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太后的这些年!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瑟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8 KB   上传时间:2018-03-28 16:30:37

  施首辅眼皮子跳了跳,心中也有些感叹万千。你说二公主的性格跳脱也就罢了,为何三公主是个结巴呢!哎,这两位公主长大了,可都不怎么好挑驸马哦!

  不知怎么有点幸灾乐祸的施首辅咳了几声,便故意板着一张脸,训斥道:“陛下,两位公主乃是陛下的长姐,怎好私下如此诋毁呢!”

  “这话朕不止私下说啊,就连明面上,朕和说了不止一回!”话说,每每把朱淑娖和朱淑婒两个姐姐气得跳脚,朱慈燐这小混蛋都会心情很愉悦!所以朱慈燐一点也不在意施首辅的那副为人师表的臭模样,反而手托着腮帮,调侃道:“施太傅你不是适合摆这个样子,瞧瞧你脸皱起来,就跟烧糊了的烧饼一样,别提有多难看了!”

  施首辅:“……”

  先帝爷,这熊孩子真没救了,死爱钱不说还一点都不懂得尊师重道。

  烧糊了的烧饼,他板起脸来真有那么难看啊!

  施首辅勾起嘴巴,想来个微笑时,朱慈燐这熊孩子眼睛突然瞪大,用很不可思议的说道。“太傅,你还是别笑了,你看你一笑,就跟露陷了的肉包似的,全是肉皱子和肉馅,比刚才板着脸时还难看……不行了,朕要去御花园赏赏花,洗洗眼睛!”

  于是在施首辅哭笑不得的目光中,早就想逃学的朱慈燐果断的溜了。没了学生,这课自然是没法上了,施首辅只得叹息的挥手对着也开始坐立不安,想跑的戚嗣昌道:“去吧,好好陪陛下玩……”

  作为伴读,朱慈燐在哪,戚嗣昌自然也该在哪,所以听到施首辅这么说,他没有怎么犹豫,整个人就跟炮弹似的冲出了交泰殿,去御花园陪咱们眼睛‘受伤’需要花草清洗眼睛的朱慈燐小皇帝去了。

  这一幕自有人禀告给正在批阅奏折的杨太后听。杨太后一听,自家儿子又言语洗刷了一把施首辅,好笑之余不免对施首辅的好脾气、或者说聪明圆滑、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等内阁成员依次进殿议事时,杨太后倒是笑着给施首辅道了声歉。

  “皇帝劳烦施首辅费心了。”

  “太后娘娘言重了,教导陛下本是臣等本分,又何来费心一说!”施首辅笑容可掬的说道,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

  “哀家之所以召集你们,乃是因为顺天府府尹刘卿上了一份奏折。”杨太后让王体乾将奏折交给内阁成员传阅,等都一一看完后,才点着名问:“众卿有何异议!”

  “臣认为刘大人所言甚是,自先臣王守仁(巡)抚南赣时,行十家牌法以清“盗”源,其法甚约,其治甚广, 今日京师至三辅,所在戒严,通天下郡县皆有风鹤之警,征兵括饷殆无虚日,生民不得其所者十家而九,有司又不知所以抚循之,势必尽驱而为“盗”。此时,诚宜行保甲之法。臣谨仿先儒遗意辑为《保甲事宜》,且冠以□□《教民榜文》十条,总为一编,名《保民训要》。请皇上申饬,自五城御史,以至州县有司,各务著实遵行。”

  内阁次辅来宗道一阵咬文嚼字,将顺天府府尹刘宗周奏章内容背出一大段后,终于说出了正题。“臣附议刘大人所提议的行保甲法。”

  保甲法乃是王安石变法之一,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此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都或多或少见到了成效,但由于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更给百姓的生活造成的一些很不好的负面影响,最终被罢废!

  杨太后不知顺天府府尹刘宗周这个时候提复行保甲法是何用意,但显然杨太后是不愿意采用的。因此在来宗道附议后,杨太后看向了另一位内阁次辅徐光启,语气和蔼的问:“徐卿对此事可有异议!”

