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考科举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天人少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17 KB   上传时间:2018-06-02 20:43:16

他们会这么想是有原因的。

院试是由学政巡回在十二个府内进行考试,因此不是全省考生进行排名,而是以府为单位,在一府中的考生里择优录用。今年全省一共三千名考生,共录取五百名秀才,他们永州府就有五十个名额。

方长庚既然是去年府案首,那么今年的院试案首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可方长庚还是十分哭笑不得:“你们也太高看我了,案首我可不奢望,只要能考个廪生就心满意足了。”

他说的是真心话,无奈另外三人还是露出不信的眼神,他只好说:“咱们都好好考,要是能一起上府学,那才是真的圆满了。”

这时王复他们才似有感触地说:“是啊,咱们争取一块儿上府学!”

四人会心一笑,然后分别回到房间开始看学政那本了不得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

第35章 院试(下)

院试那天, 差役对着面貌册仔细确认考生身份是否符合, 并且严格搜身, 要求考生们解开头发, 脱掉鞋袜检查是否有夹带,方长庚默默屏气, 深感这时一场有味道的考试。

好在学政还算有品, 没让他们脱光衣服, 不然一眼望去都是白花花的光膀子, 那么这考试考的不是学问, 而是人的心里承受能力了。

之后经过学政点名以及唱保,所有考生都拿着自己的号牌进入考场。

方长庚和周其琛作为去年的府试前十再次提堂座考,在学政的监视下开始考试。

看到题目以后,方长庚不禁一愣。

第一篇策论的题目赫然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他骤然想起沈赫曾经与他说过,当今昭武帝对大昭律仍觉“轻重失宜”,甚至提出要重新修缮该法,只是迫于时机未成熟才一直没有动作,但他对礼法的重视之心可见一斑。

就连学政大人都抓住了这个时政要点,可见律法一科或许还有回温的迹象……这对方长庚来说是件好事。而在那本教辅中, 方长庚也看到隐晦提醒考题的痕迹,只是只能让人在看到考题时恍然大悟,提前准备肯定是不可能的, 学政果然够奸诈!

不过他也没有来得及思索太多, 便提笔开始解题。

这道题其实是考考生们罚与宽的界限, 他引用《左传》中的“赏疑从与, 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以及《尚书》中“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两句话点题,得出“立法贵严,责人贵宽”的结论,中间再引经据典修饰一番,一篇策论就完成了。(引)

因第一题给方长庚很大的信心,再做接下来一篇文章时也轻松了许多,有一种思如泉涌的感觉。

至于最后的诗赋,虽说相比作两篇文章时思路要艰涩一些,但也过了平均水平,对于这一点方长庚有很敏锐的直觉。

一天考下来,还要在学政面前维持端正的姿势,方长庚只觉得腰酸背痛,当学政在身边来回走时更加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好在时间在考试中总是过得极快的,在检查完第三遍卷子时,方长庚拉响绳铃请差役过来弥封试卷,然后还要拿到抄录处请抄录人员誊抄,以防阅卷人根据字迹与考生勾结作弊。

院试一共考两场,分为正场和覆场,只有正场过了以后才能考覆场,所以第二场考试在四天之后才会进行,这简直是逼学子们经历两次极致的悲喜,但没办法,科举本来就是残酷的。

出来时方长庚和另外三人并排而走,然后听说徐闻止早就交了卷子,可见一定是胸有成竹了。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气度才华的人,王复,是不是京城的宗室子弟都是这样子的?”方沅君又些钦羡,还有些向往。

他们平时所见的最多也就是像王复这样的富家子弟了,但这回一来府城,就见到徐闻止这样的人物,不免生了一些比较之心,当然,比较的后果是他们彻底折服在徐闻止的风华之中。

王复感叹地说:“我以前在京城也曾与勋贵子弟打过交道,虽然是好几年以前了,但他们的确是通身的气派,哪怕是纨绔子弟也十分耀眼,让人一见就映象深刻,这个徐闻止也算是其中翘楚了。”

方长庚也是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身份地位带来的差距,虽不至于说是云泥之别,但那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实在是他们等人拍马也赶不上,以后要是真能一朝成为天子门生,见识京城里那些大人物,岂不是要露怯?

方沅君闻言更加意动,似有无限的感慨:“我们怎么做才能像他这样呢?”

王复“噗嗤”一笑:“说到底,他的仪态风度有一大半来自他显赫的家族,咱们在这点上已经落了下风,这辈子都很难赶上了。”

见方沅君越发羡慕的眼神,方长庚不禁拍拍他:“腹有诗书气自华,咱们现在在学问上都还是个半吊子,如何跟人家比?但依我说,咱们都是有大好将来的年轻学子,只要不辜负韶华,未来总是有无限可能的。能遇到徐闻止这样的风流人物可谓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是提醒我们要更加努力嘛!”

周其琛也赞同地点头:“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居,如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以后换了一个环境,我们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自然,前提是我们能脱离原来的阶层,到达想要的高度。”

方沅君默默点头,过了一会儿道:“那也得中了进士才能说这话,如果一辈子是个小小的秀才,以后想再见到这样的人物也难。”

方长庚不想让方沅君在这时伤春悲秋,忙转移话题:“你们题目做得怎么样?可都答出来了?”

说到这,王复立刻感激地看向方长庚:“说到这个我还要谢谢你呢,要不是你整天跟我们讲些乱七八糟的律法,我恐怕不能做得这么顺!”

什么乱七八糟?!方长庚白他一眼,下一刻果然看到方沅君失落的眼神。

“要是那时候我能和你们一块儿上县学就好了,我觉得那道题我做得不太好。”

方长庚知道这时候劝什么都没用,只说:“咱们安心等结果出来,不要胡思乱想。”

“嗯。”方沅君笑得有些勉强,倒让方长庚真的有些担心他考得不好了。

回到客栈,四个人先在一块儿用了晚饭,听隔壁几桌的考生大谈考题,都不禁一笑。

“我看越是盲目自信的人最后落榜的概率也越大!”王复有些不怀好意地说。

方长庚觉得王复这话实在是欠揍,要不是他说话声音不大,不然恐怕就要引发一场骂架。毕竟书生们武力值低下,但嘴皮子功夫都还在线上。

这时有几位考生从客栈门口进来,其中好几个熟面孔,都是在府试中得了前十提堂考的,也是今年院试中第的热门人选,就是没想到基本不是同县的他们怎么玩到一起的。

不过想了想方长庚也明白了,问题不是出在他们,而是自己。一般而言,有才华的文人都免不了惺惺相惜,而能在府试中展露头角的都是能力出众者,不像县试还属于矮子里头拔将军。所以这些人因在考生中的名气都会不约而同地形成一个交际圈,既互相吹捧,也暗地里互相竞争。

但方长庚和周其琛就像是其中的异类,从不参与那些诗会、文会之类的活动,在这群人当中只流传着他们的名字。

隔壁同县的县案首,同时也是府试第三的考生陈斌走到他们桌前,打了招呼以后殷勤地问方长庚:“府案首这回考得如何?”

方长庚立刻感觉到了这人的阴阳怪气,微微一笑,说:“还可以。”

他不依不饶:“那看来是成竹在胸了~估计这回院试也能得第一~”

方长庚说:“嗯。多谢陈兄的吉言。”

顿时把那人给堵了回去,有些扫兴地跟着人群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5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考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