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溜溜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99 KB   上传时间:2020-02-01 20:35:00

  她刚想跟婆婆说叨这事,结果大队长陈大江就送来了好消息。

  “为了表彰陈小军同志的英雄行为,县里特意给小军评了一个抗洪战士的称号,另外还有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婶子,小军这次真的是死里逃生,县里面还要开大会嘉奖他呢,到时候小军还要上台讲话,你到时候准备一下。”陈大江拍拍陈小军的肩膀。

  还要去县里面上台讲话?

  陈小军长这么大,连优秀学生代表都不是呢,现在要上台讲话是不是太为难他了呀,不过这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这次陈大江带来的这些东西可真是及时雨。

  五十斤大米,十斤菜油,两斤红糖,还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子和锡桶,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百块钱的奖金……这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好东西了,且不说粮食现在刚好是家紧缺的东西,就那个搪瓷杯子和锡桶,村里能有几户人家有啊,现在嫁闺女能有一个这样的杯子和锡桶做陪嫁都是很体面的。

  老太太看到这一幕喜不自禁,脸上的笑纹更加深了一些,心里头的闷气也没了,前几天的阴霾一扫而空,她心里盘算了一下,队里的粮食是发少了,但是这五十斤大米不来了嘛,刚愁的事儿还没愁上一天就破解了,人生真的好顺心啊!

  这事巧不巧,自从乖宝出生以后,这家里好像缺啥就来啥,而且肯定是跟乖宝有关系的,她这一出生要喝奶就来鸡给她娘补身子,家里刚短了粮食就有县城送来的粮食,哪有那么多巧合呢。

  当着外人的面陈老太太是不好给人到处说叨这事,可当着家里的老头子也没啥不好说的,私底下老太太拉着老头念叨:“你说这事邪乎不邪乎吧,咱们家的好事情似乎都是围着这小丫头转呢,真是缺啥来啥。”

  陈老头虽然也不是啥马列主义,无产阶级思想家,但碰上这种事连他都怀疑孙女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邪乎,这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啊,老头磕了磕旱烟,道:“行吧,这事你心里有谱就行了,以后对三儿媳妇照顾一点。”这万一得罪福星的娘罪过是不是很大。

  陈老太深以为然:“那当然了,我对老三媳妇本来就很好,你之前对我是有偏见。”

  老陈头:“……”偏见?

  陈老太喜滋滋的把大米放进小仓库,内心不知道多欢喜,以后看谁还敢说她孙女是扫把星,是克爸爸的,要不是乖宝来到这个家,小军能够化险为夷,家里能有英雄称号的人,家里还能有这么多粮食吗?

  陈老太在她的小本本上又给孙女记上了一笔功德。

  还好她找瞎子算命了,要是她对福星不好,是要遭报应的!

  陈大江跟陈小军交代一些去县城的具体十一,宽慰他别太紧张。

  “哥,这些都是你扛回来的,这样吧,红糖你拿回去,这一路回来也辛苦你了。”陈小军也觉得不好意思,想了想把略小一点的包给了陈大江,这是红糖。

  “我可是党员,党教育我们不要拿群众一针一线,你竟然要我拿两斤红糖,是不是不想让哥好好当这个大队长了。”陈大江半开玩笑的说:“小军,违反原则的事情可不要让我干。”

  “哥,你真是客气了,我心里很明白,要不是你给我跑上跑下的,这英雄称号也落不到我头上。”

  “谦虚了啊,那天不是你堵上决堤的那个地方,队里的损失就大了去了,那一块可是水稻田啊,当时都还没有收割,这要是让洪水给淹进来了,减产不说,搞不好一季的粮食都颗粒无收,现在想想就觉得后怕,我去县里头开会才知道,原来这一带受灾最小的还就是咱们大河村。”

  庄稼人最心疼的就是粮食了,一季的粮食受到了影响,全家人,全村人的口粮就那样没了。

  陈小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当时真没想那么多,你要我怎么去发言。”

  陈大江拍拍他肩膀:“就把你当时的内心想法说出来就好了,比如不想让全村人一起饿肚子,比如想到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比如……”

  陈小军:“……”他能说他当时就想到的是不想让媳妇儿饿肚子么?