  “保甲法本意是“除盗”以及“与募兵相参”、 “省养兵财费”,臣认为如今商税来年递增,国库日渐充盈,根本无需为养兵财费担忧,且保甲法虽说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民不勘其扰,曾数次酿出民乱,因此臣认为保甲法不可复行!”

  “施卿之意?”杨太后笑着问施首辅。

  为人圆滑且在杨太后手下做事这么久,施凤来又如何听不出来杨太后隐晦的意思呢,无非是让他也提议反对。于是很会看眼色行事的施首辅顺着杨太后的意,也紧接徐光启后否决了行保甲法!而施凤来一开口,其余内阁次辅也看懂了行情,纷纷出言反对。于是历史上本该崇祯三年复行的保甲法并没有通过,也未能在全国实施起来。

  行保甲法被否决后,杨太后又将户部尚书毕自严单独呈上的奏折从案桌上堆得高高的奏折堆里抽出来,让内阁成员依次传阅!其中施首辅一瞧奏章内容,心就忍不住咯噔一跳。这毕自严是傻子吧,才刚当上户部尚书就来了这么一出!增田赋,呵呵哒,依太后娘娘恨不得再加收商税、减少农税的性格,会同意才怪!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今天停电,现在才断断续续写完o(╥﹏╥)o还是只有一更,请亲们见谅!

  ☆、第七十四章

  果不其然, 等内阁成员全都一一看过户部尚书毕自严所上奏的关于增田赋的奏折后, 杨太后勾勾唇,笑靥如花的道:“毕爱卿真是忧国忧民啊,国库日益充盈看不到, 反而说因度支大绌,要求增关税,捐公费。更有趣的事,毕爱卿上了折子后,咱们兵部尚书梁卿(梁廷栋)也紧跟着上折子说什么兵食不足,乃是民穷之故,皆因官贪。使官贪风息后,再加派田赋, 百姓才会同意。”

  杨太后将两本奏折甩了出来, 刚巧就砸到了认为毕自严说得很对的来宗道的身上。“哀家将折子扣下,本想让毕卿以及梁卿清醒清醒脑子, 没曾想折子扣了几天后,毕卿又上书奏请,每亩加三厘的税。啧啧, 哀家真没看出来, 原来毕卿还是忧国忧民的栋梁之才啊, 你说是不是施爱卿!”

  毕自严你这个蠢货。老夫就不该附议你当户部尚书的!

  施首辅心中暗骂了一句,面上却不得不带着一张苦瓜脸符合道:“太后娘娘所言甚是。臣也这么觉得。”

  这老狐狸……

  杨太后嗤笑一声,却也没揪着不放,而是重申道:“哀家说过, 加税可以,但只能加商税,农税是万万不可行的。”

  在场的内阁成员们别的不怕,就怕杨太后杀鸡儆猴,将炮口从毕傻子身上转移、对准他们,因此全都不敢搭腔… …

  见他们如此作态,杨太后也懒得再说他们,免得坏了心情。因此轻拿轻放,只下旨呵斥了毕自严、梁廷栋一番,命其闭门反省三月,也没撤了两人的尚书之职。

  加税之事不得了之后,杨太后又忙于清厘私征私派之事。而就在杨太后伤神劳碌之时,京师突然刮起了一股很奇异的旋风。当然这并不是指的自然灾害,而是指后金方面策划的反间计终于来了……

  泰昌三年六月初一的这天,御史接连上书奏言:蓟辽督师魏星私下与后金鞑子有秘密约定,所以才没有继续攻打宁锦防线,而是绕道从蒙古大漠、攻打龙井关等长城关口……

  杨太后收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奏折后,直接上朝时扣在了上书奏言的御史的脸上,开启嘲讽模式,毫不留情面的怼道。

  “你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本身人蠢。魏卿真要是与鞑子有秘密约定,当装作不知道鞑子兵会从龙井关等长城关口攻打,任由鞑子攻占遵化,直逼京师才对。怎么正常人都能理解的道理,从尔等口中说出来就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了。哀家在这倒要好好的问一问,尔等到底是不是汉家人。”

  可以说杨太后巧笑嫣然,但说出来的话却毒得不能再毒。杨太后虽没有明面上说上书奏言明达通敌的御史们投靠了后金鞑子,但在场的文武大臣没有不明白了,杨太后就是说上书奏言明达通敌的御史们全是奸贼!

