人

  “这么说,皇帝都知道了咱家的事?”周夫人兴奋的说。

  “是的,皇上已经同意帮丑姑了。”周老爷点点头,疲惫的笑道。

  和皇帝说话,可不是件简单活啊,稍有不慎就可能人头落地呢,他的心七下八下都不知道上下了几个回合,简直快把他累死了。

  “太好,丑姑的毒能解了。”白大夫开心的叫道。

  “还不能高兴的太早,明天你和我进宫一趟,皇上要亲自过问此事。”周老爷又说。

  皇上虽然同意了派太医救治丑姑,但是周老爷又不懂□□,只是复述了白大夫的话,太医们自然要和白大夫对话,才能更好的判断那毒究竟是何物。同时丑姑的父亲是何人,也由皇帝着人去查办了。

  “虽然我不想进宫去见什么皇帝,不过看在丑姑的面子就勉强走一趟吧。希望那些劳什子的太医能有些真本领。”白大夫连打了几个哈欠,扔下这句话就去睡觉了。

  他这段时间没日没夜的查找书籍,已经累得不行了,现在一听到了有人接手此事,立马什么也不管了,只想出去好好睡一大觉。

  第二天,等到下朝的时间到了,周老爷才带了白大夫进宫。

  皇帝早就叫来了两个最懂□□的太医过来,白大夫一说出此毒的性子,其中一名年长的太医就变了脸色。

  “如何?”皇帝把他的表情看得一清二楚,立马问道。

  “回皇上,此毒多年前曾为害过宫廷,后被先皇大肆清洗过一遍。下官还以为此毒早就消失了呢。”年长的太医说。他能知道此事,还是年少时听其父亲所说的。

  “这么说,此毒还有可能是由宫中流出去的啊。”皇帝也变了脸色,不由的怀疑起自己的后宫来。

  皇帝有了怀疑,自然立即就令人去调查此事。

  “你知道此毒的解法吗?”皇帝又问。

  “回皇上,下官不知,当年也不过是父亲偶尔提了一嘴。”年长的太医却摇了摇头,他根本就没见识过此等□□,当然父亲也是因为无意间的感叹才提到此事的。而且他当时也没有放在心上,根本就没多问几句。

  “说不定宫中会有记载。”皇帝想了想,又令人去查找了。既然与宫廷相关,事无大小都应该有记录才对。

  三天之后,皇帝果然就得到了当年有关此事的记载,只是此毒乃外邦传入的,本土并无人能制此毒,就更别谈有解药了。

  “这该如何是好?”众人全失望了。不知此□□的制法,又没有现存的解药,要想研制解药绝非易事。

  “那就派人去当年传入□□的地方去寻找吧。从源头上找,多少有些希望。”皇帝却不肯轻易放过,出动了不少人手专程去调查此事。

  很快的,白大夫就与皇帝派出去人一同走了。

  与此同时,皇帝也派了两个人与阿山出发前往姜吴村,皇帝想要先令人去亲自见识了二茬子高粱之后,才再作打算。他想让人先从宁二和丑姑那里学会如何种植二茬子高粱,而且不真正见识,他也不敢相信有这等好事。粮食对于朝庭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严令众人不能走露风声。

  于是,一个多月后,阿山带着两名装扮成宁家亲戚的男子又回来了。

  这两个人都是会种庄稼的好手,一人扮成是宁二的远房亲戚,年长是他的同族伯父,年轻的是伯父的儿子。两人是来投奔宁二的。这两人本来就是伯父与侄子的关系,扮成父子也一点儿也不违和。

  他们带着皇帝的口谕而来,宁二安排好了他们之后,非常欣喜的对丑姑说:“这下好了,皇帝出手,你的病可以治好了。”

  “我不是在做梦吧。皇帝真的知道了。”丑姑有些不敢相信的问宁二。本来他俩就是打算拿这个二茬子高粱去当筹码的,但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宁二比她想的多,而且以前与皇帝及当官的打的交道多,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可能是自己写的那封信直接被送到皇帝面前去了。一想到自己在这个地方时刻都有人监视着,并且现在又来了两个人与自己同吃同住,他心里多少有些不爽。只不过这些事,他也不想主丑姑知道,免得她也跟着不舒服。