  陈二嫂的脸都绿了,她知道小军的,哪里是为什么人民服务呢,他堵上的那一块堤坝下面是陈家的菜园子……

  陈小军怎么就能当啥标兵呢!!

  想想那个锡桶,那个瓷杯,一百块钱,她心里就肉疼,这东西要是送到娘家去该多体面啊,当时堵堤坝的为啥不是陈向阳!

  ——

  县里面来了奖励的事情肖敏很快就知道了。

  当然这些奖励虽然都是小军挣的,大米和菜油还是充到了公中,毕竟全家人都是一起吃饭,但是红糖、杯子、钱老太太留下了二十,其他的一百块钱还有桶却是给了肖敏了。

  看着那崭新的杯子,就想到自己的女儿以后扎着羊角辫,手里捧着杯子喝红糖水的画面了,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还有那烫手的八十块钱,这可是一笔巨款,肖敏从陈小军手里接过来的时候还觉得烫得慌。

  小军说:“存着,等咱们分家了盖房子要用。”

  肖敏睁大眼睛:“分家?”

  陈家现在住着的是木板的老房子,隔音不好不说,还很旧了,大概盖了五六十年了,也该是分家盖新房了。

  “爹会同意分家?”

  “听大江哥说队里快重新规整宅基地,分了才能有新的宅基地啊,干嘛不分。”

  这倒是真的,宅基地是很难重新分的,有兄弟为了一块宅基地能够打的头破血流,有这样好的机会,谁不愿意要一快白来的宅基地呢。

  如果分了家确实有许多地方需要花钱。

  用老太太的话说,这一切都是闺女来了以后的福气,这个福气一定要好好养着闺女才能有。

  “这个杯子留着以后等咱闺女长大了用,小孩子家家最容易摔杯子了。”家里也有搪瓷杯子,那都是用了很多年的,谁都用过,肖敏觉得闺女用肯定要用新的。

  陈小军看了一眼崭新崭新的杯子:“小孩子家最喜欢摔杯子,这要蜕了瓷你可别心疼别揍她。”小时候摔了东西被老太太打屁股的记忆还深深的刻在陈小军的记忆里,一想到小孩子手不稳,万一磕到了碰到了,媳妇儿心疼打女儿那嫩生生地小屁股他就有点受不了。

  肖敏贪恋的看着怀里跟糯米团子一样的女儿,眼神都变得柔和起来:“这都是我们乖宝的呢,我才不会揍她呢,我闺女的东西她爱怎么摔怎么摔。

  至于那个锡桶,肖敏以后去河边洗东西就可以拎着,原本家里只有木桶,那种老旧老旧的木桶挺重,肖敏力气又小,每次去河边的时候都要陈小军帮着拎东西,害她总会被同村的妇女们笑话。

  现在有轻便的锡桶了,以后就不会去洗个东西都要陈小军跟着了。

  喂饱了小东西,看着她心满意足的打了个奶嗝,肖敏也躺了下来,这年头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坐月子坐足足一个月的,但是婆婆叫她休息好,休息好才能产奶,产奶了才能喂饱小乖宝,喂饱了家里的这个小祖宗,才能让陈家有更好的运气啊,这都是陈老太的理论。

  肖敏这日子过的实在是舒服,刚好队里送来了慰问的鸡蛋,加上家里原本储备的,每天她可以吃两个鸡蛋,这鸡蛋打在红糖水里面蒸熟,在上面撒上一点猪油,那味道别提多美多香了,吃的好,肖敏的气色也就好,小丫头也跟着呼呼的长高。

  看着肖敏躺了下来,陈小军也准备出去出工了,大涝天过后队里又忙了起来,这几天天气好,又到了双抢的时候,收稻子重晚稻米都凑在了一起就叫双抢,割稻子是功夫,晾晒也是功夫,脱壳脱粒也是功夫,最后还要去给县里送公粮行行都要人。