  这种事,可不能沾染,一旦沾染上了,不止名声坏了还会祸及子孙、遗臭万年,因此让御史们感到绝望的一幕出现了,不管是平时与他们交好的,还是和他们关系不好的,都没有开腔,不止没有站出来说好话,就连落井下石者都没有……

  此时金銮殿上站得满满当当的文武大臣,就好似变成哑巴似的,全都置身于外,冷眼旁观杨太后露出杀意凛然的微笑,毫不留情的将一干参与弹劾者一起送往了昭狱……

  至于反间计的牵扯人魏星、也就是明达,则官运亨通,不止没有如后金鞑子那一泼人所想的那样遭受帝王的多疑、而饱受猜忌、甚至丢掉性命,反而更进一步控制了整个辽东地界……

  要知道明达这个哥儿虽说性格敦厚,但那只是面对认定的亲人罢了,在外人面前,他都是一副笑面虎的模样,高兴笑,不高兴也笑,就连气急也是笑得异常灿烂。就好比现在,他经由特殊渠道,得知鞑酋皇太极采取范文臣的提议实施反间计,而他则是头号目标时,也是笑得异常灿烂。

  “婉姐姐,你说这鞑酋以及他的狗奴才是不是傻,如此粗鄙的计谋也敢拿出来,当真朝中无聪明人看不出来吗!”

  “明弟莫非忘了当年父亲是因何下狱的,不也是朝中之人与鞑子一起里应外合,合谋诬陷吗。”已做人妇打扮、且生有一女的熊婉优笑语盈盈,落落大方的道。“计谋虽鄙,能用就成。其实如果目标不是你,而换了其他,焉知事情结果不会如鞑酋所愿!”

  “可惜对象是我,鞑酋注定会失望!”依他姐姐那极度护短的性格,即使他真的做出私通外寇之事,就算姐姐再怎么失望也不会杀他,最多拔了他所有的羽翼,让他失去所有权柄,留着性命做一个富家翁。

  明达晒然一笑,却是道。“当然对象不是我,而是他人,如此粗鄙浅薄的计谋,家姐也不会相信!”

  “娘娘自然是心胸宽广之辈,只是听说京师已然血流成河,一天之内不下百名大人被革去头上乌纱帽,下了昭狱……如此大动作会不会让鞑酋趁虚而入!”

  明达摆摆手,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后,却如小狐狸一样狡猾的说道。“之所以大张旗鼓,就是做给后金鞑酋以及主和派看看的,让二者、特别是后者好好的掂量掂量,别为了区区一点银子就妄送全家人的性命,当然要是他们自认为能避开无孔不入的厂卫又另当别论了!”

  “平常人又如何能避得了厂卫呢!”熊婉优叹了一口气,却是道:“反间计失败了,鞑酋那边却没什么消息传出,妾怀疑鞑酋、或者说那奸贼范文臣正憋着更大的招儿……夫君,你说鞑酋会不会再袭宁锦之地。”

  “鞑酋对我大明一直贼心不死,肯定会再袭边关。只是估计不会今年,而是来年。对了,婉姐姐如果有空,便带着柠儿进京一趟,一来贺娘娘千秋,二来也是让柠儿见见姑姑,认认曾祖父!”

  “妾知晓。”

  随着这场谈话过去,鞑子所实施的反间计一事算是告一段落,临近年关时,熊婉优带着小女魏柠,一路奔波,从辽东苦寒之地风尘仆仆的赶来了京师,以贺杨太后的千秋佳节。

  杨太后此生的生日是正月初三,每逢这个时候,杨太后都会亲自点一盏小灯放入湖水中,以祭奠自己死去的青春。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杨太后在幽静的瀛湖湖畔放了小灯后,稍微站了一会儿,便领着着一品浩命服饰的熊婉优、两人一起慢慢的御花园走着,至于才三岁的魏柠,则由朱淑娖、朱淑婒领着,窝在乾清宫中偏殿的暖阁里,解玉连环玩!