  宁二捡开心的事情说:“咱们这回可得好好的弄二茬子高粱,让来人能好好回去交差。皇上一高兴,说不定就会重赏咱们呢。”

  “这么说,皇上并不是很相信咱们弄出了二茬子高粱呢。”丑姑一听他的话,就明白了来的两人是干什么的。他们不仅是来学技术的,也是来当监工的。如果不是真正搞出了二茬子高粱,这下子他俩麻烦大了呢。不过,丑姑也不在意皇帝的举动,因为他们已经成功过。

  果然,阿山私下也把事情的经过告之宁二和丑姑了,又说:“皇上恐怕还会有正式旨意下来的。那两个人也是专程来和你们一起种植二茬子高粱的。”

  那两人还带来了皇帝私下里给宁二与丑姑的赏赐,一人一百两银子。这么小的赏赐显然是因为皇帝并不太相信他俩。

  周老爷也猜到皇帝并不相信二茬子高粱之事,要不就是还没考虑好如何安排宁二。至于丑姑,他相信皇帝并不很在意。因为他把大部分的事情都推到宁二头上了,而没人会相信丑姑这样的小村姑会有多大的本领。毕竟宁二是个非常聪明的并且读过很多书的人,况且丑姑和宁二平时也确实把大部分的事情都推到宁二头上了。

  宁二现在又不能科考了,说他转移了目标专心搞起农事,也很正常。这二茬子高粱也许就是他在哪本书是瞧到的呢。不管怎么说,宁二这回又在前面给丑姑挡了大半的炮火。以至于皇帝对丑姑本人根本就没多大的兴趣。

  拿着得到的一百两赏银,丑姑有些不相信的问宁二:“皇帝出手就这么小气。”

  她还以为皇帝一出手至少就是千两黄金呢,再不济给她赏个郡主什么的也行啊。至于宁二就更加可以给他个官当当了。哪里想到,皇帝总共就给他们俩人各一百两银子而已,其他的衣料首饰古玩笔墨纸砚居然一件都没有。

  宁二又是好笑又是好气,说:“别乱说啊。皇帝不是小气。皇帝不是帮你去找神医了吗?”

  他想的更多更远,他觉得皇帝还是在考量他和丑姑,也许还在怀疑他是不是真的与反贼有关,毕竟以前他只是个会读书的书生而已。可是,他现在却搞起了农事,皇帝怀疑他也很正常。不管怎样,皇帝同意帮丑姑治病,对他来说已是最大的好处了。这段日子,不止是丑姑提心吊胆的,他也一直担心着丑姑的身体。

  阿山对丑姑和宁二自然是说去找神医了,其实大家是去找解药了。因为现在,吴家和宁家人都只知道丑姑身体有问题,而没有人知道她是中毒了。

  丑姑了然的点点头,说:“我明白了,幸好咱们是真的搞成功了啊。”不然,他们还有可能落个欺君之罪,会被砍头呢。

  不管怎样,得了一百两银子,两人都还是很开心的。特别是宁二,最近手头非常紧张,姜春花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了,他也开始着手准备了。毕竟宁家没有妇人,他又是没经过此事的人,柱子又是个小孩子心性,所以老爷子天天都是又喜又愁的,生怕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弄得他也跟着紧张起来了。

  “我要去请个妥当的稳婆先在家里住下来,然后再找个会照顾妇人生产坐月子的大婶子来专门照顾春花姐。”宁二说。

  “稳婆只怕要去找宋东家问问,多少有些会医术的才好,妇人生产可是件很凶险的事情呢。”丑姑赞同的说。现代人生产都还会时不时的有出事的呢,何况古人呢。

  “好啊,我明天就去问,如果能通过宋东家找个懂医术的稳婆来是最好不过了。”宁二计算着自己刚得到的一百两银子,很是怀疑根本就不够花呢。

  幸好他的假大伯与假大堂兄是来做任务的,人家还自带了花费,一来就上交了生活费各人十两银子。这两人可是要在宁家吃喝拉撒半年时间呢。所以宁二收这二十两银子也收的一点儿也不心虚。

