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喵崽要吃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09 KB   上传时间:2018-04-30 20:07:46

  “是啊,就像当初你姐看中我的时候那样。”

  江河默默吞下姐姐姐夫突然塞过来的狗粮,然后喝了口米汤。

  邱大爷七十岁大寿,绝对是今年水月村里除了祁云从国外拿了奖回来以外最大的热闹事儿了, 七十岁也算是高寿了,更何况还是身体健康有手艺能给家里增加收入的老人,这样的老人在大家眼里可真真儿的就是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的“宝”了。

  办寿的时候想要沾喜气的人肯定是少不了的,邱北早早的就去订制了寿碗,寿碗上画了寿星捧桃,旁边写了“邱解放老人七十岁大寿”几个字。

  邱大爷原本叫啥大家都差不多忘了,这名字还是之后华国解放了重新统计户籍的时候邱大爷自己给改的。

  这些寿碗可不是用来请客吃饭的,这是吃完饭之后给客人作为回礼的,这会儿大家都认为,若是用了高寿老人的寿碗吃饭,自己也能沾上寿星的喜气身体健康福寿绵绵,算是一种本地风俗。

  男人祝寿都是祝满,也就是正当年满十的时候做寿宴,与之相对的女人则是做上,也就是还差一年满十的时候做寿宴。

  邱北翻着黄历本跟爷爷商量好,最后定下了今年的腊月初一,一来是这会儿大家都空闲了,即便是在外地打工的人也都回来准备过年了。

  二来祁云今年还要忙着回怀城跟他父母过春节,祁云能早早的就回来邱大爷就已经很高兴了,这方面也体谅祁云时间上的安排。

  郑凯旋也挺给面子的,腊月初一这一天居然特意从城里单位上回来,给邱大爷祝寿,顺便还替龚书记张主任带了份贺礼过来。

  当然,这会儿龚书记跟张主任自然不是以前的职务了,不过大家伙都喊习惯了,也都一直这么称呼着。

  祁云作为邱大爷的半个后辈,寿宴上当然要帮着招待下客人,邱北搁哪儿接待客人,祁云就陪着邱大爷跟客人闲说些话。

  江画眉原本是要去厨房帮忙的,可村里邱北已经请了十来个手脚麻利的能干婆姨了,这会儿邱北的媳妇林小玲都不用去厨房忙活,就带着俩孩子笑容满面的招呼那些大婶子小媳妇,再时不时的去厨房看看菜炒得咋样了,安排安排什么时候上碗筷什么时候上凉菜。

  忙得过来倒是刚好,江画眉就带着平安跟如意同唐思甜淘青她们坐一处,各自带着孩子交流育儿经。

  淘青那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上学了,水月村小学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完善,并没有倒退的意思,所以从水月村小学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即便是调皮活泼,可三观端正还懂礼貌。

  淘青家的大儿子带着弟弟跟平安如意一处玩,倒也没有争吵打闹,唐思甜家的闺女如今也才五个多月,被养得白白胖胖的,正是最好玩儿的时候,脸型随了她妈妈,是个可爱的苹果脸。

  眼睛圆溜溜的,虽然睫毛没有平安如意的长,可看人的时候总是格外专注,这就显得十分可爱了,手掌一伸出来还有五个小肉窝。

  小姑娘也不认生,江画眉跟淘青笑嘻嘻的抢着抱,这会儿大冬天的,抱这样五个多月大的孩子取暖可是舒服得很。

  平安他们都是男孩子,虽然见到自己妈妈抱别的孩子纷纷侧目,可也没有别的表示,瞅几眼就继续埋头自顾自的玩去了。

  “老祁,咱可得有四年没见面了,哎呀你这小子可真是一点没变。”

  “咋没变啊郑哥,咱老祁这不是越长越俊了么?”

  郑凯旋原本就是因为想要跟祁云见面说说话才今儿从城里赶回来的,这会儿见了面祁云自然是要招待好客人就抽空过来跟往日兄弟聚头。

  周国安跟郑凯旋都是在茳那市里,这几年也都有来往,关系倒是亲近了不少,这会儿周国安胳膊都敢往郑凯旋肩膀上搭了,要知道当初这两人第一回见面可是差点干起架来。

  现在想起这些还恍如昨日,可掰着手指头细细一算,却是已经过去了五六年了,当年还意气风发的郑科长如今也已经三十好几肚皮发福即将步入中年男人的行列,要开始担心发际线问题了。

  “郑哥也越来越有官威了,这几年过得还顺吧?”