  这也就不算,割完了立马要整地,地里还要准备种下一季的晚稻,庄户人家就是这样,一年到头的忙个不停,如果到年底的时候能够混个温饱,就已经是大福气了。

  “最近事情多,大江哥的工作也不好做,我们是一个族里的弟兄,多少要帮衬着,最近就辛苦你带咱们乖宝了。”陈小军俯下身子在女儿嫩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乖宝好像也懂事一样,大眼睛睁着看着爸爸。

  “你在外面才辛苦,我们在家里能有啥啊,乖宝又这么乖,一点都不闹人,你放心好了,就是最近天气太闷热,早点回来,给你煮绿豆汤喝。”

  “得了别麻烦了,大队部管一餐中午饭,我晚上再回来吃饭啊,咱们乖宝要好好吃饭别闹妈妈啊!”队里面一到双抢供一顿中午饭,大家伙积极性也高,尤其是今年,大家伙少分了粮食,能在外面吃一顿也给家里省一口。

  小丫头现在还是软趴趴的,什么都不知道,陈小军抱着她的时候就觉得抱着的是他们家的传家宝,生怕磕了碰了,那么娇那么软的孩子哟。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乖宝跟爸爸妈妈也挺熟悉了,她知道那个帅气高大的男人叫陈小军,是她爸爸,这个天天陪着她的漂亮女人叫肖敏,是她妈,爸爸妈妈的颜值都很高,她应该也长得不错吧。

  陈小军看着急于表现自己的女儿有点好笑:“我怎么觉得乖宝能听懂大人的话呢,真是个小机灵鬼呢。”

  肖敏嗔怪的看了他一眼:“瞎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听懂大人讲话,我说你是想的太多了。”

  陈家得了这么多救济粮的事情,一下子就传了出去,首先第一个知道的,就是陈家的亲家青山村老赵家。

  作者有话要说:

  时间线我改到1976年了。

  陈福生老头,配偶陈老太

  陈老大(陈向东),配偶陈大嫂:女儿春妮(九岁),香妮(七岁),爱妮(五岁)

  陈小凤,配偶郑爱国:生一子郑建民(四岁)

  陈老二(陈向阳),配偶陈二嫂(赵菊):儿子毛蛋(四岁)、狗蛋(半岁)

  陈小军,配偶肖敏:生陈檬(乖宝)

第6章

  陈老太把五十斤大米收拾好,内心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这年头大家伙都吃不饱穿不暖,但她家有粮食吃,有精细的粮食吃,那就意味着跟旁人是不一样的,不会饿肚子。

  抱着软乎乎的小乖宝,老太太的心都要被她萌化了:“这么可爱的孩子哪里来的哟,这可是我的小乖宝噢。”

  陈大嫂灶房里忙东忙西,时不时的还要关注一下老太太的心情,适时拍马:“就是,我看着乖宝这几个月大了好多,一点都不像三个月大的孩子,瞧瞧这小眼神多机灵。”

  三个月大的乖宝身上穿着陈大嫂打的嫩黄色毛衣,这个颜色衬得她水嫩嫩的,大眼睛看人的时候那模样越发机灵。

  大人稍微逗一逗就哈哈大笑,别提多可爱了。

  对这个大媳妇,陈老太也是很放心的,要是分家,陈老太甚至有些想跟大媳妇过,因此有些话就交了底,她把小仓库的钥匙给了一把给陈大嫂,并再三跟她交代了:“这里是咱们家全家人吃饭的口粮,你可得给我盯仔细了,每天进去多少出去多少,都要给我记在账本本上。”

  老大媳妇娘家也没什么亲人不经常走动,她倒是不担心陈大嫂学陈二嫂那般吃里扒外的。

  在陈家混了这么多年,终于混到了管家钥匙,看来老太太这是要交班的节奏啊。

  陈大嫂再三保证绝对不会。

  陈老太最后还来了个灵魂总结:“特别是赵菊,你得给我盯死了,说啥都不能让她往外拿粮,老赵家那个娘家你是知道的。”