  “稳婆好找,会煮饭会照顾人的婶子恐怕还不好找呢。”丑姑又说。

  宁家也是一大家子人,女人就姜春花一人,大男人却有五口,光是做饭都是个不小的活儿了。其实她有点想让吴氏去照顾姜春花,帮宁家人煮饭,但是一想到吴氏与宁家的关系,又觉得不太好。孙婆婆吧,又根本就不会煮饭。宁家村和姜吴村的人,又都是些普通村妇,个个都只会煮家里的一锅乱炖的大锅饭,美味是算不上的。

  大家吃惯了好吃的,再吃这种猪食一样的饭菜可没人乐意。何况家里还有两个当官的呢。那两位大老远的跑来乡里跟着种田,也不能让人家天天跟着吃猪食吧。

  “你还别说,真的很烦呢。”宁二也苦恼的说。

  宁家最近依旧是姜春花在煮饭,毕竟她厨艺好,而且她又爱干活,但以前就家里四口人吃,还大家经常和吴家一起吃了,她的劳动量并不大。但现在不同了,她得每天规规矩矩的三餐四饭的安置那两个假亲戚啊。菜要多煮两个,饭要弄得精细些,一天下来,她的劳动量也增加了不少。再加上她身子日益沉重,众人哪里舍得让她受苦啊。

  “这样吧,反正那两人也是来干活,干脆让他们搬到田边小屋去住,我每天过去煮饭给他们吃。春花姐暂时先煮你们一家人的饭食,就是你和柱子也可以到田边来一起吃饭。还是一齐请宋东家帮着在县里雇个有经验的婶子来,既然帮着照顾春花姐又能煮饭。”丑姑提了个意见。反正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大家去年也是这样聚集在田边吃饭的。

  “就先这样着吧。我去和他们说说。”宁二同意了,因为雇人也没那么快,一说就有适合的人来,总得先打几天乱战才行。他现在只希望来的两个人是好说话的人。不然,接下来的日子可有得烦了。

第164章 融入

  宁二和丑姑商量妥当后,回来就宁对自己的假伯父与假堂兄提了让他们搬到田边去住的话,假伯父爽快的说:“好啊,住哪里不是住啊。咱们是来干活的,也不是来享福的。”

  “其实那边的小屋什么东西都齐备,条件也不差。春播秋收时,我们也一样在田边住。”宁二笑道。

  “那就更好了。往后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我们两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官,你也不用担心得罪了我们。”假堂兄是个爽快人,说话也直接。

  实际上他们叔侄俩也觉得和宁二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太好,毕竟宁家只有一个女人,还是个怀着身子的大肚婆,要多照顾他们两人,也十分累。他俩两人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安的,再说了,他们还身负重任而来,所以他们一点儿也不想与宁二有什么矛盾,只希望能顺顺当当的早日完成任务。

  而且在他们眼里,宁二是个文弱书生,丑姑又是个半大孩子。这样的两个人,居然能捣鼓出二茬子高粱,既令他们俩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又还带着怀疑。说实话,他们家世代研究农事,还真不太相信有人能种出二茬子高粱。

  所以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在这里耗很久的准备,因此,他们早就在打算自己单独住自己弄饭吃呢。宁二现在还能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他们心里已经觉得很幸运了。

  再加上,宁家和吴家的几口人,都是些老弱妇幼,唯一的青壮年宁二是个文弱书生,柱子是个半傻子,姜春花还是个有孕的妇人。显然这些人也不可能生出什么事来,他们也不用担心这担心那的。

  宁二松了口气,又笑道:“我和丑姑弄出这个二茬子高粱也是凑巧了。第一年是因为没功夫挖掉收割后的高粱桩子,就直接让它们留在地里了。没想到它们自己又发芽长出来了。丑姑就说干脆让它们长大些,可以给马和驴子吃点青料。哪里想到有几棵高粱居然长得十分好,最后还开花结果了,只是因为天气冷,我们也没有管它们,高粱没长大就冻死了。不过,见高粱还能这样生长,我们就留了个心,第二年,又试了,这不,连续试了三年,去年才真正成功了,收了些高粱。”

