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之细水长流_分节阅读_第484节
小说作者:卉苗菁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5 MB   上传时间:2020-09-11 16:35:28

  早年方氏最挂心的女儿云敏的终生也因为男人的入仕而有了着落。

  云敏的婆家姓成,是京师本地人。成家世代官宦,资产殷实,在寸土寸金的京郊有好几个庄子,三四千亩的土地。

  公公成鲲是丈夫的同僚,女婿成铭虽说是家中次子,但长得一表人才且又知道用功上进——只二十岁就进了学。

  女婿进学当年女儿过门,次年女儿头胎便生了儿子,去岁又生养了一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字。

  方氏眼见女婿争气,女儿儿女双全,日子顺遂,心里渐消了那早年为小姑拒婚的不平——方氏觉得女婿除了家资有所不及外,其他都比谢尚更好。

  谢尚小时看着还好,方氏暗想:人聪明肯念书,但自从娶了那个心思多的大脚庄户媳妇后行事却是越来越左性。

  小小年纪不专心科举,整天捣鼓

  卖糖卖玩具卖《七巧板图鉴》《赤壁大战》话本赚钱。

  难得出一本《中馈录》赚了些好名声,结果这名声还都是媳妇的——连她小姑,也就是谢尚的亲娘沾光都是有限。

  谢尚这是完全给他媳妇攥手心里揉捏呢!

  偏她小姑也是个拎不清的,但听儿子说儿媳妇好,就真当儿媳妇是块宝,跟个傻子似的由着儿媳妇拿捏儿子,立不起婆婆的范儿不说还还听不得旁人说儿子儿媳妇一句不好——谁说就怼谁,更是不知所谓!

  所以有些话,不是她这个嫂子行阴不吭声,而是确是不好说,说了不听反生嫌隙,又是何苦?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她小姑听不进劝告,吃亏是早晚的事——但等几年,她儿子女婿都有了功名,她小姑就知道什么叫后悔了!

  方氏不只对女婿满意,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更为自豪。

  长子云敟大谢尚三岁,但早六年,即十八岁那年就进了学,三年前又被选为贡生入国子监读书——前途一片光明。

  次子云敩小谢尚两岁,今年十九,虽还未进学,但现在京师的金台书院念书,也是前途可期。

  这世女人讲究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死”,所以这世女人间的攀比的底气无非就是“在家拼爹,出嫁拼夫,年长拼子”。

  方氏的娘家和云家算是门当户对;丈夫,方氏自谓盖过小姑,毕竟他男人的乡试会试殿试名次都列在妹夫谢子安前,现官阶也比谢子安高;而儿子,方氏以为在京师见过大世面的儿子远非一直留在雉水城开铺子的外甥谢尚所能比。

  因为对自己状况的十分满意,方氏对她小姑云氏不免有些心理上的优越感。

  但方氏的这一份优越感在去岁谢尚中小三元后便荡然无存——她长子云敟和女婿成铭进学的院试名次都在百名之后,远不及谢尚的案首。

  方氏想不通谢尚如何能以一己之力横扫雄霸了院试案首几百年的江南才子——就这一回江州院试的前十也就只谢尚一个江中人。

  方氏问男人,男人却苦笑说谢家两代翰林,且过去几年妹夫在翰林院精研经典,不似他案牍乏身,于举业一道的感悟远非他所能比,得他妹夫倾心指点的外甥考科举自是事半功倍——外甥作的《一一斋科考文录》里的文章已然够得上进士水准,不是他们的儿子女婿的文章所能比。

  至此方氏方才亲身体会到人口里翰林院的清贵之处——除了冬天反穿貂褂的荣耀、未来可能入阁的前程外更有福泽子孙官路的益处。

  一个翰林几可保氏族三代文脉,可谓是不是世袭等同世袭。

  所以朝廷为免世家独大,于翰林人选有诸多限制。

  能入翰林院确是非同一般的光宗耀祖!

  方氏不甘心优越感的丧失,寄希望长子乡试下场——毕竟她长子云敟都中秀才六年了,方氏暗想:俗话说“勤能补拙”。即便长子没得一个翰林父亲教导,当年科考名次差些,但经过六年,三年书院和三年国子监的刻苦学习,怎么说学问也多有长进,不说有会试水平,但中个乡试举人还是可以的吧!

