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书]_分节阅读_第87节
小说作者:溜溜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17 KB   上传时间:2018-10-22 13:07:30

第111章

  还真是余敏,一别四年,没想到她都来北京了。

  当初走的时候,何小丽心里都有种背叛了战友的感觉,没成想过了四年看到余敏,她的精神状况出奇的好,人也倍儿有精神。

  她心里其实有说不出来的滋味,来到北京以后跟余敏通了好几次信,还告诉她在这边的地址,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渐渐断了联系,相比余敏是提前回城了。

  叔叔也是,怎么不在给自己的来信里面说一声呢?

  余敏见到何小丽也挺高兴,四年没见她比以前更漂亮了,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这叫……女人味?

  对了,四年前付欧带着她走,可不就是回来结婚的吗,不知道有娃娃了没有。

  余敏也不知道从哪里过来的,带来了东北的木耳,云南的香菇,湖南的红薯粉丝……

  何小丽看着一堆吃食哭笑不得,她都很久没有做饭了,该不会是余敏这个小吃货想吃自己做的饭了吧,不过许久不下厨厨艺应该都退步了。

  忙请余敏进来坐,泡了茶。

  余敏见到她住的这么大的院子,也是吓了一跳,原来闷声不吭的付欧竟然还有这么大个身家。

  何小丽忙叫她小声一点,这个宅子其实是当初政府分给老用人和付家两家人的,因为老用人没有后人,才都归到了付家,其实周围的邻居都眼红的不的了,眼馋他们家怎么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余敏这才捧着热茶喝了一口,叹了一口气:“没想到大家分隔四方,过的日子都不同了,我走的时候,你小姨回来了呢,跟你叔叔两人虽然没有摆酒结婚,也跟两口子一样了。”

  沈青?

  沈悦在给何小丽写信的时候很少会提到这个妹妹的事情,没想到时隔几年,她还是回去了,可能叔叔觉得没脸,就不太跟自己联系了。

  倒是何大军还给自己写过很多次信,他毕业分配到了省城的初中任教,等到毕业就可以过去了。

  “那我叔现在在干嘛啊?”

  “何直叔啊。”余敏忍不住叹道:“他可真是神气了,大坝修好以后盖电站,给红星公社这一代都通了电,现在红星公社叫红星乡,你叔叔都是乡长了!”

  乡长,那就是入编了的公务员了吧!

  这么厉害了,难道爸爸都不知道吗,可能是因为何直把沈家的小闺女拐走了,沈悦更加不想跟何家老家的亲戚打交道,索性连联系都断了。

  不过都当了乡长了,待遇应该不错了吧,也不会亏待沈青就是。

  余敏喝了一口水继续说:“当时为了让你小姨回来,你叔好歹给走了个后门,在电站里面安排了一个杂务工作,电站的待遇挺好的,比起省城来自在,现在两人都住在县城呢,也不大回大河村了,可能何直叔怕村里的人说三道四。”

  “那就好,我小姨回去总归要有个工作,那小月儿和狗蛋他们呢。”

  “我离开的时候,小月儿和狗蛋在县里上学前班了,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但学前班都是在县里读,小学应该也是在县里了。何建设现在读高中,明年高考,何卫革那小子读不进去书,在家种菜呢,不过现在农村都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何卫革种了一年菜,收入还不错。”余敏继续说:“你知道刘恩慈最后怎么样了吗?”

  说道刘恩慈,何小丽才发现这个人的存在感,真的是越来越低了,听到这个名字,何小丽就觉得心里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如果是原主,会怎么跟刘恩慈相处?

  其实说起来刘恩慈这个人除了有点小自私,整体来说也还算可以了。

  “她现在彻底留在新蔡了,后面找了个二婚的教师嫁了,那个教师估计你也认识,是公社中学的,姓张,比她大了好一些呢。”

  张老师?

