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太后的这些年!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瑟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8 KB   上传时间:2018-03-28 16:30:37

  ☆、第四十三章

  这些惯会耍嘴皮子的嘴炮屁股一撅, 魏忠贤不用闻就知道他们拉什么味道的SHI。知道他们并不想让杨令月登上后位, 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阻止朱由校废后。当然就算他们真同意朱由校废后了,到最后估计也不是杨令月,而且鉴于张令月本人认为皇后没啥好当的、打算母凭子贵坐上太后的位置, 魏忠贤也就冷眼看着他们瞎折腾。等觉得火候差不多时,才假惺惺的开口:

  “为辩文康伯没有与大臣私交过密、一起密谋策划传播谣言,微臣建议让文康伯迁回开封府居住。”

  朱由校也被那群言官逼烦了,他人也杀了,庭杖也打了,可这样一来,那群喜欢玩死荐的言官反而更来劲,见天就在宫门那表演撞墙的戏码, 惹得宫门口这几天都快成了菜市口, 天天都有人围在那热闹。

  玛得,不是一个个讲究名声吗, 怎么这个时候就不要脸面了呢。搞不清楚这堆人脑部结构的朱由校实在烦了,懒得再浪费时间跟他们纠缠,不就是想保住张氏的皇后之位吗。得, 朕不废张氏了行不。

  虽说妥协了, 但就让朱由校就此放过张皇后那是不可能的。正在想招儿收拾张皇后一顿的朱由校一听魏忠贤如此建议, 眼睛蓦然一亮:

  “魏爱卿所言甚是。犯下如此错误,张国丈的确不能再待在京师。魏爱卿拟旨,着张国丈即日起立刻,滚、咳...离开京城, 回开封去。”

  于是正在为张皇后复宠而努力的张国纪就被他的皇帝女婿,这么给赶回了河南老家。张国纪带着一家子灰溜溜的离开京师后,张皇后就跟抽了精气神儿似的,再也生不起斗志。

  张皇后为了向朱由校表明自己诚心悔过,张皇后竟然在坤宁宫布置了一间佛堂,每日吃斋念佛,穿着素净、素打扮,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人前。至于与她亲近的良妃,也在她心死安静礼佛后,也随之沉寂。

  不过良妃这样,并不代表杨令月会放过她。当初关于朱淑娖是灾星的谣言四起时,虽说认定张皇后从中插了一手,但就凭越来越没有脑子的张皇后怕是不会想到这种一不小心就能将她们母女俩一起送进冷宫的谣言来对付自己。

  杨令月有所怀疑,自然便让了自己身边这位擅长情报工作,隶属于东厂人员的冬果去好好的查查良妃。果不其然,虽然良妃做得十分隐秘,并没有线索直接表明就是良妃主使的,但也没有表明良妃是无辜的。

  前去调查的冬果说良妃心机深沉不可不防,杨令月也认为如此,所以就依了冬果的提议,趁此机会将良妃送进了冷宫,让她待在那儿了此残生。

  当然良妃并没有在冷宫住很久,当天启七年朱由校去世,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杨令月携幼子荣登大宝,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冷宫。大火之后,住于冷宫的良妃不知所踪,直到多年后,大明和欧洲各国通商,已经还政于儿子的杨令月才再一次见到良妃......

  当然这是后事暂且不表,咱们接着说天启年间的事。天启四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席卷了大半省份的地震就不提了。天启四年七月时,天降大暴雨。这场暴雨持续多日,终于雨停之时,水流量涨了三倍有余的黄河竟然在经由徐州魁山堤决口。汹涌翻腾的黄河水淹没了整个灌州城,城中水深高时竟然可达一丈三尺。

  徐州大部分被水淹没后,京师收到消息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一收到这个消息,执掌朝政的魏忠贤一边下令让徐州官员安置流民,赈济灾民。一边向朱由校请示减免徐州今年的赋税。

  按说这种减轻老百姓负担的举措应该会没有人反对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魏忠贤此举动了大明官员们的利益,居然一个个说国库不丰,不能减免赋税不说,反而提议加税来填满因为赈灾而空虚的国库。

  此时朱由校因为不耐烦处理国事,早已像甩包袱似的将朱笔代批的权利下放给了身受他信任的魏忠贤。

  魏忠贤出身乡野,自小也是受过穷的。如今权利极度膨胀的他,根本就看不惯这群大多出生乡绅巨贾的大臣们。于是借着‘不顾百姓死活,妄为人臣’的理由,再次开始大规模清洗官场。因为在魏忠贤看来,相对各党畅所欲言,还是自己的一言堂更好一点。

