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种田之流放边塞_分节阅读_第213节
小说作者:四月流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1 MB   上传时间:2019-02-24 14:30:00

  “你——”黄一淳恼怒,眼睛一瞪。

  姜玉姝抬手打断县丞,平静问:“官官相护?老先生莫忘了,本官和黄县丞是‘官’,你也是‘官’,而且是学官。当着众多百姓的面,你说说,本官袒护谁了?”

  “这……”荆远山语塞,喘息未止。

  姜玉姝不疾不徐,又问:“你身为教谕,为人师表,言行举止本该以身作则,却酒后无德,失礼失仪,对知县不敬,按照律法,本官有惩罚之权,轻则训斥,重则请命上级施以杖刑,都是合法的。但本官并未阻止你,而是耐心听完了‘一二三四’。”

  “依你看,本官究竟袒护谁了?”

  “我——”荆远山哑口无言。

  堂内堂外,人群争相挤近,看得津津有味。

  姜玉姝迅速打定主意,字斟句酌,严肃道:“荆先生,首先,官告官,不是这么告的,你若真想告,应该先弄清楚规矩;其次,破案讲究证据,本官刚接任,正在了解图宁的一切,早晚会掌握真相,而非听信一面之词。”

  “我所言句句属实,你、姜大人尽管去查!”荆远山发泄一番,痛快淋漓,醉意随着汗液消散三分,移开眼神,不再直视女官。

  “该查的,本官自然会查。”

  姜玉姝腰背挺直,暗忖:牝鸡司晨,我听见了,相信围观百姓也听见了,教谕公然藐视女官。

  万万没料到,我刚接过印信,第一天上任,新官的三把火还没点燃,先挨了一个下马威,假如轻饶酒徒,威信全无,今后恐怕难以统领下属。

  立威,不得不立威。

  即使教谕年逾花甲,即使他执教半生、桃李满西北,我也必须惩罚他!

  思及此,姜玉姝沉着脸,威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官吏就更不例外了。”

  “图宁教谕荆远山,酒后无德,不仅对知县不敬,还以一面之词指出上级官员若干罪状,按律,前者当罚,后者有待查证。本官顾念你执教半生,且年事已高,免除杖刑,罚俸三月。同时,停职三月,停职期间务必静思反省,早日悔改。”

  “倘若你不知悔改,本官将据实禀明学台大人,革了你的职,以正法纪!”以儆效尤。

  “革职、革职——”荆远山呼哧喘气,神态既不服,又意外,红头胀脸,一动不动。

  女官命令一下,堂外顿起议论声,百姓有赞同者,有反对者,有看热闹不嫌事大者……议论纷纭。

  姜玉姝愈发冷静,伸手,第一次拿起惊堂木,干脆利落一拍,发出震慑锐响。

  “肃静!”黄一淳忙喝令:“休得喧哗!”

  以上发生在短短两刻钟内。

  随即,荆远山的家眷和学生们闻讯赶来,焦急挤开人群,学生担忧张望,家眷试图解释,七嘴八舌地求情:“大人,大人息怒!”

  “家父嗜酒,喝醉了就、就不清醒,稀里糊涂犯错,求大人宽恕。”

  “求县尊谅解!”

  “先生耿直,一向心直口快,加上喝醉了,您大人有大量,别与他计较。”

  “先生,您没事?”

  ……

  衙役们不消吩咐,熟练将水火棍一横,当胸把来人往外推,吆喝道:“退后!闲杂人等,统统退后!”

  “姜大人没传见你们,出去出去!”

  “赶紧后退,不准踏进半步。”

  ……

  须臾,嘈杂拥挤的人群恢复安静。

  姜玉姝镇定自若,丝毫不理睬求情的叫喊声,略一思索,扭头问:“此前,鸣冤鼓有专人看管吗?官府可曾规定‘醉酒者不准击鼓鸣冤’?”