  莫非是当初那个死活不让录取何小丽的张老师,他和刘恩慈怎么就能搞到一起去了。

  哎,不想了不想了,想那么多也没意思。

  “对了,余敏,你尽说别人,说说自己吧。”她倒是很好奇,余敏来北京找自己干嘛,再者,按余敏的脾气,这么多年肯定没少瞎折腾 。

  说道自己的经历,余敏能聊几箩筐,她时今年年初离开大河村的,刚开始回了老家,老家的奶奶身体还好得很呢,在家住了大半个月,家里老爸老妈又嫌弃她这个整天在家住着不招工的女儿,所以余敏也就毫不犹豫的从家里离开。

  她在大河村那几年,也存了一点嫁妆本,拿着这些钱,她去云南贩卖过蘑菇,又去过东北收人参野货,总之这几年也开放了,能做生意了,所以能做的生意她都试着做了一下。

  最赚钱的还是在湖南的那几个月,她去县城的食品厂批发面包、包子那些到农村去卖,三四个月赚了上千块钱。

  “你说你去农村卖包子、卖面包?”何小丽有点不敢相信,农村现在有这个消费需求吗?

  “切,你看你当城里人太久了老土了吧。”说起这段经历余敏就笑眯眯的:“现在农村都是承包制,个人干个人得,多干多得,少干少拿早就不像以前那样散漫了。我去到湖南的时候发现那里的人很早就出来干活,要天黑才回,中午那顿饭,回来做吧,也麻烦,不做吧,干一天的体力活也体力也跟不上,就买了包子馒头那些在村里卖,现在条件好了,不像以前,我找人借了个自行车,就这样沿村卖,后面我又换了些品种,卖面包,生意都很好,一个月最多赚了三百块钱!”

  三百块钱,何小丽听了都跟着傻眼,付欧工作了四年,现在一个月工资也才一百二,偶尔单位会发米发油什么的,她就更惨,学校补贴十块钱到十五块钱不等,这余敏一个月靠着当二手贩子卖包子,一个月能赚三百!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那你干嘛不干了呀?”这个余敏,以前都说她脸皮厚,心思活,没想到本事这么大的了。

  “入冬了啊。”收完油菜地里就没有那么多活了,农民也歇下来了,我也只能去别的地方看看,再说卖这些也不是长久之计,后面有人做了新鲜的来卖,我的生意一下子差了很多。

  “哇,余敏,你还真是能想办法,那你说说,来北京准备做点什么?”连何小丽都有点跃跃欲试了,最近刚好大四下学期,除了西城区的那个项目,做完就可以等着毕业了,也算是大学四年最轻松的时间,再说马上就寒假了,有一寒假的时间可以跟她一起做市场调研啊。

  她觉得余敏必然不是单纯来看她那么简单,肯定有事。

  果然余敏笑了笑,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

  现在大城市里面买东西,其实远远没有农村自由交易那么方便了,北京买啥都要票,去食堂打饭要饭票,去商店买个包子都要票,很多农村,都开始慢慢开始自由交易了。

  她来的时候去了一趟河北,联系好了几家农家,可以长期给她提供面粉,还有蔬菜肉类,但人家一般也不会耐心教她去做面食,想起当初在湖南的血耻,余敏想到何小丽在大河村时候包包子的手艺,她想叫何小丽教她,她可以给何小丽一些分成!

  要说何小丽包包子的收益还是当初一个东北的大师傅教的,赞的不能再赞,老面馒头也是做的很有口感,确实比一般南方人的手艺都要好,但跟地道的北方人比起来,也没有太大的优势。

  刚才她又来何小丽家这个胡同附近转了一下,这里的住户还真是多,并且三教九流,什么类型的都有,做小生意,特别是餐饮就是这样,一定要人气旺,其次就是要符合你卖的东西的档次。

  卖包子卖馒头确实适合这种居住氛围很浓厚的地方了。

  “并且你这个门脸……”余敏是看上何小丽家的门脸了,现在对做生意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去街道登个记,还不需要繁琐的工商登记什么的,但这房子是付欧的,要想在院墙那里挖个洞当售卖窗口,想都别想!