  顺不顺的当然指的是官路了,郑凯旋哈哈笑着摸肚皮,也没点头也没摇头,这就是顺的意思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肚子发福的男人都喜欢摸肚皮,祁云忍不住随着郑凯旋这个习惯性动作视线往那里划拉了一下,心里暗暗决定回去以后加强锻炼,坚决不能在三十岁以后身材发福走形。

  他家小姑娘还貌美如花身材苗条标致呢,若是他变得肥头大耳,不说媳妇会不会嫌弃,到时候两口子走出去别人要说些啥祁云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龚书记今年估计要往省里升,张主任官瘾不大,性子也比较平缓,所以如今到了教育局那边做了个办公室主任,起个“承上接下”的作用,平常时候就喝喝茶看看报,有事儿的时候就稳稳舵。

  郑凯旋虽然有往上爬的心思,可他本性并不坏,有时候郑凯旋都忍不住跟自己媳妇念叨过,假设当初他没有一时冲动跟着祁云龚书记他们一起往田山灾区去支援,是不是现在也会“入乡随俗”同那些时不时就送几条“烟”的人搅合到一起。

  扪心自问,看见那些烟盒里一卷卷的大人头,郑凯旋也不是没心动过,想想看,那些人住洋房开洋车,外面还二奶、三奶十七八奶的养着,娇媚的可爱的纯青的乖巧的,想要啥样的都能有。

  可他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啊,一想到伸了手以后会是个什么结果,郑凯旋就忍不住一次次退缩。

  每当这时候郑凯旋都会想起当年灾区里那些满脸麻木眼神空洞望着废墟一言不发的人,有孩子有老人也有年轻的男男女女。

  后来进了后方重灾区甚至还能在救援时从废墟下看见残留的断肢,看见一只手,你以为是个幸存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刨烂了十根手指头的努力搬开钢筋水泥块石头泥土,可结果才发现是条从胳膊处被锋利石头边沿砸断的断肢。

  那种复杂的难以形容的感觉郑凯旋始终忘记,再想想当初无数次余震里的惶恐不安,最后离开时半路上荒无人烟他们饥渴到恨不得去喝河水里浑浊的很大几率混着残肢尸水的河水。

  种种画面记忆,郑凯旋心里最后只留下一句清晰的想法,那就是生命是宝贵的,他不能为了钱就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

  这也算是一种灾后的后遗症,因为平时也没啥影响正常生活的,所以连郑凯旋自己都没察觉到,倒是阴差阳错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避开了一个个诱惑,最终在仕途上越走越远,甚至临到退休的时候还获得了组织上颁发的奖章。

  因着郑凯旋始终没有走错路,所以其实龚书记甚至广远那一派在茳那市的从属势力也多多少少会给郑凯旋一些帮扶阻力,要不然就郑凯旋那家庭背景,这几年也走不了这么顺。

  有祁云郑凯旋他们在的这一片儿基本上全都是二三十来岁的同辈年轻男人,大家一起吹吹牛聊聊现状说说时局。

  有听的有说的,跟江画眉他们那边的女人堆儿是差不多的情况,基本上乡下都是这样,老人男男女女各分一团,年轻男女也是各分一团。

  末了就是小孩儿了,那一般就是大的带着小的,闹闹哄哄最后组成一个热闹的宴席。

  这会儿大家条件也好多了,许多因为物质条件匮乏而暂时省略的老风俗也一个个重新给讲究上了,本村跟邱大爷关系好的上午过来的时候都会提前在院子外就把鞭炮爆上。

  早上祁云过来的时候就直接给挂了十串噼里啪啦就给爆上了,听见声儿的人就陆陆续续收拾好家里的事儿携家带口的过来道喜祝贺来了。

  鞭炮噼里啪啦,空气里的火药味儿似乎都透着股喜庆,中午快开席的时候倒是来了一位挺意外的客人,李晓夏的丈夫钟隆抱着个两岁多的男娃娃过来了,身边还跟着林春花跟李继国。

  老村长看见又站在钟隆身边的老大两口子当场就拍着大腿叹了口气,然后别开脸低着头扯出腰带上挂着的小布袋子,捏着烟杆子往烟斗里塞烟叶子。

  老村长其实听想不明白的,他们李家儿子一辈里当初最有文化也最有出息的老大两口子咋就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当初在村里多傲气啊,看见个叔伯跟他们打招呼还爱搭不理的,这会儿瞧瞧,就为了那两份一个月也才四十来块钱的工作就能把闺女这么让人随便欺负,这脑壳里到底是咋想的

  老村长这么想也不是没依据的,就他二儿子家,承包了水库,每年养鱼,虽然是辛苦了些,起早贪黑的,可一年到头也能挣不少钱,一个月平均摊派下来也能有一百多两百块钱的收入。

  这还是没包括平时下地挣的工分口粮,等于是说一年就能纯收入积攒两千多,再多干两年,那都能成万元户了。

  再说了,即便是那工资再高点,可在老村长看来,有啥能比自己家人更重要的?