  黄一淳心思转了转,含糊答:“鼓设在外头,算是由门房看管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按常理,想也知道不准乱敲。”

  “荆先生——”闻希接腔,叹道:“唉,他毕竟是教谕,又上了年纪,估计衙役不敢强硬阻拦。”

  “无论原告是什么身份,无论男女老少,总之,报案不容儿戏!”姜玉姝慢慢扫视全场,高声道:“吩咐下去,即日起,鸣冤鼓由门房负责看管,严禁醉酒者敲鼓。”

  “老百姓有冤情,可以报官,官府会主持公道。但,本官决不容许任何胡闹公堂之举!”

  嚯?看来,新主儿并不怯懦……众下属肃然起敬,连忙应“是”,默默减少对女官的轻视之意。

  她母亲是水乡佳人,她是侍郎千金,大家闺秀,表面柔柔弱弱,遇事居然如此冷静果敢?

  能当女官,果然有过人之处。李启恭暗暗惊叹,低头喝茶时,薄唇微弯。

  “此案的原告醉醺醺,不甚清醒,既无诉状,被告又已经远赴秦州上任,官府不能毫无根据地审案。”

  语毕,姜玉姝再度拿起惊堂木,“啪~”一拍,“退堂!”她起身,率领亲信,昂首阔步离开公堂。

  堂内堂外,众人齐齐行礼,“恭送大人。”

  晌午·知县书房

  门窗大敞,秋风阵阵,茶香四溢。

  知县为首,召集县丞、主簿、典史等人,商议公务。

  “看来,荆老先生对孙大人非常不满。”姜玉姝心平气静,“我初来乍到,刚才听得一头雾水,烦请诸位,解释解释他提的四件事。”

  众下属面面相觑,一声不吭,明哲保身。

  姜玉姝催促道:“犹豫什么?快,客观公正地说一说。”

  县丞推无可推,黄一淳只能先答:“那,下官说说第一件事。关于俸禄,其实,荆先生之前也曾醉酒闹、闹失礼,被孙大人罚俸了,而非克扣。”

  姜玉姝狐疑不解,“凡事总有个缘故。教谕为什么失礼于孙大人?”

  “这有关第四件事。”主簿闻希接腔,肥胖者怕热,喝两口滚茶便冒汗,边擦汗边告知:“您的前两任,韩知县在任时,失陷之前的图宁比现在宽裕,能供韩大人仁慈爱才、每月给寒门学子发粮食。但孙大人在任期间,图宁百废待兴,官府拮据,暂时无力资助学生。荆先生他、他——”

  “他心疼学生,不太肯理解县衙的难处,总是问,总是催,次数一多,双方都不痛快,久而久之,甚至经常争执。”

  李启恭叹了口气,接腔说:“于是便有了第三件事。荆先生心怀芥蒂,看孙大人不太顺眼,修缮县衙的时候,他提议尽快修县学学堂,孙大人答应了。但谁知,县衙还没修好,银子就用完了,学堂至今没修,荆先生更加不高兴了,质疑孙大人损公肥私,怀疑他悄悄把银款花在了布置后衙上。”

  姜玉姝神情专注,若有所思,“第二件事呢?那个童生是怎么死的?出了人命,想必不是小事。”

  “这……”众下属支支吾吾。

  姜玉姝皱眉,“怎么?说不得?还是我听不得?快说。”

  最终,仍是推无可推的县丞开腔,不自在地告知:“那个童生,实在是咎由自取。他不仅得罪了孙大人,还得罪了图宁卫一名千户,谁敢保他?”

第208章 月夜探望

  “图宁卫的千户?”

  姜玉姝眉头紧皱,打量几位下属, 诧异问:“那名千户姓甚名谁?”

  上级发问, 县丞不得不答:“佟千户,似乎是叫佟京。”

  “哦?”姜玉姝一怔, 心想:那个曾经与弘磊比武、结果连输三场的傲慢千户?

  李启恭身穿典史皂服, 黑衣黑帽, 衬得薄唇鹰钩鼻的长相冷硬,却斯斯文文地发问:“莫非您认识他?”

  “拙夫也在图宁卫, 也是千户,我探亲时拜见宋将军, 曾见过佟千户一面。”姜玉姝一语带过,困惑问:“奇怪,衙门的公务,怎么跟武官扯上关系了?”