  “这房子是我们老付的,他们可是讲究风水的,不许在院墙上面挖洞。”其实老付讲究不将就何小丽不知道,但是从风水学上来说,在前脸挖洞确实不太好。

  “我哪有想在你们家门脸上挖洞啊,就在你们家大门口摆个煤炉子蒸东西就好,大厨房搁你们家厨房呢。”

  也是啊,刚才自己怎么就想岔了,居然以为余敏要在自己门口挖个洞,真是越读书脑子越……

  确实也可以,就在自己家的院子,抬进抬出很方便啊。

  并且一般城市里的居民,自己家吃的粮食就紧巴巴的了,能像余敏这样,什么都弄来的就更不容易了,说到底,何小丽提供的其实就是一个场地而已,还有余敏在这里凌晨四点多就要起来准备,还要住在这里,这都是事,还要跟老付商量一下。

  “但我也不能一直陪着你弄,我就跟你一起上个道,等上道了再雇个人帮你,股份什么的我不需要太多,但不能耽误我学习。”何小丽严肃的说。

  “放心好了,不耽误你学习,等我学到了技术,咱就请个小姑娘帮我,这胡同口,小丫头不是多了去了。”确实,那些不愿意读书早早就在家呆着又没办法招工去工厂的小姑娘,招一两个过来帮忙也不是难事,关键是这玩意儿,可操作性强,可模仿性更强啊,还得要找到属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才能把生意做起来。

  毕竟这只是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目前还不具备能力去把包子卖到全国或者去全国开连锁店了。

  再说这几年,她经常去付欧大伯家,也学了一些新的花样出来,这些都可以试一试。

  当然,卖包子只是一个尝试,余敏还有很多想法,都一一跟何小丽讲了这一天,何小丽算是见识了新大陆,从一个前世的打工妹,到这一世的学生妹,她都没有想过要靠做生意赚钱。

  如今跟着余敏,也算是要开始新的尝试了!

  作者有话要说:说道那个走街串户卖包子面包,那是我妈,大概是八十年代末期,她靠着卖包子,收入一个月有五六百,这是什么概念呢,我爸一个国企的技术工,我爷爷一个小学一级教师,加起来都没她收入高。

  那个年代只要脑子活,就是收废品,也收出来万元户来了的(我们当地有个好几年前的百万家产的人就是靠收废品),不怕富不起来,只怕不敢尝试。

第112章

  从想法变成实际,需要很多的步骤,比如粮食的来源是否稳定,质量是否可靠,街道的准许怎么去办,还有市场推广如何如何。

  这些比较现代话的概念一经何小丽提出来,余敏听的云里雾里,但大概也听懂了。

  所以在北大学生买猪肉之前,还有清华的学生开始卖包子了。

  其实何小丽在以前的时候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富婆就是从卖鸡蛋起家,所以她可不敢看不起卖包子的,不过自己也没时间,前期可以帮忙余敏做一做,后期还是要以事业为主,不过入个干股还是可以的。

  两人商量了一些细节,比如粮食从哪里进货,蔬菜和肉从哪里弄来,这个是余敏独特的优势,换她可弄不来这么多东西,其次就是她出了场地,从这方面来说,两个人算是打平了。

  两人商量好,由于何小丽出了场地,占主要地位,她占了51%的股,余敏占了49%,余敏也愿意听知识分子何小丽的意见,以她为主导,等到何小丽从一线退出,请人的时候,则按开工资的形式,开给干活的所有的人以开工资的形式。