  可惜李晓夏跟他们当爷爷奶奶的也不亲,嫁人之后每次回来也不怎么说话,老村长跟张奶奶说了两回见李晓夏不搭理,老两口也就索性不管他们自己怎么闹腾了。

  今天是寿宴,全村都被邱北请来了,李晓夏原本回娘家就是用这个当的借口,中午这会儿自然也是已经到了邱家院坝里。

  不过李晓夏也没跟人说话,只是偶尔抬眼看一眼不远处面若春花越发娇艳正满脸笑意好似被众人捧在中间的江画眉,平安跟如意两个孩子也是被人拉着夸了又夸,似乎谁都不记得当初江画眉跟江河在村里是何等名声了。

  李晓夏坐在那里也没几个人愿意主动打理她,一直等到要开席了,李晓夏都是挨着她奶奶以及几个婶婶坐着。

  要开席的时候本来就没什么人过来了,钟隆带着个孩子跟林春花李继国两口子一起这会儿过来,可不就一眼让人看见了么。

  李晓夏眉头狠狠一皱,垂着头没有要去接人的意思,还是她三婶推了推李晓夏,笑着调侃她,“钟隆咋抽空过来了?先前不是说要去省里出差么?可见是紧赶慢赶的赶过来接你呢,晓夏,赶紧去接接人,一路抱着孩子过来怕是大男人也要累断了胳膊。”

  李晓夏之前给钟家一举就生了个孙子,之后李晓夏就不肯生了,去年政策上下了硬性要求,钟家还很是生了一回闷气,言语间少不了指责李晓夏之前不肯尽早尽她当人媳妇的本分,要不然早早的多生几个娃,他们钟家也不至于就这么一根独苗苗。

  前几天钟隆的妈不知道从哪儿听了人说闲话,回家就发动家里两个男人在饭桌上就当众劝李晓夏偷偷躲着再生一个孩子。

  “......怀着的时候少吃点让肚皮不长那么大,刚好又算着时间掐在冬天里,要生的时候请几天假说是有事儿,回乡下一生,准保没人知道......”

  那意思还是生完了孩子就当做是从乡下亲戚家抱来的孩子养着,户口也不上在钟家。

  李晓夏本来就不喜欢钟隆,也不喜欢钟家,对前头那个意外怀上的儿子也谈不上喜欢,听见钟隆妈那个说法,当场就气得摔了筷子回了屋里,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回乡下了。

  在城里她爸妈也不是没住处,毕竟是双职工,有分派的教职工宿舍楼,可李晓夏并没有把那里当成她的娘家,每次想要远离钟家都会不自觉的就选择回水月村。

  李晓夏被三婶推了推,到底还是顾忌着不想要人看了笑话,特别是今天江画眉也在,李晓夏板着脸起身迎了过去,钟隆伸手就想把孩子给塞到李晓夏怀里。

  孩子两岁多,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偶尔也会由外公外婆带着出去玩儿,对李晓夏这个亲妈并不怎么亲近,就像李晓夏对孩子不喜欢一样,孩子也不喜欢妈妈,扭头两只手死命抱着爸爸的脖子,嚷嚷着就要爸爸抱。

  这就很尴尬了,李晓夏收回伸出去的双手,心里更是厌烦这孩子。

  “晓夏,平时就跟你说了,要好好跟孩子相处,你看看现在,西西都不爱跟你亲近了,你看你这妈当得!”

  林春花拉着李晓夏的手训了一句,回头看钟隆脸上还带着笑,这才心里松了口气。

  “还不是跟你学的,当初你不是也把我跟哥扔给爷奶就不管了么?什么样的妈教出什么样的女儿!”

