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分节阅读_第193节
小说作者:溜溜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99 KB   上传时间:2020-02-01 20:35:00

  他还能说啥呢!

  陈老太太就不说话了,她也觉得把柴火背上火车很不容易吧。

  就这样三个人一路上走出了出站口,外面陈小军肖敏陈檬沈间四个人都在等着呢。

  好大的一个大牌子在陈小军手里头拿着,很明显的目标,毛蛋一眼就看到了:“爷爷奶奶,我叔,看到没,那个大高个是我叔。”

  陈小军长得帅又打眼,穿着毛呢大衣往那里一站,谁敢说他是乡下来的泥腿子,这快四十岁的人了看着跟大小伙子似的,不说孩子都有十六岁了,谁能看的出来。

  比起陈小军来说,沈间的气质就温和很多,斯斯文文的站在人群里面,那一副价值不菲的金丝边眼镜也能让人侧目了。

  两人旁边的肖敏跟陈檬长得又漂亮,所以远远地,毛蛋就看见自家叔叔了。

  两位老人眼神不好,看谁都像自己儿子,这一走近才看见,原来刚才看错人了,那是附近旅行社的导游小伙。

  双方也不认识,对方还以为他们也是来京市的游客,冲他们挥了挥手。

  一声清脆的女声把老太太给从恍惚中给叫了回来:“奶奶。”

  这声音太熟悉了,从她小时候听到大,这一听就是自家小孙女嘛,一朵娇花一样的小姑娘,一开腔说话,周围的人都齐刷刷的盯着陈檬看,真好看。

  陈老太太一看见陈檬,就哎哟起来:“半年没看见竟然瘦了好多了。”

  陈檬挺直了腰板,有些得意:“我一天吃五顿饭呢,好多同学都长胖了。”她很在意自己是否还能保持身形这回事。

  陈檬现在是十六岁,虚岁号称十七,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又能吃又臭美的,多数人都管不住嘴巴。

  高三那么重的工作量,要想管住嘴巴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陈檬还算班上保持体重保持的不错的而已,只是那张小小的脸蛋,身上再怎么长肉,都长不到那上面去。

  其实老人家都是带着滤镜看孩子的,陈檬哪里瘦了,只是老人家看着她瘦了而已。

  毛蛋的嘴角就抽搐了一下,老太太见谁都会说瘦了的,不过看破不点破罢了。

  两位老人一辈子的劳作,到这个年纪终于是闲下来了一些,肖敏劝他们在京市多住上一阵。

  其实来京市过年并不是明智之举,冬天京市还是太冷,但是两位老人都惦记孙女,刚好毛蛋要来京市,就死活要跟着一起来。

  这要是平常,撵着他们来都不会来的。

  放下了行李,老太太就在院子里面转悠起来,本来听老家人说的城里人都住着鸽子笼,看来也不竟然,肖敏这个房子就很大哩。

  后宅是以前女人们住着的地方,造的本来还有亭台楼阁,解放以后分房子的时候,就把这些都给拆了,中间空出来的地方蛮多,敞亮点的地方种着花花草草,不当人的地方就种着菜,院子里面看上去又宽敞,只是这个季节花草还没有开出来,看着光秃秃的。

  陈老太太本来以为自己来京市就要闲得慌了,看见肖敏家里的那几块菜地,欢喜的不得了,听说是亲家开垦出来的,不住的夸赞:“还是咱们亲家有本书,这个院子要是让我打理,肯定都种上菜了,这院子种上菜并不好看,这样一来中间有个景儿,外头又能种菜,一举两得。”

  冬天,特别是北方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蔬菜是很难得的事情。

  唐老还在家里搞了一个小暖棚,四五平米的大小,专门种一些娇贵些的蔬菜,都是小白菜上海青菊花菜什么的,这些菜别说在北方了,就算是从南方过来的陈老太太也觉得新奇,原本她带来了好多菜干,是做好了在北方要吃很久菜干的准备了的,结果人家家里还有暖棚,可以种各种你南方都没有的蔬菜。

  这更加加深了唐老在她老人家心目中的偶像地位。

  陈檬在旁边蹦蹦跳跳的解释道:“这个暖棚是我外公最近搞的呢,还是我帮忙搞的……”小姑娘很会邀功。

  陈老太太眼尖:“竟然还有小香葱,我们老家的小香葱今年都冻死了呢。”

  老人家稀罕的不行,看着长势很好的小香葱。

  就算是在南方,到了秋冬两季,小香葱发的都不是很好,不可能像唐老种的这种小香葱一样,长势喜人,她一看就爱上了唐老的这个暖棚,感觉还能种上不少好东西。

  陈檬:“我外公说这个暖棚弄得好了,冬天都能吃上西红柿和茄子。”这是反季节蔬菜,对暖棚的要求比较高,现在唐老做的只是可以防御严寒的暖棚,在里面种一些青菜香葱的还可以,若是要种西红柿和茄子,里面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或许到了春天能种上一季。

  这已经很难得了。

  一向不爱说话的陈老爷子都连连点头:“亲家还真是有本事,种田种地这些也是可以读书学来的么?”