  也就是跟现代化的公司一样,上班的人个个都是有工资的,但分红只有股东才有。

  所有用的材料那些需要记账,这个余敏在行,她现在基本上能顶一个会计。

  这种决定当然要跟付欧说。

  付欧听到都吓了一大跳,做早餐可是很累的活,很早就要起来,余敏这人是皮糙肉厚的不怕,但何小丽这么多年可都是让他捧在手心里的呢。

  “你同意不同意嘛。”看见付欧一脸不太愿意的模样,何小丽都要亲自下场跟他急了:“也就头先几个月,后面学校开学了,我也就不这么累了,去胡同请个女孩子帮忙呗。”

  “你以为请人那么容易啊,北京天亮的早,即使有些东西你早早就准备了,可很多人都是六点多就起了,这意味着你起码要提前两个小时准备了。”付欧就是典型的理工男,什么东西摆在眼前就是数据。

  何小丽跟他认真起来:“揉面15分钟,醒的时候我可以快速去准备肉馅,包和切我们可以一批批的来半个小时一批,发面可以放在简易的暖房里面,大概需要20分钟,蒸熟20分钟,正常人六点多起床,可起床了也不见的那么早就出门对吧,我算了一下大概五点开始准备,七点就可以慢慢卖出来了,北方人吃馒头比较多,刀切就可以了,老面我提前一天准备好,到二发的时候就很快。”

  五点就起来,付欧一想想就头大,也不知道何小丽是吃错了什么药,就是要跟包子馒头扛到底了。

  最后何小丽不得不祭出温柔一刀,狠狠的堵住了他的嘴。

  男人嘛,大体都是这里,心里再不愿意,也不愿意跟你闹翻。

  更何况他只是比较担心何小丽而已。

  最后两人达成了协议,做是可以,要是影响到了身体,肯定就不让她继续做下去了,赚钱本来就是他一个大老爷们的事情啊,怎么现在她跟中了邪似的,死活就要干起来。

  但何小丽想要做的事情,根本都容不得拖延,两人做完附近一点的调研,又从河北弄来了材料,办好了开店的手续,包子铺说开张就开张。

  满三庙胡同都知道这胡同里面住了个状元娘子,人家考的可是清华,这状元娘子门口摆着摊子卖包子,真是奇事一件。

  当天,买包子买馒头的人就挤满了三庙胡同。

  现在买东西,多半还需要用票,如果一家老小胃口大,买粮食吃,根本就不够吃,再说谁也不敢去黑市买粮食啊,那更贵。

  状元娘子家的包子不需要票就能买到,肉包子一个一毛二,馒头八分,虽然不算便宜,但不用花粮票就能买到的食物,也算是这个年代比较少的了。

  并且她家的包子,味道也正,不像有些商店用泡打粉把面团发的很大,显得东西多,馒头是实打实的老面馒头,包子也是实打实的大肉包子,刚开始买的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一个试一试,结果一试就知道货真价实,赶紧要买,可哪里来的及,现在一家人,多的有四五个孩子,就打一个人一个包子一个馒头吧,一家买过去做早餐,也得十几个才够了。

  第一天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做了一百个肉包子,五十个馒头,被卖的一空,最后还有邻居没买到,悻悻的表示:“才这么点东西怎么够卖嘛,做生意也不准备多点。”

  其实做这么多,手脚快的话,一边蒸一边包,早上卖加倍都没问题啊。

  到了晚上,两人算了一下利润,这一天下来除干剥净了,又十二块钱的收入,如果明天做加倍,也就是一天有二十几块钱的收入。

  这个收益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

  两人算了一下,现在苦一点,要是生意稳定了,就找一个擀皮子快一点的姑娘专门擀皮子,北方人弄面食始终比南方人要麻利一些。

  第一天到了八点半就完全歇工了,两人捧着钞票,差点没笑到一起去。

  备受冷落的付欧,只能看着自己忙的不可开交的妻子,无可奈何了。

  第二天两人又做了加倍的卖,卖到差不多八点半也就没了,收拾收拾到九点半就歇息下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5页  当前第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