  “辽东苦寒,苦了你和明哥儿。”杨太后语气暖暖,笑容也暖暖的道:“此次进京,可曾去了魏府看望魏公!”

  “去了,只是奉圣夫人……”熊婉优面色闪过一丝凝重,压低声音对杨太后道:“看起来身体有些不爽利,魏公说奉圣夫人已病了多日,想来怕是时日不多了。”

  年前的时候,杨太后也曾出宫去魏府去看望魏忠贤和客巴巴,那时的客巴巴满面红光,一点也看不出生病的迹象,怎么现在……

  杨太后眼眸幽光一闪,却没有多在意,因为有魏忠贤在,不管客巴巴是不是真的病了,想来说是时日不多就活不了多久,杨太后也懒得去操那份闲心,去管那两口子的闲事。

  杨太后笑了一声,没有多问熊婉优这事,而是转而跟熊婉优交代一些对明达来说很重要的事。熊婉优皆用心记下,末了杨太后笑着道:

  “孙元化师从徐爱卿(徐光启),算得上世间少有的火炮专家,此去辽东,你可让明哥儿善用他,至于所耗损的费用,皆有本宫私库支取,不走国库。”

  也就是不过明路了……

  熊婉优了然一笑,认真回道:“娘娘放心好了,妾一切一五一十的转达夫君。”

  “你也不用太紧张,以平常心待之就成。”杨太后看了一下天色,发现已经月上柳梢头,便提议回乾清宫。熊婉优自然毫无异议,便随着杨太后回了乾清宫,一起用了丰盛的晚宴,这才由几个宫人领着回了杨太后特意拨给她住的储秀宫。

  一夜无梦。自一介臣妇之身入住储秀宫后、就有点谨言慎行的熊婉优早早地起了,换下昨晚参加宴会所穿的一品浩命服,换上素净淡雅的宫娤,淡抹腮红后,就去了乾清宫候着……

  “跟你说,你就当这儿是你的娘家,别那么拘谨,怎么又早来了,哀家又不缺你伺候。”杨太后是真心将熊婉优当成家人看待的,因此直来直往的说了熊婉优几句。

  熊婉优本是个爽朗大方的主儿,听杨太后有些不高兴,便笑着打趣道。“在辽东的时候,妾就是这个点起来的,让妾多睡妾反而浑身不舒坦,娘娘你就当妾过不了好日子吧。”

  “得了,哀家可不敢多说,免得明哥儿心疼!”同样穿的素净淡雅、却华丽得多的宫娤的杨太后笑了笑道。“咱们起早了,想来皇帝还有两个懒丫头都在睡呢!”

  “两位长公主是懒丫头,那妾的柠儿又懒成什么样啊!那丫头啊,仗着有爹爹宠着、护着,每每要日上三竿才会醒。再这么懒散下去,妾真怕她将来的夫家嫌弃!”

  “谁人可敢嫌弃大明郡主娘娘!”

  杨太后冷不丁的一声话语让熊婉优愕然的瞪大了眼睛,吃惊的望着杨太后。

  “娘娘,这……”

  “柠儿乃是本宫亲侄女,当得郡主。”杨太后拍着熊婉优的手,循循说道。“哀家知道大明不管是公主也好,郡主也好,他们的丈夫都不算很好。这点你就放心好了,哀家别的优点没有,就一点护短,只要哀家在,没人能欺得了他们,而且如果长平、昭仁以及柠儿的未来夫婿有真才实学,哀家和皇帝也会大胆的重用!所以婉优你相信哀家的话,就让哀家封柠儿一个郡主吧!”