  他有些沉默了,以前觉得自己会种地这已经算是本事,谁知道亲家这个读书人,比他这个种地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汉更加会种地,这让他开始审视读书人这三个字的分量。

  从毛蛋这一代人开始,陈家是世世代代都认真供养孩子读书的农村家庭了。

  陈檬蹦蹦跳跳的跟在爷爷奶奶后面:“现在还有专门的农业大学呢,我外公其实是水稻方面的专家,种菜还是因为外婆想吃点新鲜蔬菜,他才开始研究暖棚的,不过现在也有农资公司搞这种暖棚蔬菜,就是很贵,一般人吃不起的,城里人到了冬天就会屯上几百斤上千斤的白菜萝卜,都堆在向阳的阳台里面。”

  在南方农村,自家一般都会有菜地,冬天都会种白菜、萝卜、雪里红这种抗寒的蔬菜,冬天还有红菜苔可以吃,到了春季有菜心,能吃的青菜的品种就比较多了。

  但是在更加寒冷的北方,只能囤积大量的白菜跟萝卜过冬,到了更遥远的东北,就有人做泡菜,因为蔬菜放在屋外都会冻坏。

  像陈小军肖敏家里这种能种上几平米暖棚的人家,那都是当代的“大户人家”。

  唐老这四五平米的“试验田”最近可是热闹了,连学校的学生都来参观过了,京市周边还有个农资公司想要跟唐老合作,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把京市搞上一个暖棚,专门供给给京市的普通民众吃。

  后来核算了一下成本,就算了,现在的生活条件不算特别好,普遍的觉得能吃饱就行,在吃青菜这方面,普遍都不会太讲究,能有条件讲究的人,也早早的吃上了大棚蔬菜。

  在院子里面转了一圈,陈老太太的精神头就更好了 ,原本想着来京市了以后会很无聊,现在看起来也不会很无聊,房子里面可以倒腾的地方还很多,还有一些地方是唐老他老人家并未折腾到的。

  并且陈老太太这次打算把唐老的这个大棚蔬菜给学到手,等回到了老家,她也想搞一个这样的大棚种菜。

  陈老太太兴致勃勃的说:“等亲家来,我要跟他学一学这个大棚怎么弄,也不知道咱们家能不能弄上一个,我看着也就是搞个棚子,弄上一层塑料纸,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嘛,咱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

  扯上这样一层塑料纸,里面的温度就比外面要高上不少了。

  陈老太太燃起来了战斗力。

  肖敏在一旁笑着说:“您看看您还带来了这么多菜干,压根就吃不完,家里还种着大白菜。”

  大白菜和萝卜这种菜,产量其实就很大了,当然白菜萝卜其实都便宜,只是自己家种着吧,就能吃到新鲜的,最难得的是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以前家里人少根本就吃不完,方慧茹就拿去送刘婶那些人,大院里面的人都沾了不少实惠。

  现在即便是家里又多了三口人,蔬菜也是足够吃的。

  陈老太太又饶有兴致的参观了肖敏的屋子,不住的感慨房子真的很大。

  这一路走来陈老太太都做了好大的心里建设,觉得自己这回为了看孙女都要吃好大的苦头了。

  结果也没有,儿子真是出息啊,在京市能够盘这么大一个场子。

  看完了正房看厢房,看完了厢房还在外面的院子,一切都很好,这块地方这么大,就算是在大河村,也没有哪户人家有这么大一块地方啊!

  参观完了以后,陈老太太开始清理起来来的时候带的东西。

  大包小包,带着毛蛋手里的背着的,足足有四个大包裹。

  “这些东西都是你嫂子弄得,咱们自己炒的花生瓜子,还有腊肉香肠的,野猪肉和羊肉是我买来熏干了的,你们北方天气干燥又冷,这些都能放,还有你娘家嫂子弄的杂菜,这个玩意儿也带过来,她说亲家母喜欢吃……”

  这些每次都是肖敏从乡下过来,自己也要带的东西,就是这次带来的东西比较多……

  另外还有陈老太太他们几个的衣服,老人家生怕在外面要买东西花钱,自然是什么都带上了。

  坐在屋子里面烤着火,聊着天,大家一起开始聊起来以前的事情,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以前陈檬是个小豆丁一样的小人儿,现在都这么大了。

  毛蛋在一旁苦笑:“我都说叫奶奶别带这么多东西了。”

  他不说话的时候存在感其实挺低的。

  肖敏这才注意到大侄子,仔细问起来毛蛋这次来京市是做什么来的。

  原来毛蛋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分配到了一家国营单位做会计,他上班上了一年,就发现单位其实很多弊端,厂里面也在改革,待遇什么的其实也不如外面的私营厂子好了。

  家里面现在也不差,这不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了么,毛蛋就想出来闯一闯。

  赵菊没啥意见,陈二哥这个平常就听媳妇话的男人,自然也蹦不出来个屁出来,想了许久,就是不同意南下,但是可以来京市,毛蛋想想能来京市也不错啊,总不想在以前那个单位一直耗着了,这不是就来到了京市了。