  一听到他们连续试了三年,两人对他的能弄出二茬子高粱的事又添了几分相信,并且心里都有了点谱。

  “这么说,今年我们参与的会是第四年了。”伯父说。

  “是啊。你们去田里看过就会知道。你们先把自己的东西收一收,我带你们过去。”宁二又说,他也希望这两人能早点回去交差。不然,有麻烦的总是宁家和吴家。

  两人自然很愿意,很快就收拾好自己的随身行李,跟着宁二往田里去了。

  因为他们来的稍微迟了点,宁二和丑姑培育出的高粱苗已经长大了,正在移植呢。

  “哎,你们种的挺早的啊。都这么大的苗子了。”伯父惊讶的看着这绿油油的高粱苗,问。

  “是啊,我们年年都种的早啊。而且我们的育种方法也和别人不同,所以我们种的高粱产量比较高。”宁二自豪的说。

  两人听他这么一说,不由的点了点头,说:“这些苗子确实不错。别人家的苗子刚出土,你们家的就这么大了,收割时也应该会提前吧。”

  宁二点点头,说:“是啊。我们能提前二十天左右收割。”

  两人在心里算计了一下,不约而同的都记下了这句话。

  宁二自顾自的打开门,说:“这房子虽比不上我家,住人的也不错,收拾的也很干净。你们看看,谁住里间谁住外间?”

  年老的说:“我住外间吧。”

  “往那边去就是河,用水很方便的。桥对岸的那块田也是我家和吴家的。我们两家也就这两块田。”宁二又指了指不远处的河,及河对岸的一块田。

  “不错啊,这么大两块田,你们两家也算是富裕户呢。”年老者打趣道。

  “富裕就算不上,高粱田才买下来两年,那块田才种了一年呢。以前我们靠打猎维生的,现在勉强可以靠这两块田糊口了,比里村里的其他人来说,是宽裕了些。”宁二笑道。

  这可是实话,要不是因为丑姑有个舅舅,就靠他俩打猎,哪里置办得起这么多田啊。而且他还是借了丑姑的银子呢,拿到了一百两才刚刚还清。要说他们是富裕户,还差得远呢。

  “你们经常要去打猎?”年轻的男人好奇的问。他们叔侄俩并不清楚宁家的底细,又见到整条村子都穷得很,还真以为宁家是个富户呢。

  “是啊,不打猎光靠种这几亩田,最多就能糊个口,还不能顿顿吃得饱。所以,我们不仅打猎,还种菜,养猪,养鸡鸭,这样日子才能有点富余。”宁二答。

  “哎哟,你们才几个人啊,这么活干得过来吗?”年轻人不太相信的问。

  “别人都歇着,我们哪里敢歇啊,想要多点收入,就只能拼命多干些活喽。”宁二淡淡的说。

  “辛苦了,辛苦了,难怪人家说饿不死勤快人呢。”年老者连忙笑道。

  “村里大家伙都穷,不多想着活干,连肚子都填不饱啊。”宁二苦笑道。

  “嗨,你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呢。只等我们去交了差事,还愁什么?”年老者安抚道。

  “瞧您说的,您以前听说过宁家吗?”宁二摇了摇头,问。

  前程他是没想过的,这一生能平安过完就不错了。他只希望在有生之日能报个仇。那个害了宁家的混蛋,他一想起,就恨不是吃那人的肉喝那人的血。

  “宁家?”年轻人接过话题,沉吟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道:“你就是因xx谋反而被连累了九族的宁家人?”

  “是啊。你们说我还有什么前程,皇帝能饶我一命,已是网开一面了。”宁二说,语气里不由自主的带上了悲伤。

  这下子两个人都不好说什么了,年老者连忙岔开话题,说:“你们这里还种了不少菜啊,我去菜地里看看。”

  “是种了菜,我们经常在这里吃住,从家里带菜来也不方便,就干脆在这边也种了菜,并且还在这里养了鸡和鹅呢。”宁二笑笑,也跟着转移了话题。

  “哎哟,不错啊。在这里养鸡养鹅,都不用你们管什么,它们自己就能吃个肚子圆,给你们下蛋吃。”年老者也笑了起来。

  三个人又七扯八拉的互相打探了一下家底。宁二是没什么可说的,但凡在京里当官的人,都听说过宁家。不过这两个却不是从京里来的,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从一个宁二都不知道的地方弄来两个专门管农事的小官员。所以,人家说了自己家的事,对他也没什么帮助。

  只知道这两人姓刘,是一家子,刘家连着几代人都是事农的小官吏。不过,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种田了,可见皇帝在挑人时也是精挑细选,才定下这两人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8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丑姑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