  “妾又如何不信娘娘,当初如果不是娘娘的话,说不定家父早就屈死了,妾一家分崩离析,又如何能够好命的嫁给夫君呢!”熊婉优到底是个大气的主儿,知道杨太后是真心想封一个郡主之位给魏柠的,也就没再三推脱,而是落落大方的替女儿接受了常宁郡主的这个封号!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第七十五章

  因为有延绥一带又遭灾了打底, 杨太后下懿旨封魏星之女魏柠魏常宁郡主之事到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毕竟有魏忠贤这老货在那极力的赞同,不就是封个异姓郡主嘛,又不是封异姓王, 所以言官们才懒得开那个口劝谏,免得自讨苦吃。

  熊婉优以及新鲜出笼的常宁郡主又在京中盘旋数日,等过了元宵佳节,才在朱淑娖、朱淑婒以及还没抱够曾孙女儿的魏忠贤的不舍下,带着丰厚的行礼、浩浩荡荡的回了辽东。

  熊婉优及常宁郡主走后不久,杨太后便单独召见了孙元化以及内阁次辅徐光启,着重问了能不能在红衣大炮的基础上再制造一种威力更大的火炮。

  “不知娘娘和陛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作为明朝末期杰出的火炮专家,孙元化之才, 不比徐光启差。只是政治方面吗, 比不上老徐,所以同对西学了解, 老徐同志已经任礼部尚书,入内阁,而他还在当职方郎中。

  对于这有点装逼的询问, 杨太后并不想回答。正当她准备让孙元化直截了当的说话时, 只见朱慈燐小皇帝双眼闪亮亮的问:

  “何谓真话, 何谓假话?”

  “假话便是臣一定竭尽所能,在三五年内制造出一种威力堪比红夷大炮的火炮出来,而真话…臣以上说的是假话,臣无法在三五年制造出一种威力堪比红夷大炮的火炮出来……”

  杨太后点点头, 并没有为之生气,反而好言好语的问:“那依爱卿之意是……”

  “太后娘娘让臣即刻赶往辽东,担任魏大人副手,全权负责火炮维修、制造等事,臣定竭尽所能,辅助魏大人,让鞑寇们好好的见识一下火器之威。”

  孙元化低垂着脑袋,恭敬而有礼的道:“只是一心不可兼用,臣真的没有信心能够在短时间内造出性能比之红夷大炮更大的火炮来……”

  “初阳(孙元化的字)所言甚是,自古兵器未有出其(指火炮)右者,用之御虏守城,最为便利。只是西炮铸造法失传,现在工部官员最多只能仿制与红夷大炮火力相差无几的防红夷大炮。要想再得威力更甚一步的火炮来,暂时只能通过蛮夷之手购,所以臣斗胆提议,奏请娘娘、陛下同意臣招募西兵,以做技术指导之用!”

  招募西兵吗?

  徐光启啊,你到底还是如历史上那样,提出了这个主意!当然你比历史上的徐光启幸运的是,现在当家作主的是我杨令月,而不是刻薄寡恩、多疑善变的崇祯皇帝,所以就算顾虑重重,哀家也不会怎么反对!

  只是,真的要向葡萄牙人买火器,并招募西兵吗。

  想到目前被强占了的澳门,杨太后心就一阵不爽,诚然现在的澳门并不叫澳门而叫濠镜澳,并不繁华、只是一个临海小渔村罢了。但怎么也是属于大明的国土吧,就这么给强占了……

  一想到这点,杨太后就恨不得立马派兵将他们全赶回欧洲去,可是不行……至少目前不行……

  杨太后深呼吸一口气,压下满溢的火气后,看着徐光启认真的道:“就依徐卿的意思,招募西兵之事由你负责,所费钱财就从哀家、皇帝的私库里出……”

  朱慈燐一听,自家败家的母后居然又要从私库里掏银子出来,当场瞪圆了眼睛。“母后,就不能走国库吗?”

  杨太后白了心疼得都红了眼眶的朱慈燐一眼,没什好气的道:“只要你不怕御史大夫们见天的上书闹、说你不务正事,你大可从国库支取开支。”

  朱慈燐这家伙对言官们的态度就跟他那早死的皇帝爹一样,是能避就避,不能避也会把耳朵闭上,不听他们仿佛念经似的叽叽歪歪。如今一听杨太后说从国库支出的话,会引得言官们上蹿下跳、叽叽歪歪的挑理,朱慈燐小脸一垮,在心中暗骂言官们也忒讨厌的同时,也就认命的一叹。

  “好吧,就开私库。但是徐卿啊,你要明白这钱来之不易,是朕从指甲缝里辛辛苦苦省出来的,你可不能浪费,要把它全花在刀刃上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太后的这些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