  不想男人却说云敟火候不到,下场无益,有这回乡考试的功夫倒不如留在国子监好好念书——云意根本不同意儿子下场。

  方氏拗不过男人,就只能指望能在京师下场的女婿能中,但结果果是如男人预言的一样没中。

  方氏心底的失望就别提了。当时方氏唯一庆幸的就是妹夫放了外任,小姑回了家乡,她失意之余不用强颜欢笑地面对小姑这个儿子乡试稳中的胜利者不走心的安慰。

  人活在世就是这回事,当顺算盘打不过来时就打倒算盘——总要笑着活下去不是?

  三天时间收拾好心底的沮丧,方氏刚振作起来,结果没想又出了妖蛾子——云意下衙时带回一套甘回斋新上市的谢尚和他媳妇联名撰写的《四书文理纲要》。

  对此方氏也是无语,心说这谢尚是得都吃他媳妇,才能干出这样的昏事?

  不过当着男人方氏绝口不提自己的腹诽,只夸说外甥才华好连《四书》都能编排了。

  反是云意忧愁说谢尚年少轻狂,怕是会拖累妹妹妹夫,嘱咐方氏和儿子对外谨言慎行,不叫人给套话。

  方氏一听说还可能有牵连,想着两家的关系不免有些紧张担心,但转念思及谢尚的小三元又莫名有点暗搓搓的小确幸——果然是爬得高,摔得重。方氏如此想:谢尚少年得意,太过忘形,反不及她儿子女婿大大市市按部就班的好。

  这就是俗话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由此方氏失衡的心态又回复了正常。

  不过正常没半个月,随着秀水县老家的来信,方氏再次倾倒了醋缸——谢尚乡试中了解元,出仕在望!

  看到男人看信后自然流露的欢喜,方氏心里不忿,问男人《四书文理纲要》的事咋样了?

  方氏以为她给男人泼的是冷水,但没想男人轻松道:“过去半个月御史台都没动静,大概是没事了!”

  方氏不信,追问道:“是不是因为妹夫没回来的缘故?”

  云意摇头:“御史台参人不管这些。真想参怎么都能参。在京这些年咱们见到的锦衣卫押人进京还少啊?”

  “御史台不参说明事情不大。先是我紧张过度了!”

  方氏……

  “不过尚儿中了解元,”云意又嘱咐道:“明春必是要来京会试。现妹夫又在翰林院,身份敏感,你和儿子还是要谨言慎行,对外不要多说话!”

  方氏……

  云意自顾道:“但等尚儿殿试完了授了官,若是能留京,敟儿,敩儿倒是往后能跟他多多讨教,学学他的治学方法。”

  “尚儿这一本《四书文理纲要》实在是写太好了,即便是我都开卷有益。”

  方氏生无可恋!

  方氏以为云意看谢尚是亲舅滤镜,但经历了冬节和腊月两个大节的人情往来,方氏终知道她想岔了——几乎所有人见了她都会跟她打听谢尚和红枣,提起那一本《四书文理纲要》,而她女婿金铭来几回上门都表示了对谢尚这位表弟的仰慕和想结交。

  据她女儿云敏说她女婿现每天都在读《四书文理纲要》。

  还是那句话人得笑着活下去,方氏心里再不痛快场面上该有的人情来往依旧不能少。

  会试前方氏依规矩给外甥谢尚送了糕粽,今儿也使人去贡院打听名次,但听得谢尚中了会元,方氏不觉认命地叹了一口气——她女儿没福!

  错过了谢尚这个才财双全的金龟婿。

  拿着一早备下的贺礼,方氏同丈夫儿子媳妇孙子一起来谢家贺喜……

  送走来贺喜的舅家人已是未时,谢尚问显荣:“会试前十的卷子都集来了吗?”

  显荣点头:“小人们分头行动,都集到了!”

  回屋后不及休息,谢尚便看起了文章,谢子安跟着也拿起了一篇……

  谢尚研读同榜会试文章的时候,文明山也在读谢尚的文章。

  文明山似庖丁解牛一样把谢尚的文章按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格式一一分解,然后与自己的文章做分段对比……

  就着烛火一气看完显荣等小厮搜集来的会试文章,谢尚很出了一回神后方才问谢子安:“爹,你有没有觉得文明山的文章和乡试时不大一样?”