  李晓夏白了林春花一句,抽出了被林春花拉着故作亲近的手,转身往之前自己坐的那个位置走,“快开席了,你们自己找个位置赶紧坐下,有什么事吃了饭再回去说。”

  钟隆笑着腾手顶了顶眼镜,抱着孩子先去张奶奶那边打了招呼。

  挨着李晓夏坐着的那几个妇人都是跟李家几个儿媳妇关系比较亲近的,多多少少也知道点李晓夏的家里事儿,这会儿有心给年轻人劝和,纷纷站起身让了几个位置出来,让钟隆跟林春花他们挨着坐下了。

  钟隆他们来也就是多添几副碗筷的事儿,林小玲跟邱北忙活着去厨房安排上热菜了,先前冷菜已经上桌了,祁云陪着邱大爷端着酒挨着请客人们别客气放开了肚皮的吃。

  虽然端了酒,可也不是每一桌都喝,只有那桌有跟邱大爷一个辈分的才会笑着说几句叙叙旧然后老兄弟碰个杯走一个。

  邱大爷这些年大孙子回来了心情自然好了,每日里都会小酌一杯,酒量那真不是吹的,一圈喝下来走路都不带打晃的。

  李晓夏他们那一桌只有几个老太太是邱大爷一辈的,会喝酒的老太太还是占少数,这一桌邱大爷就笑着跟几个老姐姐说了几句话,祝福的话彼此都在说,身体健康儿孙孝顺之类的,这就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最大的心愿了。

  祁云多看了一眼被林春花抱在怀里嘟着嘴吃东西的小孩儿,钟隆抬头对着祁云笑了笑,祁云自然是客客气气的笑着颔首给了个回应。

  作者有话要说:

  祁云:虽然不是很明白对方为什么要对着我笑但是没关系保持淡定从容的姿态笑回去就可以了:)

第150章 寿宴

  这会儿也还没有时兴吃三天的那种大宴席, 中午一顿有整只的鸡鸭鱼, 又有各种荤菜卤菜,更是有蜀地的蒸八碗。

  即用糯米打底竖放一叠卷着红枣冬瓜糖的甜肉,梅干菜打底的五花扣肉,烧炸去除油腻再上锅蒸的肘子,裹了豆粉的粉蒸肉。

  肉块裹红薯粉炸了之后再切片蒸软的香碗肉,一整块瘦肉多皮厚肥肉少的后腿肉烧皮油炸,又唰了炒焦糖蒸烂整块肉装在碗里的烧白肉。

  最后是一碗荤素都有的蒸丸子,这要是放在有皇帝在的时候, 那可都是宫里的东西。

  这会儿邱北能安排出这样的菜色来招待客人,还一摆就是二十多张桌子,这可真是大手笔, 也顺利压过了当年祁云结婚那场酒席的派头。

  当然,要较真说起来, 祁云结婚那会儿想要弄到鸡鸭鱼肉那是真困难, 不是只靠钱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很多老人家边吃边念叨,说这个菜当年在某某地主家闻到过味儿, 那时候做梦都想吃,没想到老了老了反而在蹬腿儿走人之前真给吃上了。

  这话听得人心酸,可说的老人却乐呵呵的, 邱大爷他们那代人经历的事儿太多了,反而让他们性子变得豁达了很多。

  说起老死也并不觉得难过,反而觉得自己能比曾经的同伴活得更久活到看见了现在的新华国,这就已经是值得高兴珍惜的事儿了。

  所以祁云是很爱跟他们这些年龄段的人聊天, 那种岁月历史赋予他们的智慧,是没办法从书本上学到的。

  一顿饭吃到了下午两点多才散席,晚上还要接着吃一顿,主要就是把中午剩下的一些菜解决了,再添置一些去油腻的素菜。

  听听,多奢侈啊,还得去油腻唻,当初一年到头吃不到一顿肉,过年大年三十那晚一人分吃指甲大小的一块肉,那真是恨不得把肉含在嘴里过夜的,就想多尝尝肉的油腻味儿。

  下午吃晚饭前大多数客人都没离开,有家里养了鸡鸭要照料的就临时回去一趟,回头很快又会过来,女人们手上就拎了布袋子,布袋里装了毛线或者鞋底子。

  总归女人们便是说八卦说得最起劲的时候手里都是不得空闲的,毛衣多半是拆了旧的线重新织,一件大人的毛衣能拆成两件小孩儿的衣裳。

  纳鞋底的也都是一年四季都没放松过,这会儿大家家里都还是穿自己做的布鞋的,捡了竹笋壳擦洗干净,剪了鞋底的样子,然后打了浆糊用布糊鞋底。

  冬天的就糊厚一点,夏天的就薄一点。

  晾晒好了再锁了边儿,再拿了粗大的鞋针一针一针细细密密的扎上自己搓洗的麻线。

  有女人年轻的时候就赶紧做,多做一点等老了眼睛不行了,那时候还能继续用攒起来的鞋底子糊鞋面儿做布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7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1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