  一时之间,菜市口血流成河,大臣们都被魏忠贤再次展现的狠辣,惊如鸟雀。大臣们本想直荐圣上说魏忠贤残害忠良的,但身为皇帝的朱由校早就不耐烦听他们耍嘴皮子,直接面都不见的躲在乾清宫做他的木工活。如此一二,叫嚣着国有佞臣,国将不国的大臣们只得带着悲愤,默认了魏忠贤紧接着颁布的关于减免徐州一地赋税的旨意。

  这群出生乡绅巨贾之家大臣们闹出的事传到后宫里,搬回了翊坤宫,正让秋去喂宝儿公主吃蛋羹的杨令月眼中闪过错愕。

  这些家伙们的脑子里装的是豆渣吗,这种时候不减免赋税,反而一个劲的让增加赋税,这是眼见辽东局势正好,大明驻守在那儿的军队、几次都将发起侵略的后金八旗军队打回了盛京老家,所以就变着花样儿支敌?

  想起历史上崇祯爷执政时期,那群天天念叨为国为民的士大夫们也干过对灾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他们哄骗崇祯爷废除了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工商税、海税不说,还派军队去贫乱交加的西北旱灾区加赋、征税。这些事一想起来,杨令月就整个人不好了。

  尼玛一个个在那侃侃大话,战争打胜了说浪费国家钱,打败了就闹着皇帝治罪问斩,看似忠心不二,实际上却是蛀虫一只,只要想想,杨令月就觉得魏忠贤此次大清洗做得好。对付这种欺软怕硬、靠吸食老百姓血液肥自己腰包的国家蛀虫,就该这么办!

  “告诉魏公公一声,如果赈灾缺银子的话,直接就找夏时就成,托他给的八十万两银子的福,本宫那商社可算日进斗金。”

  冬果在一旁笑了,赶紧说道:“奴婢会告诉魏公公的,魏公公一听准十分高兴。”

  又说了一会儿话,待杨令月抱着吃完蛋羹的宝儿公主,领着一大票伺候的宫女太监、浩浩荡荡去了乾清宫后,冬果便去了东厂见魏忠贤。果真如她所说,当魏忠贤听到杨令月让他随意从夏时那支取银钱时,那是十分的高兴,当着冬果的面就笑眯眯的道:

  “这丫头,咱家真没白疼她。”

  处理国事,魏忠贤那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就算不用杨令月这一两年来赚的银子,他也能想到办法凑齐赈灾所需的银钱。只不过杨令月这一番心意,还是让魏忠贤颇为受用。

  “二公主已经半岁多了,娘娘也是时候好好想想法子争取再怀一胎,一举夺男了。”不然没有皇子傍身,他总觉得现在的权利就像镜中花、水中月,就怕到头来一场空。

  魏忠贤所想算是正中,历史上任容妃所生三皇子死了,朱由校死了,他的所有努力不都是成了一场空吗,到头来留了千古骂名,所有努力、所有利国利民之策全都付之东流,成了东林党崛起的垫脚石。

  “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娘娘说了子嗣之事全凭借天意,不可着急。”说到此处,冬果却是话锋一转,有些犹豫的道:“近日娘娘总觉得身体困乏,容易犯困,奴婢猜想,娘娘是不是又有了。”

  魏忠贤一听这话,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只不过由于最近局势有点复杂,他又忙于国事,暂时无暇顾及后宫,而客巴巴行事又过于阴狠,如今怕是除了杨令月所在的翊坤宫不怕她外,其他宫里那是比避如毒蝎。

  想了想,魏忠贤并没有让冬果回去请太医给杨令月把脉,而是让东厂一位精通医术的太监跟着冬果回了翊坤宫,由他给杨令月把脉。

  冬果领着人回了翊坤宫时,带着宝儿公主跑去乾清宫献殷勤的杨令月刚好率领一长串伺候的人回来。而杨令月看到这位据说精通医术,尤其擅长妇科的林公公时,很是诧异,忙说道:“这是魏公公的人?”