  陈大嫂当然知道,老赵家嘛,威名远扬,看啥都眼馋,几个闺女嫁到别人家就跟间谍似的,没少偷偷往家抬东西。

  陈家得了五十斤大米的事情确实让有些人眼馋的不得了,首先就是青山村的老赵家。

  这老赵家不是别人,就是陈二嫂的娘家了。

  这老赵家在附近几里地都是出名的,因为啥出名,还不是因为人家会生姑娘呗。

  这话可不是酸的,娶个儿媳妇要多少成本,那要给娘家八十八的彩礼,还要拎着鸡上门,有些女方家里刁钻一点的,要一百斤细粮的也有,老赵家生了五个闺女,就要了五百斤细粮外加五个八十八元,五只大公鸡,等到嫁姑娘的时候表示——啥也没有。

  靠着嫁闺女换来的这些家底,老赵家又撑了几年,没钱好办,嫁闺女。

  陈家当年娶赵菊也是没办法,陈二哥本来就有些憨憨的,在本村找不到对象,才勉为其难的去外村找,这一找就找到了很会生姑娘的老赵家。

  人人都说要不是赵老头会生闺女,家里早就要饿死人了。

  再说陈二嫂的娘家老赵家现在情况是真的不好,老赵家特别擅长生闺女,生了五个闺女以后才生了那么一个儿子,宝贝的不得了,老赵家那边受灾更严重,粮食起码要发少了一半。

  这可是了不得得比例了,一半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本身都糊不饱肚子,现在要把里面再兑一倍的水,正常有家底的家庭都受不了,偏偏老赵家是没家底的。

  不仅没家底,还有一个在家不干活的赵大舅。

  这个时候老赵家还知道了陈家老三受到县里面嘉奖的事情,得了整整五十斤的大米啊,五十斤大米,怎么着都要分给亲家一点吧。

  看着亲家喝汤你们吃饭,这也太不要脸了。

  为了这些大米,赵菊的娘亲自上门找闺女,陈二嫂也是为难。

  赵大舅这个人好吃懒做是出了名的,一日三餐必定是要吃细粮,所以赵家啥也不要,就冲着陈家的大米来的。

  “娘,您说是要大米,我们家老婆子多扣门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哪能搞回来大米跟清油呢?”再说了这年头大家伙粮食都紧张,谁会给人借粮食呢,说的好听是借,其实也没打算还。

  “别跟我瞎掰掰,我知道你婆婆的,最是重男轻女,你们家也就你生了两个儿子,那老大媳妇和老三媳妇生的可都是闺女呢,你给老陈家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你家那个老婆子能不喜欢你吗,你听妈的就去找你婆婆要,她要不肯给,你就跟她说要带着儿子们回娘家住,她就算不心疼你,也得心疼心疼她的孙子吧。”

  “这样真的成吗?”陈二嫂心里七上八下的,其实家里什么情况她也知道,婆婆精打细算着过,好容易才把一家人肚子糊饱咯,这最近的生活还稍微改善了一点,现在要她从家里抠粮食出来她也为难。

  但是谁没个困难的时候啊,娘家都成这样了,给她吃鸡肉她也觉得不香。

  赵大娘一幅理所当然的表情:“你看看家里都成了什么样了,你弟弟又不能下地干活,这些日子都是我跟你爹在地里干活。”

  陈二嫂道:“现在队里这么多事你干嘛不让他出去干活啊,这么大日头你跟爹晒坏了怎么得了。”

  “哎哟,你不是不知道你弟弟那可是干大事情的,怎么可能去地里干活呢,他现在在家念书呢,我跟你说不是我吹牛,万一哪天城里来招工,或者保送工农兵大学生,你弟弟可是头一份,你家里那个大姑子不就是那样出去的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福星高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