  黄一淳叹了口气, 简略告知:“此事说来话长。这两年,为了抗旱,县衙与卫所联手开挖河道,去年十月底, 宋将军派佟千户上衙门, 商谈几件合作的事宜,县衙设宴, 席间与佟千户细谈。”

  “谁知当天,荆先生带着一名学生,又来找孙大人, 固执己见,催促资助与修学堂两件事。知县与教谕又发生争执,谁也劝不住,佟千户离席更衣时碰见了,随口询问,结果受了荆先生的迁怒,并且,那名童生年轻气盛,出言不逊,鲁莽抢白了几句,惹得佟千户大怒。”

  李启恭接腔,“宴席被捣乱,刘大人也大怒,按律,知县不能杖责教谕,便下令打了他的学生四十板子。”

  “咳。”主簿闻希忍不住说:“其实,刘知县已是一忍再忍了!四十大板不算多,行刑时打得也不重,岂料那名童生嘴硬,身体却瘦弱,受伤后病倒,一病不起,前几天死了。”

  “当年,战乱逃难时,荆先生腿受了伤,与家人失散,是那名学生拼命保护他南下。师生情深,情同父子,故最近一年,荆先生和孙大人大吵几架,互不谅解。”黄一淳无可奈何,“今天是那学生的头七,荆先生想必悲恸,借酒浇愁,结果酒后失礼。”

  姜玉姝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如此听来,”她不禁心生敬佩,赞道:“老先生坚持向知县争取,初衷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难得,十分难得。”

  “确实难得,他原本可以不管闲事的,却选择了一管到底,甚至不惜得罪两任知县——”黄一淳仓促停顿,紧张不安,唯恐女官生气。

  姜玉姝会意,正色表示:“今天我责罚他,并不单是因为他公然对知县不敬,而是为了正法纪。众目睽睽之下闹公堂,若是轻易放他离开,法纪规矩何在?官府威严何在?”

  “是啊。”闻希点头如捣蒜,双下巴一颤一颤,奉承道:“县尊英明,处变不惊杀伐决断,卑职佩服。”

  黄一淳讷讷补救:“荆先生初衷虽好,行事却越来越偏激糊涂了,该罚,必须罚。”

  “但愿他能理解县尊的良苦用心,停职期间静思反省,早日认错悔改。”李启恭叹息。

  “拭目以待。”

  姜玉姝叮嘱道:“教谕停职期间,得安排人替他才行。黄县丞,此事交给你,尽快挑选人手,暂行教谕教化之责。”

  “明白。”黄一淳颔首领命。

  姜玉姝想了想,关切问:“听说,贫困儒生待在一所破旧小院内读书,是吗?”

  “没错。”

  “那个地方属于谁?”

  众下属对视一番,尴尬答:“那是荆府的别院。”

  “当初,老先生主动提供的。”

  “暂时,只是暂时,等衙门银钱宽裕了,必将翻修学堂!”

  姜玉姝摇摇头,“官学几乎变成私塾了,成何体统?这很不妥。在老百姓眼里,官府疏忽了。”

  “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拮据,实在拿不出银子修学堂。”

  她沉吟片刻,严肃吩咐:“这两天我大概转了转,发现县衙十分宽敞,南边空着两排厢房,白白浪费。闻主簿,你挑一处合适的,供儒生们暂住读书,务必办妥。”

  “啊?是!卑职一定尽心竭力。”闻希表面毕恭毕敬,内心不情不愿。

  黄一淳恭谨问:“关于下一步,您有何吩咐?下官好提前安排”

  姜玉姝早有打算,起身说:“按规定,我得巡察全县,了解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的大概情况,此事过阵子再办。当务之急是理清头绪,税粮户籍案卷等等,我还没看完。”

  “不急,您慢慢儿看,赶在年前巡察即可。”

  姜玉姝点点头,站在窗边,往外一望天色,温和说:“快午时了,你们先回去用饭,歇会儿,下午才有精力办事。”

  “好。”

  “那,不打搅您休息了。”众下属站起告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7页  当前第2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3/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种田之流放边塞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