  冬果点点头,也没细说,便让林公公为杨令月把脉。杨令月根本没有往自己可能又怀孕了那方面去想,只以为冬果说了自己最近容易犯困,魏忠贤出于担忧,便叫了东厂的来。

  这位林公公大约三十左右,标准的面无胡须,皮肤白皙就跟女人一样。他捏着杨令月的手,蹙眉思索间,还不忘微微翘起尾指。

  “娘娘这是有喜了。”

  林公公放开杨令月的手,眉开眼笑的恭喜道。

  杨令月一听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是有有了。不过想到历史上任容妃所出的三皇子就是天启五年出生的,而如今已是天启年八月,倒也不再觉得不可思议,让春来给林公公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并叫冬果送林公公回东厂。

  林公公走后,春来和秋去都喜笑颜开的陪着杨令月说话。其中相对要话少一点的秋去一脸沉凝的道:“娘娘,为何魏公公不让冬果直接去请太医,而是让林公公来为娘娘把脉?”

  春来在一旁插嘴道:“因为林公公擅长妇科呗。”

  “我觉得不是…”秋去摇着脑袋,看向了杨令月:“娘娘你觉得呢!”

  “魏公公如今怕是不怎么放心太医了吧!”就算是被他们买通的太医院院正也一样。杨令月皱眉思索,鉴于杨令月并不是很明白政治那玩意儿,所以想了许久,杨令月仍然没想明白。无奈她只得叮嘱春、秋、冬三妞护紧了翊坤宫,不要让她怀孕之事泄露出去。

  “至于万岁爷那儿也一样,等本宫三月过后胎稳了再说吧!”

作者有话要说:  那啥,今儿早上一打字就死机,折腾了一上午才勉强弄好,下午要去电脑城给笔记本加内存条,如果回来得晚,那么今天就只有一更了~~o(╥﹏╥)o,请亲们见谅!

  ☆、第四十四章

  春、秋、冬三妞的能力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说不让消息泄露, 还真的一点也没有泄露,至少等杨令月坐稳了胎,腹中胎儿三个多月后, 表演了一出闻鱼腥干呕的戏码,才经由惊喜的朱由校的口中传遍整后宫。

  此时由于朱由校已经不理国事,甩手掌柜似的将事情全甩给了魏忠贤处理。而魏忠贤为了自己下的政令能顺利实施,大肆排除异己,不知不觉间,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的言语越传越烈,到最后‘九千岁’的称呼就安在了魏忠贤头上。

  当然依魏忠贤以及杨令月的性格,是不会在意这样的名头的。再者说了, 杨令月这妞的头上不是也有祸国奸妃的名头吗, 所以当这个称呼由冬果入自己耳时,杨令月一笑了之。

  到了天启五年正月, 后金八旗精兵再次在□□哈赤的领导下,进攻旅顺。旅顺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境内的旅顺港乃是举世闻名的不冻港, 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哈挥兵进攻旅顺,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时驻守旅顺是都指挥使司朱国昌。战时发生后,都指挥使司朱国昌以及游击将军张盘接连战死,正当旅顺危及时,辽东经略熊廷弼及时率兵赶到, 及时保全了旅顺。

  要知道自从明达到了辽东,魏忠贤那是唯恐明达吃了苦,饷银从不拖欠不说,还常常运送各种物资、精良的器械到辽东,让镇守在那儿的士兵差点从头武装到了脚。惹得直性子的熊廷弼不止一次叫嚷,改姓魏真不错。

  □□哈赤志在夺取旅顺,而熊廷弼志在守住旅顺,双方相遇,便打得不可开交。由于此时辽东将士的装备远甚于历史,又无断粮饷的危险,战斗力那是大幅度的上升,至少交战时、打几下丢下武器就跑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当然这也有熊廷弼部下纪律严明的关系。

  虽说八旗精兵悍勇,有‘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但大明将士装备精良,且又有火器助阵,再加之在守城方面占据地利,一时之间战时胶合起来。

  战争中明达同志并没有出现,他率领偏师,在旅顺千里范围之类驱散百姓,肃清壁野,坚决不给后金八旗精兵任何口粮。历史上游牧民族攻打边陲城市,从来都是不带、或带少量的口粮,讲究就地补充,没了抢就是。□□哈赤攻占旅顺,虽说听从范文程的建议,随军带了大量牛羊作口粮,但算起来仅仅只够八旗精兵半月口粮罢了。一旦战事僵持,口粮不足时,八旗精兵必然会在旅顺附近烧杀抢掠,明达如此做,除了让他们饿肚子外,更侧面打击了士气。