  院试和乡试前后谢尚曾仔细剖析过对手文明山的文章,今儿一读立感受到对方的进益。

  谢子安点头:“变化很大。不说破题,只说承题这两句就去了先前文章的华而不实,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意思,由此文章便承接得一丝不漏,浑然天成。”

  “爹,”谢尚承认:“你说得对,过去半年确是旁人也在用功,不行,我得用功去了!”

  “不然殿试给他中了状元,我反成了探花,就是笑话了!”

  闻言梁上的莫非忍不住吐槽:你都连读了一个后晌再带一个晚上了,还不够用功?

  光旁听你父子论文我就快听成秀才了!

  这读书人用起功来比他们武人还疯狂。

  四月十五殿试。殿试,顾名思义,皇宫大殿御前的考试。

  考试在皇帝上朝的大殿,太和殿。

  考试得进宫。站在皇宫前的广场上,谢尚看着皇宫紧闭的正门,不觉给自己鼓劲——加油!你离这道门就只差一个殿试了!

  文明山站在谢尚身旁,眼睛也炽热地盯着皇宫正门——也不止他,其他前十也都望着皇宫正门运气。

  十年寒窗,一夕高中,谁不想从这只天子才能出入的午门走上一回?

  到底能不能走,成败就在接下来的殿试了!

第432章 穿红穿蓝

  安排在金銮殿的殿试是朝廷最重要的大典,所有在京的文官,诸如内阁大学士和吏、户、礼、刑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全都倾巢出动来撑门面,而各部的正官更要分担读卷、受卷、弥封、掌卷等执事。

  这一大群穿戴整齐的官就站在新进贡士队伍的前面,虽没吵吵嚷嚷,也没有指指点点,但三五成群的往那儿一站就让人知道他们在相互交流说小话。

  作为新进贡士的领头羊谢尚感受到前方无数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扫过——带着与簪花礼游街时普通民众看热闹时单纯无害目光完全不同的审视和评估。

  谢尚知道这前面几百个官里有十好十个都将参与御前评卷,便告诉自己一定要镇定,不要抿嘴唇,也不要抖手……

  作为本科最年轻的贡士,文明山经受了跟谢尚一样的目光洗礼。

  文明山想跟谢尚说说话缓解缓解气氛,但看到身侧的谢尚站得目不斜视板摇不动,文明山连咽几口唾沫,终是把已滚到喉咙口的话给咽了回去——谢尚能维持威仪不动,他也能!

  看到云意出现,宫门前大理寺的两三个体小团队立刻以云意为中心自发地融洽成一个大圈圈。

  “老云,”离得近的同僚悄声告诉云意:“我看到你那会元外甥了,新贡士中打头的那个,跟你长得特像!”

  对此云意能说啥?只能领情笑道:“是有些像,不过跟他爹更像。”

  “对了,他爹呢?”有人往翰林院方向瞧。

  云意跟着看了一眼,没看见,便解释道:“怕是还在避嫌,没来。”

  “这都殿试了,”有人疑惑:“陛下亲自主考还要避嫌?你妹夫这嫌到底要避到什么时候?”

  因为《四书文理纲要》的缘故,朝廷里对谢尚这个会元几乎没甚争议——连一贯捕风捉影大鸣大放的御史台都没发声。

  云意无奈:“这不读卷官提调官都还是翰林院的人嘛?怎么说也得等到传胪礼后吧!”

  “对了,”又有人问:“你外甥要是中了状元,进了翰林院,你妹夫还能再留翰林院吗?是不是就要外放了?”

  还在为外甥可能中状元而激动,压根没想到这个茬的云意……

  ……

  皇宫等级森严,一切都有规矩。新进贡士作为官场新人最先跟着礼部仪制司主事入宫候场。

  午门有五个门洞,正门、左右侧门和左右掖门。

  新进贡士进宫走的是掖门——在殿试发榜的传胪礼前新科贡士别说走天子出入的正门了,连文武官员走的左右侧门都没得资格走。

  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卫今儿搁金銮殿亮出了飞鱼服绣春刀黑亮牛皮靴等全套执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7页  当前第4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4/7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之细水长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