  说起这个陈老太太就一肚子气:“多好的单位,以前能进国营厂是多好的事儿,偏偏你说不好不合适,现在的孩子哦,以前我就觉得小凤吧能折腾,现在看看你们这一个两个的,都挺会折腾的。”

  小凤是咋回事,肖敏有些好奇,感觉老太太吧话里有话一样。

  又听见老太太说:“以前吧小凤想要去广州念书,其实我也不太愿意孩子跑这么远,后面想想孩子爱折腾也不是坏事,虽然说全家人都供着小凤一人读书,全家都吃够了苦头,但是后来小凤给家里做的贡献也是挺大的,但是你看看现在这些孩子是怎么一回事,动不动就不上班了……”

  肖敏自己跟国营单位打交道比较多,深知国营单位的一些弊病,既然毛蛋都这么大了,有些事情长辈说多了也不好,于是劝了陈老太太几句,又举了几个例子,陈老太太平常就最敬重这个媳妇,肖敏都说毛蛋还年轻想试就试试吧,她也就不啰嗦了。

  殊不知肖敏这几句话,更加奠定了她在毛蛋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以前爸妈在奶奶面前说了多少都不管用的事情,婶子一句话就能搞定,看来还是婶子讲话管用啊。

  肖敏只是简单的问了一下毛蛋有计划没有。

  毛蛋挠挠头,一脸憨厚:“其实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弄呢,先找找看看吧,实在不行我还是要去南方的。”

  他有几个同学高考考到了北方,也有几人在京市上班了,但是目前他也并不是想找个地方稳定着上班。

  毛蛋没有讲的是,其实他最羡慕的就是三叔和婶子,在他心目中,做人要像三叔跟婶子这样才算不白活了。

  但是这种溜须拍马的话语,他没有办法当着三叔说出来。

  陈老太太的到来,让小院很快就热闹了起来,她从老家带来了不少好东西,腌菜什么的,四邻八里的都送上一些,大家收到陈老太太的“土特产”还挺意外的。

  很快陆陆续续的又收到了一些回礼,大部分都是些糕点瓜子花生什么的,邻居们都很热情。

  这个年代的人情还没有冷漠,周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挺好的,就是前院租陈小军房子的哪户人家,也时常跟肖敏她们有往来。

  就这样,全家人就准备着要过年了。

第194章

  这个年过的还真是热闹,除夕那天吃了早晚两顿团圆饭,早上那一顿按照新安的风俗习惯来,提前一天煮了猪头,又杀了鸡,弄了鱼肉火锅,要凑够了十二盘菜,寓意月月发财,早上五六点开始吃团圆饭。

  肖敏的厨艺算不得好,于是陈老太太主厨,陈小军跟沈间在旁边打下手,就连毛蛋都能帮帮忙。

  除夕那天吃饭都要早早的吃,一边吃一边等着天亮,大菜都是要提前一天做好,不然当天做肯定来不及,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厨房里面就开始热闹起来。

  陈老太太指挥着,杀鸡,剁羊肉,鱼也是必须需要的,因为京市这边的人并不常用土锅炖菜,陈小军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了几个土锅,务必要让老太太他们这个年过的有年味。

  因为要体验亲家老家的“年味”,方慧茹跟唐老也来帮忙,唐老最近特别喜欢新安的锅子,看着剁好的羊肉,馋劲儿就上来了,也吵着要帮忙。

  陈檬也没有闲着,厨房里面的事情她不会做,但是她跟妈妈在院子里面忙着挂灯笼呀,一个个手工做出来的小灯笼,挂在屋檐底下,里面是早就安装好了的灯泡。

  肖敏的个子不够高,陈檬就在旁边帮着忙,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吵的人都头疼了。

  “妈妈,要把灯泡塞进去的呀,哎呀不是那个样子的。”

  “妈妈,好像差了一个,我记得好像是够数量的呀,你看看是不是算错了。”

  小姑娘穿着红色的棉袄,在院子里面跑来跑去的,刚挂好了灯笼,她又要玩小烟花了。

  京市每年除夕夜,会有定点的地方放烟花,那是因为人家都是晚上过团年夜,新安这个地方不太一样,是早上过年的,吃团圆饭之前,必定要放烟花,才够热闹,但其实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有人玩烟花了,陈檬也不例外,家里买了好些小烟花,除了自己玩,还送给附近的小朋友。

  大晚上的到处都是有小孩子在放小烟花,屋子里面真是热热闹闹的瞧着就欢喜。

  沈间看陈檬跑来跑去的,走过来捏了捏她的手,然后皱眉:“你这手也太冰凉了,不冷吗?”他灌了个热水袋送了过来。

  陈檬摇摇头:“不冷,就手是冷的,我拿着热水袋怎么放烟花啊,你帮我点上一根香!”

  浑然不觉得自己冷。

  毛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觉得沈间的态度着实有问题,妹妹都这么大了,怎么能随便摸妹妹的手。

  他不会是想吃妹妹的豆腐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1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3/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福星高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