  不过明达带领一支偏师完成这些后,并没有回旅顺参加战斗,而是一路疾行,爬山涉水的去了盛京。到达盛京后,明达所率领的这支偏师,四处捣蛋放火,不止烧毁了□□哈赤刚刚才修建好、布置得美轮美奂的皇宫,还找到粮仓的所在位置,将存放在那儿的粮食烧得一干二净。虽然撤退时、因为留守郡王、贝勒阿哥们攻击,损失了不少的人马,但到底解气。

  明达一行人沿着原路返回,到达旅顺时战争已经结束。□□哈赤原本打算一鼓作气拿下旅顺,进而海上威胁京津,所以只带了够八旗精兵半月的口粮。没想到战争一打响,先是都指挥使司朱国昌带领将士死战,成功拖延到了熊廷弼带军支援。这一僵持就是十来天过去。

  □□哈赤一见如此,忙叫了他新收的好奴才范文程来商议该怎么办。范文程此人一肚子坏水,眼骨碌一转,就想到了一个坏主意。

  “主子可以抓来周围的百姓打头阵,辽东巡抚此人爱名如子,想来是不会眼看着老百姓死在自己面前。”

  不得不出范文程此言正中□□哈赤所想,□□哈赤当即就派出一支八旗精兵,前往旅顺周边抓捕百姓,顺便抢劫。

  这支八旗精兵一出驻扎的营帐当即就傻了眼,骑马奔驰了几百里路,村庄也遇到了好几个,但都没有人烟不说,茅草屋里更是连一颗粮食也没有。到天黑时,又饿又累的他们只能灰溜溜的回了营地,向□□哈赤报告这一情况。

  “肃清壁野,熊蛮子真狠啊!”范文程感叹了一句,随即跪倒在地,如同一只哈巴狗一样儿,献媚的说道。

  “主子爷,奴才料定旅顺一带附近的村落都已然没了人烟,这仗怕是会变得更加艰难。主子爷您说是不是……”

  范文程撤军两字还未出口,就被□□哈赤挥手打断:“再打几日吧。咱们八旗儿郎都是巴图鲁,要是连窝囊的明军都打赢,算什么回事。朕料定不出几日明军必败无疑。传朕口谕,待打下旅顺之日,八旗儿郎纵情三日,鸡犬不留。”

  这是要屠城的意思?

  范文程倒吸一口气,却闭紧嘴巴,一句话不说的去传了命令。

  此时已经快要断炊,八旗精兵们也没分旗营,全都聚在一起,端着一碗加了野菜的肉汤在喝。当范文程带来屠城的命令后,他们全都兴奋了。不用范文程说些为主子爷为大清、冠冕堂皇的话,就自发的加快吃饭的速度,然后如同狼崽子一样嗷嗷叫唤扑向了已经变得血迹斑斑,半塌的城墙冲去。

  随着八旗精兵扛着巨大的圆木、云梯攻城,站在城墙上的大明将士们也赶紧将不断翻滚的沸水、巨石块从城墙上推下。

  随着地上的尸体越推越高,与将士一起用刀砍云梯、不幸被射中胳膊的熊廷弼被亲卫架着远离了城墙。熊廷弼眺望远方,入耳皆是将士们的喊杀声,忍不住念叨跑到盛京放火的明达。

  “也不知道明达这小子跑哪了。有他在,辽东才真的算是无忧啊!”

  当然,熊廷弼这话并不是说明达的战斗力,而是指他的身份。虽说他和魏忠贤的真正关系并没有公开,但就凭他如今姓魏,只要他待在辽东一天,现在执掌朝政的九千岁魏忠贤就不会断了辽东的供应。

  “哎,你们说,这臭小子跑哪儿去了,不会是迷路了吧!”熊廷弼转头问紧跟着他的亲卫道。

  “瞧大人你说的,明哥儿没那么蠢。”一位个子不高,脸上有一道从眼角到鼻梁、长长的刀疤,颇有几分凶狠味道的亲卫,笑嘻嘻的回答:“说不定,明哥儿是遇到了熊瞎子,打猎去了。”

  显然这位亲卫是个兵油子,那说出来的话让别号熊蛮子的熊廷弼忍不住笑骂道:“滚,你他妈是不是忘了劳资姓什么了,打熊瞎子我打你大爷。再说了谁他妈打猎打这么多天,还玩起了失踪。哎,别说那臭小子别是赶路去了盛京,抄鞑子的老家去了。”

  “大人,别说,明小子说不定就是跑到盛京去了。前段时间我们在一起还唠叨,有能力一定跑到盛京抢他奶奶的。”

  就在熊廷弼和亲卫们忘了地点,聊天聊得热火朝天之时,留守盛京的皇太极所派报信的士兵正骑着高头骏马,一路昼夜不停,往旅顺赶来。

  报信的士兵顺利的将盛京被毁的消息亲传到了□□哈赤的耳朵里,□□哈赤一听怒气攻心报信的士兵顺利的将盛京被毁的消息亲传到了□□哈赤的耳朵里,□□哈赤一听怒气攻心,当场就杀了这报信的小兵。随□□哈赤出征的阿哥们义愤填膺,其中已获封贝勒的多尔衮更是出例请求出战。

  “汗阿玛,如今明守军已经筋疲力尽,再攻打一次定能顺利拿下旅顺。孩儿不才,愿替汗阿玛上阵杀敌,报盛京劫烧之仇。”

  “你之心意朕明白,朕心甚悦。只是粮草不足久攻不下,盛京又遭明贼偷袭,如此看来,旅顺实不可多待。传朕命令,即日起营回(胜)京。此等仇恨会有机会报的。”

  才修建好的盛京皇宫被毁,□□哈赤的整颗心都在滴血,恨不得将熊廷弼这熊蛮子给生吞活剥了。他说会有机会报仇的,的确是这样。□□哈赤打算回盛京之后,就让范文程加快收买明臣的速度。熊廷弼此人他定要让其被斩西市,传首九边,才能泄心头之恨。

  不多日,□□哈赤因为盛京之难以及缺少粮草,不得不撤兵返回。经过一个多月艰难的守城之战,大明将士成功的保住了旅顺。此等大捷传回京师后,满朝文武无不欢喜异常,对于魏忠贤提出对镇辽守军论功行赏之事,也再无反对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o)

  ☆、第四十五章

  于是魏忠贤跟朱由校报备一声后, 旅顺保卫战没过多久, 关于镇守辽东将士的封赏就很快下来。其中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的熊廷弼算是彻底的坐稳了辽东经略的位置。至于袁可立则卸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之职,回京继职, 接他位置之人则是历史上本该是成为辽东巡抚的王化贞,显然是魏忠贤一系的明达,则以弱冠之年正式取代王化贞成了新一任辽东巡抚。

  除此三位,其他将士也各有封赏,不是升了一官半职,就是赏了钱财,其中来自宫中的私人‘赏赐’更是让无意中撞见的熊廷弼眼红极了。

  “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啊!臭小子,你那位皇贵妃姐姐对你可真是好啊, 劳资年轻时怎么没有这么一个姐姐, 要是有的话,劳资以前也不用过得那么憋屈了。”

  显然咱们的熊蛮子是想起了之前被夺了官职之事, 当着明达的面就酸言酸语外加羡慕嫉妒的看着传说中可以先斩后奏的尙方宝剑。

  明达也是知道熊蛮子的脾气,知道他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什么恶意, 当下就憨厚一笑, 很耿直的道:“姐姐是怕小子受欺负, 所以才特意通魏公公之手将尙方宝剑送了来。”

  马德,这是故意显摆?

  熊廷弼瞬间没了好气,恨恨的瞪了内里黑的明达一眼,提醒道:“将东西收好别露了, 关键时候或许要靠他来扭转局势。”

  作为在官场上起起伏伏的老油条,熊廷弼虽说个性刚直,脾气上来了连皇帝都敢顶,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政治敏锐度的。宫中那位杨皇贵妃不是大张旗鼓,而是悄悄地送,多多少少让熊廷弼有些警觉。直觉就猜测此事大捷,京师那群善于脑补的官老爷不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吧。

  讲真,自从张鹤鸣那逼说他打仗纯粹浪费国库银两后,熊廷弼就对那些脑满肥肠、只会之乎者也,圣人云的家伙没了好感!尼玛就知道一天到晚瞎BB,说什么杀戮过重有违天和,有本事自个跑到鞑子首领那以孔夫子的名义要求不要玩侵略啊。只要那个鞑子首领不时不时的骚扰一下辽东,谁没事一天到晚杀人啊!

  熊廷弼翻了一个白眼,不再提这茬,而是转而说道:“劳资断定经过此役,那鞑子首领短时间内不会再举兵南下、攻打辽东,所以咱们师徒俩就有大把的机会布置兵力。明哥儿依你之见,小女婉悠如何……”

  这神转折……弄得明达一脸懵逼的望着熊廷弼,无声的问,师傅你在说啥?为啥我听不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太后的这些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